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要创建 Link 时,只需要选中你要的图层,然后使用「快捷键 W」或者在 Prototyping 选项中点击「+」来添加,之后你的图层会显示一条跳转的线,再点击你要跳转到 Artboard 就可以了。当你添加完 Link 后,你也可以选择含有 Link 的图层,然后再 Prototyping 选项中进行修改操作。
最初下载这款扫描类软件是在学校里偷懒不想手动录入一些文本,通过它高精度的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功能识别出课本的文字,以此减少工作量。之后在一次次的使用中发掘出了它的一些其他功能,可以说这款app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生活的便捷性,让我渐渐开启“无纸”的生活。
如今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需要用到我们的身份证复印件——和房东签合同、淘宝办理手机卡等等。身份证复印件也有着比较强的效力,所以经常看到网络上建议我们在每一次使用身份证复印件的时候都在上面标出使用目的防止被滥用。通过 CS 的水印功能可以很轻易的在身份证上面标注所需的信息,然后导出为 PDF 或图片进行使用。
这两款游戏均由国内开发团队 Tag Design 制作,该团队制作的所有应用都具有极强的传统中华古典气息,而榫卯与折扇更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这两款作品属于他们精心打造的「民间工艺」系列,已经面世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本次作为腾讯功能游戏布局的首发产品,其目的在于介绍中国的传统工艺。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和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兼具古典美与精密的机械之美。这款产品将经典的榫卯结构以可操作的精致 3D 模型展现出来,玩家可以拆分、结合每一个榫卯部件,并且可以全视角旋转来观察其内部构造。该作品曾获得 App Store 2014 年度优秀 app 荣誉,你可以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免费下载。
这款作品属于传统益智类游戏范畴,设计非常简洁,玩家可以在完成关卡的基础上,以最简单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空间分析能力。作为一款训练空间几何能力的教育型游戏,这款游戏同样被收录到腾讯功能游戏计划之中。如果你对这款作品感兴趣,可以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免费下载该游戏。
我刚用 Mac 不久就听说了 LaunchBar,但当时搜下来发现中文网页里相关的结果都很少,也没见几个用明白的,就更遑论讲明白了。相较之下 Alfred 的内容比较多,于是我随大流用了 Alfred。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对 Alfred 没有什么明显的不满,但冥冥之中我似乎还是想探探这个元老级启动器工具的虚实。
在一次和文刀的讨论一番后,换到了 LaunchBar,一直使用至今。我相信大多数 Alfred 出现之后才用 LaunchBar 的人和我一样,都是两者都用过之后,选择的 LaunchBar。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目前 OSMO Mobile 2 缺少一个外部收音的办法。对于视频来说,声音和画面同样重要。一代在后侧有一个用来充电的 3.5mm 接口,这个接口支持连接麦克风。但二代取消了这个接口,因此如果说一代的 OSMO Mobile 还能通过拓展配件的方式来使用独立麦克风收音,那么二代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购买建议
下探的售价、全新的竖拍模式、延长的续航、简化的按键操作、通用的拓展……这些变化无一不体现着大疆对于 OSMO Mobile 2 产品定位的转变。和一代相比,尽管在专业性上有所降低,但大疆希望能让更多的普通用户对手机云台产生兴趣,从这一点上看,二代的这些变化更像是在降低产品的门槛。
因此,对于 OSMO Mobile 2 来说,我们愿意把它推荐给以下两类人:
主播:竖拍模式和长续航让 OSMO Mobile 2 非常适合用来直播,你可以用它拍出比自拍杆更稳定的画面。不仅如此,DJI Go 里美颜功能和直播接口的加入让你用起来更加顺手。唯一你需要考虑的是它的重量,毕竟 OSMO Mobile 2 加上手机的重量对于长时间的直播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视频拍摄新手:如果你刚刚开始尝试用手机拍摄 Vlog 或者短视频,希望购买一些配件提升你的视频质量,丰富你的镜头风格,OSMO Mobile 2 非常适合你。利用 DJI Go 提供的丰富功能,你可以轻松地拍出各种有意思的画面,让你的视频与众不同。
然而,如果你已经购买了一代 OSMO Mobile,甚至还购买了一些拓展配件,目前的 OSMO Mobile 2 没有带来足够的升级动力。另外,如果你对视频的声音有很高的要求,那么降价后的一代(目前官网售价 ¥1399) OSMO Mobile 或许更加适合你。
总的来说,在千元手机云台里,OSMO Mobile 2 在体验、续航和功能上的表现让它非常有竞争力。如果你对手机云台很感兴趣,但又对一代的价格有所顾忌,可以说 OSMO Mobile 2 是一台值得你入手的设备。
最后,音频文件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获取,像是 Google Play Store 之类的其他音乐商店,以及......
总之,忠告:Don't Steal Music!
对于非 iTunes Store 渠道获取的音乐,我通常都会将它们统一转换为 AAC 格式,然后参照 iTunes Store 上的信息修改音乐信息,包括年份、类型,以及插图等。一般情况下,我会通过 iTunes Artwork Finder by Ben Dodson 寻找来自 iTunes Store 的高清封面图,只要 iTunes Store 上有售的音乐,都可以利用它获取最高可达 1800x1800 像素尺寸的封面。
刚开始关注键盘圈的时候,还是个百花齐放的年代,电容有 Topre,HHKB,机械有四大神器,Ducky 之类,薄膜也有富士通4725,Sun Type-6 之类,还有一众胶碗架构,ALPS 轴的产品可选,IBM Model M 也还能搞到(当然这些里面有一部分是洋垃圾……),当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沉迷淘宝淘小众键盘。然而,最后买得起的用的最舒服最久的还是三星DT35,当时我比较感兴趣的是 Sun Type-6 键盘:
不过,UXKit 目前还是一个私有框架,并无任何文档说明其用途和功能,实际应用除了照片 app,就只有 Apple Store 展示机上用来显示型号和定价的 demo app,并不确定苹果是否准备把它开放给开发者。而且,从照片 app 的口碑看,UXKit 的现状并不能让人满意。违反 Mac 平台逻辑的操作、较低的运行效率、奇奇怪怪的 bug——倘若苹果真的要委以 UXKit 打通平台的重任,这座「桥梁」本身恐怕还需要多加打磨。
为什么要在此时支持跨平台 App?
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可能是让 iOS 平台「反哺」Mac 平台,改变后者目前「应用荒」的局面。
目前,Mac 平台针对开发者吸引力不足、缺少新鲜的高质量 app 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方面因为 iOS 平台日渐强势、普通用户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用移动设备而不是桌面设备完成日常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Mac 平台应用开发门槛高而产出有限。特别是苹果的官方应用分发平台 Mac App Store 自 2010 年推出以来,从未达到过官方最初所预期的影响力,相反因为限制多、对开发者不友好而先后流失了很多重量级应用。在 iOS 上的 App Store 不断进化,对开发者和用户都作出大量改进的同时,Mac App Store 却还停留在多年前的老样子,处于荒废状态。前不久,Twitter 宣布即时停止官方 Mac 应用的开发和支持,在遭遇广泛吐槽的同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 Mac 应用生态前景的担忧。
Twitter 宣布停止开发 Mac 版应用,并「劝说」用户使用网页版
如果跨平台 app 这一新策略能够成功,iOS 应用开发者将有很大动力将应用移植到 Mac 平台——既然不需要花费多少额外的开发成本,谁会拒绝赚两个市场的钱呢?不过,由此带来的一个担忧是,这会不会导致 Mac 平台涌入大量设计潦草、功能残缺的「放大版」iOS 应用?这当然是合理的疑问,但似乎「有没有」比「好不好」是更高顺位的问题;另外,iPad 应用的发展历程也证明:只要有好的硬件和市场基础,生态的建立只是时间问题。
PWA(Progressive Web Apps)是 Google 最近在提的一种 Web App 形态 (或者如 Wikipedia 所称的“软件开发方法”)。 Harttle 能找到的关于 PWA 最早的一篇文章是 2015年6月 Alex Russell 的一篇博客: Progressive apps escaping tabs without losing our soul, 让 Web App 从标签页跳出来,同时保持 Web 的灵魂。
如 Alex 所述,PWA 意图让 Web 在保留其本质(开放平台、易于访问、可索引)的同时, 在离线、交互、通知等方面达到类似 App 的用户体验。按 Google 官方的解释 PWA 具有这些特性:Reliable, Fast, Eng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