Google 今天凌晨发布了 Android P Beta 3 ,本次测试版已经加入了最终的 API,并且根据 Android 工程副总裁 Dave Burke 的说法,本次更新已经非常接近将于今年夏天发布的最终正式版 Android P,针对此前测试版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修复,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系统主题中明暗主题现在已经可用。
目前 Pixel 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完整镜像或者加入 Android Beta 计划获得 OTA 更新升级,正式版系统将在 7 月之后正式发布。来源
Windows 10 版的 Microsoft To-Do 近日更新终于加入了不少用户都期盼的暗色主题模式,此外针对创建重复待办事项也变得更容易,重复的代办事项在详细信息视图中将是中可以看到,而共享的待办事项也包含在建议中,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一天所有待办事项。来源
Spotify 推出 Lite 版客户端:提供基本功能
继 Instagram 推出 Lite 客户端之后,流媒体音乐服务商 Spotify 近日在 Google Play Store 也上架了 Lite 客户端。相比完整版客户端,Spotify Lite 仅提供了基本功能:只能根据建议播放列表根据随机的顺序进行曲目播放,不能搜索单曲,无法控制播放列表也无广播功能。来源
《宝可梦:探险寻宝》是在今年五月末由任天堂于 Switch 平台发布的一款免费提供的宝可梦新作。如果你拥有 Nintendo Switch,可能已经提前体验了这款乖萌的休闲作品,如果暂时还没有入手,现在可以在移动平台(非国区)下载该游戏了。
与传统宝可梦系列不同,这款作品是极其纯粹的移动休闲游戏,所有的宝可梦形象都变成了可爱的方块。玩家将在一个叫做方可乐的小岛上建造自己的大本营,通过烹调不同的料理来吸引各种各样的宝可梦入驻大本营,集结队伍、探索关卡,寻找小岛上被埋藏的宝藏。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在 App Store(非国区)、Google Play 免费下载该作品。
游戏玩法类似以撒,在击败怪物后可以将怪物的部分肢体拆卸下来装在自己身上,以此获得更强大的能力。本质上来讲也是一款通过战斗不断刷刷刷积累装备(肢体)的游戏,设定算是比较有新意,整体游戏也有着明确的 B 级片风格。但是移动设备的游戏体验不算太好,场景设计也太过小气,玩法并没有太多创新,肢体转接这个很有趣的点在这款游戏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果你对这款游戏感兴趣,可以在 App Store(售价 ¥12)以及 Steam(折扣价 ¥26)购买该作品。
Grab Lab
《Grab Lab》是由《疯狂伐木工》与《平衡积木》的开发商 Digital Melody 推出的一款街机风格的快节奏解谜游戏。如该工作室往常的游戏一样,这款作品依旧充满了可爱的卡通气质,玩家将在这款游戏中扮演一名疯狂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抓钩在混乱的实验室里收集散落的零件。
游戏属于关卡式解谜作品,玩家只需要点击屏幕便可从科学家上方发射一个抓钩,并且沿着抓钩移动过去,游戏难度与关卡场景复杂程度成正比,初期较为轻松,后期则需要考虑大量的场景要素才能通过。整体来看是一款小而精致的益智游戏佳作,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免费下载该作品。
网页通过 Cookies 对设备进行追踪,这样的做法已经司空见惯,去年的 WWDC 也让 Safari 对此进行了防范。但实际上,网页上的一些模块组件,如点赞按钮、分享按钮和评论区域,同样拥有和网页本身一样的追踪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组件同样具有获取 Cookies 和下文将要提到的「Fingerprint」的能力,也可以对用户的设备进行追踪,即便你可能根本没有点击这些区域。现在,macOS Mojave 和 iOS 12 上的 Safari 将会默认关闭这些组件的追踪功能。在它们想要获取信息前,Safari 会进行明确的弹窗警告。只有当用户同意之后,这些组件才能够对用户数据进行搜集。
简化的「Fingerprint」(指纹信息)
除了常见的 Cookies 外,当你浏览网页时,广告公司还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设备的配置、已安装的字体、插件等信息,实现对你的设备的识别和追踪。通过这些信息的组合,可以形成独特的、类似人的指纹的识别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广告公司将你的设备从众多其他设备中识别出来,从而帮助广告公司对你的设备进行跨网页追踪。而在 iOS 12 和 macOS Mojave 上,Safari 只会给网页显示简化了的系统设置、系统原生的字体以及老旧的、早已不能使用的插件信息。通过这些措施,广告公司将会难以获得你的设备的独特标志,从而使你的设备「泯然众人」,不再被个性化地追踪和识别。
iOS 12 的其他更新
现在,你可以在「设置-面容 ID 与密码」或「设置-触控 ID 与密码」中禁止更多种类的锁定访问,如「USB 配件」。如果关闭这一选项,那么当设备锁定超过一小时后,将无法通过 USB 连接的方式获得设备内的信息。也就是说,如果手机被盗,留给对方破解手机和盗取信息的时间将只有一小时。这一选项极大提高了破解难度,配合「抹掉数据」功能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中个人数据的安全性。
撇号(apostrophe)是英文中用来标示所有格(John’s apple)和省略(isn’t)的符号,其正确形态是一个右单引号,即 ’(U+2019 Right Single Quotation Mark),因此同样需要注意避免用成直引号。另外,对于 rock ’n’ roll 这样连用撇号的情形,要特别注意撇号的方向:字母 n 两侧的撇号很容易被系统自动「修正」为一对引号;这也是为什么提倡尽可能直接用组合键输入引号,而不是依赖软件纠正。
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连字符是一个高频符号呢?这是因为它经常被当作更长一些的连接号(dash)用了。在西文中,连接号有一短一长两个,分别是 –(U+2013 En Dash)和 —(U+2014 Em Dash),它们的名字来源于活字印刷术语——「em」是金属活字的垂直长度,「en」则是前者的一半。
连接号在英文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先看较短的 en dash。各种数字(pages 1–10)、日期(Tuesday–Thursday)、年份(1949–2018)、地名(a Beijing–Shanghai train)之间都是用它来连接。它也用在一些由两个人共同提出的理论、概念中(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至于较长的 em dash,它在英文中的作用很像中文的破折号,用于句中的插入语前后(类似逗号)、引出补充说明或列举(类似冒号)、标示中断或间隔等。
在中文中,除了最常见的圆圈形句号 。(U+3002 Ideographic Full Stop),理工学科的用户一定也经常见到用与英文句号形态接近的全角「句点」.(U+FF0E Fullwidth Full Stop)充当句号的做法。这是为了避免和数字 0、字母 o 等「圆圈」形字符混淆(想象一下它们被用于下标且位于句尾时的情形)。另外,国内参考文献标准中,作者、题名等各属性间也是使用 .,而不是英文句号。
将回车键说成是「符号」似乎有些奇怪,但如果打开 Word 敲一下回车,你将能看到一个浅蓝色的段落标记,并且可以选中、移动和删除,这就是它符号身份的证明。回车不仅被程序当作符号看待,而且有一个专门的码位(U+000D Carriage Return)。当然,它确实具有区别于普通符号的特殊身份——控制字符;换句话说,其主要作用是传递某种控制功能。
与回车相关的一些疑惑也正来源于这种双重身份。例如,Word 文档打开项目编号时,按下回车就会让段落序号递增,但有时我们只是想让原来的段落新增一行;在微信中,按下键盘右下角的蓝色按键(相当于回车)就会把信息发出去,但有时我们只是想给消息分个段。在这两种情形下,软件都把回车操作理解为控制功能(新建段落或发送消息),尽管我们预期的结果更多是语义上。那么,有没有一个不带控制性含义、纯粹表示换行的「符号」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所谓的「软回车」,它在 Unicode 中的身份是 U+2028 Line Separator。
Windows的情况则稍微麻烦一些。Windows 的默认键盘布局没有提供太多符号输入组合键;由于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割裂,也很难提供系统层面的文本替换功能,基本需要依靠各个应用自行支持(例如 Word 的自动更正)。不过,Windows 内建了一个称作「字符映射表」(Character Map)的输入面板,可以在开始菜单的附件中找到;同时,系统的很多位置可以通过输入字符的 Unicode 编码,然后按 Alt + X 组合键来获得该字符(例如,输入 221A后按 Alt + X 即可得到根号 √)。
Android平台的碎片化较为严重,甚至不存在一个共同的默认键盘,因此无法作出概括性的评论。如果只考察第一方 app,Gboard 和 Google 拼音输入法都能直接输入大量特殊符号。另外,得益于平台的开放性,安装第三方的文本替换和符号输入工具是非常容易的,在 Play Store 上以 Unicode 为关键词搜索就能找到大量这类 app。
美国的 Soylent 号称包含身体所需所有元素,只吃它也能健康地活着。而在中国,碍于法规上的滞后,若饭等产品暂时不能添加包含维生素 K 在内的微量元素。但即使这样,若饭也包含了人体所需的绝大部分营养。实际上我们本来就不会把代餐作为唯一的食物,目前极其少量的营养缺失完全可以从正常的食物中得到补充。当然,我们还是希望相关的法规能够进步,让代餐这类产品可以发展得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