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1377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派早报:一加手机 6 在海外发布,微软将推出平价版 Surface,Google News 上架 App Store 等

$
0
0

一加手机 6 在海外率先发布

今天(5 月 17 日)凌晨,一加率先在海外发布了今年的新旗舰手机一加手机 6。这款机器正面采用了一块 6.28 寸「刘海屏」,分辨率为 2280×1080 像素(19:9),背面放置了指纹识别键,同时背面材质由金属改为玻璃。配置上,一加手机 6 配备高通骁龙 845,搭配 6GB/8GB 运存和 64GB/128GB/256GB 存储。电池容量为 3300 mAh,支持最高 20W 的 DASH 闪充。拍照上,一加手机 6 前置摄像头为 1600 万像素(IMX371),后置为 1600 万像素(IMX519)+ 2000 万像素(IMX376K)的双摄组合,主摄支持光学防抖。

价格方面,6GB+64GB 版定价 529 美元,约合人民币 3370 元;8GB+128GB 版定价为 579 美元,约合人民币 3688 元;8GB+256GB 版定价为 629 美元,约合人民币 4007 元,一加手机 6 提供黑色、白色和亮黑三种配色,将于今天在国内发布。

图 / 一加

微软将推出平价版 Surface 与 iPad 竞争

据彭博社昨日(5 月 16 日)消息称,微软最快将在 2018 年下半年开设一条平价版 Surface 平板电脑产品线,旨在和苹果的 iPad 竞争。新款 Surface 或将配备 10 英寸显示屏和 Type-C 接口,采用类似 iPad 的圆润边角设计,重量可能比 Surface Pro 轻 20%,但是续航会下降 4 小时。新机售价预计为 400 美元左右。来源

罗技 iPad 触控笔 Logitech Crayon 正式发售

近日,罗技采用 Apple Pencil 技术的廉价触控笔 Logitech Crayon 通过教育渠道正式开始发售,目前售价为 49.95 美元。与 Apple Pencil 有所不同的是,由于设备连接的方式采用非传统的 RF 射频,而不是蓝牙技术,因此 Logitech Crayon 仅支持第六代的 iPad。同时 Logitech Crayon 不提供压感支持。来源

图 / 9to5Mac

诺基亚在国内发布新机 Nokia X6

昨日(5 月 16 日),诺基亚的 OEM 生产商 HDM 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了诺基亚 X 系列的首部新机 Nokia X6。这款手机采用了一块 5.8 英寸 FHD+「刘海屏」,机身前后双面使用 2.5D 玻璃。配置方面,新机搭载高通骁龙 636 处理器,支持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解锁,其特色功能「双视野拍照」也升级至 3.0,可以前后摄像头同时取景。Nokia X6 提供暗夜蓝、极地白和星空黑三种配色,售价 1299 元起。

图 / Nokia

新闻聚合服务 Google News 上架 App Store

昨日(5 月 16 日),Google 在 App Store 上架了 Google News ,以取代 Google Play Newsstand。新版对界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新的 Google News 能够整合多个新闻源,提供针对特定有价值新闻的分析和评论,为用户提供更加立体完整的新闻报道。来源

图 / Google

Twitter 将 API 关闭日期延迟到 8 月 16 日

昨日(5 月 16 日),Twitter 宣布原计划于 6 月关闭的 API 将推迟到 8 月 16 日关闭,届时第三方客户端将不能自动刷新推文,也无法自动接收点赞等动态消息推送。著名第三方 Twitter 客户端 Tweetbot 开发者 Paul Haddad 对此表示,关闭 API 后,最糟糕的情况下 Mac 版用户将无法使用点赞、转发功能,并且通知、私信和「刷推」会有 1 到 2 分钟的延迟。来源


昨日精选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如何用 Workflow 在 iOS 设备上解压文件 | 一日一技

$
0
0

电脑上解压文件很方便,双击就行。iOS 11 开始引入了 Files,不过它基本只能预览 .zip  格式的压缩包,也没法一次性解压出包内所有的文件。

为了在移动设备上更好地处理压缩包,我做了这个 Workflow,不仅能解压 .zip.rar.tar 等主流格式的压缩文件——以及 .iso 镜像文件,还可以指定只解压你需要的文件,让你获得「桌面级」的解压体验。

解压效果

你可以在在这里下载这个 Workflow 🔗

使用方法很简单:

  1. iPhone & iPad 上:直接在 Files 或其他应用中选中需压缩文件,通过分享菜单点选「Run Workflow - 解压」就能解压,稍后弹出的选框中你可以选择自己需要解压的文件(默认全选所有文件);
    选择需要的文件
  2. iPad 特有功能:用分屏模式打开 Workflow,直接将需解压的文件用 Drag & Drop 拖到解压的 Workflow 上,就能解压文件了。
    托拽解压文件

下面是原理部分。

Workflow 步骤

其实这个 Workflow 结构也很好理解,左边的 3 步用于解压,具体作用分别是:

  1. 解压;
  2. 选择需要的文件;
  3. 保存到 iCloud(你可以修改为 Dropbox 或 Box)。

你可以把第 3 步换成「Open in」,这样就能直接把解压出来的文件发送到需要的地方(小提示,微信不能一次性分享多个文件)。

右边的 4 步则负责发出通知,告知成功解压了多少文件,当然你不需要的话也可以把它们全部删除,不影响前 3 步核心动作的正常工作。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专门的解压工具,但是它们往往要先在应用内完成解压,再搬到其他地方,多了一套操作;我这个 Workflow 比较灵活,可以直接把文件放到想要的地方。下次再有人用微信甩给你一只压缩包,就可以从容地打开它了。


> 想知道关于 Workflow 的更多用法,请访问少数派的 Workflow 专题🔥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智能设备更好用 ⚡️

VOUN 2.0 更新:更强大的加框功能,轻松将照片装裱成画廊大作

$
0
0

VOUN 于 2015 年上架 App Store,为手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亮眼的加框功能。三年来,该款 App 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超过百万次的下载量。近日,VOUN 迎来首次大版本更新,让装裱功能更加强大,呈现给用户更多图片「再创作」的空间。

版本 2.0

简洁扁平的交互界面

版本 2.0 的主界面,取消了传统 UI 的侧面栏设计,更显简约、美观,与拟物风的成像巧妙融合,也更符合 iOS 的交互习惯。不再提供在 App 拍照的「相机」入口,核心功能更加扁平、直观,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用户可轻松上手。

在主界面「下拉刷新」或「向下滑动」,可欣赏 VOUN 提供的图片加框范例。每个范例下侧,有注明所用的「相框」名称——App 较之于上一个版本,更流畅、清晰地展示了各类相框的实现效果,利于启发用户的创作思路。

主界面改版

支持纵向和横向照片

对图片尺寸「正方形」的限定,似乎来自流行的图片社交 App——Instagram 过去一贯的标新、规训和强化。正方形的图片,固然予人齐整的观感;保证缩略图的呈效,适宜社交传播。但单一的构图,也在一定程度拘束了用户的创作,减损了图片的意境空间。

同样是三年前,2015 年 8 月,Instagram 在发布的 7.5 版本里,开始支持以纵向和横向的方式分享照片和视频。VOUN 也在近日久违的更新中,取消了对正方形尺寸的强制要求,跟进、贴合用户需求,适应更自由、多元的创意表达。

纵向、横向编辑

新增「相框」和「壁纸」

「相框」是 VOUN 是进行图片处理的精髓。在版本 2.0 里,开发者对之前素材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给用户带来了两个全新的相框。App 里,除了少部分相框需要内购来解锁外(捆绑包价格 18 元),大部分相框免费。素材打磨地极为精致,犹如艺术馆所用的展览画框,独具艺术感。

「相框」
其他「相框」

VOUN 还扩容了「壁纸」库,帮助你的照片适应更丰富的使用场景,使你的私人画廊风格多样。

新「壁纸」
新「壁纸」

直观快速的修图功能

选定相框后,滑动调节按钮,可以对画框的阴影、灯光、哑光、尺寸等细节进行调节,让它看上去更加符合你的审美。VOUN 具有必要的调色功能,允许你给图片添加「滤镜」,改动「亮度」、「曝光度」、「对比度」等相对齐全的参数:修图「进度条」较旧版本,更加直观,能够更快速地预览叠加修饰后的效果。App 还添加了动态颜色,颜色将从您的照片中提取。

调节框架和图片

VOUN 依旧保有独特「签名」功能,加框完成后,还可以在自己作品的四个边角,选取一处添加专属签名或其他标注。

「签名」

更高分辨率的图片质量

支持图片的最高质量,VOUN 也从「2448px」,提升到「4088px」,允许输出更高分辨率的图片。购买任意付费相框即可获得这个新功能。

支持「4088px」

当然,此次 2.0 更新,为凸显核心功能,对框架类型进行了必要的规整,对滤镜数量进行了一定的删减,直接砍掉了几何纹理的壁纸,一系列更改见仁见智,有得有失。App 在载入图片时,仍然存在着闪退现象,还待开发者的后续完善。

VOUN 在同类型 App 中,有着较高的品质和识别度,漂亮的画框给图片带来的相当的格调和艺术感,很值得有此类需求的用户上手体验。

现在,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VOUN。


注:部分图片来自 Unsplash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放下生活的重担,在这里做一场恬静的田园梦:星露谷物语

$
0
0

如果你在读这封信,你一定身处困境期待转机。 

很久以前,我遇到过相同的情况。我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视而不见……那就是让人之间真实而自然的关系。所以我放弃 一切搬到了真正属于我的地方……它坐落在星露谷,在南海岸。它将是你开启新生活的完美之地。 

——爷爷的信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受:

梦想和理想都被现实打磨圆滑;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 每天都在奔命; 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榨干了你的精神;一颗澄明的心变得日渐浑浊……

或许这款名为《Stardew Valley(星露谷物语)》的独立游戏能够缓解你心中的疲惫。

《星露谷物语》是一款以农场模拟经营为题材的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中主人公的爷爷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一封信笺,并告知「只有当某一天你觉得生活压力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想要逃离尘嚣时才能打开」。多年后,主人公终于受够了在 Joja 集团整日繁忙的工作,拆开信笺,读到了本文文首的那封信,信封里还有一张坐落于星露谷的农舍的地契。

于是主人公抛下了城市生活的种种烦恼,搬到了偏远的乡下——一个名叫「星露谷」的地方,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游戏中我们要扮演这位星露谷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开始管理经营属于自己的那片地,并逐渐与镇里的每一位居民相识、共事。

游戏开始时需要玩家先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称呼、农场名以及农场的地质情况1等。

初始状态下玩家拥有一个小小的单间小屋,以及一大片长满杂草和树木、满布碎石的荒芜土地。你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来努力清理掉这些杂物,重新开垦农田或者建设各类农场设施。

 

玩家还可以和镇上的 NPC 居民互动,参与镇里的活动,并和这些角色结下情谊,甚至是结婚,成立家庭。每一名角色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行为,并且有丰富的对话和互动内容。

此外游戏中还有许多特别的玩法内容,例如探索矿洞、烹饪、捕鱼等等。不过角色每天的体力有限,一天的时间也很快就会度过,每天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因而合理计划好每天的日程安排在游戏中变得尤为重要。

就是这样一款游戏,根据分析公司 Superdata 统计,截止至 2018 年 1 月,仅 Steam 版本的销量已超过 350 万份,这个数字在独立游戏中称的上是佼佼者之列了。那么,《星露谷物语》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高自由度

很多游戏都拥有丰富的游戏内容,而其中一部分作品将这些互动内容设计成了可供玩家自由选择的元素,给予玩家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这些能够体现玩家自主选择,非单线式互动内容的含量,我们将之称为游戏的「自由度」。《星露谷物语》仔细打磨了大量的游戏互动内容,并将其作为「可供选择」的内容展现在玩家面前。

举个例子,比如为了获得更多盈利,玩家可以选择种地,不断植种更好的作物,改善耕种流程;也可以选择饲养牲畜,搭建大棚;或者可以去海钓、捕鱼......每一条路线都是明确且可行的,并且游戏几乎没有限制玩家「必须要做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星露谷物语》游戏体验的自由度相当高。

丰富的内容细节

游戏中镇子的地图不大,NPC 总共也不过二十几人,但游戏内的细节却异常丰富。不论是每个角色的性格塑造,还是房间里任何一件陈列品的描述,所有应尽的细节都面面俱到。丰满的人物也使得整部作品拥有了灵魂,玩家与角色、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让其不再仅仅是一个单调的模拟经营游戏。这种乐趣恐怕也只能在一款精心编制的独立游戏中才能体验得到了。

 

阶段式慢节奏

作为模拟经营类游戏,所有体验中最重要的一种乐趣便是享受随着游戏进程的进行和玩家的付出而一点一点成倍增加的成就感。《星露谷物语》中,作者有意将整体的游戏节奏放慢,并且以每一天为节点将游戏的进程进行了阶段式的分割。这种做法一方面强调了慢节奏游戏的可持续乐趣,另一方面阶段式的进程也让玩家可以在一次游戏中快速退出,并在下个任意时间点快速重新拾起从一天早晨重新开始。因而玩家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游玩,更加长久的享受游戏中循序渐进的乐趣。

 

总结

《星露谷物语》是一场悠闲的梦。作者希望营造出一种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能让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放下生活重担的氛围。应该说,它做到了。事实上,我曾把这款游戏推荐给了我年过五十的妈妈,她非常欣赏这部作品,经常在下班后就玩上一会。在这里引用下她的评价:

活泼、有趣,既满足了探索欲又不断有新奇的惊喜,不知不觉沦陷其中;对一些崇尚自然、追求田园生活的人是个惊喜;十分轻松,为不喜欢过于刺激、紧张的游戏的人带来一种休闲的乐趣;能利用碎片时间,有时间就玩一会儿,不用担心游戏中断,新的一天就是个新开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你可以喜欢种地、喜欢养殖、喜欢开矿、喜欢钓鱼,这些都不会冲突,不必勉强自己去全方位多面发展。

写在后面

《星露谷物语》是一款由 Eric Barone 一人开发,由 ChuckleFish(呵呵鱼工作室)发行的独立游戏。

Barone 于 2011 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塔科马分校,获计算机科学学位。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遂只能在西雅图一家剧院做引座员,工资并不理想,这期间他每天挤出近 10 个小时投入到独立游戏的开发中。在历经长达四年的开发长跑后,2016 年 2 月《星露谷物语》问世了,游戏发售的首周销量就突破了 10 万份。

在上架 Steam Greenlight 期间,呵呵鱼工作室的董事 Finn Brice 找到了 Barone,洽谈后呵呵鱼工作室正式接管了游戏的跨平台发布并为 Barone 的开发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也因此才有了今天跨 Windows、macOS、Linux、PS4、PSV、Xbox One、Nintendo Switch 多平台的,支持多语言(包括中文)的《星露谷物语》。

Eric Barone

Barone 十分热爱任天堂平台一款著名的模拟经营游戏《牧场物语》。《星露谷物语》的开发起因也是源于 Barone 发现 PC 平台上几乎没有一款令他满意的与《牧场物语》相近的游戏。

《星露谷物语》的很多设计是在《牧场物语》的设计基础上整合、改进的,这也让这部作品一度陷入了「是否为抄袭作」的讨论热潮中。不过就我个人的看法,《星露谷物语》脱生于《牧场物语》,且不说有大量的内容添加,仅仅对原作内容的整合和细节改良已足见作者的用心良苦,整体的游戏风格也因作者自己的理解而与原作大相径庭。这更多的是致敬,用抄袭这个词来描述未免过于偏激。

写在后面的后面

《星露谷物语》的 Steam 版本与 GOG 版本近日推出了游戏 1.3 版本的 beta 测试,加入了备受期待的多人模式的测试,支持局域网或  Steam 线上多人,并宣称将在一个月后免费正式上线。

如想启用测试版,可以右键单击库中游戏选择「属性 - 测试」并在密匙一栏输入:jumpingjunimos,就能在下方选择 beta 测试并更新了。不过目前来看这个测试版本还十分不稳定,仍有相当多的 bug 没被修复,如果要体验请一定要注意备份存档

 

你可以在 Steam 上 购买《Stardew Valley(星露谷物语)》,售价为 48 元,支持中文。

给你的 Android 手机装上「加强版」Pixel Launcher:Lean Launcher | App+1

$
0
0

自从 Google Pixel 手机系列问世以来,其预装的默认启动器 Pixel Launcher,便成为了许多 Android 爱好者的首选。

启动器作为 Android 手机的「门面」,不光要足够美观,功能上也得足够强大。到了现在,Pixel Launcher 已随着 Android 版本迭代了数次,每个版本都反映着设计语言的更新换代,在视觉与交互设计上也均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在功能上,原生的 Pixel Launcher 却略显简单;更换图标包、编辑应用名称、自定义图标行列等个性化选项一概欠奉,这让很多用惯了 Nova 之类第三方启动器的用户感到有些不便。同时,那些 Android 版本号较旧的设备,也较难装上 Pixel Launcher.

是时候试试 Lean Launcher 了!这个开源的轻量级启动器,在 Pixel Launcher 的基础上新增了许多实用的新功能,同时兼容从 Android 5.0 起的各种旧系统版本。

如上图所示,Lean Launcher 的界面,接近于在 Pixel 2 上首次出现的 Pixel Launcher 版本。但在相近的外表下,它隐藏着比原版更丰富的「内涵」。

在个性化方面,Lean Launcher 允许你自定义图标的行列数,以及图标大小,也可以进行隐藏应用名称等操作。当然,它也能让你更换图标包,等等。

此外,Lean Launcher 还提供了一套视觉效果不错的深色主题,可以与深色壁纸或 AMOLED 屏幕配合使用。

在 Android 8.0 中,Google 引入了「自适应图标」,可以让相同的图标显示不同的形状遮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适配这一特性的应用还是少数。因此,应用抽屉里经常出现下图中这种「群魔乱舞」的状况:

而 Lean Launcher 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为未适配的应用,生成自适应图标。该功能可以在设置里打开,甚至还能从原图标中取色填充背景,效果如下图:

左为默认,右为打开背景填充

这样的抽屉,感觉真是协调多了。

除了这个,它还提供了更多有用的特性。有些时候,某些应用不希望被人一眼看到;这时候可以使用 Lean Launcher 将其隐藏。在隐藏后,它会完全从抽屉中「消失」;但你仍旧可以通过输入应用名称搜索的方式找到并打开它。

Lean Launcher 也提供了许多手势选项,常规的下划浏览通知,双击空白处锁屏等手势都支持。有趣的是,在最早期的 Pixel Launcher 版本中,是可以通过长按 Dock 栏上方的箭头指示符,来进行应用搜索的;但在后来却被取消了。Lean Launcher 加回了这一操作,在设置中打开即可。

最后,对于国内用户而言,Lean Launcher 提供了一个或许很有意义的功能: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们没法直接使用 Google 进行搜索;而 Lean Launcher 则允许你将底部的搜索框,更改为 Bing 或是 DuckDuckGo 这两个搜索引擎。

综上所述,Lean Launcher 就是一个功能更丰富,更好用的 Pixel Launcher;它能更进一步地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又提供了一些值得称赞的特性。

虽然当前的版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不能为应用单独设置图标包中的图标,以及中文本地化尚待全面等;不过,如果你难以忽视原版 Pixel Launcher 的那些「硬伤」,Lean Launcher 依然值得一试。

你可以在 Play Store 上免费下载 Lean Launcher,也可以访问它的 Github 项目主页


>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不再错过任何一款好用的 App 📱

派早报:一加手机 6 国内售价¥3199 起,「暴走漫画」无限期关停整改,Steam Link for Android 提前发布 Beta 版等

$
0
0

一加手机 6 国内开售,售价¥3199 起

昨天一加在国内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一加 6 手机,由于海外发布会提前一天召开,所以手机各类参数已经没有悬念,

手机采用了 6.28 寸「刘海屏」,分辨率为 2280×1080 像素(19:9),背面材质由前代的金属改为玻璃,并放置了指纹识别键。一加手机 6 配备了高通骁龙 845,搭配 6GB/8GB 运存和 64GB/128GB/256GB 存储。电池容量为 3300 mAh,支持最高 20W 的 DASH 闪充。拍照上,一加手机 6 前置摄像头为 1600 万像素(IMX371),后置为 1600 万像素(IMX519)+ 2000 万像素(IMX376K)的双摄组合,主摄支持光学防抖。

一加 6 在国内售价为¥3199 起售,最高配普通版售价¥3999,「复仇者联盟」特别版售价¥4199。

「暴走漫画」将无限期关停整改 

5 月 17 日晚间,暴走漫画 CEO 任剑在微博公布道歉信,表示由于近期「暴走漫画」节目涉嫌戏谑侮辱英雄烈士一事,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决定即日起下线《暴走大事件》《暴走看啥片》《暴走玩啥游戏》等全线视频节目,对「暴走漫画」官方网站、暴走漫画 App、暴走日报 App 进行无限期关停整改。

Steam Link for Android 提前发布 Beta 版

原计划于 5 月 21 日上线的 Android 版 Steam Link 应用已 提前发布 Beta 版。Android Link 可以将 PC 上的 Steam 游戏串流到 Android 设备上,让用户在 Android 设备上玩 Steam 游戏。应用目前在 60FPS 刷新率下可支持 4K 分辨率。外设方面,Steam Link 支持 Steam Link controller 和其他兼容 Android 设备的游戏手柄。

微软推出服务于残障人士的 Xbox 手柄

5 月 17 日,微软发布了一款全新的 Xbox 自适应游戏手柄,这款手柄专为残障人士设计,外观类似一个控制台,提供多种可编辑选项和接口,支持键位自定义编程,并允许接入各种辅助设备,为残障人士提供更轻松的游戏体验。据悉,这款手柄将在今年内发售,售价 99 美元。

Google 推出 YouTube Music 和 YouTube Premium

昨日 Google 正式将其流媒体订阅服务 YouTube Red 拆分成两项新服务:YouTube Music 和 YouTube Premium,其中 YouTube Music 分为免费广告版和付费订阅版,提供在线的音乐流媒体点播与订阅、依托 YouTube 提供更个性化的音乐体验。付费版定价为 9.99 美元 / 月,增加后台收听、下载并且无广告。已经订阅 Google Play Music 的用户将自动获得 YouTube Music 订阅,但 Play Music 依旧存在并将和 YouTube Music 共存。

YouTube Premium 除了包含 YouTube Music 的所有服务之外,还可以浏览原创的视频内容库,包括剧集、电影等版权内容。YouTube Premium 费用为 11.99 美元 / 月。

分析公司预估苹果 HomePod 一季度销量为 60 万台

Strategy Analytics 最近公布了上季度智能音箱出货数据,其中苹果的 HomePod 总出货量为 60 万台,但数据上远不及亚马逊和 Google 。亚马逊 Echo 共出货 400万台,而 Google Home 则出货 240 万台,而中国的阿里巴巴与小米同样榜上有名,两者总出货量达到了 90 万台。

苹果的 AR 眼镜或将在 2021年推出

据 Loup Ventures 分析师 Gene Munster 的报告称,苹果将会在 2021 年推出其 AR 眼镜产品,根据其分析,苹果将会分多个步骤来完成最终的产品发布,首先将通过 iPhone 硬件升级来提高目前 AR 应用的使用体验、紧接着将升级 ARkit 并完善生态系统,最后再推出 AR 眼镜产品,报告中预计 AR 眼镜第一年的销量将会和 Apple Watch 最初的表现类似。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锤子发布会上的 TNT 宣传视频里,都出现了哪些「改变未来」的经典设备?

$
0
0

本文首发于我的博客 MikeTech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锤子科技一直是最近的热点,就在刚刚过去的 5 月 15 号,发布了号称「重新定义个人电脑」的 TNT 工作站,之后网络上一阵唱衰,似乎苹果和微软舒了一口气,这篇文章不再去分析 TNT 的各种交互和所谓的超前理念了,在发布会上唯一震撼我的地方,是一段叫做 《像过去一样,改变未来》 的视频 。

在视频中,列举了很多在历史上推动计算机发展的设备,并且称之为先锋(pioneer)。先不说风格很像迪士尼的《创战纪》的开头,整个视频还是做得有模有样的,那么我们来看看,TNT 致敬的这些设备都有着怎样的历史。

Bombe

Bombe(甜点)诞生于二战,是艾伦图灵发明的,计算机最初的使命,是为了战争,Bombe 在 1940 年被设计出来用于破译德国纳粹恩尼格玛密码机(Enigma Machine)的密码,为盟军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使得二战提前两年结束,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

ENIAC

使用电子管组成的计算机,在高中参加 C 语言奥赛的时候,初赛笔试中就问到了 ENIAC 的组成。全称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换句话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应该是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 ABC,ENIAC 是第二台计算机。ENIAC 体积复杂,重量有 27 吨,耗电大户。在战争用用于计算弹道,每秒可以执行 5000 加减操作。

惠普 Hewlett-Packard 9100A

前面两台大型机器诞生于战争时期,用于战争。HP 的 9100A 可以算是早期的电脑了,但是这台设备更多的定义是一台可编程计算器,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科学计算器,可以计算三角函数,对数和指数。可以连接绘图仪。

1968 年生产,这时集成电路已经出现了,可是出于成本考虑这台机器还是使用了三极管和二极管来打造。并且这台机器是可编程的,可以储存一些特定的计算过程,载体是一张卡,把卡插进去点击一个按钮,计算过程就会被永久的储存在那张卡中。9100A 开启了惠普之后几十年的计算机生产历史。

Xerox Alto

如果说 HP 9100 只是一台科学计算器的话,Alto 是最早的个人电脑原型之一,在这台电脑中图形界面 GUI 的概念已经出现。是图形系统的元祖。拥有了最早的字处理程序 Bravo,可以使用以太网连接打印机。 

在 Alto 上面可以使用 BCPL 编程。这台电脑异常昂贵,并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被认为是一个失败品,但是还是影响了整个行业。Alto 的设计师 Charles P. Thacker 在 2017 年 6 月去世。

Apple II

相比前面的几台,Apple II 就要著名很多了,米黄色的造型,在 Apple I 上作出了改进,在商业上很成功,在当时是一台成功的个人电脑,1MHz 的处理器,4K 的内存内置 BASIC 编程语言,最重要的是这台电脑面向大众,而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许多中产阶级家庭可以负担得起这台电脑。

搭载了类似于现在 Excel 的 VisiCalc 软件,VisiCalc 是第一个表格处理软件,很多人为了使用 VisiCalc 而购买 Apple II。正因为Apple II的成功使得一些公司开始生产个人电脑,比如后来的 IBM PC 和 Commodore 64。

Osborne 1

由康柏推出(后来被惠普收购),第一台便携式电脑,是笔记本的雏形,11.3 公斤,搭载4MHz的初期器和 64kb 的内存,拥有两个软盘驱动器。屏幕很小而且是显像管成像。

正因为如此,第一台真正意义的便携式电脑一直存在争议,IBM 认为他们 1985 年推出的 PC Convertible 才是,但是日本的东芝认为他们 1985 年推出的的 T1000 才是。

IBM 5150

蓝色巨人 IBM 推出的 IBM 5150(通常被称为 IBM PC)被誉为世界上首部个人电脑(PC),1980 年微软 MS-DOS 操作系统面世,5150 就可以搭载 MS-DOS。5150 面世的时候,IBM 公开了出了 BIOS 之外的所有技术资料,这造就了 IBM 兼容机(IBM PC Compatible)的出现,基于 x86 CPU,可以使用 IBM 开发的 PC-DOS 或者微软 MS-DOS 系统,形成了 PC 的一个开放标准。

这使得 PC 的发展大大加快,到了1990年的时候,个人电脑市场只剩下 IBM PC 和苹果的麦金塔电脑了。IBM 兼容机经历了 Intel 8086、286、386到奔腾的历程,后来 PC 标准开始由 IEEE 组织确定,所以标准 PC 的概念逐步替代了 IBM 兼容机。在 5150 面世之后一年,Commodore 公司的 Commodore 64 的问世创下了个人电脑销售的新高。

Apple Macintosh 128K

 麦金塔,苹果公司开发的电脑,就是早期的 Mac,常被称为第一个将 GUI 成功商品化的个人电脑。

1984 年MacOS 发布,在之后的一年,1985 年,微软的图形化操作系统 Windows 1.0 发布。还记得 Windows 1.0 安装的时候要插 5 张软盘,然后每次启动到 DOS 之后输入指令 Win 进入 Windows 1.0 (虚拟机上测试的,作为 96 年出生的人我可是软盘都没碰过几下)。

Mac 的面世也用来对抗当时的 IBM 和 Commadore。最早 Mac 使用 Moto 或者 IBM 的处理器,在 2006 年苹果开始使用 Intel 处理器作为 Mac 的处理器。其搭载的操作系统至今已经推出十代,现在叫做 macOS。

Apple PowerBook 100

苹果公司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在 1991 年发布,到 2006 年,被 MacBook 所取代。在去年 Apple 发布新一代MacBook Pro 的时候还缅怀了一下 PowerBook。

IBM ThinkPad 700

第一台 ThinkPad,25MHz 的 486 处理器,搭载 Windows 3.1,是配置豪华的 IBM 笔记本电脑。由日本的黑色饭盒为原型而设计,这台 ThinkPad 奠定了未来 ThinkPad 的设计思路,黑色的外壳,经典的小红点也被沿用至今。

Apple iPhone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视频里要提到 iPhone,不过好吧……是个人都知道iPhone出现的重要,当我们第一次在手机上见到大屏幕,用到比诺基亚丝滑一千倍的电容屏,多指触控带来的快感,就会知道iPhone的出现有多么的重要,不必多说。相信不少果粉 Steve Jobs 在 07 年发布会自豪的说出 「a phone, an ipod,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的情形。

以上就是锤子 TNT 工作站所致敬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点是,每一个产品,他们的硬件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使用着当时最先进的硬件,可以提供当时最快的计算能力,那么 TNT 呢,作为一个电子专业学生,我并不相信 5 瓦的手机处理器就能提供工作站的性能,我也不相信锤粉期待的那样,Adobe 会为这个工作站移植 Photoshop 等软件,因为这些软件,在我 45 瓦 Intel i7 的 MacBook 上,都很难流畅运行。所以为什么下一个十年的个人电脑会是这样?

作为科技爱好者,我看完了老罗前几天的鸟巢发布会,他说了,个人电脑这十年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我不认可的,最近十年,可能我也总共才用了十年电脑,我见证着电脑从以前的大屁股显示器,变成 1024×768 的 TN 屏,再到我现在所使用的 3K Retina Display,我见证了内存从 DDR 进化到 DDR4,我见证了 16G 的机械硬盘,变成了速度翻几十倍的 SSD。尽管 PC 成为了所谓的夕阳产业,但也在不断进步着。

如果让我在这段视频中再加一位先驱的话,我会选择:

SONY PlayStation Portable

在 2004 年索尼发布会上,平井一夫说道:「We have the right plan to move the industry in the right direction.」随后发布了伴随一代人童年的 PSP,不过后来由于盗版横行,PSP 的游戏产品销量并没有打过Nintendo DS。再加上在光碟时代即将过去,闪存时代正在兴起的时候,索尼错误的选择了 UMD 光盘作为介质分发内容。

尽管与 Nintendo NDS 的竞争算是失败了,但是玩家们并没有觉得 PSP 是个垃圾,相反,这台设备在 04 年就让我们体验到了当时手机达不到的大屏幕,还能链接 Wi-Fi 上网,再到后来的看电子书拷贝视频,更是推动了一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 09 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的大学生在使用 PSP 通勤,可见 PSP 对一代中国人的影响。这样的大屏设备也推动了手机的发展。对于一代经典的 PSP,人们的评价是,虽败犹荣。

 

在增强 iOS 通知系统这件事上,IFTTT 和 Pushover 谁做得更好?

$
0
0

这篇是《玩转 IFTTT,互联网自动化也可以很简单》的番外篇,主要介绍了 Pushover 这个服务,在与 IFTTT 的关联中,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知系统带来的麻烦

通知系统对于智能设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人们已经习惯了不解锁手机直接查看推送通知,或者点击通知内容进行后续操作。可是,随着我们安装的软件越来越多,通知系统本身给我们的智能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稍微总结一下,通知系统(以 iOS 为例)有如下几个问题:

  1. 无法控制的推送:大部分开发者对通知功能的不作为,是造成通知系统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因为开发者没有提供可以配置的通知选项,造成了用户要么全盘接收应用的所有通知,要么放弃这个应用的所有通知。

    我们可以看一下做的比较好的例子, Medium这款应用,在设置内允许用户选择推送通知的类型,这样就比较灵活,如图:

  2. 着陆页无法拓展:现阶段所有的通知点击后有两种不同的着陆结果,第一种就直接唤醒应用,简单粗暴,第二种则可以打开本应用的指定页面。但是如果我们想通过通知完成一些自动化,比如用 A 接收通知,打开的却是 B,就做不到。

  3. 不分主次的推送:当你安装了一定量的应用后,发现各种通知内容太多,多大到你无法分清哪些通知你是必须要读的,哪些通知是没必要读的,对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心里负担,最终不可避免的被「一键清除」,通知也就失去了意义。

    PS: 利用 3D Touch 长按「通知中心」右上角叉号,会出现「清除所有通知」。

    清楚所有通知

  4. 通知无法保留:绝大多数情况下,通知一旦被清除,就无法回看,如果恰巧手欠删除了一条重要通知,真的是会无力回天。

什么是优秀的通知系统

因此,iOS 的通知系统离一个真正优秀的通知系统,至少还差这些特性:

  1. 可以设置每个应用的通知内容,接收什么通知,关闭什么通知完全由用户管理。
  2. 可以设置每个应用的通知级别:
    1. 一级通知,必须要处理的通知,需要马上就查看的;
    2. 二级通知,紧急度比第一级低的通知,可以立即查看,但是建议稍后一定要仔细阅读的;
    3. 三级通知,紧急度最低,知晓即可,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的。
  3. 可以设置每个通知点击后跳转的 URL,打通应用与应用之间的壁垒。
  4. 可以有选择地保留通知内容,不再错过任何重要通知。

如何掌控你的通知系统

由于系统的限制,用户还无法通过自定义等方式打造一个「优秀的通知系统」,不过借助一些第三方应用,我们可以部分解决以上问题,本教程的主角 IFTTT 就是其中免费又通用的选择。

IFTTT Notifications

IFTTT 是本教程的主角,其特性简单来说,就是「如果 A 完成了事情 1,那么就让 B 完成事情 2」。我们通过设置不同的「条件」和「动作」,就可以轻松玩转自动化,不用在乎服务与服务之间复杂的数据传输。

Notifications作为 IFTTT 中的一个服务,它只能成为 IFTTT 中的「动作」,通常的用法是:在某个条件被触发时,用 Notifications进行通知。

IFTTT 中的 Notifications 服务

Notifications提供的通知功能出色地解决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 1:无法控制的推送」和「问题 2:不能扩展的着陆页」。接下来我们看看 Notifications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解决「问题 1:无法控制的推送」

在 iOS 系统中通常我们只能被动接受通知,现在通过 IFTTT 的「特性」,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掌控通知,做到想让谁通知谁就通知,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1,我们通过事例 1 看一下如何实现。

事例 1:如果第二天的气温降到 10 摄氏度以下,那么就发送通知到我的手机。

我们分析一下事例 1,相当于我们自定义了一个通知,它只有在气温降低到 10 摄氏度以下时才会推送,关键步骤如下:

上图中我们不但控制了发送通知的条件,还控制了通知的内容,通过「变量」显示当前的天气,最终使得通知「准时和准确」。

解决「问题 2:不能扩展的着陆页」

在刚才的事例 1 中我们只是简单的设置了通知的内容,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纯文本通知」,其实 Notifications还提供了另外一种通知类型叫「富文本通知」,通过富文本通知可以做到对「通知着陆页」的精准控制。我们通过事例 2 看一下如何实现。

事例 2:我希望每天晚上 9 点发送通知提醒我写日记,点击通知可以打开印象笔记,并且按照我的日记「模版」创建一篇日记。

利用 IFTTT 发通知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很简单了,那么如何实现「点击通知可以打开印象笔记,并且按照我的日记模版创建一篇日记」呢?这里就用到了「富文本通知」。

​富文本通知,指的除了通知内容外,还包含「标题」、图片」、「超级链接」等内容的通知。

在富文本通知中,由于其「超级链接」支持 URL Schemes1  技术,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富文本通知的「超级链接」,从而实现应用跳转。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事例 2是如何实现的。

第一步,获取跳转文章的 URL Schemes

在本系列的《第二章 | IFTTT 的基础使用》中我提到对于不知道写日记写什么的时候,可以参考如下模板,填写对应内容即可:

一日概述:反思与意义:​评分:效率:社交:知识:趣味:思考: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需求:

  1. IFTTT 设定条件「每晚九点」执行。

  2. 条件达成时执行动作「发送通知提醒我写日记」。

  3. 设置「动作」的 URL 属性,利用 URL Schemes 打开 Evernote 并创建一篇日记。
    ​前两条非常简单,相信大家都能很轻松的创建,关键是第三条,它有两个问题:

  4. Evernote 创建一篇文章的 URL Schemes 如何写?

  5. 如何设置动作的 URL 属性?

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确认我们要创建的文章内容是什么?上边提到文章内容就是一段格式化的「日记模板」,那么这个日记模板如何在 Evernote 中创建呢?

Evernote 官网给出了如何创建文章的 URL Schemes 示例,点击这篇文章查看,示例中可以看到,Evernote 通过 URL Schemes 创建文章有两种方式分别为 TextHTML,其中 HTML就是典型的富文本方式,我们通过 HTML 代码可以写出有样式的(字体字号不同)内容,所以这里我们采用 HTML 的方式创建这篇文章,文章内容如下:

<h3>一日概述:</h3>  <h3>反思与意义:</h3>  <h3>评分:</h3>  <ul>  <li>效率:</li>  <li>社交:</li>  <li>知识:</li>  <li>趣味:</li>  <li>思考:</li>  </ul>

可能很多人不太懂 HTML,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上边 HTML 内容保存为纯文本文件,并把文件名和后缀改为 index.html,再用浏览器打开文件就能看到效果。

我们简单看一下创建一篇文章的 URL Schemes 是什么样的:

这个 URL 里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1. type文章类型我们设置为 html
  2. titletext的内容要进行 URL 编码。
    URL 编码指的是 UrlEncode ,这是一个通用的编码标准,我们无需知道如何实现,只需要通过现成的工具转码就行。点击访问 UrlEncode 工具,进行在线编码:

    ​所以最终我们得到的创建这篇日记模板的 URL Schemes 如下:
evernote://x-callback-url/new-note?type=html&title=%E6%97%A5%E8%AE%B0&text=%3Ch3%3E%E4%B8%80%E6%97%A5%E6%A6%82%E8%BF%B0%EF%BC%9A%3C/h3%3E%3Ch3%3E%E5%8F%8D%E6%80%9D%E4%B8%8E%E6%84%8F%E4%B9%89%EF%BC%9A%3C/h3%3E%3Ch3%3E%E8%AF%84%E5%88%86%EF%BC%9A%3C/h3%3E%3Cul%3E%3Cli%3E%E6%95%88%E7%8E%87%EF%BC%9A%3C/li%3E%3Cli%3E%E7%A4%BE%E4%BA%A4%EF%BC%9A%3C/li%3E%3Cli%3E%E7%9F%A5%E8%AF%86%EF%BC%9A%3C/li%3E%3Cli%3E%E8%B6%A3%E5%91%B3%EF%BC%9A%3C/li%3E%3Cli%3E%E6%80%9D%E8%80%83%EF%BC%9A%3C/li%3E%3C/ul%3E

第二步,创建自动化任务,定时发送通知,并设置通知的 URL 为创建文章

第二步的关键步骤如下:

指定提醒的时间
选择动作为发送富文本通知
设定 Evernote 中的日记模板

下图为「收到的通知」以及「点击通知」的效果:

接收到通知
选择通知自动打开 Evernote 看到已生成的日记模板

可以看到「富文本通知」自定义的内容比较多,并且通过 URL 字段的 URL Schemes 支持,实现了着陆页的扩展性。

IFTTT 的 Notifications通过纯文本通知和富文本通知两个类型非常完美的解决了我们前边提到的「问题 1:无法控制的推送」和「问题 2:不能扩展的着陆页」,那么有没有一款应用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呢?答案是有的,接下来我们再推荐一款应用,他几乎具备 IFTTT 通知的所有功能,同时它还具备以下功能:

  1. 自定义通知级别,不同的级别,通知形式不同。
  2. 自定义通知声音,不同的通知内容或级别,可以设置不同的声音。
  3. 自定义接收通知的设备( iOS 和 Android),甚至 iOS 还能区分 iPhone 和 iPad。

这款应用就是 Pushover

Pushover

Pushover是一个通知服务,它对外提供了丰富的 API,只要调用 API 我们就可以给安装了 Pushover 应用的手机发送推送通知。

所以 Pushover 即是「服务」也是「客户端应用」,它通过服务提供的 API,接收推送内容,再将内容推送到指定的客户端。

当 Pushover 是一个服务时,它非常类似我们上边提到的 Notifications,它也可以作为 IFTTT 自动化任务中的「动作」,此时它可以根据 IFTTT 设置的规则像指定的客户端发送通知。既然都能和 IFTTT 关联,那就同样可以解决「问题 1:无法控制的推送」和「问题 2:不能扩展的着陆页」,我们看一下如何实现的。

解决问题 1 和问题 2

接下来咱们通过事例3 感受一下它是如何解决问题1 和问题2 的:

事例 3:我希望在 Evernote 中,如果一篇文章被设置「稍后读」标签,那么就发送通知到 Pushover ,点击通知可以打开这篇文章详情页进行阅读。

​分析一下我们的需求:

  1. IFTTT 设置「条件」为,当 Evernote 中有一篇文章设置了「稍后读」标签时。
  2. IFTTT 执行动作,「通过 Pushover 服务发送通知到手机」。
  3. 手机收到通知,点击通知详情打开文章详情页。

根据之前的知识,这个自动化任务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关键步骤如下:

由于 IFTTT 对 Evernote API 支持比较友好,相应的「变量」也做了封装,比如文章的标题、公开链接、正文、标签等信息。

当然 Pushover 的功能还不止这些,它还通过自己的特性,解决了「问题 3:不分主次的推送」 和「问题 4:留不住的通知」,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它是如何解决问题 3 和问题 4 的。

解决「问题 3:不分主次的推送」

前边提到过 Pushover 是可以设置通知的优先级和声音,通过优先级和声音我们就可以很主观的判断这个通知是需要立即阅读还是可以稍后会阅读。接下来通过事例4 感受一下它是如何实现的。

事例 4:IFTTT 中有一个服务,它可以实现「当 IFTTT 服务自身升级的时候发送提醒」。由于我经常使用 IFTTT,所以比较关注 IFTTT 最近又支持了哪些新服务,可以从里面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用法。事例4 的关键实现步骤如下:

我们分别看一下如何设置 Pushover 的「等级」、「通知声音」以及「接收通知的设备」。

设置等级分别有五个等级:

  1. Lowest 最低优先级:不会收到通知提醒,只在 App 中显示通知内容。
  2. Low 低优先级:会收到通知提醒,但是没有声音或震动。
  3. Normal 标准优先级:会收到通知提醒,也会有声音或震动。
  4. High 高优先级:会收到通知提醒,也会有声音或震动,同时在通知内容在 App 内高亮显示。
  5. Emergency 最高优先级:会收到通知提醒,每 30 秒重复提醒一次,直到确认为止。

设置声音:可供选择的声音很多,但是有一点区别。其中带有「long」标识的声音,声音播放时间长,而且音调普遍高一些,其它的声音就只有声音本身不同的区别了。

设置接收通知的设备:当你在一个台设备上安装了 Pushover 后,会提示你设置设备的名称,这样在设置推送的时候,可以选择推送到指定设备。

大家可以看到 Pushover 提供了大量的自定义功能,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3,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它是如何解决问题 4 的。

解决「问题 4:留不住的通知」

Pushover 有一项「特性」非常厉害,那就是可以存档接收到的通知,而且支持设置存储数量,从而使我们不再漏掉重要通知。接下来我们通过事例 5 看一下他是如何解决问题 4 的。

事例 5:短信转发功能,我希望当我的安卓手机收到短信时,可以通过 IFTTT 服务将短信内容发送到我的 iPhone。

用 IFTTT 很好实现,我们之前的例子中也讲过,但是如果我们用 IFTTT 的 Notifications实现「短信转发」,会有个问题,那就是一旦不小心清空了通知中心,这些短信也就找不到了,而且是无法恢复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通知功能具备「存档」功能了,IFTTT 和 Pushover 中只有 Pushover 支持「存档」功能,而且支持「无限条数」的存档。

我们随时都可以启动 Pushover 应用查看存档信息

总结

通过今天的对比,我们充分了解了通知系统有什么问题:

  1. 无法控制的通知
  2. 不能扩展的着陆页
  3. 不分主次的推送
  4. 留不住的通知

接着我们对比了 IFTTT 的 Notifications 和 Pushover,Notifications 解决了问题 1 和问题 2,而 Pushover 同时解决了问题 1–4,可以看到 Pushover 功能更强大。

其实细细分析 Pushover 的这些功能,你会发现它对「通知」的定义更符合真实的用户场景:

  1. 可以自定义通知标题和正文。
  2. 可以自定义通知的级别和声音。
  3. 可以自定义通知的落地页。
  4. 可以自定义接收通知的设备。

设想一下,如果操作系统(iOS 和 Android)能参考 Pushover 的特点,优化「通知功能」,我们就再也不必为通知问题而烦恼了。

当然,如果要完整使用 Pushover 功能,需要在 iOS 内购(30元),如果你觉得值这个价格,还是相当推荐用 Pushover 代替 IFTTT,在下一篇《智能硬件篇》中,我们还将继续使用 Pushover 服务作为通知,结合智能硬件可以开启更大的脑洞,欢迎大家继续阅读。


用了那么久 Siri,这些技巧你都知道了吗

$
0
0

Siri 自 2011 年发布以来,至今也已经有六岁了。Siri 作为一个语音助手,更常被人提起的不是它的实用性,而是我们可以怎样调戏它,让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乐。知乎上「有哪些调戏 Siri 的方法」这一问题也有不少的关注者。

随着 5 月 15 日锤子科技发布了 TNT 工作站,基于语音识别的工作方式引起了极大的讨论。事实上,Siri 除了可以为我们做打电话、发短信、创建备忘录及提醒事项、设置闹钟这些基础工作外,还有很多非常实用的功能,而有些功能甚至可以在危险的时候为你提供极大的帮助。

「嘿 Siri,咱们来吟诗吧」

有些时候,我们想到一句诗,却死活想不起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呼出 Siri,直接说出你想到的那句诗,Siri 不仅会为你接上下一句,还能为你提供这首诗的标题、作者及全文。当然,如果你想学习一首新的诗歌,你也可以让 Siri 帮你找到。

「嘿 Siri,我还有什么要做的」

如果你有使用系统自带的日历应用进行行程安排的习惯,那么 Siri 会成为你管理行程的好助手。你不需要打开日历应用去查看自己的行程安排,甚至不用下拉通知中心找 Widget 来查看,你只需要问 Siri 自己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它便会将你的行程安排呈现在你眼前。

「嘿 Siri,最近有什么比赛吗」

如果你是一个体育爱好者,相信你一定不想错过精彩的比赛。有了 Siri,你不再需要安装额外的应用来查询比赛日程,你只需要向 Siri 询问比赛日程,它便会给出答复。

除此之外,如果你对体育比赛或者比赛选手有什么疑惑,你也可以向 Siri 提出像是「NBA 中谁最高」这样的问题,它也会很快给你答案。

「嘿 Siri,20 美金是多少人民币?」

在出国旅游或是海淘的时候,我们总会需要查询当地货币的汇率。在 iOS 上有颜值极高的 Elk 等应用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其实 Siri 也可以帮我们查询汇率,而且更方便、更快,你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应用,也不需要点开相应的应用,只要动动嘴(当然, 你也可以用 Type to Siri 功能动动手)就能获得最新的汇率情况。

「嘿 Siri,我的 AirPods 在哪」

如果你是一个马虎的 AirPods 用户,想必你也经历过找不到 AirPods 的情况,这时候你只需要问 Siri 你的 AirPods 在哪,它便会调用「查找 iPhone」来帮你查找 AirPods,你可以通过让 AirPods 播放声音来进行定位。除了 AirPods,Siri 也支持帮你查找你的其他 Apple 设备。

「嘿 Siri,帮我做些决定」

少数派曾介绍过用于解决「选择困难症」的 小决定,殊不知 Siri 也有为你做决定的功能。你可以让 Siri 抛硬币、投骰子甚至是抽牌。当然,Siri 不会直接为你做决定,你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做决定的辅助手段,比如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时,你可以让 Siri 帮你抽牌,不同的花色、牌面代表着不同的做法。

除此之外, 你也可以将其应用于其他方面。比如在决定谁要打扫宿舍时,可以让全宿舍的人来抽牌或投骰子,选出一个点数最大或最小的人去干活。

「嘿 Siri,定义这个词」

在遇到一些专业词汇的时候,你不妨问问 Siri。通过 Siri 的定义功能,你可以让它查找某个词的详细定义,比起搜索引擎为你反馈的百科结果,Siri 给出的结果更加简明扼要,便于理解。

「嘿 Siri,查询放假安排」

每年年初,微博上都会有不少当年的放假安排图。尽管当时保存了,但随着新图的不断增加,到了年中、年末,当你想查询放假安排时,要找到年初存的一张图并非易事。其实 Siri 也可以为你查询放假的安排,你只需要问它某个节日的放假安排,便可以得到非常详细的答案,除了放假时间外,Siri 还会告诉你哪天是调休的工作日。

「嘿 Siri,今天是农历几号」

在与家里的长辈交流时,他们似乎更倾向于使用农历来表达日期。iOS 也贴心地在锁屏界面为我们提供了农历日期的显示。如果你和我一样关掉了农历显示,你也可以通过 Siri 来快速得知今天是农历几号。

「嘿 Siri,鱼香肉丝需要什么材料」

如果你想亲手做一道菜肴,不妨让 Siri 帮你一起做准备。你可以问 Siri 一些菜需要的材料,并进行采购。你也可以点击 Siri 提供的卡片进入百科页面查看更加详细的制作方法,在 Siri 的帮助下做出美味的菜肴。

「嘿 Siri,调高屏幕亮度」

Siri 可以为你进行一些系统级的设置工作,你可以让它帮你调亮屏幕、调低音量或者关闭旋转锁定。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让 Siri 帮你开关蓝牙、Wi-Fi,你甚至可以通过 Siri 直接进行辅助功能的设定,比如开关旁白或反转颜色。

「嘿 Siri,我遇到危险了」

众所周知,iOS 11 加入了连按锁屏键呼叫紧急电话的功能,而 Siri 自然也支持了这个功能。在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只需要告诉 Siri 你遇到了危险,或者对它说「救命」,它便会帮你拨打紧急电话。

由于中国的紧急电话有三个,如果你直接告诉 Siri 你遇到了危险,它只会提供三个号码让你选择。如果你希望 Siri 直接帮你拨打紧急电话,你可以对 Siri 喊出「110」、「119」或「120」,它会在倒数结束后为你直接拨打紧急电话。

「嘿 Siri,我有多久没打电话给妈妈了」

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学习、工作,忽视了对家人的关心和陪伴。你有多久没打电话给家人了呢?你自己或许不知道这个答案,但 Siri 可以告诉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希望 Siri 可以识别「我的妈妈」、「我的爸爸」这样的称呼,你需要在 Siri 设置中将「我的信息」指向自己,并确保在自己的联系人信息下设置了「母亲」、「父亲」的信息。

「嘿 Siri,这是谁的手机」

在锁屏状态下呼出 Siri,问它「这是谁的手机」,它便会给出机主的联系方式(需要提前设置),并且在下一次解锁的时候需要输入密码。当然,即使你在自己的联系人信息里添加了非常详细的信息(比如地址、邮箱等)也不用担心,当有人问出这个问题时,Siri 只会提供你的手机号,在你丢失了手机后,让捡到手机的人可以有方法联系你。

虽然这个功能看起来有些蠢,对于只有一个手机号的人来说,丢失了手机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手机号无法联系到自己。但如果你有两个号码,不妨将两个号码都加入自己的联系人信息,也许可以增加找回丢失的手机的概率。而如果你只有一个号码,你可以在发现手机丢失后尽快挂失办卡,这样一旦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也可以通过这个号码联系到你。

「嘿 Siri,发微信」

在你双手被占用而不方便使用手机时,你可以通过 Siri 来打开应用。如果你安装了支持 Siri 的应用(如微信、QQ、Things 3 等),你可以直接通过 Siri 进行应用内的操作。

除了支持 Siri 的第三方应用,你也可以直接用 Siri 访问系统应用。当你对 Siri 说「来张自拍」,它便会自动开启前置摄像头。

Siri 还能为我们做很多事情,如果感兴趣,你可以直接问它能做什么。你也可以在 Apple 官网的  页面找到 Siri 的更多指令。你也可以在少数派找到更多 Siri 的技巧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智能设备陪伴你成长 🙆

入门 iOS 自动化:读懂 URL Schemes

$
0
0

之前我写过一篇《URL Schemes 使用详解》,其中把 URL Schemes 从功能上分为了 4 种:

  1. 基础 URL Schemes:用于启动应用,比如:drafts4://
  2. 复杂 URL Schemes:用于直接打开应用的具体功能,比如:drafts4://dictate
  3. 变形 URL Schemes:用于输入内容,含有第三方应用的特殊语法,比如:在 Launch Center Pro 里用这一条 drafts4://create?text=[prompt]
  4. x-callback-URL:前面的 URL Schemes 只能执行一个动作,而 x-callback-URL 可以根据根据前一段 URL Schemes 的执行情况决定进一步的行动。

作为补充,在这篇文章,我来介绍一下 URL Schemes 正式的读法。包括每个部分是什么、符号都是什么意思,以及阅读文档时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注意哪些细节。

订阅 Power+,了解 URL Schemes 在 Launch Center Pro、Drafts、Bear、OmniFocus 等效率应用上的进阶用法。

概览

一个 URL Schemes 分为 Scheme、Action、Parameter、Value 这 4 个部分,中间用冒号 :、斜线 /、问号 ?、等号 =相连接。

things:///add?title=正文内容&note=备注来说:

  1. Scheme(链接头)是 things
  2. Action(动作)是 add
  3. Parameter(参数)是 titlenote
  4. Value(值)是 正文内容备注

另外在不同的部分之间有符号相连,它们也有一定的规则:

  • 冒号::在链接头命令之间;
  • 双斜杠 //:在链接头和命令之间,有时会是三斜杠 ///
  • 问号 ?:在命令和参数之间;
  • 等号 =:在参数和值之间;
  • 「和」符号 &:在一组参数和另一组参数之间。

接下来就来详细地讲一下这些部分,以及链接它们的符号。

Scheme(链接头)

这个东西在 URL 里本来用来表示协议,比如 httphttpsftp 等。但是,在 iOS 的这些 URL 里它们就不是协议了,而是启动一个应用的 URL

除此之外,通过 URL 执行的复杂命令都得以这一段 Scheme 为起始,鉴于没有官方的翻译,我暂且在此称其为「链接头」。

如果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启动应用的 URL,那么「链接头+冒号」的部分就足够满足需求。比如 things:omnifocus:spotify:都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应应用。

文档阅读注意点:斜线数量

我们会发现一般的链接头后面都会加冒号和双斜线 ://——比如 weixin://——以至于我们会把链接头和这个双斜线看为一个整体。

然而这个双斜线其实是有特殊作用的。根据我的理解,在 iOS 上的 URL Schemes 中,跟在链接头后的双斜线 //用于声明一个领域。这一点在支持 URL Schemes 的社交应用、支持 x-callback-URL 的应用都有一定的体现,还有一些特例。

在社交工具里的使用

最典型的用例是 Tweetbot 这样的社交应用,在它的 URL Schemes 文档里,每一个 URL 的双斜线后面都有 <screenname>这个部分。它的作用是,当你在 Tweetbot 登录了多个 Twitter 账户,可以用 <screenname>,来指定执行操作的是哪个账户。

一个使用情境:

  1. 在 Tweetbot 里,我登录了 @JailbreakHum 和 @CheckedFM 这两个账户;
  2. 我一般只看 @JailbreakHum 这个账户的时间线;
  3. 所以我 Tweetbot 的首页是 @JailbreakHum 的时间线;
  4. 这时我想直接使用 @CheckedFM 这个账户发推文;
  5. 我可以用 tweetbot://checkedfm/post这段 URL 直接把账户切换到 @CheckedFM,并弹出编写推文的界面。

在 Tweetbot 中,这个 <screenname> 的部分可以不填。如果不填,也就是留白的话,链接会变成 tweetbot:///post,链接里是 3 条斜线,功能会变成是使用当前正在使用的账户发推。也就是说,它会使用 @JailbreakHum 这个账户发推,而不会切换到 @CheckedFM 发推。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微博第三方客户端墨客。

在 x-callback-URL 中的使用

在这里我打算用 Drafts 来举例,如果我们想通过 URL Schemes 在 Drafts 里添加一个草稿,有 3 个可以用的 URL:

  1. 双斜线 //,比如 drafts4://create?text=A
  2. 三斜线 ///,比如 drafts4:///create?text=A
  3. 双斜线 + 内容 + 斜线 //[Something]/drafts4://x-callback-url/create?text=A

这三种用法,都可以让 Drafts 生成一个新的草稿,内容为 A。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在这个例子里,最完整、也最不容易产生理解问题的用法是最后这个:drafts4://x-callback-url/create?text=A

而第二个用法 drafts4:///create?text=A,是省略掉了 x-callback-url 。在用不到 x-callback-URL 的情况下,把链接中的 x-callback-URL省掉是比较通常的做法,Things 的用法也是一样。

最后,是双斜线的情况,drafts4://create?text=A

这种用法其实应该是不太规范的。如果一个应用支持 x-callback-URL,并且用 drafts4://x-callback-url/的形式来使用 x-callback-URL,那它要么要带上这个 x-callback-URL ,要么它把它省去,变成三斜线 drafts4:///。比如 Things 的 URL Schemes,要么带上这个 x-callback-URL,要么三斜线,如果用双斜线会被提示错误:

Things URL 报错提示

但是 URL Schemes 的写法似乎并没有一个特别严格的标准,所以只要在功能上可用,我们也不用纠结对错。只是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在这里找一下原因。

其它的情况

除了社交应用和支持 x-callback-URL 的应用这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外,还有一些其它零散的找不到规律的情况,也会在三斜线之间加入内容。之前的微信和现在的支付宝就属于这种情况。

现在微信的 URL Schemes 已经几乎全部失效了,但是过去它的 URL Schemes 中总会带一个 dl,也就是 weixin://dl/moments打开朋友圈)这样的。

支付宝的 URL Schemes 也有 platformapi这个部分,比如付款码是:alipayqr://platformapi/startapp?saId=20000056

最后,除了上述这三种情况,有相当一部分支持 URL Schemes 的应用不需要三斜线,只用双斜线就可以正常工作。

Action(动作)

链接头和斜线之后,跟的是动作(Action)。动作在一些文档里1 也被称为「Command(命令)」。

一段 URL 里加上这个部分就说明它有具体的功能了,比如:drafts4:///create?text=A里的「create」,它代表的动作就是「创建」,所以在 Drafts 中相应的动作就是新建笔记。

文档阅读注意点

一般的 URL Schemes 文档都是由动作来组织的,所以阅读文档时,可以先找自己需要的动作,再进行研究。比如 Bear 的文档里就以 /动作名的形式给出了 12 个动作:

  • /open-note是打开笔记
  • /create是创建笔记
  • /open-tag是打开标签
  • 剩下 9 个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动作之后可以接参数(Parameter)也可以不接,比如 OmniFocus 打开 Inbox 的 URL Schemes 是 omnifocus:///inbox,就没有接参数。如果要接参数的话,动作和参数之间,按规定由问号 ?连接。这个地方,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参数以问号 ?为起始」,所以不接参数就不用带这个问号。

Parameter(参数)和 Value(值)

在动作之后,是 Parameter(参数)和 Value(值),参数是该程序的程序员决定的,值是用户根据自己需求填入的。参数和值的中间用等号 =连接,因为 =在编程中多是赋值的意思。比如我们写 A = 3,就是让 A 等于 3的意思,这就是赋值。

drafts4:///create?text=A来说,参数是「text」,值是「A」。「text」这个参数是开发者决定的,我们不能改,改了就无效了。而「A」这个值是我们用户决定的,可以写成任何我们需要的内容。

如果有两组参数,比如我们在 Things 中添加任务要添加任务名备注,就要用「和」符号 &来连接它们:things:///add?title=任务名&notes=备注

Parameter(参数)文档阅读注意点

前面说过,文档一般是由动作组织的,也就是一篇文档的文章中,大标题一般都是动作。而接下来的中标题,一般都是参数,还拿 Bear 的文档举例子,在 「/create」下面,有「parameter」的字样,下面有 10 个参数:

  • title,笔记标题
  • text,笔记内容
  • tags,标签
  • ……

我们还会发现,在每个具体的参数后面,会有「optional(可选的)」和「required(必要的)」的字样。它们指示了执行这个动作,某个参数是不是必要的。

来看 omnifocus:///add?name=买牛奶,这里的「add」是动作名,后面跟了问号 ?,再后面的「name」是参数名,后面跟了等号 =,最后的「买牛奶」是值。通过它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任务名为「买牛奶」任务。

而这其中的参数「name」是 optional(可选的),也就是说我不用加参数,只用 omnifocus:///add也可以工作。点前面的连接,如果你有 OmniFocus 的话,就会发现打开了 OmniFocus 添加任务的界面,但是接下来需要自己填写内容。

小结

以上总结的是比较常见的 URL Schemes 使用方法,但是实际上 iOS 上的 URL Schemes 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规范。写这篇文章时,我发现哪怕是知名应用的开发者在制作 URL Schemes 时,也会出现不大规范的地方,比如:

最开始提到的 Drafts 的三种斜线的情况,理论上 drafts://create这种 URL 应该是不规范的,它自己文档里都写了:「All URLs should begin with the base URL "drafts4://x-callback-url/[action]” where action is one of the actions listed below.」

OmniFocus 显示今天的任务时,可以直接用 omnifocus:///today,这种行为是把「today」当成了一个动作,理解可以理解,但不是特别舒服。而更规范的用法应该是 Things 的 things:///show?id=today,动作是「show」,即显示,显示什么呢?显示「today」里的内容。

Bear 在文档中,「/create」下的所有参数都是 optional,也就是说,哪怕我只填写「create」这个命令,也是应该有效的,因为所有参数都是选填嘛。但是实际上,bear://x-callback-url/create这段 URL 是没效果的,不会触发「create」这个动作。更好的做法应该是 OmniFocus 那样,omnifocus:///add也能触发添加任务的动作。

Spotify 的 URL Schemes 更是完全没有按照传统的规范来写,但是也可以正常使用,查看文档

iOS 开发者 @陈某豪 在 Power+ 本文下的评论中表示,其实只有链接头(配置文件中叫「HOST」)这个部分是苹果强制要求的,而其他部分则根据开发者的理解发挥,因此出现这种乱象。

不过,如果开发者能按照一定的规范,特别是知名应用们已经建立起的更 iOS 的思路去写 URL,会更有助于用户理解你的 URL 和文档。

另外,这篇文章没有涉及到 x-callback-URL 的细节。x-callback-URL 的文档毫无疑问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那是另一个主题,有机会我会再写一篇文章去说明。


订阅 Power+,了解 URL Schemes 在 Launch Center Pro、Drafts、Bear、OmniFocus 等效率应用上的进阶用法:

腾讯的第一款智能音箱听起来不错,但离「智能」差得还有点远:腾讯听听

$
0
0

亚马逊的 Amazon Echo,谷歌的 Google Home,苹果的 HomePod,小米的小米 AI 音箱,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渡鸦音箱……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公司进入到智能音箱这个领域。

腾讯自然也不会缺席这个新兴市场。上个月,腾讯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腾讯听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体验后,我发现这款售价 699 元的产品其实有不少值得讨论的亮点,甚至从现在这个时间点看,成为了我目前最愿意购买的一款国产互联网音箱。

设计: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的结合,但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如果你见过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当你看到腾讯听听的第一眼时就会觉得很眼熟。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个把 Echo 和 Google Home 各自「砍掉」一半后组合起来的产品。圆柱型的外观,加上顶部的四个按键,还有唤醒时闪起的环形蓝灯,腾讯听听看起来就很像 Echo。但当你拿起它,摸到下半部的网状织物材料时,你会产生一点这是个 Google Home 的「错觉」。

亮灯时真的很像 Echo

虽然外观看起来很像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的结合,但其实从一开始腾讯听听的设计理念就不一样——它是一款内置电池的蓝牙音箱。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智能音箱都采用了外置供电的设计,并不能离开电源,这意味着你只能在一个固定的房间使用它。而腾讯听听则不一样,它同时支持电源和电池供电,平时可以放在一个固定位置,当你需要移动到其他房间时(比如去洗手间或者厨房)便可以拔下 Micro USB 充电线,带着它一起去。

不过腾讯听听可并不「便携」。虽然拥有 2500mAh 的电池,但 950g 的重量足以打消你带着它出门的欲望。腾讯听听更适合作为一个「家庭移动音箱」来使用。在我自己半个月的体验中,觉得最适合的移动场景就是用来洗澡时放歌……别误会,腾讯听听并不防水,洗澡时你还是得把它放在浴室外,稍微调大音量,你就能在洗澡时享受音乐了。没有线的束缚,也不需要时刻插上电源,腾讯听听在这一点和其他智能音箱真的不一样。

音乐:这可能是国内音乐体验最好的互联网音箱

音箱当然是用来听歌的。腾讯听听采用了一体式对称音腔,拥有双 1.8 寸立体声喇叭和双低音单元,这样的配置在国内的智能音箱产品中已经非常有优势了。实际听感也应证了这一点,我家里还有一款小米 AI 音箱和一个 Amazon Echo Dot,跟它们相比,腾讯听听在声音的还原和解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当然你不能忽略售价的差距(小米 AI 音箱官网售价 299 元,腾讯听听售价 699 元),但如果你对音质有一定的追求,腾讯听听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在音乐体验上,不同于传统蓝牙音箱,智能音箱能够独立连接互联网流媒体服务,而不需要使用连接其他设备。作为腾讯生态的一部分,腾讯听听自然使用了 QQ 音乐。由于目前国内音乐版权的乱象,各家流媒体服务都手握一部分独家版权。在这其中,QQ 音乐在版权数量上拥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和阿里互换版权后,在国内你找不到另一家曲库比它更全的流媒体服务。

曲库的多少直接影响了音箱的实际体验。在我自己的体验中,腾讯听听很少出现找不到歌的情况,大部分国内和国外热门歌手你都能找到。不过在识别英文歌曲的时候有点考验你的发音,当搜索一些冷门歌曲(比如一些爵士乐)时会出现识别失败的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腾讯听听在音乐体验上都是令人满意的。

你不仅可以根据名字、歌手和专辑来搜索歌曲,在手机 App 上登录 QQ 账号后,腾讯听听还能播放你在 QQ 音乐中收藏的歌单。 除了音乐,你还可以在腾讯听听上收听有声书、儿童故事和相声曲艺等内容。丰富的内容选择让不同年龄和需求的用户都能找到他们使用腾讯听听的场景。

智能:这是一台不太聪明的「问答机」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音箱本质上都是配有智能语音助手的蓝牙音箱。虽然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在围棋上打败多位职业棋手的 Alpha Go,但在消费市场上,目前的智能语音助手还都处在一个「问答机」的阶段,即通过理解用户提出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回答。

因此,在目前阶段,如何更好地听懂用户的问题成为了各家智能音箱的主攻方向。而想要听懂用户的问题,智能音箱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如何收集足够多的问题,尽可能缩小盲区。在使用智能音箱的过程中,用户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这个问题太难了,换一个吧」,这种使用上的挫败感非常容易影响用户体验,遇到两三次后你就完全不想使用了。

第二个是如何准确理解语义。例如,同样是询问天气,用户不只是会询问「明天天气怎么样?」,还会问「明天需不需要带伞?」或者「明天穿长袖还是穿短袖?」,但本质上用户都是在问天气, 智能音箱要理解这些不同的问法,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第三个是如何理解语境和上下文。智能语音助手要想和用户正常对话,必须要能够理解上下文。例如智能语音助手告诉你明天 9 点半你有一场会议要开,你有可能会说「明天早上提醒我这件事」,这里「这件事」就需要智能语音助手理解上文,明白「这件事」是「明早 9 点半开会」才有可能正确回答问题。

回到腾讯听听,它目前在这三个问题上的表现还不够「智能」。使用唤醒词「9420」后,你可以问它天气、路况、股价、赛况等等就基本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停留在直来直去的阶段,稍微复杂一点点的问题,比如「昨天曼联队比赛卢卡库进球了吗?」「现在去机场走哪条路不塞车」等等它就只能对你说「抱歉」了。总体来看,腾讯听听目前的「智能」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初级阶段,完全没有对话感。

作为智能音箱的另一个主要智能用途是作为家庭智能设备中枢,这方面在国内小米是绝对的领先者。作为后来者的腾讯听听,目前你在 App 里找不到任何与家庭智能设备连接的方法,也就是说它暂时还不支持任何一款家庭智能设备。在这个时间点上,除非你对腾讯未来在智能家居上的投入有足够的信心,否则你还是应该考虑像小米和亚马逊等足够成熟的生态。

不过,腾讯听听在功能上也有其他音箱做不到的地方:连接微信。它 App 中内置了一个「微信群留言」的功能。关注腾讯听听的公众号,绑定设备以后,你就可以通过音箱来收听和回复你的留言。例如,你可以把自己想留下的信息,如「我今晚不回家吃饭了」,通过微信留言告诉家人,对方通过对音箱说「9420,收听留言」就能听到你的信息了。不过这个功能的用户范围比较窄,毕竟现在很多老人和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同时也在使用微信。通过音箱传递留言当然没有直接发送信息要快。

总结

腾讯听听是一款有趣的产品,音乐体验上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在智能体验上却差强人意。我们曾在 HomePod 体验 中认为「音乐体验在现在是最重要的,但智能才是未来」,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腾讯听听。

事实上,与其把腾讯听听看做是一个智能音箱,不如看做是一个带有语音控制功能的互联网蓝牙音箱。如果你希望购买一款互联网蓝牙音箱,主要使用国内的音乐服务,腾讯听听在目前市场中是一款不错的产品,全面的曲库加上不俗的音质,在千元内的同类竞品中非常有竞争力。

但更换一个角度,你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你正在考虑搭建一个智能家庭,希望购买一款音箱作为智能中枢,这款目前离智能硬件还有点远的产品不应该是你的首选。毕竟与其等待一个「有可能」的未来,还不如踏踏实实购买立刻能拿到手的东西,选择其他成熟的产品。

要音乐体验还是智能家居?这是摆在每一个希望购买腾讯听听用户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好的数字生活方式 🔍

macOS 效率进阶,学习如何用 AppleScript 实现自动化

$
0
0

听 Yvesss 老师的建议修改了标题,原标题:「快速上手 macOS GUI Scripting: 基于 UI 元素的系统自动化控制」。

GUI Scripting 可以帮助你实现如下图一样的效果:打开记账软件,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繁琐的自动化录入操作——几乎所有点击操作都在瞬间完成。过程中,我实际进行的操作只有:激活这个脚本、输入消费金额和消费内容而已。

在 Money Pro 中录入一次消费

GUI Scripting 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脚本语言模拟鼠标键盘操作,进而控制系统 UI 元素。比如说,点击窗口中的某个按钮、在某个文本框里输入信息、以及获取窗口内特定区域的文本等等。这些可能单调繁琐的工作,你都可以用 GUI Scripting 来解放双手,实现无延迟的自动化。

本文介绍的是 macOS 下的 GUI Scripting,macOS 系统中提供了现成的脚本语言 AppleScript,以及及其轻量化的原生 IDE 「脚本编辑器」,无需任何准备就能轻易上手。下面我就以动图中控制 Money Pro 为例,向你介绍 GUI Scripting 的基本方法。我相信读完文章后,你可以完全掌握常见 UI 元素的自动化控制。

扩展阅读:不仅是 macOS,Windows 下也有 GUI Scripting,在少数派的这篇文章里有具体介绍。

AppleScript 基础

首先需要介绍几点 AppleScript 基础,它们太基本了,实在无法绕过,希望你可以耐心读完,如果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在评论中提出,我会一一解答。这里介绍所有代码你均可在「脚本编辑器」里测试。

1. 「告诉 xxx 做某事」的俄罗斯套娃结构

AppleScript 的语法非常接近自然语言,想要操控一个应用(application)做某件事,只要直接「告诉」它就好了。

tell application "Money Pro"    activate -- 告诉 Money Pro,让它激活自己end tell
UI 元素层级

然而,如果想要用 tell 访问某一个 UI 元素,必须按上图中的层级结构,一层一层按顺序进行访问:System Events 是最外围的框架 → Money Pro(具体某个应用)→ window 1(该应用的第1个窗口)→ button 1(窗口中的第1个按钮)。理解和掌握这种层级关系,是进行 GUI Scripting 非常关键的一步。

System Events 是系统应用(application),要「告诉」它做某事,AppleScript 要这么写,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 你希望应用 System Events 做的事end tell

所有带 UI 结构的应用,都是 System Events 下的进程(process),包括 Money Pro。如果我要「告诉」Money Pro 做某事,因为它是套在 System Events 之内的,就要这么写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 你希望进程 Money Pro 做的事    end tellend tell

再进一步,我们要控制 Money Pro 的第一个窗口,就是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tell window 1            -- 你希望 window 1 做的事        end tell     end tellend tell

以此类推,你可以无限 tell 下去,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tell window 1            tell something                tell something                    tell something                        -- System Events: 你他喵的够了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end tell

我们需要控制的 UI 元素一般藏在比较深的层级中,它们的完整描述都很长。拿下图中的「软件」菜单项举例,这个例子将会会贯穿全文。

「软件」菜单项

图中被选中的这个「软件」菜单项的完整描述是「Money Pro 应用中的第一个窗口中的第一个可滚动区域中的第一个表单中的第二列中的第一个 UI 元素中的第一个弹出菜单按钮的第一个弹出菜单中的菜单项“买买买”的第一个菜单中的“软件”菜单项」,在 AppleScript 中就是

menu item "软件" of menu 1 of menu item "买买买" of menu 1 of pop up button 1 of UI element 1 of row 2 of table 1 of scroll area 1 of window 1 of process "Money Pro" of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其实这就是一句十分生硬、表示从属关系的英文,相比于中文「xxx中的xxx」,英文则是「of」,且关系倒置——子级在先,父级在后。至于我为什么知道是第 1 个按钮 button 1 而不是 button 2 或 button 3,这将作为重要内容在下一节详细说明。

2. 小憩片刻

运行 AppleScript 时,如果你需要暂停片刻,那么就用

delay 0.5   -- 以秒为单位

3. 注释

AppleScript 中凡是双短线 -- 和井号 # 后的内容都会被认为是注释,不会被执行。

-- 这是一条注释# 这也是一条注释

4. 模拟键盘操作

键盘的模拟操作也需在 System Events 内进行。

你可以用 keystroke 来模拟键盘操作键入一串字符,

keystroke "一串字符"

也可以用 key code 来实现单键操作,比如利用

key code 53

来模拟点击键盘上的 Escape 键。完整的键位代码你可以在这里找到。

如何定位 UI 元素,获取它的完整描述

这一节将重点说明如何去获取一个 UI 元素。紧接着上文 Money Pro 的例子——关于我����是如何获得那个「软件」菜单项的 AppleScript 完整描述。

对于毫无经验的我们,其策略就是,先获取整个应用内所有 UI 元素,然后缩小范围(比如该应用第 x 个窗口),再然后再凭直觉筛选出一些可能是目标元素的语句,逐个试验它们,最终定位目标 UI 元素。

1. 获取一个区域内的所有 UI 元素

任何一个 UI 元素,只有在软件当前的界面中存在,才能被获取和使用。一个获取失败的例子:没有被呼出的菜单里的内容,是无法被获取的。

右图中「软件」菜单项可以被获取和操作,而左图不行

用 AppleScript 获取某个区域内所有 UI 元素只需两个单词 entire contents

例如,利用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 告诉 Money Pro        entire contents -- 获取所有 UI 元素    end tellend tell

你就会得到 Money Pro 这整个应用所有的 UI 元素的完整描述,甚至是顶部菜单栏中的内容。UI 元素之间被逗号隔开。

运行结果中数量多到令人窒息的 UI 元素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缩小范围,比如我不想看菜单栏的内容,那就再套一层 tell window 1 2 的语句: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 告诉 Money Pro        tell window 1 -- 再告诉 Money Pro 的第一个窗口            entire contents -- 获取所有 UI 元素        end tell    end tellend tell

你就会得到内容比之前少一些,但同样很多的 UI 元素。

2. 筛选可能是目标 UI 元素的内容

不同 UI 元素的筛选方法各不相同,似乎没有捷径。

如果这个元素有名称,比如菜单项显示的文字,那就直接查找这个文字!比如对于那个菜单项「软件」,如果你搜「软件」,直接就能定位到。 

但并非所有开发者都会好好地给 UI 元素起名字,或者出于设计考虑,会刻意隐去名称,比如哪些scroll area就没有名字,而是用一个序号来标识 scroll area 1。在这种你搜不了名字的情况下,你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经验性规律——脚本运行结果中的所有 UI 元素是按软件界面中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你可以查找它附近的元素,然后在这个元素前后用肉眼识别。

你还可能遇到不熟悉的 UI 元素类型(比如不确定一个按钮的类型该是 button,还是 radio button),你可以利用原生应用「Accessibility Inspector」去审查它,它长这个样子,Spotlight 一搜就能搜到:

Accessibility Inspector

点击上面那个「瞄准」按钮,就能用鼠标指针查看 99% UI 元素的信息,其中包含了 UI 元素的种类(Type)。

鼠标指向「2160p 4K」按钮后的效果

获取目标 UI 元素的过程看起来,复杂可怕,但只要敢于尝试,成功那么一两次,你就会变得经验老道了。

定位 UI 元素之后可以做什么?

1. 如果是按钮或者菜单项,你可以在 AppleScript 里模拟点击 click 它,比如点击之前那个「软件」菜单项。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click menu item "软件" of menu 1 of menu item "买买买" of menu 1 of pop up button 1 of UI element 1 of row 2 of table 1 of scroll area 1 of window 1 -- of process "Money Pro" of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end tellend tell

因为我们处在进程 Money Pro 的 tell 中,所以需要注释掉后面 of process "Money Pro" of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的部分。

2. 如果是文本输入框,你可以设置文本框内容。

set value of text field 1 of ... to "一些文本内容"

也可以设置激活该输入框的光标,

set value of attribute "AXFocused" of text field 1 of ... to true

利用这些操作你可以逐个试验你定位到的元素,以最终确定哪一个是目标元素。由于篇幅限制,本篇文章无法涵盖所有 UI 元素的可控属性,需要了解更多请查阅 UI 元素的对应文档。但对我而言,能够实现图标点击、菜单项点击,文本框内容输入就完全足够了。

让我们来点击这个「软件」菜单项

前文说到,只有显示出来的 UI 元素才能被获取和操作,所以要想点击「软件」这个菜单项,我必须先让「软件」这个菜单项显示出来,于是我必须选中「买买买」这个菜单项。让「买买买」菜单项显出出来,我又必须点击「类别」按钮弹出类别菜单。「类别」按钮又是处在 Money Pro 新建面板中的。所以整个操作流程应该是

  1. 打开 Money Pro 主窗口
  2. 点击右上角的 + 号按钮,弹出新建面板
  3. 点击面板上的「类别」按钮,弹出类别菜单
  4. 选择「买买买」
  5. 再选「软件」

从第 2 步开始每一步都是一次 UI 元素的操控命令。你必须先获取 + 号按钮的 AppleScript 描述,然后用 click 操作点击它;再获取「类别」按钮的描述,点击它;再获取「买买买」菜单项的描述,点击它,最后获取「软件」菜单项的描述,点击它。

完整的 AppleScript 脚本是

#激活 Money Protell application "Money Pro" to activate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点击 + 号按钮        click button 2 of group 1 of group 1 of group 1 of window 1        #暂停 0.3 秒,等待新建面板出现        delay 0.3        #点击「类别」按钮        click pop up button 1 of UI element 1 of row 2 of table 1 of scroll area 1 of window 1        #选中「买买买」菜单项click menu item "买买买" of menu 1 of pop up button 1 of UI element 1 of row 2 of table 1 of scroll area 1 of window 1        #点击「软件」菜单项click menu item "软件" of menu 1 of menu item "买买买" of menu 1 of pop up button 1 of UI element 1 of row 2 of table 1 of scroll area 1 of window 1    end tellend tell

值得一提的小事

如何使用 UI 元素的描述语句,取决于所处层级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只要处于某个层级内部,对一个 UI 元素进行操作使用的并不是它的完整描述。

还是拿点击那个「软件」菜单项为例,我们是这样写的: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click menu item "软件" of menu 1 of menu item "买买买" of menu 1 of pop up button 1 of UI element 1 of row 2 of table 1 of scroll area 1 of window 1 -- of process "Money Pro" of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end tellend tell

但你也可以这样写: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tell window 1        click menu item "软件" of menu 1 of menu item "买买买" of menu 1 of pop up button 1 of UI element 1 of row 2 of table 1 of scroll area 1 --of window 1 of process "Money Pro" of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end tell    end tellend tell

后者里,我多套了一个 tell window 1 的结构,所以 click 事件里就不必要把 of window 1 包括进去了,因为 click 事件已处于 window 1 的层级内了。

我这里提供一个最丧病的写法,可能可以促进理解,但实际编写时不具备参考价值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Money Pro"    tell window 1      tell scroll area 1        tell table 1          tell row 2            tell UI element 1              tell pop up button 1                tell menu 1                  tell menu item "买买买"                    tell menu 1                      tell menu item "软件"                        click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  end tellend tell

两次 click 事件之间的延迟问题

正常情况下你无法快速点击两次菜单项——两次 click 事件之间会被强行插入一个 5 秒左右的延迟。这是 macOS 的保护机制,为了应用的 UI 反馈能够被成功接收。但是 5 秒的延迟太长太不讲道理了。

所幸的是,Stack Overflow 里的这篇帖子提供了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简言之就是先忽略第一次点击按钮后应用的 UI 反馈:

ignoring application responses    -- 这里是你的第一次点击操作    click button 1end ignoring

然后在 System Events 的 tell 语句外面杀掉 System Events 进程:

delay 0.1do shell script "killall System\\ Events"

然后正常进行第二次点击操作。

完整语句是这样: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Reeder"        ignoring application responses --忽略应用的反馈            click button 1 of window "Day One 2"        end ignoring    end tellend tell-- 杀掉 System Events 应用delay 0.1 --自定义 UI 反馈的等待时间为0.1 秒do shell script "killall System\\ Events"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Reeder"        -- 第二次点击操作    end tellend tell

*检测屏幕内容2 

一套自动化流程必定包含许多操作,这些操作之间会有不可避免的等待时间。比如,等待一个应用的主窗口打开。最简单的方法是自己估计所需的时间,然后用 delay语句让 AppleScript 暂停一会儿。然而为了 AppleScript 能够有效执行,等待时间需比实际时间要长,这样就不效率了!

更效率的方法,是让 AppleScript 自己知道什么时候主窗口出现了。

tell application "Safari" to activate --打开 Safari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Safari"        repeat until window 1 exists            -- 直到 Safari 应用的一个窗口存在之前,不停循环这段空语句        end repeat        -- 第一个窗口出现之后,继续要做的事……    end tellend tell

除了让 AppleScript 自己检测窗口的存在,你还可以检测应用的弹窗内容是不是符合一些特定条件。这就要你自己发挥想象力了。

*AppleScript 的封装

最后一步,你也可以借助一些支持 AppleScript 的第三方应用来封装你的脚本,比如 AlfredKeyboard Maestro 等,本文的第一幅动图中我把记账的录入 AppleScript 变成了 Keyboard Maestro 里的一个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就能执行该脚本。

*GUI Scripting 的一个优点

对 UI 元素进行控制时,并不要求该 UI 元素呈现在屏幕上,即使一个按钮被其他窗口挡住了,脚本里对它进行的点击操作也能顺利进行。所以,理论上执行 AppleScript 脚本时,你可以不受干扰地继续在电脑上做其他工作。

尾巴

欢迎评论指出文中未阐述清楚、产生混淆之处。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智能设备更好用 💪

一拖一点,轻松结束 Windows 进程:Process Closer

$
0
0

相信你在使用 Windows 电脑时也遇到过这些问题:机器忽然发热变卡、CPU 突然被某个进程占满、蹦出一个明明已经关闭了的弹窗……

关闭软件后硬要留几个驻留后台进程占坑已经成为一些「毒瘤」软件的正常操作了,而这些在后台不知道干啥的进程就是导致前面几种情况的「幕后元凶」。通过 Ctrl+Alt+Del 组合键打开进程管理器杀死进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

  • 每次想要彻底退出软件都需要打开进程管理器,很麻烦;
  • 某些软件比较「狡猾」,将自己的后台进程起一个和软件无关,通常还和系统进程很像的名字,让你不知道从何下手。

而今天推荐的轻量级应用 Process Closer 能轻松解决上面的问题,并且它使用起来只需拖拽、点击这样简单的动作。

Process Closer 是一款方便的进程结束软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算是任务管理器单一功能的高级版本,因为你允许用户通过使用「拖放」的方式结束进程和进程树。另外,如果有时候进程卡住了或者无响应,它还能提醒你即使关闭相关进程。​在 官网 下载完毕后,你可以安装或者直接使用绿色版。Process Closer 不会在后台运行,需要你手动打开(当然可以设置开机启动),手动运行后它会默默地出现在系统托盘上。​

运行后出现在托盘上

我们以迅雷为例,当你下载完文件不想它没完没了后台弹窗的时候,点击右下角的蓝色图标。接着一个「Drag & Kill」的小窗口会出现,在上面按住鼠标右键,将出现的十字光标拖动到迅雷上,在弹出的确认窗口里面选择「All processes with same name(相同名字的所有进程)」然后点击「yes」即可轻松彻底地干掉进程。​

如果检测到无应答程序,则在右下角会显示一个单独的「未检测到响应过程」窗口。所有拖到这个窗口的程序都会立即被杀死。不过在我这里有时候即使选择忽略也会经常弹出来,比较烦人(虽然设置里可以关掉)。​

右键选择设置还有更多高级的调整,图片下面的列表就是从上到下的选项翻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勾选:

结束进程选项:

  • ​结束进程(默认) 子选项:询问杀死所有相同名字的进程
  • 结束进程和子进程
  • 正常方式关闭进程
  • 检测无响应的进程子选项:检测时间间隔,默认 30 秒
  • 无需确认直接结束进程​

其他选项:

  • 开机启动
  • 快捷键​

虽然 Process Closer 的界面设计还比较古老,当它仍然可以在最新的 Windows 10 系统上使用,而且支持结束 UWP 应用和内核级别的进程。另外,它还是一个绿色免安装版的应用,即开即用,可以放在 U 盘里备用。

你可以从 这里 免费下载 Process Closer,用于私人和商业用途,需要微软的 .NET4 框架。推荐经常需要使用管理多个程序和正在被各种弹窗后台占用困扰的派友使用。



> 更多好工具,就在 Windows 上的好应用🔨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不再错过任何一款好用的 App 📱

Google 推出了一款 Sketch 插件,帮你更好地设计 Material Design 风格应用

$
0
0

Material Design 已经推出四年,很多不那么顺手的 Android 应用因为拥抱 Material Design 而变的好看好用。Material Design 给 Android 带来了统一的体验,但是有些 Android 应用也因为盲目套用 Material 设计规范而变得非常相似,千篇一律的卡片、FAB、侧边栏……Material Design 是否也在消除 App 的自身特色?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团队负责人 Matias Duarte 说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告诉人们如何创造自己的 Material Design,但是没有成效。不过他不怨开发者,他认为问题在于 Google 没有提供正确的工具。

在刚结束不久的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公布了一系列 Material Design 的更新,其中包含一款名为 Material Theme Editor 的 Sketch 插件,Matias Duarte 将其形容为a design system for making design systems.它会是那个「正确」的工具吗?

Material Theme Editor 内置了四套主题,可以将它们看作是四个案例 App 的设计规范文档,我们可以通过 Material Theme Editor 全局修改这些规范文档中的颜色、字体、形状等元素,创建符合自身需求的 Symbol 库,从而生成自己的 Material App 设计规范。

设置颜色

用户可以自定义 Material Theme 的主色、次色、背景色和字体颜色,输入特定的色值或者直接从 Material 色板里选择都行,每选定一种颜色就会全局改变所有相关 Symbols 的颜色。

从上图可以看到当颜色变化时,色块上的文字和图标颜色也会跟着变化来保证可读性。当设置文字颜色时会有一个背景与文字的对比卡片,直观地展示不同字号下的可读性,出现叹号则意味着需要校准,点最下面的「Fix contrast」便会自动推荐一个文本颜色。

可读性校正

添加字体

每个主题允许添加三套字体,同时可以针对标题、内容等不同板块设定不同的字体和字重,在 Material Theme Editor 中设定一套字体后,便会自动应用至全局。

改变形状

默认的材料设计形状是一个圆角为 4dp 的圆角矩形,最新的 Material Guidelines 允许形状有多种变化,可以将形状设计为圆角、直角和斜角,同时可以调整边角的大小和数量。

在 Material Theme Editor 里可以轻松把相关 Symbols 全局设置为圆角或者斜角,也可以选择四个角的控制点来单独控制其中某几个角,拖动控制杆可随意改变边角的大小。它的合理性在于并不是所有卡片或者按钮都会随之改变,比如 Backdrop 的表层只有上面两个角是可变的。

下载多种风格的图标

Google 基于 Material Guidelines 绘制了 5 种不同风格的系统图标,包括填充、尖角、圆角、线性和双色五种,不同的 App 可以应用不同的图标以突出其自身的风格。在 Material Theme Editor 中可以直接下载这五套图标的 Sketch 源文件,方便直接拿到原稿里使用。

上传至 Gallery 可直接查看标注

Gallery 是 Google 开发的一款设计协作工具,适合设计开发团队使用,目前有 AndroidiOS 和 Web 版本。


要在 Gallery 里查看标注需要先把作品上传至 Gallery, 在 Sketch 中打开任意文件,选择 Plugins - Material - Upload to Gallery 弹出上传窗口,设置好各类名称后选择上传即可。

上传好以后,便可以在 Gallery 网站上看到刚刚上传的作品,进入某个作品页面,选择顶栏的 INSPECT 就可以快速查看各种属性标注。点击某个元素右边栏会显示它的所有属性,点击某个元素后把鼠标移动到另一个元素上,则可查看二者之间的间距。

这和著名插件 Sketch Measure 导出标注 html 的功能很相似,只不过 Google 让这些功能都在线上完成,好处就是当别人需要我的标注信息时,我直接通过 Gallery 分享给他一个链接就行了。

多种使用情景

Material Theme Editor 内置的主题就是个巨大的 Symbol 库,打开这些主题便会将其添加至 Sketch 的 Libraries 里,方便我们从任何 Sketch 文件里调用和同步主题内的 UI 组件。得益于 Sketch Libraries 加持,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使用 Material Theme Editor :

  • 利用 Material Theme Editor 创建自己的 Material App 设计规范
  • 利用 Material Theme Editor 快速修改设计规范,并通过 Library Symbols 将修改应用到所有设计文件中
  • 把 Material Theme Editor 的各种 UI 组件和 Icons 当成一个素材库,通过 Library Symbols 随用随取
  • 对 Material Design 完全不感兴趣也可以从 Material Theme Editor 自带的主题学到一个完善的设计规范文档或者说是设计体系应该是怎样的

自带的主题几乎包含了 Material Guidelines 里提到的所有 UI 组件,Google 为每个 UI 组件都绘制了明确完善的样式。这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为自己的 App 部署可靠的 Material Design, 利用这些 UI 组件做出来的 App 至少可以保证一个不错的下限。

有一点疑惑是当人们直接调用这些 UI 组件来设计 App 时,仅仅通过 Material Theme Editor 自定义颜色、字体、形状能为功能相似的 App 带来足够的差异性吗?当然它才发布十几天,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最后

Material Design 正在发生很多变化,用 Material Theme Editor 来创建基于 Material Design 的设计规范可以确保你跟上最新的变化,同时它的全局自定义功能和 Sketch Libraries 搭配起来可以让你的设计工作流事半功倍。Material Theme Editor 能否解决 Material Apps 同质化的问题暂且还是个问号,目前来看它至少是个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辅助工具。

如果你对 Material Theme Editor 感兴趣,可以直接到 官网 下载使用。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 Google)

击球入洞?这款解谜游戏可没有这么简单:Walls & Balls

$
0
0

许多解谜游戏的乐趣都在于为玩家创造一定的障碍,并让玩家通过动脑来破除障碍,最终达到目标。而今天要介绍的这款 Walls & Balls 则反其道而行之,要玩家自己创造障碍才能达到目标。

打开 Walls & Balls,映入眼帘的便是非常清爽又富有设计感的界面。界面上没有多余的元素,只需轻按底部的箭头即可进行难易度的选择。

在 Walls & Balls 中,你需要通过创建墙体(Walls)来将一颗从屏幕外飞入的球送入洞中。游戏提供了「简单」及「困难」两种模式,在「简单」模式下,球的运动缓慢,你也可以无限制地创建墙体。但到了「困难」模式,球的运动速度会变得飞快,而你能够放置的墙体也十分有限,在「困难」模式下,你必须精准地放置每一个墙体。

在游戏前期,屏幕上不会有任何其他元素出现。你可以经过精妙计算做到「一击入洞」,也可以凭借手速,创造多面墙体把球反弹到洞中。

随着游戏的进行,你可以在屏幕上收集到可以助你通关的道具,比如减慢球速的闪电,或是扩大球洞的六角星。这些道具并不是必须收集的,如果道具不在你规划的路线上,你可以选择直接忽略它。

除了可忽略的道具外,你还会遇到一些不可忽视的障碍物,如不断旋转的白色尖刺和弹簧板。当你的球碰到这些障碍物时,它会被这些物体所反弹,从而偏离预定轨道。当然,你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地利用这些障碍物,让它们也来助你通关。

如果你对 Walls & Balls 感兴趣,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到它。游戏本体免费(含广告),需要 6 元内购解锁所有关卡并去除广告。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玩的手机游戏 🕹


派早报:「开发者联盟」要求调整 App Store 分成比例,苹果或将推出平价版 HomePod,索尼将停止在欧美生产实体 PSV 游戏等

$
0
0

35 名开发者组成「开发者联盟」,要求苹果增加免费试用功能,降低付费抽成比例

近日 35 名开发者成立了「开发者联盟」,呼吁苹果为开发者提供更多支持,帮助开发者通过应用开发取得更多收入。他们希望苹果首先能够在今年 7 月为 App Store 内的应用增加免费试用功能,目前已经有包括 HazeOver、Squash、Saver 在内的 409 款应用支持了这项提议。「开发者联盟」表示之后他们将向苹果提出更多建议,包括更改现有的分成策略。

已经运作了十年的 App Store 为 iOS 和 macOS 平台提供了大量的优秀应用,但也因为多项制度而被开发者诟病,其中遭到抱怨最多的就是无法为用户提供免费试用,和长期以来 30% 的抽成比例,尽管苹果在 2016 年将第二年订阅分成下调至 15%,但一次性付费的抽成比例一直维持在 30% 不变。来源

传苹果将生产平价版 HomePod,芯片供应商选定联发科

据台湾《经济日报》消息称,苹果正在开发平价版 HomePod,将采用 Beats 的商标,芯片供应商则选定为联发科。智能音箱芯片已成为联发科成长最快的产品线,阿里天猫精灵 X1、亚马逊 Echo Dot 等产品都采用了联发科的芯片方案。目前,苹果 HomePod 目前定价 349 美元,远高于售价 49 美元的 Google Home Mini、49.99 美元的亚马逊 Echo Dot 等热销产品,苹果或希望借此打开入门级市场。来源

索尼确认将停止为美国和欧洲地区生产实体 PSV 游戏

据外媒 Kotaku 报道,索尼欧洲及美国分部将会在 2019年 3 月 31 日起正式停产 PSV 实体卡带,开发者需要在 2019 年 2 月 15 日前提交最后的采购清单,而其他地区目前尚未有相关信息。近日,索尼向 The Verge确认了这一消息。索尼表示,未来无论是开发者发布游戏,还是用户购买游戏将只有通过 PlayStation Network 进行。PSV 上市遭遇平板与手机游戏的冲击,加之销量远不如同期发布的任天堂 3DS,早在 2015 年就已被认为「市场不在」,停产实体卡带或为进一步退市的前兆。来源

Google 或正在开发带有语音输入和摄像头的独立 AR 眼镜

据外媒 WinFuture 消息称,Google 正在与高通以及广达合作,开发一款独立的 AR 眼镜产品。这款产品据悉将内置麦克风和摄像头,并且支持语音输入与语音控制,产品内部研发代号为「Google A65」,采用的是高通针对物联网领域的 QSC603 处理器,形态上将更接近微软的 Hololens,由于目前还处于硬件开发阶段,距离面世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来源

《堡垒之夜》将于今夏推出 Android 版

5 月 18 日,《堡垒之夜》开发商 Epic 在 官方博客上宣布,游戏的 Android 版本将于今年夏天推出。官方同时指出,游戏未来将获得可定制游戏界面、带静音功能的跨平台语音聊天系统、省电模式等新特性,并确保移动端玩家的战绩可以被列入游戏内的统计系统。来源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题图:TechCrunch

其实,iCloud 网页版还可以做这些事:文件回溯、误删恢复、应用客户端……

$
0
0

iCloud 作为连接不同 iOS 设备的桥梁,已经渗透在了 Apple 生态圈的个个角落,然而大家能见到 iCloud 的「本体」之时,多也是在 iOS 或是 macOS 的设置选项里面,以至于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感知不到 iCloud 的存在,一切都在静默之中运行,为你同步所有文件...但是且慢,iCloud 其实还有一个网页版,甚至网页版还提供了许多不经意但却很实用的功能。

网页版的邮件,日历,备忘录

有时出门在外,想查收邮件却发现客户端中迟迟刷新不出新邮件,想查看日历却发现最新的日程还没有得到同步,或是临时想记下一个东西却发现没有好的同步手段...这些问题看似不痛不痒,但一旦遇到就会让人十分苦恼,好在 iCloud 网页版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应用的网页客户端:

虽比不上本地应用,但这些应用的网页版基础功能都比较完善,简单的操作都可以很好的胜任。日历中可以完整地查看自己现有的日程安排,也可以编辑或是创建新日程。

备忘录的体验和 iPad 上的备忘录应用基本一致,只不过缺少了画笔和扫描等功能,毕竟是网页版,这些功能无法提供也可以理解。

而提醒事项和通讯录这类本身就比较简单的应用的体验就和本地比较一致了,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值得一提的是,点击通讯录应用左下角的小齿轮⚙️️,可以看到导出和导入通讯录的选项,这样一来如果不幸发生了手机丢失或是需要临时迁移数据,就可以直接的从网页版上下载,无需使用 iTunes 之类的工具再进行导出,方便了不少。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网页版的 iCloud 邮件客户端只支持收发拥有 iCloud 地址的邮件,如果你的 Apple ID 并不是使用 @icloud.com 或是 @me.com 注册的话,就无法使用了。

误删除文件/日历/通讯录/书签恢复

有时候我们在 iOS 或是 macOS 设备上管理自己的书签等之类需要进行 iCloud 同步的内容时,也许会一不小心删掉一些重要内容,若是删除后没有及时撤销自己的误操作,你可能会以为丢掉的数据再也回不来了,其实不然,网页版的 iCloud 为我们提供了恢复这些内容的选项。通讯录中的联系人,日历日程和提醒事项以及 iCloud 书签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找回。

打开 iCloud 的「设置」应用,可以在页面的左下角发现有一个「高级」选项,里面对应罗列了你想要恢复的内容。

例如我不小心删除了 Safari 里面的书签,点开「恢复书签」后我们可以看到过去 30 天内被删除的内容。

选择相应需要恢复的选项后,再回到 Safari 中,你就会发现丢掉的数据又回来了!所有被删除的项目都会保存 30 天,若是超过了这个期限,就会被永久清除。但是,倘若你要恢复的是 iCloud Drive 中的文件,打开「恢复文件」,你也许会发现这里面空无一物,本该出现在这的已删除文件去哪了?原来,从 iOS 11 和 macOS High Sierra 开始,从 iCloud Drive 中被删除的文件会出现在 iCloud Drive 的「最近删除」中:

点开后即可看到最近被删除的文件并进行恢复。

iWork 文件历史版本回溯

如果你经常使用 iWork 办公并搭配 iCloud 进行文档同步的话,时常对文件作出更改可谓是必然事件,然而这些更改也许并不能完全合意,有时候我们想退回文件的之前几个版本以便重新进行编辑,iCloud 的文件历史版本回溯功能可以方便地做到这一点,以 Pages 文稿为例,有两个入口可以找到所有的历史文件版本,第一个在网页版 Pages 的开始界面,在点击需要回溯版本的文件右下角,会出现「浏览所有版本」选项。

另外一个入口是在编辑界面,点击工具栏中的扳手 🔧️,有「浏览所有版本」选项。

点开后 iCloud 会按时间罗列出该文件的所有历史版本,你可以选中后进行预览,以确定自己需要恢复的是哪一个版本。

iCloud Drive 文件管理

由于 iCloud Drive 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存储工具,理所应当,网页版为我们提供了简单的文件管理功能,可以上传的下载自己的文件,如果本地 iCloud 同步出现问题了,可以到网页版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并下载。

新建,上传,下载,删除

定位自己的设备,远程锁定抹除

我们都知道 iOS 和 macOS 均自带 Find My iPhone 功能,但由于正常情况下设备都乖乖的在我们身边,也都不会使用到这些功能,所以对此疏于了解。尽管并不希望这个功能遇上发挥功用的一天,但提前了解学习一下也是一种保障。iCloud 网页版的查找我的 iPhone 可以查看当前你有哪些设备在线(接入互联网),实时显示其位置,并对其进行一些远程操作,例如播放声音,锁定或是抹掉所有内容。

如果你的设备当前并不在线,也有一些操作可供选择,例如当设备被成功定位时通知你,或者把设备设为丢失模式,一旦设备接入互联网就进行锁定。

一旦设备开启了 Find My iPhone,即便是手机的现在持有者进行刷机操作,重启之后依然会要求输入之前的设备密码,从而大大提升了安全性。所以你可能会注意到「从账户中删除」这个选项,执行此操作后将会关闭你设备上的 Find My iPhone,你的手机也就基本和你失去了所有联系,一般情况下,你若是把手机出售或是赠与了他人,一定要记得执行「从账户中删除」这个选项,否则别人拿了你的设备,一旦要求输入旧机主的密码就无法正常使用了。

关于丢失出售或赠送设备,Apple 官方也提供了详细的文档供你参考:点此查看

解除设备与 iCloud 帐号的关联

如果你想更换设备的 iCloud 帐号,或是该设备已经不再属于你,解除设备与 iCloud 的关联是很必要的,你可以在网页版的 iCloud 设置界面点击自己设备的名称,并对其进行解除关联。

解除关联会造成设备和 iCloud 数据的遗失或是覆盖,所以在进行解绑操作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注意事项,并注意进行数据备份。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你的智能手机更好用 📱

简单又好用的「子弹日记」,如何在 OneNote 上实现

$
0
0

子弹日记(bullet journal,以下简称 Bujo)是由一位名叫 Ryder Carroll 的美国数字产品设计师发明的笔记方法。

它看起来就像下面这个样子(没错是纸面的):

典型的Bujo

子弹日记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如上图所示,每一行笔记都由一个图标 Bullet(子弹)和 Todo(任务构成),利用不同的「子弹」图标,你可以快速地对任务进行分类和归纳,对接下来要做的事一目了然。

这个设计师近几年来一直在完善自己的这套笔记方法,并建立了 一个网站 来推广子弹日记,少数派此前也对这套笔记方法进行过 详细地介绍

不过,Bujo 虽好,但其毕竟是一套基于纸面实践的笔记方法,而手写涂涂改改的记录效率是很低的。如果你希望在数字设备上一样能够既达到 Bujo 的效率,又能够实现类似纸面笔记的美感,之前少数派曾经推荐过在 Bear 上利用 emoji 作为「子弹」使用子弹笔记的方法。除了使用 Bear 之外,我发现微软的 OneNote 也能很好地胜任子弹日记的需求。

用 OneNote 做子弹日记

OneNote 的默认逻辑和子弹日记的核心理念已经非常接近。它允许你为每一行笔记添加一个或多个头部图标,就像下面这样:

OneNote的子弹风格

其中 OneNote 的「标记」一栏中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子弹图标,并且 OneNote 允许每行记录附加任意多个「子弹」。

子弹可以直接选择

如果你觉得默认的「子弹」种类太少,你还可以添加自定义标记,选择图标样式和颜色以及后续文字的颜色。

自定义标记


子弹的样式可以修改

设置好「子弹」样式后,你就可以通过点选来快速添加笔记了。用 OneNote 作为数字化 Bujo 的话,「子弹」状态的改动(例如「完成」「取消」之类)也要比纸面上方便很多,至少不用反复手写涂改。如果希望提高效率,可以考虑用设置快捷键,例如:Ctrl + 1 代表待办事项图标,Ctrl + 2 表示重要任务等等。�下面我会介绍一些我个人在 OneNote 上使用子弹笔记的心得。

个人的一些用法心得

我个人喜欢将讯息类的笔记包括含图片的资料,存放在「印象笔记」,而把结构类的笔记(例如:待办日程,备忘事项,重要事件)记录在 OneNote 里面。

关于「子弹」数量

原则上,每一条 OneNote 的记录,我会使用至少一个「子弹」,但最多不会超过3个。一般来说我会使用 1~2 个,因为「子弹」太多反而会分散注意力,打破了「子弹日记」的初衷。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

关于用什么「子弹」

对于我来说,从一条笔记的文本中提炼出什么样的「子弹」,是有规律可循的。考虑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所以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些提炼偏好。

对于我来说,一件记录中区分清楚以下几件事特别重要。
  • 如果脑海里冒出一个需要记录的念头,是「问题」还是「创意」?
  • 如果有一个念头(包括已经记录下来的),是否要变成「待办」?
  • 如果是「待办」事项,是「重要」还是「紧急」?
  • 如果是「待办」事项,是否需要列出补充信息?(包括「联系人」之类)
  • 事项是否已经完成,还是有一些「后续事项」需要跟进?
因此,我的「弹药库」类似下面这样:
我的常用「子弹」

如何快速「上膛」,提升笔记效率

你可能从上图中也看到了,OneNote 支持 Ctrl + 1~9 的快捷键,一般来说,我会把最常用的快捷键放在最前面。

你只要对着 OneNote 笔记里面一句普通的文本,按下上述快捷键,对应的「子弹」就能自动「上膛」到文本的开头。

熟悉了快捷键后,「上膛」速度就会变得飞快。

OneNote 带来的进阶功能

最厉害的是,数字化 Bujo 之后,如果你结合 OneNote 的「查找标记」功能,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查找标记」功能的入口

使用「查找标记」后你会发现,所有笔记会按照子弹(标记)的类型分组,并且 OneNote 会帮你将笔记进行整理,供你快速查找和筛选,简直强大到没朋友。

按照子弹类别,分门别类罗列出来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 OneNote 上使用子弹笔记的心得。在我个人使用的体验经历中,相比较其他笔记应用,OneNote 和「子弹日记」拥有非常高的「相性」,唯一有些遗憾的是,OneNote 的移动版目前还没有提供桌面版( Mac / PC )的自定义子弹功能,但如果只是用来查看「子弹日记」的话,功能也应该足够使用了。

注:感谢少数派网友的评论,我确认了一下,Mac 版上目前没有上文介绍的进阶「标记查询」功能,只有 Windows 版才有,希望之后的更新中能够加入这一功能吧。

钥匙串上常备这 5 类小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

$
0
0

每个男孩,也许都有过自己的工具箱,里面是美工刀、修正带以及从父亲那里软磨硬泡来的打火机。

长大以后,手机成了我身上最万能的工具,我不再背着这么一箱工具出门。但是,仍然有很多许多电子设备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靠一些小工具,它们被划为「EDC(Every Day Carry)」的范畴,意为「每天携带的工具」。我习惯把这些工具放在钥匙串上,贴身,轻便。

这篇文章里,我会分享一些自己在用的钥匙串工具,它们覆盖移动存储、照明、书写等多个方面。你倒不用把它们全部挂在钥匙串上,挑几个自己用得到的,就能享受到它们带来的便利。

常用工具

本文只提供官网或旗舰店链接,你可以通过关键词在自己喜欢的购物网站上搜索。

多功能工具类

在 EDC 物品中,我觉得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多功能工具,不到一指长的小工具往往具有剪刀、指甲剪、螺丝起子、镊子等一系列功能,日常可以拆个快递、剪个包装,或者去掉手指上的倒刺。

多功能工具

我使用的是 Leatherman的多功能钳子和小刀,它们比瑞士军刀更加贴合手指,不容易打滑伤到自己。

不过,请注意你所在地区的行政规范,许多多功能工具虽然不属于管制物品,但不少安检口都会对它们严加检查。

购买链接:

备用存储类

每次别人看到我随身带个 U 盘,总会揶揄我为「修电脑小哥」。其实 U 盘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文件传输备用方案,网络状况不佳时,U 盘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年前 Hum 想 AirDrop 几张配图给我,两人来回半天搜不到对方,最后我掏出个 U 盘解决了问题。

U 盘和 SD 卡

现在 Type-C 接口开始流行,有些型号的 U 盘已经支持了这一最新标准,但是多数产品都不成熟,速度远远不及传统 USB 接口阵营中的高端型号。目前,为了搭配自己的 MacBook 而选用了 SONY 的 Type-C U 盘,只能忍受它每秒 10m 出头的写入速度,不建议追求速度的读者选购。

如果你想要极致的小巧,可以考虑金士顿读卡器加 SD 卡的组合,我以前用的就是这一套搭配,速度比现在的 SONY U 盘还快一些。你可以通过关键词「金士顿 + 迷你读卡器」来找到读卡器的购买链接。

关于 U 盘和 SD 卡的选购,这两篇文章会给你不少有益的建议:

书写类

前几年在机场,一伙老美和中国大妈挤在柜台前借笔填入境单。我笑笑,往随身的钥匙串上一拽,一支折叠式圆珠笔就出现在手中。

填完,入境。身后的两拨人还在你侬我侬。

除了帮你从填入境单的人群中脱颖而出,一支笔也能帮你随时记录灵感——无论是写在草稿纸、广告单或者餐巾纸上,虽然我也可以选择打字,但是用纸笔来做速记的感觉更棒。如果你不是学生或文字工作者,很可能没有随身带笔的习惯,那么一支不占地方的可折叠圆珠笔就能在关键时刻帮上你。

圆珠笔

这支 TrueUtility的圆珠笔自我中学起就陪着我,非常可靠。轻轻一抽,它就展开成一支十多厘米长的笔,书写体验还行;替芯就是普通的圆珠笔芯,到处都能买到。

购买链接:TrueUtility 圆珠笔

照明类

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自带的手电筒功能也很方便,不过我还是随手带了一支手电筒,它们往往可以连续用上十几个小时,不用担心电量不足,而且亮度调节的范围比手机更宽,从寻找掉进床底的铅笔到远足时照亮前路都可以满足。有时我半夜摸下床找杯子喝水,就开个最低亮度,避免亮醒室友;而在乡下,手电也陪我度过不少停电的夜晚。

手电

我选用了 Freedom Photon 手电,它采用纽扣电池供电,只比一元硬笔重一点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调节亮度,最远能够照射二三十米,这在城市里面使用已经绰绰有余。

购买链接:Freedom Photon

钥匙扣

选好了工具,我们会发现,有时这些小工具很难从钥匙串上取下来。下面会介绍两种有特殊功能的钥匙扣,它们可以让工具的取放更加自如

钥匙扣

我用得最多的就是 Niteize的 8 字钥匙扣,平时携带时可以转动它中间的塑料片把扣环「锁」起来,放置工具遗落;而使用时只需一转、一按,工具就可以被取下来。

另一款常备的钥匙扣就是 EXOTAC的 FREEkey,这个其貌不扬的钥匙扣采用杠杆设计,轻轻一按就能打开一个扣子,便于我们把钥匙环塞进去,不用再拿指甲去撑开钥匙扣了:

购买链接:

小结

这就是我正在使用的一些工具,它们组成了我随身的工具箱,帮我解决了开快递、走夜路、拷贝数据等生活中的细碎问题。当我们有需要时,如果这些小工具恰好就在身边,将会倍感安心。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一周 App 派评:上周值得关注的 8 款 App

$
0
0

各位周一好!本周我们为大家挑选了 8 款值得关注的应用,快来看看有哪些你感兴趣的。

iOS 精选(3 款)

FISHI:从鱼的视角看世界


鱼眼镜头在摄影中算是挺特立独行的,模仿鱼眼效果的应用不少,但像 FISHI 这样如此专注的还真是屈指可数,它不仅要营造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还似乎可以生动地告诉你,不同的鱼类眼中不同的世界。

打开应用,那熟悉的气泡声将你瞬间带入鱼群之中。FISHI 提供了 4 种不同种类的鱼类视角。烧烤味道最佳的鲈鱼,眼中偏多些黄色,颇有胶片相机怀旧的味道。能制成「生化武器」的鲱鱼,看到的周遭是冷色调,更偏重蓝色。刺身主力三文鱼,内心大约住着「小公举」,眼中的一切都很是粉嫩。而常常出入高端料理的鳕鱼,一生看到的是几乎只剩黑与白的世界。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视角还不够「浮夸」,可以点击快门下方的按钮,开启「水泡眼」模式,这样看到的视角会更为广阔。点击取景框上方的小黑点,还可以切换成视频录制模式,更为长久地感受鱼眼中世界的模样。

请输入图片标题

Walli:你又缺壁纸了吗?


听说你最近又缺壁纸了,App Store 恰好在本周优秀新应用中推荐了一款。Walli 看起来是一款妥妥的图片社交应用,但实际上每位发布者都是在 Walli 上注册的艺术家,他们有的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有的则贡献自己的绘画成功,而这一些都是你可以用作壁纸的素材。点击进入壁纸详情页,你还可以在底部发现艺术家们的其他作品,感觉要找齐一对壁纸套装,也不是什么难事。

Walli 提供了 2 种不同尺寸的壁纸,你可以在下载时选择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尺寸。长方形尺寸底部说明可以最为恰当地适配你的设备,但实际上还是 9:16 的传统尺寸,如果你是 iPhone X 的用户,可能就需要在设置时自行调整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有不错的作品,可以在侧栏中点击「Join our artists」加入到艺术家行列,将你的审美和创意与他人分享。

请输入图片标题

Danceabout Australia:来和袋鼠 Battle 舞技吧


前段时间两档街舞真人秀做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惹得我这种跳舞细胞为零的人都忍不住想「社会摇」一番。如果你也是这样「蠢蠢欲动」,Danceabout Australia 说不定可以满足你,只不过与你 battle 的对象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只舞艺卓绝的「袋鼠」。

开启应用后,Danceabout Australia 需要先利用摄像头识别一下地面位置,之后你便可以将可爱的袋鼠们放出来了。这些袋鼠可不只会吃草卖萌,当你将磁带扔进复古播放器,动次打次的音乐一响,袋鼠们便会立刻开始展现舞技。这时候你便可以走入取景框,看看你与袋鼠究竟谁是舞王。

插入不同的磁带,袋鼠会跳起不同的舞蹈。因而收集磁带,也成为 Danceabout Australia 的乐趣之一。你不仅能往取景框中放入袋鼠,高树、灌木丛、岩石、草垛,甚至是太阳,你都可以放到镜头的世界里,而磁带或许就藏在他们之中,千万不要错过哟。不过如果你想将所有磁带收集齐全,可能就得往大洋彼岸跑一趟了,只有当你抵达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最后的磁带才会被解锁,你会接受这项任务么?

请输入图片标题

Android 精选(3 款)

Steam Link:手机上畅玩 Steam 大作


Vavle 原计划于今天上线的 Steam Link 应用上周四已经提前登陆了 Android 平台,通过这款应用,我们可以直接在 Android 手机上畅玩 Steam 平台上的游戏。

如果你此前没有过用手机进行串流游戏的体验,Steam Link 也许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入门选择方案。我们只需要一个「有得玩」的 Steam 游戏库、一部安装了 Steam Link 的 Android 手机和一个支持 Android 设备的控制手柄,就能抱着手机躺在床上玩儿《古墓丽影崛起》了。毕竟夏日将至,能从热烘烘的电脑机箱旁边解放出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Steam Link 官方宣称最高支持 60FPS、4K 分辨率,但在手机上能够实现怎样的效果,还是与 PC 硬件配置水平和局域网传输速率有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 Valve 出品,但我们还可以先将一些非 Steam 平台售卖的游戏添加到游戏库,这些游戏同样可以借助 Steam Link 进行串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免费、低设置门槛的 Steam Link 已经是同类解决方案中的最佳选择了。

Navigation Gestures:XDA 出品的手势操作

自 iPhone X 掀起「全面屏」和「全面屏手势」的热潮以来,很多手机厂商都陆续推出了自家的「全面屏」手机和与之对应的「全面屏」手势操作方案。但事实上,「全面屏」手势对于一些想要摆脱屏幕按键、榨取更多屏幕显示区域的用户而言同样有用,因此我们也向大家推荐过几款能够实现手势操作的 应用

上个周末,国外知名 Android 社区 XDA 也推出了这么一款手势操作应用 Navigation Gestures。而与我们此前所推荐过或大家私下里见过的同类应用不同,XDA 这款手势操作应用可以在免 root 的前提下自动隐藏 Android 的屏幕按键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 XDA 的确做到了……据他们 介绍,Navigation Gestures 用到了 Android 系统中的一个特殊 API,从而避免了通过 root、沉浸模式或全屏模式等方式隐藏屏幕按键所带来的麻烦(比如进行手势操作时依然会滑出屏幕按键)。采用这种方式的代价是 Navigation Gestures 必须通过 ADB 进行手动开启。

至于应用体验,Navigation Gestures 除了动画效果更加丰富(甚至有点多余)以外和同类应用并无太大区别,也支持对各种手势操作进行自定义。但 免费版 支持的操作非常基础,如果你需要一些扩展功能,还需要单独购买 Premium 版本。

Intra:提前用上 Android P 的 DNS 加密连接功能


四月初,Cloudflare 正式推出了使用 TLS 加密的公共 DNS 服务(1.1.1.1),而 Google 也在 Android P 的最新测试版本中加入了对 DNS 加密连接功能的支持。通过设置加密 DNS 连接,我们可以在网络浏览的过程中避开运营商有针对性的广告推送或流量劫持,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但并不是所有 Android 用户都能迅速用上 Android P 的(虽然今年的推送速度快了很多),因此与 Google 同为 Alphabet 旗下子公司的 Jigsaw 上周又推出了一款网络安全工具——Intra。

Intra 通过建立本地虚拟专用网络的方式来应用加密 DNS 连接,支持在 Google DNS 和 Cloudflare DNS 之间随意切换,应用设计也十分具有科技感。如果你想提前体验 Android P 在 DNS 安全性上的改进或在意网络浏览时的隐私保护,Intra 这款应用值得一试——代价是它与手机里的其他虚拟专用网络工具不能兼得。

Product Hunt 精选(2 款)

Crunch:PNG 图片压缩工具

Crunch是一款免费开源的 PNG 图片压缩工具,你可以通过命令行对图片进行压缩,也可以在 macOS 上使用相应的桌面程序。

Crunch 的压缩效果看起来非常不错,在不明显损失画质的前提下,可以缩小图片 20% - 50% 不等的体积。

每当我写文章的时候,都会对图片进行压缩后再上传,这样可以保证图片在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尽快加载出来。如果你日常也有压缩图片的需求,可以 试一试免费的 Crunch

Screely:让截图变漂亮

我很喜欢 macOS 自带截图工具,因为它默认会给窗口添加阴影,非常漂亮。但是,当我们不想截取整个窗口,而只是其中一部分时,就只有另想办法添加阴影效果了。

今天介绍的 Screely很好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为任意截图添加一个 macOS 样式的窗口和纯色背景。

Screely 是一款基于 Web 的设计工具,使用时只需要点击上传截图,就可以得到美化后的效果,且支持自由变换背景颜色。

根据开发者的介绍,未来 Screely 还会支持渐变背景、GIF 动图、拖拽编辑等一系列功能。由于 Screely 并不会真正地上传图片到服务器,而是通过 JS 来实现本地编辑,整个过程的体验是非常舒服的。有兴趣就 打开试一试 吧。

本期「一周派评」由 @snow@Android 派小队 和 @huhuhang 联合撰写。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发现更多新奇应用 📱

iMazing 特惠活动

iOS 设备管理应用 iMazing 正在少数派举行限时促销活动,只需¥99 即可获得原价¥240 的 iMazing 授权,通过 iMazing 你可以更方便地管理你的 iOS 设备,包括整机备份、照片 & 应用管理和文件传输,你甚至可以用它来下载已经从 App Store 下架的应用。

iMazing - Mac 和 PC 上出色的 iPhone、iPad 和 iPod 管理软件

macOS / Windows

少数派正版软件


Viewing all 1377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