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1377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Apple 和 Google 保存了哪些个人数据?现在你可以把它们下载下来看看

$
0
0

上周,备受业界关注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传送门)正式在欧盟地区开始实施,这一新条例取代了之前的数据保护指令(DPD)。GDPR 对各大企业公司在用户个人数据的保护上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关于数据主体的权利部分,条例明确规定数据的可迁移性:数据主体有权接收关于他们的个人数据。

尤其在今年上半年,Facebook 隐私丑闻事件引起不少人对于个人数据安全性的担忧,存放在互联网厂商里的数据有没有得到安全保障?

针对数据的可迁移性,几家互联网巨头已经陆续为自家产品服务推出类似个人数据打包下载的功能,这篇分享文希望帮助大家整理有哪些互联网公司提供了用户数据下载入口,有哪些途径去下载?我们能够下载到个人数据又包括了哪些信息?

想了解《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可以阅读这篇文章:《关于 GDPR 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苹果

本周,苹果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数据和隐私 网站,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下载或者删除保存在服务器上的 Apple ID 个人数据。同时用户还可以修改苹果收集的个人信息,或者关闭、甚至删除自己的账户。 经过网上查询相关信息,这一备份和下载数据的服务目前仅面向欧盟、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的苹果账户开放使用,预计要到今年年底前才会开放全球用户使用。据网上公开信息显示,苹果上线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你的数据备份,包括了用户个人信息,比如购买和应用的下载历史、存储在苹果服务的数据。

全新的数据和隐私网站(图片来源于 appleinsider)
可下载的数据类型(图片来源于 appleinsider)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提出下载信息的申请后,需要等待 7 天的时间,苹果官方确认申请来自用户本身后,会向用户发出通知,用户通过 Apple ID 的账户页面下载对应的存档文件。

经过测试,目前苹果中国官网的数据和隐私页面中,提供了填写表格申请的方式来获得个人的数据备份。具体操作:

打开 网站,首先使用 Apple ID 登录,登录成功后,网页提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管理用户的数据,分别是更正数据、删除帐户。其中「删除您的帐户」选项中,会有下载个人数据功能。

使用 Apple ID 登录
选择「删除您的帐户」

点击「获取您的数据拷贝」后通过提交工单的形式来请求访问自己的数据。最后提交后只需等待苹果官方反馈的信息即可。这种通过工单形式获取数据的方式虽然效率比较低,但也在一定程度保护了用户数据不被随便下载的风险。

点击「获取您的数据拷贝」
选择区域
填写表单信息,获取用户数据

Google

作为 Google 产品服务的「轻度」用户,使用 Google Takeout tool 网站来下载各个产品的数据。Google Takeout tool 详细地列出了用户曾经使用过的 Google 服务产品,并且通过简单的开关按钮自定义需要下载哪些产品的数据到本地。

Google Takeout Tool 网站

另外,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调整下载的数据类型,以 Chrome 浏览器为例,可以选择下载包括浏览器的自动填充 Autofill 记录的数据、书签、历史记录、扩展、搜索引擎设置以及浏览器本身的设置选项等内容。

针对某些产品服务,可自定义下载的数据类型

选择好哪些产品需要下载数据后,点击「下一步」将出现自定义归档文件格式的页面,用户可指定下载文件的类型、大小(上限)、提供方式(电邮或者存在至网盘空间)。

自定义归档文件格式

确认之后,下载服务会在后台准备数据(时间大概只有几秒钟时间)。完成数据准备工作后,如果之前选择了通过邮箱的方式提供归档文件,那么邮箱会收到可下载归档文件的通知,我们也可以在 下载页面 中直接查看并下载对应的归档文件。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压缩的个人数据文件仅在 Google Takeout Tool 线上保留一个星期的时间,逾期后会无效。

准备归档文件的过程
电邮收到可下载归档文件的通知

如果仅下载我个人使用的 Chrome 数据,解压后的文件大小约 2MB,其中历史记录的 JSON 文件大小超过了 1MB,下载到本地的文件包括了 index.html 网页文件和 Chrome 文件夹。如果用浏览器打开 index 文件,网页内容是对下载到本地各个文件类型做出说明。

解压得到的归档文件(以 Chrome 浏览器数据为例子)
浏览器打开 index.html 文件

单独打开 Chrome 文件夹,里面包括了以 JSON 格式保存的 Autofill、历史记录、扩展、搜索引擎设置、浏览器本身的设置信息,以及以 html 格式保存的书签记录、csv 格式保存的字典文件。在以后 Chrome 浏览器的数据恢复过程中,上面的文件就起到很好的作用。

Chrome 文件夹的数据文件

如果需要下载全部产品的数据存档,需要等待较长的文件准备时间,而且得到的文件大小会比较大(比如我选择下载全部产品的数据,得到的压缩文件大小为 159MB)。

47 个产品的数据归档文件大小高达 159MB

微软

打开微软官方的 隐私仪表板 Privacy Dashboard,登录账号后将看到关于各类微软产品的隐私设置选项。依次选择「下载你的数据 - 创建新存档」后,将跳转至设置下载数据类型的页面,网站会根据你存档的数据大小,等待几分钟才能获得存档文件。

下载你的数据 - 创建新存档

目前,微软提供的存档数据包括了浏览历史记录、语音交互、搜索历史记录、电影/电视和音乐历史记录、位置活动、应用和服务使用量共六种类型。

选择需要下载的数据类型

解压下载得到的存档数据,比如搜索历史记录以 JSON 文件提供数据,里面记录了用户曾经与微软帐户关联的必应或者 Cortana 的搜索历史记录,我自己的下载记录显示了曾经在 1 月 12 日搜索了关键词「火绒」,并且打开了火绒安全的官网。

显示了曾经在 1 月 12 日搜索并跳转打开了火绒安全网站

如果选择下载全部数据,我得到的文件大小不足 200KB,蛮有意思的是,会在语音交互的记录文件里,找到我曾经使用 Cortana for Android 应用下达的语音指令,InkingTypingAndSpeechUtterance.json 文件则记录语音指令的时间、方式和转换的文字记录。所以,建议大家在下载完个人存档文件后,通过隐私仪表板的 活动历史记录 页面,选择删除一些较为敏感的隐私数据。

Twitter

Twitter 作为国外重要的社交平台之一,虽然大部分时候并不会出现「此内容已被删除」这类被消失的情况,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重视保存自己的推文信息。

打开 Twitter 的设置和隐私 页面,在账号内容中找到「请求你的存档」的入口,点击按钮后将弹出「我们已收到你的请求」,并且提示:当你的存档准备好下载时,我们将把下载地址通过邮件发送给你。登录注册 Twitter 时的邮箱,将看到官方发来推文存档准备就绪的提示邮件。

请求你的存档
弹出已收到请求的窗口
邮箱收到推文存档准备好的通知

解压下载的压缩文件,文件夹里包含了 index 网页文件、README 文本文件、tweets.csv 文件,其他还有 CSS、data、img、js、lib 文件夹。使用浏览器打开上面的 index.html 网页,我们将看到左右边栏布局的页面,右边栏目以年份、月份划分了 tweets 存档数据,点开其中的月份会在左边栏目看到曾经发过的推文记录(包括头像图标、图像数据)。

下载得到数据文件

浏览器打开 index.html 文件

其中 tweets.csv 文件里完整记录了发推记录,包括发表的时间、方式(Web、移动设备)、推文内容、是否有被转推的记录、用户 id 的有用信息,稍微不足的是下载的存档文件并没有图片文件,如果需要查看仍然需要联网打开图片。

tweets.csv 文件记录了详细的发推信息

Instagram

依次打开「 Instagram 隐私与安全 - 请求下载」,将跳转至「获取你在 Instagram 分享内容的副本」的页面,Instagram 的备份数据发送到用户指定的电子邮箱,所以需要确认要发送的邮箱地址无误后,点击「继续」,输入 Instagram 密码后再点击「请求下载」,剩下的工作就是等待官方发来的邮件,根据提示从数据收集到发送这一过程可能需要 48 小时。

数据下载中的请求下载入口
确认接收内容副本的电子邮箱

在测试过程中,只需等待 2 - 3 分钟的时间即可收到 Instagram 发来的下载邮件,下载链接只有 4 天的有效期。Instagram 提供的备份数据包括了 photos、profile 文件夹(包括发表的照片、头像),以及 comments、connetions、contacts 等多个 json 文件,完整记录了在 Instagram 产生的活动数据。

完整记录了在 Instagram 产生的活动数据

结语 | 对个人数据应该有更透明的权利

之前我派的另一篇关于账户注销删除的文章《为了响应工信部要求,我们整理了这些网络账户注销指南》获得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反馈,很多用户更期待互联网厂商开放对个人数据的自主权利,比如换绑号码、删除账户,或者是正如这篇分享文提到的,有更加便捷的数据下载备份途径。

随着 GPDR 在欧盟地区逐步实施,我们看到了国外厂商纷纷更新自身的服务条款和用户协议,在数据透明度上做出可见的努力。 最后,我也希望国内互联网厂商们能够持更开放、更透明的做法,提供更多数据下载备份的途径和工具,将用户数据交回给用户。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智能设备陪伴你成长 🙆



派早报:Google Pixel 3 或于十月发布,Apple Watch 新增「彩虹」表盘,内置 Siri 的 Beats 音箱或在 WWDC 亮相等

$
0
0

Google 将在十月推出第三代 Pixel 手机

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Google 将会在今年十月份推出两款第三代 Pixel 手机,其中尺寸较大的机型将采用全面屏 和「刘海」设计,但底部会较长一些。而在设计开发方面,去年收购的 HTC 工程团队将会主导新机型开发,代工则有富士康负责,LG 将作为显示上的 OLED 面板的供应商。来源

苹果为 Apple Watch 添加新的「彩虹」表盘

在昨天推送的 iOS 11.4 和 watchOS 4.3.1 中,苹果在 Apple Watch 里新增了「彩虹」彩虹表盘,不过这个表盘被系统设定为 6 月 5 日之后才会显示。

如果现在就想用到新表盘,需要在 iPhone 系统设置的「通用 - 日期和时间」中关闭「自动设置」选项,并将日期手动调整到 6 月 5 日,在 Apple Watch 上选择「彩虹」表盘后,再将「自动设置」选项打开。来源

苹果或将在 WWDC 上发布内置 Siri 的 Beats 音箱

分析师 Gene Munste 预测,苹果可能在下周的 WWDC上发布一款内置 Siri 智能语音助手的音箱,售价或许为 250 美元,竞争对象是 Google Home 和 Amazon Echo,而不会和售价 350 美元的 HomePod 直接形成竞争。外媒 TNW 指出,新的智能音箱或许在价格上不会有太大优势,但可能带来「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和功能。来源

传苹果将进入音乐出版领域,发展音乐原创内容

近日有报道称,苹果为 Apple Music 组建了全新的音乐出版部门,由前 iTunes 法务总监 Elena Segal 负责,据悉该部门将下属多个子部门,包括运营、广告、出版商关系以及 A&R,来发掘新的音乐创作新人,有报告指出音乐出版部门可以让苹果更容易帮助艺术家发行自己的作品,相比传统出版公司可以更快的发行和传播优质作品。来源

Chrome 67 加入免密码登录功能

Google 近日推出了桌面版 Chrome 67,新版加入了「免密码登录」功能。这一功能基于一个名为 WebAutnn 的安全协议,在支持这一协议的网站中,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指纹、面部信息或 USB 密钥来认证登录。此前 Firefox 已经支持这一功能。来源

(题图来自 The Verge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电脑太烫了?7 个技巧给你的电脑降降温

$
0
0

炎炎夏日又快到来了,是否在担心你心爱的电脑夏天散热不佳快被「烧坏」了?还是担心电脑温度太高烫到自己放在掌托上的手?亦或是散热问题严重降低了电脑的「可用性」,让原来能够顺畅使用的电脑变得卡顿不已?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从动手能力要求较低的控制软件策略开始,帮你好好梳理下怎么在夏天替你的爱机降低下温度。

软件角度

活动的后台程序

看看你 Windows 任务栏展开是不是有很多应用程序跑在后台。Mac 的 Dock 栏是不是很多应用只是关闭了窗口并没有按下 ⌘Command - Q 退出他们?

电脑作为一种无论前台还是后台都能够运行程序的计算设备,只要启动应用不关闭,它们还是会缓缓的消耗系统 CPU 资源的。每个都消耗一点点资源,几个下来消耗的的资源自然就会大很多了。后台程序过多不仅会增大 CPU 的发热问题,还会挤占内存空间,导致在需要很多内存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多的 CPU 资源去压缩分页内存,造成更严重的发热问题。因此需要养成及时退出应用的好习惯,一旦程序在较长时间内不使用,最好能做到及时退出。

关闭 Turbo Boost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严重发热的电脑上我建议关闭 Turbo Boost 作为降温的一种手段。Turbo Boost 是 Intel 为解决 CPU 瞬时处理压力过大而带来的加速技术,对于旧款处理器,加速的同时需要吃更多的能量,同样散发的热量会很多。

有些应用,比如 Chrome 由于更加频繁的触发 Turbo Boost 会使得热量产生的更多,导致整体笔记本温度上升。而关闭 Turbo Boost 能够让 CPU 运行在本身相应最大的频率上,加上本身笔记本的散热系统都是基于最大频率上的进行的,这样自然笔记本也不容易发热。

注意,关闭 Turbo Boost 后风扇转速也会下降,长期使用散热仍然会成问题,甚至导致电脑过热关机。建议还是避免在高温环境中使用电脑。

Windows 关闭 Turbo Boost 的方法

进入控制面板-选择电源选项-选择默认选择的计划-更改计划设置-更改高级电源设置-处理器电源管理-最大处理器状态,将两项数值均调整到 99%,99% 即不开启 Turbo Boost(实际上处理器还是几乎能跑到额定的最大功率)。

关掉 Turbo Boost 应该能帮助到旧款处理器用户降低电脑的发热量,同时不会影响到日常使用。

Mac 关闭 Turbo Boost 的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

Mac 由于没有相应的系统选项能够调整 CPU 是否开启 Turbo Boost,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 Turbo Boost Switcher 这个软件来进行调整。在菜单栏点击图标,选择 Disable Turbo Boost,再输入你当前用户的密码即可。同时任务栏的图标也能及时查看当前 Turbo Boost 是否开启。这个软件本身是免费的,当然一些额外的功能需要通过购买 Pro 版进行使用。Pro 功能包括了:

  1. 对于部分 App 自动开启/关闭 Turbo Boost
  2. 当使用电池时,自动关闭 Turbo Boost, 在插电时,自动开启 Turbo Boost。或是在电池水平低于一个警戒值的时候自动关闭 Turbo Boost.
  3. 只用输入一次当前用户的密码,即可自动开启和关闭 Turbo Boost。
  4. 将其他 CPU 属性展示在菜单栏上。

个人认为 Pro 版本也就避免反复输入密码这点相对而言比较方便。不过可以通过终端命令实现,相关文章请看 这里

阻止部分程序大量调用独立 GPU

此外应用程序过于频繁的使用独立显卡也是导致发热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除去类似于Adobe Photoshop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 等视觉处理专业软件以及游戏以外,其他程序真的有必要调用独立显卡吗?

Windows 这边可以通过对应的显卡控制面板进行调整。在桌面上进行右键就能看到相应的显卡控制面板,这里以 Nvidia 控制面板为例。

在桌面右键-Nvidia 控制面板-程序设置,检视每个应用程序所首选的图形管理器,并作适当调整,完成以后点击应用即可。

同时在 Windows 秋季创意者更新以后能够通过任务管理器及时查看应用程序调用的是那种 GPU 能够方便用户快速进行调整。

图片来自网络

Mac 可以通过类似 gfxCardstuts 的软件阻止应用调用独立显卡。菜单栏的 i/d 分别表示着当前正在使用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

此外重装系统之后使用电脑官方提供的最新版本驱动也能够减少一定的发热。现在电脑中大部分的设备都拥有自动节电模式,如果驱动不兼容,硬件无法进入节电模式,甚至工作在不正常的情况下,自然就容易造成大量的发热。

硬件角度

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使用电脑

自然就是在一个相对温度较低的房间使用电脑。由于现在绝大部分的电脑散热都是采用的风冷散热,抽入的空气温度越低,自然降温效果也就越好,电脑温度也就越容易降低。

当然还要避免阳光直射到电脑上,毕竟夏天的阳光传递给电脑的热量还是非常多的。

给电脑的散热风扇清理灰尘

图片来自 iFixit

电脑长期使用之后,在风扇部位自然容易积灰,灰尘积攒的越多,通风设备的效率自然越低下,散热也就越差。

对于 Mac 电脑用户来说只需要将电脑送去相应的 Apple 零售店,Genius Bar 天才吧就可以帮忙清理灰尘。

而对于非 Mac 用户来说,就需要手动拆解并清理灰尘了,而在手动拆解之前强烈建议前往 iFixit中国站 查看是否有相应的拆解教程,避免踩坑,拆坏了什么。如果 iFixit 没有相关的拆解教程,同样也建议使用搜索引擎搜索:「xxx(你电脑的型号)+拆解/清灰」。来帮助你清理。

当然对于还是非常害怕自己清理出问题来的用户来说,可以送去相应的售后维修点,尝试下有偿清理吧。

一般清理完灰尘以后整个电脑的温度应该低上不少吧。

重新涂抹散热硅脂

当然重涂 CPU 以及 GPU 的散热硅脂也是有效降低机器温度的方式之一。

由于芯片与散热器的接触面无法做到物理上完全光滑平整,所以当散热器与芯片直接接触时就会存在空气,因此芯片与散热器并非 100% 接触,他们之间留下许多微小的空隙。 而空气的导热系数非常的低,会严重影响到散热风扇的运作。同时散热硅脂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干,最后丧失应有的效果。自然重涂 CPU 以及 GPU 的散热硅脂是有效降低机器温度的方式之一。

图片来自 iFixit

涂抹散热硅脂的方式还算相对而言比比较简单,将 CPU 的上盖以及散热模块上,旧的硅脂用无纺布彻底搽干净,如果无法完整清洁,可以使用少量无水酒精进行清理,最后保持干燥就好。

在 CPU 表面中心挤上散热硅脂,大概1个绿豆的大小,再用所赠的刮片刮匀散热硅脂即可。最后盖上散热模块即可。

至于散热硅脂个人建议使用 MX4 或者信越 7783, 均可以在淘宝上买到。当然这两个牌子更好的型号也是值得使用的。

如果不放心的话,带上你自己买的散热硅脂,找一个你放心而且会的朋友帮忙吧。

加快笔记本风扇转速

加快笔记本电脑的风扇转速也是一种减少笔记本散热的方式,有些笔记本能调节风扇转速,在进行重压力工作的时候可以尝试将笔记本转速调整到最大。

此外外置的抽风型散热器也是非常有效的加速笔记本散热的一种方式,不过有个问题是会导致笔记本内置风扇大量积灰,所以使用外置抽风型散热器时需要注意经常清理灰尘。

以上就是如何在夏季替你爱机的降温指南,如果你饱受夏天电脑温度过高的烦恼,那么不妨试一下上面的操作吧。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限免] 记账领域的一颗新星,兼顾个人记账与共享记账的 App:圈子账本

$
0
0

在个人记账 App 多到让人挑花了眼的局面之下,如果没点特色功能真的很难脱颖而出。如果有这么一个记账 App,它:

  • UI 精美、配色活泼;
  • 支持多账户且自带银行 logo、支持多分类且默认设计感很强的图标;
  • 提供多场景特色账本,搭配专用分类和标签,达到「一站式傻瓜记账」的效果;
  • 能共享特定账本,实现与多人同时协作记账;
  • 还免费。

那么,脱颖而出也就不在话下了。它就是致力于做一只特立独行账本的记账 App——圈子账本

圈子账本

圈子账本曾经在 AA 算账上脱颖而出,不过在最新的 4.0 版本中,这仅仅是它的亮点之一。

一目了然的账户功能,让你做好个人记账

对于个人记账而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你知道自己有多少钱、钱都花到哪里去了,那么账户的功能必不可少,否则你无法建立一个宏观的概念。

所以,圈子账本 4.0 更强调账户功能,你除了能在底部标签栏直接访问账户页,还能在账户页中以各种金融机构的图标来显示账户,让你在首页可以一目了然地清楚自己有多少钱、分布在什么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你还可以在这里通过账号登陆的方式自动同步你的公积金账户。

账户首页,账户类型,公积金账户

共享账本,和家人、合作伙伴一起记账

除了账户,App 内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账本。它和账户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你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收入支出,是一份生活账本;记录家庭的柴米油盐,是一份家庭账本;记录国庆假期的旅游项目,是一份旅游账本;最近开始筹备婚礼了,是一份结婚项目的账本。

也就是说,账本的目的是区分不同的场景和项目。

另外,账本也可以用来和亲朋好友之间共同记账。最常见的例子是,你和女朋友之间可以共享一份家庭账本,同时,你们又各自拥有独立的账本。共同记账一直是一个呼声很高的需求,现在你只需要在圈子账本中,创建一份叫做「家庭」的账本,然后通过右上角邀请家庭成员加入账本,就可以实现共享记账了。

邀请成员加入账本

共享账本的每笔账会被归类到各自独立的账户,只扣除当事人的余额,不会对双方的资产产生冲突,非常贴心。

另外,像装修、旅行、和合作伙伴管理生意、管理团队支出等项目,同样也可以使用共享账本来协作,圈子账本已经在 App 内为你内置了十多种场景,你可以直接进行选择。

圈子账本内置了十多种账本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账本还会有一个统计界面,你可以在这里查看到每个人的支出比例,更清晰地了解支出情况。

和小伙伴共同记录旅游账本

更贴心的 AA 账本

说完了个人记账和共享记账,还是忍不住地想提一下圈子账本的老本行,它的 AA 算账功能依然不能被其他 App 替代。

多人支付和多人消费功能让你和小伙伴可以灵活地记录所有发生的交易,比如说我和小伙伴 Vickie 各支出 ¥30 和 ¥10 来支付 3 个人的打车款项,那么每个人就是 ¥13.33。通过「预付经费」你可以把活动开始前成员交给组织者的款项记录下来,以供后续使用。

普通记账,预付经费

更贴心的是,它现在还能让你通过小程序在微信中记账了,毕竟一个聚会中并不是所有人手机中都下了这个 App,那么你只需要通过微信就可以将你们聚会的 AA 账本分享给你的好友、用小程序完成记账。

App vs. 小程序

此外,圈子账本还支持在小程序中使用语音进行记账,你只需要像平时发送微信语音消息那样,按住底部的按钮,直接说出「今天吃饭花了 200 元」这样的语音指令,圈子账本就能自动帮你识别语音内容并进行记账。

在小程序中用语音进行记账

虽然这篇文章是写在圈子账本 4.0 更新之际,但其实它已经作为个人记账 App 默默地优秀了很久。无论从设计、交互角度,还是实用、人性化角度,它都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再加上共享记账这一重磅功能的加持,圈子账本可以说是当前市场中将设计基础功能共享协作平衡得最优秀的个人记账 App,俨然成为国产记账 App 中的一颗新星。

圈子账本有免费和 Pro 两个版本,Pro 版原价 6 元,现在正在和少数派特约限免,现在你可以 在 App Store 上免费下载 Pro 版本



《纪念碑谷》风格的插画,你也可以轻松画:Sketch 扩展 Isometric

$
0
0

说起「Isometric」风格,可能有些人比较陌生,如果说 2.5D 风格,或者《纪念碑谷》风格,大家应该就明白了。「Isometric」已经是插画风格的一种了,指的是一种在二维平面呈现三维物体的风格。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个 Plugin,就可以轻松绘制出「Isometric」风格。

之所以想起写这个插件,是因为我的一个朋友之前问我如何才能制作一个 2.5D 风格的楼梯,通常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AI 的 3D 功能制作。之后我就想介绍一下如何在 Sketch 中完成,在 2014 年我刚接触 Sketch 的时候,也画过一次《纪念碑谷》的插画,在文末我也会说一下如何用最原始的参考线方法来绘制。

2014 年用 Sketch 临摹的《纪念碑谷》

安装

  1. 下载并解压:sketch-isometric-master.zip
  2. 双击 Sketch-Isometric.sketchplugin 完成安装

PS,也可以使用第三方 Plugin 管理工具安装,安装方法可以参考《从 Sketch 45 版本发布,聊一聊 Plugin 的管理》。

使用方法

  1. 在 Sketch 中创建 Artboard 或者绘制一个矩形;

  2. 选中 Artboard 或者绘制的矩形执行「Plugins - Sketch Isometric - Generate Isometric View」或者使用快捷键 ⌃Control + ⇧Shift + I;

  3.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属性设置;

示例

创建基础图形

1. 绘制一个矩形。

2. 选中该矩形,执行「Plugins - Sketch Isometric - Generate Isometric View」或者使用快捷键 ⌃Control + ⇧Shift + I,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属性。

3. 你可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旋转的方向,倾斜角度,图形高度和缩放比例,调整到自己满意后,点击「Done」完成设置。

4. 选中对应的图层,可以更改成自己想要的颜色。

5. 接下来就是发挥你想象力的时候了,例如你可以做一个魔方出来。

将顶层替换为自定义图形

借助「Magic Mirror」这个 Plugin,我们可以将顶部的图层替换成自己想要的 Artboard,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快速制作一个手机设计界面的展示模型。

PS,关于 Magic Mirror 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 @Minja 的「轻松展示作品:Magic Mirror 3」

1. 选中想要自定义为顶部图像的 Artboard,执行「Plugins - Sketch Isometric - Generate Isometric View」或者使用快捷键 ⌃Control - ⇧Shift - I,制作一个展示模型。

2. 选中想要自定义为顶部图像的 Artboard,在右侧的 Magic Mirror 3 面板中,勾选「Include In Artboards」,将该 Artboard 添加到 Magic Mirror 3 中。

3. 选中展示模型的顶层图层,然后在右侧的 Magic Mirror 3 面板中,选择刚才添加的 Artboard。

4. 之后再对其他侧面进行自己喜爱颜色的设置,一个手机设计界面的展示模型就制作完成了。

总结

通过这个 Plugin,我们可以轻松的制作出「Isometric」风格的插画,也可以借助「Magic Mirror」这个 Plugin 制作界面展示模型。目前该 Plugin 只支持矩形,而且并不支持圆角,如果想要绘制其他形状的话,还是只能自己进行绘制,希望在以后的版本中,能够支持这些功能。

你知道吗?

我们知道了如何使用这个 Plugin,那么我们如何不借助 Plugin 来绘制这种「Isometric」风格的插画呢?我们只要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套参考线,之后就可以轻松的绘制了。

1. 先绘制一条 1px 的竖线,复制多条并保证间距为 9px 的整数倍。

2. 将这些竖线放入一个 Group 中,然后复制一个,并旋转 60°。

3. 选中已经旋转 60° 的参考线,然后再复制一个,并且水平翻转。

4. 当你完成这 3 组辅助线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排列起来的立方体了,通过这个辅助线,就可以制作出「Isometric」风格的插画了。


> 发现强大的插件,分享使用技巧与心得,就在 探索 Sketch 专栏 💎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读有趣的内容 🎉


用了 6 年印象笔记,我都用它做哪些事,以及,不用它做哪些事

$
0
0

我是一个大象迷。我从 Evernote 时就开始使用,到后来变成印象笔记,到现在刚好 6 年了,订阅高级账户也有好几年了。

刚开始的使用是没头没脑的「乱用」。随便看到好的文章,赶紧剪辑进去,觉得以后肯定能用的着;想把它当作随手记的工具吧,写一两句话记录一下,就是坚持不了太久,后来断断续续的停用了一段时间。总感觉没有好好的发挥宽应有的作用。之后慢慢地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教程,买了几本书,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从点滴中提升了自己幸福感。

印象笔记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收集日常的碎片,与网盘不同的是它还可以自己用文字记录,包括心得、流程。现在把一些使用的体会分享一下,这次不介绍如何使用,重点介绍我用印象笔记干什么。希望能带来启发。

我用它做什么

整理收集生活日常的收据、说明书、保修卡、用户手册

这个十分好用。每买一样家中的物品,把收据、说明书和用户手册(网上一般可以下载到电子版)、保修卡等存成一条笔记,对于大件的电器,在笔记里还可记录当时购买的人联系方式,安装人的联系方式等一些关键信息。

把每样物品建立一个链接,汇总成一个目录。这样这件物品的所有文件你都可以不用管放在哪里了,可以在家里存着,即使丢了也没关系,永远不会丢失。而且,印象笔记搜索十分方便,随时可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买了东西,一定要注意及时的存档,不要想着统一存档或者以后存档,每次拍张照片存一下,并不麻烦。

家中物品

建立家人的医疗档案

把每次自己和家人去看病检查、体检相关的记录、处方、药物等分别拍照存档,用时间标签整理在一起,按家人进行分类,纸质的档案同样就不再重要,不但方便查找,还进行了归纳整理。

建立媳妇怀孕档案

怀孕产检是一个很琐碎的从媳妇怀孕开始,建立孕期看板,标注产检计划。每次产检时归档整理各类检查记录,同时记录每次医生吩咐的注意事项。同时收集一些怀孕基本知识,边照顾边学习。

整理归档一些专项事情

对一些比较大的专项事情,如购买房屋、买汽车,中间涉及到的琐碎的东西太多,购买之前看的记录,查找的资料,购买过程中的相关材料、记录等都可以整理收集在一起。

专项事情

专心干一件事情

当你专心要干一件事情,或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要减肥,运动等,都可以建立个笔记,系统的记录一下,既是经验,又是一个证明,一个回忆。

减肥

记录日常生活固定的流程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有固定的流程,需要带固定的资料,也许要做的这件事的次数不是很多,所以当每次需要做的时候可能会忘记流程或者所需要的资料,你只能重新再去查再去打电话咨询。对于这样的比较固定流程的事情,第一次办这件事的时候,我把办事的流程,所需要的资料记录下来,放在一个笔记中,方便每次使用。

当我需要时,直接打开笔记,就去办事了,省去很多麻烦。同时,我还可以帮助身边的朋友,他们有需求时,我能很快的告诉他们。我目前记录的有报销、住房公积金领取、看病、办理户籍手续、计划生育、买保险等等。

提公积金所需要材料
出差报销流程

当做网站收藏夹

这个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不用浏览器做收藏夹呢。我认为这两个使用场景不一样,浏览器收藏夹主要用来收藏经常用的网站,快捷登陆。而笔记内的网站收藏夹收藏一些质量比较高的,优质的网站,有可能这些网站不是经常要用,但这些网站就像精品一样,值得你去收藏。

目前,已经分类收藏了好多优质的网站。还有一点,无论我换多少电脑,哪怕是别人的,公家的电脑,我都可以找到我收藏的网站。

网站收藏夹

记录借账欠账

这个很简单,什么时候借了谁的钱,谁借了钱,什么时候还的,还了就把记录划掉,一个笔记记成流水账,一目了然。因为这个也没有统计的价值,所以不用用专用的记账软件来记。

收藏生活中的优惠

在你的生活中,你一定会遇到很多推送发送的身边的购买优惠,包括微信公众号上的、短信的、银行或者超市 APP 的,或许是某个饭馆的活动,或许是某张信用卡的欢乐购,也可能是洗车优惠等等。这些优惠一般都有固定期限,和固定的使用方法,有些优惠其实是值得你去「薅羊毛」的。

遇到这种优惠时你就把它收藏到笔记中,加个标签叫「未用优惠」,同时如果你收藏的优惠限日期,那你完全可以在这个笔记中,添加个日期提醒,提醒当天你去购物。当这个优惠过期之后,你删除便可。周末的时候,翻出这个「未用优惠」的标签,你再也不用纠结去哪里买什么东西了。

日常优惠

吃货的记录

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饭馆,自己吃了很喜欢,就分类记录在笔记里,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拿来看一看,比你在那里想着吃什么好多了。当然你还可以把美食推荐给别人。

建立自己的证件、卡片档案

把自己所有的身份证件,日常各类会员卡,银行卡、账号等分别拍照记录一条笔记,然后汇总在一条笔记里,非常方便日常使用。

整理自己工作的经历

这个跟上面一样,把自己每段的工作经历,以及简历、获奖、专利、论文、证件所有工作相关的全部记录汇总在一起。在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很有用。

建立自己的购物计划、愿望清单

上网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心仪的东西,非常想要,把网页收藏在笔记里,慢慢对比,选一个好的机会就可以剁手了。为自己的未来制定计划和目标十分重要,但也不要忘记在完成之后适当的奖励自己。下次你觉得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你一定会为自己自豪。这收藏的东西都不是自己非常需要的,而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其实这样也有一部分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也节约了不少。

技能学习、兴趣研究

找到一个学习的技能,建立一个笔记,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教程,慢慢自己琢磨、研究,还可以记录每次做完的心得体会,慢慢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非常有意义。你可以研究做蛋糕,研究泡咖啡。休闲娱乐的时光。我们的人生不止有工作还有生活。我是用来记录了自己做菜、做面包等。当形成自己的特色后,就可以离线下来,随时随地的访问,使用,还可以把经验传授给别人。

电影与电视、读书笔记

偶然看到推荐的电影电视、书籍等,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中,找机会慢慢的就把它看了。读一本书的时候,配合workflow等记录一些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一些好的美句等,随时可以拿出来慢慢的品味。

走走看看、旅行笔记

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说走就走非常好,但同样需要一些计划。去一个地方之前,收集一些攻略,制定一些计划,计划一些景点、住宿,吃饭等。旅行的过程中,记录你的所见所闻,记录美好的事物,一张照片,一句话足矣。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每一次的旅行都建立一个笔记本组,以时间地点命名,慢慢的就形成了你的旅行轨迹。同时我还建立了外出清单,出去前你要带什么东西,反复的修改使用,再也怕落下东西没拿了。

外出清单

当然,在上面提到一些文档,如:身份信息、卡号账号、工作经历之类,这是属于比较隐私的内容,身份信息放到网上,就目前来说,会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这个需要你斟酌。

我不用它来做什么

我之所以要把段列出来,是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的体验,有些记录了一段时间,或体验不好,或太麻烦,都坚持不下来,所以我把自己没用来做的也一并写出来。

我要说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用它做这些事情,不代表它不能做,很多教程中也会推荐大家像下面那样记录和使用,如果你觉得喜欢这样使用,我觉得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1. 收藏文章。之所以我觉得没用,是因为收藏进去之后就放进去了,没整理过就再也没看过,慢慢的就忘了。
  2.  记录工作笔记。其实这个也不能算是误区,毕竟印象笔记官方,还有好多用户都是用来办公的。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不希望记录工作的与记录个人生活的放在一起。二是与工作相关的经常会有一些文档,或图片等等。这些记录在印象笔记中会打开很慢,体验同样不好。三是工作笔记,我需要排版,还是喜欢一些颜值的,但印象笔记的编辑功能不强大,当然这个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用作名片盒。我不习惯一个名片记一个笔记,占地方。当然你可以换一种思路,每个名片下面记录一下,见面的时间,和对这个人的印象。
  4. 用来记账、生活日记、待办事项等。专业的事情我交给了专一的软件。颜值高,而且专业的软件还有统计分析功能,相比这下,印象笔记就有点简陋了。
  5. 记录一些灵感。我目前用自带的备忘录。之所以不用,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我觉得我的 iOS 端的印象笔记打开太慢,还得解锁,体验不好。用 iOS 自带的备忘录现在真的是随手记。每天整理一下自己的灵感,转化成待办,转化成日记,也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印象笔记还可以做什么

当然,印象笔记还可以记录一些事情,只要你愿意,你尽可以发挥他的强大。(我没这样记录,但我觉得还不错,把它推荐给你)

记录每一次外面的美食

吃到一个好吃的馆子,美食,把照片、地点都记录下来。随时回忆,以后还可以拿出来用。

记住你最喜欢的地方

去到一个地方,或是城市的角落,或是郊外,或是商场,你都可以记录下来,积少成多,发现自己的小美好。

美好回忆

美好的回忆有很多,一个电影票根,一个节目单,一个餐单、一张情书,一张贺卡、一封信、一个小礼物等等,拍张照片,存下来,以后你的美好回忆就在这个上面。

孩子的作品

有了自己的宝宝,他的想像,他的创作,你都可以记录下来,留上永久。

去博物馆

如果你喜欢博物馆,去之前的准备、参观记录,看之后的感悟,全部记录下来。

记录食品药品的保质期

这个比较冷门,冰箱一些食品、买了一药品总是忘记,等发现时,已经过期。那你买来时,就拍张照片,建个笔记,定个提醒,提醒就是他的过期日,可以适当提前一些。再也不会把东西放坏扔掉浪费了。

记录存放的物品

家中东西太多,经常忘了放在哪里,衣服鞋子拿来拿去,总是忘了在哪个柜子。同样拍张照片,记录一下在哪里放着,就再也不会忘了。同时对于女人,还可以知道自己有哪些衣服鞋子,不用想就知道自己搭配什么了。

一些体会

  1. 工作的内容与生活记录的内容不放在一个应用里。我工作使用 OneNote 2013,十分强大,与 Office 融合很好。个人爱好而已。可忽略。
  2. 封存归档笔记。我建立了封存笔记本,一些已经完成的,不会再改动的,放入归档笔记本中,比如旅行笔记,回来之后就可以归档。以前记了一些工作笔记后来不用了,又不想删,就把他封存起来,以后还用的着。
  3. 使用印象笔记收藏文章,一定要进行再加工整理,只收藏放进去,既乱,也不会记起它的存在。
  4. 印象笔记少存大容量的文件,比如:一个笔记放多张图片、很大的 PDF 文档,视频等。否则打开很慢。可以与云网盘配合使用。我目前使用的是坚果云,很不错,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分享坚果云的使用心得。
  5. 印象笔记的编辑体验不是很好。有些人喜欢他的简单纯粹,但我却不喜欢这种排版体验。
  6. iOS 端打开太慢,有些臃肿。我看到网上好多反应过了,印象笔记也来来回回改过好多次了,但总感觉仍没有什么进步。

推荐教程

一路用过来,看了很多教程,看了很多文章,慢慢才形成自己的体系。在这里推荐几个看过的不错的书籍或专栏,内容很优质,这里不是做广告,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1. 印象笔记官方博客。里面会定期更新一些用法,还有一些好的模板,定期看看,会有不少收获。
  2. 大象后援团,共享笔记专栏。一位热心印象笔记大使聪聪更新的专栏,相信经常用印象笔记的都知道。里面干货同样很多,技巧、模板、还有定期的一些优惠。(你如果需要,可以私信我,我推荐给你)
  3. 少数派上的《用印象笔记打造知识管理系统》付费教程。从输入、编辑、整理、搜索、协作等几个方面介绍如何使用印象笔记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另外在少数派上搜索印象笔记标签,也会有很多实用的印象笔记教程和使用方法心得。推荐大家使用学习。
  4. 《Evernote 超效率数字笔记术》,《Evernote 100 个做笔记的好方法》、《Evernote 超效率数字笔记术》、《打开大家的 Evernote》,著名大神电脑玩物站长的四本关于印象笔记的书。里面详细分享了如何使用、使用的方法技巧,图文并茂。读一下会有新的灵感。前两本是简体中文,后两本我只看过繁体的,不知道是不是简体的还没发行。
  5.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Evernote 伴你成长》。李参著。这本书是跟我写这篇文章初衷差不多,相当于一些私人用法,不是印象笔记如何用,而是如何用印象笔记。
  6. 豆瓣上也有印象笔记专栏,另外大象后援团也有群,同样可获得一些帮助。

结语

以上都是自己的私人用法,每个人的看法注定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专物专用,记日记要用日记软件,理财要用理财软件,稍后阅读要用稍后阅读软件,这也都没有错。印象笔记是一个集合体,可以发挥无限想象的组合,但它注定不专,不精。至于其中的取舍,要看你自己。我反倒很喜欢这种集合在一起的,我不用记这些东西在哪里,我只知道我需要的东西在我的笔记里就行了,我的手机上也只用安装一个软件就行了。

我写这些,是我觉得这是一种启发,更重要的是,它给我的日常小点滴带来了幸福感。

印象笔记对于我而言,最主要的是把所有琐碎的记录集合在一起。当别人在急头急脑找东西,想问题的时候,你不慌不忙的随手拿出来使用。它像一个兴趣花园,我们就像一个园丁,浇浇水、照顾一下,花就会长大,然后就可以看到花香和风景。

派早报:小米发布小米 8 手机及多款智能硬件,新的 MacBook 和 iPad 可能不会在 WWDC 发布,苹果在全球范围内拒绝 Telegram 更新等

$
0
0

小米发布小米 8 手机及多款智能硬件

昨天下午,小米在深圳举办新品发布会,共发布了小米 8 手机、小米手环 3、VR 一体机等 6 款新硬件。

其中小米 8 配备高通 845 处理器,采用 6.21 寸 OLED 「刘海屏」,分辨率为 2248 × 1080(18.7:9)。相机沿用了 MIX 2S 上后置双 1200 万相机,前置相机为 2000 万,支持 AI 场景识别。另外小米 8 配备 3400 mAh 电池,支持 QC 4.0+ 快充,使用后置指纹识别。 手机共有有蓝、金、白、黑四种机身颜色,最高可选 6GB 内存 + 256GB 存储,起售价 2699 元。

小米 8 探索版则是全球首款使用 3D 结构光人脸识别的 Android 手机,同时也是全球首款压感屏幕指纹技术手机。手机配置和小米 8 类似,不同的是采用类似透明的背部设计,电池容量为 3000 mAh,只有 8GB 内存 + 128GB 存储可选,售价 3699 元。

此外,小米还在本次发布会上发布会了小米 8 SE、小米手环 3、小米 VR 一体机、小米电视等新品。

彭博社:今年 WWDC 不会有新的 MacBook 和 iPad 发布

近日彭博社在其发布的预测中称,相比去年 WWDC 上 MacBook 产品线更新,今年 WWDC 将主要以软件为主,MacBook 以及 iPad 的新版本由于都处于设计研发阶段,发布将不会是 WWDC,而是在今年稍后的时间某个时间公布。

此外预测中还提到了 Apple Watch,据悉苹果将会在今年推出一款重新设计的 Apple watch,在保持尺寸不变的同时采用窄边框屏幕。来源

Beats 十周年纪念版耳机开售,采用经典红黑配色

为庆祝 Beats by Dr. Dre 品牌创立十周年,近日 Beats 发布了 Beats Decade Collection 纪念版,为旗下的五款耳机 Beats Studio 3、Beats Solo 3、Powerbeats 3、Beats X 和 urBeats 3 提供了经典的红黑配色,并在包装内附赠的耳机收纳袋上加印「EST TEN YEARS」字样。

目前这一系列的耳机 已经在 Apple Store 开卖,售价与各型号普通版相同。

苹果在全球范围内拒绝 Telegram 更新

昨天 Telegram 的 CEO Pavel Durov 通过 Twitter 表示,在俄罗斯政府要求屏蔽 Telegram 后,苹果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拒绝它们提交的新版本,这不仅导致应用中的某些功能已经无法在 iOS 11.4 上使用,而且也无法让应用符合最新的 GDPR 规范。

今年 4 月,由于拒绝和俄罗斯政府安全部门共享加密秘钥,俄罗斯法院裁定禁止 Telegram 在境内提供服务。来源

Google 在国内市场推出第二款应用 Files Go

Google 与近日正式在国内的各大应用市场上架了文件管理工具 Files Go,国内这款应用被定名为「谷歌文件极客」,而这也是 Google 在国内推出的第二款应用,应用主打文件管理,可以帮助用户清理系统空间,管理文档和传输文件等,此前 Google 曾与合作单位推出中国区 Google 翻译应用,而直接入驻各大第三方应用市场尚属首次。来源

图片编辑应用 Pixelmator Pro 更新

图片编辑应用 Pixelmator Pro 近日迎来重大更新,在本次更新中增加了对 Touch Bar 的支持,加入了自动色彩工具,用户可以单击该工具选项,就可以自动调整亮度、白平衡、色调以及饱和度;导出功能上本次更新加入了「以 Web 导出」「快速导出」以及创建「预设导出」等,出了可以导出 HEIF,还可以打开导出 SVG 矢量图形;其他小的改进包括颜色范围工具、处理文本和图层混合时的实时预览等。来源

苹果或将在 WWDC 上推出「数字健康」应用

有消息称苹果或将在今年的 WWDC 上发布一项针对移动设备使用情况的新功能,这项新功能被称作是「数字健康」,可以监控移动设备使用者每日花在移动设备上时间,同时详细显示每个应用的使用时长,苹果此前表示正在研究更多家长控制工具,来帮助家长监控和管理自己孩子的移动设备使用习惯。来源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高效收集数据,是当代职场人的基本功

$
0
0

低效的数据收集方式,让你事倍功半

让我们假想一下这样的场景:现在公司需要定做一批员工文化衫,你作为公司行政人员,需要收集全公司 200 人的衣服尺码,这件事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事实上,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业务需求,对于常规性的工作,我们总可以找到很轻量的方式,来满足数据收集的需要。不过,不同方式之间的效率差异往往非常之大。就收集文化衫尺码这件事来说,你最常想到的三种方式,可能是这些:

选择一:全员群发邮件

给公司所有人发送一封邮件,告知公司将定制文化衫,需要收集大家衣服的尺码。为了方便你统计,你特意要求大家在回复邮件时,一是需要在标题中写上自己的尺码,这样不用打开每一封邮件,就能一眼看到;二是根据自己所在的部门,将邮件额外抄送给相应的行政同学,你打算到时候多个人分工,不同的行政同学处理不同部门的尺码信息。

用邮件收集文化衫尺码

先不说这样的方式,给你自己带来了多少的麻烦。光想像一下全公司 200 人的感受,现在大家在选择回复邮件时,不得不删去原来的标题,改填上自己的尺码,还需要记得额外对照自己部门对接的行政同学,在抄送栏中填上他的邮箱地址。所谓最糟糕的数据收集方式,不光光加大了你自己的工作量,还浪费了每一位数据提交者的时间和精力,正是损人不利己。

选择二:微信群中收集

痛定思痛,你决定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方便大家,于是你打算直接在公司微信群中收集大家的衣服尺码。

用微信收集文化衫尺码

先不说群聊刷屏了,类似这种混乱的场景,只要你在微信中收集过信息,一定会感同身触。当你晚上十一点,终于好不容易把所有人的信息都整理好,填在 Excel 表格里时,你肯定还是没有把握。因为根据历史经验,这样整理下来的数据,到最后总会发现漏了谁,或者粘错了某些人的信息。

选择三:用 Excel 表格收集

既然自己最终要在 Excel 表格里整理所有的信息,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大家在 Excel 中填写呢?通过在微信中收集数据的经验,你总结下来,一方面自己漏掉了让每个人附上自己的姓名,导致后期在整理数据时,群聊中的 200 人你对应不到实际的员工,如果能让大家报上自己的部门,就更容易整理了。另一方面,每个人报尺码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说大码,有的人用 L 码,有的人写 170 码,导致最后自己还要整理成统一的表达。

通过这些经验,你制作了这样的一个 Excel 表单,下发给每个部门的经理,由部门经理收集完自己部门的信息后,统一上报给你。这样一来,你面对的对象,也从 200 人缩减成了 10 个部门经理。

部门姓名尺码(S、M、L、XL)
编辑部TreeliXL

高效的数据收集方式,应该是结构化和标准化的

这三种收集数据的方式,在职场中我们都经常遇见。无疑,第三种方式相比前两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里的关键点,正在于第三种方式的「结构化」和「标准化」,这两者对于数据处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化使得机器可以按特定的规则帮助我们整理数据

一般人都有经验,邮件标题或群聊信息,绝对不是数据最终的落脚点,这些信息需要被整理在 Excel 表格中。想像一下,如果你把大家的尺码信息粘在 Word 文档里,那么下一步你向服装供应商采购时,要如何统计出不同尺码的定制件数?更进一步的,在发放文化衫的时候,如果需要按部门来统一领取,如何快速找出每个部门的尺码信息?

在 Excel 中,这些都可以便捷地通过排序或数据透视表来一键解决。结构化的数据,是指我们要提前定义好字段,这是进一步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是有序的前提。

在文化衫尺码收集一例中,我们定义的三个字段便是部门、姓名和尺码。虽然无序的信息(邮件标题、群聊信息)相比有序的结构化信息,两者在信息量(数量)上可能是无差异的,但是,前者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导致信息的质量有着天壤之别。低质量的无序数据,使得机器无法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处理,而要求人工的大量介入,从而大大拉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标准化使得数据处理前不需要清理数据

所谓标准化,是指统一每一个人的表达方式,从而使每一个字段的值是有规范的。例如,如果我们不提前定义好尺码的标准表达方式,就会出现类似「大码、L码、170 码」这样的表达。虽然对于人来说,这些信息同样是无差异的,但是它们就像三种不同的语言,机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知道三者是等价的。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在数据处理前,额外人工将它们统一「翻译」成一致的表达。

标准化的数据收集方式,在字段值生成之前,先约束规范大家的表达方式,从而尽可能节省后期数据处理人员的「翻译」工作。这样,我们保证数据收集一旦完毕,它是直接可用的,而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

数据收集在职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个文化衫尺码收集的案例,只是工作中涉及到数据收集的一个小小例子。从抽象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工作生活,无不是和外界发生「输入 - 处理 - 输出」的过程。虽然数据收集只是「输入」这个过程的一个子集,但是,它在职场中占据的份量,却一点也不少。

  • 作为市场人员,你需要收集最新的渠道销售数据,来制定下一季度的营销方案和预算;
  • 作为产品人员,你需要收集用户对新上线功能的感受和反馈,来决定下一步迭代优化的方向;
  • 作为运营人员,你需要收集线下沙龙活动的报名人数和信息,来筹备活动的前期安排;
  • 作为行政人员,你需要收集公司员工对食堂伙食和公司班车的意见反馈,来提升员工的满意指数;
  • 作为 HR 人员,你需要收集公司各部门的人员需求,来安排下一阶段的招聘计划……

这些前期的信息输入,都是后续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缺少这些数据,很多事情也就无从谈起。当然,许多的数据收集工作,公司可能已经安排了成熟的机制和系统,可以有序地开展,例如所有的采购申请都可以在 ERP 系统中找到,同事的联络方式可以在钉钉等移动办公工具中查询。然而,不可能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已经有了标准的流程安排,你总会遇到一些非常规或临时性的任务,需要你自己来完成数据收集的工作。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是要求公司采购一套完备的业务系统,以满足你采集数据的要求?是提给 IT 研发人员需求,等待内部开发的项目排期?是把员工满意度调研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咨询公司?显然,这些都对实施成本和周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果因为你寄希望于外界的支持,来满足你收集初期信息的需要,往往会陷入被动的境地,使工作无法向前推进。因此,你必须把数据收集这件事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样一来,你就必然面临着上文中提到的选择: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如何才能高效地做好数据收集这件事?

表单工具,帮助你进一步提升数据收集的效率

Excel 并不是最佳答案

回到文化衫尺码收集的案例上,第三种方式让每个部门分别填写这份 Excel 表格,最终由行政人员来统一汇总,这真的是最优的选择了吗?

其实并不尽然。如果我们切入实际地想一想,同样会发现这个工作流程存在着许多问题:

  • 10 个部门经理发来的表格最终需要你人工汇总成一个总表;
  • 尽管你已经在尺码边上注明了 S、M、L、XL 四个尺码,但是,你收集回来的表格,依然发现了 m(小写)、 XL(全角字符)、XXL(不合法的值);
  • 填表过程中,虽然大家知道只能尺码填 S、M、L、XL,但是,你还是收到各种各样的提问,例如男女均码吗,这些码标准吗,需要定大一号吗,有没有 XXL 的码;
  • 而 Excel 作为 PC 时代的产物,在如今移动办公日益普遍的大环境下,如果你有过在手机上打开查看 Excel 表格的体验,就知道是多么反人类了,更不要提在手机上往 Excel 表格里填数据了……

Excel 作为当前许多公司和员工收集数据的主要主式,这些问题你多多少少都可能遇到过。虽然这些问题有些也可以勉强接受,有些也有解决方案和弥补措施,但终究让人感觉不是最佳之道。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同样的工作,交给不同的人来执行,为什么花费的时间和最终的成果,经常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你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看看身边那些总是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同事,不无例外地都能发现,这种效率的差异,往往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思路方法,二是所选用的工具。这两者还总是相辅相承的:高效的工作方法促使他们找到合适的工具,而合适的工具反过来又使其有能力和信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效率。

如果你已经知道摒弃微信和邮件收集数据的方式,而转用 Excel,说明在思路方法上,你已经认识到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结构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Excel 并不是数据收集的最佳工具。如果我们从数据流转的角度来看,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处理,再到数据应用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最适合的工具,Excel 最擅长的其实是数据处理这个环节。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无休止地将 Excel 也应用到数据收集上,导致了 Excel 的滥用,它本身就不是为了这个场景而设计的,在使用时自然就存在着上述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更好的选择是什么?

试试表单工具

表单工具才是专门面向数据收集这个场景而存在的。所谓表单工具,你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一个问卷,填表人通过回答问卷中的问题,完成数据的收集,最终导出一个 Excel 表格用作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这里的每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 Excel 表格中的字段,而你填写的问题答案,就生成了每个字段的值。

也就是说,通过表单工具,你最终拿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一个完整的 Excel 表格。不同的是,它解决了数据收集过程中使用 Excel 会遇到的几个痛点。

像文化衫尺码收集这件事,如果转换成表单的形式,是这样的(https://jinshuju.net/f/cdfOaJ):

用表单收集文化衫尺码

很容易就能发现,通过表单工具来做数据收集,上面的四个痛点便迎刃而解。

不再需要汇总合并不同的表格:表单工具生成的填写页面是唯一的,它是一个可访问的链接,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这意味着当 200 个人填完这份表单时,所有需要的数据已经不再需要人工去合并不同的文件了。

更简单易懂的标准化设置:Excel 虽然提供了数据有效性的功能设置,但是入口较隐蔽,而且操作界面也不直观。通过表单工具,默认已经提供了数十种不同的题型选项,而且还额外支持 Excel 做不到的字段值输入,例如图片、文件等。

更友好的人机交互形式:表单工具将 Excel 的表格,转变成了一个问卷。正如前面提到的,字段和字段值,是对于机器来说冰冷的存在,而在表单工具中,字段变成了问题,字段值变成了你的回答,显然,问题和回答才是更友好的人机交互形式。

移动端体验更佳:如果你在手机上打开这个 链接,会发现表单工具已经针对不同的设备和屏幕尺寸做出了适配,告别在 Excel 手机版本中输入数据的痛苦。

为什么选用金数据

那么,下一个要回答的问题是,在众多表单工作中,为什么选择金数据

要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会贯穿整个教程。

👉 戳这里了解金数据教程

在这里,只讨论金数据相对于其它同类产品,最突出的几个特点。当然,实践才能出真知,你也可以试试不同的表单工具,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类似的产品,国外有 Formstack、Wufoo、Airtable,国内则有问卷星、麦客等等。其实,如果你单纯只是需要做一个调查问卷的表单,完成一次数据的收集,那么这些工具的差异性的确不大。

但是,金数据一定也有其强大之处,才会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滴滴、摩拜、招商银行等大公司纷纷选用金数据。其实,金数据的强大之处,主要在于这三点。

灵活多变的可扩展性

所有强大的效率工具,都必须具备的一个特质是:灵活性与可玩性(versatile)。也就是说,小白用户可以快速上手,进阶用户也可以利用工具打造出自己特定的工作流

金数据正符合这一特点。如果你深入地使用金数据,会发现它不仅仅只是一个收集数据的表单工具,更进一步的,它还可以像搭积木一般,构建出许多轻量的业务系统,为业务人员赋能。这种能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 丰富的应用插件

为了提升用户填写问卷的积极性,打算填完问卷后向用户发一个红包?你不需要让填表人留下自己的微信号,派客服用微信加他后再发红包,使用金数据的「微信红包」应用,就可以一步到位。类似的,金数据提供了「优惠码」、「订单满减」、「在线考试」等十余种应用扩展,可以帮助你将表单进一步升级为试卷、签到表、购物车。

填完问卷后领取红包

2. 和第三方工具的整合

金数据对目标用户群体的定位,既可以是对效率工具一无所知的职场小白,也可以是对各类第三方工具略有所知的达人。想要了解填写人的到访情况和画像?除了金数据本身提供的渠道统计,你还可以嵌入百度统计或 Google 统计这样的第三方平台进行分析;有客户在服务评分中打出了不满意,想要快速跟进?你可以利用 IFTTT 或 Zapier 在任务管理工具中自动生成一个待办事项。想要用户在填写问卷出现疑惑时第一时间有客服跟进?你可以在表单页面嵌入第三方客服工具美洽,免去用户来回跳转的麻烦。

3. 开放的 API

如果你还能动用一点 IT 研发的力量,那么金数据的玩法就更多了。

一种用途,是将表单这种基础能力,无缝接入现成的业务系统。例如做医生病历管理工具的病历夹,当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最新病情时,可以发送问诊表或医学量表。但自己开发一套完整的表单工具非常麻烦,这时候就可以利用金数据 API,将表单能力无缝植入到现有的产品和流程当中。医生在金数据创建了相应的问诊表后,病历夹可以通过 API 获取到表单结构和患者填写的数据,从而相应地展示在自己的 app 内。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业务系统已经万事俱备,只欠表单能力,你完全不需要自己开发,只需要引入金数据的表单能力,一切就搞定了。

另一种用途,是借助于表单工具提供的 API,收集更多的数据资料。许多销售型企业都自建了一套 CRM 系统,然而,这样的系统更多的是针对售后客户的管理和再次营销。而售前的流程,由于场景的多样化和运营的快速定制化需要,往往会使用表单工具来制作活动报名表、客户登记表、询价表、预约表等。这些表单收集到的数据,就可以通过 API 自动回传到已有的 CRM 系统中,使得售前的客户资料也进一步完善,除了获取基础的姓名、电话联系方式外,还可以附上更加丰富的客户信息,比如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等。

为团队和企业使用的设计

在工作中是否选用一个工具时,很多时候无法仅仅单凭个人的喜好,还需要考虑团队的配合、公司的批准。而团队和公司考虑的因素会更多,尤其是表单工具作为数据收集的窗口,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外展示和数据保密的问题。因此,金数据还从这种使用场景出发,定制了专门面向团队和公司使用的企业版。

1. 自定义对外展示的品牌形象

任何公司在面向客户群体时,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形象是鲜明而独立的,这种情况下,肯定不希望让用户产生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在填的表单,是金数据的?

互联网工具产品在自身品牌的策略上,往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品牌型工具」,所谓品牌型工具,是指产品本身差异度不大,只能靠尽可能地突出工具的品牌形象来加以区分,例如墨迹天气。还有一种是「基建型工具」,即让用户尽可能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就像我们不关心生活中的水电煤到底是什么公司提供的一样。许多同类的表单工具,往往把自己当成按照这样的思路,你总能在一份表单的最下面,找到「XXX平台提供表单技术支持」的字样。

然而,使用表单的团队和公司肯定希望突出的是自己的品牌,在这一点上,金数据就是一款彻底的「基建型工具」,它只提供表单能力,而所有的网站域名、通知邮箱、品牌 Logo、页眉信息、二维码展示,都可以替换成展示企业自己的品牌,完全不见任何金数据的痕迹。

突出自己的品牌信息

2. 子账户与权限管理

表单工具收集到的部分数据和信息,在企业内部往往需要不同的权限才能查看。例如,每个市场大区的季度销售总额,公司只允许大区经理查看自己下属大区的业绩,而不能跨区查看。或者,员工的转正评估表,部门经理只能看到自己部门的新人情况。

金数据提供了完整的子账户和权限管理,实现了「谁能查看哪几行数据」的权限管理粒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账号密码登录后,有不同的权限等级,主管可以定义谁对哪些数据有哪些权限(查看、增加、编辑、导出),以及所有人完整的操作日志记录。

更细节的情况,教程将在第六章给出完整的介绍。

和微信的深度结合

微信已经是国民级应用,表单的发放、收集往往也离不开微信的环境。因此,金数据针对微信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度整合,更是首家推出小程序的表单工具。

在表单的发放上,金数据可以便捷地生成二维码,满足在微信中长按扫码的场景,还可以方便地预览并自定义在微信中分享的文案和图标。如果是企业内部的表单,你也可以限制其在微信中的分享和转发。

在表单的收集上,金数据支持获取微信用户的基本属性,包含昵称、头像、性别、省市等信息,丰富用户的画像。还可以设置快捷提醒,一旦有新用户提交了表单,在微信里收到通知。对于填表人来说,金数据还可以满足填表后下发微信通知、集成微信支付的功能,如活动报名后,直接在表单内交纳活动款项,并收到后续的活动地点和时间提醒。

这些具体的功能,在教程接下来的章节中,将会一一涉及,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

看到这里,在你的认知里,金数据更多的还是一款收集数据的表单工具,但你看了上面这些介绍,又隐隐觉得金数据不止这些能耐。没错,接下来的教程里,我们就会更详细地了解金数据,并发掘它在基础的收集能力之外,究竟还有哪些本领。

关于《玩转金数据,用表单工具做高效数据管理》

💰 原价 ¥39,现正以 8 折优惠促销中,仅需 ¥31.2

🎁 栏目福利:现在订阅,还能获得 100 元的金数据代金券!

👉 立即订阅《玩转金数据,用表单工具做高效数据管理》栏目


在你的 Mac 菜单栏装一块做随手记的「滚动屏」:Thought Train | App+1

$
0
0

Mac 的菜单栏有很多的用法,可以用来显示日历、时间、电池等数据,也可以用来放置表示系统以及各个应用的运行状态的图标。但 Mac 的菜单栏这一小块地方不止这些用法,它还可以用来显示一些文字,比如用 Thought Train 在菜单栏上滚动文字来做提醒

Thought Train 集合了便签和待办事项的功能,能够快捷输入和滚动文字来做提醒。只要在菜单栏上点开图标,就可以输入一条「想法」。因为占据菜单栏如此便捷的位置,Thought Train 就很适合用作速记便签。如果你在浏览网页时抓到了重要信息想要立刻记录并保存下来,那就点开菜单栏的 Thought Train。另外,由于文字会显示在菜单栏的一小块区域内,一旦滚动起来就十分显眼。

Thought Train 

同理,Thought Train 也能够轻松地提醒你的待办事项。借助菜单栏中滚动的文字,你的每一项任务都会被清晰地显示出来。而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即可在 Thought Train 中点击完成样式的图标来清除它。这些被归档后等任务也可以选择显示在 Thought Train 中,只要你点击右下角的 Show Archived Thoughts。

Thought Train 用作待办事项

如果你需要一个轻量化的提醒事项与便签应用,Thought Train 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在 Thought Train 的 产品页面 上开发者并没有明码标价,你想付多少就付多少,你完全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它,如果真的有用,再为它付款也不迟。

下载 Thought Train 

> 更多关于 Mac 菜单栏使用的技巧和小工具,欢迎关注 把 Mac 菜单栏变成万能工具箱 专题 🍎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不再错过任何一款好用的 App 📱

WWDC 开始前,我们和几位受邀前往美国的学生开发者聊了聊

$
0
0

很多人把 WWDC 称为「苹果开发者的春晚」,尽管时常有新产品在 WWDC 发布,但是和九月新品发布会相比,WWDC 更像是苹果专为开发者准备的一次聚会。

在五天的时间里苹果为开发者安排了丰富的活动,他们不仅有机会参与各种关于应用开发、新技术特性的专题讲座,更可以和苹果工程师当面探讨问题,还能在这段时间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开发者,一起交流开发心得。

不过苹果关注的并不只有那些已经颇有经验的开发者,开发经验尚浅但思维活跃、充满创意的年轻学生一直都是苹果的关注对象。为此苹果也在用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自己的 App。

每年举办的 WWDC 奖学金活动就是为学生开发者专门设立的奖项,苹果会从申请者中挑选 350 人,获奖者不但可以免费获得一张 WWDC 门票,也可以在现场参加专为他们举办的活动。

此外,苹果也在国内联合主办了「移动应用创新赛」,鼓励国内各大院校的学生团队开发出更多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

今年在前往 WWDC 前,少数派也采访到了几位获得今年 WWDC 奖学金的同学,和去年「移动创新应用赛」的获奖团队。和他们聊了聊各自开发的应用,以及制作应用背后的故事。

发挥想象,人人都能编程,甚至还能拿 WWDC 奖学金

对于上海商学院 iOS Club 兴趣小组的同学来说,每年的 WWDC 奖学金活动就像一次大考,是所有组员都要参加的项目。

和去年类似,今年 WWDC 奖学金的题目仍然和 Swift Playgrounds 有关,申请人要使用 Mac 上的 Xcode 或 iPad 上的 Swift Playgrounds 开发一款可以在 Swift Playgrounds 中运行的程序。

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构思、讨论和开发后,所有组员都如期提交了申请,去年这个小组有 4 位同学最终拿到 WWDC 奖学金,今年则更进一步,有 5 个人获得了前往美国的机会。

「大家要在短时间想好方案,之后再迅速地开发、讨论和调整,这个过程很刺激,也很锻炼人。」黄赓今年提交的作品是一款跳舞游戏,整个游戏就像一个 AR 版的跳舞机,举起 iPad,你会看到一排箭头,因为使用了 ARKit,这些箭头就像是真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跟着箭头指示的方向前后左右移动,你就开始跳舞了。

这些箭头出现的顺序和指示的方向都是经过安排的,以确保你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跳舞」,而不是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到撞墙。

应用现在看起来还比较简单,没有可供选择的舞种和音乐,不过黄赓告诉我们他之后会把这款应用继续做下去,并在 App Store 上架。

对于一下有 5 名组员同时获得奖学金,黄赓表示完全没想到,「我们社团也就成立三年,第一年有一位学长拿到奖学金,当时还觉得只是运气好,结果到去年一下有 4 位组员都获奖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肖世飞就是去年获奖的 4 位同学之一。当时少数派曾联系过他,他去年的申请作品是一款面向小朋友的教育游戏,游戏将数学运算和钓鱼结合在一起,你不仅要算对题目,还要找准「下钩」时机才行。

今年这位来自「瓷都」景德镇的开发者把目光转向了宣传家乡文化,制作了一款向大家介绍各类瓷器的应用,你可以通过它了解到瓷器的不同器型,还能把瓷器分解成几部分,近距离观察内部构造,最后应用还提供了 DIY 环节,供你根据喜好为瓷器加上不同花纹。

开发过程中,他使用了苹果自家的 3D 引擎 SceneKit 制作瓷器模型,同时还利用 ARKit 将瓷器带到现实世界,方便从不同角度观赏。

不止肖世飞想到将中国传统元素和应用相结合,卜紫晶在构思申请作品时也想到了中国传统游戏华容道。

和传统游戏中稍显严肃的曹操、张飞等历史角色相比,她开发的《华容道》游戏要萌了不少,在这里可以看到萌版的美国队长、蝙蝠侠、超人,甚至可以拍张照片放进去,游戏内容也从「捉放曹」变成了带小侦探走出迷宫。

因为游戏是在 Swift Playgrounds 中运行的,你可以清楚看到左侧的代码,通过修改可以调整游戏中角色的大小,自己设定难度。

游戏开头同样用到了 ARKit,把 iPad 举起来随便点击一下屏幕,就会看到游戏角色天女散花般地飘在你面前,你要先找到小侦探,游戏才得以开始。

至于为什么会加上这个设定,卜紫晶告诉我们是因为当时黄赓同学开发的 AR 跳舞游戏遇到 bug,出现了箭头乱飞的情况,她觉得特别有趣,于是借鉴过来做了这个开场。

根据申请要求,从游戏开发到卡通形象绘制,全都由卜紫晶一人完成,而她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既不是软件开发也不是美术设计,而是毫无关系的国际贸易专业。

之所以尝试 iOS 开发,完全出于她自己的兴趣。作为社团「元老」的她,在刚开始用 iPhone 时发现 iOS 系统和上面的各种应用都非常好用,因此才产生了自己学习开发应用的想法。

事实上,上海商学院 iOS Club 近一半的成员都不是软件开发相关专业的学生,即使是相关专业,因为是商科学校,课程设置也和其它学校不同。

当被问到自学开发 iOS 是否很困难时,卜紫晶表示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 首先 Swift 语言的程序逻辑很好理解,现在有 Swift Playgrounds 这款入门 App,可以帮你快速了解 Swift 的特点。再加上 iOS Club 的同学各自也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能在社团里和大家互相讨论真的很好,像我这种非专业的,平时还是要找组里的各位大神请教。」

有了在 iOS Club 的经历,再加上 WWDC 奖学金的鼓励,卜紫晶也希望之后自己能在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的方向上继续发展。

善于观察,发现一个问题,做一款 App 来解决它

除了 WWDC 奖学金项目之外,苹果在国内也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了「移动应用创新赛」,鼓励更多在校学生积极参与 iOS 应用的开发,作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一部分,「移动应用创新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三届,由于是多人团队参赛,而且备赛周期也更长,所以参赛作品在功能和设计上都更加完整。

在现场我们也见到了两组去年创新赛中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团队。

晬颜:在手机上体验京剧文化的魅力

App Store 有很多设计精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 App,例如手工类的《榫卯》《折扇》,以及故宫团队开发的《每日故宫》《故宫陶瓷馆》等等。

同济大学团队的参赛作品《晬(zuì)颜》则把目光聚焦在了国粹京剧上,应用介绍了京剧里「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通过展示每行的代表人物和经典的桥段唱词,让大家对京剧角色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在现场的团队成员胡贝妮告诉少数派,起初想到做京剧相关的 App,也是因为自己对京剧的一些认知,加上近两年王佩瑜等京剧名家一直在宣传京剧文化。于是她们也希望可以通过开发一款 iOS 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

为了开发这款 App,团队成员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以确保内容准确,应用中所有的脸谱人物也都由团队成员亲手绘制。此外应用也加入了 ARKit 功能,可以把经典的京剧人物直接呈现在现实中,而且这些 3D 的人物还都有自己配套的动作。


StepBeats:每次跑步都是一次音乐创作

几乎所有的主流音乐 App 都在这几年加入了「跑步音乐」的功能,根据对步频的检测,App 会自动向你推荐适合节奏的音乐。而获得去年大赛一等奖的 StepBeats 却「反其道行之」,通过检测你的跑步频率,应用可以自动生成相应频率的音乐,你跑得快,音乐节奏也就随之变快也就是说,你在跑步时听到的音乐,是你自己创造的。

StepBeats 中的各种节奏都是通过机器学习完成的,通过导入大量的电音片段反复训练,应用不但习得了各种频率的节奏,还理解了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欢快的、急促的、低落的,之后结合你的步频步速,就形成了一段段独一无二的音乐。如果不喜欢生成的旋律,也可以通过「切歌」的方式让应用重新生成,跑步结束后,如果觉得自己创造的音乐还不错,也可以把它保存到本地。

代表团队来到现场的李晨啸告诉少数派,之所以想到做这样一款应用,和他自己的经历有一定关系,作为一名电音爱好者和兼职 DJ,他一直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一次他的朋友向他抱怨跑步时音乐频率总是不对,就让他萌生了自己做一款音乐 App 的想法。

在 Swift Playgrounds 上演示自动生成音乐的程序

参加了去年的「移动应用创新赛」后,他们不但最终进入复赛获得一等奖,同时也拿到了一笔百万元的投资,目前他们团队已经成立了「不亦乐乎」公司,计划之后将这款应用继续开发下去。


最近几天,获得 WWDC 奖学金的同学们已经陆续启程飞往美国,今年的「移动应用创新赛」也在今天进入初赛阶段。之后少数派也将带来关于他们的更多报道,期待他们开发出更多有趣的应用。

> 今年的 WWDC,少数派也将前往大会现场,欢迎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少数派 微博 和 微信公众号,期待我们为你带来的第一手消息 🎉


[送码] 时刻关注你的时间,可以精确到秒的倒数日应用:MiniHour | App+1

$
0
0

提到「倒数日」的 App,市面上不胜枚举,而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最近新开发的一款倒数日工具 MiniHour,它既可以按照日期进行倒计时,还能精确到小时、分钟、甚至是秒。

null

人生就是倒计时,分分秒秒都在和时间赛跑,当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你是否后悔,曾经浪费过的每一秒。

如果,你正焦虑地计算每一秒,等待一件事,比如.....

  • WWDC 2018?
  • 高考倒计时?
  • 七夕情人节?
  • 结婚纪念日?
  • 恋爱多少天?
  • 还款倒计时?

那么,就让 MiniHour 来帮你吧,如丝般顺滑的交互动画和设计相信你会喜欢。

MiniHour 一目了然的卡片式布局提供了 7 种配色背景供你自由选择,界面简单至极,但功能却依旧饱满,每一秒结合漏斗和指针的动画,能让你真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分秒流逝。

同时极简风格的设定,精美的设计和排版,让你更专注倒计时内容。

null

MiniHour 目前提供了正计时 & 倒计时功能,选择未来的某一天或创建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实时预览时间的流逝,一个标题加一段描述,开始专注你即将到来的事件或计划,同时倒计时提供了提醒功能入口,不错过任何一个你创建的目标计划 ⏰。

null

倒计时卡片列表默认按时间升序排列,但设置入口提供了三种排序方式供你选择,同时卡片支持向左滑动删除、归档的功能,过期的目标计划会自动收入到右上角过期卡片入口。

null

MiniHour 对外分享也保持着美观的卡片式风格,简洁直观,没有一点多余的内容。

null

最后,MiniHour 还支持 Widget 小组件、3D Touch、iCloud 同步等功能,作为一款刚上架的 App,还存在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我会认真聆听你们的建议,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功能和体验。

null

MiniHour 目前在 App Store定价 6 元,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去下载体验。

如果你有任何好的建议或想法,欢迎与我联系~

评论送码

说说你想用 MiniHour 来记录哪些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并聊聊你对 MiniHour 的建议,我们将于 6 月 8 日从评论区中抽取 10 位评论,各送出 MiniHour 兑换码。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WWDC 前瞻:除了「例行更新」的四大系统,今年我们还能看到新硬件吗?

$
0
0

北京时间 6 月 5 日凌晨 1 点,本年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即将在美国加州的圣何塞开幕。作为受邀媒体,少数派今年将前往美国参加本次大会,届时在前方带来第一手的现场报道。

上一届 WWDC 除了例行介绍了 4 大系统的更新,还发布了一系列硬件产品,让观众对于今年大会的期待值也变得很高,不少「坊间消息」都指向了升级款 MacBook Pro、「全面屏」iPad Pro、「平价款」HomePod 等新产品,但是也有大量消息指出,这次大会的重点还是软件升级,出现大量新硬件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本届 WWDC 的看点到底有哪些?少数派为你整理了有关 WWDC 的消息,希望给你最全面的 WWDC 前瞻资讯。

iOS 12:息屏信息预览、「数字健康」应用

在界面调整方面,系统级的「黑暗模式」或许是最大的看点,这个特性可是被用户呼唤了许多年。而 iPhone X 所配备的 OLED 屏幕也让人期待它能支持息屏信息预览功能,可以在手机锁屏的时候显示简单的信息而不消耗过多的电量。

其他功能方面,苹果可能会推出「数字健康」应用,支持时间追踪功能,让用户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些 App 上,看来戒除手机瘾「官方药方」已经在路上了;另外,MacRumors 的 一则消息还指出,苹果可能允许 iPhone 通过 NFC 来解锁门锁,从而提高安全性。

息屏信息预览概念图 图/iMore

macOS 10.14:黑暗模式、运行 iOS 应用

比起 iOS,今年的 macOS 可能是一次「0 Feature」的更新,重在提升稳定性,但是也有一些新功能可以期待。

新系统最让人期待的也是「黑暗模式」。因泄漏 iOS 11 GM 版而「最不受硅谷欢迎」的逆向工程师 Gui Rambo 在 WebKit 代码中挖出了黑暗模式相关的信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当前版本的 macOS 只有 Dock 和菜单栏目支持了「黑暗模式」(深色模式)。

此外,这些新特性或许也会和我们见面:

  • 新的开发框架,将 iOS 应用移植进 macOS;
  • APFS文件系统支持 Fusion Drive;
  • 家庭应用。
黑暗模式概念图 图/9to5Mac

对了,macOS 10.14 的命名可能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苹果在 5 月下旬的一份 商标申请指出,新系统可能采用 Mojave、Sequoia、Sonom 或 Venture 这四个加州地名中的一个。毕竟已经连续用了两年「Sierra」系列的名字,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些更有创意的命名。

窄边框的 Apple Watch

经过三代的升级,Apple Watch 的性能和续航都有了提升,但是仍然不算强劲,今年的升级重点应该仍然是这两项。功能上,Apple Watch Series 4 也许会获得完整的蜂窝网络功能,能够完全独立于 iPhone 工作。

至于外观设计方面,据悉 Apple Watch Series 4 可能会在保持屏幕尺寸不便的情况下采用更窄的边框。

Apple Watch

不过,Apple Watch Series 4 应该和前一代产品一样,要到今年 9 月份的秋季产品发布会后才能买到。

更便宜的 HomePod

第一代 HomePod 售价达到 349 美元,比竞争对手的平价款产品(Google Home Mini、Amazon Echo Dot)不到 50 美元的售价要高出不少,销量也比对手低很多。

供应链消息称,苹果可推出一款挂牌 Beats 品牌的平价版 HomePod 智能音箱,售价 199 美元。

HomePod

另外,第一代 HomePod 的价格可能也会随着新一代产品的推出而下调。

支持无线充电的 AirPods

苹果在去年的秋季发布会上就展示过支持无线充电的 AirPods,这款产品可能也会出现在今年的 WWDC 上。不过,新耳机的升级应该主要集中的充电盒上,将支持无线充电,并将电量指示灯从内部移到外壳上。

可无线充电的 AirPods

iMore 消息称,无线充电盒可能会单独销售,售价 69 美元。

配备 i9 处理器的 MacBook Pro

几乎每年的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产品都会例行升级配置,用上当年最新的处理器。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新 MacBook Pro 不仅会把处理器升级到第八代,还可能用上最新的酷睿 6 核 i9 处理器,获得约 40% 的游戏性能提升和近 60% 的视频编辑性能提升,这对于追求高性能笔记本的用户是一个不小的期待。

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系列

而整个 MacBook 系列产品的键盘或许也将获得升级。尽管苹果已经为 MacBook Pro 配备了第二代蝶式键盘,但键盘故障率却过高,苹果也因此遭到了集体诉讼。也许这一次新产品的键盘会得到优化与升级。

平价版 MacBook Air

早在今年 3 月份,外媒 9to5Mac 就 报道了分析师郭明錤的预测,称苹果将于第二季度推出一款平价版的 MacBook Air,价格为 799 美元到 899 美元之间,采用 Retina 级别的显示屏,拥有比当前款 MacBook Air 更高的性价比。

MacBook Air

不过,苹果后来已经发布了直指教育市场的平价版 iPad,不知道它是否会再推出一款平价设备。

「全面屏」的 iPad Pro

供应链消息称,iPad Pro 或许也会用上 iPhone X 的「全面屏」设计,在不改变外形尺寸的前提下把屏幕尺寸从 10.5 英寸提高到 11 英寸,提供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同时,新 iPad Pro 也会采用 Face ID 面部解锁来代替目前的指纹解锁。

iPad Pro 概念图 图/Ben Geskin

为了支持 Face ID,新 iPad Pro 的处理器可能也会升级为 A11 Bionic,达到和 iPhone 8/8 Plus、iPhone X 一样的水准。不过按照惯例,新 iPad Pro 也可能用上带「X」后缀的更强处理器——A11X Bionic。另外,第二代 Apple Pencil 或许也会同 iPad Pro 一起到来,给用户提供 更加接近纸笔的触感

不过,彭博社则 预测 今年的 iPad 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不会在 WWDC 上亮相,而是在今年稍后的某个时间和大家见面。

今年的 WWDC,少数派也将前往大会现场,欢迎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少数派 微博微信公众号,期待我们为你带来的第一手消息 🎉


别因为媒体给出的「低分」,就错过这款艺术品般的独立游戏:Rain World

$
0
0

故事发生在某个人类已经不复存在的未来。在这个原有生态已经被破坏殆尽、只剩下工业残渣的世界里,为了生存,一切生物都开始朝向近乎癫狂的方向演化。我们要扮演的是一只意外离群了的「蛞蝓猫(Slugcat)」——一种位于食物链偏底层,有猫的头脑和四肢,躯干如蛞蝓一般的软体生物。为了觅食,每一天它都要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中躲避诸如软体蜥蜴、喷气秃鹫等等等等天敌,还要顶着必然降临的天灾、也是这个世界中令所有生物都畏惧的存在——雨。

蛞蝓猫

我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描述这雨。暴雨?倾盆大雨?天漏了?不,都远不及。每当天色暗淡,地面震颤并发出剧烈的轰鸣,你就能知道:要下雨了。从天而降几滴雨硬生生地刺穿了金属残渣,深入地底——这是警示。数秒钟的平静后,成吨的水开始砸向地面,甚至整个画面都因此变得扭曲、聒噪。奈何任何强壮的躯体也无法在其中挺立,任何暴露出间隙的角落都会被雨水瞬间浸没。用不了几分钟,大陆就不复存在,这世界上剩余的安生之所寥寥。而每到降雨时刻,蛞蝓猫为数不多的生存机会就是钻进某个安全阀门中,安心的进入睡眠等待下一个晴天。

 

好了,游戏的前提背景概述我就先写到这里。在介绍玩法之前,我先把预防针打上:《Rain World(雨世界)》是一款媒体普遍给予低分评价的独立游戏作品。IGN 为 6.3/10 分,而此外 GameSpotDestructoid、Metro 等大多游戏媒体皆为 5/10 分及以下,而有意思的是只有 PC Gamer 给予了相对高出一截的 80/100 分。接下来的篇幅我想用我的理解来解释下这些媒体给予如此分数的缘由。

不够明确的引导和不友好的操作设计

游戏刚开始时会有一段路程作为「新手教程」,大致介绍了游戏的基本操作和生存必备的一点知识,比如如何拿起手边的石头和铁棒投掷向你的敌人,如何捕食小蝙蝠,如何去安全区休眠躲雨等等。此外整个游戏全程会有一只金黄色的小虫模样似乎是更高位面的生物会指引你躲避危险,还会用各种符号指明前进的路线。不过很多人指出这种引导未免有些隐晦,在游戏前期你很难直接理解出那些作者独创的符号组合各有哪些意义。加上游戏中有许多暗含的机制并没有直接明确的告知玩家,玩家可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的游玩的才能逐渐掌握基本的操作,这给本作的上手难度强行提高了一个阶梯。

 

不过好在游戏终究是能上手的,而且很明显是为了能更好的营造探索的乐趣,作者也不愿意使用过多的文字描述或明确的引导来代替玩家的自主探索。但是除了缺乏引导,《Rain World》还有一个徒增上手难度的硬伤:不友好的操作设计。

从操作方式定义的话,游戏属于比较传统的横版平台跳跃类游戏。不过由于某些操作的逻辑有些独特,不符合玩家直感,很容易让未上手的玩家感到难以适应。加上游戏重用物理引擎,而地图上有些位置的判定又多少有点奇葩,让整个游戏的上手难度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尤其是在游戏的早期版本,地图有些地方存在判定 bug,给很多玩家带来了相当糟糕的体验。

缺乏意义的高难度

蛞蝓猫是整个生态环境中一支十分弱小的种族。如果是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与任何一只敌对生物相遇,除了逃窜外几乎别无选择。游戏中的角色并没有任何数值的成长,而且不论是在什么时候,几乎任何敌人都能将你一击毙命。这让游戏的难度直线上升,很容易就被玩家们划入高难度游戏的范畴。但是就像曾经在文章中写过的那样,高难度游戏经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玩家不友好不迎合的,还有一类是对玩家极度友好甚至于鼓励的。前者有如著名的《魂》系列,即便关卡设计中的难点多的令人发指,但任何一个难点都能被玩家在逐渐熟(shòu)练(kǔ)的过程中克服,并越走越远;也有像我 前些日子介绍过的《Celeste》这种对玩家相当友好,降低死亡惩罚并试图用设计来鼓励玩家前进的作品。但不论是上述的哪一种,都会有意制造玩家完成挑战后的正反馈,以此来营造玩家的成就感而获得乐趣。现在反观《Rain World》则就会发现将其与上面这些作品归为一类就不太合适了。《Rain World》并没有尝试营造玩家的正反馈,在玩家完成某项很困难的挑战后(比如成功杀死一只蜥蜴)除了玩家自身的感慨,游戏本身并没有渲染成就感,而且游戏的挑战难度对于玩家而言经常处于「不可能」的边缘,很多时候你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完成挑战。加上游戏的死亡惩罚不低:每次死亡除了要眼睁睁看着蛞蝓猫的死后画面好一阵,并且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本来本作的主要乐趣来自于对陌生世界的探索,但是挫败感极强的难度设计再加上游戏操作导致的难上手,这都阻碍了玩家从游戏中获得足够的乐趣。IGN 指出,失败的难度设计让玩家很快失去了探索地图的乐趣和欲望,这种体验给玩家带来非常不好的印象。简单来说,《Rain World》难的没道理,作为游戏,这种难度却几乎无法为玩家的体验带来什么正面效果。

实际上在我自己的体验过程中就有一段时间完全想要放弃,甚至退款的准备都做好了。直到花了不知道几个小时的反复死亡后,我终于逐渐开始上手。

也是自此,我开始发觉作者的意图和这部作品真正的魅力。

惊人的艺术设计

说件有意思的事情:即便 IGN 给予这部作品 6.3 分的低分,但是却并不影响在 2017 年的 IGN 颁奖上给予这部作品「年度最佳平台跳跃类游戏」、「年度最佳艺术指导奖」、「最具创意奖」三大奖项。

 

先不说别的,仅从前面我贴的几张游戏截图你也能看得出,游戏的画面精致程度令人折服。毫不夸张的说,在见到这部作品之前,我从来就没想到过依托于物理引擎的纸娃娃系统竟能创造出如此灵活生动的动作,也无法想象一个几乎完全依靠过程生成演算绘制出的 2D 画面能被一个人驾驭到这种地步。这应该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最惊艳的像素风画面了。

 

游戏的 AI 设计也非常有意思。作者为每一个生物种群、每一个个体都单独制作了习性和行动逻辑,并让生物与环境形成了一个模拟运作的生态圈。不同生物有千奇百怪的生存方式、不同特性,捕食、被捕食、共生、寄生的生态关系也被纳入了游戏的设计之中。

游戏中的音乐较少出现,主调显得悠远和寂寥,加上艺术画面的渲染,使得游戏的「孤独感」氛围营造相当出彩。

更惊人的大量内容

前文提到,本作的主要乐趣就是对地图的探索。作者将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设定套用在了每一幅地图的角角落落,尽管没有明确的文字提示,但是透过形形色色的废墟残骸,你能感受到那一段朦胧的历史轮廓图。


惊人的是,这个地图的份量之大,完全超乎我最初游玩时的预计。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躲避蜥蜴的过程中探索到了十几个屏幕大小的地图区域,我当初以为这大概是大半个游戏的内容了。可当我进入了下一个场景时,一个更大规模的地图范围一时间让我有点发懵。后来仔细一查发现,这款游戏的大场景竟然有 12 个之多!就像是上百张精心创作的画幅衔接在一起一般,任何一个场景的任何一片小区域都没有重复。

此外,游戏的可玩性也比我想象中要多太多。由于一开始没上手的阶段中一直重复的「觅食-睡觉」循环让我很自然的以为作者并没在游戏机制上下太大功夫,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游戏中有许多暗含的机制并没在前期引导中向玩家揭露。比如你可能玩到很后面也不知道那些虐你千百遍,好像只要见到你就必然会袭击你的大蜥蜴是可以和你共生、甚至成为朋友,与你一起在安全区入睡的;后面还有诸多有智慧的种族,你可以用珍珠与他们进行交易;最重要的是,游戏后半段其实是有很完整的剧情内容与结局的,作者在其中灌注了详尽的设定和思想,为避免剧透,在此我就不多说了。

 

游戏经过了几个版本的迭代后,还更新了诸多增添游戏性的内容,比如更简单或更难的模式可选,并分别有不同的剧情结局和探索内容;增加了本地多人竞赛模式和沙盒模式1 等等等等的特殊玩法。

其实,《Rain World》真的很耐玩。

极为精良的「交互作品」

我无法断言本作的媒体评价到底是否被低估了,毕竟作为游戏的《Rain World》实在有太多设计上的硬伤,可画面的惊艳和内容的丰富又似乎让这些短板显得「瑕不掩瑜」了。

不如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被作为游戏来评价,而是将之作为「交互作品」来欣赏,我可以说,这是一部倾尽作者的思想与精力精心打磨出的一款极为精良的艺术品。作者完成了他心目中一种拟真的、残酷的生存体验,也成功的塑造了他心中那个脱离现实的世界图景,向观者传达了他想要传达的信息。哪怕为此牺牲了对玩家必要的设计友好和本来可以增加的有趣内容。

 

写在后面

《Rain World》的主要开发者 Joar Jakobsson 是一位瑞典的美术设计师,这部作品是他的处女作,他负责其中的美术设计、游戏设计和程序编写,他的搭档 Lydia Esrig 则负责音乐。2011 年开始尝试游戏开发时,Jakobsson 其实并没有玩过太多游戏,也没什么软件开发的经验。最初只是因为他画了一只拉长了的猫的插画,被 Youtube 的一位观众命名为「蛞蝓猫」,后来脑洞越来越大,便有了制作这款游戏的想法。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后,在 2014 年游戏有了一个雏形,并且开始在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众筹开发资金。最终项目超额完成众筹,并更换使用 Unity 引擎完成后续的开发。最终在 2017 年 3 月由 Adult Swim Games 作为发行商在 PlayStation 4 和 Windows 平台正式发布。

写在后面的后面

说点题外话,关于评分,我想引用前阵子在某站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高分信媒体,低分信自己。

游戏媒体推荐的往往是那些容易被市场广泛接受的作品,而低分并不意味着作品价值低,只是可能无法被大多数人欣赏。毕竟游戏作为一种多元化的作品形式,欣赏的方式本身就脱离不了主观,只用一个数字来衡量它们的价值往往是不公平的。有时候你也会遇到一些「对胃口」的低分作,或许是它的题材刚刚好地让你有了共鸣,亦或者是它独特的玩法恰恰就是你所期待见到的......《Rain World》于我,或许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了。

你可以在 Steam 购买《Rain World》,售价 68 元。目前不支持中文,社区中的玩家 emcer[☯] 提供了 个人汉化补丁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读有趣的内容 🎉

被隐藏的 Siri 技巧,打造一个文字版智能助手:Type to Siri

$
0
0

我非常喜欢通打字和智能设备交互,特别是像 Fantastical、Calendar 5 这类支持「自然语义识别」工具,我能用近似日常说话的方式添加日历,仿佛自己在和一个靠谱的机器人管家交流。

Siri 诞生后我曾经期待过它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能管家,不过碍于它不高的语音识别率和薄弱的理解能力,我很长时间里都要手动修改问题来帮助它理解我说的话。Hum 在 iOS 11 beta 时期就发布了一个视频《WWDC 没提到的 20 个实用功能》,其中就提到了 iOS 11 新增的 Type to Siri 的功能,能够让我们直接打字和 Siri 交流。相比语音,打字看起来是交互上的退步,但在 Siri 尚不成熟的当下,其实是一个实用的选择:

  • 不用担心语音识别率
  • 可通过文本替换快速下达指令
  • 不会吵到周围的人

我们不妨借用 Type to Siri 的功能,打造一个文字版的智能助手,还能不花钱享受类似 Fantastical 那样自然语义添加日历的功能。

> 订阅 Power+,学习如何善用数字工具,让工作高效起来 💪

在 Mac 上打字控制 Siri

我们先来看 Mac 端的使用。打开「系统设置-辅助功能-Siri」,勾选「启用键入以使用 Siri」。下次你再打开 Siri 的时,等待着你的就不是麦克风,而是文本输入框了。

Mac 上开去 Type to Siri

使用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不少指令是类似的,反复输入它们不是个好选择。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内置的文本替换,为最常用的指令设置快捷输入码。我就为 六分半后提醒我设置了输入码 txw(意思是 提醒我),闷头写稿也不用担心咖啡煮过头。

提醒我注意煮咖啡的时间

模仿自然语义输入

在 Siri 的众多功能里,特别推荐通过 Type to Siri 来添加日程,你可以输入 安排我明天十点飞深圳,一条带着起止时间的日程就出现在了日历里。你看,这不就是许多人一直心心念念的「自然语义输入」吗?而且如果你忘了输入具体时间,Siri 还会提醒你补上,而不是整句重新输入,足够人性化:

细心的提醒

还有添加提醒,如果不想特意去用番茄钟应用,可以通过 Type to Siri 更灵活地开启/取消计时。由于 Siri 对中文的支持日趋完善,多数命令不用掌握其英文版本也能使用,这点让 Siri 比许多仅仅支持英文自然语义识别的工具更有亲和力。

用中文进行提醒

在 iOS 上使用 Type to Siri

iOS 上也有 Type to Siri 功能,需在设置-通用-辅助功能-Siri 中勾选「键入以使用 Siri」。于是你可以随时长按 Home 键呼出 Siri,并输入你的命令。文本替换的方法同样适用于 iOS 端,能帮你减轻不少输入量。

自然语义添加日历

Hum 写过选择了Fantadtical 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支持自然语言,实际上通过了 Siri 我们同样可以完成很接近的体验。甚至在步骤上可以少一些:

安排日程

关闭 Wi-Fi/蓝牙

另外,Siri 也许是你关闭 Wi-Fi 和蓝牙的最好方式。我们知道在 iOS 11 以后通知中心的 Wi-Fi 和蓝牙不能直接关闭,有强迫症的人可能会常常手动去系统设置里关闭它们。实际上,这可以由 Siri 代劳。

用 Siri 关闭 Wi-Fi

我们只需要一条 关闭 Wi-Fi/蓝牙的指令。如果你觉得对着手机喊「关掉 Wi-Fi」很让人难堪,那么请试试 Type to Siri(当然要配合文本替换来实现更快的输入)。

👀 Tips:为 Type to Siri 的反馈静音

既然我们已经通过打字和 Siri 交流,一般也就不需要它用语音回复我们。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在 iOS 和 Mac 上如何让 Siri 静音:

Mac :Mac 上的 Siri 可以直接按下 F10关闭系统声音来让它闭嘴、不要吵到别人。

iOS:iOS 的 Siri 则需要稍微调教一番,前往设置中打开「Siri、语音反馈-用铃声切换控制」,以后不想 Siri 发出声音时,直接按下静音键就行了。

让 Siri 不要发出语音反馈

常用指令

下面这些指令也比较实用。括号中是我设置的输入码,诸位可以自行设置,一般的思路就是取关键词首字母,容易联想:

  • 今天天气怎么样(tqtq)
  • 附近的厕所在哪(aaaaa1 )——这我可不敢大声念出来
  • 我饿了(woe)——Siri 会推荐附近的餐馆
  • 开车回家/公司(gogogo)
  • 现在回家/公司堵车吗(dududu)
  • 滴滴载我去……(didi)
  • 发送微信消息给……(wxwx) 
  • 现在放的是什么歌(ggg)
  • 播放相同风格的音乐(gggg)
  • 随机播放音乐(sjsj)
  • 循环播放这首歌/循环播放专辑(xhxh)——在单曲循环和专辑循环间切换
  • 关闭所有闹钟(gbgb)——开会前记得关一下 🌚
  • 投个骰子/投个硬币(toto)
  • ……

如果你有 Copied 或其他剪贴板管理工具,就可以把最常用的指令存在里面,需要时至今点击把它复制到输入框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锁屏状态下第三方输入法无法正常使用,你需要先摸一下 Touch ID 解锁。iPhone X 用户则可以使用面部解锁,体验更加自然。

更齐全的指令,你可以在这两篇文章中寻找:

关于如何设置输入码,你也可以参考 Hum 的文章 《TextExpander 使用详解》。总之,要让你能够轻松想得起来。

小结

我认为,现在的 Siri 虽然已经用上了人工智能,但就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它只是「自然语义识别」的语音版,只要我的句式稍微变化,识别率就开始下降。

相比之下,我还是偏爱打字这种「老派」却更成熟的交互方式。更快捷的文本替换、近似自然语言的指令、不担心打搅他人,都是我推荐你试一试 Type to Siri 的理由。


本文节选自少数派编辑部出品的《Power+,你的生产力补给包》栏目。Power+ 聚焦于效率工具和生产力技巧的挖掘,辅以对 App、数字生活方式的探讨,以每周 4 次、总计超过 300+ 期的频率更新,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补给包,帮你解决具体的、直接关系到每天生活工作的痛点。

> 点此了解 Power+ 每周更新目录⚡️

这款可爱的 AR 节奏游戏,让你忍不住跟着一起抖腿:Jelly Dance

$
0
0

开发过 Walls & BallsKingpin Bowling 等小品级游戏的 The Frosty Pop 开发组,在今天又为我们带来了他们的新作 Jelly Dance。这款游戏继承了以往 The Frosty Pop 开发的游戏精致、可爱的画风,同时加入了对 AR 的支持,把可爱的角色们带到现实,让它们在我们身边舞动。

Jelly Dance 作为一款节奏游戏,与许多类似的游戏一样,只需要根据音乐节奏来点按屏幕即可。要玩好 Jelly Dance,你只需要记住下面四点:

  • 点按中间的混合器即可切换左右两边的颜色
  • 当从屏幕上方落下的圆盘与屏幕下方左右两边的播放台上的圆盘相重合时,迅速点击圆盘
  • 错点、漏点超过三次,则判为失败
  • 圆盘的颜色必须相匹配,黄色圆盘可以在任何颜色的圆盘上点击

当你根据节奏正确地点按落下的圆盘后,屏幕中的角色便会跟着音乐舞动起来。如果你一直没有出错,它也会开始做出更加华丽的舞蹈动作。虽然游戏操作看似简单,但难度会随着音乐不断增加。当满屏幕都是密集的圆盘时,免不了会手忙脚乱,这时稍不留神就可能迎来失败。

游戏中共有 6 名可供选择的角色,需要玩家使用游戏过程中获取的金币进行解锁。不同的角色有其独特的音乐,从复古风的音乐到现代风的音乐一应俱全,它们的舞蹈动作也不尽相同。但游戏中金币的获取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想要解锁所有角色,可以通过一次获得极高分的游戏来获取大量金币,或是通过反复多次游戏来聚沙成塔。

如果你对这些可爱的角色感兴趣,或想尝试一下这款游戏,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Jelly Dance(含内购)。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玩的游戏 🕹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要来了,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观赛指南》

$
0
0

随着上周末(5 月 27 日)凌晨举行的欧冠决赛赛事落下帷幕,五大联赛的各项赛事正式结束,同时很多球迷的关注点也转移到即将在六月下旬开始的俄罗斯世界杯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盛宴,作为多年球迷当然要做好准备工作,所以我们整理了一份俄罗斯世界杯观看指南,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如何通过日历订阅全部赛事的日程,哪些网站提供了完整的赛事资讯报道,前往当地现场观看的球迷可以通过哪些平台查看出行安排的信息,当然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国内究竟有哪些平台可以观看赛事视频直播。

日历订阅赛事

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圈比赛总共有 64 场,由于俄罗斯和北京的时差相差不算大,所以这届大赛很多场次的开赛时间都会放在北京时间晚上 11 点 - 2 点的时间段,这对于我们来说,不再需要整晚熬夜看直播,白天顶着熊猫眼上班。

赛事安排一览无余

我们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收看指南,首先要掌握好每场赛事开赛的时间,推荐使用日历订阅的方式将全部赛事开赛的信息放在日历工具里,对感兴趣的比赛设定好提醒功能就不容易错过精彩比赛。

打开 iCalShare 网站,使用关键字「World Cup 2018」找到一些公共日历,在这里推荐订阅的日历 地址 :

webcal://p70-calendars.icloud.com/published/2/vGtDj5CBBTmw6I9J4G1gm9HyOMj\_n9P4mEQQPYjJe7TJkecHl8XikF5jb0cmof4NSg501twJNcfItYRFsTeHSW0\_ISO1vvS9BZ5e8M_v66M

接着打开个人常用的日历软件,以 Google Calendar 为例子,通过网址添加的方式来添加订阅日历,将上面得到的地址粘贴在日历网址框中完成添加。这个公共日历除了显示每场比赛对阵双方名称、开赛时间外,还添加了球场的地理位置,可直接点击链接跳转至 Google Maps 了解球场信息,方便制定前往的路线、周边住宿餐饮等计划。最后我们设定好感兴趣场次的开赛提醒,那么就不会错过精彩的赛事。

Google Calendar 订阅世界杯全部赛事
日程提供了比赛队伍、开赛时间、球场地点的信息

世界杯资讯信息平台

每届世界杯大赛召开之际,网上都会有很多专题页面,介绍球队、球员、比赛场地,以及球迷前往观赛目的地的旅行指南等等信息,下面我收集了几个信息比较全面的平台和工具。

FIFA 世界杯官网

国际足球联合会 FIFA 官网已经开通了 俄罗斯世界杯专题页面,涵盖的信息有每场赛事安排、球场场地、官方售票、球迷互动竞猜,以及一些比赛技术的介绍文章。

FIFA 俄罗斯世界杯专题

我比较喜爱的 FIFA 制作的 球队信息页面 以及 往届世界杯回顾的专题。其中球队页面制作以新闻、图片集和精美的资料卡片信息为主,往届世界杯的回顾则以总体数据回顾为主,Timeline 形式呈现了过去不同国家队冠军之路的闪光点,在我看来还充满了儿时的回忆。

球队信息页面
精美图片版式
往届世界杯回顾

Welcome 2018:为球迷服务的指南网站

Welcome 2018 将更多的内容放在了如何服务球迷,从前往球场路线、酒店分布、交通、球票,甚至包括俄罗斯当地习俗,给我的错觉这是旅游推荐网站。当然,既然是聚焦世界杯赛事的站点,Welcome 2018 也有对小组赛国家队状况的 巡礼

Welcome 2018 首页
球迷指南
球队信息

移动应用和小程序

移动设备追踪每场比赛的赛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球迷常见的选择之一,在这部分我试用了几款 Android 平台的应用,以及这两年逐渐流行的微信小程序,我相信总有一款应用可以满足你看球的需求。

FIFA 官方移动应用 主要展示了足球新闻、即时比分以及官方球队排名的信息,作为独家官方组织,这款应用提供的信息包括图片、视频影像都具有权威性。

FIFA 应用

World Cup YEAH! 是一款纯粹以俄罗斯世界杯作为主题额应用,提供了世界杯数据概况、国家队信息、球场地图和比赛时间表等内容。

World Cup YEAH!

腾讯体育世界杯+是腾讯体育官方出品的小程序,应用的内容包括了世界杯新闻、赛况以及各大体育赛事的新闻,提供了赛事提醒和图文直播功能,基本满足了解不同场次赛况的需求。

腾讯体育世界杯+

国内视频直播平台

最后,终于来到很多球迷关心的赛事直播环节,早在去年 11 月,中央电视台和国际足联联合宣布,央视获得 2018 - 2022 年国际足联各项赛事(当然包括了世界杯)在大陆地区的独家全媒体版权,当时意味球迷只能通过央视电视观看世界杯直播。除了通过电视信号观看的常规方式外,央视 WEB 直播 体验上已经比以往有了不错的提升,同时官方也提供了 移动客户端,方便手持设备观看赛事直播。

有所提升的 WEB 直播体验

从今年五月开始,中国移动和优酷分别宣布获得央视对外分销世界杯转播的版权。其中移动作为世界杯新媒体和电信传输渠道制定官方合作伙伴,移动旗下的 咪咕视频 app 可以观看全部 64 场央视世界杯赛事的直播和点播视频。

咪咕视频应用

优酷则成为新媒体官方合作伙伴,成为目前唯一拿到世界版版权的视频平台,球迷可以通过 优酷官网优酷移动应用 以及其在智能电视的应用 CIBN 酷喵影视

优酷手机移动应用
CIBN 酷喵影视

结语:四年一度的狂欢节日

记得最早的世界杯记忆属于 1998 年法国世界杯,经典的决赛进球、迷失的巴西队,2002 年韩日世界杯,记忆深刻的场景是小学全班同学集体观看国家队比赛的视频直播。2006、2010、2014 年每一届世界杯比赛都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回忆,我甚至还有电台收听赛事直播记忆。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迎来相当好的观赛时间,相信一定也会有难忘的赛事记录。希望这份世界杯观看指南,能够帮助球迷了解更多比赛本身以及周边花絮信息的点点滴滴。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派早报:macOS 10.14 或将加入深色模式,微软打算收购 GitHub,苹果通过 Telegram 更新等

$
0
0

macOS 10.14 新功能曝光:加入深色模式、内置新闻应用

擅长发现 iOS 和 macOS 隐藏信息的开发者 Steve Troughton-Smith 近日对外分享了几张疑似 macOS 10.14 的截图,截图中展示了诸多系统的新特性,例如完全的深色模式(包括主题、应用界面等)、一个新闻应用以及 Xcode 10 等。此外他还表示,新版 Mac App Store 将会提供应用的视频预览。来源

图 / Steve Troughton-Smith

微软打算收购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

近日,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微软正在认真考虑收购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此前 GitHub 的估值为 20 亿美元,曾在 2015 年获得了 2.5 亿美元的投资,而微软的收购价可能会高达 50 亿美元。目前双方并未就收购传闻发表任何评论。来源

苹果或推出新应用,允许两名用户共享 AR 体验

6 月 2 日,据路透社报道,苹果或将在本周推出一款新应用,可以让两名 iPhone 用户一同分享 AR 内容。新应用可以直接在两台 iPhone 之间工作,而无需将用户周围环境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隐私。苹果公司对该消息拒绝置评。来源

传谷歌正在研发定位中端的 Pixel 新机型

6 月 2 日,知名爆料人 Roland Quandt 在 Twitter 上宣称,谷歌正在研发一款面向中端市场的 Pixel 手机。这款手机将搭载高通骁龙 710 处理器,预计在 2019 年上半年发布。Roland Quandt 还表示,由于谷歌在一个月前才开始新机的硬件开发,其他的细节目前还不清楚。来源

图 / Roland Quandt

苹果通过 Telegram 更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上周末 iOS 版 Telegram 终于获得更新,本次更新针对 GDPR 进行了调整,确保可以符合欧洲地区的数据传输要求,并且针对最新的操作系统进行了优化,此前由于俄罗斯政府的禁令,Telegram 4 月份被迫从俄区 App Store 下架,在这此后 Telegram 的新版一直无法通过 App Store 审核。

新一批候选 emoji 公布,将于明年三月正式更新

近日,Emojipidea 公布了 Unicode 12.0 的 emoji 候选列表。本次共有 58 个新 emoji,除了像斧头、潜水镜和剃刀等与物品相关的 emoji 之外,本次还专门加入了一批为残障人士设计的 emoji。据悉,这一版新 emoji 将会在 2019 年 3 月正式更新。来源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想了解微软最新资讯的你,需要这份超全面的媒体清单

$
0
0

我派签约作者 Platycodon 曾经分享了一份国外苹果社群的 清单,内容包括了在苹果社区中知名的人物、网站、播客。作为一名单身二十多年的微软用户,虽然习惯使用 RSS 工具关注 Windows 系统、软件工具以及微软其他产品新闻,但时常感到这些关注的主题都比较零散,缺乏条理性。所以趁着这次清单整理的机会,梳理了一份关于微软家资讯信息的关注清单,按顺序推荐一些值得关注的网站、播客,在大家需要某个微软产品主题信息时,这份清单可以提供有益的帮助。

网站篇

LiveSino:中文翻译的资讯网站

LiveSino 网站创建于 2007 年,是国内较早一批报道微软产品和资讯的博客站点,至今网站的搭建程序仍然是 WordPress。LiveSino 首页版面采用了卡片方块的布局,配上灰白两种主配色,给我一种很舒适的阅读体验,目前站点主要是外翻来自微软官方博客、Newin、Windows Central 网站的文章,栏目分类上分别有资讯、设备、Xbox、值得买(硬件促销信息),时常有一些国内的促销活动推广(比如 Office 产品)。如果你希望每天多了解微软周边产品和技术的相关中文资讯,那么 LiveSino 会是必备的收藏网站之一。

LiveSino 首页
LiveSino 栏目分类

系统极客:学习系统和软件使用教程

系统极客 上发表的文章更多是分享一些 Windows 系统和其平台上软件使用的进阶教程,网站的内容并不全是微软家产品的资讯和教程,也会涉及 macOS、Linux 主题的文章。系统极客上的分享文在原创性和专业度上都保持了很高的水准,时常看到用一个系列、多篇文章的方式来解析 Windows 系统上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选项,比如 Windows 设置、任务管理器、键盘快捷键、PowerShell 等内容。不过这些文章在网站上并不没有做很好的分类,大部分分享文仅打上了 Windows 标签,对于希望更深入了解更多教程的读者来说稍显寻找困难。

系统极客首页
PowerShell 教程系列

BuildFeed:Windows 版本追踪器

BuildFeed 给了我们另一种了解 Windows 系统版本变化的渠道,平时有朋友抱怨微软 Windows 10 系统频繁更新之后究竟变化在哪里?经常听到 Redstone 春夏秋冬季更新(不要乱说,应该没有夏季和冬季更新),而我的系统是不是已经更新对应版本了?如果你遇到这类的困惑疑问,前往 BuildFeed 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网站按照开发代号分类显示了系统的版本号、泄露/发布时间、官方外部链接等信息,用户根据电脑系统的 OS 内部版本信息,即可比对确认自己的系统版本处于哪个阶段。

BuildFeed 首页
Windows 10 系统版本更新的信息

ChangeWindows:最完整的 Windows 系统更新记录

ChangeWindows 与前面 BuildFeed 中文站点相比较,信息更全面,覆盖了 PC、Xbox、IoT、Server、Holographic 不同平台的系统更新信息,采用不同色块的风格来显示版本号等信息。虽然 BuildFeed 是英文网站,但采用了简洁的语言来描述 Windows 系统更新内容,让读者更容易阅读。

ChangeWindows 首页
Windows 10 2018 年 4 月大更新

TechNet:了解技术产品信息的资源库

TechNet 作为微软官方关注技术信息的资源站点,其内容更多聚焦在技术剖析和产品部署上,对于像我这类普通的用户来说,TechNet 的 技术资源库 和 故障排除 这两大功能更具实用性。

TechNet 首页

其中技术资源库包含了微软很多产品的技术文档,透过这些资料可以深入了解产品设置选项和部署管理的知识,故障排除的功能可以让用户根据系统出现的事件 ID 或者错误代码找到有用的解决方案。

技术资源库
查找时间和错误帮助信息

OnMSFT:成立于 1998 年、客观报道微软新闻

OnMSFT 应该是很早一批专门报道微软新闻的资讯网站,成立于 1998 年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隶属于 WinBeta 组织。目前,OnMSFT 以微软最新新闻、Windows 10 系统专题以及 HOW-TO 教程类的内容为主。

OnMSFT 首页

如果需要介绍某款 Windows 应用时,文章内还会友好地给出应用信息(包括价格、开发者、图标、微软商店链接以及 QR Code 链接),给读者一种清晰舒服的阅读体验。

软件介绍给出的链接

Windows Central:了解每一个微软产品生态的必备站点

Windows Central 相当于报道微软生态信息的门户网站,涵盖了软件、硬件,有 Windows 系统、Apps、Windows 平板/笔记本电脑/手机、Xbox、游戏等内容。另外,Windows Central 给出了一份 Best Choice 形式的购买清单,不知道该入坑哪一款 Windows 硬件产品,这份清单应该能够给你指引帮助。

Windows Central 首页
Best 推荐系列

Neowin:了解产品和方便订阅的必备站点

Neowin 的定位与 Windows Central 比较相似,报道内容都会涉及大部分微软产品生态的新闻信息,覆盖了软硬件产品。特别之处在于 Neowin 为每一个标签主题提供了 RSS 订阅地址,用户只需根据个人喜好通过订阅工具订阅不同的主题内容,我个人比较推荐订阅 Software News 和 Microsoft weekly 两个栏目的更新。

Neowin 首页
Microsoft Weekly 订阅

The Windows Club:介绍系统小技巧

The Windows Club 更像是 Windows 系统使用小技巧和故障解决的集合网站,目前官方整理了两份实用的文章合辑,分别是 Windows 10 故障和解决方案Windows 10 使用技巧合辑

The Windows Club 首页

MSPowerUser:关注游戏和手机信息更新

MSPowerUser 值得关注的栏目有 Game 和 Windows Phone 的资讯报道,其中 Game 栏目追踪报道相关新闻信息和自家给出的 Top 5 排行榜,WP 栏目的更新内容则留给那些依然使用 Windows 手机用户。

MSPhoneUser 首页
Gaming 专栏

Thurrott:提供付费阅读的资讯站点

Thurrott 除了常规报道微软产品生态信息外,还推出了自家付费计划,分为免费 Daily 日报、Basic 基础版和 Premium 高级版,分类给出的信息服务不同需求的读者。另外,Thurrott 已经设立了视频 Podcast 节目,有每天十几分钟的闲谈节目,也有每周一更的「专家」连线节目。

Thurrott 首页
付费计划

AAWP:关于 Windows Phone 和 PWA/UWP 应用的信息

AAWP 网站全称是:All About Windows Phone,从名字就看得出 AAWP 跟踪报道的时 Windows Phone 系统生态的产品信息。与其他站点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AAWP 还专门开辟篇幅来报道近几年流行的 PWA/UWP 技术和其应用推荐。

AAWP 首页
UWP 应用推荐

WindowsReport:HowTo 教程和软件合辑推荐

WindowsReport 网站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 How To 教程文章,以及经常出现类似 Top 10 或者 7 best 之类的软件合辑,不过文章内经常插播合作厂商的电脑工具这类的文字广告,大大影响了阅读体验。

WindowsReport 首页
文字广告影响体验

How-To Geek:步骤方式学习 Windows 使用教程

How-To Geek 并不算专门报道微软信息的站点,但其 Windows 主题) 的教程文章是很好的入门进阶资料。How-to Geek 是教程网站类的佼佼者,按照功能、要点、隐私与安全、硬件、维护与优化、故障排查等不同话题分类介绍 Windows 系统的方方面面。

How-To Geek 首页
详细的 Windows 主题内容介绍

TenForums:关于 Windows 10 一切知识的论坛

TenForums 以论坛的形式给我们参与讨论 Windows 10 系统知识的平台,高达百万的帖子和十多万的注册用户营造了不错的谈论氛围,论坛中隐藏了相当高能的 MVP 专家,很多教程文章比不少网站有着更专业和详细的步骤解读。如果你的英文过硬,肯定能够在论坛交流中提升自身技能。

TenForums 论坛首页
论坛栏目分类

WinCustomize:下载各类系统美化的资源站点

对于我来说系统美化是更换壁纸、偶尔换换应用程序的图标这类较为基础的变化,而不少喜爱折腾的玩家更喜爱的是一整套系统美化,从图标、壁纸、DOCK、系统声音、鼠标样式等等内容,WinCustomize 会是他们经常光顾的站点之一(其他网站还有 DeviantArtskinbaseGraphicstyles),网站内容涵盖了各种美化软件适用的资源,有 ObjectDockStart8CursorFX 等美化软件,而且提供的大部分资源都是免费下载。

WinCustomize 首页

Microsoft Update Catalog:了解每一个补丁更新信息

Microsoft Update Catalog 是一个聚合了 Windows 系统补丁信息的官方站点,集修 bugs 更新内容和补丁下载于一身。每次微软发布补丁更新之前,通过 MUC 的搜索功能找到补丁的更新内容。

MUC 首页
补丁信息

MajorGeeks:只提供不足 1 万款软件下载的网站

如果要推荐一个专门下载 Windows 平台的软件站点,却又不想被更类破解软件和网站页面广告所干扰,那么 MajorGeeks 会是好的选择之一。MajorGeeks 官方宣称库存的软件数量不足一万款,但软件推荐上保持了优质精选的态度,站长偶而还会自己动手写一些软件使用教程。我还是蛮认可 MajorGeeks 负责任的态度,在软件下载页面,除了有网站本身的下载地址外,MajorGeeks 还提供了软件官网的链接,满足了追求更安全下载的用户需求。

MajorGeeks 首页
下载链接

播客篇

MS Dev Show:更深入的技术讨论节目

MS Dev Show 由两位软件开发者 Carl Schweitzer、Jason Young 创建的播客节目,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不同的开发者讨论硬核技术,比如 Azure、.NET、Visual Studio、Docker 等领域,虽然不是很多朋友能够完全听懂英文音频节目,但是 MS Dev Show 在每期节目的页面都提供了 Show Notes 链接,帮助大家了解节目提到的新闻和技术要点详情。

MS Dev Show 首页

the Universal Windows Podcast

the Universal Windows Podcast 是由 David、Colin Smith、Matt Murphy 三位大叔闲聊微软产品新闻的播客节目,除了每期节目提供了 Show Notes 链接外,网站还会将整期节目的语音转换成文字内容(使用 Wit.AI 技术),直接放在页面上,相当于拥有了字幕版的 Podcast,这对于感兴趣的中文用户来说收听难度「稍微」降低了。

the Universal Windows Podcast 首页

结语

微软家的产品生态以 Windows 系统为主,很多人每天与微软家产品打交道,却还没有一些完整的信息获取渠道。通过这份清单你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微软产品信息和技术的新闻,甚至是 Windows 系统版本的进化内容,还有更进阶的系统和软件使用教程。最后关于微软主题的 Podcast 节目推荐部分,可能不是很多人能够完全听懂收听英文类的音频节目,到透过节目的 Show Notes 链接,也可以有机会深入了解另类的微软生态信息。

如果你的收藏夹里还有更值得推荐的站点和播客节目(中文播客圈好像没有专门报道微软产品主题的节目),大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推荐!


> 更多好工具,就在 Windows 上的好应用🔨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智能设备陪伴你成长 🙆

老牌笔记应用 Notability 更新 8.0,加入手写识别与分栏模式

$
0
0

iOS 老牌手写笔记应用 Notability 近日更新到了 8.0 版本,添加了包括手写转换、笔记分栏等诸多重磅功能,将应用功能性又往前推了一大步。本文将为你整理 Notability 此次更新的主要功能,带你快速上手新版。

手写搜索、OCR 转换

Notability 8.0 中,加入了手写搜索功能。自此,在应用主界面,你可以检索所有笔记中出现的手写笔记,方便笔记检索。有时可能只是灵光一现,就随手找了个笔记记下,之后再想找到,可能就要费些功夫。现在有了手写笔记搜索的加持,找到之前的手写笔记再也不是难事了。当然,笔记文档内同样可以搜索该文档中出现的手写笔记。
这项功能的设置在应用设置中的「手写」页面。需要注意的是,Notability 只能设置单一语言识别,实测设定为英文,则无法搜索、识别中文;但若设定为中文,则可以同时检测中、英等多种语言1 ,所以建议将所有识别语言均设置为中文,确保更多情况下都能使用。
手写识别目前尚不完美,也算是这一功能的一大缺憾

有了手写笔记识别,Notability 自然也新加入了对手写转文字的支持。选中手写文字并点按,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转换为文本」,便可以将选中的文本转换为纯文本,点按「转换选区」,可以像 Nebo 一样,直接将手写笔记转化为文字。如果需要同别人分享纯文本的笔记,或者需要将手写笔记发送到文本编辑应用排版处理,手写笔记转换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同最大的竞争对手 GoodNotes 相比,Notability 在识别的语种上小幅占优(14 v 12)。二者的覆盖范围则各有出入,但都包括了主要语种,使用起来问题不会太大。

笔记切换器

在任意笔记页面左侧边缘右划,便可呼出笔记切换器,可以选择近期编辑过的笔记,比起原先要退到所有笔记选择界面再切换来说要方便不少。例如对于学生,在笔记切换器中,可以快速切换几乎所有课程的笔记了(课程太多则另当别论)。

但笔记切换器的缺陷就在于,历史记录只能选取最近编辑过的十份笔记,如果是笔记较多的重度用户,可能还是要切换回所有笔记选择界面。Notability 为此也有准备,除了可以在历史记录中查找,还可以按标题搜索已有笔记,而借助手写识别,同样可以在搜索界面查找笔记中出现的手写部分,极大提升了模糊搜索能力。

就功能性而言,单纯的搜索笔记方面,Notability 新增的笔记切换器很类似 GoodNotes 打开多个笔记本时的标签页。借助标签页,GoodNotes 同样可以快速选择最近打开的笔记,而且没有数量上限,这一点上要胜过 Notability。但标签页无法搜索,如果无法确定笔记内容具体属于哪个笔记本,就很难快速切换,效率上会打折扣。而且,如果存在两个或以上打开的笔记,标签页栏就无法隐藏,始终占据一定的屏幕面积,不如 Notability 可以随时呼出、隐藏的笔记切换器。

笔记分栏

笔记切换器的作用,除了顾名思义的「切换笔记」之外,还能利用 iOS 11 加入的拖放功能,同时打开两个笔记。只需要在笔记选择其中按住笔记,便可以将其拖放到屏幕左侧或右侧,实现应用内分屏的效果,操作方法参考 Safari 的标签页分屏。但 Notability 超越 Safari 的一点就在于,可以调整左右两页的比例,范围在 1:3 到 3:1 之间无极变换,较 iOS 本身只有左、中、右三种固定比例的分屏相比,自然更为灵活。
也可以点按笔记右侧的三个小点,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放置位置
如果需要退出分屏模式,只需按住两个笔记中间类似 iOS 的比例控制条,向最左侧或最右侧滑动,即可分别关闭左侧或右侧的笔记。

分栏模式下,也可以充分利用 iOS 的拖放功能,从一份笔记中选取内容,拖拽到另一份笔记中。原先可是需要进行「在一份笔记中选择 - 复制 - 关闭旧笔记 - 打开新笔记 - 长按粘贴」这样繁琐的操作,即便有了拖拽,也要「在一份笔记中选择 - 拖拽 - 关闭旧笔记 - 打开新笔记 - 放置」,只是少按几下。而分栏模式下,可以直接在一份笔记中选择、拖放到旁边的另一份笔记,省时省力。

分栏拖放虽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拖放的内容是图像(例如全选一本书中的一部分,拖放到另一片笔记中),拖放图像的分辨率取决于拖放时这一栏的宽度(也即缩放比例)。如果宽度过小,分辨率会打折扣。

分栏模式确实算是 Notability 此次更新的「杀手锏」。最常用的功能莫过于导入 PDF 格式的书籍之后,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不禁让人想到 MarginNote 左导图/大纲右书籍的设计。Notability 与之相比,则有两点明显优势。第一,书籍区域与标注区域可以呼唤,不必拘泥于左侧标注右侧书籍的固定布局。第二,Notability 的手写表现明显强于 MarginNote,如果更习惯以手写的方式做读书笔记,Notability 无疑更讨喜。

这次更新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向 MarginNote 看齐

当然,如果笔记习惯更偏向于导图、大纲,那专注于此且有拖放加持的 MarginNote 自然更合适。某种意义上,能够手写转图形的 GoodNotes 表现也要好于只能创建专门绘图区域的 Notability。

维恩图在 Notability 里的绘制还是不够方便

总结

iOS 上手写笔记软件已经从先前的「百花齐放」,演化为如今的「两足鼎立」,Notability、GoodNotes 也在 iPad Pro 发布后,成了 App Store 付费榜上的常客,而其他笔记软件则几乎销声匿迹,也算是这种局面的佐证。既然地位站稳,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拓展功能性和使用场景,吸纳其他类型应用的功能,为己所用,进一步捆绑用户。Notability 本次更新明显意指一票 PDF 批注软件,打算转化对 PDF 仅有简单批注功能需求的用户,而这部分用户,相当一部分恰恰是需要阅读课本的学生,正好与 Notability 自身的用户群契合,此时推出这一系列功能,也算适得其时,诚意满满。有了手写识别、分栏模式的 Notability,在留住老用户的同时,也一定会吸引一批新用户的加入。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MoneyWiz 3.0 更新详解:除了股票,你还可以管理外汇和加密货币了

$
0
0

在个人记账领域,几乎没人不知道 MoneyWiz,自 2.0 版本在 2014 年底推出之后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半,虽然开发者本来是准备在 2 月迎来 3.0 的更新、还信誓旦旦地公布了 Timeline,但是计划永远只是计划,一拖就来到了六月。

3.X 更新预期 Timeline

内容方面倒是跟预期公布的差不多,3.0 只会在 Premium 版本中更新,并且只是对新功能循序渐进地缓慢更新,在这个版本中,主要的更新就是带来了外汇和加密货币账户的支持。

(MoneyWiz 3.0 系列更新政策可以查看往期文章:全能记账应用 MoneyWiz 3 要来了,订阅用户可以优先升级

除了外汇/加密货币账户的新功能,3.0 版本仅对颜色做出了调整:以大面积的蓝色代替原有的灰色,其他方面的 UI 并没有变动。不过根据 Timeline 公布的节奏来看,在 3.1 的大版本更新中就会有全新的交互设计。

2.0 vs. 3.0

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免费管理外汇 &加密货币的记账 App

虽然这次主要更新点仅有「新账户类型」这一个,但你真的不能小瞧这个账户,能同时支持加密货币和外汇账户的个人记账 App 我知道的仅有两个,倘若你并没有真的在国外开户,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连接境外网银账户,那么能帮你实时记录加密货币/外汇的就只有 MoneyWiz 了。

「账户」中新增外汇/加密货币账户

外汇/加密货币账户的记账逻辑与之前我介绍过的 用投资账户管理股票的原理类似:你不需要真的连接你的券商/平台,只需输入你拥有的币种代码,实时价格会立刻显示出来,然后你就可以统一管理了。

譬如说,我需要在 MoneyWiz 中记录一个以澳元为记账本位币的外汇账户,就在「货币」处选择 AUD,然后添加在该账户中你所拥有的外币,实时汇率会立刻显示出来;当然了,如果你并不是以该价格买入,也可以手动修改基础成本。

创建账户,添加头寸

在添加完所有头寸之后,你就可以在该账户中查看当前的投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价格走势资产组合(投资的当前价值)和交易(所有交易详情)。

对于交易,你有两种选择:

  1. 货币转换:在外汇账户中、不同货币之间的转换,也就是说在投资过程中买入/卖出的操作
  2. 转账:外汇账户与其他账户之间的转账,也就是说你用别的银行卡转钱至该外汇账户进行进一步投资,反之亦然

用「货币转换」加仓减仓

先说货币转换,比如说,我想用 10 澳元买入加元,手续费是 0.1 澳元,那么我要做的就是在「来源」中输入 10、并选择 AUD,在「至」中选择 CAD,MoneyWiz 就会自动生成当前的转换汇率(当然你也可以手动修改);如果这笔交易存在手续费,那么就在「佣金」中填入相应金额。

用「转账」调整账户基数

至于转账,就是正常账户之间的金额转移。以转出为例:

  1. 输入金额:10
  2. 输入手续费:0.1
  3. 选择到账账户:CW Saver

这笔交易最终会到账 10 AUD,手续费 0.1 会以佣金的形式在该外汇账户中扣除。

如果 MoneyWiz 中提供的价格走势并不能满足你的需要的话,你还可以在 App 中对于某一币种查看详细信息、进入 Yahoo Finance 的界面进一步查看。

在 MoneyWiz 里进入 Yahoo Finance

自带图标提高加密货币辨识度

加密货币与外汇货币的原理是一样的,同样是输入你想要管理的货币代码(如:BTC、ETH、LTB)之后 MoneyWiz 会自动显示价格。比外汇货币更胜一筹的是,加密货币的图标在视觉上更具有分辨性,而不像外汇那样各种 Dollar 各种 $。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外汇/加密货币账户投资账户一样,无需订阅 Premium 就能使用(前提是你不需要多平台同步功能),因为它并不是基于网上银行、而是直接调取实时汇率。

「数据库」让 iOS 用户也能无忧备份

在本次 3.0 的更新中,除了新增了这个账户以及略微更改了 UI 和图标之外,设置中还多了另外一个小功能——数据库。在先前的版本中,如果你想在 SYNCbits 同步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备份的话,你可以选择「导出/导入」功能,相比于 Android 用户可以将全部数据库导出、iOS 用户只能将一份包含了所有交易的 CSV 导出成 Excel/Numbers。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数据表格式的问题,在导出一份文件后再次导入回 MoneyWiz 并不能得到相同结果,总会有部分信息(比如:时间)的缺失。

设置中新增的「数据库」

而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iOS 用户也可以将所有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导出备份了。

3.X 的新收费模式

最后,我想再说明一下 MoneyWiz 3.0 的收费模式。

在之前的 2.0 版本中,MoneyWiz 走两条线:

  1. MoneyWiz 2:单平台 + 买断制,只要你买了就可以将数据同步至云端;
  2. MoneyWiz Premium:多平台通用 + 免费 & 订阅制,在任何平台上你都可以免费使用 MoneyWiz Premium,但是只有订阅用户才能使用同步功能。

而在 3.0 时代,MoneyWiz 2 已经退休了,开发者只会对其进行维护而已,此次的 3.0 更新仅针对 MoneyWiz Premium,所以:

  • 如果你之前是 MoneyWiz 2的用户:你可以继续用原来的版本,开发者会保证你接下来正常的使用;
  • 如果你之前就是 MoneyWiz Premium的用户:你已经可以更新 3.0 版本并享受最新功能了。

如果你是 MoneyWiz 2 + MoneyWiz Premium一起在用着(比如 iOS 用 MoneyWiz 2、Mac 上用 Setapp 中的 MoneyWiz Premium),那么这是最糟糕的:一旦你在一台设备上升级到的 3.0 版本,另外正在使用 MoneyWiz 2 的数据就不再同步了,因为 2.0 和 3.0 的数据不兼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有两个选择:

  1. Premium 版本不升级;
  2. 订阅 Premium 账号,在移动端使用 Premium 版本。

至于 MoneyWiz 3 的买断版本什么时候出,那就要等到 Premium 把所有功能更新完毕之后了,那应该会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

对于这个新收费模式,可能有的用户会感觉「性价比过低」,毕竟 40 元/月(388 元/年)并不是一个便宜的价格,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忧,因为 3.0 本身只是一个衔接 2.X 和 3.X 的过渡产品,开发者已经表示在接下来的 3.1 中,MoneyWiz 会带来全新的 UI,届时,那就真的是一个全新的 MoneyWiz 3 了。

可以这么说,MoneyWiz 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即使是 2.7 都已经让我觉得几乎无可挑剔。对于 3.X,开发者团队曾经公开征集过全球用户的反馈:「你对 MoneyWiz 3 有什么预期?」,现在,这些锦上添花的功能即将被一一实现,MoneyWiz 正在离完美越来越近。

现在,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MoneyWiz 3.0:


如果你想了解 MoneyWiz 的深度用法,可以购买我的这套《从零开始做好个人记账——MoneyWiz 完全使用指南》教程。在这套教程里,我将:

  1. 教你从零基础开始入门个人记账;
  2. 通过多个实用场景教你进阶记账(报销、信用卡管理、借还款、礼品卡管理等);
  3. 手把手教你使用 MoneyWiz 的所有功能;
  4. 详细介绍 30 种报表的使用方法。

👉 马上订阅《从零开始做好个人记账——MoneyWiz 完全使用指南

Viewing all 1377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