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137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Phone 用户打车比 Android 用户贵,真的是因为苹果收了手续费吗?

$
0
0

近日一位微博用户对同一服务在 iPhone 和 Android 上的价格歧视提出了质疑,进而引发一轮对 Apple 收入分成的讨论。每天都在消费数字应用与服务的你,是不是也没有弄明白为应用付费的钱,最终都流向了哪里。

一条引发争议的微博

不是所有在 iPhone 上的购买行为都要被分成

这条微博争论的关键,本质上是博主混淆了 App Store 支付第三方支付,误以为滴滴打车的费用是通过 Apple 收取从而要进行分成,并猜想滴滴打车将这部分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打车费用过高。实际上滴滴打车的费用由第三方支付进行,Apple 也明确第三方支付不属于应用内购买,因此不会收入分成。至于为何同事的打车费用比自己的要高,可能另有原因。

除了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外,常见的 Apple 不参与收入分成的还有:

  1. 淘宝、京东、滴滴打车等购买商品或服务行为,本质也是第三方支付;
  2. 知乎、微信公众号和直播平台等的打赏行为;
  3. 支付宝、微信等之间的转账行为。

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可以用来明确在 iPhone 上进行的购买行为不会被 Apple 分成,那就是看资金有没有经过 Apple 之手。

如果是 Apple 定义的「应用内购买」,在进行付款时应用会调用 App Store 购买接口,这些消费统统都有 Apple 参与分成。

App Store 购买接口

不是所有的分成比例都是 30%

作为平台内容分发商户,App Store 会对每一笔消费向开发者收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分成,来弥补 App Store 运营的人力成本和硬件投入等费用。

直到 2016 年 WWDC 开发者大会前,这一比例一直维持在 3:7,即 Apple 收取收入的 30%,开发者得到 70%。在 WWDC 2016 上,Apple 重新调整了 App Store 分成规则:

  • 对于一次性收费型应用或服务,Apple 仍以 3:7 比例收取分成;
  • 对于订阅模式,在订阅的第一个年度 Apple 会收取 30%,从订阅的第二个年头开始降低到 15%。

(以上比例未考虑交易税。)

App Store 分成比例规则

分成费用的成本由谁承担?

前面提到,建立 App Store 实际上需要大量的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而且还要负担 App Store 的下载流量成本。从 Apple 的角度出发,他们选择收取了一定的分成。

但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30% 的费用确实不低。这笔费用由谁承担,开发商也有不同的处理。

一些内容或服务的提供商,自行包揽了 Apple 分成的费用,也就是说不管是在 iPhone 上购买还是 Android 平台、甚至在网页版上,这些内容或服务的价格大体相当。例如微博会员、QQ 音乐绿钻等,在几个平台商的定价基本一致。

微博会员和 QQ 音乐绿钻在各平台的定价

知乎在付费内容、图书等方面对网页端、iOS 用户和 Android 用户也进行了定价无差别对待。但在 iOS 端上多出一个「知乎币」的概念,原因是 App Store 内购价格不可自由定价,而是有个固定档位,因此在 iOS 充值都是以固定额度进行的,但一个知乎币对应人民币一元,并没有缩水。

固定档位的「知乎币」

另一些开发商的处理则截然不同了,他们选择将这部分成本分摊给用户,在 iOS 平台上收取更高的费用。

不过这些服务在多个平台上可以通用,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在非 App Store 的低价平台上购买服务,然后在 iOS 上享受付费服务。

比如国内视频服务爱奇艺,在网页端、iOS 端、Android 端就进行了定价差别对待。iOS 端的购买价格明显就要比网页端和 Android 端高出不少。

爱奇艺会员在各平台的定价

小结

回到那条引发争议的微博本身,其实是由于该用户对 App Store 的分成规则不了解造成的误会。

Apple 作为一家独立运营的上市公司,确实有权自由规定分成比例,但至于分成比例合不合理,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此外,滴滴打车的付款过程中并不通过 App Store 支付,却仍然收取了比其它平台更高的费用,这可能涉及到了最近网上讨论热烈的「大数据杀熟」问题,大致意思是:商家通过数据分析,认为你是老用户或者比较有钱的用户,就会自动对你收取更高的费用。

你还见过哪些区别对待定价的现象?欢迎在评论中和我们讨论。


> 高品质的数字生活,你只需先行一步: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 📱


又有一大波独立游戏要登录 Nintendo Switch 了:Nindies Showcase 直面会回顾

$
0
0

Nintendo 在北京时间 3 月 21 日零点,举办了 Nindies Showcase 直面会。本次直面会为 12 分钟,主要介绍了 14 款将要登陆 Switch 的独立游戏。

Mark of the Ninja: Remastered (忍者之印)

《Mark of the Ninja》是一款之前在 Steam 上发售的游戏,这次宣布将要在 Switch 上发售重置版。游戏中将扮演一个忍者,去完成不同的任务。游戏画面为漫画风格,画面整体较为阴暗。该游戏将在 2018 年秋季发售。

Mark of the Ninja: Remastered

Fantasy Strike

《Fantasy Strike》是目前在 Steam 的一款抢先体验游戏,该游戏是一款横版格斗类游戏,游戏的角色都来自于卡牌游戏《Yomi》,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攻击模式和武器。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夏季发售。

Fantasy Strike

Just Shapes & Beats

《Just Shapes & Beats》是一款节奏动作类的游戏,控制不同形状的角色躲开不同的攻击,并且支持多人模式,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夏季发售。

Just Shapes & Beats

Garage

《Garage》是一款俯视角的动作游戏,你可以收集到不同的武器和物品,来帮助你生存下来。该游戏将在 2018 年春季发售,Switch 平台独占。

Garage

Pool Panic

《Pool Panic》是一款有着怀旧美式动画画风的台球题材游戏,游戏将台球拟人化,一切问题都将靠台球进行解决,最多支持 4 人游戏。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发售。

Pool Panic

Bomb Chicken

《Bomb Chicken》是一款像素风的横版动作游戏,你将控制一直会下炸弹的公鸡,通过放置炸弹的能力来进行解谜。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夏季发售。

Bomb Chicken

Lumines Remastered(音乐方块)

《Lumines》是之前在 PSP 平台发售的一款音乐方块类游戏,该游戏在方块消除的基础上,加上了音乐元素,该游戏将在 Switch 上发售重置版本。该游戏将在 2018 年春季发售。

Lumines Remastered

Reigns: Kings and Queens

《Reigns: Kings and Queens》是之前在 iOS 、Android 和 Steam 上的一款策略卡牌游戏,你扮演的是以为国王,通过在一张张卡牌之间进行决策,决定你国家的命运。该游戏将在 2018 年春季发售。

Reigns: Kings and Queens

Light Falls

《Light Falls》是一款横版的动作类游戏,你可以控制暗影核心,在脚下召唤出这个魔法之盒来将自己推至空中,通过使用它来面对游戏内的各种挑战。该游戏将在 2018 年春季发售。

Light Falls

West of Loathing

《West of Loathing》是之前在 Steam 上发售的一款手绘风格的角色扮演类冒险游戏,游戏中玩家将会扮演一位西部牛仔开始一系列的征战冒险。该游戏将在 2018 年春季发售。 

West of Loathing

Pode

《Pode》是一款 3D 冒险解谜游戏,玩家要同时操作两个角色,互相合作解开各种关卡。该游戏将在 2018 年春季发售。 

Pode

The Messenger

《The Messenger》是一款 8 bit 风格的动作游戏,游戏风格十分像《忍者龙剑传》,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忍者,当恶魔军队围攻他的村庄时,他成为了传信人,要将卷轴送到目的地。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夏季发售。

The Messenger

Bad North

《Bad North》是一款即时策略游戏,游戏的画风十分唯美,你需要在方形的小岛上,收集资源来抵御进攻。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夏季发售。

Bad North

The Banner Saga 3(旗帜的传说 3)

《The Banner Saga 3》是一款战棋角色扮演游戏,故事的背景基于北欧神话,游戏包含了很多可以控制的角色,有不同的能力可以使用。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夏季发售。同时《The Banner Saga》和《The Banner Saga 2》也将会登陆 Switch 平台。

The Banner Saga 3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玩的 Switch 游戏 🎮


爱马仕玩起了跨界,做了一款免费手游:Hermès H-pitchhh | App +1

$
0
0

Horseshoe Pitching1 (简称 Horseshoes,下同)是流行于欧美的一个传统户外游戏,玩家需要将手中的马蹄铁向远处的目标(Stake)投掷,并使其套在目标(Stake)上以获得分数。在美国,甚至有一个专门的组织 NHPA2 负责 Horseshoes 的赛事组织及规则制定。

如今,曾与 Apple 合作的奢侈品品牌 Hermès(爱马仕)带来了 Hermès H-pitchhh,让你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上体验 Horseshoes。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布什正在玩 Horseshoes(图片来自 White House Museum)

在这款游戏里,你可以通过手指向上滑动来投掷马蹄铁。当然,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代入感,不妨将玩法设置为向上晃动手机来投掷马蹄铁。

除教程关外,游戏共有 5 关,每一关都各具特色。而在不同的关卡里,你需要避开所有遮挡物,才能让马蹄铁击中目标。在水下关卡中,你甚至需要控制力度来应对水下的失重现象。

不同的关卡设计

在完成了所有关卡后,游戏会根据你的得分为你颁发一张证书,你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朋友。除了单人模式,你也可以邀请朋友参加多人游戏与你一较高低。

证书(左)及多人游戏(右)

在游戏过程中,你会解锁 Bonus Box 里的额外奖励。而这些额外奖励都是与 Horseshoes 有关的知识科普(当然只有英文),如果你对 Horseshoes 感兴趣的话,这款游戏也是了解 Horseshoes 相关知识的好选择。

Bonus Box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Hermès H-pitchhh。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有趣的应用 💡


刚用过的文件就找不到了?试试这款 Mac 启动器:Recents | App+1

$
0
0

大家应该已经用过很多启动器了吧,除了 Spotlight,像是 Alfred 之类的第三方启动器也已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这些启动器都是以 App 自身为中心的,在我们知道文件叫什么的时候可以键入文件的名称来打开 App,但是不知道的时候你就只好先打开 App 再来打开文件,用两步来完成。

常用 macOS 的朋友都知道,很多 Mac App 都有一个最近文件窗口。你可以从中选择最近打开的文件来进行编辑,而且大家也都非常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打开最近的文件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最近文件窗口全部放在一起呢?这样就可以快速访问到所有最近的文件,节省打开 App 的中间过程。Recents 的思路正是如此。

在软件界面的左侧,列出了所有最近打开过的 App,只要这个 App 支持打开最近的文件,就可以被 Recent 识别。最近打开的 App 会显示在最上方方便访问,同时右侧会显示出这个 App 最近打开的文件。上下移动光标就可以直接选择打开了。省去了先打开 App 再打开文件的过程,一个字也不用打,快速完成任务。

在使用的时候按住 ⌥Option 键,鼠标下方的文件名就会显示为文件的具体路径,辅助判断。

软件默认使用 ⇧Shift - ⌘Command - 空格 呼出,可以修改。在偏好设置中,可以勾选失去焦点后自动隐藏,会在打开软件后自动关闭窗口。同时还可以设置隐藏 Dock 图标(菜单栏图标暂时不能隐藏,我已经向开发者提交了功能建议)。

此外,Recents 还可以使用 Touch Bar 来控制,效果也很好。

目前开发者更新非常活跃,这几天一直一天一更,目前免费,今后可能会添加一些收费功能。对于经常在不同程序中打开各种文件的用户来讲尤其高效,是一款非常值得尝试的启动器。

官方网站:Recents App.com


> 拿不定主意选什么 App,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我们帮你做选择 🔍


定了五个闹钟还是起床失败,也许你该试试如何让自己睡得更规律

$
0
0

不久之前 @也谈钱 写的《早睡早起并不适合每个人,这本书帮我纠正了不少睡眠误区》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尽管我自己感觉拥有非常良好的睡眠,我还是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睡眠革命》这本书。

我属于早起星人一族,夜里会在 22 点左右就呆在床上,工作日早晨 7 点起床,中午还有长达一个小时的午睡,总的来说我的睡眠情况算是非常良好的。而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我平时使用电子设备的功能用法、一些生活习惯都有与书中介绍的方法不谋而合,它们都有助于让我睡得更好。因此我想结合书里提到的一些方法论,来介绍我的这些睡眠习惯。

不要在卧室做太多和睡眠无关的事

你只希望大脑把这个房间和一件事情联系起来:就是睡眠。

当我在朋友家做客时,会对他们把大部分日常活动都在卧室进行的行为感到奇怪,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毕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直到看了《睡眠革命》我才明白,作者建议把卧室打造成仅用于睡眠的舒适环境,这不仅包括通过调节灯光、遮光窗帘等硬件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大脑把卧室只和睡眠这一件事情联系起来。

「卧室减法」的唯一法则就是把所有与睡眠无关的物品、活动,全都移出卧室。这其实也很容易做到,电视机、游戏机、用于工作的书桌统统摆到客厅摆到书房去,甚至手机都可以放到客厅去充电。

尽管「卧室减法」很简单,但界定「与睡眠无关」却是一项困难的任务。我的理解是,如果一项活动是睡眠前后例行程序的一部分,那么它就有资格进入卧室进行。

每隔一段时间,你都可以列一张清单列表来鉴定在卧室里的活动是否与睡眠有关。那些与睡眠无关的事项以及活动,就可以移出卧室去进行了。

睡眠环境的营造,还包括把卧室打造成适合睡觉的地方。绝对遮光的窗帘、凉爽适宜的温度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春夏到来时,气温升高、日出时间提前,日光很容易从缝隙中照进屋内,而促进睡眠的一项重要激素——褪黑素——就在日光变强时分泌减少,因此遮挡住自然光线,可以控制这一点。

控制光线,营造合适的睡眠环境

《睡眠革命》里提到,昼夜节律是生物体 24 小时内部循环和外部活动的规律。根据昼夜节律,人体内影响睡眠的一项重要激素——褪黑素——会根据光线的明暗变化做出反应,只要人体在黑暗环境中带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

作者建议在睡前使用暖色灯泡,营造出一个昏暗的睡前环境,来引导身体进入睡前模式,即分泌褪黑素让我们睡意朦胧。

我在卧室使用的是三枚 Yeelight 智能灯泡,在晚上爬上床之后(并没有睡觉,还会看一会儿 Kindle),我会将灯光手动调节为「夜灯模式」,提供基础的照明;而在摘掉眼镜躺下之后,再手动调节为「日落助眠」模式。日落助眠模式下,灯光会模仿日落时的光线变化,在 10 分钟内逐渐变暗最终关灯。

到了白天醒来时分,你就需要重新设定体内的生物钟,并将身体实现从分泌褪黑素到分泌血清素的转变,这可以通过拉开窗帘让阳光洒满房间或使用模拟日出的自然唤醒灯来做到。

Yeelight 智能灯泡里的「早安唤醒」模式,相对于闹钟而言,是更加自然宜人的唤醒方式。它会模仿日出时的光线变化,并在 15 分钟后达到最亮。因此你可在闹钟响之前的 10-15 分钟,设定智能灯泡切换为「早安唤醒」模式,将你从深度睡眠过渡到浅度睡眠再唤醒。

让你的睡前活动更规律

准备上床睡觉的那段时间和醒来后的一段时间,也是睡眠修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养成睡眠前后的习惯后,睡眠就会变得容易起来。睡眠前例行程序,指的是为了确保进入准备入睡状态而进行的一系例准备工作。你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舒缓身心、放松大脑,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后,你的身体会自然而然地获得睡眠前提示,入睡后无缝地度过一个个睡眠周期。

工作日晚间,我会进行一系列活动作为睡眠前例行程序。20:30 练书法 / 写稿、21:00 洗澡、21:15 泡脚,21:20 洗漱称体重、21:30 看 Kindle、熄灯时正念呼吸。我用习惯养成应用来进行睡眠前例行程序的习惯养成。你会发现这些活动都是很平静的,除了睡前不要剧烈运动之外,脑力全开写稿、精神集中打游戏等等都会让人亢奋不止,影响入睡,这些活动在睡前 90 分钟内也不建议进行。

推荐阅读:《「我的天气」开发商又做了一款新 App,帮你 7 天培养一个好习惯》

当你真的失眠时,也可以采用一系列活动来引导入睡,这也可以算是睡眠例行程序的一部分,比如「下载」你的一天,通过回顾一天的经历来将令人忧愁的心事排出脑海。不过我个人建议失眠时与其辗转反侧,不如起身继续睡眠前例行程序。有几天傍晚我喝了咖啡之后确实会失眠,那么夜里多看一会 Kindle 而不是早早失眠,反而是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试着调整你的呼吸

我的睡前例行程序的最后一项,是在智能灯泡的日落助眠模式下进行正念呼吸。

放空一切,让大脑进入混沌状态,有助于快速入睡,而在临睡前进行冥想、正念等等,就能让你快速进入徘徊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每午间和晚上入睡时,我都会使用 Apple Watch 进行两分钟 14 次的正念呼吸。在正念呼吸时,我的一个感受是,它真的能够让你暂时脱离现实世界,什么都不去想。

当 Apple Watch 开始在手腕上轻轻缓缓地震动,你要缓缓地吸气,在长达 4 秒的时间内,你要饱满地吸气到似乎体内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氧气;而在接下来的 4 秒,你又要缓缓地把肺里的气体排出。一开始,你的注意力可能还会停留在脑海里的心事或者手腕的震动上,但是反复呼吸几次后,身体的放松会自然而然地让你停止胡思乱想,让你意识进入混沌。

推荐阅读:《使用 Apple Watch「呼吸」的一些建议》

记录睡眠周期,了解自己的睡眠质量

人的睡眠循环分为四个阶段:非眼动睡眠(似醒似睡)、浅睡眠(心率和体温下降)、深睡眠(身体修复阶段、占 20% 左右)、快速眼动睡眠(做梦阶段,随后开始下一个周期)。

这四个阶段形成一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 90 分钟。作者认为我们应以睡眠周期来判断睡眠质量,而非睡眠时长,人体会在每个阶段对身心进行修复,因此被称为 R90 睡眠修复方案。一般而言,每周人体需要 35 个睡眠周期,以周为单位统计,而午间或傍晚睡眠都可以算入周期内。

尽管作者提到应使用相对精确的多导睡眠脑电图来检测睡眠周期的各个睡眠阶段,但他也不排斥使用可穿戴式追踪设备来进行简化版的监测活动。我就是在使用 AutoSleep 进行睡眠监测的。当得知 R90 方案后,我也仔细查阅了 AutoSleep 的数据表,在工作日作息相对正常的日子里,我每天的睡眠确实会经历 4-5 个睡眠周期。


从 3 月 12 日 - 3 月 13 日 AutoSleep 数据上看,睡眠由浅到深的转变过程有 4 个,而在 3 月 13 日午休开始直接就进入了深度睡眠。在整个睡眠期间,深度睡眠时间占了 19.4%(7/36),这一数据也接近理论上深睡眠(身心修复阶段)占整个睡眠周期 20% 左右的数值。

从一周七天的时间跨度上统计,AutoSleep 记录了我在一周会有 36 个睡眠周期(由浅睡眠过渡到深睡眠的次数),深睡眠占比为 23.84%。每个人在一周内需要的睡眠周期和深睡眠占比数据都不尽相同。我在白天不会犯困,精力充沛,那么这样的睡眠情况就是我所需要的。

记录睡眠周期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把握自己睡眠的节奏。作者建议当你突然某一天晚睡时,最好在下一个睡眠周期开始的时间入睡,而不是立即入睡。例如今天熬夜了,现在到了 1:00,而你的下一个睡眠周期是 1:30 开始的,那么你可以再坚持半个小时再入睡,这样能使醒来恰好赶上最后一个睡眠周期结束。

用 AusoSleep 来监测睡眠周期可能并不十分准确,每个睡眠周期在时间上也不一定均匀。实际上我的睡眠数据显示我在午夜前后的睡眠周期短,节奏快,每个周期可能只有一个小时,而在凌晨时分,一个睡眠周期时间可长达一两个小时,正如上面 AutoSleep 数据图所展示的那样。

不管怎样,只要每天精力充沛、夜里不会失眠多梦,我认为这样的睡眠习惯是可以接受的,不需要做太大改变。如果你遭遇了失眠、入睡困难、起床失败等问题,测量睡眠周期再进行睡眠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阅读:《AutoSleep,苹果生态下完全自动统计睡眠的尝试》

如果你也有在使用一些电子设备或生活习惯来帮助保持优质的睡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系统」占用太多硬盘空间?试试用这些方法将它找回来 | 一日一技

$
0
0

我最近这两天正在整理自己各种电子设备中的文件。没用的删掉,其他东西摆一摆位置什么的。折腾一整天,本来想看一看删了多少东西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我的硬盘剩余空间变得非常小,甚至不如清理之前,而占据空间最大的,竟然是「系统」。而上面写的 223G 可用更是非常诡异,实际上可以用的剩余空间 20G 都不到。

可能的情况

文件系统错误

遇到这种异常膨大的东西时候,首先会想到的可能性是文件系统错误。早在一年前,我的电脑就出现过类似的状况,就是由于文件系统错误导致的,只不过那次膨胀的是「其他」,而这次是「系统」。于是我重启进入 Recovery(开机时按住 ⌘Command-R)运行磁盘工具进行急救。对于系统盘而言,急救只有在 Recovery 中进行,才可以解决某些问题。

应用程序数据残留

在以前版本的系统中,「其他」体积特别大而又搞不清楚为什么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这个。

在 macOS 中,应用程序一般将自己的数据存放在:~/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中,在应用程序删除时,这些文件并不会被自动删除。目的是能够让你下次安装软件的时候直接继续按照之前的状态使用,但是 macOS 一直在这件事情上毫无节制,使得很多软件残留了大量的文件。

如果你对自己的电脑里装了什么心里很有数的话,是可以尝试手动清理的。CleanMyMac 虽然能够清理掉很多这里的缓存,但是会有不少漏网之鱼。我删掉了五六个还蛮大的文件夹,但是并没有哪个文件夹能大到占 200G。

本地快照

本地快照是一个很早就有的特性。在 APFS 中,当你对硬盘进行修改的时候,文件系统会将这些被修改的文件备份起来,生成一些快照。这些文件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因为 24 小时后就会被系统删除。但是如果你在一天之内删除或者修改了太多的文件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了。

拓展阅读:为了这一个最重要的变化,macOS High Sierra 也值得升级:APFS 详解

虽然苹果声称,这些文件将会在空间不足时自动删除,但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空间占用。假如你现在要进行的操作所需的空间大于当前的可用空间(比如安装 Boot Camp),就会直接报错了。所以掌握清除本地快照的方法可以在关键时刻帮你解决问题。

如何清除本地快照

在 macOS 10.13 之前的版本中,文件存储在 /.MobileBackups 这一文件夹中,可以直接删除。而且也可以通过在终端中运行 sudo tmutil disablelocal 关闭本地快照功能。但是在 10.13 之后,APFS 将本地快照引入了底层,快照文件的存储位置实际上是在另一个分区中!(与 APFS 的容器格式特性有关)所以你无法手动删除这些文件,而上面提到的关闭本地快照的命令也被苹果移除了。

所以在 APFS 中,我们就需要更复杂的步骤来清除这些文件。首先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列出快照列表。

sudo tmutil listlocalsnapshots /

图中显示了目前在本地磁盘中的快照列表,要删除它们,你可以一个一个删,也可以整个删掉。删除单个快照的命令是:

sudo tmutil deletelocalsnapshots [Date]

使用的时候把这里的 [Date] 替换成上图中的日期编号即可。注意只复制日期,如:

sudo tmutil deletelocalsnapshots 2018-03-19-055945

批量删除的时候就比较复杂了,苹果并没有提供一个删除全部快照的命令,只提供了另一个删除指定大小快照的命令:

thinlocalsnapshots / [purge_amount] [urgency]

其中,[purge_amount] 要填写删除的大小,以 Byte 为单位,[urgency] 要填写挤压的程度,范围从 1 到 4,会使用不同的清除方案。

对于我们此处这个删除全部的需求来说,我们直接把要删除的大小设置为 100G,挤压程度为 4 即可。命令为:

sudo tmutil thinLocalSnapshots / 100000000000 4

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执行成功后将会消除 100G 大小的快照。

图里少了个 0,别介意

接下来再尝试列出快照列表,如果还有就再执行几次,最多三次应该也就清理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再打开关于本机,就可以看到空间已经被释放了。

什么是本地快照

本地快照是 Mac 文件保护的机制中的一环。Mac 的备份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 Time Machine
  • 文件版本
  • 本地快照

首先第一个大家非常熟悉,Time Machine 属于定时备份,在固定的时间后进行一次增量备份,备份的位置必须是其他分区。在目标磁盘没有满之前,会一直保存下去。

第二个文件版本会在修改文件时,macOS 会在 /.DocumentRevisions-V100 保存文件最近修改的版本,但是需要文件格式支持。备份与本分区共享可用空间,在没有达到限制大小之前,会一直保存下去。有些时候一些视频文件被存储了旧版本的话会导致极大的空间占用,但还好这玩意比较容易清理,很多软件都能干。

本地快照则比较低层,对于磁盘中所有的文件修改,本地快照都会进行备份,备份与本分区共享可用空间。它与文件版本除了能够支持所有文件这一区别外,还可以对磁盘的格式化进行恢复。但是这一备份只保留 24 小时,意味着该机制仅仅是作为一个备份到 Time Machine 之前的事故预防措施而存在的。所以清除本地快照一般情况下没有任何风险。

一些唠叨

不管是曾经困扰 Mac 用户的「其他」还是现在的「系统」,都体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苹果对与自己磁盘占用的表示非常不明确。我个人认为,在图表中清楚的标明备份所占用的体积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本地快照这样一个频繁变化且幅度如此之大的磁盘占用会相当程度上影响用户对硬盘剩余空间的判断,这个磁盘空间的图表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由于本地快照功能现在直接整合在 APFS 之中,使得它已经不再能够被关闭,而苹果又没有提供一个方便的方案来清理这些文件,希望以后能有一个优雅一点的解决方案。

相关链接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实用技巧 💡

如何开一场高效的会议?

$
0
0

本文节选自少数派编辑部出品的《Power+,你的生产力补给包》栏目。Power+ 聚焦于效率工具和生产力技巧的挖掘,辅以对 App、数字生活方式的探讨,以每周 4 次、总计超过 200+ 期的频率更新,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补给包,帮你解决具体的、直接关系到每天生活工作的痛点。

⚡️ 点此了解 Power+ 每周更新目录


注:本文所讨论的会议,主要指小规范、议事性的会议,不包含大型的、非议事性的会议,如员工大会等。

只要你不是独立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在工作中就不得不面对会议。面对面的沟通,有着即时通讯工具和电话语音无法替代的魅力。从本质上来说,它传达信息的方式更加高效,信息量也更加丰富。相比起在微信上你一言我一语,面对面的交流不仅仅可以快速地得到反馈,并且除了文字之外,你的声音、语气、姿态同样在传递着信息。

然而,许多人也同样讨厌会议。冗长的节奏,即兴的跑题,敌对的氛围,模糊的结论……这些都让会议要不然变得漫长而无效,要不然变得沉闷而无趣。那么,如果才能开一场高效的会议呢?少数派这里有一份指南,从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教你如何开一场高效的会议。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份检查清单,每次开会时,对照一下每一项是否做到了。

会前:明确目标,普及信息,精选人员

一场高效的会议,一定有着充足的准备。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在许多会议上,参会人并不知道目标是什么,而被匆忙地拉进一场会议,这时候既没有准备好发言的内容,也不清楚具体的议程,自然就慢慢陷入了鸡同鸭讲的无效沟通之中。那么,会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事情呢?

确定会议的目标

在 Facebook,扎克伯克要求所有人在开会前,都先想好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本次会议的目标是什么?在他看来,会议可以分为两大类:决策型会议、讨论型会议。前者必须输出一个明确的决定,如项目评审会、预算审批会,而后者则可能是召集所有人一起讨论问题,共享信息,如晨会、头脑风暴、项目沟通会等。

在开会之前,就应该想好,这次会议最终希望输出的结果是什么,是一个决定,还是一系列可行的方案,或者,是需要所有人关于项目达成某种共识。

选择合适的会议类型、场地与时长

一旦确认了会议的目标,其实就间接确定了会议的类型、场地与时长。不同类型的会议,有不同的开法和场地选择。

例如,如果是一次头脑风暴,那么就应该选择气氛相对轻松的会议环境,最好有沙发、白板和一些零食,以调动每个人的创意思维。

而如果是一次进度沟通会,需要各方互通一下当前项目的进展,自然这样的会议应该保持精简,可以选择一个不需要座位的小房间,所有人站着开会。Facebook 的研发经理也喜欢把这样的会议安排在临近午饭前的时间,这样所有人都会希望尽早高效地结束会议,不影响自己的午餐时间。

同时,针对决策类的会议,许多科技公司的高管都分享过,保持会议有效的秘诀之一就是简短,人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曾在雅虎、谷歌担任高管的 Marissa Mayer,她要求会议尽量保持在 5-10 分钟之间,快速讨论,快速决策。

准备议程

一无所知地走进会议室是不负责任的,这要求所有参会者提前知道会议的议程与背景资料。作为会议的组织人,制定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责任,它要求我们准备如下事项:

  • 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
  • 本次会议希望达成的目标;
  • 当前已经掌握的背景资料和信息;
  • 将会议的几项重要议题列成一个清单;
  • 针对每项议题,提供当前已有的方案、决定或要求每个人针对议题做出的准备;
  • 针对每项议题,预估所需要的会议时间;

提前准备好这些信息后,至少提前 24 小时把它发给参会的人,并要求每一个人在参会前阅读,并做出相应的准备。

Office 中就有许多可用的议程模板

只邀请必要的人

无论是 Apple、Facebook 还是 Google,这些公司对会议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小规模,只邀请必要的人。2011 年 Larry Page 回归谷歌重新出任 CEO 时,甚至要求每个会议最多不超过 10 个人。Steve Jobs 在开会时,如果觉得你是多余的,甚至会把你从会场中赶出去。亚马逊的 CEO 则要求每场会议的人数,订两份批萨就够了。

会中:高效沟通必备的三个技巧

在会议正式开始后,这三个技巧,可以保持一场会议高效地进行。

角色扮演:掌握职责

成功的会议需要角色扮演,每个人各司其职。一般来说,主持人、记录者、决策者都是几个常见的角色。

对于主持人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持秩序。你需要制定会议发言的规则是什么,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例如,发言按照什么顺序,每个人发言是否有时间限制,在哪些环节不要打断或评价他人的想法等等。随着会议的进行,跑题、陷入僵局、激烈的争吵,都是一场会议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主持人一定要表现出掌控力,对这些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在争论不休时,及时地叫停所有人,并用表决、决策人拍板的形式等方式来有序地推进会议。

记录者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记录当前会议讨论的内容和决定,以在会后形成会议纪录发给所有相关人。此外,在会议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新的议题或新冒出来的待讨论事项,记录者也应该对这些「节外生枝」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在会后决定是否需要另行讨论。

决策者需要保证对于所有人来说,会议输出的结果是唯一的。在缺少决策人的时候,各方都会觉得自己更占理,自己的方案更优,最终要么僵持不下,要不各怀心思。决策者的存在,不仅仅是做出决定,更是统一所有人的认识,以确保在会后大家往同一个方向走。

除了这些常规角色外,你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添。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亚马逊,会议室里被要求摆上一张空椅子,充当顾客的角色,以提醒所有参会者在做任何决定时,都不要忘了从顾客的角度和感受出发。

计时器:掌握时间

前面提到了,在会议前就应该对每一项议题制定合理的预估时间,并在会议过程中严格遵守,以防止无限制地拖长会议。

计时器是很重要的工具,相比起用手机上的计时器 app,准备一个实体的计时器可能更好。一方面,实体的计时器可以摆放在会议室内明显的地方,所有参会者都能直接看到。另一方面,实体计时器可以有更醒目的外形和响亮的提醒响铃。

宜家的奥格宁计时器,以及 Time Timer 是许多人的最爱。后者是 Google Ventures 的合伙人 Jake Knapp 推荐的计时器,表盘上红色的区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更让参会人有时间的紧迫感。

议题清单:掌握进度

还记得在会前准备好的议程吗?在实际开会时,把它制作成一份检查清单,每讨论完一个议题,就打一个勾,这是 Facebook 的 COO Sheryl Sandberg 的建议。一方面,确保每一个议题都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你提前勾完了这份清单,就让会议提前结束。

会后:有结论,有责任

尽早发出会议记录

在会议结束后,尽早发出会议记录。由于这份记录主要是由记录者一个人整理的,它可能会有遗漏,可能会使用了对方不熟悉的表达,可能会有错误的记录……尽早将会议记录发给所有相关人,可以让其它参会者审阅,以提出问题或作出补充。

分配到责任人

Steve Jobs 会在会议结束后,将任务指派给每一位责任人。这也往往是决策者的工作,不仅仅做出决定,更要负责落实决定的执行。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邮件里的会议记录,写满了各个结论,却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从而导致后续的推诿和扯皮。会议的记录者也有必要及时和决策者确认,在会议记录中,直接标明每项决定和执行事项的负责人,让所有相关人清楚后续的行动和责任人。


> 本文节选自少数派编辑部出品的《Power+,你的生产力补给包》栏目,订阅 Power+,了解更多提升效率的技巧 💪

这个任天堂的经典系列,终于有了第一款中文化作品:《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

$
0
0

2018 年 3 月 16 日,《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发售,这是 Switch 平台的第一个《星之卡比》游戏,也是《星之卡比》系列的第一次中文化。

《星之卡比》是任天堂一个经典题材,作为一个动作类游戏,它的定位和马力欧系列不同,《星之卡比》希望的是人人都可以通关。主角卡比是一个可爱粉红色勇者,它可以将一切敌人吸入体内,并且将敌人的力量占为己有,也正是这个特点,虽然《星之卡比》系列整体难度不大,但是有着众多的能力和技能释放,也使得游戏的娱乐性更强。

卡比有了新的盟友

盟友之心

本次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同盟」,我们可以单人游玩或者多人游玩,最多支持 4 个人,单人游玩时,也可以通过「盟友之心」技能来招募敌人作为自己的小伙伴,电脑 AI 会操作这些角色。由于电脑 AI 的游戏水平并不是很差,也使得这次游戏通关模式大大的降低了难道,同屏四个角色,偶尔也会使得游戏场面十分混乱。

「盟友之心」

盟友能力组合

在你招募了不同的盟友时候,2 种不同的能力就可以组合发动出新的变化,一种是可以在武器上面附加攻击属性,一种是两种能力可以发动出新的技能。很多关卡种的解谜也需要用到不同的能力组合,游戏默认设置会显示游戏指引,使得解谜难度降低,如果想要挑战自己,也可以将指引关闭。

盟友能力组合

盟友特技

在游戏中,会看到一些「盟友台座」,可以触发 4 个人的「盟友特技」。

「盟友特技」

「盟友特技」将会发动合体技能,使得游戏的模式比以往有了增加,而「盟友特技」不仅是通关的必要能力,也是很多解谜的需要,保持 4 个队友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盟友特技」

招募梦幻盟友

在游戏中,找到隐藏的大开关,就可以开启地图上的「梦幻神殿」。

隐藏的大开关

访问「梦幻神殿」使用其中的「梦幻神杖」,就可以招募极其强力的盟友,目前可以招募的有「头巾瓦豆鲁迪」、「帝帝帝大王」和「魅塔骑士」。之后游戏还会进行更新,增加更多的「梦幻盟友」,第一弹的角色 DLC 更新将在 3 月 28 日进行配信。

「梦幻神殿」

盟友也要默契合作

在游戏中,会有一些传送门是要求伙伴人数的,只有 2 个以上才可以打开。

多人传送门

因为接下来的地图会将队伍分为两组,需要大家配合才能顺利的完成地图挑战。

分组完成挑战

如果游戏中,某个盟友血量没有了,这个时候,可以救起盟友继续游戏,保持自己生存随时救起电脑,让电脑 AI 去战斗,也是一个不错的战术。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放弃指定的盟友,在得到加血的食物后,也可以分享给你的盟友。

救起盟友

不仅仅是剧情模式

由于《星之卡比》整体游戏难度不大,大家都可以顺利通关,但是真正的挑战通常都是在通关之后才开始的。在通关故事模式之后,将会开启「星之OOOO」和「The 终极抉择」模式。

游戏模式选择页面

故事模式

本次《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的故事模式总共包括四个世界,每个世界都会有对应的地图,可以在地图上走动来选择关卡,每个世界还包括隐藏关卡。

世界地图

这作游戏里面总共有 28 种能力可以供卡比使用,增加了新的能力,例如画家、蜘蛛、如意棒等。很多设定都被很好的保留,例如收集 100 个星星会增加生命,故事模式通过后会加入隐藏关卡,每个关卡通过后,会有一个小游戏来获得额外的奖励。

关卡通过有的小游戏

「银河系全垒打王」和「挥挥挥!伐木竞争」

每次卡比系列都会增加一些小游戏,这次增加的是「银河系全垒打王」和「挥挥挥!伐木竞争」。这两个小游戏都可以最多 4 个人一起游玩,没有游戏都有 3 个不同的难度。

「银河系全垒打王」

「银河系全垒打王」是你将手持棒球棒,将球击打到太空中,看谁能给打出最远的距离,掌握好击打力度和击打时间是十分关键的。

「挥挥挥!伐木竞争」则是化身为伐木工人盖房子,你需要躲避树木上的虫子,来砍伐最多的树木。

星之OOOO 新星盟友GO!

当游戏的主角不在是卡比,那么这个游戏会怎么样呢?「星之OOOO 新星盟友GO!」就是一个这样的游戏,你需要在游戏一开始就选定一个角色进行闯关,由于不再是卡比,你将不能够再变幻你自己的角色能力,该模式支持最多 4 个人一起游玩。当然,游戏名称也会根据你选择能力进行改变,不再是「星之卡比」。

「星之OOOO 新星盟友GO!」

这个模式下,会将故事模式的关卡进行重新组合,同时增加了提高攻击力、血量、移动速度的提升物品,由于这个模式的本意是进行速通,那么是花费时间收集能力提升物品,还是放弃直接通关就要自己好好的考虑一下了。之后增加的角色 DLC,应该也会加入到这个模式当中。

The 终极抉择

这个模式就是之前传统的「Boss Rush」模式,你将要挑选一个队伍配置阵容,中间不能够更改,然后接连挑战不同的 Boss,游戏中会提供有限的血量补给,角色死掉游戏就会结束,该模式支持最多 4 个人一起游玩。

「The 终极抉择」

「The 终极抉择」总共有 8 个难度进行选择,当通关「星之OOOO」之后,会开启 6 和 7 难度,当你通关一次 7 级难度,就会开启最难的 S 级难度。

「The 终极抉择」S 级难度

根据你选择的队伍和不同的能力,整体的游戏难度将会相差很多,如果你觉得通关故事模式让你认为卡比这个游戏十分简单的话,那么单人通关一下 S 级难度的「The 终极抉择」也许会改变你对这个游戏的看法。

不可缺少的收集元素和 100 % 通关

不管什么游戏,往往都少不了收集元素,本次游戏的收集元素是「插画拼图」,「插画拼图」分为普通和彩色两种,每个关卡都会隐藏一个彩色的「插画拼图」,同时也会可以在关卡中收集到普通的「插画拼图」。

彩色的「插画拼图」

当你收集到足够多的「插画拼图」拼图,就会完成不同的「纪念插画」,可以在「插画画廊」中看到自己收集到的插画。

「插画画廊」

在游戏主界面你会看到一个该存档的完成度,那么如何才能完成 100 % 的通过存档呢?

100 % 通过
  1. 通关故事模式下的所有关卡,包括一周目完成后开启的新关卡
  2. 收集齐所有关卡的彩色拼图
  3. 解锁「银河系全垒打王」和「挥挥挥!伐木竞争」的全部难度,并且完成最高难度
  4. 通关一次「星之OOOO 新星盟友GO!」
  5. 通关一次「The 终极抉择」S 级难度

其它元素

不可或缺的 amiibo

《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 同样支持 amiibo,在游戏中暂停进入菜单,就会看到 amiibo 选项。

amiibo 菜单选项

使用 amiibo 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回复物品和「插画拼图」,如果你手上刚好又 amiibo,不妨刷一下试一试。

amiibo 作用

HAL 房间彩蛋

以往的作品中,《星之卡比》的制作工作室,都会在游戏中放置一个隐藏的地图房间,通常被大家称为「HAL 房间」,在本次的游戏中,总共有 3 个不同的「HAL 房间」,大家游玩的时候,不妨试着去寻找一下。

「HAL 房间」

总结

本次的《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加入了新的「同盟」概念,配合上 Switch 平台,可以很方便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卡比的快乐。在游戏难度方面,你可以轻松通过体验全部的故事剧情,也可以在「星之OOOO 新星盟友GO!」和「The 终极抉择」中挑战自我。

如果你之前并不是很了解《星之卡比》系列,或者还在犹豫要不要接触一下,那么首次中文化的《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入手机会。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玩的 Switch 游戏 🎮



5 折价格入手 Sketch,这些专业软件的教育优惠能帮你省下上百元

$
0
0

前几天,少数派已经在 这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了爱奇艺、ofo 小黄车等常用生活服务的学生优惠,而不少同学在评论区反映还意犹未尽。

今天,少数派又为大家收集了 10 款专业软件服务的教育优惠,其中大部分都可以通过 .edu 教育邮箱进行验证,同时适用于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包括 Sketch、Axure RP、Mathematica 和 Origin 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软件,欢迎继续阅读了解。

Adobe、JetBrains、GitHub、AWS、Autodesk 等教育优惠申请方式此前已介绍过,请戳 这篇文章了解。

腾讯云

  • 🚩权益:1C 2G 云服务器低至 10 元 / 月,最高可得 40 个月
  • 👩🏻‍🎓认证方式:学信网
  • ‼️限时特惠:2018 年 3 月 23 日截止
  • 😎戳我直达活动页面

在少数派之前的 这篇文章中,已经介绍了阿里云和腾讯云的校园优惠方案。而本月初,腾讯云又耐不住寂寞,为学生新用户们带来了名为「云+校园,拼团有礼」的全新优惠计划,内容也十分良心。

在该方案中,新用户只需要点击老用户发起的参团链接,便能够以 10 元 / 月的价格购买 1 核、2GB 内存、1 Mbps 带宽配置的腾讯云主机套餐,可以用于建站、学习、搭建开发环境等各种用途,优惠力度在国内外都难得一见。

如果你还没有购买过腾讯云服务器,可以点击访问 腾讯云官网,注册新账户并进行实名认证。随后,点击该 参团链接,进入购买页面,选择服务器的地域、时长等信息(建议选择购买 12 个月,送 4 个月,获取更多优惠),确认并支付就可以了。

一个已知的 bug 是在电脑上可能无法正常支付,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可以在微信中访问腾讯云网页,登录后在个人中心里找到未支付订单,再使用微信支付。

购买成功后,你可以点击前往腾讯云 云+校园活动页面,点击续费按钮,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就读学校等信息进行学生认证,通过后就可以以每年 120 元的价格续费两次,总计可以获得 40 个月的云服务器时长。

请输入图片标题

成功开通后,你还可以访问该 活动页面,创建自己的拼团链接,只要有人通过该链接注册,就可以获得额外云服务器时长等优惠。

Microsoft Imagine

  • 🚩权益:免费开发工具、专业软件授权、在线课程、认证考试等
  • 👩🏻‍🎓认证方式:教育邮箱
  • 😎戳我直达申请页面

Microsoft Imagine 原名 Dreamspark,是微软公司为学生开发人员提供的免费扶持计划,包含 Azure 云服务、Visual Studio Community、SQL Server、Windows Server 等专业软件和服务授权以及 Microsoft 虚拟学院和 Imagine Cup 等专业培训计划,极为诱人。

请输入图片标题

要想加入该计划,你只需要访问 Microsoft Imagine 官网,登录后按提示输入你的学校、毕业日期等信息,再使用 .edu 教育邮箱进行验证,即可获得一年完整访问权限,到期后可以重新验证,免费续杯。

请输入图片标题

除了 Microsoft Imagine 所包含的权益外,你就读的学校也可能额外采购了微软的软件服务。例如,我校师生便可以免费激活使用各版本 Office、Windows 和 Windows Server 等软件。更多详细信息,你可以咨询本校相关人员或在 微软官网输入学校名称进行查询。

Sketch

Sketch 是 macOS 上最具代表性的专业设计软件之一,它集强大与灵活为一体,精致优雅,简单易用,近年来成为了越来越多设计师们的最爱。

尽管优点甚多,但 Sketch 每年 99 美元的订阅费用也令不少学生党望而却步。其实,只要你有一张学生证,就能以 49 美元的优惠价格获取 Sketch 应用及为期 3 年的免费更新。

首先,访问 Sketch Education Store页面,按照提示填写你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推荐使用 .edu 教育邮箱)及其它相关信息。然后,你需要上传自己的学生证或教师资格证的扫描照片或 PDF 文档,上面需要包含清晰的注册时间、毕业日期及与所填写表格中相同的个人身份证明等。

请输入图片标题

提交表单后,Sketch 团队便会着手进行资质审核,并在通过后为你发来一张专属 5 折优惠券。随后,你只需要访问 Sketch Store,按照正常流程下单,并在结账时输入优惠码便可以了。除了外币信用卡外,Sketch 也支持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让你无后顾之忧。

请输入图片标题

付款成功后数分钟内,你应该就会收到 Sketch 官方发来的激活码和收据等相关信息。只需要在 这里下载 Sketch 免费试用版,并输入激活码,便可以享受三年免费升级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用上正版 Sketch 后,欢迎关注少数派的「探索 Sketch」专栏,带你从小白一步步进阶设计大神。

Axure RP

Axure RP 是一款专业原型设计软件,支持 macOS 和 Windows 平台,可以帮助你利用可视化界面快速创建交互原型,深受产品经理们的喜爱。

然而,Axure RP 专业版订阅费用为每月 29 美元,一次性买断也需要 495 美元的高昂价格,对于普通用户比较不友好。但如果你仍是在校学生或教师,就可以免费申请 Axure RP 的教育版授权,功能与专业版一致。

如果你是学生,可以点击访问 Axure 学术计划申请页面,按提示填写你的姓名、电子邮箱地址、学校名称等信息,并上传自己学生证的扫描照片或 PDF 文档,再耐心等待 Axure 团队审核结果就可以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如果你在大学任职,也可以访问 该页面,选择身份为教师,然后填写自己的姓名、电子邮箱地址和学校名称。需要注意的是,该表单不接受教师资格证,而是需要带有教师履历的学校官网页面作为验证凭据。

如果你所就职的学校没有类似网页,也可以直接填写学校主页地址,然后在留言中注明情况,Axure 团队会通过邮件单独与你取得联系。你可以回复邮件,并在附件中提供教师资格证、学校官方文件等作为身份证明。

请输入图片标题

通过认证后,Axure 团队就会给你发送相关授权邮件,你可以在 Axure 官网下载试用版,再根据提示输入授权码激活就可以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Axure RP 的教育版授权期限为一年,到期后需要重新申请。如果你是教师,可以获得两份授权,分别用于在私人电脑和教室公用电脑上激活,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演示使用。

请输入图片标题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但想在教学以外的领域使用 Axure RP,也可以发送邮件至 sales@axure.com 申请,通过审核后便可以获得六折优惠。

InVision

InVision 是一款在线原型设计协作工具,也是众多设计师们分享创意的平台,被 Amazon、Twitter、Dropbox 和 Netflix 等众多知名科技公司所青睐。

请输入图片标题

InVision 免费账户仅可以同时创建 1 个原型供协作使用,如果想要创建超过 3 个原型,就需要每月花费 25 美元订阅专业版,对还没有经济独立的学生党们来说有些难以承担。

请输入图片标题

如果你有意往设计方向发展,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 nadav@invisionapp.com 申请激活码,然后访问 该页面,填写自己的预计毕业时间、专业等信息,注册后就可以免费享受专业版权益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Wolfram Mathematica

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你想必听说过 Wolfram Mathematica 的大名。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计算软件,Mathematica 广泛应用于工程、数学、金融等行业领域,能胜任从数学建模到高性能计算的各种专业需求。

当然,Mathematica 的价格同样不菲,每年数千美元的专业版订阅费用足以阻挡大部分初学者的脚步,即使是家庭版,320 美元的定价也远称不上便宜。不过,就像你想的那样,Mathematica 同样提供了针对学生党们的优惠方案。

如果你是高中及以上的在校学生,可以点击访问 Mathematica 学生优惠页面,选择你需要的套餐。如果没有特殊需求的话,最低档次的 Mathematica Desktop 应该已经足够使用。

请输入图片标题

选定套餐,点击 Buy Now 按钮,你就会被重定向至具体配置选择页面。如果你身在大陆,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套餐价格比刚才显示的更低。例如最低档次的 Mathematica Desktop 在外面标价为 155 美元,但实际只需 50 美元就能购买。

请输入图片标题

选择好平台和语言,点击 Add to Chart 按钮,网页会要求你提供相关的学生身份证明。如果你所就读学校的官网页面上可以查询到你的姓名和专业等信息,可以直接输入 URL 验证。此外,你也可以提交自己的学生证扫描文档,上面需要包含与表单上所填信息相同的学校、专业、预计毕业日期等注册信息。

请输入图片标题

点击继续后,只要耐心等待审核通过,就能够以优惠价格获取 Mathematica 正版授权码,从 官网下载试用版后按提示输入授权码就可以正常激活使用了。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可以点击访问 Mathematica 教育授权页面,按页面提示购买个人或批量授权。其起步定价为 1185 美元,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购买。

除了 Mathematica 外,Wolfram 公司的另一款知名产品是 Wolfram|Alpha,其可以直接返回复杂算式的答案,主要面向教育领域。由于其基础版一般已经够用,而 Pro 版普通订阅价格和学生并无太大差异(分别是 5.49 美元和 4.75 美元/月),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访问 Wolfram|Alpha Pro Plan 页面申请使用。

请输入图片标题

Origin

  • 🚩权益:6 个月专业版免费授权
  • 👩🏻‍🎓认证方式:国内教育邮箱
  • 😎戳我直达申请页面
    Origin 是一款专业绘图与数据分析软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在科研和工程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对于理工科学生党们来说,Origin 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完成平时作业和论文。

尽管 Origin 专业版订阅价格高达每年 735 美元,但面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市场,Origin 提供了免费半年的专业版授权,只在窗口数量等方面有所限制。

如果你正在国内高校就读,可以 点击此链接,按页面提示填写姓名、学校、申请用途等项目,并留下以 .edu.cn 结尾的教育邮箱地址。提交表单后,Origin 团队就会着手审核,并通过邮件发送给你详细的安装激活步骤说明。

请输入图片标题

如果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留学,可以访问 这一页面,填写表单申请学生版授权,一年期订阅费用为 69 美元,窗口数量限制比上文免费授权更宽松一些。

请输入图片标题

此外,国内也有不少高校购买了 Origin Pro 的正版授权供在校师生免费使用,你可以询问学校相关人员获知详细信息。

Tableau

Tableau 是一款专业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你快速处理、浏览大量数据,其在国内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到 Teambition 等众多团队的青睐。

请输入图片标题

Tableau Desktop 的专业版订阅价格为 70 美元每用户/月,且需要按年付费。不过,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Tableau 提供学术研究计划,让你可以免费获取 Tableau Desktop 授权,且在校期间可以无限续杯。

若要申请加入 Tableau 的学术研究计划,你需要访问 该页面,选择你的身份,并根据提示填写自己的姓名、学校等信息,再上传可证明身份的文档扫描件,等待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免费获取一年授权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Omni Group 全家桶

Omni Group 是著名 macOS 老牌开发商,旗下软件包括 OmniGraffleOmniFocusOmniOutliner等少数派多次推荐的顶级效率工具,可以帮助你挥洒创意、管理任务、梳理思维。

针对在校学生和教育工作者,Omni Group 提供了低至 6 折的优惠价格,以 OmniGraffle 为例,原价 199.99 美元的专业版授权只需要 119.99 美元就能拿下,相当划算。

请输入图片标题

只需要点击访问 Omni Education Store,将你想购买的软件加入购物车并结算,你就会被跳转至身份验证页面。在这里,你需要提供包括学校名称、位置、官网、学生证号码等在内的各项证明信息,点击继续后等待验证通过就可以付款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除了学生的 6 折优惠外,每多购买一份 Omni Group 旗下软件,你就可以额外享受 5% 优惠,最高可以再优惠 30%。如果你将 Omni 全家桶都收入囊中,就可以整整少花 56.4 美元,可以说是相当划算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买完软件,欢迎订阅少数派出品的 OmniGraffleOmniFocus付费栏目,带你快速上手,全面驾驭软件。

Zapier

Zapier 是一款类似 IFTTT 的自动化互联网服务,可以帮助你建立属于自己的效率工作流。与 IFTTT 相比,Zapier 支持同时串联多个服务,API 和可定制性也更为丰富。

但相对的,Zapier 免费版的限制也较多,与 IFTTT 并没有太大区别,要想拥有完整体验,你需要每月花费 20 每月订阅高级版。不过,如果你有一个以 .edu 结尾的教育邮箱,就可以免费申请半年高级按授权啦。

请输入图片标题

好吧,我知道上面的限制直接筛掉了绝大部分使用 .edu.cn 域名的国内高校,不过不用灰心,因为你可以访问 该页面,填写表单,提交你就读学校的官网地址。通过审核后,Zapier 官方就会将你和你所在学校的域名添加至白名单,并通过邮件告知你。

请输入图片标题

在等待审核通过的时间,你可以阅读少数派此前的 Zapier 系列使用教程,或者订阅竞品 IFTTT 的付费栏目,祝你玩的开心。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第一时间发现更多优惠福利 💰

除了刷屏朋友圈的 Face ID 宣传片,苹果还有这些脑洞大开的广告

$
0
0

作为国际科技巨头,Apple 的硬件产品享誉全球,取得的成就无需多言了,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耳闻目睹。可是你也许不知道,Apple 的广告也是独具特色的,受其「Think Different」的品牌理念深远影响,每次 Apple 的广告都会注入令人折服的创意。

所以,每次当我在各种媒体上看到 Apple 的广告,总会特别留意,「广告比正片精彩」也不过如此了。所以今天,我整理了一些 Apple 这些年来好玩又好看的广告,保证让你看到停不下来,看了又看 🌚

Mac 系列:Get a Mac

在 2006 年,Apple 推出了全新的笔记本电脑,原本「PowerBook」的命名也不再沿用,「MacBook」的历程由此发端,与此同时,为了让市场熟悉这款新机型,Apple 也推开了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Get a Mac。

请输入图片标题

与普通广告不同的是,Get a Mac 请来了演员 Justin Long 和 John Hodgman 分别扮演 Mac 和 PC 的角色,进行一些逗趣的日常对话,表现出使用 Mac 的轻松便捷以及使用 PC 的笨重复杂。整个系列的广告构思丰富,笑料精巧,生动幽默之余又犀利地嘲讽了一波 PC,果粉们看了应该都会不禁会心一笑,下面是一个两人对话的例子:

PC:Mac 我想我会离开一阵子了。
Mac:哦?你要去哪?
PC:去趟技术部门吧。我的系统最近莫名其妙跳出一大堆错误信息。
Mac:啊,那可真烦人,难为你了。
PC:wnp.dll
Mac:什么?
PC: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系统只是说因为它,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Mac:我不知道喔,Mac 不会跳出些令人无法理解的错误讯息。
PC:好吧。

Get a Mac 是一个系列的广告,三年共播出了 66 支,算得上是一部精小的情景短剧了。首播便获得《华尔街日报》评选的 2006 年度最佳广告大奖,翌年,它又被评为美国 2007 年度最成功的市场营销行动,获得了第 39 届艾菲奖的最高荣誉——艾菲大奖。后来,连 Get a Mac 的嘲讽目标微软也不得不推出自己的广告「Laptop Hunter」来反击。

>观看地址 📺

WWDC 2016 快闪

请输入图片标题

这个视频可以说是「苹果教你怎么打广告」的范例了,从它首播到现在,我来来回回看了大概不下二十次,第一次看完感到的震惊,我至今还记忆尤新。

这支视频以 107 秒的时长浓缩总结了 WWDC 整场过程,没有华丽的特效,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流畅的动画,以及快慢结合、松弛有度的画面,而所有的画面都只利用了简单的黑底白字和少量的图像视频,配上节奏感超强的 Tiger Rhythm,视频却妙趣横生,效果超凡脱俗。在当时,这支视频还带动了一股快闪热潮,涌现了一大批模仿这一风格的视频。

>观看地址 📺

WWDC 2017 开场短片

作为 WWDC 的开场短片,这则短片突出了 App 的重要性,Apple 设想了一个没有 App 的世界,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一个新就职的员工,他意外地把苹果服务器的插头拔掉,结果导致了每个人 iPhone 上的所有 App 都消失了,所以你也可以预想到会发生什么情况:

  • 没有了地图导航,公路上混乱不堪,车祸频发
  • 没有了自拍 App,人们要到医院去做换脸手术
  • 没有了社交类 App,分享自拍的方式只有把它打印出来派发了
  • 没有了消除类游戏,玩家只能把糖果放在桌上拿锤子砸碎它们来消遣了
  • ……

请输入图片标题

而视频最后出现的字幕:「Keep making apps. The world is depending on you.」(继续做 app,世界就靠你了)可以说是看得开发者们老泪纵横了。

>观看地址 📺

iPhone 系列:

Why Switch

这里的 Switch 并非 Nintendo 的 Switch 🌚,而是指「切换」,即「为什么要从普通的手机切换到 iPhone」。这一系列的广告突出了普通手机与 iPhone 之间的差异,从安全、性能、切换的简便、售后,以及环保等许多方面表现了 iPhone 的优势。

但它们真正抢人眼球的是呈现方式,Apple 通过了两种手机一系列反差明显的戏剧性对比,创造出引人发笑的幽默效果,非常形象生动,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 iPhone 的长处之余,不禁为苹果的创意拍手称好。

请输入图片标题

>观看地址 📺

Onions on iPhone 6s

请输入图片标题

有了 iPhone 6s 的 4K 视频拍摄功能,你所拍下的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神奇,哪怕只是简单地切洋葱——原本一个女孩用 iPhone 6s 拍摄的普通的切洋葱视频,被传播出去之后竟莫名火了起来——一开始是普通人,后来视频被放到了摄影课堂、艺术展览,再后来竟然在电影院里公映了,世界都被视频的效果所惊艳到了。到最后,还请来了同年奥斯卡主持人 Neil Patrick Harris 为其颁发大奖……Apple 的脑洞可以说是突破银河系了。

>观看地址 📺

贴纸大战(Stickers Fight)

文字不足以表达感情?你可以用贴纸抒发出来——这是《贴纸大战》的主旨,它宣传的正是 iOS iMessage 中丰富多样的贴纸们。广告中把这些贴纸带到了真实世界里,人们手拿着风格各异的贴纸在街上奔跑,到处张贴在别人身上——这恰恰反映了 iMessage 中「贴」贴纸的动作。最后广告结束于一男一女的互动中,他们给彼此发送的 iMessage 贴上了贴纸,而贴纸也随之出现在了两人的身体上,非常鬼畜,也非常欢乐。

请输入图片标题

>观看地址 📺

给我拍一张(Take Mine)

这是一个女青年为了炫技付出惨痛代价的故事(误)。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女青年回到偏僻的家乡小镇,与母亲久别重逢略显激动的她,掏出了自己的 iPhone 7 Plus,使用「人像模式」为母亲拍了一张照片。也许是因为故乡落后,母亲没有见过苹果手机,甚至可能没有拍过照片,她 非常做作地,用周围的人恰恰能听到的,不大不小的声音喊了一句:

哇!好漂亮的照片啊!

请输入图片标题

于是旁边的人就很好奇地纷纷请求女青年为他们拍照。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知道女青年有这样的黑科技,小镇上的人都要她为自己拍照,于是这天女青年就为了这件事走遍了整个小镇。

请输入图片标题

广告的创意确实无可挑剔,「人像模式」在当时也足够惊艳,我也能理解广告的夸张效果,不过女青年的积极性还是让我不得不怀疑,她其实是一名人口信息采集工作人员。但最让我感到诧异的是,女主角拿着 iPhone,用高功耗的「人像模式」拍了那么久的照片,手机竟然不会没电……

>观看地址 📺

理发师

类似于上一则广告,《理发师》同样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现 iPhone 的「人像模式」的精彩效果。

请输入图片标题

这则广告节奏感非常强,剧情也引人入胜,它主要讲述了一家理发店的老板,用 「人像模式」拍摄一个客人理完发的照片,并打印张贴出来之后,原本无人问津的小店瞬间客如云来。接着,老板为每一个人都如法炮制,结果客人络绎不绝,在门口排成了长队,生意蒸蒸日上,客人的照片也贴满了整间理发店。我不知道这家理发店后来有没有暴富,但是它旁边的打印店肯定是发财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观看地址 📺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宣传 iPhone 摄影能力的另外一支广告,广告的开始正是莎翁这部伟大的爱情巨作,画面上迷人的色调,和谐的光影,就像电影一般,而出奇之处在于,里面的角色都是由小朋友们扮演的。

请输入图片标题

正当故事进行到动人之处,镜头一切,一位手持 iPhone 7 Plus 的父亲出现了——原来是小朋友们正在学校的舞台上表演节目,刚才的一幕幕都是 iPhone 7 Plus 镜头下的世界。随即字幕「your movies look like movies on iPhone 7」(在 iPhone 7 上,你的视频看上去就如电影)浮现,进一步解答了观众的所有疑惑,令人再次拜倒在广告的创意下。

请输入图片标题

>观看地址 📺

档案馆

《档案馆》宣传的则是 iOS 相册中「回忆」这一功能,广告的开始是一位老人推着手推车在诺大的建筑里面挑选照片,挑选完毕后,老人又精心为这些照片裁剪、排列、制作标题,过程中看着那些温馨的画面,老人也不禁眼眶湿润。

请输入图片标题

最后,老人将其制成胶卷放映出来。放映中途,镜头切换,原来放映的影片其实是一个母亲在 iPhone 上播放的「回忆」视频,那个老人也不是真的老人,其实是系统内部为我们精选照片的程序的拟人化呈现。当视频中的人物看完视频,眼泪随着感动流下来的同时,视频外的观众也能感受到心中流入了一股暖意。

请输入图片标题

可是为什么看完这则广告,我会更加同情那个老人家……这明明就是一个关于留守老人的凄惨故事啊。🤦‍♂️

>观看地址 📺

AirPods 系列广告

听着音乐飞檐走壁:Down

AirPods 刚推出时遭到了不少的质疑,其中最大的一条就是容易丢失,而《Down》正是 Apple 对这一质疑的有力反驳。广告中,一位小哥戴着 AirPods 在街头随着音乐《Down》舞动了起来,他沉浸在无拘束的音乐当中。随着音乐进行,他无视重力,开始漫天舞蹈——在建筑外墙上、在汽车表面上……但无论他的舞姿幅度有多大,AirPods 都安好地佩戴在耳上,始终没有 「Down」。视频的艺术手法令人惊叹,AirPods 的超无线、难掉落、自动感应佩戴情况等特性,更是在这支广告中一览无余。

请输入图片标题

>观看地址 📺

脑补出个情人节:心动(Sway)

类似于《Down》,《心动》同样传达了使用 AirPods 无线无拘束的良好体验。广告一开始只有女主角戴着 AirPods 在雪地上独自跳舞,而随后她撞到了一个陌生男人,并把一只 AirPod 分享给他,于是两人便在鹅毛大雪之下,随着音乐亲密舞蹈,画面浪漫至极。最终当这两位陌生人将要亲吻时,音乐戛然而止——原来刚才那段舞蹈是女主角聆听音乐时候想象出来的,现实中两人只是擦肩而过,看来女主的内心戏非常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心动》播出时正值中国的情人节,在当时无异于撒了一大把狗粮。

请输入图片标题

>观看地址 📺

HomePod 广告

请输入图片标题

这是首支真人出演的 HomePod 广告,广告的开始是女主角在下班通勤的途中,她神情呆滞,面容憔悴,想必是经过了一天的苦心劳形。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房间,把钥匙随手甩在桌子上,她喊了一句:

Hey Siri. Play me something I’d like. (给我播点我爱听的。)

请输入图片标题

随后音乐如约而至,女主角随着音乐节奏渐渐舞动了起来,越舞越嗨,她甚至开启了通往另外一个维度的通道(详见《星际穿越》),还找到了平行时空下的自己。当乐曲将完时,她也停止了舞动跳回到现实中,小喘着气躺在沙发上,脸色潮红,像身体得到焕新一般。侧头听着窗外淅沥沥的雨声,生活仿佛回归了本该有的温馨模样。

这则广告借助生活场景传达了 HomePod 的智能化、便捷性的特性,当然最后也少不了 Apple 招牌式的人文关怀。但当看到女主角那放飞自我的舞姿和超现实的场景,也有人吐槽这不是 Homepod 的功劳,而是大麻的功效🙈……

>观看地址 📺

Siri 广告:巨石强森与 Siri 的一天

巨石强森和 Siri
巨石强森和 Siri

说到巨石强森,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速度与激情》系列熟知这位好莱坞硬汉的,而在这则短短三分钟的广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好莱坞大片的元素:飞车、爆炸、开飞机、上太空等,因有尽有,也难怪当时它被强森本人称为「电影大片」。而另外一位主角就是我们的 Siri 了,它(她?)在片中是巨石强森上天入地、完成人生目标的得力助手,可以帮强森打车,为强森弹古筝配节奏,甚至可以在外太空给他自拍……Apple 想让你知道,就算你忙如强森,有了 Siri 也同样可以轻松应付所有工作。但看完这部「电影大片」,我看看了我的人工智障,深深怀疑我和强森用的不是同一个 Siri。

>观看地址 📺

Face ID:看一眼就解锁

在这支广告中,Apple 创造了一个可以用脸解开任何锁具的世界。从一个女生使用 Face ID 解锁她的 iPhone X 开始,从密码锁储物柜、储物箱的锁头、书桌、卷闸门、实验室里的烧瓶、汽车后备箱,到路人带锁的「项链」,女生都可以看一眼就解锁,突出了 Face ID 的便利与快捷。一分多钟的广告中没有任何台词,只有女主角用脸不停地解开一把又一把的锁,但问题在于,这个小姐姐好像解开了很多别人的锁……我觉得她的下一个目的地应该就是银行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而值得一提的是,广告中还似乎出现了 iOS 11 的一个 Bug,当信息过长时,在锁屏界面下推送气泡的伸展会慢于文字的出现。苹果啊,你可长点心吧 🙈

bug
bug

>观看地址 📺

设计理念:Perspective

《Perspective》并非给任何产品打广告,而是向观众展示了 Apple 最为核心的理念——Think Different,短片使用视觉错位和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通过一些短句具体阐发这一理念。视频极简的影像风格与 Apple 的设计风格不谋而合,充满了科技感之余又不乏美感,展示了 Apple 与众不同的创造力。看着这支短片,任何一个果粉都能隔着屏幕感受到浓浓的情怀,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宣传的模范之作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观看地址 📺

弄巧成拙的创意

除了成功的创意,苹果也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失误。它曾经的文案就喜欢滥用排比、顶真、重复、双关、以及各种不恰当的四字词语,比如「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iOS 8),让爸爸「每天越开越开心」、妈妈开心到「开了又开」,我真想送苹果几句「溢美之词」(出自苹果在母亲节的广告)。

话说回来,现在苹果的文案水平还是有提升的,基本达到了「信达雅」的水平,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真正的创意。

Apple 还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广告或是宣传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读有趣的内容 🎉

Picsew 更新支持 URL Scheme 自动化,长图制作只需一步

$
0
0

Picsew 作为 iOS 上一款长截图制作与截图拼接软件,凭借其强大的功能以及低廉的价格获得了许多用户的青睐,在最近几个月更新加入「长截图插件」功能后,在最的近一次 2.71 更新中又加入了对 URL Scheme 的支持,通过对 X-Callback-URL 的应用,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截图或图片进行拼接操作。

拓展阅读:URL Schemes 使用详解

简化操作,从未止步

对于一般长截图拼接应用来说,一张长截图的制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对相应界面截图
  • 打开拼图 App
  • 选取刚刚的截图进行拼接
  • 保存/分享对应长截图
  • 删除原截图

虽然现在大多数长截图拼接应用都已经自带了「截图拼接完成后删除来源图片」的功能,但长截图的制作仍然需要打开应用并手动选取所选图片这几项操作。对于经常制作长截图的用户来说,这样的操作仍然比较繁琐繁琐。在最近几个月的更新中,Picsew 陆续加入了「网页快照」和「长截图插件」两项功能,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 Safari浏览器浏览网页时制作网页长截图或直接在相册中直接选取截图进行拼接。而本次更新中对 URL Scheme 的加入,更是实现了对长图制作步骤简化的质的飞跃。

结合 Workflow 拼图操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结合 Workflow,Picsew 可以实现怎样的自动拼图操作。在 Picsew 的 x-callback-url 文档中,已经自带了三个最常用的长截图制作工作流,我也根据我常用的操作制作了自己的拼图工作流。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结合 workflow, Launcher Center Pro 或其它支持 URL Scheme 的应用定制自己的拼图动作。

  • 制作长截图:这个工作流会让你选择最新截图的数量,调起 Picsew 来自动拼接,保存图片到相册,然回到 Workflow,查看结果,删除来源图片。
制作长截图
  • 最近长截图:这个工作流会自动检测最近的截图,调起 Picsew 来自动拼接,并且根据你的选择加上设备外壳或者清理状态栏,保存图片到相册,删除来源图片,然回到 Workflow,查看结果。
最近长截图
  • 创建长截图:这个工作流会根据你选择的截图,调起 Picsew 来自动拼接,并且根据你的选择加上设备外壳或者清理状态栏,保存图片到相册,然回到 Workflow,查看结果,删除来源图片。
创建长截图
  • 图片拼接:这个工作流会让你选择需要拼接的图片,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图片拼接,保存图片到相册,回到Workflow,查看结果,并根据你的选择来决定是否删除来源图片。
图片拼接

URL Scheme 指令

在 Picsew 的设置中,可以看到关于 URL Scheme 的相关帮助。基础方面,通过 picsew:// 和 picsew://recent 可以直接打开或查看最近的截图,在 Picsew 的 x-callback-url 文档中,可以进一步看到详细的对 x-callback-url 的支持格式:

picsew://x-callback-url/[动作]?[动作参数]&[x-callback 参数]

功能方面,Picsew 拥有的三种拼图操作:截图拼接、图片竖向拼接以及图片横向拼接都可以通过 URL Scheme 来实现,对应的动作分别为:/scroll/vert 和 /hori,除了三种不同动作的基础参数外,Picsew 还为其配备了水印、加壳、清理状态栏以及是否删除来源图片四项自定义可选操作。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习惯来定制属于自己的 URL Schemes。

URL Scheme 参数

例如,使用最近的长截图进行拼接,自动清理状态栏,加上白色设备外壳,把结果保存到设备相册并删除来源图片的 URL Schemes 为:

picsew://x-callback-url/scroll?in=recent&out=save&clean_status=yes&mockup=white&delete_source=yes

长截图制作、图片拼接、打码标注、水印添加……Picsew 完善的功能令长图的制作越来越简单,通过本次更新对 URL Scheme 的支持,拼图的操作进一步简化,使得 Picsew 在同类型软件中更加突出。如果你也厌烦了繁琐的拼图操作,一定不要错过这款长图制作软件。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放下你手里的数据线,iPhone 和 Windows 传输文件你可以用这些工具

$
0
0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将文件从手机上传到电脑、电脑发送到手机这类需求。如果是同为苹果生态的 Mac 与 iOS 设备之间的传输,使用 AirDrop 无缝传输简直不能再方便。如果是 Android 系统的移动设备,本身较为开放的架构想要实现与各种系统的 PC 传输文件的方法多如牛毛。想要了解更多的文件传输工具,可以来看看少数派为你制作的全新专题。

👉 全新专题:文件传输,有这些就够了 - 少数派>

但是如果是 iOS 设备与 Windows 设备,就没那么方便了。两者之间就像是筑了一堵墙——发邮件吧,传大文件又慢又麻烦;用 QQ 等一类网传工具吧,安全性值得商榷。你面对着办公桌上那台 Windows 电脑,看了眼手中的 iPhone,默默地从充电器上拔下那根数据线……

等一下!

都 2018 年了,文件传输这点儿事还没开发者站出来解决才奇怪吧。

App Store 上的文件传输类 App 鱼龙混杂,虽说功能基本一致,但质量却参差不齐。今天我整理了我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几款文件传输工具,尽管这么说,其实它们的实际表现各有局限,也各有千秋,这里先列出一张表格做对比,供各位按需选择。

多款传输工具对比

先来看看两款不需要在 PC 端安装软件就可以传输文件的 App:Documents 和 Portal。

Documents

我派推荐过的 iOS 知名文件管理工具。多格式的预览与批注支持、接轨 NAS 与网盘服务、与 PDF Expert、Scanner Pro、Printer Pro 等自家办公生态的无缝结合,众多特长集一身的 Documents 称得上是效率领域一把出色的「瑞士军刀」。

Documents 其实还有一项非常实用的局域网文件共享功能。在设置界面中进入「无线网络驱动器」,开启驱动器开关后,只要在同一局域网环境下(比如同一 Wifi )使用浏览器或者支持 WebDAV 的应用内访问指定链接网址,任何设备都能连接并读取 Documents 内的内容。

 

使用 Documents 进行 iPhone 和 Windows 的文件共享和网盘相似,而且配对方式仅需要登入链接网址,非常方便易用。由于全程在局域网内操作,速度和安全性都有保证。唯一的问题是你需要先将 iPhone 内的文件分享至 App 内才能传输。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Documents。

Portal

Pushbullet 是一款经典的跨平台剪贴板同步与文件传输工具,但由于需要 Google / Facebook 账号登陆并且使用的是 Amazon 的云服务,在国内使用有诸多的不便。

不过 Pushbullet 的开发团队还有另一个基于本地局域网传输文件的小工具值得推荐——Portal。这是一款主打大文件批量 单向 传输的简单工具,与大多同类工具一样,PC 端浏览器登录指定网址后用移动端扫码就能完成配对。然后只要把想要传输的文件批量拖入浏览器中就能直接传输进移动设备里了。

也许仅支持 PC 端向移动端单项传输的 Portal 在功能性上不及前面的几款工具,但它唯一的优势就在于简单和轻小。功能专一,App 体积仅 17 MB,是大多同类工具体积的一半以下。如果你需要的是一款简单粗暴而且为最轻小的本地单项传输工具,或许就是这款 Portal 了。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Portal。


Send Anywhere

我派推荐过的全平台的批量文件传输利器,支持 macOS、Windows、Linux、iOS、Android 甚至是 Windows Phone、Kindle 等系统的文件互传,另外它还有 网页端 支持正常的发送和接收。

Send Anywhere 在允许本地局域网传输的同时还使用 P2P 协议进行异地网络传输,理论上能达到最大速度和最高安全性。

发送文件时,Send Anywhere 会生成一组 6 位数字密钥和一张二维码,任何接收端只要在 10 分钟内手动输入这组数字或扫描二维码就能完成传输校验配对。

Send Anywhere 的 iOS 客户端使用体验有贴近于 AirDrop 般的无缝感。你可以在任何文件的「分享」界面中直接选用 Send Anywhere 发送,甚至完全不用退出原本的 App 就能完成 发送-配对-传输 整个过程,这是很多同类 App 所不具备的。

 

值得一提的是,发送与接收双方都使用客户端的情况下,客户端会记忆用户,方便你下次同对象传输时不用再进行配对。但这项功能与它的「链接分享」功能相似,会将文件先上传到服务器进行转发。安全性的事先不提,由于服务器不在国内,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导致速度上有很大限制。所以如果想要使用 Send Anywhere 来实现 iPhone 与 Windows 的文件互传我个人还是推荐使用输入密钥/扫码的方式配对。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Send Anywhere。

AirMore(爱莫助手)

专为 PC 端与移动端互相传输文件开发的工具,同时还是个手机管理助手,在 Android 用户中有一定知名度。由于在文件传输外还拥有远程摄像头调用、屏幕投射、热点直连等多种功能,经常与后面我要介绍的 AirDroid 相提并论。不过这些功能大多都没能在 iOS 版本中实现。

同一局域网内,PC 端在浏览器中打开指定网址,移动端扫描网页上二维码就能完成配对。配对后能够直接读取移动端设备的照片、视频、音乐、剪贴板等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文件的传输需求,你可以像 Documents 那样先将文件分享至 AirMore App 内,然后就能在浏览器网页中读取。

其实 iPad 上也能打开网页端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AirMore。


AirDroid

Android 平台知名的老牌文件传输与管理工具,现已推出了 iOS 平台版本。仅通过使用浏览器的网页版就实现了 Android 平台各种手机助手的功能,诸如应用管理,文件分享,免 Root 远程操作手机、录屏、收发短信来电等等。不过遗憾的是,与 AirMore 相似,由于 iOS 的系统架构,以上绝大多数功能都无法在 iPhone 上实现。

不过 AirDroid 仅作为多平台的文件传输工具也是十分优秀的。与 AirMore 一样,在同局域网内登入指定网址扫描二维码就能完成快速配对,并查看设备内照片、视频等内容。此外还支持附近 AirDroid 用户无流量的文件互传。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要用 AirDroid 来实现 iPhone 向 Windows 传输照片、视频以外的内容,你必须要在 Windows 上下载 AirDroid 客户端。

 

另外你还能注册 AirDroid 账户来使用云端服务器异地传输文件,不过同样考虑到安全性和速度,不推荐这样做。(而且方便程度可能还不及 QQ 传输......)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AirDroid。


Photos Companion

这是一款由微软车库团队开发的 单向 照片与视频传输工具。同样使用本地局域网进行传输,允许移动端向 Windows 端传输照片与视频。

作为微软自家开发的 App,它在解决 iPhone 向 Windows 传输这一需求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是 Windows 10 系统,无需安装任何额外内容,使用系统内置的「照片」应用就能扫码配对接收。

不过由于这项功能目前处于预览版测试,默认没有开启,你需要先在「照片」应用中找到「设置」,然后打开「预览」下「帮助 Microsoft 测试通过 WLAN 进行移动导入的功能」,照片应用的「导入」菜单中就会出现选项「通过 WLAN 从移动设备导入」了,点击后用移动端 App 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配对进行传输了。

而且这款 Photos Companion 与上面提到的 Portal 相似,同样是体积极为轻小的简洁工具。(或许可以和 Portal 组合使用?🤔)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Photos Companion。


iCloud Drive

如果说你一定要异地传输,并且寻求一个在 iOS 操作最为简单和便捷的方式,那恐怕只能是苹果官方云盘服务——iCloud Drive 了。iOS 11 以后,Files 被内置在了所有 iOS 设备之中,你可以通过 Files 轻松地管理 iCloud Drive 中的所有内容。

如果使用 iCloud Drive 来实现 iPhone 与 Windows 的文件互传,相比起其他第三方,优势是很明显的。在 iOS 上由于系统层面的贴合,你几乎可以将任何 App 中的文件分享至 Flies 内,并上传至 iCloud Drive。在 Windows 端你有两种选择,一是使用浏览器直接用 Apple ID 登录 iCloud Drive,另一种是 下载官方的 iCloud for Windows 客户端 来访问 iCloud Drive。

不过要提一点,众所周知,国内 iCloud 服务已经转由云上贵州运营。传输速度确实与以往相比有所稳定,但如果你担心文件安全问题,你当然也可以选择更换 Apple ID 地区。但说到底毕竟都是第三方服务器存储,数据安全隐患是永远无法完全避免的,所以这类服务的选择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权衡。

介绍了这么多款工具选择,如果完全通读下来,可能会让你陷入选择困难。其实在这些工具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符合自身需求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身边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如何才能方便地在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文件?为此,少数派为你准备了一份「文件传输」专题,让你学习正确的文件传输方式。

👉文件传输,有这些就够了 - 少数派>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不再错过任何一款好用的 App 📱



好用的全平台剪切板工具,我们为你找到了这 3 款

$
0
0

客户端我们在进行文字编辑的时候,复制下来的文字常常需要重复使用,但新的内容一旦复制,旧的内容就被覆盖清理了。不管是在 Windows、macOS、Android 还是 iOS 中都没有系统级的剪贴板应用,因此选择一款易用高效的剪贴板成了很多人都有的需求。

在我派的文章 免费开源的 Windows 管理剪贴板,让你处理文字更高效:Ditto中,只有 Windows 端的 Ditto 让其他平台设备的用户很是无奈。这里我们推荐几款多平台适配的软件,让手中的设备都能有好的剪贴管理体验,并且能够在多设备间同步剪贴板内容,让工作不再被设备所限。

ClipboardFusion

来自于 Binary Fortress 公司的 ClipboardFusion 是一款覆盖全平台的剪贴版应用,除了常见的 Windows,macOS 还有 UWP 版以及 Linux 版,在 Chrome 中也有相应的插件可以使用。移动端 Android 版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最新版还是 2013 年发布的,但有趣的是似乎还能正常使用。

剪贴板管理器
剪贴板管理器

下载安装并打开后软件直接在 Windows 的右下角任务栏中安静的待着,进入设置界面即可发现这款应用拥有众多可配置项目,可设置剪贴板管理器窗口的详细参数、进行剪贴板同步设置等。其中只要使用同一账号登录到不同设备中,剪贴板内容即可在所有平台使用,由于服务器在国外的缘故同步速度不是非常快。此类工具常有的自定义热键功能也是有的,全部热键默认缺省,但可定制项基本覆盖所有常用功能。

设置界面
设置界面

考虑到有些敏感应用的安全性,软件还提供了忽略程序剪贴任务的功能,将相应的软件加入即可在取消对此应用剪贴行为的监控。不过这款软件最强大的功能还是能够使用宏任务,有一定编程能力的用户可以自己根据需求对剪贴板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而非专业用户也可以使用众多开发者编写好的宏,诸如直接将 HTML 颜色转化成 RGB,所有日期转化成农历等。

忽略程序、加载现有宏
忽略程序、加载现有宏

可以用来同步的手机端就没有类似桌面端的美观设计,毕竟 2013 年的设计标准就是这样,不过 2017 年更新的 iOS 端也是用的同一 UI,让人感到意外。

年久失修的 Android 端
年久失修的 Android 端

用户可在其 官网下载 WindowsmacOS版,同时也可下载 iOSAndroid版本。基本功能免费,同步等高级功能需要付费。

快贴

来自国内的一款云剪贴板工具,云属性优势明显。得益于国内服务器,复制的内容基本能够秒速级同步到其他设备中。同样支持多平台设备,但是没有 Linux 端以及 Chrome 插件等。界面简单,没有相应所有剪贴内容的管理器,在使用时会有一点麻烦,而内容只显示最近的 30 个,其他数据并没有清除。

点击图标直接出现内容
点击图标直接出现内容

相比 ClipboardFusion 的众多设置项,快贴的功能会少很多,但是同样可以添加插件实现一些高级功能,Mac 端支持自定义的 Lua 脚本来对剪切的内容进行修改,并且支持系统级的热键。在安全性方面,软件可以识别机密内容,直接将文件设为机密内容即可关闭文件的同步,同时使用正则表达筛选可以将一些关键词进行过滤,达到不上传的目的。

插件及安全设置
插件及安全设置

手机端功能简单注重同步,与其说是个剪贴板工具,不如说是文本图片传输工具。因为可以直接以图片的格式导入,并在桌面端进行保存或粘贴。

软件可以在其 官网中下载 WindowsMac版本,移动段 提供了 iOSAndroid版本,所有功能免费使用。

1Clipboard

1Clipboard 是知名截图工具 PicPick 开发者 NGWIN 的新作,优雅简洁的设计让我一看到就喜欢上了这款应用。不过这款应用暂时只支持 Windows 和 macOS 系统,而最新版还是于 2016 年发布的,当时开发者表示 Android 和 iOS 客户端也在路上了。虽然到现在还没有正式推出 1.0 版,但它依旧算得上是一款优秀的剪贴板工具。

高颜值的剪贴板
高颜值的剪贴板

在安装好之后第一次打开就要求用户登录 Google 账号来实现同步功能,内容存放在 Google Drive 中来保障数据的安全。但同样可以选择不使用同步功能,直接当做本地剪贴板管理工具使用。设置界面同样简洁明了,容易上手。

初始化&设置
初始化&设置

可以对复制的内容进行收藏,并且每一个内容都标有时间,可以快速分辨哪个是最新复制的内容。同样可以对剪贴板进行搜索,快速找到所需内容。作为一款简洁高效的本地剪贴板已经十分好用了,在网络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更可以进行同步。不过似乎现在还有一些登录上的小 Bug,希望开发者能够逐渐完善这款软件。

搜索功能
搜索功能

同样,软件可以在其 官网下载 Windows版本和 macOS版本,所有功能免费使用。

尾巴

现如今剪贴板管理与同步这一需求似乎是很多人都要提到的一点,不知道这种小的需求为什么各大系统开发厂商没有跟进呢?不过既然有众多优秀的开发者开发出的优秀软件,也就弥补了这样的不足。希望这里介绍的几个产品能给各位带来便利,让工作的时候少一点重复的动作,让文本编辑变的更加从容优雅。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智能设备 Power Up。

Apple Watch 上最好的免费睡眠监测 App,现在能自动记录了:Sleep++ 3.0

$
0
0

Sleep++ 应该是最早一批开始尝试利用 Apple Watch 记录睡眠的应用,而 AutoSleep 青出于蓝后来居上,在专业性和复杂度上都比 Sleep++ 高出一个台阶。不过 Sleep++ 最近上线了 3.0 版本,新版终于支持自动记录睡眠,而不必在 Watch 点击「开始睡觉」才能记录。

Sleep++ 2.0 需要在手表上点击才能开始或结束睡眠记录

要打开自动睡眠记录,你需要在 Sleep++ 的「设置」中开启「Auto Sleep Tracking」,之后 Sleep++ 的自动记录睡眠就开始工作,本质上它和 AutoSleep 一样,通过分析夜里睡觉时 Apple Watch 的物理运动数据来判断用户的睡眠情况。

相比于手动记录,自动记录显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便捷性。Sleep++ 1.0 刚上架时我就尝试过一段时间,但夜里入睡时总是会忘记主动记录睡眠,或者醒来之后忘记点击结束,导致超过 15 个小时的睡眠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失误。如今自动记录功能在 Sleep++ 3.0 的实现,能让它成为监测睡眠情况的新选择。

每天醒来,Sleep++ 立刻会向你推送睡眠简报,昨夜睡得好不好,醒来唤醒手机马上就能知道。Sleep++ 把睡眠情况分为 3 级,分别是 Restful(有益休息) 、Restless(躁动)和 Awake(清醒),在图表上也以紧凑的柱状图用不同颜色区分,看起来直观清晰。

Sleep++ 和 AutoSleep 该选哪个?

提到 Apple Watch 上的睡眠监测应用,不得不把 AutoSleep 拿出来和 Sleep++ 做一番对比。我认为这两款应用的区别之处有两点,简洁性和专业性,这两者似乎也是不可兼得。

在简洁性上,Sleep++ 和 AutoSleep 都很有特色。打开 Sleep++ 后开启几个选项就能马上上手,睡眠简报也简单到小学生都能看明白。相比而言,AutoSleep 可以说是我用过最为复杂难懂的应用了,各式各样的图表与数据简直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反过来,复杂功能的背后往往也与专业性划等号。AutoSleep 除了采集 Apple Watch 物理运动数据外,心率、iPhone 是否被移动等等其他线索,都会被用来综合分析睡眠情况,在精确度方面更加可靠。另外,AutoSleep 可以全天候监测睡眠,也就是说午间休息或是黄昏小憩,都会被记录下,但 Sleep++ 只统计夜间情况。

如果你是刚开始进行睡眠监测,那么我建议你使用免费的 Sleep++,相比于 AutoSleep 18 元的售价,它更加亲民,也能让你快速上手;如果你想要深入分析了解自己的睡眠情况,比如我在 关于睡眠的文章 里所介绍的方法,那么 AutoSleep 是更好的选择。

推荐阅读:《定了五个闹钟还是起床失败,也许你该试试如何让自己睡得更规律》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Sleep++。


想了解更多睡眠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少数派 助你睡个好觉 专题。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不再错过任何一款好 App 📱


Workflow Gallery 上新:iPhone X 套壳截图、批量分享文件给微信联系人

$
0
0

这一期 Workflow Gallery 为大家带来了 8 个新动作。

如果你有实用、有趣的 Workflow 动作,欢迎向我们投稿,帮助我们一起丰富这个「聚合实用 Workflow 动作的中文分享站」。我们将以每月两期的频率发布 Workflow Gallery 更新,展示优秀的 Workflow 动作。

> 动作的入选规则请参考 投稿通道中的详细说明 📮

> 以下提到的所有动作都可以在 Workflow Gallery下载 ⬇️

本周新增了 8 个 Workflow

还没有安装 Workflow?戳 这里 下载。


新增了哪些 Workflow

  • 批量分享文件到微信(作者 @文刀漢三):选择 Files 中的文件并分享给微信联系人。由于微信分享机制的限制,分享多个文件时需要手动跳回 Workflow 并重新选择联系人。进一步了解请前往 Power+阅读 Workflow 定制 010:分享文件给微信联系人

  • iPhone X 套壳截图(作者 @Minja):制作 iPhone X 的套壳截图,第一次运行时会提醒下载所需外壳图片。第一次运行前需要在系统相册中创建「workflow」相册,本 Workflow 会自动下载所需素材,大约 120kb。
    套壳截图
  • 拨打人工客服电话(作者 @Minja):点击后选择一个自己需要客服电话,将一键转至人工客服。已收录常用运营商、快递电话,需要自定义电话号码的读者请参考 用 Workflow 一键转接人工客服 | 一日一技

  • 闲鱼剁手(作者 @TL):找回网页版的闲鱼搜索。
  • 墨迹天气实景图(作者 @小新):输入想搜索的地址,获取当前时间段内该地的天气实景图。
    天气实景图
  • 批量添加 URL 至阅读列表(作者 @flank):将网页上的 URL(比如博客的友情链接页面)全部加到 Safari 阅读列表。
  • 添加任务到 Things 3(作者 @uri):向 Things 3 中添加事件,可以设置以下参数:何时在「今天」中显示、截止日期、提醒时间、备注、check list。
  • 摘录文章到 DEVONthink(作者 @vanilla2w):将文章中的摘录添加到 DEVONthink To Go 中的摘录本中,摘录本以月份为单位,每个月自动创建新摘录本。

> Workflow Gallery 投稿通道 📮

> 查看本期 Workflow Gallery 全部更新 💪

不懂怎么做 Workflow?来 Power+ 定制你的专属动作 ⚡️


扫一扫就知道照片里面有什么,Google Lens 现已来到 iOS

$
0
0

如果你现在打开 iPhone 上的 Google Photos,会发现多出了一个相机的图标。这就是正式向 iOS 用户推送的 Google Lens,这个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功能可以识别图像中的建筑、动物、电话号码等物体和字符,并提供一定的搜索建议。

Google Lens 在 Android 设备上已经不是新鲜事,iOS 版姗姗来迟,效果又如何呢?这篇文章就是我的一些体验。

识别体验

识别功能用起来非常简单,打开一张照片,点击下方第三颗相机状的图标就能开启了。

点击第三颗按钮

识别建筑物、动植物

识别建筑物

我对于识别现实中的物体更感兴趣,于是先选了一张旅行照片进行尝试,经过一段动画,Google Lens 很快认出了这是杭州的灵隐寺,并且提供了搜索建议。翻看旧照时,我们就能通过 Google Lens 回味一下那些记忆里的建筑。

除了建筑物,Google Lens 还能识别动植物和画作,以后看到不熟悉的抽象派画作可不要再全往毕加索身上挂了,先用 Google Lens 扫扫吧。

识别 Logo

识别 Logo

作为一个直男癌患者,各种奢侈品品牌我一个也认不出来,不过以后我可以用 Google Lens 扫描一下那些 Logo,不至于再把「圣罗兰口红」说成「圣保罗口红」。

接着我又试着扫了一下国内大学的校徽,这些中文世界的标志 Google Lens 也能认出。

识别书本

识别书本

扫条码识别书本的功能已经不算新鲜,但是识别封面就比较厉害了,而且能识别常用的中文教材

对我来说,这个功能最重要的使用场景还是识别英文书。很多英文原版书的封面设计走的极简路线,甚至作者名都不显眼,光靠一个模棱两可的书名去搜很可能无功而返,不过在 Google Lens 面前,这些出版物都能找到出处。

不过目前 Google Lens 还不能直接链接购买界面,否则配合亚马逊一键免密下单,岂不更方便 🌚

识别文字

识别文字

玩过了上面这些比较新潮的功能,我又尝试了比较「传统」的文字识别。

Google Lens 对于文字的识别效果和主流 OCR 应用差不多,但是进一步可选的操作就丰富多了,根据识别结果 Google Lens 会提供以下功能:

  • 电话号和邮件:添加到通讯录或直接联系
  • 日期:添加到 Google Calendar
  • 地址:在地图中显示
  • 其他文字:直接拷贝到剪贴板或通过 ShareSheet 分享

如果在一张照片中识别除了多段文字(如上图同时出现电话和邮件地址),你可以点击自己需要的那一段来进行下一步操作。

识别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

最后我试着识别了二维码,这个已经屡见不鲜的功能 Google Lens 也没有落下。除了最基础的功能——解析文本,Google Lens 也能分析二维码的内容,例如打开网页、将联络信息添加到通讯录,和 iOS 11 的原生相机功能类似。可惜 Google Lens 不能用摄像头实时识别,做不到 iOS 原生相机那样随手掏出来就可以扫描。

关于 iOS 原生相机识别二维码的功能,可以阅读这篇文章:

> 你可能不知道,iPhone 还能这样扫二维码

小结

几天的体验下来,我不禁把 Google Photos 和 iOS 11 的 原生二维码扫描功能放在一起比较。虽然 Google Lens 可以识别现实中的物体、而 iOS 原生相机只能对付二维码,无奈 iOS 版的 Google Lens 只是寄生于 Google Photos,应用场景不算特别广泛。

不过,对于把 Google Photos 作为主要照片管理应用的人,Google Lens 的引入无疑有趣且实用,我也非常期待 Google 能推出独立的 Lens 应用。

现在,你可以下载或更新 Google Photos到 3.16.0 版本来体验 Google Lens 功能。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不再错过任何一款好用的 App 📱

用这 7 个实用 OmniFocus 透视,高效处理每日任务

$
0
0

在知乎上有一个《OmniFocus 被过誉了吗?》的提问:

我看到 OmniFocus 这么火爆,试过几次,完全不知所措。我完全不知道每天打开 OmniFocus 该看哪里。

按 OmniFocus 的设计者的构想,用户应该在透视中去查看要完成的事。透视,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场景或者轻重缓急的程度,像糖葫芦一样,把不同项目中的任务串在一个界面中。OmniFocus 默认就有上下文和预测等透视。

但用默认透视,经常会遇到不能直接显示自己想要的任务的情况,例如「预测」透视不能显示那些没有设定日期属性的任务。假使一次工作会议后,添加了一个「整理会议的主要内容,给会议报告作为素材」的任务。如果不设定开始或者结束时间,这个动作就不会出现在「预测」透视中。

想看的任务不能直接看,能直接看的不是当前需要的,就造成了一些用户「不知道每天打开 OmniFocus 该看哪里」的困扰。

这时就需要自定义透视1 登场。

什么是自定义透视

自定义透视还是透视,只不过不是软件开发者内置的,而是我们自己制定筛选动作的规则,生成一份来满足自己需求的任务清单。默认透视和自定义透视,就像威士忌和鸡尾酒的区别。

OmniFocus 的强大之处在于,给每一个任务都赋予了丰富的属性。打开透视编辑器,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调整透视中到底要显示什么。可以是明天就要截止的任务,也可以是下周就要开始的项目,不一而足。

自定义透视编辑器

不过有了选择的自由就带来了选择的苦恼。到底该怎么调制自定义透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威力呢。

接下来我就针对生活工作中几类常见的场景,来介绍相应的自定义透视。等到了实际使用时,只需打开相应透视,就能清清楚楚的知晓自己该做什么了。

实用透视 1:下一步清单

不管是忙于学业的学生,还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醒来后都不可避免地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我要干什么?

不少人喜欢用「今日待办」来列清单。早晨信心满满地计划要完成所有事项,但常常被临时分配的事打乱,最终下班时发现清单上还剩不少,只能感叹又高估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使用 OmniFocus 的目的,是把心绪集中在当前应该着手做的动作上,而不应该被「今天我能不能完成待办清单」分散注意力。列出每个项目中自己可以立刻开始着手的事项,形成一份下一步清单,就能明确一天工作学习的重心。

下一步清单

选择「使用项目层级」,就能一览所有进行中项目的进度。但是不需要再分组,尽量保持透视显示内容的简洁。将排序设定为「已标注」,能让重要的项目尽量靠前。最关键的是「按可用性过滤」选项中,选择「首先可用」,这样只会显示项目中的排在最靠前的一个动作,最切合「下一步」的定义。

实用透视 2:Only in 学校/办公室

等你端着咖啡坐在工位上,或者夹着课本跑到自习室中,又一个问题会随之而来:我在这(学校、办公室)应该干嘛呢?

「下一步清单」明显不适用这个场景,因为它通常包含了你生活工作中的多个项目,不能起到聚焦的作用。但对它稍作修改,就能得到一张「Only in 学校/办公室」的透视。

Only in 学校/工作

这个透视的关键在于利用聚焦和工具条工具缩小范围。我只选择了「学习」文件夹,因为「兴趣」和「生活」文件夹中的项目都不一定要在学校完成。利用工具条选择「学校」和「Macbook」两个上下文,进一步把范围限定在学习项目上。最后别忘了把「按可用性过滤」选项改为「可用」,这样就能看到所有能开始进行的动作。

这份透视还能在离开学校、办公室前看一眼,就能大致明确工作的进度,明天又有哪些事要上上心了。

实用透视 3:午饭后

经过上午的工作和午饭,终于等到了午休时间。但一般午饭后都不适宜立马午睡,那这午饭和午睡之间的时间,又该如何把握呢?

利用任务属性中的「持续时间」,就能列出一份「午饭后」的任务清单。

午休前我大概有半小时的空闲时间。筛选出持续时间为 30 分钟的任务去完成,利用了这段休息时间的同时,又不耽误 30 分钟后的午睡。

午饭后

「持续时间」是 30 分钟,不意味动作属性中的「持续时间」一定要是精确的 30分钟,而是持续时间小于 30 分钟的动作都会显示出来。如果选择「1小时」也同理。

实用透视 4:通勤 &回家前

熬过了一天的工作,想必已经身心俱疲,此时的你恐怕再也不想见到工作中的事情。又或者因为要挤地铁搭公交,能有座位拿出手机就算万幸。在这段时间里,又该如何查看自己能做的任务呢?

通勤 & 回家前

这是我们就需要结合文件夹和上下文,来筛选出通勤时或者回家前能做的事

以我自己的情况为例:首先把文件夹聚焦到 「生活」和「兴趣」,再把上下文限定为「iOS」和「Focus(No Work)」,这样筛选出来的多半是「整理今天的账单」、「回复 XX 的邮件」和「学习 Coursera 的 XX 课程 — 第三课」等等在路上也能完成的事情。

更多值得一看的自定义透视

之前介绍的透视,都是我经过实践总结,挑选出能适合每个人日常生活的自定义透视。但是自定义透视的灵活,远不是这几个透视能体现出来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或许没那么有普适性,但或许能给特定人群一些启发的自定义透视。

1. 等待

如果项目中的所有动作都完成了,要么项目就此结束,要么就等待着继续添加任务。「等待」透视就是将这些项目挑出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它们。

等待

这个透视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项目状态「延迟」,「延迟」不是我们能手动设置的项目属性。当项目下没有等待完成的任务,就自动被归为「延迟」状态,由此可以筛选出等待处理的项目。

2. 检视

任务管理最怕有项目「烂」在任务体系中。有的项目长期没有进展,你也并没有遗忘它,只是对自己说着「下次再说怎么办吧」,一直拖延。用「检视」透视,可以按时间顺序查看这些项目,并督促自己赶快作出决定。

检视

这个透视并不用筛选掉项目,只需要按添加的时间排序即可。注意要勾选上「使用项目层级」,这样查看的时候更方便。如果一个去年的项目还没有完结,就要好好想想是该放弃它,还是要规划时间继续完成。

3. 待回复

灵活筛选上下文,也能使自定义透视更实用。

邮件往来是职场人士的主要沟通手段。但我们在收到邮件的时候,可能来不及立刻回复。紧张的工作中,最后极有可能遗忘,导致工作被耽误。将这类事项统统收集进 OmniFocus,就能避免不少工作失误。

待回复

我通过 Airmail 3 的动作,一键将待回复的邮件收集到 OmniFocus 中,加上「Mail」上下文,就能在专门的界面中查看。

活在计划中还是活在当下

经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就能在不同的场景下,在 OmniFocus 中查看到有用的任务清单。

不过你可能也发现了,自定义透视,或者说 OmniFocus,并不是像电影中的助理从早到晚的给你列出今天的行程,而是筛选出每种场景中,你应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的事情。所谓「Focus」,所谓「活在当下」,我想大抵不过如此。

不过如果只有默认透视,就不能解决「不知道每天打开 OmniFocus 该看哪里」的问题了吗?其实不然,如果你能理解 OmniFocus 的任务属性设置,能熟练地调整显示选项,只用标准版中的默认透视,也能应对不少场景。

在我撰写的教程《OmniFocus 入门与进阶》中,详细的讲解了 OmniFocus 的每一处设置和相应的应用实例。当然还有更多的自定义透视介绍,以及 AppleScript 等进阶内容。希望起到抛砖引玉,帮大家开拓使用思路。

> 订阅《OmniFocus 入门与进阶》教程,带你走进任务管理的大门,成为 GTD 高手 💪

Smartisan OS 怎么用更高效?你可以看看这 11 位作者分享的使用心得丨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
0
0

你有哪些锤子手机的使用技巧?你最喜欢的 Smartisan OS 设计细节是什么?你是如何将 Smartisan OS 的各种功能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从而提高效率的?

在为期两周的少数派 × 锤子科技「我的 Smartisan 使用技巧」征文中,我们收到了 50+ 份不同的答案,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和我们分享了很多之前没有留意到的好用法,也为 Smartisan OS 之后的改善提了不少建议。

我们在这些文章中挑出了 11 篇入围文章,并最终评选出了 6 位作者获得本次征文活动的最终大奖。

获奖文章

一个代购高效玩转坚果

  • 作者:引诚
  • 奖品:即将发布的锤子新品手机

大家都知道 Smartisan OS 里面有很多提高操作效率的人性化功能,而引诚的这篇文章以代购的视角,将「一步」「闪念胶囊」「大爆炸」和语音输入等功能有效地串联在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让我们切实地看到使用锤子手机为 ta 的工作带来了效率提升。阅读原文 >

用 Smartisan OS 搭建自己高效的 WorkFlow

  • 作者:哈士奇说喵
  • 奖品:五月锤子新品发布会门票

文中不但介绍了「一步」「大爆炸」的使用技巧,还针对这几个功能分享了 7 个针对不同场景的使用方法,读完文章之后也许你可以找到一些之前没有想到的使用方法。阅读原文 >

Smartisan OS 进阶使用心得

  • 作者:Maylie
  • 奖品:五月锤子新品发布会门票一张

文中介绍了很多关于「一步」的有趣技巧,有些不只局限于手机,还有手机和电脑联动的小技巧也非常实用。阅读原文 >

    当我使用 Smartisan OS 时我在用些什么

    • 作者:江小蛤
    • 奖品: Smartisan 半入耳式耳机·心动版

    江小蛤围绕「当我拿到一部崭新的锤子手机,我会做哪些设置来使她趋于完美」的主题介绍了从桌面美化到提高操作效率等多个关于 Smartisan OS 的功能,同时作为一个从 Smartisan OS 1.5 就开始使用锤子手机的老用户,他也对目前的 SOS 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阅读原文 >

    你可能不知道的 Smartisan OS 系统「大爆炸」

    • 作者:玖工格
    • 奖品:Smartisan 半入耳式耳机·心动版

    「大爆炸」只能「炸」文字?这篇文章给了你不同的使用思路,除了大家最常用的文字编辑,其实「大爆炸」还能给你带来更多便捷。阅读原文 >

    SOS 里的「来去之间」

    • 作者:如意羊
    • 奖品:Smartisan 半入耳式耳机·心动版

    这是一篇「多图杀猫」的征文,文章里作者非常细心地搜集整理了 Smartisan OS 里几乎所有和拖动相关的交互和它们的动画效果,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 Smartisan OS 设计中的各种精美细节。阅读原文 >

    入围奖

    除了上面 6 位获奖作者外,还有 5 位参与征文活动的作者获得了入围奖,所有 11 名作者都将获得 Smartisan「足迹」系列明信片一套:

    我们已经在 Matrix 建立了「我的 Smartisan 使用技巧」专栏,将这些获奖文章收入了专栏,也欢迎大家继续向专栏投稿,分享自己的锤子手机使用心得。

    参与微博活动,赢锤子 2018 春季发布会门票

    锤子科技 2018 春季新品发布会将于 4 月 9 日 14:30 在北京工业大学奥林匹克体育馆举行。本次发布会的门票将采用赠票形式发放,3 月 27 日零点前前往 @坚果手机 官方微博参与话题活动,就有机会免费获赠发布会门票一张。

    (注:本次征文活动送出的门票不是 4 月 9 日发布会门票,而是之后在五月举办的发布会门票。)


    快捷搜索全文内容,免费的 Windows 内容搜索利器:DocFetcher | App+1

    $
    0
    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情况,我需要找个数据的前后文,我也知道这个数据就在这个文件夹里,但是这个文件夹里有着非常多的文件,这时候就不得不去一个个打开他们然后进行搜索,这中间所要花费的时间会非常多。

    而内容搜索利器 DocFetcher 则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检索用户想要索引的文件夹Outlook PST剪切板,来创建索引,进而让用户搜索到想要搜索到的东西。

    DocFetcher 的界面设计非常简单,分为文件尺寸范围、文件类型、搜索范围、搜索框、浏览这5个部分。搜索范围就是你想要让 DocFetcher 搜索的目的地,不在搜索范围里的文件 DocFetcher 是不会进行索引的。文件类型是指 DocFetcher 能够以增强索引形式进行搜索,保证搜索内容时不会混入文件本身有关的数据信息。

    使用的时候也非常简单,将你想要搜索的范围编入索引,在搜索框输入你想要的关键词,就可以获得搜索结果,同时也可以在下面的浏览器,浏览高亮了的搜索关键词的内容,很方便的就找到你想要的文件。搜索时支持正则表达式

    如果你经常有在大量文件中搜索内容的需求,不妨就来试试吧。你可以在 DocFetcher 官网下载到 WindowsmacOS 的安装版本,以及绿色版压缩包(支持 Linux)。

    Tips:使用本软件前需要安装 JRE 环境


    >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挑战你的空间想象力,别小看这个貌似简单的几何解谜游戏:.projekt

    $
    0
    0

    几何解谜游戏一直是许多人的心头好,无论是 hocus.puzzlement 这样的立体几何解谜游戏,或是 voi 这样的平面几何解谜游戏,都凭借着它们简洁的界面,费解的谜题吸引着许多人。少数派也曾多次推荐这些游戏,而新上架的这款 .projekt 则将立体解谜与平面解谜相结合。

    在 .projekt 里,你要做的只是在一个 5x5 的棋盘中堆叠方块。但你所堆叠的方块必须与左右两面墙上的倒影所吻合才能过关。

    要上手这款游戏非常简单,但如果你想要「玩好」这款游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完成第一章的关卡后,游戏会对你使用的方块数量进行限制,但你依然可以用大量方块堆叠来达成目标。而如果你想要追求挑战,则需要发挥你的空间想象力,用一定数量的方块完成游戏目标。

    过关方法并不唯一

    在游戏中,你不光要用最少的方块来完成堆叠,如果想要达成完美通关的话,你还需要尝试用最多的方块来完成一次关卡。每当你完成最少或最多时,文字前便会有一个黑色的方块来证明你的完成。在完成最少的任务时,你或许会觉得墙上的倒影太多,不知道如何下手才能放在阴影的范围内;而当你在完成最多的任务时,你恐怕会觉得倒影太少,不知道该放在何处才好。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以 12 元的价格购买到这款游戏。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不再错过任何一款好用的 App 📱


    Viewing all 137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