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145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告别广告,让小米手环在 Android 上更好用:Notify & Fitness

$
0
0

随着智能手环的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人们对智能手环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监控步数、智能闹钟这种简单的功能,而希望手环能够为我们推送消息、刷公交卡,让我们省去掏口袋这一步骤。

小米手环已经推出到第四代,它凭借自己优秀的品质和高性价比「爬」上了不少人的手腕。不过小米手环配套的「小米运动」App 却让人诟病连连。应用中随处可见广告和社交功能,再加上它对手环的设置内容都埋藏很深,使用起来非常不便。今天介绍的 Notify & Fitness 可以让你丢掉难用的官方客户端,让你的小米手环能够更合你意。

左:小米运动,右:Notify & Fitness

配对与连接

小米手环与 Notify & Fitness 的配对过程非常流畅,你只需要轻按手环上的按钮即可。不论你的手机里有没有安装「小米运动」App,它都可以成功进行配对。

小米手环在更换连接设备或应用时,很可能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如果你先前将小米手环与 iOS 设备相配对,那么在连接到 Notify & Fitness 时,手环内的数据则有很大几率丢失,并且无法还原。如果你原本的配对设备与当前设备相同,Notify & Fitness 则提供了导入功能,它可以帮你从「小米运动」中导入先前的数据。

此外,在实际使用中我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当我将手环与 Notify & Fitness 配对后,再将其与 iPhone 相连,「小米运动」会出现无法连接的提示,只有重置手环才能解决。手环的公交卡、界面设置等内容会在重新连接后自动还原。如果你是跨平台用户,在使用 Notify & Fitness 前需要多加留意。

支持高度自定义的界面

Notify & Fitness 为小米手环用户带来了 Apple Watch 上的健身圆环,即使你没有 Apple Watch,也能体验一把完成圆环的成就感。

应用还支持对应用界面进行高度自定义。不同于「小米运动」只能调整在主页展示步数、心率等内容,在 Notify & Fitness 中,你可以将常用的所有功能放到主页,比如推送提醒、闹钟开关等。

主页自定义

在主页长按即可调整功能位置,如果你需要开启或关闭某个功能,则需要到设置中寻找。除了支持高度自定义外,Notify & Fitness 在更贴近 Android 的设计语言,左右滑动即可切换不同界面。

更好用的推送提醒

消息推送是智能手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但我们开启这个功能是为了能够及时获取重要信息,而不是往自己手腕上绑一个震动器。「小米运动」只能通过应用来区分推送内容,举个例子,如果你打开了微信的推送,它既会推送工作上的消息,也会把朋友邀请你砍价的消息推送给你。

「小米运动」对于支持列表外的应用,会以「其他应用」的方式进行统一推送,如果你想打开「少数派」的推送,就不得不接收其他许多应用的推送消息。正是因为「小米运动」在推送消息方面做得不够好,许多人往往会选择关闭这一功能。

Notify & Fitness 在推送功能上做了不小改进。你可以自由选择接收哪些应用的消息,甚至可以针对不同应用设置过滤器,只留下重要内容。通过设置,你甚至可以让手环屏幕常亮,直到你阅读了该消息为止。

通知设置

推送通知的设置内容相当丰富,从通知图标、重复次数到关键词过滤、自动拼合消息等功能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只要花些时间设置,你就可以让手环的推送功能重获新生。通过设置,你可以让手环只推送微信消息中含有关键词「约稿」的消息或是只接收某一个联系人的信息,不再错过任何一条重要消息。

支持丰富的过滤设置

除此之外,「小米运动」中取消许久的「智能闹钟」也在 Notify & Fitness 中得以回归。目前「小米运动」的闹钟只会在你设定好的时间进行提醒,对于熟睡中的人来说,被强制唤醒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智能闹钟」则可以会设定好的时间段中,在你浅度睡眠时进行唤醒。

智能闹钟

用手环控制手机

虽然小米手环 4 加入了多媒体控制的功能,但它也仅能做到控制播放、切歌等操作。Notify & Fitness 内置的「按钮动作」功能,则可以让你通过手环上的按钮直接操作手机。

要使用这一功能,你要先开启手环的心率检测模式。当你需要使用时,先切换至心率检测界面,长按开启心率检测,随后点击按钮即可触发动作。

应用不仅支持对单击、双击和三击进行分别设置,你甚至还可以修改小米手环的「查找手机」及「静音」的动作。Notify & Fitness 不但支持控制多媒体内容,你甚至可以将它与 Tasker、IFTTT 等自动化工具相连,执行更多高级操作。

应用支持大量动作

写在后面

除了推送提醒和按钮动作外,你还可以通过 Notify & Fitness 将手环数据同步至 Google Fit 等第三方运动平台。不仅如此,在应用的设置菜单中,你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意思的功能,让你的手环更加实用。

你可以在 Google Play 免费下载 Notify & Fitness for Mi Band,含 $2.99 专业版内购,应用大部分功能都需要专业版才能解锁。除了小米手环外,该应用为 Amazfit 智能手表制作了 专属版本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发现更多宝藏应用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Material Design 设计奖揭晓,Google 选出了 4 款最佳应用

$
0
0

从令人惊艳的「量子纸」1到在导航交互方式上的改弦更张2再到以大面积留白、彩色图标和圆角控件元素为主的「新面孔」,Material Design 自 2014 年面世至今已经进化成为一种成熟且完善的设计语言,在开发者和用户当中的接受程度也早已跳出了 Android 平台这个小圈子。

尽管如此,Google 依然没有舍弃「每年一表」的传统——2019 年的 Material Design Awards 获奖应用昨天刚刚揭晓,和 Lyft 这类国内用户完全体验不到的应用不同,今年获奖的四款应用大部分都算得上是 Play 应用商店中的沧海遗珠,值得大家下载把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Ruff:主题表达奖

从色彩选用、排版设计到控件形状,这款 App 借助 Material Theming 设计理念搭建起了连续的使用体验和极具表现力的品牌形象。

Material Theming 是 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2 的重要一环,和一板一眼地套用现成 Material Design 控件的做法不同,Google 鼓励开发者通过对应用内色彩、排版和界面控件的定制来为应用打造独特的主题风格和品牌辨识度。而在 Google Design 评选团队看来,Ruff 这款笔记应用就是对 Material Theming 理念的最佳实践,尤其在 bottom sheet(底部菜单)和 backdrop(主界面背景)这两种设计控件的运用上。

文本编辑与设置界面

Ruff 是一款主打随开随记体验的轻量化笔记应用,主界面按照层次从高到低依次由笔记存档按钮、底部工具栏、笔记存档区和文本编辑区域四大部分构成,虽然整体色彩以以灰、白和浅蓝为主,但底部控件堆叠仍显凌乱。

不过 Google 所表彰的 bottom sheet 用法倒是与笔记应用的功能结合得尤为紧密:一般情况下,底部的 bottom sheet 以微缩形态充当状态栏,展示当前笔记内容相关的字、词数量统计和阅读时长预估;因为采用了圆角处理同时有一定的视觉提示,将这个状态栏上拉即可呼出笔记存档(stash)面板,主界面记下的笔记内容通过 FAB 悬浮按钮存档后都按照时间线顺序收纳于此,可供二次复制和编辑。

bottom sheet 功能展示

作为一款笔记应用,Ruff 在功能上也算是可圈可点。主界面底部的工具栏提供了复制、粘贴、撤销、重做等常见操作和加粗、斜体、删除线等常用格式化工具,全局搜索工具放在了工具栏最右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本编辑界面视觉效果的干净。

在主界面向右滑动即可进入应用设置,这里提供了符合 Material Design 设计规范的明暗三色主题(支持跟随时间自动切换)、字体大小和字重调节、桌面微件(widget)自定义等等设置,甚至启动时键盘是否自动开启、笔记内容是否跳转至最后编辑位置这样的小细节也可以自行选择,配合风格统一的等宽字体,Ruff 处处体现着开发者对于一款速记 App 的用心。

你可以在 Play 应用商店免费下载 Ruff,无限制笔记存档数量、去广告、微件滚动预览等功能需要内购解锁,售价 3.99 美元;此外 Ruff 也提供了 Windows 版本,与 Android 版笔记数据并不互通,但售价较低,中国区售价仅 8 元人民币。


Reflectly:创新交互奖

基于 Material Design 进行延展式、启发性的创新设计。

我们曾在 Flutter 技术框架的介绍文章中提到过 Reflectly 这款应用,也正是因为采用了 Google 的跨平台技术开发,Reflectly 精致的 UI 和灵动的动画效果在 Google 看来也是基于 Material Design 设计语言的一种「再创造」。

Reflectly 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款『智能笔记本』」,第一次进入应用后,Reflectly 会通过一些基本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回顾当天的经历和心情状态,这种问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很快熟悉应用的基本交互方式,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日记记录方式搭建起了基础——在接下来的日记记录过程中,Reflectly 会借助 AI 对我们此前记下的内容进行分析、优化,并在后续记录过程中提出更加精确、更为个性化的问题。

动画效果展示

Google 特别强调了 Reflectly 对于动画效果的打磨:应用中所有界面元素的出现和消失都严格遵循物理特性,这个过程中的动画加速度则围绕无压力的整体交互体验进行了微调;同时 Reflectly 还很好地利用了 Material Design 中的层级抬升(elevation)效果来体现卡片与背景的层次效果。

借助层级抬升来体现卡片和选项的层次效果

和独立应用 Ruff 的「小而美」路线不同,Reflectly 的整体体验做到了「大而精」,UI、动效和功能相得益彰,问答形式是否能帮你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是一回事,一款日记应用首先得用起来舒适,这一点 Reflectly 做得非常出色。

你可以在前往 Reflectly 官网下载 Reflectly,应用同时支持 iOS 和 Android 版本。

关联阅读:新晋跨平台框架:Flutter 技术


Scripts:用户体验奖

交互、引导和内容的有机整合,构建起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户体验。

和应用相关的奖项,无论是设计奖还是年度最佳,语言学习类应用总是不会缺席的。而 Scripts 出现在这次的 Material Design Awards「决赛圈」,显然意味着 Google 对「应用设计」这个概念的理解已经跳出了 UI 和动效这个层面——毕竟只从外观设计出发 Scripts 严重「拖后腿」,异形屏、18:9 等屏幕特性均未适配。

临摹式书写学习体验

不过和大部分语言学习应用不同,Scripts 围绕「学习书写」这个出发点还是扩展出了相当有趣的用户体验:应用支持中、日、韩、俄和拉丁语四种语言的书写学习,对单个文字的书写学习包含发音、笔顺引导和练习三个步骤,其中练习环节分为临摹和自由书写两个阶段,书写过程、出现笔顺或书写错误时,应用都会给出适当的振动反馈,让在手机屏幕上书写这件事多了点「质感」,手把手教学的形式也有点把小学语言课程带到手机屏幕上的感觉。

手把手教你写汉字

针对部分象形字比较多的语种(比如汉语),Scripts 还会在字形背后提供图片背景方便理解。但体验部分之外 Scripts 乏善可陈,免费用户每种语言每天的书写学习时间只有 5 分钟。

你可以前往 Play 应用商店免费下载 Scripts


Trip.com:最佳通用性

考虑周到、体贴入微,尽可能满足最广泛用户的实际需求。

相较于国内主流的旅行服务平台,Trip.com 的客户端应用在设计上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参考3。借助合理的功能布局和运用恰到好处的字重缩放(typographic scale)设计,Trip.com 在支持的 19 种语言下都能呈现出层级分明、井然有序的界面设计。

Material Design 的字形和字重缩放参考
层次分明的界面布局和俏皮的动画效果

除此之外,整齐划一的应用内图标风格、丰富的色彩运用、针对重点操作特别制作的反馈动画,这些小细节在 Trip.com 干净、整洁的应用界面中就显得格外出彩了;这里 Google Design 团队特别强调了 Trip.com 底部导航的视觉反馈,当特定页面被选中时,标签图标会从线框图标变为实心图标、文本标签略微放大、图标整体色彩也有变化。

底部导航动画效果

当然,以上只是 Trip.com 应用中诸多细节设计中的冰山一角,最重要的是,Trips.com 所有的图标、动画、字体和色彩设计都是符合无障碍设计对比度要求的

你可以在 Play 应用商店免费下载 Trip.com



以上便是获得今年 Material Design Awards 大奖的四款应用,不得不说,相比 去年的获奖应用今年这四款都有相当不错的实用性。

另外如果你有喜欢的 Material Design 2 应用,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友情提示:可以附图的哟)。

参考链接:Google Material Design Awards 2019

关联阅读:Material Design Awards 出炉,这 4 款应用被 Google 评为「年度最美」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 Android 新动态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FM 3.14 周报 | 让人迷醉的后摇序曲、音乐动画电影《声怒》上线、盘尼西林、麻油叶新专发布

$
0
0

热热闹闹的十一国庆已经过去,也即是,2019年最长的假期已经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浓烈的秋意。赤金色的阳光透着金黄的树叶洒在路面,回头望去,马路上已是满眼的灿烂和辉煌。我仍然无法确定这一年过得好不好,总之,耳边有音乐就够了。

每周新听

麻油叶 《麻油叶 ?不速之客》 | 网易云音乐

2012年出现的民谣组织「麻油叶」催生出了宋冬野、马頔、尧十三等一票新一代的民谣人,在那个是人都会哼上一句《董小姐》并感慨家中没有草原的年代,民谣的再一次流行既偶然也必然,这是自媒体时代和后唱片工业时代的一次音乐觉醒。

但怎么来看,那一年的民谣热就像现在的嘻哈热一样,热度随着新的音乐形式的变化而逐渐降低,我们似乎已经忘了宋冬野出了 N 多专辑,只不过我们只记得那张《安河桥北》。这听上去相当残酷但也是音乐圈变化的一种缩影,而这个2019年的秋季发布的「麻油叶」第二张合集也似乎印证了这些变化。

在这张合集中你可能听不到上一张合集中民谣人的理想主义,专辑的介绍语中也婉转的说明了变化——从民谣转变成年轻新音乐的试验场,成为和摩登天空合集或者 Badhead 合集那样的子品牌,你可以认为是 Youngblood新血计划最终落地的产物,所以你能听到的当然不仅仅是民谣,实际上这张合集更像是早期的摩登天空合集,新的音乐人新的创作曲风,民谣、说唱、电子、流行乃至死金等元素都有呈现,只不过比起那些音乐圈老炮而言,这些新人都还稚嫩了一些。

即便是完整的听完,《麻油叶 ?不速之客》我也给不出一种确凿的评价,合集中的音乐人作品风格多样,他们粗糙但又真实,让人似乎看到了未来音乐圈的新生力的崛起。

Sturgill Simpson《声怒 Sound & Fury》| 网易云音乐

如果你也喜欢《爱,死亡和机器人》,《声怒 Sound & Fury》你也一定不能错过。

《声怒》的专辑封面

嗯?不是介绍音乐的吗?怎么乱入了电影?是这样的,《声怒》的本体其实是一张专辑,歌手 Sturgil Simpson 九月底刚发行的同名概念专辑。Sturgil 是一名美国乡村音乐歌手,名下不多的三张专辑里,两张都获得了格莱美提名,第三张《A Sailor's  Guide to Earth》还拿到了第 59 届格莱美的「最佳乡村专辑」奖项。《声怒 Sound and Fury》是他的第四张专辑。

《声怒》电影截图

但很意外的,Sturgil 突然「转身」了,《声怒》一点都不「乡村」,而是同时出现了 Hip-Hop、硬摇滚、舞曲、放克等多种曲风。因为当他在制作新专辑的时候,听的就是这些音乐,所以,「为什么不干脆就做这样的音乐呢?」。专辑的曲风实在太杂了,如果只听音乐,你甚至会以为这是一张合辑,但这的确是 Sturgil 和他的乐队创作的。甚至他觉得这还不够「怪」,又特意跑到日本找了非常厉害的「神风动画」,给专辑制作了一部长达 40 多分钟的,糅合了复仇、武士道、末世、赛博朋克等元素的概念电影/MV。和《爱死机器人》一样,影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人制作,画风也完全不同;但不一样的是,《声怒》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世界和情节,而且全片没有一句台词。我的建议是先别听歌,直接看电影,特别带感。以及,千万不要错过片尾字幕后面的精彩片段。影片目前已在 Netflix 上映,你可以可以先到 YouTube 看一段同样带感的 预告

吹万 《眼》| 网易云音乐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之后,吹万终于在 9 月 27 日发行了其第三张录音室专辑《眼》,但对于很多歌迷而言,这一张专辑是一张最不像吹万的专辑,流行的曲风以及不同的唱法、朗朗上口的旋律绝对称作是流行歌中的高水准。但毕竟在兵马司,在对比之前的《白夜》以及《热带从未有过的风景》之后,糟糕的歌词和不知所云的表达臆想,让人看不出原有吹万的那一丁点的魂魄。

好的乐队是有一种灵魂在的,就如同黑豹与窦唯、果味VC 与孙凌生这样的关系,更换成员之后的变化其实将原本吹万迷幻实验风格彻底退化,看上去更接地气但又失去了原本的特点,让人觉得主题表达不明,更像是大杂烩带来的乱炖,而这也是实验团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是继续探索,还是接近市场?

我在这张《眼》中没有找到答案,获取就根本没有答案。

盘尼西林 《群星闪耀时》 | 网易云音乐

在《乐队的夏天》成为最具争议性的乐队之后,盘尼西林终于发布了他们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群星闪耀时》,当然很多人已经在那档节目中听到了专辑中的部分曲目,所以专辑的发布只不过是将残缺的碎片拼合完整。

即便离开《乐队的夏天》,这个「年轻」的乐队依旧是滚圈的话题,有人说他们过分张扬,也有人说他们带有太浓重的英式摇滚乐队模仿的痕迹,即便已经是第二张专辑的《群星闪耀时》,他们依旧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低调做人」,反而将他们希望表达或者「致敬」的内容都完全袒露。

听完整张专辑,客观的说,还真不赖,至少我听来可以打上 7.5 分。也许是我非常主观,也可能是豆瓣评分上大家可能更为「情感上脑」,在我看来,这张专辑是他们在适合的时间中,能推出的最好的作品。

怎么说?

是的,致敬很多,你能听到无数经典摇滚乐队的影子以及浓郁的 Old School 风格。当然年轻人正在成长,正在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专辑在粗燥的摇滚线条下其实并没有太多花哨的玩意。或许盘尼西林还不晓得如何变通,又或许变不变通都无所谓,因为他们总想证明自己,让大家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或许我们应当给他们一些时间,或者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要知道当年 Joyside 发 《Booze At Neptune's Dawn》时也是骂声不断:「什么鬼玩意,朋克到哪里去了」……而现在盘尼西林就像当年的 Joyside。十年时间,骂的人却还是当年的那拨人。

那些让人迷醉的后摇

秋天,或许是最适合听后摇的季节。

它如同秋风一般,肆意,狂妄,但又无言,在节奏中感受情绪的起伏跌宕。早已记不清从何时起听起了后摇音乐,或许在经历了浮躁、冲动的少年时代之后,人到中年开始喜欢起内敛却充满张力的音乐表达,故事有时候无言胜过有言,器乐碰撞出的情绪和悸动,往往更让人记忆尤新吧。

虽然这个舶来品在摇滚音乐中也是一种小众,但在神州大地中却使其融入了更多的东方音乐色彩,而这种扩展变化既保留了原本后摇音乐的张力,同时又让声音的表达进入新的进阶。

沼泽 | 网易云音乐

在中国的后摇圈中,沼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

后摇圈中这句「北惘闻,南沼泽」间接说明了沼泽的「江湖地位」,相比很多海外的后摇乐队,沼泽的音乐中虽然依旧使用后摇打底,但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已经极度超前——大量的民族器乐的引入,以及和古典音乐、装置艺术等泛艺术领域的融合等,都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南方后摇音乐的独特气质。

来源:豆瓣音乐人

但相比惘闻这种带有强烈机械感和粗糙感的「中国北方后摇音乐」,沼泽的音乐则更显得温润细腻,或许是大量的民族古典音乐元素的融合,聆听时往往极易带入到他们所营造的音乐氛围,随着时间的进行中,你会被带入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梦境中:无论是《憧憬之船》中在银河中荡漾,还是在《如梦令》,《1911》中大长篇的故事铺陈,再到《琴晚》中更为深入的中国传统器乐融入。在其中既有长篇纯器乐的演奏,也有短曲+歌词吟唱的感动,氛围的拿捏以及情绪的转换,乃至经典的古琴所创造出的强大力量,都使得其成为在中国后摇圈独树一帜的存在。

来源:豆瓣音乐人

而这也是我所说的沼泽的先锋性——后摇已经蜕变成一种表达音乐的方式,而用来完成表达的装置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古典民乐乐器所发出的张扬的宣泄,创造出独属于沼泽的壮丽音墙。

文雀 | 网易云音乐

如果说沼泽的后摇音乐带有实验形式的「中国古典后摇」,那么文雀可能算是后摇中的「流行后摇」,短篇幅的后摇小品,简单清爽的节奏,让人很容易随之摇摆起来。

来源:网易云音乐

作为「北派后摇」的一支,文雀的从风格中更为「讨巧」——我是说对于首次听后摇的朋友而言,更容易接受这种「明亮」、「跳跃」的后摇音乐,而他们的老前辈惘闻则更显得阴郁,偏好大长篇的纯器乐演奏,对于初次接触后摇的朋友而言需要一些消化时间。

来源:网易娱乐

成立时间不长,加上成员大多有做其他类型乐队的底子,因此文雀成为这些玩腻了噪的摇滚乐手们创作新类型音乐的最佳方式,以至于相当多的传统摇滚乐迷们在听到文雀时颇为惊讶——原来这些摇滚乐手们可以创造出不那么疯狂的音乐。

也正如此,文雀的音乐要更为开放和多元,编曲和器乐的安排上更注重节奏的把控,并且时不时的会和一些民谣音乐进一步的结合,比如马頔就曾经和他们合作,为《大雁》配上充满臆想的歌词,让原本随风而逝的感受留下了只言片语。

甜梅号 | 网易云音乐

这是在我们宝岛台湾为数不多的后摇乐队之一。

来源:豆瓣音乐人

这只 1998年成立的乐队,在17年之后的 2015年正式解散,他们曾经灿烂夺目但却是无数后摇乐迷入圈的必听乐队,而在我看来,他们的音乐就如同蔓延的情绪,他适合在你需要音乐的时候带来情感和氛围,恰到好处的合适带你进入到情绪的包裹之中。

我最爱的依旧是那张《金光之乡》,尤其是偏爱用低保真的设备在工作的时候听,因为他总能带给我一种梦境的剥离感:台南乡间的温暖和潮湿,溪水顺着山间流淌下来,突然间我们加速在路上奔跑起来,但却永远都赶不上前面的那年小车,只好慢下来,大口呼吸……Lo-Fi 音响带来的失真和吉他音墙铺陈而来的颗粒感,让这一切看上去魔幻又真实——那些过往和孩童时期的记忆喷涌而出,让我不由得热泪盈眶。

大段的篇章,一段段由器乐创造出的故事,听上去琐碎又多余,甜梅号却偏爱于此,毕竟那些小品怎么能放下那些故事和琐碎?那些故事和琐碎串接起我们的生活,他是一部好酒,喝的长久,留下绵柔和回味无穷。

花伦 | 网易云音乐

武汉是一个在中国摇滚举足轻重的城市。

他是著名的「朋克之城」,也出了最出名的英式摇滚乐队,当然,还有一个低调的后摇乐队。

或许,在中国摇滚圈中,理念上过于领先可能并非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后摇这样一种「小众」的摇滚乐更是如此,花伦或许就是这样的一支乐队,低调,神秘,以及在崩溃之后涅槃重生。

来源:豆瓣音乐人

我首次听到他们的名字来自于彭磊导演的《乐队》,而在其中用上了花伦的两首歌作为插曲,娓娓道来的器乐铺陈,再用甜美和温暖来打破,在最后的暴躁中完成升华,两首出自EP 《Asian River》给我们带来了他们臆想中的音乐故事。然而现实中他们也同样经历了一次解散和重组,而之后独立发行了《Farewell》和《Hardcore Fans》,也正是这两张专辑建立起花伦新的特色。

和其他后摇乐队相比,明亮,清新但又不失情绪的宣泄是花伦给我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不喜大篇章,也不喜所谓的「情绪音墙」来做情感抒发的形式,短小和融入成为他们的音乐标志。而在之后的《大象席地而坐》中,通过明亮的音色和舒缓的步进中,我们听到了那部电影中给我带来的故事和情绪,但也正是花伦让这部电影不再那么阴郁,至少我看到了光,哪怕是那么一丝丝的光亮。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同屏多开」的新功能,让这些 App 在 iPad 上变得更好用

$
0
0

iPadOS 在 9 月 24 日正式发布,更新了新系统的 iPad 如虎添翼。在这次的 iPadOS 更新中加入了一个重要的新功能,允许同一个应用打开多个窗口,从而实现单个 App「同屏多开」或者与不同 App 进行分屏浏览的操作,以下我们将这个功能称为「应用多窗口」功能。这个功能的加入让我们在 iPad 上处理任务时可以更加高效,同时也让 iPad 越来越接近桌面级别的操作系统体验。

事实上,在 iPad 的历史中,有过多次「多窗口浏览」功能的提升。目前体现在 iPadOS 最新的功能中,「多窗口浏览」的功能有大概三种形式:

  • 使用「分屏浏览」同时左右打开使用两个不同的应用或一个的应用的两个窗口
  • 使用「侧拉」Slide Over 窗口将某个应用或多个应用打开为小窗
  • 利用「画中画」功能,边用应用边看视频

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一谈 iPadOS 新增的应用多窗口功能。

如何打开、关闭应用多窗口

应用多窗口的功能应该是默认开启的,大概率你更新了系统之后就已经拥有了这一功能。如果你发现无法触发,或者你想关闭这一功能,我们可以将应用多窗口手动打开或者关闭。

我们前往「设置 > 通用 > 多任务与程序坞」中,可以看到「允许多个应用」、「画中画」、「手势」。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手动控制应用多窗口的开启、关闭。

更改「多窗口」功能的开启关闭

如果我们打开了「允许多个应用」的权限,那么当我们打开一个应用时,只需要向上滑动唤出程序坞,选择同一个应用拉出来,并放置在旁边的空位,就可以打开一个应用的两个窗口。

同时打开两个 Safari 浏览器

在 iPad 上面「单应用多窗口」的逻辑是和 macOS 上的 App Exposé 相同的。在我们打开一个 App 的时候,只需要再上滑唤出程序坞,点击这一 App 的图标,就可以唤出 App Exposé 的界面。

App Exposé

支持应用多窗口的应用

随着 iPadOS 的更新,适配应用多窗口的应用越来越多,不论是原生的 App 还是第三方优质 App,都加快了脚步适配新系统的各个功能。

Safari

在我看来,最适合应用多窗口的 App 还属原生浏览器 Safari 了。伴随着 iPad 上 Files 文件资源管理器的完善成熟,Safari 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完整、包含下载功能的「桌面级浏览器」。同时,我们还可以同时并排打开两个 Safari 窗口,并肩作战。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在 iPad 上面利用丰富的 Web 应用进行工作学习,同时另外分屏一个浏览器窗口,用于查看资料、论文等。

Safari 浏览器

Files

在 iPadOS 中获得新生的 Files 将 iPad 的文件管理体验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支持服务器连接、外接硬盘挂载的 Files 让 iPad 能够更为轻松的进行多任务处理,从而让我们能够将我们的 iPad 融入我们自己的工作流程之中。Files 支持了应用多窗口的功能之后,我们就能够从一个文件夹将文件直接拖拽到另外一个文件夹中,文件管理在 iPad 上变得更加符合用户直觉。

同时打开两个 Files 窗口

邮件

自带的邮件 App 同样也适配了「多窗口」新功能。iOS 原生邮件应用相当强大,不论是多账户支持、邮件收发提醒还是垃圾邮件的判定,原生邮件 App 做的都相当不错。现在有了多窗口支持的邮件 App,我们就能够参考前一封邮件,直接撰写这封信件的回信。

同时打开两个 Mail 邮件窗口

Goodnotes 5

iPad 配合 Apple Pencil 时体验最为优秀的手写笔记工具可能就是 Goodnotes 5 了。新版本的 Goodnotes 5 对 iPad 单应用多窗口的支持非常完善,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手动从程序坞中拖拽图标生成一个分屏新窗口,还可以拖拽一个笔记本、一个文件夹,甚至直接将一个标签页拖拽出来生成一个新窗口。现在我们使用 Goodnotes 5 就可以同时并排打开两个笔记本,同时查看两个不同的笔记,方便至极。

推荐阅读:GoodNotes 迎来 5.0 更新,向「最佳手写笔记 App」又进了一步

打开两个 Goodnotes 实例


Bear

可能是 iPad 上面颜值最高的笔记应用 Bear 🐻(熊掌记)也迎来了更新。新版本 Bear 有了单个笔记密码锁的支持,还多了两个好看的主题。当然,Bear 也适配了 iPad 应用多窗口的功能。同时打开两个 Bear 应用,查看一个笔记的内容,在另一边进行写作,非常方便。

推荐阅读:加密锁定、Emoji 自动填充、全新配色……笔记应用 Bear v1.7 更新详解

🐻Bear 熊掌记


Drafts

被誉为「顶级 iOS 文本处理应用」的 Drafts,一直是老用户爱不释手的 iOS 笔记、写作利器。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Drafts 也增加了「应用多窗口」的新功能。现在我们可以一次性打开 3 个 Drafts 应用窗口,Drafts 变得更像「草稿本」了。基础的 Drafts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的 Markdown 写作环境,但是配置丰富的 Drafts 利用其强大的 URL Schemes 一定能让你的生产力倍增。

推荐阅读:顶级 iOS 文本处理应用 Drafts 迎来大更新:Drafts 5.0

同时打开 3 个窗口的 Drafts


Things 3

老牌待办事项应用 Things 总能紧紧跟随 iOS 的更新脚步和设计风格,赏心悦目的界面和风格统一的交互设计让 Things 虽然价格相当昂贵,但还是有一大批忠实的用户。新的 Things 3 当然也不例外,多窗口的加入让 Things 3 变得更加强大:每天早上,我们可以同时打开两个 Things 的窗口,当从各个列表中挑选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时,就可以直接拖到另一侧的「今天」列表中,完成当天的任务筛选。

推荐阅读:Things 3 的任务结构和内在逻辑


小结

更新了 iPadOS 之后的 iPad 向着「生产力工具」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能够单独使用 iPad 做更为重量级的工作。对应用多窗口这个全新功能的支持无疑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牌。随着越来越多优质应用的加持,iPad 的学习、工作体验只会变得越来越棒。感谢阅读。📕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免费试读] 那些让 iPad 更好用的新功能:Apple Pencil &随航

$
0
0

编注:在今年的 WWDC 苹果公布了全新的 iPadOS 系统,在 iOS 功能基础上加入了很多 iPad 专属功能,这一变化也进一步扩展了 iPad 使用场景,我们也整理了一些关于 iPadOS 的重要变化,将陆续作为补充章节更新到本书中。


自 2015 年发布 iPad Pro 系列开始,苹果就有意将 iPad 打造成一款生产力工具,但过去的几年里,iPad 的最大诟病一直是软件层面上停留在对 iOS 的简单改进,始终未能改变大众群体视其为「放大款 iPhone」的看法。

而今年,苹果终于针对 iPad 发布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平台——iPadOS。它基于 iOS 13 改造,针对 iPad 的特性加入了大量的改进和升级,让「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本章节将为你总结 iPadOS 在 Apple Pencil 使用方面的新功能和改进,以及能够将 iPad 作为 Mac 扩展屏幕的全新功能「随航」。

全新工具调板和新的标注工具

在对截图以及对照片 App 中的图片进行标注处理时,iPadOS 提供了全新的工具调板。拟物化设计的铅笔、荧光笔和橡皮等,让这些工具更具辨识度。笔尖尺寸以小数字方式显示,色彩描边则直接体现在笔身。

当你在标注的时候,标注区域的右上角还提供了透明度滑动条,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图片的透明度。

工具调板还新增了标尺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轻松地在图片中绘制直线。改进的橡皮擦增加了「像素橡皮擦」选项,我们能够以间断的方式擦除标注中的手写内容。

这一工具调板还可以被随意拖动到屏幕四周,或自动缩小在屏幕角落显示,以腾出更多空间来显示内容。

右下角滑动截图

在 iPadOS 中,截图操作有了新方式。我们可以利用 Apple Pencil 轻触 iPad 右下角后不要松开,并往屏幕中心移动,即可完成截取屏幕的操作。截图完成后,iPadOS 还会自动弹出标注工具,方便我们立即对图片进行标注和修饰。

整页屏幕快照

在 iPadOS 中,对文稿、电子邮件或网页等长页面进行截图时,我们可以选择将其以整页方式截取,并保存为 PDF 文稿。当我们截屏后,在截图编辑页面顶部选择「整页」,整个页面就会自动无缝拼接起来,点击「完成」就能将 PDF 文件保存到「文件」中。

随航:扩展和镜像桌面

作为 iPadOS 相当亮眼的新特性,随航可以把 iPad 变身为 Mac 的第二屏幕,一边处理工作一边实时演示。我们可以利用线缆或 Wi-Fi 两种模式,把 Mac 显示空间扩展到 iPad 上,使用起来与传统的投屏功能体验完全一致。在使用随航功能时,显示分辨率与 iPad 屏幕的显示效果无异,并且实时响应没有明显延迟。

想要利用 iPad 扩展和镜像 macOS 桌面,我们有三种方式可以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可以在「系统偏好设置 - 随航」中选择 iPad 设备。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设置 Mac 边栏和触控栏位置。其中边栏会显示键盘以及必要的修饰键,触控栏即 Touch Bar。

第二种方式,我们可以在 macOS 菜单栏的「隔空投放」中选择「连接到 iPad」。

最后一种方式,是在具体某个应用的菜单栏「窗口」中选择「移到 iPad」,可以把应用窗口快速发送到 iPad 并全屏显示。

随航也支持 iPadOS 中的编辑手势:三指左右滑动可以撤销和反撤销,三指捏放实现复制粘贴操作。在输入法方面,随航还支持 iPad 上安装的第三方输入法。

标记和速绘都可以连续互通

有别于其他「隔空播放」的显示器,把 iPad 作为 Mac 的第二屏幕时支持交互输入,鼠标可以在 iPad 上使用,Apple Pencil 也还可作为输入设备进行绘图、手写等操作,不过该功能需要应用适配支持,否则 Apple Pencil 只能充当鼠标实现点按操作。 连续互通功能和 Sidecar 的结合,使得我们可以在撰写 Pages、Numbers 等文稿时,直接调用 iPad 作为速绘设备,并利用 Apple Pencil 进行书写或绘图。


在 B 站学做美食,我关注了这些 UP 主

$
0
0

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Bilibili,又被称为 B 站,是现代年轻人虚拟社区的集中地之一,在这片有着各式各样视频作品的「快活林」里,你总能找到一款让你为之沉迷的感官「瘾品」:科普、技能教学、学习……你甚至可以在 B 站学做菜!

关联阅读:除了追番,你还可以在 B 站爱上学习

B 站的科技区、数码区和生活区是我的经常浏览的三个主区,其中生活区的视频是被我加入「稍后观看」最多的,个别 UP 主也是我一直保持关注的。他们的视频除了带给我欢笑与温暖,也让我提高了做菜的技能。

一起来看一看。

我关注了哪些 UP 主

美食作家王刚R

王刚,一个以「美食作家」自居的男人,朴实无华的名字下一直贴着「硬核」的标签,「宽油」一直以来都是他视频里的硬核标志之一。

王刚似乎不仅仅满足于教你做菜,甚至是在教你开饭店!从挑选厨具再到技术总结,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个会做饭的厨子的魅力;青椒、花椒、二荆条,酱油鸡精调味料,火辣的菜品是他教学视频中的常客。

从他的视频中我学到最多的就是「热锅冷油滑锅」不粘锅,煎鱼、煎蛋屡试不爽。

练习难度:★★★★☆

火筵家常

火哥,花名「火花石」,川味川语直都是他视频里的特色。

如果你喜欢川菜,那么他的视频一定合你的胃口;即便你对川菜不了解,看他做菜后相信川菜也会给你留下味型丰富、千姿百态的印象。「巴适得板」这一句方言在结尾中也每每透露出一种川渝美食的爽辣怡人。

当然火哥也不仅仅只做菜这么简单,记得前段时间他还录制了自己一人在天台搭一个棚子的系列视频,不得不佩服他除了厨艺,木艺巧思也十分出彩。

火筵家常做大多数菜品也都还是可以实践的,跟着火哥做准没错。

练习难度:★★★

厨男冬阳君

冬阳君的视频在 B 站的虽然视频弹幕不算多,但是做菜的风格也是独树一帜。

语速、手速无一不快,视频市场大多介于 1~2 分钟左右,短小精悍,适合现学现用。

冬阳君做的菜品几乎没有固定的派系,类型丰富多样,总有一款适合你。

练习难度:★★★

日食记

如果有那么一种生物能让人欲罢不能,那非猫星人莫属。而当「治愈」一词和猫碰到一起时,在人上产生的化学反应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是心里的满足。

「日食记」 就是带有这类属性的视频作品。

日食记应该是最早以这种「和猫一起做饭」的治愈风格为特点的视频自媒体之一了。最初关注日食记不是因为姜老刀做的东西,而是陪他一起出镜的那只猫——酥饼。

日食记视频里透露出那种小而美的精致感,一直都会让人享受生活憧憬着美好地幻想。

练习难度:★★★☆

曼食慢语

阿曼达老师是我最早关注的 UP 主之一,即便最初还不怎么用 B 站,也经常在优酷刷到她的一些视频。

她的教学菜品最开始无论是从技法还是摆盘,大多数都带有明显的西式风格;而现在的风格不仅仅局限于西式的菜肴,中式菜肴、饮品等一应俱全。

虽然从 2014 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5 年,但变的是菜肴的品类,不变的是阿曼达老师的美貌。

练习难度:★★★★

马壮实Hera

「Hello 大家好我是盲石」。

不看 ID 的时候我确实以为这人的昵称叫盲石,但是后面看了才发现其实他的 ID 念快了确实会有这种「大舌头」的效果。

他无论是西式还是中式的菜品都会做,一直以来他的视频也都是以「不露脸」出镜为主,声音也很有磁性;马壮实使用盐和黑胡椒的独特方式也成为了看客们确认是否是他本人的标志之一。

不过看到他本人露脸出镜时我才明白,这一位兼具帅气和厨艺的小伙子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喜欢了。

练习难度:★★★

詹姆士的厨房

记得早年最喜欢看的一些家常菜的教学节目还是央视频道的《天天饮食》以及《厨王争霸》,往后就就很少在电视上看到喜欢的烹饪节目了。

直到我在 YouTube 上发现了《詹姆士厨房》。

《詹姆士的厨房》是贵州卫视的一档节目,里面詹姆士「大叔」和林晶晶「傻白甜」的这种反差萌组合还是让人觉得蛮有趣的。老詹是个有着丰富做菜经验的台湾人,而林晶晶好像还是个在读的大学生(当然不知道现在毕业没有)。

虽然西式菜肴是《詹姆士厨房》的常客,但对新手或者喜欢做饭的人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麻烦——它们更多地反而是比较接地气、比较家常的版本,操作起来不算复杂。

练习难度:★★☆

大师的菜

虽然大师的菜片头往往都放着这么一句话:

大师的菜,家常的味。

但事实上他们做的菜往往都不家常……大多数都属于可远观不可尝试的范畴。

尽管如此,看大师做菜还是能领略到中国人对于「吃」这方面是有多么挑剔,千百年来不断积淀发展地饮食文化,造就了现今中国菜系遍地开花。

练习难度:★★★★★(王者级)

野食小哥

野食小哥,一个「不会说话」且有多处「房产」的男人,「诸食皆宜,百无禁忌」是他的标志,一个「野」字就注定他视频的场景多数是在室外。

在野外做菜倒是个不小的挑战,学习不言传,全靠身教。野食小哥做菜内容没有那么多技法的讲究,都是很原始、简单的做法,也不会跟你讲有什么步骤。

大多数时候看他的视频,其实更多是在看一种「一人食」的故事风格。

练习难度:★★

滇西小哥

如果不看视频,光看名字你是否会认为滇西小哥是一位男性的 UP 主?

非也,其实是滇西妹子一枚。

她的视频以乡间风格为主,透过视频你可以领略到滇西那块宝地的乡村美。 看过「李子柒」视频的朋友会不自觉将她们俩进行对比,但是两者全然不是一种风格,前者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是憧憬中的理想乡;后者则会给你一种悠然自得的真实感,是实打实地水村山郭。

但是我的关注点可能是,小哥每次做菜的份量都很多(感觉乡下的物价都很低的亚子)!

练习难度:★★

附:水煮肉片的制作流程

光说不练假把式,虽然说从小到大一直会有看别人关于做菜的视频,但是真正自己按别人的步骤来做菜还是第一次。

所以趁着国庆放假期间的时候挑战了一次 「水煮肉片」

关于自己做饭做菜的一些感想,你可以参考我这篇文章: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都市青年做饭指北

水煮肉片看起来好像是一道味道温和地菜肴,但是如果你曾吃过带有「水煮」字样的菜品,如水煮鱼、水煮牛肉等你就会知道,这道菜绝对是有种「扮猪吃老虎」地感觉,名字看起来很温和,但味道却异常地辛辣。

这道菜地配料并不复杂,主要有:

  • 素菜:多以莴笋、油麦菜、豆芽等为主
  • 荤菜:牛肉、猪肉、鱼肉片皆可
  • 其他配料:葱姜蒜末、干辣椒、青花椒和豆瓣酱

预处理

将所有配料准备好后就需要对其进行一些基本的预处理:

  • 叶菜类的素菜切成手指长度地长段,根茎类的素菜切成片状
  • 肉片切薄,一是方便入味,二是便于煮熟;然后以适量的酱油、盐、淀粉腌制,最后导入些许食用油防止粘连
  • 干辣椒剪段后和青花椒用小火干炒,见干辣椒外皮微微烧焦后倒出慢慢剁细制成刀口辣椒
  • 葱、姜、蒜都分别剁碎。

炒制

炒料这一步首先是要将垫底的素菜起油锅后加盐炒制断生,加盐是为了让素菜有点底味。断生之后即可盛出铺在容器底部。

然后再另起油锅下姜和一半蒜末、一半刀口辣椒爆香,之后下一勺或两勺豆瓣酱转小火慢炒出红油;看到锅里油光红亮后就加半碗水烧开,期间加入酱油、耗油和一些鸡精调味。

水开后下肉片滑散防止粘连,转小火防止脱浆并将肉煮熟煮透。大约 5 分钟后即可盛出装盘

点缀

所有菜码乘出后再撒上葱末和剩下的一半蒜末和一半刀口辣椒,之后将锅烧热倒入少量食用油,加热至稍微冒青烟即可泼在上面即可葱蒜末和辣椒上激发气香味即可。

一道麻辣鲜香的水煮肉片就做好了!

你的拿手好菜是什么,又有哪些「宝藏」视频 UP 主想要推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文中配图源自 UP 主 B 站界面截图、微博配图。

题图源于 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派早报:Google Pixel 4 更多信息曝光、全国范围内携号转网将于 11 月底实现、华为 5G 折叠屏手机最快 10 月底国内开卖等

$
0
0

Google Pixel 4 更多信息曝光

10 月 11 日,加拿大百思买(Best Buy)意外 上线了 Google Pixel 4 的预售页面,该页面再次确认了 Pixel 4 系列在软件、拍照和 Soli 手势操作上的全新体验并给出了完整的硬件配置信息。不过预售页面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售价信息,百思买后续也迅速对该页面做了下线处理。

不过知名爆料人 Evan Balss 的消息指出,Pixel 4 在加拿大地区的起售价分别为 1049.95 加元(约 788 美元,Pixel 4 64GB)和 1199.95 加元(约 900 美元,Pixel 4 XL 64GB)。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百思买员工则向 9to5Google 爆料称,内部系统信息显示 Pixel 4 XL 在美国地区的运营商版本定价为 999 美元起。来源

全国范围内携号转网将于 11 月底实现

10月 14 日,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今年 11 月 30 日之前,三大运营商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携号转网服务。目前中国联通携号转网业务已经在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开展,其他省市仍处于准备阶段,具体实施时间及方案待公布;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客户端均未正式开通携号转网业务。来源

华为 5G 折叠屏手机最快 10 月底国内开卖

10 月 13 日,钛媒体报道,据上游产业链最新消息,华为折叠屏手机 Mate X 最快会在本月底在国内上市,目前它的量产工作已经开始,由于使用的折叠屏目前生产难度更大,所以供货量不会很多。华为今年 2 月初发布了 Mate X,目前工信部上已经显示了Mate X 入网的信息。来源

郭明錤:iPhone SE2 明年一季度发售,售价 399 美元起

10 月 13 日,据 9to5Mac 报道,分析师郭明錤在最新报告中预测,苹果将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发售 iPhone SE2。据郭明錤表示,新款 iPhone SE 的外观设计将类似于 iPhone 8,手机将采用 A13 处理器、3GB LPDDR4X 内存、不支持 3D Touch、有 64GB 与 128GB 存储可选、共有深空灰、银色和红色三种配色,售价 399 美元起。来源

新浪微博上线「超 9 图」功能

10 月 12 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线「超 9 图」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最多一次性发布 18 张图片,超出原先 9 张数量限制的图片数量将显示在缩量图当中,博主可对这些图片设置是否为付费可见。该功能已在全功能版本微博官方客户端上线,仅对粉丝数大于 10 万的用户开放。来源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新游派 | 本周值得一试的 5 款新游戏

$
0
0

各位好,本周我们从各个平台为大家挑选了 5 款值得一玩的新游戏,希望它们能伴你度过愉快的一周。

Takoway

移动平台 / 解谜 / 中文

小章是一只被人类囚禁在实验室的粉色章鱼,在《Takoway》中,玩家需要帮助它逃出实验室。不过自由之路并没有那么好走,你必须帮助小章解开一路上的各种谜题,才能重回自由。

《Takoway》采用了双视角的设计,左右滑动屏幕即可在内部与外部进行切换。必要的时候,你也可以让视角分割线停留在中间,从而让小章可以直接从内部穿梭到外部。在不同的章节中,你还会遇到其他生物,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帮你越过障碍。

游戏的目标很简单,控制小章触碰到蓝色按钮就算通关,如果你能在指定的步数内完成,则可以获得速通奖励。这里的步数并不是指小章走了多少格,而是你点击了多少次屏幕。如果你想挑战速通,不但要有合理的路径规划,还必须谨慎操作,尽量让每一次点击都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Takoway》的剧情采用动画的形式来推进,你可以在主界面查看所有已解锁的动画。由于游戏主角是动物,因此在动画中并没有文字描述。不过角色的动作、神态都非常传神,即使不需要文字,玩家也能理解剧情内容。

你可以在 App Store(¥18)或 Google Play(¥2.99)购买 Takoway,游戏支持中文。


Avo!!

移动平台 / 互动视频 / 中文

由于剧情、镜头的限制,采用实景拍摄的互动视频游戏往往自由度很低,玩家通常只能进行简单的选择题来影响剧情。今天介绍的《Avo!!》则将实景拍摄与动画建模相结合,让玩家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自由探索。

在游戏中,玩家将跟随有生命的牛油果 Avo,与发明家 Billie 一起展开冒险、打击犯罪。你只需要在屏幕上画出路径,Avo 就会跟着走动。游戏一共分为 8 集,除了有连贯的剧情外,每一集的场景都有所不同,玩家也可以反复游玩,探索场景中的隐藏要素。

对于互动视频游戏来说,剧情、演员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Avo!!》在剧情设定上天马行空,发明家 Billie 不但赋予了牛油果生命,甚至还研究出了可以瞬间移动的虫洞。游戏中演员的演技也相当到位,给玩家充分的代入感。

虽然《Avo!!》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但并不会给人带来出戏的感觉。游戏在细节方面的处理非常好,比如 Avo 前方有东西遮挡时,边缘的处理也十分自然。即使你站着不动,背景也是动态的视频,而非静态画面。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视频是循环播放的,在大部分场景下并没有明显的穿帮,但部分采用手持摄影的镜头则会有明显的切换痕迹。

总体来说,《Avo!!》是非常值得一玩的互动视频游戏。它天马行空的剧情、出色的细节刻画都特别吸引人。游戏流程过短是《Avo!!》最大的问题,不过游戏的 AR 模式可以让 Avo 在现实中与你碰面,略微增加了重复游玩的价值。

你可以在 App Store购买《Avo!!》,售价 30 元(上架优惠 18 元),支持中文。

Pilgrims(Apple Arcade)

PC、移动平台 / 卡牌、解谜 / 英文

在无任何预告的情况下,《机械迷城》开放商 Amanita Design 近日带来了一款新的小品级游戏——《Pilgrims(朝圣者)》。新作保持了 Amanita Design 一贯追求趣味的解谜玩法与精致手绘的美术设计。

《Pilgrims》 像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互动故事书,将女巫、国王、神父、魔鬼、恶龙、狗熊等一系列经典叙事元素,巧妙地装进「卡牌式解谜」的新瓶里。穿行在不同场景中,你将随心所欲地漫游,努力寻找与旅途伙伴达成「交易」的方式。这似乎是一个「用鸡换羊、用羊换牛、用牛换钱、用钱买鸡」的故事,而玩家不必遵循一种方式。

恶作剧式的试错系统,逗趣的背景音乐和音效,将吸引你开始这段自由而愉快的短途旅行。唯一令人遗憾的是,《Pilgrims》 的流程稍短,30 分钟到 1 个小说的时间即可通关。游戏提供了 45 个趣味横生的成就,激发玩家开启二周目,去挖掘更多幽默的可能。

目前,你可以在 Apple Arcade订阅中找到它,亦可通过 Steam平台(人民币 28 元)体验。

Redout: Space Assault(Apple Arcade)

PC、移动平台 / 飞行射击 / 英文

《Redout》是 PC 与主机平台的太空竞速游戏,由于其优秀的操作手感和画面,得到了玩家的大量好评。此次登陆 Apple Arcade 的《Redout: Space Assault》保留了前作爽快的游戏体验,并将游戏机制改为飞行射击,让玩家能够体验太空激战的酣畅。

故事背景设定在 2395 年,人类需要逃离地球,由科学家和殖民者组成的殖民舰队和追求自由的流寇展开了对决。玩家将扮演殖民舰队的王牌飞行员,保护母舰中的科学家可以安全地开展研究工作。

游戏针对移动平台进行了简化,你只需要控制飞机进行瞄准,就会自动射击。导弹的发射依然需要你来控制,长按屏幕右侧的发射按钮即可锁定敌人。根据 Steam 的介绍,游戏应该含有多人模式,但目前在移动端上并没有找到多人模式的入口。

《Redout: Space Assault》支持玩家对战机进行自定义。你除了可以升级武器、防具外,还可以修改涂装、色彩,打造一台极具个性的战机。游戏快节奏的战斗和极具代入感的氛围持续刺激着玩家的肾上腺素。你既要躲避太空陨石、敌机子弹,还要保持自己的瞄准精度,消灭更多的敌人,只有像一名飞行员那样保持高度专注,才能在太空战场驰骋。

《Redout: Space Assault》除了会登陆 Apple Arcade外,还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上架 Steam平台。移动端暂无中文。

Trine 4: The Nightmare Prince

PC、Xbox、PS4、Switch / 合作、解谜 / 中文

提起合作游戏,《Trine》(国内通常翻译为《三位一体》)系列一直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佳作。经典的法师、游侠、战士三人协作,玩家与好友一同合作解谜通关(虽然有时候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互坑),这个百试不爽的玩法也一直贯穿着《Trine》系列,而最近该系列也刚刚推出了第四部作品:《Trine 4: The Nightmare Prince》。

重新回归经典的横版 2.5D 视角,4 代一上来就让玩家再次找到了熟悉的感觉。虽然游戏的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无非是世界陷入危机,3 位主角再次联合出马的老套路。但抛开故事不谈,合作才是这款游戏的核心。玩家既可以像前几作一样一人控制一位主角,也可以采用这一代新加入的自由选择模式进行游戏。当然如果你只有一个人的话也不用担心,你还是可以一个人来回切换 3 位角色进行游戏。

谜题依然是《Trine》的核心。在 4 代整个 12-15 小时的游戏里,谜题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你只能操作法师一人,能力也只有造箱子,因此谜题相对很简单。随着游戏的进行,玩家解锁了更多的操作角色,而谜题也相应升级,后期的谜题大都需要 3 位英雄协力才能解开。但这并不意味着谜题的难度很大,游戏对英雄的各种能力做了充分的引导,让玩家可以很快地上手和了解如何使用这些能力。大部分情况下,你都不需要担心自己因为难度过高而卡关,一般只需要多多尝试,掌握时机即可轻松通过。

如果说游戏在谜题设计上依然体现了系列的高水准,那么在战斗上则同样体现了系列一直以来的短板:同质化。敌人的种类很有限,它们的战斗技巧也很糟糕。虽然游戏为法师和游侠设计了新的战斗招式,但大部分时候你都可以靠骑士一个人搞定敌人(是的,骑士还是那么无敌)。Boss 战虽然采用了三名英雄分开的设计,让玩家不得不去适应使用法师和游侠,但大多数时候《Trine 4: The Nightmare Prince》都是一款在战斗上缺乏挑战的游戏。

总结来看,如果你是《Trine》系列的老玩家,对系列 1 代和 2 代非常喜欢,那么 4 代应该也会让你满意。在经历了 3 代有点过激的「创新」后,4 代的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上。尽管新的战斗系统和天赋看起来没什么用,但它们对游戏本身的体验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一款主打合作的游戏来说,《Trine 4: The Nightmare Prince》是一款非常适合与朋友休闲玩玩的作品。

《Trine 4: The Nightmare Prince》目前已登陆 Steam(国区 ¥118)、PS4、Xbox One 和 Nintendo Switch,游戏支持中文。

你可能会感兴趣

下一代索尼游戏主机定名「PlayStation 5」,2020 年假日季发售

10 月 8 日晚间,索尼官方正式 宣布,下一代主机的名称为「PlayStation 5」,延续了数字序号的传统。同时官方透露了一些手柄的新特性,新手柄将会加入触觉反馈的振动马达,为玩家带来更加沉浸的感受,甚至可以感受到游戏人物奔跑时不同材质的地面。

另外一个重要改进就是扳机键(L2/R2),开发者可以自定义它们的阻力,诸如拉弓射箭、越野竞赛等场景下,会感到不同的触感。通过与更加强大的触觉反馈的振动马达结合,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游戏带来更加令人震撼的体验。目前索尼已经开始向开发者寄送新手柄的早期版本。

PlayStation 5 将采用 AMD Navi 核心的 Ryzen 显卡,并从 GPU 硬件层面加入光线追踪的支持。由于采用了 SSD 硬盘,索尼在 PS5 采取了全新的游戏安装机制,玩家可根据需要选择只安装游戏的单人或多人模式。另外 PS5 的光驱也将升级支持 4K 蓝光,游戏光盘的容量将达到 100G。

更多的详细你可以查看这篇 WIRED的独家专访。

《荒野大镖客:救赎 2》11 月 5 日登陆 PC

10 月 4 日,Rockstar Games 宣布《荒野大镖客:救赎 2》将于 11 月 5 日登陆 PC,游戏将首先在 Rockstar Games Launcher 和 Epic Games Store 发售,Steam 版本会在 12 月发售。此外,游戏也会登陆 Google 的云游戏平台 Stadia。

《怪物猎人:世界》「冰原」DLC 联动《生化危机 2:重制版》

10 月 5 日,卡普空公布了《怪物猎人:世界》「冰原」DLC 最新的联动活动,本次《生化危机 2:重制版》的里昂和克莱尔将以猎人的身份一起来到新世界,不仅有凶恶的怪物,连玩家的狩猎伙伴「Aibo」也成为了经典形象「暴君」的外观。该联动预计将于 11 月正式更新。

🔗视频

(本期「新游派」由 @Tp 、@kalen@OscarLiu@一只索狗 联合撰写)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好玩的游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必须兼容 PD 快充,Google 为 Android 设下了这些新标准

$
0
0

距离 Android 10 正式版推送刚刚过去一个月时间,在 Project Treble的助力之下,华为、三星、小米、一加等 OEM 厂商也陆续进入了为自家手机部署系统更新的「快车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应该还会有不少出厂搭载 Android 10 操作系统的新手机。

不过除了新功能和新设备,新的系统版本往往也会带来新的标准、规范和兼容性要求——近日 XDA就拿到了一份最新的 GMS (Google Mobile Services) 要求文档,对接下来将要亮相的 Android 10 设备而言,这份文档可以说是颇具参考意义。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CTS、CDD、GMS 与 Android

身处特殊时期,关注科技圈资讯的朋友或许听说过 Google 的 GMS 及其配套的 CTS 测试认证。

GMS 即 Google 移动服务套件(Google Mobile Services),在各家手机厂商都会为自家设备配备一整套软件服务的时代,大部分国外市场发布的 Android 设备也会搭载一套由 Google 进行分发的 Google 应用和 API 接口,其中包括 Google App、Google Photos、Google Drive、Google Play 应用商店等等。

Google 的移动应用

就像 iOS 用户可以借助 iCloud 在多个 Apple 设备间无缝切换那样,很多国外 Android 用户也依赖 Google 的移动服务套件进行数据迁移、影音娱乐、应用下载与安装等等操作;而对手机厂商而言,搭载 GMS 也是保证自家设备拥有「开箱即用」体验的基础。

但包含众多 Google 自家应用的 GMS 套件显然不是由厂商随取随用的

为了保证这些应用在不同的 Android 设备上能够拥有一致的用户体验,Google 同时也要求所有想要搭载 GMS 套件的 Android 设备在上市前进行一套由 Google 制定的兼容性测试,这就是 CTS 认证,一个免费的商业级兼容性测试套件——经过 CTS 认证的 Android 设备才能得到 Google 的授权搭载 GMS 套件。

随着 Android 10 的正式推出,与之配套的 CTS 兼容性测试要求自然也将发生变化。 XDA 这次获取到的未公开文档,可以说是一份 Google 向 OEM 和 ODM 厂商「指路」的文档,厂商根据这份文档对设备有针对性地调校之后,就能搭载 GMS 套件在海外市场正常发行了。

CTS、CDD 与 GMS、Android 的对应关系

注:最近国外玩机社区热衷于为最新的华为 Mate 30 系列寻找各式安装 Google 服务和应用的方法也是基于上述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 CTS,Google 还有一套名为 CDD (Compatibility Definition Document) 的 兼容性定义文档。如果说 CTS 反映了 Android 设备与 GMS 套件的兼容性,那 CDD 就更为基础,它反映了 Android 设备硬件与 Android 操作系统软件功能的兼容性。

Google 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显然,Google 在这份未公开 CTS 文档中所提出的新要求是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接下来即将登场的一大波 Android 10 新手机,那具体而言 Google 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

新标识与新系统

要点提示:

  • 接下来上市的、搭载 Android 10 的手机必须在启动界面采用新的 Android 品牌标识
  • 2020 年 2 月之后,市面上能够合规使用 GMS 服务的新设备必须搭载 Android 10

2019 年 8 月 23 日,Google 通过 官方博客正式确认了 Android Q 的版本号为 Android 10,和往年有些不同的是,今年 Android 不仅正式舍弃了此前已经延续十年之久的「甜品代号」传统,Android 这一品牌也将自此换上新 logo 和新品牌标识。

上述决定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应该就是开机动画了——在 Google Pixel、Essential、小米、一加等已经更新到 Android 10 底层的 Android 手机上,设备开机时除了会在启动动画展示自家品牌,底部 Powered by Android 的样式也根据最新的 Android 品牌标识进行了调整。

采用新标识的启动动画 | 图:9to5Google

新品牌标识也是 Google 在这次的 CTS 文档中做出的一项正式要求,接下来上市的、搭载 Android 10 的手机必须在启动界面采用这套新的品牌标识。Google 还在这份文档中解释称,这一要求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辨别哪些设备正在运行兼容的 Android 操作系统版本,不难推测,启动界面中的这个标识或许也将成为判断新设备是否通过了 Google 的 CDD 兼容性测试的一项参考。

至于那些从 Android 9 升级上来的旧设备 Google 虽然没有在这份文档中提出强制要求,但依然鼓励厂商在升级系统的同时为这些设备一并换新——Google 自家的 Pixel 手机自不必说,从目前的升级情况来看,基于 Android 10 的 MIUI 11 也在最近的测试版和开发版中启用了这套新的视觉方案,可见厂商对这项要求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最后 XDA 还 发现,这份 CTS 文档还确认 Google 为 Android 9 设备授予 GMS 认证的截止时间为 2020 年 1 月 31 日,换句话说,明年 2 月之后市面上能够合规使用 GMS 服务的新设备必须搭载 Android 10

明面上还时常被人吐槽「不够强硬」的 Google,这一次竟然直接通过 GMS 认证窗口限制的方式来推动厂商进行底层版本跟进,实在是令人大为吃惊。对用户和开发者而言这也绝对是一件好事——当市面上的主流 Android 版本不再支离破碎,应用适配难度和诸如「沙箱存储」1这类新功能的推进都将变得更加轻松。

我们拭目以待吧。

捍卫 USB-C PD

要点提示:

  • 2019 年以后发布的采用 USB Type-C 接口的新设备,必须确保与 USB-C PD 协议的兼容性

Fast Charging、mCharge、VOOC、Warp、SuperCharge……

令人眼花缭乱的快充协议一方面为各家厂商的手机带来了持续的卖点,另一方面也让 Android 手机在充电协议这件事情上变得复杂起来:想要享受快充技术带来的便利,我们在购买备用线材、电源适配器乃至移动电源时都必须精挑细选;更重要的是,很多厂商在推行自家私有快充协议的过程中还将 USB-C PD 有意或无意废除了。

USB-Type C

什么是 USB-C PD?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由 USB 协会推行的快速充电技术,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 Type-C 接口进行输出,除了带来更方便的插拔体验,这种技术还可以在相对更小的体积下实现最高 100W 功率的电力传输,在 Type-C 接口日渐成为主流的当下,USB-C PD 的实用性不言而喻,就连一贯以开创行业标准闻名的 Apple 都从 iPhone 8/8 Plus 开始支持了这一协议(虽然那时依然是「五福一安」)。

关联阅读:简单带你了解正在广泛普及的PD协议快充的发展历程

Google 一直以来也是推动 USB-C PD 这一通用快充协议的中坚力量。早在 2016 年针对 Android 7.0 Nougat 的 CDD 兼容性定义文档中,Google 就「强烈建议」OEM 厂商不要破坏对 USB-C PD 协议的兼容性,但这种「建议」显然没有受到 Android 手机厂商们的重视——看看 2016 年至今「蓬勃发展」私有快充技术就知道了。

在今年 3 月发布的 GMS 文档中,Google 开始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XDA 透露,Google 在这份文档中专门用一个小结对 USB Type-C 兼容性问题进行了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2019 年后发布、采用 USB Type-C 接口的新设备必须确保与符合 USB 标准的充电器的完整互通性。

虽然这里的「完整互通性」并没有明确的参数要求,但 XDA 指出,以往并不兼容 USB-C PD 快充协议的一加手机,今年发布的两款新品(一加手机 7 Pro 和一加手机 7T)都能借助 USB-C PD 充电器触发 5V3A 的 PD 快充。这也从侧面间接证实了 Google 在 CTS 认证环节对快充这一技术的把控收紧。

手势操作方案更统一

要点提示:

  • 所有搭载 Android 10 的设备必须同时支持传统的三键式导航和 Android 10 手势操作方案
  • 允许厂商使用自定义手势操作方案,但边缘滑动触发手势必须为返回
  • 不允许底部上滑返回手势
  • 在开机设置流程中,厂商不得将自有手势操作方案作为选项呈现给用户,也不得通过通知或弹出窗口的形式来向用户进行宣传
  • 规范侧边停靠悬浮窗面板的滑动触发区域

关注少数派「具透」栏目的读者应该知道,Android 10 最大的改动应该就是手势操作方案了。此前已有 Google 将就这套手势操作方案对 OEM 厂商做出强制要求的传闻,不过鉴于 OEM 厂商在各自的手势操作方案上已经投入了不少的研发精力,Google 很快就对强制要求手势操作方案的传闻进行了 澄清

Android 10 的多任务切换手势

事实证明,比起直接要求厂商放弃现有方案转投 Google 的手势操作方案,Google 最后选择了相对温和、但仍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方案。在面向 Android 10 的 CDD 兼容性定义文档中(链接),Google 对 Android 操作系统的手势操作方案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在第 2.2.3 小节中,Google 建议 OEM 厂商将 Home 手势的触发识别区域控制在 32dp 以内,同时要求屏幕左右两侧的手势操作触发识别区域宽度必须控制在 40dp 以内,以 24dp 为理想值。

Pixel 的返回手势灵敏度设置

事实上,Google 在 Android 10 正式版中才为 Pixel 设备加入的边缘手势灵敏度调节功能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我们在 设置->系统->系统导航中选择手势操作的同时可以手动调节返回手势的触发灵敏度,灵敏度越高,则触发区域宽度越接近 40dp。

而在最新 CDD 文档的第 7.2.3 小节 Google 则进一步对 Android 10 的手势操作方案进行限定,这里 Google 虽然并没有强制要求从屏幕底部向内滑动的手势必须为 Home 和多任务概览的触发方式,但规定边缘滑动触发手势必须为返回

这类可能会与边缘返回手势冲突的悬浮窗也将得到规范

换句话说,我们在三星 One UI、OPPO ColorOS 中能够看到的那种从底部两侧区域上滑返回的手势操作是不被允许的。

底部上滑返回手势将被 Google 禁用 | 感谢 @Kove 提供的截图

这里自然用户可能会问:那各类吸附在屏幕边缘的悬浮窗工具箱怎么办(比如 ColorOS 的智能侧边栏)?Google 同样做出了强制规定:这类悬浮窗面板的滑动触发区域不得多于屏幕左右两侧边缘顶部 1/3 高度,悬浮窗面板展开后的占用的显示面积也不得超过 1/3;但厂商可以提供设置来允许用户自行设定这类悬浮窗面板的具体位置。

总体看来,CDD 认证主要对手势操作的基本交互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而在 XDA 获取到的最新版本 CTS 文档中,Google 则进一步针对 Android 10 的手势操作方案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解释说明。

首先,正如此前的传闻所言,Google 在 Android 10 中正式弃用了 Android 9 的两键式(又叫「药丸」)方案,要求所有搭载 Android 10 的设备都必须同时支持传统的三键式(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三大金刚」)和新的手势操作方案

讽刺的是 Google Pixel 仍然保留了 Android 9 的手势方案

那厂商自己的手势操作方案将何去何从?Google 在 CTS 文档中指出:在手机出厂设置过程中,厂商不得将自有手势操作方案作为选项呈现给用户,同时,这些替代方案也不得通过通知或弹出窗口的形式来向用户进行宣传。

至此 Google 在 Android 10 手势操作方案上的策略就很清晰了:想要通过 CTS 认证的 Android 10 手机,必须将「三大金刚」和 Google 的手势操作方案作为首选,Google 虽然不反对厂商开发自己的手势操作方案,但这些手势操作方案一方面收到 CDD 兼容性认证的底层制约,另一方面也没有默认的两种导航方案那么高的优先级。

看来 OEM 厂商只能把自己的手势方案藏在设置里了——或者干脆砍掉吧。

最后,Google 也建议 OEM 厂商不要在用户切换到第三方启动器时将他们迁移到新的导航方案上。这个要求对 Google 来说就有些讽刺了——在搭载了 Android 10 的 Pixel 设备上,切换默认启动器时系统会强制禁用手势导航方案并切换至「三大金刚」……

「游戏手机」的门槛变高了

要点提示:

  • 游戏手机的性能表现有了从参考基准
  • Google 的「游戏设备认证」有一定门槛

从红魔、黑鲨到 ROG、雷蛇,市面上打着「游戏手机」甚至「电竞手机」旗号的 Android 设备越来越多,那究竟怎样的手机才配得上这样的称号?

Google 在这份最新版 CTS 文档的第 13.14 节「游戏设备认证(Gaming Device)」部分为我们带来了答案:

首先,OEM 厂商必须保证游戏开发者不会遇到意外降频、CPU 核心调度问题或其它异常系统行为。此前它们也一直都是困扰很多手机游戏玩家的主要问题,网络上至今流传着不少删除手机温控机制来解放硬件性能、达到更好游戏效果的「江湖偏方」。

CTS 对游戏设备认证的要求 | 图:XDA

其次,OEM 厂商必须为这些设备提供现代化的高性能 GPU 和显示接口。就这份 CTS 文档而言,满足条件的「游戏设备」必须支持 Vulkan 图形 API 1.1 版本、通过 Khronos 的最新 OpenGL ES/Vulkan 一致性测试,同时达到 ChoreographerSurfaceFlinger的相关要求。Vulkan 图形接口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了,至于 Khronos、Choreographer 和 SurfaceFlinger,大家点进链接适当了解一下就好。简而言之,今后「游戏手机」的门槛变高了。

Google 早前的相关招聘信息 | 图:XDA

另外,XDA 还发现 Google 此前已经就 Android 游戏设备认证进行过相关招聘, 招聘要求显示,他们正在建立一个能够对接 OEM 厂商和芯片开发厂商的技术团队并以此推动「游戏设备认证」的进程。

数字健康与家长控制

最后,针对去年随 Android 9 Pie 一并推出的「数字健康」功能,Google 也在这份 CTS 文档中做出了要求。

针对所有在 2019 年 9 月 3 日后发布的、搭载 Android 9 Pie 和 Android 10 的新设备,Google 要求它们必须搭载 Google 的数字健康和 家长控制应用或提供具有类似功能的自定义解决方案。

Android 9 主打的数字健康功能

这条规定同样适用于那些在 9 月 3 日后升级到 Android 9 和 Android 10 的设备,换句话说,如果你需要数字健康功能,一台相对较新的 Android 设备多半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MIUI 11 搭载的数字健康功能

事实上这一点对厂商而言也算不上是什么「要求」,作为近年来科技圈内的潮流之一,数字健康相关的功能往往也能体现一家厂商对用户的人文关怀,因此在 Android 9 大范围普及的同时,一加、OPPO、小米、华为、三星等厂商就已经推出过具有自家特色的数字健康和远程守护应用。

小结

从统一品牌标识、维护通用 PD 快充协议到规范手势操作方案并明确「游戏手机」这一门类的具体门槛,一直以来饱受「碎片化」问题困扰的 Google 终于拿起了 CTS 和 CDD 这两把利刃,在生态维护者这个角色上也变得史无前例的强硬。

之前我们曾在回顾 Android「甜品史」的文章里说 Android 10 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版本,现在看来,这远非舍弃「甜品代号」命名这个做法所决定的。

Google 正在竭尽全力让 Android 生态的体验更加统一,虽然国内对 CTS 和 GMS 服务的依赖程度并不高,但对一加、OPPO、华为这类需要维护海外市场业务的 Android 设备厂商而言,一个体验没那么「碎片」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关联阅读:

参考链接: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 Android 新动态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一派 | 刚买了新 Apple Watch 的四位编辑,谈了谈他们的使用体验

$
0
0

Apple Watch 上个月刚刚推出了系列的第六代产品:Apple Watch Series 5,编辑部的四位编辑 @Vanilla、@路中南、@waychane、@Oscar Liu 不约而同地都购买了新手表。本期「一派」我们邀请了四位,请他们从自己的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谈谈他们自己对于新 Apple Watch 的体验和感受。

为什么会选择购买 Apple Watch Series 5?

@vanilla:作为一个购买过初代 Apple Watch 的用户,Apple Watch Series 5 给我最大的感受不是「惊艳」而是「实用」。经过 5 年的迭代,Apple Watch 能做的事情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对我来说最大的升级其实是手表上的 App 运行越来越流畅,只有保障了这一点 Apple Watch 才有资格去谈论用户体验。

在将初代 Apple Watch 转卖后,我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再购买这一款产品了,因为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卡顿经常让我心烦意燥。直到今年这次更新,让我觉得是时候重新回到 Apple Watch 的怀抱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 3 个:

  • 从 Series 4 开始的大表盘设计,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更多的显示面积;
  • 新增的 Always on Display 特性我非常喜欢,一方面是让 Apple Watch 看起来更像传统的手表,另一方面是看时间更加方便,省去了抬腕的动作;
  •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所以,我对 Apple Watch 最关注的还是它在运动健康方面的功能,我选择购买这一代产品也是希望它能成为自己的「随身护士」,可以随时随地检测自己的(一部分)身体状态,并通过 App 来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Series 5(左) 和 Series 3(右)屏幕

@waychane:我从第一代 Apple Watch 开始用这款产品,Apple Watch Series 5 是我的第 4 支 Apple Watch。可以说,不戴 Apple Watch 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手表不像手机,没了会与很多人失去联系,甚至买东西都会成为难题。 但是,Apple Watch 已经成了我目前最不能离身的「非必需品」: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是看表,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戴上充好电的手表。可以说,我的每一天都会和 Apple Watch 一起度过。

@Oscar Liu:今年去 Apple Store 拿新 iPhone 的时候,我临时决定购买了一块 44mm 的铝合金 Apple Watch Series 5。对我来说,戴手表是一个习惯,不论是普通的手表还是 Apple Watch,在我看来都是装饰品。购买一款装饰品,好看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我佩戴的电子手表里,Apple Watch 是最有设计感的一个,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多变的表盘和多样的表带,让你可以根据着装和场合挑选合适的搭配。watchOS 6 新加入的「加州面」和「子午线」我都非常喜欢,更大的屏幕看起来也要比我手上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要更加漂亮。在过去一年里我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手环和手表,到头来还是觉得 Apple Watch 要更好一些。

新的「子午线」表盘

@路中南:之前体验三星 Galaxy Watch Active 的时候,我总能感觉到隔阂感:无论是主力机 Pixel 2 还是备用机 iPhone SE,似乎都没办法完整地挖掘这块表的功能。 这种隔阂感来源于生态与生态之间的壁垒和互相排斥。智能可穿戴设备这种需要数据与功能互相深度嵌合的「品种」,其实更加需要智能手机以及背后所代表生态的完整开放。如果我想寻求完整的体验,除了购买我不喜欢的三星手机,就只能购买一款 Apple Watch 了。

与其他同事不同,我购买的是较小的 40mm 铝合金 GPS 版本。我的需求是日常佩戴监测心率,出门跑步时能独立播放音乐+离线支付,以及睡眠监测。这么看来我还是没有摆脱「轻度用户」的标签,很大程度上还是将手表当作普通的健康手环使用。 基于这样的轻量需求,Apple Watch 对我来说就是一款相当满意的「水桶」。

新 Apple Watch 「看」和「戴」起来怎么样?

@Oscar Liu:一块可以一直显示的手表——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一点反直觉,因为这似乎是一款手表本来就应该有的功能。但 Apple Watch 直到今年才真正实现了这个功能,苹果称它的屏幕为「全天候视网膜显示屏」。

Apple Watch Series 5 为了降低屏幕耗电,在待机时将显示屏刷新率从 60Hz 降到了 1Hz。它背后的技术基础是「低温多晶硅氧化物 (LTPO) 」显示屏,一种苹果设计开发的 OLED 屏幕,支持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屏幕的刷新率。这并不是一个新技术,去年的 Apple Watch Series 4 就使用了相同的屏幕。而之所以今年才真正实现,据苹果的说法,是因为今年他们采用了新的屏幕像素架构,并且加入了可以控制屏幕刷新率的芯片。

相比较技术的升级,实际的体验才是我更关心的事。开启始终显示后待机时屏幕的亮度会降低,但大部分表盘上的信息都会继续显示,有的表盘则在待机和亮屏状态下还会显示不同的样式(比如新加入的「加州面」)。如果你担心被人看到表盘上的信息,你可以在 Watch 设置的「显示与亮度 - 始终显示」里打开「隐藏敏感复杂表盘」。打开后像日程、运动记录、邮件等个人信息在待机时会被隐藏显示。

敏感信息在始终显示下隐藏

一段时间的体验下来,我发现这个功能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防止尴尬。在很多场合抬腕看手表都被视为不太礼貌的行为,比如与客户见面聊天时,或是与同事开会讨论时等等。这时候这个功能就可以让你瞄一眼手表了解时间。另外健身时这个功能也可以发挥作用,比如你进行平板支撑等不方便抬腕的动作时可以瞄一眼计时和心率。总体上它只是一个有比没有好的功能,如果你需要一个关闭它的理由,省电可能是一个,我明显感受到在关闭这个功能后手表的续航更长了一些。

@waychane:Apple Watch 在我眼里绝不仅仅是一款「功能性」产品,买它很重要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它是一支手表。除了看时间,Apple Watch 的「装饰」属性也是我看重的因素。我想,Apple Watch 应该是「撞表率」最高、却不会让人介意的配饰了。

由于气温高,夏天出门避免不了会出汗,我会选择在夏天佩戴米兰尼斯表带,因为金属表带不像皮质或者硅胶表带长时间戴会因为汗水和皮肤「粘」在一起,清洗也很方便,不会留下很大的味道。

秋冬季节,由于气温降低,基本不用担心表带的保养问题,我会选择更好搭配着装的经典皮质表带。这就是 Apple Watch 作为「装饰品」很方便的特性:表带可拆装,选择也多。

皮质表带也很好搭配

我会在睡觉的时候佩戴 Apple Watch 监测睡眠,可能是由于米兰尼斯表带磁吸佩戴方式更容易拆装,加上我睡觉可能有一些小动作,我经常在睡醒时发现手表不在手腕上,被我压在了身下,所以我在睡觉的时候会选择换一根表带,不再佩戴米兰尼斯表带。如果你也会佩戴 Apple Watch 监测睡眠,选择表带的时候可以将这一点作为考虑因素。

你平时如何使用新 Apple Watch ?

@Vanilla:最近几个月开始规律地健身,所以我希望通过 Apple Watch 来检测自己的运动情况,并通过观察体重、体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发现其中给我带来影响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得更好的运动效果。

通常去健身房时,我会先做 10-20 分钟的有氧运动来热身,以及在周末挑一天专门来做 30-40 分钟的有氧运动,这时候我就会用 Apple Watch 自带的体能训练 App 来记录我的跑步过程。在 Apple Watch 支持 3 种接收 Siri 指令的方式后,我不但免去了打开体能训练 App 的步骤,甚至连「Hey Siri」都不用喊了,只需在抬腕后对着 Apple Watch 喊一声「开始室内跑步」,Apple Watch 就会自动进入跑步检测模式。

用 Siri 开始跑步

在运动完成后,我可以在自带的健康 App 或者第三方的 Gyroscope 中看到自己的运动情况和身体指标,为日后的分析与总结提供数据基础。这一点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但我觉得这才是「自我量化」的意义所在,所以我现在会非常认真地去记录这方面的数据,以确保在分析中获得更合理的结论。

除了运动,我认为很多生活中的习惯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而这也是 Apple Watch 可以帮我做得更好的地方。

Apple Watch 的站立提醒功能我非常喜欢,如果我坐着的时间超过一小时,Apple Watch 会提醒我站起来走动一下,这时候我会选择去倒一杯水喝,或者去上一趟厕所,有效地调剂了工作或者学习的时间。

呼吸功能也非常实用,我有的时候情绪不太稳定,就会在 Apple Watch 上用呼吸功能帮助自己放松。闭上眼睛后,通过感知 Apple Watch 的震动反馈,我可以根据节奏深呼吸,效果非常棒。

我曾经在少数派上写过两篇「喝水」相关的文章,其中提到了 WaterMinder 这款 App,而它在 Apple Watch 上真的超级好用。我直接在表盘上放了一个 WaterMinder 的复杂功能,这样我每次记录饮水只需点击 WaterMinder 的图标,然后点击相应的预设选项即可,全程一秒钟搞定。

@waychane:对我而言,Apple Watch 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身体数据了。平时,我会用 Gyroscope 记录运动、心情、睡眠等数据,Apple Watch 就是很好的辅助设备,只需要抬手简单点几下,就可以完成记录。

我从 2015 年开始用 Sleep Cycle 监测睡眠,有了 AutoSleep 之后开始尝试配戴 Apple Watch 监测睡眠。不得不说,刚开始尝试佩戴手表睡觉确实很不习惯,时间长了之后才适应。因为 AutoSleep 的睡眠监测数据比 Sleep Cycle 或者 Gyroscope 都更准确,我认为适应在睡觉时佩戴 Apple Watch 付出的成本很值。

开始用 Apple Watch 监测睡眠以及「量化自我」的几年时间里,我不能证明 Apple Watch 和「量化自我」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好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我的体重从很早之前的不到 110 斤,增长到了接近 130 斤这个相对更健康和正常的范围,虽然也不能证明这些变化一定是 Apple Watch 的功劳,我相信它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watchOS 6 的体验如何?

@路中南:Apple Watch 最大的加分点无疑是 watchOS。相比 Galaxy Watch Active 在窄小的圆形屏幕中挤下 8 个按钮的「快捷」操作面板,watchOS 则放大单个按钮的面积,将按钮铺满屏幕。这一点上来说,watchOS 更像是专为手表设计的系统并且显得更现代。

Galaxy Watch Active (左)和 Apple Watch (右)的快捷面板

软硬结合依旧是 Apple 最强的强项。而这是我在 Active 上感到最为遗憾的部分,因为失去了特色的转动表盘,系统的 UI 在我使用的时候还没有及时弥合这方面的缺失(后续更新完善了滑动手势),导致我其实很不情愿「重复滑动屏幕」来切换深层的功能。对比来看,Apple Watch 的表冠是我最为喜欢的部件,配合 Haptics 的震动,使用起来的体验是非常逼真的:无论是在长长的列表中进行快速翻动,还是在跑步的时候「一震震」微调音乐的音量,还是在剧院模式下渐渐增加屏幕的亮度……太趁手了,仿佛智能手表就应当拥有一个这样的表冠似的。

得益于 Apple 生态在国内的完整性,我很想实现的离线支付类功能在手表上终于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了。除了安装支付宝应用,自带的 Apple Pay 集成度更高、触发起来更快。宁波和深圳的地铁闸机是都支持直接使用 Apple Pay 的,相比手机还需要指纹或是面部解锁进行验证,手表则可以在双击按钮后直接支付。相比 Active 应用商店针对硬件的锁区机制,Apple Watch 的应用商店则是跟着账户走,我喜欢的应用终于能够自如下载。

@Oscar Liu:噪音监测是今年 watchOS 6 新加入的主打功能。Apple Watch 会测量你所处位置的环境噪音,并在噪音可能影响听力时提醒你。听起来这是一个挺不错的主意,但实际的体验却比较复杂。最主要的是续航问题,我和其他几位编辑都发现开启全天检测噪音后会对 Apple Watch 的续航会有明显的影响。另外,每个人对于噪声的敏感度其实是不一样的,对于我来说,在一些时候 Apple Watch 上的提示可能是「正常」,但实际上我可能已经感觉到一些不适了(特别是在临界值的时候)。噪音监测的出发点是让更多用户关注身边的环境噪音,但如果需要牺牲的是续航时间,我想很多用户可能最后都不会选择打开它。

噪声监测

相比较噪音监测,我更喜欢的 Apple Watch Series 5 新加入的罗盘。Apple Watch 的地图 app 一直以来缺失了方向判定,导航的时候手表只会提示你向左转向右转,但地图上却不会显示明确的方向。在新的 Apple Watch 上,你能明显在地图上看到自己面朝的方位,在步行导航的过程中,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

@waychane: watchOS 6 能够让开发者将自己的 App 独立安装在 Apple Watch 中,不需要在 iPhone 上安装 App,但从 watchOS 6 发布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开发者对于适配 watchOS 6 新特性的积极性远不如 iOS 或者 macOS 应用高。 这个现象也很正常,毕竟开发 watchOS 应用不能让开发者多赚一份钱,却要多付出一份开发成本。Apple Watch 在软件生态方面依然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即使如此,Apple Watch 依然帮我很好地分担了一些 App 在 iPhone 上的工作。比如泡咖啡时,我可以直接抬手唤醒 Siri 然后设置好倒计时,更方便地冲煮咖啡也可以方便地记录摄入咖啡因含量、饮水量等数据,或者是在不方便的时候直接用语音记录备忘事项和任务。 当然,虽然 Apple 和第三方 App 的开发者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小工具,帮助我们利用好手腕上的这台设备,Apple Watch 上的 App 仍然还存在反应慢、功能单一等缺点。

比如,如果我要在闷蒸咖啡的时候设置一个时长为 30 秒的倒计时,那么我应该命令 Siri 设置一个时长为 20 秒的倒计时,因为从抬腕到 Siri 执行你的命令之前,Apple Watch 仍然需要耗费不少时间理解你的命令,这也是 Apple 和开发者接下来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拓展阅读:除了年年都有的新表盘,一起来看看 watchOS 6 的实用新功能

eSIM 有必要吗?

@Vanilla:这次购买 Apple Watch Series 5 我选择了蜂窝数据的版本,就是想体验一下 eSIM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说 eSIM 在 Apple Watch 上对我最大的用处,应该是在户外运动的场景下比较容易体现。

与去健身房不同,当我去户外跑步的时候,我非常不喜欢带着手机,因为放在身上会非常影响跑步。而支持 eSIM 的 Apple Watch 可以让我随时随地串流播放 Apple Music 上的歌曲,既免去了同步的麻烦,又能听到最新的歌曲,配合 AirPods,户外跑步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AirPods 和 Apple Watch 

除了方便地收听音乐、播客、有声书等音频内容,蜂窝数据版的 Apple Watch 还可以保证我在不带手机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地接收到微信消息或者是电话,这样就不会错过重要的信息。

戴上 Apple Watch 后,我还可以用 Apple Pay 坐地铁,用支付宝买饮料,所以我在户外运动时可以真正做到不带手机也能满足所有需求。

@waychane:因为之前人在北京,所以即使我在第一时间购买了支持 eSIM 功能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之后,过了一年才通过另外办理一张上海电话卡的方法用上了 eSIM。

在使用 eSIM 功能一年多时间之后,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项大部分人根本不需要的功能,即使它能为你带来很多便利性,但是这些便利性都能被手机取代,手机又是我们的「必需品」……

不过,我认为 eSIM 功能是一项平时可能用不到、需要的时候却能发挥大作用的功能。今年初有一次临时下楼办事,忘了带手机和钥匙,去物业问了开锁师傅的电话,才发现手机不在身边。多亏了手表支持 eSIM,让我能打电话叫师傅开锁,不然还不知道那天什么时候能进家门。

直接在手表上打电话

eSIM 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也给了我很好的体验。比如夏天出门遛狗或者下楼扔垃圾的时候,由于穿着比较「单薄」,身上放着手机确实是个不轻松的累赘,尤其是遛狗的时候可能还要牵着狗狗跑起来。有了 Apple Watch,不用带手机,同样可以处理信息甚至是付款买东西,人也轻松了不少。

总结:一次不算惊艳的小升级,但依然是最好的智能手表

@Vanilla:虽然苹果在 watchOS 6 上支持了第三方 App 不再需要依赖于 iPhone 就可以独立运行,不过目前支持该特性的 App 还不是很多,特别是支持蜂窝数据下串流播放的 App 少之又少,这可能是我对目前的 Apple Watch 最不满意的地方。但是除此之外,Apple Watch 发展到这一代已经从硬件和软件上都能提供非常棒的体验。我不会说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 Apple Watch,但是有了 Apple Watch 我的生活绝对会更积极、更健康。我不会推荐每个人都去购买 Apple Watch,因为它不像手机一样必不可少,但如果你希望通过一个智能设备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方便,让自己更主动地去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 Apple Watch 绝对是很棒的选择。

@路中南:作为一名轻度用户,其实我想要的并非是 Apple Watch Series 5,而是一块 Apple Watch:我没有开启常亮显示,因为我并不需要我的表为其他人服务;我也没有开启 Siri 表盘,因为我不喜欢和一只手表对话交流;我也没有开启噪音监测,因为我本人比它更讨厌吵闹。对于轻度用户来说,新 Apple Watch 的续航是绝对可靠的:早上满电出门,经过十二小时后依旧可以有多于 70% 的电量。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我更推荐你买便宜不少的 Series 4,趁各个渠道还有余货,赶紧入手。

@waychane:说了这么多 Apple Watch 的好,我还是不得不说,今年的 Apple Watch Series 5 让我有一点失望。虽然搭配 watchOS 6 它拥有全天候显示屏、噪声监测、计算器、经期记录等许多实用的新功能,但是,与发布会描述相去有些远的续航时间让我不得不选择关闭噪声监测等功能以保证能够正常度过一天。

以我的体验来说,相比安装了测试版 watchOS 6 的 Apple Series 4 而言,最新一代 Apple Watch 的续航表现确实要差不少。在增加新功能、完善自身功能性的同时,我还是希望 Apple 能够优先保证原先的「优势」不能丢。

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认为 Apple Watch 的「时尚」属性和「功能」属性一样重要。因此,如果你只是想体验 Apple Watch 这款智能手表,或者有轻度的使用需求,我不会建议你购买价格低很多的 Apple Watch Series 3,Apple Watch Series 4 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你对比过 2 款设备在屏幕方面的外观,同时很注重手表的配饰属性,那么你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如果全天候显示屏、更大的存储容量、指南针功能刚好都是你需要的功能,那就不用犹豫,Apple Watch Series 5 绝对你目前能够买到的最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Oscar Liu:Apple Watch 是一款典型的苹果生态产品,它和苹果的其他产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接收 iPhone 上的通知,解锁 Mac 电脑,连接 AirPods 听歌……你使用 Apple Watch 时间越长,就意味着你将在苹果生态的「舒适圈」中待的越久。

尽管如此,如果你希望在 2019 年找一款设计出色、系统流畅、功能丰富的智能手表,你会发现市场上没什么能跟 Apple Watch 竞争的对手。其他各家要不然就主攻更平价的市场,不然就在生态上比 watchOS 差了不只一点半点。在经历了几年的尝试和探索后,苹果对手表这条产品线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Apple Watch 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智能手表,并且在未来几年都将是领先者。

在这样的前提下,今年的 Apple Watch Series 5 相比较上一代的变化称不上惊艳,大部分新功能都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它依然足够出色。苹果有实力拿出更好的产品,但如果这个市场没有足够强势的竞争者,全新设计的 Apple Watch 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来的更晚一些。

拓展阅读:手机不在身边?这 12 个 Apple Watch 应用可以直接用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苹果设备的使用技巧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Pixel 4 已「提前发布」,明晚的 Google 硬件发布会还有哪有看点?

$
0
0

一边 Android 10 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向不同 OEM 厂商的 Android 设备推送1,另一边 Google 自家的硬件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更新换代。最重要的是,今年的发布会对国内观众而言时间也更友好了一些:如果你想看直播,北京时间 10 月 15 日晚上 10 点,关注 Made by Google 2019 官方 直播地址即可,发布会预计持续时间为一个半小时,看完不立即下单的话还能立马倒头睡个好觉。

除了不用熬夜,今年 Google 的秋季硬件发布会本身看点其实也丝毫不输往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妨根据互联网上的现有信息为大家梳理一下。

Pixel 4 的卖点依然是软件体验

Leaked to death.
Google 放出的官方渲染图

这是 Gizmodo对今年网络上各种 Pixel 4 的提前曝光做出的评价。

尽管 Google 早已在几个月前就 官宣了 Pixel 4 的新设计渲染图,但单单一张官方渲染图显然堵不住 Pixel 4 全球偷跑的「洪流」:菲律宾、越南科技媒体的上手视频、国内微博平台上的真机谍照、海外媒体的体验评测、合作运营商的无意曝光、「猪队友」百思买(Best Buy)意外上线的预购页面……

配置对比 | 图:百思买

至少在外观和硬件配置上 Pixel 4 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这当中值得注意的几个点包括:

  • 搭载高通骁龙 855 移动平台,除此之外还有一颗神秘的 Pixel Neural Core2,9to5Google 推测为此前 Pixel Visual Core 的升级,主要用于拍照
  • 用了三代的 4GB RAM 这一次终于全线升级到了 6GB
  • 屏幕依然是 1080P+2K 的组合,但两款机型都用上了刷新率为 90Hz 的 Smooth Display
  • 但随之而来的小款 Pixel 4 的电池容量却略微缩水到了 2800mAh,大款 Pixel 4 XL 的电池容量提升到了 3700 mAh

比起硬件参数,Google 想要借助这些硬件搭建的软件体验依然是最大的卖点。综合目前已有的信息,Pixel 4 在软件体验上的主要卖点有三:基于 Soli 芯片的隔空手势操作、基于双摄和 PNC 芯片的夜景与星空摄影以及基于本地机器学习的新一代 Google Assistant。

Soli l雷达芯片拆解

关于 Soli 芯片和隔空手势操作,你可以查看 Google 的 官方博文或阅读我们早前的 报道,现目前来看这仍然是一个有一定趣味性和实用性,但场景十分有限的特性,从 9to5Google 此前拿到的几段官方宣传视频3中可以看出,可以用来切歌、拒接来电或关闭闹钟。

不过 Google 也并不打算藏着掖着,通过对一款名为 Pokemon Wave Hello的游戏的安装包进行拆解,9to5Google 基本肯定 Google 将通过开放相关 API 接口和配套应用来让第三方应用和游戏开发者接入并使用 Soli 雷达芯片4。未来我们应该会看到更多隔空手势操作的扩展应用和更多互动形式的手机游戏。

至于双摄,Google 打算接着在主摄上「打磨」自第二代产品 Pixel 2 就开始用的 IMX 363。这里说是「挤牙膏」其实有点不太恰当,在 Pixel 4 上,Google 将为相机应用带来曝光分离和星空摄影两大新功能。

前者类似摄影中常用的焦光分离,允许用户通过两个滑块按钮分别对前景和背景的曝光值进行单独调节,保证在大光差拍摄环境下也能获得不错的前景和背景细节。

后者则是去年惊艳四座的「夜视模式(Night Sight)」的升级版,Pixel 用户最近升级到 Google Camera 7.1 版本后,如果开启夜视模式并将手机保持固定(平放在桌面上或固定在三脚架上),就已经可以在相机取景器中看到「星空摄影模式已开启」的提醒。

星空摄影模式样张 | 图:9to5Google

扩展阅读:Google Pixel 4 的更多泄露样张

另外,新一代 Google Assistant这一卖点虽然对国内用户而言没那么大吸引力,但从 Google 在今年 5 月份 I/O 大会上的演示来看,Google 在智能语音助手领域的实力依然让其他几家望尘莫及。

下一代 Google Assistant 响应速度更快

在引入本地机器学习和更小的语音文件数据库之后,下一代 Google Assistant 对网络连接的要求其实进一步降低了。为此,Pixel 4 还将在 Action Edge 之外额外为 Pixel 4 增加一种名为 Raise to Talk 的语音助手交互方式,用户只需要拿起手机就能直接下达语音指令5

售价方面,从近期多个渠道泄露的信息来看,Pixel 4 相比 Pixel 3 可能会迎来一次小幅涨价。其中 9to5Google 的独家爆料指出,大款 Pixel 4 XL 的美国地区运营商版本预计 999 美元起售6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Nikkei Asian Review 早前也援引线人消息指出,5G 版本的 Pixel 4 也已经进入了测试生产阶段,这个版本可能会在明天的发布会上与 LTE 版本共同亮相7,但正式发布时间应该会推迟到明年春季,与廉价版 Pixel 机型(Pixel 4a/4a XL)一起发布。

关联阅读:谷歌官方剧透 Pixel 4:双摄、刷脸、无刘海还能「隔空操作」

除了手机,可能还有这些新品

Pixelbook Go:这台 Chromebook 神似粉色「搓衣板」

除了本次硬件发布会的主角 Pixel 4,今年被提前曝光到几乎毫无悬念的还有一款产品:2017 年 第一代 Pixelbook的继任者、二合一笔记本 Pixelbook Go。

10 月 10 日,9to5Google 通过可靠来源拿到了一台 Pixelbook Go 的工程机并放出真机 上手评测。从这篇评测来看,Pixelbook Go 拥有和 Pixel 3 手机类似的「Not Pink」配色,A 面也采用了类似 Pixel 3 后背的雾面玻璃设计,D 面则采用了波纹状防滑材质。

Pixelbook Go | 图:9to5Google

在 Pixelbook Go 键盘的左下角,Google 为其配备了专门的 Google Assistant 按键。值得一提的是,9to5Google 也给出了 Pixelbook Go 的所有可选版本配置清单,包括:

  • 英特尔 Core M3/i5/i7
  • 8GB/16GB RAM
  • 64GB/128GB/256GB 存储空间
  • 双扬声器
  • 2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支持 1080p60fps 视频拍摄
  • Titan C 安全芯片
  • 13.3 寸触摸显示屏,屏幕比例为 16:9,分辨率为 Full HD(高配版本有 4K 分辨率可选)
  • 两个 USB-C 接口,分别配备了一个 LED 状态指示灯
  • 3.5mm 耳机接口
  • 黑色(Just Black)/粉色(Not Pink)两种可选配色

两相比较我们不得不说,Google 在 Pixel 产品线上已经是做得非常不容易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没有多少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压力,Google 显然在做 Chromebook 笔记本这件事情上忘记了去年平板设备 Pixel Slate 因为配置瓶颈和软件优化带来的双重「翻车」8

去年的 Pixel Slate 口碑一般

如果 M3 处理器+8GB RAM+64GB 的 Pixelbook Go 依然走第一代 Pixelbook 的「高价低配」路线,它的市场反馈应该不会比 Pixel Slate 好到哪里去。

Google Nest:更名后的第一次智能设备更新

今年 5 月的 I/O 大会上,Google 正式宣布将旗下智能家居 Nest 和 Google Home 整合为 Google Nest,同时发布了新品牌产品线下的首款产品——搭载 10 寸显示屏的智能显示设备 Nest Hub Max,它同时也是此前 Google Home Hub 的兄弟产品,前者发布的同时后者也已更名为 Nest Home Hub。

但 Google Home 品牌下原有的智能家居产品不只有 Home Hub 这一款,在这一次的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就将以 Google Nest 这个品牌标识进行一次全线产品更新,可能会发布的新设备包括 Nest Mini 和 Nest Wifi,前者对应此前的入门级智能音箱产品 Google Home Mini,后者对应久未更新过的路由器产品 Google Wifi。

第一代 Google Home Mini

根据早前 9to5Google 的独家报道,Nest Mini 外观上和第一代产品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会在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支持壁挂安放,同时也会带来 AUX 音频接口和更好的音质表现;软件体验方面,Nest Mini 还将搭载一项名为 proximity awareness 的特性,该特性类似其它 Nest 智能设备上的动作感应,能够在用户靠近时主动展示音量信息9

亚马逊 Eero

至于 Nest Wifi,从 FCC 认证放出的资料来看,这款产品将采用与亚马逊 Eero 类似的「主路由+子路由」形态,子路由不仅可用于网络扩展,还能进一步充当简单的 Google Assitant 智能助手或智能音箱;网络制式方面,除了 802.11 a/b/g/n/ac,Nest Wifi 还将在 2.4GHz 频段支持 802.15.4 Thread 低功耗无线协议,能够为其它智能家居设备带来更好的网络协同体验。

Pixel Buds 2:或为真无线耳机

Google 于 2017 年随 Pixel 2 推出了第一代无线耳机 Pixel Buds,随着后续 Google App 针对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耳机加入了 Google Assistant 支持,这款耳机面世时主打的卖点——内置 Google Assistant 也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第一代 Pixel Buds

9to5Google 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今年 Google 也将为这条产品线带来更新,推出第二代无线耳机产品 Pixel Buds 210。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它额外信息。

Hiroshi Lockheimer 疯狂暗示

有意思的是同时负责 Android、Chrome 等多个产品团队的负责人 Hiroshi Lockheimer 在今年年初曾发布过一条 动态,表明了他对「完美的真无线耳机」的期望,包括音质、续航、USB-C、防水性能等等,我们或许可以借此推测,Pixel Buds 或许舍弃初代产品的形态,转而采用当下更为流行的真无线产品形态。

小结

以上便是本次发布会可能会发布的几款新品,至于今年早些时候传闻中的 Pixel Watch,经证实11并不会在这次发布会上亮相——Google 曾经在 2016 年考虑过推出 Pixel 品牌智能手表并计划与 Pixel 和 Pixel XL 一起推出,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最终被取消,自此 Pixel Watch 在 Google 的产品线策略中也得到搁置。

你会购买 Pixel 4 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如果你不想看直播,届时也可以留意我们的汇总文章,我们将为你总结发布会上的所有亮点,敬请期待。

关联阅读:谷歌官方剧透 Pixel 4:双摄、刷脸、无刘海还能「隔空操作」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 Google 的新动态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一周 App 派评 | 近期值得关注的 12 款应用

$
0
0

我们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 12 款 App,一起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应用。

iOS

Noto 笔记:设计精美、动效精致的笔记工具

iOS 上的笔记 App 很多,功能也大同小异,不过,前一段时间刚刚上架应用商店的 Noto 依然能给你眼前一亮的感觉。

Noto 是一款富文本笔记工具,不支持 Markdown 语法,你可以在笔记界面点击键盘上方的快捷键以快速为输入的文字设置标题、段落、粗体、列表、检查项等样式。

虽然许多同类应用都支持在笔记中插入视频,但它们往往是以附件的形式将视频插入笔记,我们需要手动点击附件才能预览视频。

在 Noto 中,你插入的视频默认会以缩略图的形式展示在笔记里,轻按即可直接在笔记里播放。如果你在设置中打开了「自动播放视频」,浏览笔记就像在看《哈利·波特》中的预言家日报一样「栩栩如生」。

Noto 在交互动画上也做得非常不错。比如在拖拽笔记进入文件夹时,文件夹会呈现打开的动画,松手后文件夹图标上会随之出现新的纸张,就像是你真的把一张纸放进了文件夹。类似这样精致的动效在 Noto 中随处可见,无疑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Noto,内购可以解锁附件数量限制、支持更多的导出格式和代码高亮等功能。Noto 内购价格为 128 元,目前正在进行半价优惠活动,价格为 68 元。


Prizmo Go 3:老牌文本识别工具更新,支持离线识别中文

Prizmo Go 与 Prizmo 的关系就像「白描取字」之于「白描」,前者主张更轻量的 OCR 文本识别功能,后者支持导出、编辑等更丰富的功能。近期,Prizmo Go 更新了 3.0 版本,除了对 iOS 13 进行适配外,终于支持了中文的本地识别功能。

由于以往的版本不支持中文的本地识别功能,如果你需要识别中文内容,不得不订阅高级套餐使用云端 OCR 功能。 Prizmo Go 3 加入了对中文本地识别功能的支持,但是在识别率上依然不太理想,即使是 iPad 上的印刷体文字也会出现严重的识别错误。如果你对于中文识别功能的需要比较高,建议选择其它工具或者订阅 Prizmo Go 的高级套餐。

由于书本内侧会产生弯曲,我们通过摄像头拍摄出来的书页文字会产生形变,影响 OCR 识别率。Prizmo Go 3 会通过特殊算法来减少书页形变对识别功能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识别率。

除此之外,应用在扫描拉丁字母(比如英文)文档时,会通过机器学习自动调整文档方向,这意味着你可以从更多角度扫描文档,应用会自动帮你调整到合适的方向。

Prizmo Go 针对 iOS 13 的特性做了许多适配工作,深色模式、快捷指令操作等常规升级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Prizmo Go 新版适配了 iOS 13 上的 Apple OCR 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提升识别准确率,让我们在不订阅高级套餐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高的文本识别准确率。遗憾的是,Apple OCR 功能目前仅支持识别英文文本。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Prizmo Go,云端识别、手写英文识别、文本翻译等高级功能需要订阅解锁,价格为 7 元 / 月、73 元 / 年。


Hipstamatic X Analog Camera:老牌摄影工具新版本

老牌摄影工具 Hipstamatic 前不久为我们带来了十周年纪念版相机应用 Hipstamatic X,新款 App 依然走的是模拟 DIY 镜头底片的老套路,但它还是在第一时间适配了 iPhone 11 Pro 的超广角镜头。

Hipstamatic X 取消了老版本「打脸式」的专业拍摄模式和复杂的修图工具,将核心放回了模拟复古相机方面。除了搭配相机镜头和胶片,我们不需要再考量其它拍摄因素。应用的后期编辑功能也完全简化成了胶片滤镜效果,连滤镜强度调整功能都不支持。

或许有人会觉得 Hipstamatic 的自由度降低了,我倒是觉得新版 Hipstamatic 这次算是「回归初心」了,毕竟研究相机已经耗尽了我的大量精力,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进行复杂的后期修图工作,之前的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不过,Hipstamatic X 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不支持编辑系统相册中已有的素材,景深效果不可用等。此外,新版 Hipstamatic 的配置界面虽然好看却不够直观,有目的性地找镜头和胶片时会有些困难。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Hipstamatic X Analog Camera。Hipstamatic X 采用了订阅制的收费方式,价格为 168 元 / 年,应用提供了买断版本,价格为 1298 元。


小键盘:帮你「花样聊天」

你是否总在工作群的沟通中「找不着北」?你是否总在同学群的闲聊中被人忽视?你是否总在家庭群的争论中败下阵来?这些时候你都会需要这款能帮你更好地聊天的 App:小键盘。

「小键盘」内置了多项实用的聊天功能,比如「引用回复」「赞同」等功能,让你在微信工作群可以更直观地与同事沟通。还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小键盘可以帮你减少重复粘贴发送文本的工作量。

除了提升沟通效率外,小键盘还有一个非常重(gui)要(chu)的用途,能够为你大幅提升「存在感」。无论是单字车轮战的「聊天刷屏神器」,还是阵型诡异的「S 型输出」或者「竖排文字」,大面积的「文字攻击」都会让你的群聊朋友再也无法忽视你。不过此类功能「杀伤力」过强,请谨慎使用,如果你被踢出了群聊,不要来找我哟。

「小键盘」的第三项功能是文字加密,它可以将你输入的文字转换成 Emoji 或者是无法看见的字符,只有「小键盘」的用户才可进行解密。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小键盘」的全部功能,那就太天真了。打开应用中的文字流工具列表,点击右上角的「+」,你就可以创建新的文字流工具。应用不仅提供了近 20 种简单的文本编辑工具,还支持导入 JavaScript 脚本进行复杂的文本处理,可玩性十足,操作方式和理念类似 快捷指令

如果你用「小键盘」做了有趣的文本处理工具,别忘了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小键盘」,应用售价 3 元。


Android

Teehub:为你量身打造的社交媒体阅读器

有多少人在浏览社交媒体的时候只浏览了信息流中的图片和视频,而完全忽略了文字?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那么这款 Teehub 简直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社交媒体阅读器。打开侧栏菜单中显眼的 Show only media (只显示媒体)开关后,列表界面下就会只剩下图片和视频。

甚至在切换到 Video 分组后,你可以像使用一款短视频应用那样,上下划动连续刷取信息流中的视频。

其实 Teenhub 另一个作用是直接下载信息流中的图片和视频。在查看带有媒体的帖子时,在常规的转发和点赞等按钮后多增了下载按钮。轻轻一点,不仅帖子中的图片都会被下载到本地,而且也会收录在 Teehub 自带的下载管理器中。

Teenhub 支持登录 Twitter 和 Tumblr,但免费版仅限登录一个账号。你也可以通过订阅 Teenhub Pro 来开启多账户登录和批量下载图片视频的高级功能。

你可以在 Play 应用商店 下载 Teehub,订阅价格为 0.99 美元一个月、2.49 美元一年。


Bundled:笔记 App 新选择

Bundled 是一款仍在 Google Play 商店进行发行前测试的笔记应用。与传统笔记应用不同,Bundled 的关注点放在了信息的呈现方式上。将系列相关条目(Entry)或者笔记以 Bundle 的形式集合在一起,并放大标签(Tag)与色彩在分类和筛选中的作用。

条目可以是围绕某一个词的解释性笔记,Bundled 还提供自动查询词义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个 Entry 就成为了单词本中的单词卡片,特别适用于外语单词学习。

条目可以是待办事项,从而通过标签进行分类来管理你的任务。Bundled 的官方甚至还给出了示范,利用待办事项组建一个影视剧观看列表。

条目可以是常规的笔记,记录长文字内容。Bundled 也支持较为完整的基础 Markdown 语法,比如粗斜体、有序无序列表、代码块等。

条目作为 Bundled 中文字内容的主要呈现形式,功能多样;标签系统和颜色合理搭配,便于我们对条目进行整理和组织;接入 Google 账户作为云同步的账户系统。

你可以在 Play 应用商店 免费下载 Bundled。


桌面端

N8N:服务自动化开源平台

IFTTT 的出现,让普通用户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界面配置工作流,实现自动化的任务触发功能。例如,当你发送一条微博时,自动将这条微博同步发送到 Twitter。后来,Zapier 支持了连续触发功能,还有更丰富的服务接口,但对于免费用户存在较多的限制。

N8N 是一个与 IFTTT 和 Zapier 类似的服务自动化平台,完全免费和开源。既然是开源服务,意味着你可以在遵守开源协议的前提下免费使用 N8N,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集成更多的公开或者私有服务。当然,开源服务也意味着你需要自行部署它,不过,得益于 Docker 等技术的应用,N8N 的部署工作也不是很复杂的事情。

目前,N8N 默认 支持的服务 数量只有 50 余个,尚且无法和 Zapier 等成熟的商用产品竞争。不过,N8N 带来的高自由度和可拓展性,让具备一定开发能力的人能更容易地定制自己的需求。你可以在 官网 了解和使用 N8N。

SketchPal:微软车库计划孵化出的绘画 App

虽然说微软最初推出 Surface 设备就是考虑将它和手写笔结合以让平板电脑更像传统的书写工具,但是一直以来微软都没有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能用于绘画创作的工具。直到 今年秋季发布会 之后,微软旗下的车库计划才推出了第一方手绘工具 SketchPal。

虽然是微软旗下的车库计划推出的 App,但是这项计划孵化出来的项目向来都是「只管生不管养」的状态,指望 SketchPal 能进化成 Adobe Fresco 似乎不太现实。毕竟,从现阶段来看 SketchPal 这款 UWP 应用的设计还比较「粗犷」,只不过是充分地将手写笔功能利用了起来,比如我们可以利用 Surface 触笔上的倾斜触控功能绘制出不同粗细的线条。

当然,比起 Windows 系统内置的画图应用,SketchPal 算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手绘工具,它对于手写笔的支持更为全面,虽然说应用内的笔刷种类可能比不上更专业的手绘工具,但也基本上够用。应用还加入了图层功能,支持导出绘画作品为 PSD 格式,让我们能够在更专业的 Photoshop 上进一步加工作品。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 SketchPal 的远程调色板功能,这项功能似乎对应了秋季发布会中出现的 Surface Neo,你可以将调色板放进另外一个屏幕中,方便我们进行绘画,看上去颇像画师手拿调色板在纸张上绘画。

你可以在 Microsoft Store 免费下载 SketchPal。


App 速报

  • Pixelmator Photo (iPadOS):新版集成系统文件 App,支持批量处理照片,支持自定义照片的导出尺寸等。
  • Pixelmator Pro (macOS):新版支持了 Sidecar 和 SF Symbols,支持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减少图像噪点等。
  • Twitter (macOS):Twitter 通过 Project Catalyst 技术重新上架 macOS 客户端。
  • Adobe Creative Cloud:Adobe Creative Cloud 桌面应用更新,管理和购买 Adobe 应用更加方便,新版应用还提供了字体、软件教程等资源的入口。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发现更多新酷应用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免费试读] 那些让 iPad 更好用的新功能:键盘和手势

$
0
0

编注:在今年的 WWDC 苹果公布了全新的 iPadOS 系统,在 iOS 功能基础上加入了很多 iPad 专属功能,这一变化也进一步扩展了 iPad 使用场景,我们也整理了一些关于 iPadOS 的重要变化,将陆续作为补充章节更新到本书中。


iPadOS 的问世为不仅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手势操作,还新增了非常多和键盘有关的功能,这些功能让我们在 iPad 上进行文字工作的使用体验「更上一层楼」。

快速移动光标和选择文本

在支持三维触控(3D Touch)的 iOS 设备上面移动光标非常简单,弹出键盘之后,我们只需要在键盘上面重压,即可触发可以任意移动的「放大版光标」。而在不支持 3D Touch 的设备上,这一功能也可以通过「长按空格键」实现了。但是对「外接键盘」形态下的 iPad 来说,这一功能的触发就有点麻烦。

iPadOS 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光标移动方法:我们可以将手指放在光标上长按,稍等片刻光标就会直接放大,此时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将光标拖放到我们想要的地方,非常简单。放大的光标同时也不会被手指直接挡住,考虑周全。

另外,iPadOS 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直接选择文本的方式。在 iOS 13 之前,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双击」选择一个词语,再通过拖拽两侧的「小光标」来调整文本的选择范围。现在在 iPadOS 上面,我们只需要将手指在文本上面短暂停留,稍等片刻即可进入文本选择模式,接下来我们继续向前或者向后滑动即可选择更多地文本。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文本」的时候最好不要将光标放在要选择的文本上面,因为这样会优先触发「光标移动」的功能。

新加入的三指手势

iPadOS 加入了多项「三指手势操作」来方便我们对选中的文字进行进一步的操作。新的「三指手势」覆盖了「复制」、「剪切」、「粘贴」这三个功能,同时也加上了「撤销」和「重做」这两个功能的对应手势,用来代替传统的通过晃动 iPad 来触发的方式。

  • 复制:三指向内缩一次,做一次「抓取」的动作
  • 剪切:三指向内缩两次,做两次「抓取」的动作
  • 粘贴:三指向外放一次,做一次「放置」的动作
  • 撤销:三指双击或向左划动
  • 重做:三指向右划动

不难发现,iPadOS 全新的「三指手势」让 iPad 上对文本的操作更符合直觉。「复制」、「粘贴」这两个手势操作就非常直观,好像我们通过三指将文字抓了起来进行「复制」,选择新的位置再放了下去进行「粘贴」。这不仅大大降低了 iPadOS 的学习成本,还让我们进行文字工作的效率节节提升。

智能选取

在 iOS 13 之前,我们可以按照从前的方式,通过「双击」选择文本、词语等。但是如果我们想要选取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就需要手动调整光标位置来进行选择了。iPadOS 为我们带来了更方便地选择「一句话」、「一个段落」的方法。

我们在「双击」选择了一个词语之后,在词语上方继续双击,即可直接选择「整句话」;在选择「整句话」之后再双击,即可选择整个段落。

单手键盘

虽然外接蓝牙键盘可能已经成为 iPad 的必需品,但是 iOS 的虚拟键盘在我们日常使用 iPad 的时候还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长久以来 iPad 横屏使用时占据几乎一半空间的虚拟键盘都让用户非常头疼。iPadOS 的更新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单手键盘」。

我们在常规键盘形态下,只需要双指在键盘上轻轻一捏,键盘就会变成浮动的状态,也就是「单手键盘」。浮动的「单手键盘」和我们 iPhone 上面的键盘大小一致,并可以通过拖动键盘下方横条将键盘放置在屏幕上的任意位置。

滑动输入

iOS 13 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滑动输入」方式,在 iPadOS 里面这一功能也被继承。当我们启用单手模式下的「浮动键盘」,我们可以通过「滑动输入」的方式非常方便地输入内容。

「滑动输入」并不需要太高的精确度,只需要向一个相对模糊的方向连续滑动输入字母,我们就可以以相当精确且高效地输入文字内容。


[......]

本文为付费栏目文章,出自《玩转 iOS 13:让你的 iPhone 更好用》,订阅后可阅读全文。

派早报:Redmi 8 系列发布、苹果否认向腾讯发送 iOS 用户数据、高德地图上线「地震地图」功能等

$
0
0

Redmi 8 系列发布,售价 699 元起

10 月 14 日,小米旗下品牌 Redmi 在北京正式发布两款入门机型:Redmi 8 和 Redmi 8A。两款手机均配备一块分辨率为 720p 的 6.22 英寸水滴屏,搭载高通骁龙 439 处理器,前置镜头 800W 像素,电池容量为 5000mAh,支持 18W 快充,而且均配有 Type-C 接口。不同的是,Redmi 8 后置采用 1200W + 200W AI 双摄方案,搭载后置指纹识别模块;而 Redmi 8A 后置仅采用 1200W 单摄且不支持指纹解锁。

Redmi 8 起售价 799 元,Redmi 8A 起售价则为 699 元(均为 3GB+32GB 版本),两款机型将于今日 10 点在全平台发售。此外,Redmi 总经理卢伟冰还透露称,即将推出的旗舰新品 Redmi K30 将采用挖孔屏幕,并将同时支持 SA/NSA 两种组网模式,实现双模 5G。来源

苹果否认向腾讯发送 iOS 用户数据

针对早前密码学家马修·格林(Matthew Green)报告引起苹果向腾讯发送包括 IP 地址在内的网络浏览数据讨论,苹果官方正式回应称「用户实际的 URL 不会与第三方共享」。 

苹果解释称,「Safari 欺骗性网站警告」作为安全功能的一部分,Safari 会根据已知存在的问题网站列表检查网站 URL,从而在用户加载网站之前警告用户网站是否存在恶意或不安全因素,不存在将用户实际 URL 与第三方共享的行为。此外,苹果还提到,目前问题网站列表在中国大陆地区由腾讯维护,世界其他地区则由 Google 维护。来源

高德地图上线「地震地图」功能

10 月 14 日,高德地图官方通过微博正式宣布,高德地图 App 最新版新增「地震地图」功能。用户可在设置选项中打开地震地图,直观地查看近期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同时,高德地图 App 还加入了中国地震局等有关部门官方发布的地震逃生手册。来源

部分 eGPU 在 macOS Catalina 中出现兼容性问题

Apple 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对外置图形处理设备的支持来加强 Mac 设备的图形性能,而近日部分用户发现,系统更新至 macOS Catalina 之后,部分 eGPU 似乎存在兼容性问题,主要表现为 Radeon 570 和 580 的外置显卡在 macOS Catalina 中会出现系统重启和死机的情况,而 Vega 56、Vega 64 和 Vega VII 基本上不受影响,因此该问题可能和 Polaris 系列的驱动有关,目前 AMD 和 Apple 尚未做出评论。来源

英伟达 Geforce Now 现已上架 Android 平台

英伟达于今天在 Android 平台上推出了 Geforce Now 流媒体游戏服务,从目前实际的操作来看,其运行方式和 PC 以及 Nvidia Shield 上体验类似,登录账户然后选择想要玩的游戏即可,不过由于部分游戏并不支持触摸屏交互,因此可能需要外接手柄来进行操作,目前该服务已经在韩国地区正式上线,其他地区需要一个有英伟达 GeForce Now 测试资格的账号方可使用,目前英伟达并未给出最终定价和正式发布时间。来源

英伟达计划为更多经典 PC 游戏实现光线追踪

10 月 14 日,据 Polygon 报道,英伟达正在启动一个项目,旨在让更多经典的 PC 游戏能够利用 GeForce RTX 显卡实现光线追踪,就像他们之前为《雷神之锤 2》对 PC 游戏进行重制,并负责了多款英伟达 Shield 游戏的移植工作,包括《半条命2》《毁灭战士3》《传送门》等。来源

Nest Home Mini 渲染图曝光

10 月 14 日,WinFuture 曝光了一组即将于 15 日晚正式发布的 Nest Home Mini 的渲染图。从这些渲染图来看,Nest Home Mini 和此前 曝光的一样,在外观设计上和第一代。 Google Home Mini 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底部新增了一个可以用于壁挂固定的开孔;从渲染图中并不能分辨 Nest Home Mini 是否会有 AUX 接口,但 WinFuture 指出充电器功率从 9W 提升到了 15W,这可能预示着 Nest Home Mini 在音质上的升级。来源


如何制作一张少数派风格的 Banner

$
0
0

不久前,派友 @壁纸吴彦祖 在 Power+ 的 Slack 群里提过一个选题建议:

有没有可能出一期如何制作少数派风格封面的教程呢😂,文章封面、付费栏目的目录等,都好好看啊。

少数派的「付费栏目」页面

我自己也很喜欢少数派的封面图,传达的信息很明确,而且有少数派自己的风格。写这篇文章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做头图的基本方法。从我们都十分熟悉的少数派付费教程封面出发,来和大家聊聊做封面图(Banner)这件事。

虽然你我可能不是设计师,但也会遇到需要自己动手做张封面图的情况,可能是用在一个作业的 PPT,也可能是经营公众号、淘宝店的日常需求。想起以前自己业余做网站时,免不了要做一些图片作为封面来吸引读者点击。但是图片要怎么做才好看、用什么工具来做,都是身为初学者时的难题,不知从何下手。

对此,我的思路是通过解构现有的作品,进行模仿。例如本文以少数派付费栏目的封面图为例——逐一分析图片中包含的元素,看看他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我们依葫芦画瓢,还原一张头图的制作过程。

[......]

本文为付费栏目文章,出自《Power+ 2.0》,订阅后可阅读全文。


2019「余额」不足,挑一本好看的日历迎接新年

$
0
0

还有 2 个月时间,2019 年就要结束了。把桌面上的年历从年初翻到了年尾,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呢?

去年我向大家推荐过 9 款创意日历,到了 2019 年的尾巴,作为伴手礼首选,我们依然能找到许多有意思的创意日历。我搜集了一些有趣的 2020 年创意日历,在这篇文章里推荐给你。

五金行日历:讲究配色,艺术气息浓厚

品牌设计公司 Five Metal Shop 从 2016 年起就推出了《五金行日历》,现在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2020 年的五金行日历采用了大胆的配色,有来自阿嬷的紫色袖套、塑胶水桶的荧光橘、铁卷门的蓝等各种「鲜艳可口」的色彩。

《五金行日历》选用的是 Pantone(彩通公司)的流行色进行试色搭配,利用混色、渐层等工艺制作,尤其是荧光效果真的非常吸引眼球。Five Metal Shop 官网表示《五金行日历》销售路线支持 18 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如果你对它感兴趣,可以在官网联系 Five Metal Shop 下单。

2020 奇妙云朵收集:带你了解奇妙大自然

《奇妙云朵收集》日历是微博用户 @荒野气象台 与 @奇妙云朵收集 联合出品的日历,听名字就知道两个微博都是聚焦于分享美好的天气、有趣的云朵,《奇妙云朵收集》是他们的第一本日历作品。

日历中的每一张云朵和天空来自世界各地上千位云彩爱好者的原创照片,366 张「云图」对应着 2020 年的每一天(2020 年是闰年哦),12 张简洁的天空对应了 12 个月份穿插其中,每翻一页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美景。

在每页日历的构成方面,《奇妙云朵收集》也有独到之处。除了包含云图、日期信息、云语、拍摄者信息之外,还有云朵的种类这一独特的信息,你可以看到各种积雨云、贝母云等云朵的真实照片。如果你也热爱云朵和大自然,不要错过这本日历。

豆瓣电影日历:每天一部高分电影和经典台词

作为豆瓣电影重度用户,今年我还是要推荐一下 2020 年的《豆瓣电影日历》。

和去年相比,《豆瓣电影日历》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依然是每天推荐一部豆瓣高分电影并搭配经典台词(往年还会收录著名电影导演诞辰等信息,今年没有了)。

一般来说,《豆瓣电影日历的》排版采用是白底背景搭配正版的电影授权插图,再加上黑字显示信息这样的设计版面,但是 2020 版本日历加入了 27 张全幅海报的排版设计,如下图中的《刺客聂隐娘》《蝙蝠侠》等,看起来更加高级。

你可以在 豆瓣电影日历官网 购买 2020 年的豆瓣电影日历,售价 ¥98 / 本。

国家地理中文日历:记录经济、历史和文化变迁

在去年推荐的日历中,没有把《国家地理中文日历》写进去让我很遗憾。今年不会错过它了。

《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有着 130 多年的历史,在摄影界鼎鼎有名,即使不是摄影爱好者相信也都有所耳闻。《国家地理中文日历》由华夏地理出品,收录了 366 张珍贵的摄影照片。每页日历包含一张精彩大片和文字注解,记录着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更有意思的是 《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的铁盒包装,正是《国家地理》黄色配色的经典窗户造型,十分酷炫,包装盒采用了可回收材质制作,会更加环保。

你可以在 一条生活馆 购买《国家地理中文日历》,首发价 99 元。

故宫日历:每天了解一件故宫藏品

《故宫日历》在每张日历页中都收录了一件故宫藏品,它们可能是一幅书画、或者一件器物等等,日历页中还会有相应藏品的介绍文字。

《故宫日历》还将十二生肖作为日历页中的主题线索,通过主题更加体系化地编排日历页中的藏品。另外,我们可以在《故宫日历》的日历页中随意地进行书写,记录想法、日常点滴或者是随笔,以后翻日历回忆的时候会更加「生动」和具体。

你可以在 京东 购买《故宫日历》2020,售价 49 元。

湛庐珍藏历 X 大英图书馆:像一本珍贵的艺术品

从故宫博物院推出日历书以来,国内大大小小各类博物馆和艺术馆都加入了出书的行列。突然间看到大英博物馆联名推出日历书的消息,我还是蛮期待的,结果也确实不负期望。

《湛庐珍藏历 X 大英图书馆》2020 是湛庐文化和大英图书馆联名推出的日历书。大英图书馆是英国的国家图书馆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拥有超过 1.5 亿件馆藏。大英图书馆中的馆藏包括世上几乎所有语文作品,但它不止收藏书籍和手稿,也有图画、乐谱、邮票等资料,内容跨越了人类 3000 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

《湛庐珍藏历 X 大英图书馆》精选了 366 件大英图书馆的珍贵藏品,主要是手稿、肖像、图画等具有「画面感」的资料,一看这本日历书就会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18、19 世纪的印刷品、艺术品、手稿等资料与现在有很大差别,我们通常用「复古」来形容这种感觉,但这本日历上的图像都是「真真的古」。

另外,日历采用翻页设计,就像一本书籍一样,一年翻完还能珍藏起来。书内左页是图书馆馆藏,右页的设计以非常优雅的字体显示日期,还有馆藏资料的介绍等,整本书看起来就像是珍贵的艺术品。

令人意外的是这本日历的价格很「亲民」,在 湛庐文化的有赞商店可以买到,售价 99 元。

单向历:今年还剩多少天?

《单向历》2020 依然在今年推荐的榜单中,较去年版本它有了很多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倒计时版日历的加入,让人每撕一页都会感叹「啊一天又过去了」。

普通版的《单向历》2020 依然延续去年的风格,从上到下的内容有品牌、阳历、农历、日期、星期、年日期倒数和百分比进度、宜忌信息、文字以及留白的手帐位置,这样一数信息量真的非常大。如果你是实用党、自律族,我推荐你购买倒计时版日历 ,日历的手帐区域可以简单地写写画画非常方便。

《单向历》的另一个变化是,每年的官方明文寄语,在 2020 版变成了数字密码。要想「看到」这句官方寄语,你还得费点心思才行。今年的铸黑版、曙红版、黑金版还有倒计时版 4 个版本的《单向历》都有一串数字密码,各不相同。

你可以在 单向空间的有赞店铺 购买《单向历》2020,标准版售价 98 元,倒计时版售价 118 元,还有个人定制版可以选择。

不明觉历:练字爱好者必备

写字好看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我从小就羡慕字写得好看的人,尝试过几次练字但都以「从入门到放弃」告终。现在如果你想在办公桌上也能欣赏到好看的手写字,可以试试《不明觉历》。

2020 版《不明觉历》邀请了 12 位书法博主手写每月日历,每天奉上一句经典语句,可能是名人语录也可能是电影台词。光是欣赏这些好看的字迹都会让人心情舒畅,如果你也正在练字,这款日历无疑会成为对你的鼓励与陪伴。

设计方面,2020 版《不明觉历》比较简约,视觉上非常朴素,日历重点突出了书写文字的优美。限定吉祥红版本采用了白底红字的设计,偏暗红的配色给人复古的感觉。

2020 版《不明觉历》售价 128 元,你可以在 这里 进行购买。

一年生:植物百科日历

《一年生》是由来自台湾的花艺工作室「一隅有花」与金曲视觉设计师颜伯骏合作推出的植物日历,它的特点是每一页都会介绍一种植物并搭配文字和生活类语句。

《一年生》有点像科普日历,但更加「治愈」。每日文字都和植物有关,个别特殊日期的植物和文字还有特别选择,例如 12 月 24 日的植物选了槲寄生,正是圣诞节期间常会用到的植物,配以温暖的文字应景,十分用心。

目前《一年生》日历在众筹网站 啧啧 有售,价格 780 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 180 元。

笺谱日历:把重要的日子写进信里

《笺谱日历》2020 的独特设计也让它成为了今年的推荐购买日历。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曰「笺」;用来写信,称信笺;用来写诗,称诗笺;装订成册,为笺谱。《笺谱日历》的特点是内含 366 张微型国画,另配一页留白,可作为一张小信笺、诗笺或者便签来使用。

《笺谱日历》左侧呈现了包含张大千、齐白石、丰子恺等大家的画作记录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日历左侧可写可画,甚至可以撕下来,装进自带的笺封里寄给友人。在各种日历主题「泛滥」的时候,《笺谱日历》这个选题确实非常独特。如果某一天对于你有特别的意义,撕下来,写点什么吧。 

你可以在 京东 购买《笺谱日历》2020 版,售价 93.1 元。

你还发现那些值得推荐的创意日历,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一日一技 | Kindle 电子书被下架了怎么办?做好本地管理让你有备无患

$
0
0

电子书因为它方便获取、轻松携带和价格便宜等特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而亚马逊通过它书籍丰富的 Kindle 电子书商城和实用的 Kindle 阅读器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这些人大多数都养成了在亚马逊购买电子书并通过 Kindle 阅读器或者 Kindle App 来阅读的习惯。

但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原因,亚马逊可能会下架或者调整你已购买的电子书,这就对一部分用户产生了难以挽回的影响。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为自己购买的 Kindle 电子书做一个本地的备份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存在的问题

从亚马逊购买的 Kindle 电子书都带有 DRM 保护,请大家不要去除 DRM,因为这有潜在的法律风险。

如果要选择一款本地的电子书管理工具,那么 Calibre 一定是不二之选。作为一款支持了 Windows、macOS 和 Linux 三大桌面平台的 App,Calibre 提供了编辑图书信息、转换格式、调整排版、制作书单等功能,基本可以满足所有的电子书本地管理需求。更重要的是,除了通用的 PDF、EPUB 和 Mobi 等格式,Calibre 还支持导入亚马逊独家的 AZW3 格式。

更多关于 Calibre 的使用方法,请阅读:最强大的本地电子书管理工具:Calibre 使用指南

但是,如果你尝试从最新版本的 Kindle App 下载电子书,可以看到本地储存的文件格式为 KCR,而 Calibre 是无法识别这种格式的;如果你直接将 Kindle 阅读器连接到电脑,你会发现其中的电子书使用的是 KFX 格式,如果将它们导入到 Calibre,那么只能显示书名,而无法加载出其它信息。

解决问题

为了让 Calibre 可以正常地识别出 Kindle 电子书,我们的解决思路是找到已购买电子书的 AZW3 格式文件。

第一种方法:下载安装旧版本的 Kindle 桌面端 App,比如 1.23 版本的 Mac 客户端或者 Windows 客户端,这样一来你双击下载的电子书就会以 AZW3 格式出现在本地磁盘中。打开 Kindle 的偏好设置,你可以在上面看到下载的路径,在 Finder 上按照该路径依次打开文件夹即可找到下载的电子书文件。这种方法的实现成本最低,因为它不要求你拥有一台 Kindle 阅读器,但是问题在于 macOS Catalina 不再支持 32 位应用,所以旧版的 Kindle 在最新的 macOS 系统上将无法被打开,当然如果你是 Windows 用户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种方法:通过亚马逊官网直接下载 Kindle 电子书文件,文件格式为 AZW3,就可以直接被 Calibre 上识别。打开亚马逊官网并登陆后,你可以在「我的账户-内容和设备」中找到你所有已经购买的电子书。点击你想下载的电子书对应操作栏的 … 按钮,选择「通过电脑下载USB传输」,在下拉列表中随意选择一台支持的设备,最后点击下载按钮即可。这个方法最简单,不受系统和平台影响,随开随用,唯一的限制是你必须拥有一台 Kindle 阅读器。

尾巴

在通过以上任意方法获得 AZW3 格式的电子书后,你只需将它们拖动到 Calibre 中即可被自动识别,Calibre 会按照作者、语言、系列、出版社、识别码等元素将导入的电子书自动分类。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评分、标签、筛选、书单等功能对电子书做进一步的管理。Calibre 的资料库可以在本地直接被访问,所以你也可以通过外接硬盘或者云盘对 Kindle 电子书做一个备份,以确保自己可以在亚马逊下架或者调整电子书内容后依旧可以阅读到完整版本的电子书。

祝大家阅读愉快。🎉

扩展阅读: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读书相关的技巧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和派聊聊 | 你会选择可穿戴设备吗?

$
0
0

少数派编辑部的编辑们在 这篇文章 里分享了他们在使用 Apple Watch 时的一些体验和观点,不少读者也在评论区分享了他们对于 Apple Watch 以及其它可穿戴设备的用法和看法。

除了 Apple Watch,少数派之前也有不少关于 Galaxy Watch小米手环 等其它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体验分享和讨论。这期「和派聊聊」,我们就想和你一起聊聊可穿戴设备。

你会选择可穿戴设备吗?你会用可穿戴设备做什么事?你认为可穿戴设备为你的生活带来了任何改变吗?你还会考虑继续购买可穿戴设备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体验和看法。我们会从评论区挑选一位读者,送出价值 50 元的京东 E 卡一张。


输入这个网址,一键为网页开启「阅读模式」:Outline

$
0
0

在网站阅读长文章时很多人喜欢开启「阅读模式」,这样可以去掉花哨的页面样式和穿插其中的无关内容,只保留文章正文部分。Safari 和 Microsoft Edge 都自带了「阅读模式」功能,我们此前也介绍过利用「小书签(Booklet)」的方式 调用稍后读工具 Instapaper 的阅读样式,或是在 Chrome 上利用 简悦等扩展来实现这一功能。

今天介绍的 Outline也是一款「阅读模式」工具,它的功能非常简单,如果不需要标注和评论功能,你完全不用注册账户就能使用,而且由于它的实现原理简单,虽然是网页工具,但你可以把它制作成快捷指令、Chrome 扩展使用。

只需要在 Outline 网页上粘贴你想转换的页面,Outline 就会自动抓取网页内容并转换为只有正文的「阅读模式」页面,除了一些需要付费的网站做了针对性限制,Outline 对大部分网友内容处理都比较好,内容和图片识别也没有问题,只不过不能像 Safari 阅读模式或者一些稍后读工具那样设置字体样式。

中文样式对比(左 Outline,右 Safari 阅读模式)
英文样式对比(左 Outline,右 Safari 阅读模式)

阅读页面提供的标注功能其实是集成了标注服务 Hypothesis1 ,如果需要边阅读边标注的话可以注册使用。

可以直接在页面标注并同步到 Hypothesis 账户中

工具虽简单,但每次都要跳转到 Outline 网站去转换也很麻烦,好在 Outline 的转换方式「简单粗暴」,其实在网址 https://outline.com/后面输入你要转换的文章网址就行。换句话说,你只需要在当前文章页面的地址栏开头加上https://outline.com/就可以实现「原地转换」。此外,也有网友制作了 Chrome 扩展 和 iOS 快捷指令方便大家使用。

喜欢阅读模式和网页标注,也可以看看我们之前介绍的小工具 📖: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发现更多新鲜应用📱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除了「如此橘」的 Pixel 4 还有真无线蓝牙耳机:Google 秋季硬件发布会回顾

$
0
0

当地时间 10 月 15 日,Google 在纽约正式召开硬件发布会,早前在网络上已被完全曝光的 Pixel 4、Pixelbook Go、Nest Mini、Nest Wifi 和 Pixel Buds 2 悉数亮相。

虽然对 Google 的硬件产品而言传闻和事实至此几乎完全划上了等号,但发布会也算是为之前所有的爆料画上了句号。今年 Google 带来了哪些新产品?我们不妨来一一进行梳理。

Pixel 4:能隔空操作,也能拍摄星空

不知是不是爆料得够多了,今年 Google 把发布会更多的时间留给了「环保」,新机 Pixel 4 的外观设计未着太多笔墨。

Pixel 4 的三种配色

和往年的 Pixel 一样,Pixel 4 拥有一大一小两个型号。

其中 Pixel 4 搭载 5.7 寸 FHD+ OLED 显示屏,Pixel 4 XL 搭载 6.3 寸 QHD+ OLED 显示屏。由于目前还无从获知二者的屏幕面板生产厂商,所以两块屏幕除了尺寸和分辨率上的区别,其它参数和功能几乎完全一致,包括支持 Ambient EQ,能够根据环境光自动调节屏幕色温;支持 Smooth Display,最高刷新率可达 90Hz;支持 100000:1 超高对比度和 24 位色彩深度,拥有 UHDA 的 HDR 认证等等。

Pixel 4

除此之外其它硬件参数也基本和早前的曝光吻合,详细的配置见下表:

Pixel 4 & Pixel 4 XL 配置对比

硬件配置之外,基于 Soli 雷达芯片的隔空手势操作和基于双摄的拍摄能力提升是 Pixel 4 今年的两大主打功能

借助与雷达原理相近、但传感器尺寸更小的 Soli 芯片,Pixel 4 不仅能够感知用户的手势操作来实现诸如切歌、挂断电话、关闭闹钟等等隔空手势操作,这颗雷达芯片还能以极低的功耗实时检测周围的使用环境:比如当用户伸出手去拿手机,Soli 雷达芯片就会在检测到相关动作的同时启动面部识别传感器来加速手机解锁流程;根据 The Verge 的上手视频,主动显示功能(Always On Display)也会借助 Soli 雷达芯片来检测用户是否位于设备附近,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开启 AOD 显示功能。

Motion Sense 切歌

当然了,我们此前曝光过的那组动态壁纸也是可以根据手势操作给出不同视觉回馈的,Pixel 系列的动态壁纸第一次难以完整地将所有功能和效果「下放」到老机型上。

相机方面,Pixel 4 在广角和长焦之间选择了后者。借助 2 倍光学变焦和 Super Res Zoom 技术,Pixel 4 能够带来细节更丰富、画质更加清晰的变焦拍摄能力;在双摄方案和双像素传感器的帮助下,人像模式也将拥有更加出色背景虚化效果。

Pixel 4 人像模式样张
Pixel 4 两倍光学变焦配合 Super Res Zoom 的变焦拍摄样张

虽然主摄传感器依然是 Pixel 2 沿用至今的 IMX 363,但 Google 还是通过软件和算法升级为 Pixel 4 带来了不少拍摄玩法上的提升,比如分离式曝光拍摄和星空摄影,前者允许用户对前景和背景的曝光分别进行手动调节,配合 Live HDR+ 实时预览拍摄效果,后者则在去年「夜视模式(Night Sight)」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手机状态稳定时可以触发「星空摄影(Astro Photography)」模式,配合基于机器学习的色调映射算法,能够输出白平衡更好、噪点更少、画面更纯净的星空照片。

Pixel 4 星空拍摄样张

最后,Pixel 4 也将搭载一款新的录音应用。这款录音应用能够基于本地机器学习实现「语音-文本」即时转译,或是直接通过关键词搜索录音中的特定内容或特定音频类型(笑声、语音、音乐等等),关于这款应用的更多体验你可以阅读我们早前的 派评

Pixel 4 的内置录音应用

关于 Pixel 4 另外值得一提的两点细节是,此前 Pixel 系列手机所搭载的 Pixel Visual Core 芯片从这一代开始更名为 Pixel Neural Core,能够对图像和语音机器学习任务进行处理(上面提到的 Live HDR+ 功能也有这个芯片的功劳),但具体的硬件改进和升级则需要后续拆解验证;同时以往 Pixel 手机的一大卖点——限时或不限时 Google Photos 无限量原画质云端存储,这一次不幸被「砍」,Pixel 4 用户只能享受「高画质」无限量云端存储空间,但 Google 会为购买的用户免费提供为期 3 个月的 Google One 会员订阅。

Pixel 4 拥有三种配色:纯粹黑(Just Black)、就是白(Clearly White)和限量版如此橘(Oh So Orange),其中白色和橘色版本背板玻璃采用了与 Pixel 3 类似的亲肤涂层,黑色版本则采用了光滑的高光玻璃材质设计。

Pixel 4 售价 799 美元起(6+64GB),Pixel 4 XL 售价 899 美元起(6+64GB)。

Pixelbook Go:乏善可陈的 Chromebook 新品

作为「分量」仅次于智能手机的第二款新品,Pixelbook Go 无论是在整个发布会中的「戏份」还是实际亮点都不算多,除了外观设计甚至可以说是乏善可陈。

Pixelbook Go

外观设计上,Pixelbook Go 拥有纯粹黑(Just Black)和非常粉(Not Pink)两种配色可选,合上键盘后整机厚度仅 13.4mm,重量最轻为 1061g。

虽然命名和小兄弟 Android Go Edition 有些「撞车」,但 Go 在 Pixelbook 这里的主要意味显然是围绕「移动」和「便携」的。和白色版、橘色版 Pixel 4 类似,Pixelbook Go 的 A 面也采用了 Pixel 3 后背那种雾面涂层,但 D 面使用了波纹状设计来实现防滑效果。

Pixelbook Go 非常粉配色

此外,Pixelbook Go 还配备了一块静音键盘(Hush Keys),拥有一枚独立按键来快速呼出 Google Assistant。

硬件配置方面,Pixelbook Go 拥有 m3/i5/i7 三种不同处理器版本、共四种配置方案可选。其中 m3 和 i5 处理器版本均配备分辨率为 1080P 的 13.3 寸 LCD 触摸显示屏和 47Wh 电池,i7 顶配版本则搭载一块分辨率为 4K 的 Molecular Display 显示屏和 57Wh 电池,能够提供长达 12 个小时的续航时间且支持快充。

Pixelbook Go 黑色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Pixelbook Go 和 Pixel 4 一样也配备了环境光传感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屏幕色温。售价方面,最低配置(英特尔 m3 处理器+8GB RAM+64GB 存储空间)售价 649 美元起。

配置版本与定价对比

音质更好的 Mini 和更配置更现代的路由器

第一代 Google Home Mini 发布后的这两年时间里,不少用户都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免费赠送和捆绑销售体验到了 Google 的智能音箱,但就在不久前,Google Home 和 Nest 品牌正式整合成了 Google Nest,以往那些顶着 Google Home 品牌标识的产品自然也将陆续迎来更新。

Nest Mini

Nest Mini 就是这一次 Google Nest 带来的新品之一,外观方面它和第一代 Google Home Mini 几乎没有差别, 表面触感依然接近织物材质,但原料却 100% 来源于消费后回收的塑料瓶;除了第一代的粉笔灰、木炭黑和珊瑚红,Nest Mini 还新增了一种名为天蓝(Sky)的新配色。

新配色

和此前媒体所预测的一样,Nest Mini 相比 Google Home Mini 最大的变化有两处,一是底部新增的壁挂开孔,二是更好的音质——据称,Nest Mini 配备了 40mm 的喇叭单元和 3 个远场麦克风,能够带来更加强劲的低音表现和更加出色的拾音效果。

Nest Mini 售价 49 美元起,已于当天开启预订。

除了智能音箱,Google 在这次发布会上也为久未更新的 Mesh 路由器产品 Google Wifi 带来了更新,新款 Nest Wifi 采用了「主路由+子路由」的分体形态,支持 802.11 无线网络传输协议和 2.4GHz 频段下的低功耗 802.15.4 Thread 协议,能够带来更好的智能家居设备协同效果。

Nest Wifi 主路由(左)与子路由(右)

值得一提的是,Nest Wifi 的子路由内部还搭载了支持 360 度环绕声的 40mm 尺寸喇叭和远场麦克风,除了可以用来增强网络覆盖能力,也可以在不同房间内充当智能音箱产品使用。

粉色版子路由

外观设计上,Nest Wifi 整体更为圆润,外观设计也更加符合 Google 硬件产品整体风格,其中主路由器仅有白色可选,子路由则提供白、灰、粉三种配色可选。Nest Wifi 已于美国地区开启预订,主路由售价 169 美元起,搭配单个子路由打包售价为 269 美元,搭配两个子路由打包售价为 349 美元。

Pixel Buds 2:Google 的第一款真无线耳机

作为今年 Google 发布会的排头兵,Pixel Buds 2 可能凝结了 Google 对于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的所有期望——尤其是对于一款明年才上架售卖的产品来说。

Pixel Buds 2

首先是舒适性,Pixel Buds 2 小巧的鹅软石造型主体能够轻松而又稳固地契合大多数人的耳廓。根据 Google 的说法,他们扫描了几千人的耳部轮廓,尽量使得这款耳机能够让大多数人舒适佩戴;耳翼与可更换的耳塞一同起到固定作用,及时是在运动场景下也能保证耳机佩戴的牢固性。

入耳式耳机密封性的耳塞虽然提供了良好的物理降噪效果,但是也带来了「阻塞」的不适感。为了营造更好的听感,Google 在 Pixel Buds 上引入了能够发出适量的环境背景声「空间通风孔」(Spatial Vent),同时根据你所处环境的嘈杂或是安静自动调节音量,省去手动调节的麻烦。

Pixel Buds 2 产品展示

Pixel Buds 还能提供更棒的通话体验。每一侧耳机都拥有两个麦克风,既能精准指向你的语音发声,同时也能降低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为使收音功能能够最大化地收录到你的声音,通过内置的精密加速计,Pixel Buds 能够感知到用户说话时颚骨的震动并进行语音检测,即便是在极端的跑步、骑车等风噪场景下也能清楚收音。

Pixel Buds 2 充电盒

发布会上 Pixel Buds 另一个令人惊叹的点是通过远程蓝牙连接,能够隔着三个房间/一个户外足球场与设备继续保持联系。与此同时,Pixel Buds 能够与大多数蓝牙 4.0 及以上设备配对使用,并提供免提唤醒 Google Assistant、佩戴检测与防水防汗功能。两侧耳机都能通过触摸单击播放/暂停歌曲,滑动调节音量。续航方面,耳机单次充满电能够聆听 5 小时,搭配充电盒则可以达到 24 小时。

Pixel Buds 预计 2020 年在美国地区上架售卖,售价 179 美元,除了常规的黑白二色,还有薄荷绿与新增的「如此橙」。


以上便是本次硬件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回顾,你如何看待今年的 Pixel 4 升级,Made by Google 家族的其它新品有额外让你心动的产品吗?

@化学心情下2 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联阅读: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 Google 的新动态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Viewing all 145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