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Expert发布了 6.3.1 版本,支持了双页浏览,这个功能之前在 PDF Expert 的 Mac 版本中其实早就有了。一次浏览两个页面,貌似功能上只对一个图/表超过两页的文档管用,但是对我而言,这是我的速读流程中很必要的功能,速读「一目十行」的前提就是,得把十行都放进眼帘,整体提取,而双页展示让这件事拓展到了两页的范围内,十分有益,除了浏览之外,复查时的效率也能大大提高。但,为什么要速读呢?复查的效率和速读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 PDF Expert 中,并不能完成对标记页面的输出。其支持的输出标记的方式(通过邮件-批注摘要)只对文字类 PDF 的文字类标注起效,比如在文字版 PDF 中高亮、下划线部分段落,可以相对完整输出,不过输出内容就变成了平实的文字(就像 Kindle 的笔记输出一样)。
对于图形类标注,比如划线、框选等,查看和输出的结果则是迷之语言描述…
iAnnotate 4 在输出标记上要强上很多,除 PDF Expert 能做到的鸡肋输出外,iAnnotate 4 还能输出 PDF 格式的标注总结,以及,输出所有有标记的页面,这正是第二种方案所需要的。
操作如下:在分享选项( Share Options )中,高级选项里可选是否输出标记总结,输出的模式除了和 PDF Expert 一样的文字版之外的 PDF 类输出;如果勾选了最后的只输出标记文件( Annotated Pages Only ),则会输出所有带有标记的页面,这样一次输出两个文件夹。选择页面:
如表中我不专业的分类所展示的,PDF Expert 在外部支持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非常适合在苹果生态中做文档中转,Handoff 的无缝传输以及 Apple 的颜色标签都能最大限度地减低文件处理流程,加上双页浏览、支持文档加密以及特殊的文档遮蔽(比高亮操作要遮蔽得彻底、比画黑线要美观,还是实用的),绝对是阅读流程中浏览、文档管理步骤最便捷的一环。在它的所有功能中,最让我困惑的是画面截取这部分,在 Mac 版本中可以顺畅使用,但是在 iPad 里却一直无法实现,请方家教我。
Marginnote 作为笔记软件的特性不是本文重点,其在 PDF 标注方面的优势并不十分突出。和 iAnnotate 一样,也具有插入录音功能。在浏览和普通的标记环节,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同个文档的分屏浏览功能了,此功能在阅读专业文献的脚注、章注时十分好用;此外还用得上这个功能的场景还包括翻译类文本,无论是中英对照还是古今汉语正文注疏对照阅读,这个功能都十分有用。顺便一提,在 PDF Expert 的 Mac 版本中也有对应的功能。
写在最后:性价比以及可预测的非理性
以上,从我的速读流程开始比较了四款 PDF 标注软件的功能特色,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在软件购买时除了衡量具体场景的使用频次及不可替代性再做决策外,我还想就性价比方面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 PDF 阅读类工具同时购买两个或多个是很划算的,虽然价格不菲,但是考虑到阅读 app 换代频率低、旧版很够用可以长期不升级,性价比依旧不错,实际上,如果没有这次介绍,我也许会一直用我的 iAnnotate 3 呢,因为网盘同步、支持文件这些功能,我完全可以基于 PDF Expert 来浏览,而 iAnnotate 只作为笔记整理及输出的中转站即可。
说到纪录片,一般大家都会首先想到 BBC、国家地理和 NHK 这些著名厂牌。如果你想在国内观看这些「大厂」出品的纪录片,腾讯视频 是一个你不能错过的网站。
腾讯视频近几年在纪录片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从众多国际著名大厂引进的正版纪录片,还能看到腾讯和大厂联合出品的精品纪录片,例如联合 BBC 拍摄的纪录片《蓝色星球 2》。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腾讯视频目前在国内拥有的纪录片版权都首屈一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纪录片需要购买会员后才能观看。
CCTV 纪实频道
如果你喜欢像《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这些国产精品纪录片,那么 CCTV 纪实频道 是一个不错的网站。这里汇集了由央视纪录频道拍摄的纪录片,此外还有一些美国国家地理和 BBC 的经典纪录片的译制版。
# 以简体中文界面启动 Safari 浏览器$ open -a /Applications/Safari.app --args -AppleLanguages '(zh-CN)' # 以英文界面启动 Pages$ open -a /Applications/Pages.app --args -AppleLanguages '(en)'
日媒 Mac Otakara 此前曾表示 iPhone SE 或于 5 月上市,但近期从中国配件厂商处获悉,苹果目前仍未确认 iPhone SE 2 设计 。原型机中既有延续 4英寸 iPhone SE 设计,也有 6 英寸屏幕的型号,因此产品还未进入量产阶段。此外从配件商处获得的配件图看出,iPhone SE 2 设计中加入了原深感摄像头,即刘海屏设计,但从考虑成本的角度出发,采用更大显示屏设计的可能性并不大。来源
刚刚过去的 I/O 2018 大会,我们见识过在医疗领域大显身手的 Google AI,惊叹于在预约这件事情上几乎可以说是通过了「图灵测试」的 Google Assistant 和 Google Duplex 技术,也有幸见证了 Material Design 在原有设计原则上朝着个性化品牌表达、灵活性和跨平台等方向的再次跃进。
提前用上下一个版本的 Android 不再是 Google 设备的「特权」,Android P DP2 支持更多机型了。
在 I/O 大会上 Google 宣布,得益于 Project Treble 为 Android 系统版本更新带来的便利,Android P DP2 支持的机型品牌也从原先仅有 Google 一家扩展到了包括 Essential、Google、诺基亚、Oppo、索尼、Vivo、小米和一加在内八家厂商在内的 11 款热门机型,其中一加6由于还未上市暂没有列入 Android P 的 设备支持页面。
Home 键手势
与 DP1 乃至此前所有版本的 Android 系统相比,Android P DP2 为 Home 按键加入的手势操作格外引人注目。
Home 键手势在派小队的 Pixel XL 上默认关闭,因此我们需要前往「设置 - 系统 - 手势」中进行开启。开启 Home 键手势后,原有的屏幕按键将迎来视觉和操作方式两方面的变化。
视觉上,左侧的返回键得到了保留,在启动器主屏时,这个返回键还会自动隐藏,仅剩下整合了 Home 和多任务两大功能的新按键。
这个长相与 iPhone X 的手势操作指示符类似但更加短小的「药丸」状 Home 键主要拥有三种操作:点按、向上轻推和横滑。
其中,点按即点击和长按,点击 Home 键可以从任何界面直接返回主屏,长按 Home 键则能在任何界面呼出 Google Assistant。
向上轻推则包含了三层逻辑:
向上轻推一次,打开多任务管理界面。这个操作几乎适用于 Android P DP2 的所有系统界面,除了应用抽屉。
在多任务管理界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上轻推,打开应用抽屉。这个操作几乎适用于 Android P DP2 的所有系统界面,换句话说,不管我们正在使用什么应用,只要能够呼出多任务管理,就能顺势打开应用抽屉选择启动其他应用。
向上一推到顶,直接打开应用抽屉,这个操作仅适用于主屏。
最后是横滑,在 Home 键上向右横滑即可进入多任务管理界面,这里其实也包含了两层逻辑:如果我们向右横滑后随即松手,就能立即在最近使用的两个应用之间完成快速跳转;而如果我们在向右横滑后按住 Home 键不放,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继续左右滑动 Home 键来横向卷动多任务卡片预览,松手时位于正中的应用将被打开。
横滑设计虽然说是 Home 键手势中变化最大、学习成本最高的,但只能向右横滑、横滑松手快速跳转这类设计其实也参考了此前被设计在屏幕按键区域最右侧的正方形多任务按钮,因此在操作逻辑和使用习惯上适应起来并不算太难。
Nintendo Pro Controller 这个手柄作为 Nintendo Switch 的附带配件之一,可以说是让各位玩家们有玩游戏的体验更上了一层楼。
这样好用、舒适的手柄,我们当然要发挥它的全部作用。上次我曾提到 《怎么样在电脑上使用 Joy-Con 游玩游戏》,评论中也有读者希望介绍一下 Pro Controller 的驱动程序。现在 Steam 官方开始支持了 Nintendo Pro Controller 作为输入设备。在这篇文章,我们来介绍一下怎样抢先体验到这个功能。
作为 Google Feed 的用户,派小队非常喜欢 Google Feed 在资讯抓取上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它总能第一时间在负一屏为我们送上值得一读的文章;但另一方面,这些文章的可读性却往往不太好,即便有 Google AMP 技术的加持,很多网站出于盈利或流量原因也喜欢在资讯正文穿插一些极其影响文本可读性的广告、视频和「相关链接」。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烦恼,最近上架的这款出自 Monospace和 Isotope开发者 Jack Underwood 的新应用 Summarize 应该能够帮到你。
上周的 I/O 大会异彩纷呈,从 Google Duplex 到 Android P Beta,AI 在 Google 自家服务中落地的速度正在加快。
新版 Google News 正是加入到这次 AI 革新行列中的众多应用之一。
借助独家的 Newscasts,新版 Google News 客户端使用 AI 对新闻进行分析并提炼新闻简述,让我们在客户端首页就能快速了解资讯内容;通过多个新闻来源的自动整合,Google News 现在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而立体的新闻报道,每篇报道都会附上 AI 的推荐原因,让我们不仅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还知晓为何自己会接收到这条讯息。此外,新版 Google News 还支持使用 Google Subscribe 在多个设备和平台间同步报纸和杂志的付费状态。
如果你等不及 Google 官方的推送,可以前往 APKMirror 直接下载新版 Google News的客户端进行安装体验。
近日 Google 宣布将推出新的云存储服务 Google One。Google One 支持家庭用户共享服务,未来存储空间将可以和 Gmail 以及 Google Photo 共享。Google One 提供 100 GB(1.99 美元/每月)、200 GB(2.99 美元/月)及 2 TB(9.99 美元/月)等不同方案。Google 同时表示,这项新的存储计划将取代 Google 云端硬盘。Google One 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首先在美国地区推出。来源
虽然豆瓣本身就有跟踪自己的阅读书目的功能,但是还是更倾向于一个更加本地的,并且可以自己对数据进行操作的记录。在接触到 Airtable 之后觉得很适合,于是为自己建立了一个 Books I read 的表格,有三个 sheet,分别是 Books I want to read (想读), Reading(在读)和 Books I read(读过)
不过这两种存储文件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存储在 PC 中你无法将文件及时和多个设备进行共享,而完全的云存储则受制于云端空间以及网络带宽的限制,无论是存储还是取用都受制于网络环境和带宽大小。
有没有可以更为完美的文件存储方案呢?有,那就是 NAS。
NAS 全称为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存储设备),是一种专门数据存储的技术方案。相比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NAS 提供了集中式的数据访问服务。也就是说,任何终端(包括手机和电脑等设备)都可以访问或者将数据存储在 NAS 上。而对比一些在线云存储服务,由于 NAS 多支持内网访问和管理,因此无论是访问速度,还是多用户使用上都更为便捷。
NAS 并非是一个近些年才兴起的技术,只是因为随着近些年家用多媒体娱乐的兴起,只需要将文件存储在 NAS 上,就可以实现通过终端直接访问、编辑和存储文件,由于 NAS 低功耗以及高可靠性,现也成为了家用文件存储服务器的代名词。
而在该领域,群晖也一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在不少使用者看来, 群晖就等同于 NAS ,因为除了简单的文件存储和分享之外,群晖还针对多媒体运用、小型 SOHO 办公、数据灾备等多个小的细分领域都提供的完善的解决方案,让 NAS 的功能变得更广,甚至可以作为轻量化的企业级服务器来使用。
而从协作的角度来看,群晖 Office 同样提供了协作入口,例如当你打开或者编辑一篇文档时,就可以在右侧加入协作人员参与编辑,此外你还可以对不明白的部分发表评论,等待协作人员的参与解答——相信你使用过 Microsoft Office Online 或者是 Google Docs 并和伙伴参与过协作,一定会对这部分驾轻就熟,毕竟没有比这个更直观的协作讨论方式了!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SkyNAS 的优势在于它通过一种极为直观简单的方式,搭建起一整套的团队文件共享、权限管理以及协作平台,这部分的成本低廉在,对于中小型企业无需购置专门的服务器硬件,也就无需在内网搭建域环境并部署内网 AD 管理等一整套的传统企业网络运维管理,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而言,无外乎是巨大束缚的一次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