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1468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想用子弹笔记高效记录?试试支持插入照片的 Entry Notes | App+1

$
0
0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商务人士,我们都无法离开做笔记这件事。如何更简单、更高效地做笔记,一直困扰着许多人。随着 子弹笔记 走入我们的视野,高效笔记的需求似乎得到了满足。少数派曾介绍过子弹笔记应用 Sunset,但它却因订阅制付费,以及无法插入图片「劝退」了不少用户。

今天要介绍的 Entry Notes 删繁就简,除了做子弹笔记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功能。同时,Entry Notes 采用的是买断制付费,如果你排斥订阅制,Entry Notes 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见到 Entry Notes 的第一眼,浓浓的 iOS 11 风格便扑面而来。我们所有的项目(Entry)都被陈列在主界面,在每个项目标题的下方,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项目中有多少条笔记(Notes)。

除了在设计上遵循了 iOS 的风格外,Entry Notes 也遵循了 iOS 的交互逻辑。你也可以使用 Drag & Drop 来快速移动你的笔记。在移动笔记时,如果移动的笔记下有子项目,那么这些子项目也会跟着所选笔记进行移动。

在项目中向左滑动一个笔记,即可将其标记为完成。在主界面重按一个项目,可以在 3D Touch 菜单中将其置顶。

在用其他应用做子弹笔记时,你或许会遇到应用不支持插入图片,或是图片大小不统一导致笔记排版混乱的问题。在 Entry Notes 中,你可以通过键盘上方的工具栏来添加照片。照片不会直接插入笔记中,而是会以缩略图的形式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从而让笔记排版更加美观。

如果你习惯通过外接键盘来做笔记,你也可以使用 Entry Notes 的键盘快捷键来进行操作。在 iPad 上,你只需要按住 ⌘Command 键即可查看 Entry Notes 的所有快捷键。在 iPhone 上,虽然不能通过 ⌘Command 键来查询,但依然支持快捷键操作。

键盘快捷键

Entry Notes 还支持导出功能,你可以在一个项目里点击右上角的分享图标,将当前项目导出为 Markdown 或 TXT 文件。但只可以导出文字部分,图片部分则无法导出。

随着不断地使用,我们在 Entry Notes 里的项目会越来越多。但由于 Entry Notes 不支持标签分类,因此一旦我们的笔记多了起来,要快速找到某一项目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所幸,开发者在 Twitter 上表示,未来会添加标签及过滤器。此外还将开发 Mac 应用,并会支持 Siri。

如果你对 Entry Notes 感兴趣,你可以在 App Store 以 30 元购买到它。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派早报:微软 Surface Laptop 2 渲染图曝光,滴滴恢复深夜服务,传 LG 成为苹果 OLED 屏幕供应商等

$
0
0

微软 Surface Laptop 2 渲染图曝光,新增黑色配色

9 月 15 日,国外媒体 mysmartprice 曝光了一组微软即将于下月发布的 Surface Laptop 2 的渲染图。对比上一代产品,其整体设计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新增了黑色配色。据 The verge 报道,微软将不会在 10 月 3 日召开的发布会中发布新的 Surface 硬件产品线,主要是对现有产品的进行升级,包括引入 8 代英特尔酷睿 CPU、USB Type-C 接口以及推出新的配色等。来源

图 / mysmartprice

滴滴恢复深夜服务,试行夜间运营规则

9 月 14 日,滴滴出行在官方微博发布《滴滴安全大整治阶段汇报暨恢复深夜服务公告》,宣布将于 9 月 15 日 23 点起恢复深夜出行服务,同时将试行深夜运营规则。试运行期间,快车(含优步、优享)及专车司机在深夜期间 (23:00-5:00) 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 1000 单等条件才能接单。

此外,滴滴还公布了在安全大整治阶段的具体进展,称新上线的司机安全培训计划考试通过率为 99.3%,客服部门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已增加 3 倍等。来源

传 LG 成为新 iPhone 第二家 OLED 屏幕供应商

根据韩国科技网站 ETNews 报道,LG 的 OLED 屏幕生产线已经通过了苹果的质量检测,并将成为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 的屏幕供应商。在此之前,三星是苹果唯一的 OLED 屏幕供应商,掌握了绝对的价格控制权,而 LG 的加入,可以大大减小苹果在 OLED 屏幕上对三星的依赖,以此压低成本增加利润。不过,LG 生产的 OLED 屏幕在此前装配的 Google Pixel 2 XL 和 LG V30 上口碑不佳,这次能通过苹果的质量检测应该是在工艺上有了较大的提升。来源

Google Pixel 3 将有三种配色:薄荷绿、白色与黑色

近日,国外媒体 Droid Life 在 Google 管理的预告片发布网站中找到了和 Pixel 3 配色相关的信息。从页面中可以看到 Pixel 3 将拥有薄荷绿、黑色以及白色三种配色。去年 Pixel 2 也同样有三种配色,分别为白色、黑色以及蓝色。来源

图 / Google

Chrome 70 将支持 Android 和 Mac 上的指纹传感器

Google 于近日发布了 Chrome 70 Beta。从该版本开始,出于安全考虑,Chrome 将不再在网站的 UA 标识出 Android 和 iOS 内部版本,此外 Android 版和 macOS 版的 Chrome 70 将允许网站访问设备中的指纹识别以及 Touch ID 传感器,并可用于网站的双重验证。来源

图 / 9to5Google

(题图素材:mysmartprice)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掌握薅羊毛的正确姿势,9 款查价工具推荐

$
0
0

优惠——羊毛党的兴奋剂,虚假促销——电商的清仓法门。价格变化有多异常,你就有多需要查价工具,比如这款让我受到惊吓的无线路由,日常价格是六七百,六月初曾涨到 1899 元。

还有下图这款营养粉,8 月 17 日还是 199 元且有折扣,结果 18 号涨到 298 元,然后预告「8 月 20 号 0 点开抢!直降99!仅售 199 元!」

国内电商正是以这种满减、优惠券的促销形式迷惑消费者,这就是拼多多创始人所说的「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为了识破虚假促销,更好地薅羊毛,我们有必要常备几款查价工具。查价工具主要用于查询商品「历史价格」和「横向比价」。「历史价格」是指商品过去出现过的价格,「横向比价」是指比较同一商品在不同电商的价格。

  • 如果你常在国内电商购物,本文推荐购物党惠惠
  • 如果你常逛国外 Amazon,本文推荐 Keepa 和 Camel
  • 除此之外,文末还推荐了一些查价辅助工具。

如果你常逛国内电商

国内的查价工具众多,功能较国外工具丰富,有的支持历史价格和横向比价,有的还支持国外电商。不过,一款国产查价工具好不好用,取决于它恶心人的程度。这些工具常常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塞给你一堆垃圾信息,在使用体验上落后国外工具(比如后文将提到的 Keepa)几个世纪。

购物党

我对购物党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它似乎时常拖慢网页速度,另一方面它又是少有的支持中亚电子书的工具。

优点:

  • 可查询商品历史价格,收录产品多,支持电商多;
  • 支持降价提醒;
  • 支持多个电商横向比价;
  • 可查询中亚、美亚电子书历史价格。

缺点:

  • 有时会拖慢网页加载速度;
  • 广告信息太多,部分可以关闭/收纳。

如果不更改设置,购物党会显示很多广告信息,经过设置调整,部分广告可以收纳到顶部或底部的工具栏中。

购物党显示在商品价格下方的工具框

如果你想让页面清爽一点,可以依照下图设置。

惠惠

惠惠购物助手是网易旗下的比价工具,如果要为「越更新越难用」颁个奖,我一定提名它。话虽如此,我最近依然在使用。

惠惠显示在页面底部的工具条

优点:

  • 可查询商品历史价格,收录产品多,支持电商多;
  • 支持降价提醒。

缺点:

  • 广告信息太多,大部分无法关闭。

如果不加限制,惠惠的广告信息是最多的,建议安装后立即关闭所有选项(见下图)。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信息无法屏蔽,如页面底部和价格框下方的电商活动、优惠券、九块九包邮等等。

如果你常逛国外 Amazon

国外的查价工具大多专注于 Amazon 历史价格,如果你在国外 Amazon 购物,本文推荐 Keepa,其次是 Camel

Keepa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易用性,还是功能,Keepa 都远超其他工具。

优点:

  • 可追踪亚马逊自营和三方商品的价格;
  • 降价提醒方式多样;
  • 可根据需要自由定制历史价格图表;
  • 可对比同一商品在各国亚马逊的价格;
  • 可导入亚马逊心愿单;
  • 有价格统计项目,数据包括商品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降价趋势。

缺点:

  • 只能查询亚马逊的历史价格;
  • 对中亚海外购的支持不够好。

Keepa 的价格框有两种显示方式,默认显示在商品图片和简介下方,或者设置为按钮,点击后展开价格框。

Keepa 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区分自营商品和三方卖家的商品价格,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在右侧开启其他项目的线条,如销量排行、非全新品等等。价格框最下方是社区追踪(其他用户设置的目标价)、价格统计、分享图表以及更多历史价格数据。

价格框上方有数个标签页,「追踪商品」就是设置降价提醒的地方。

「追踪商品」右边是「设置」界面,有几个特色选项值得一提:过滤或显示闪电特价、极端价格、鼠标指针悬停于亚马逊商品时弹出浮动的价格框。

Keepa 另一个好用的功能是各国亚马逊价格对比,点击价格框左下角的地球图标即可展开对比框,还可设置始终显示在图表下方。

Keepa 的降价提醒方式可能是最多的,支持邮件、Telegram、Twitter、Facebook、Chrome 弹框,甚至还有 RSS。

如果你追踪的商品有很多,还可以去 Keepa 网站统一查看和修改。

价格框顶部最右边的标签是 ebay ,这是 Keepa 近年新增的功能, 可显示商品在 ebay 的价格,点击即可跳转到 ebay 的搜索页。

Keepa 支持 Chrome、Firefox、Opera、Edge,未提供 Bookmarklet(小书签、JS 脚本)。

Camel

Camel 也叫 camelcamelcamel,是一款 Amazon 查价工具, 它显示价格框的方式只有一种——点击扩展栏图标展开价格框。

优点:

  • 可追踪亚马逊自营和三方商品的价格;
  • 支持降价提醒;
  • 提供了 Bookmarklet;
  • 可导入亚马逊心愿单;
  • 多种降价提醒方式,支持邮件、Twitter、RSS 提醒。

缺点:

  • 只能查询亚马逊的历史价格;
  • 功能简单,图表的定制选项少;
  • 收录的中亚商品较少。

说实话,我不喜欢 Camel 点击图标弹出价格框的方式,因为时不时就要默默注视着它 loading 半天。Camel 也支持降价提醒,所有操作在都在价格框中进行。

和 Keepa 相比,Camel 的功能简单得多,它甚至没有单独的设置页面。Chart 就是价格表,Product On This Page 显示当前页面所有的产品链接,Wishlists 显示 Camel 的心愿单。Camel 支持 Chrome、Firefox、Safari,提供了 Bookmarklet。

其他查价辅助工具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个工具,查询国内外商品价格,我使用的工具还有:

  • Bizrate(网站):国外电商横向比价。
  • 卡卡库(网站):查询日本的商品价格,
  • 香港价格网(网站):查询香港的商品价格。
  • 一起惠(浏览器扩展):查询京东不同地域库存、不同渠道(PC、微信、App)的价格。
  • 慢慢买(网站):查询商品在各电商是否有售,以及横向比价。

结语

返利是此类工具常见且正当的收入来源,我对此没有意见,但一个行为是否合理,取决于具体操作。就拿 Keepa 来说,它只会为插件和网站内的链接内添加返利。

国内一些插件则不是这样,它们有时会为页面上所有产品链接添加返利,甚至在你直接进入电商网站时强制添加返利链接。这样无疑会拖慢网页加载速度,如果你比较介意这点,网上也有一些「奇技淫巧 」,比如使用 Tampermonkey 脚本。

总之,无论消费升级还是降级,面对的商品价格总有波动,为了不被电商当猴耍,不妨试一试以上介绍的查价工具。

注:本文作者为选购参考网站「亚马跌」运营者。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读有趣的内容 🎉

这些在线工具,让你打开浏览器就能写作

$
0
0

虽然在线工具的完整性与流畅度往往无法与客户端应用相比,但便捷的使用与同步体验却远在后者之上。如果你有时不时地在一个陌生的电脑上写作的需求,或是和我一样已经懒到不愿意安装本地应用了,那么在线工具会是你不二的选择。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 5 个方向来推荐一些好用的在线工具,给有同样需求的写作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 Markdown 编辑器

  • 作图工具

  • 表格工具

  • 信息图工具

  • 图床工具

Markdown 编辑器

StackEdit

这是一款老牌的开源在线 Markdown 编辑器,并且还完整地支持 HTML 语法。StackEdit至今已经经历了 5 个大版本更新,所以不管是书写还是预览的流畅度都与客户端应用无二,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在线编辑器之一了,我的数篇文章(包括这一篇)也都是在 StackEdit 上完成的。

StackEdit 的主界面,左右分别是文档与设置界面,都可关闭,中间的编辑界面可在阅读、纯编辑与实时预览三个状态中切换
StackEdit 的主界面,左右分别是文档与设置界面,都可关闭,中间的编辑界面可在阅读、纯编辑与实时预览三个状态中切换

StackEdit 默认将文件与设置存储在本地,在登录谷歌账号之后,可以同步自定义设置,除此之外 StackEdit 也支持与 Google Drive(以后要叫 Google One 了)、 Dropbox 和 GitHub 中的文件同步。

自定义选项众多,我只将字号调小了0.1,默认字号对中文来说偏大
自定义选项众多,我只将字号调小了0.1,默认字号对中文来说偏大

如果你经营着自己的博客,你还可以直接在 StackEdit 上将文章推送到 WordPress 或是 Blogger 上。

版本控制(这一功能开启需要登录谷歌账号)与实时保存对于写作工具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不止一次在关闭素材时顺手把浏览器也关闭了,而我的亲身体验可以保证,StackEdit 是一个不需要保存键也不会丢失任何内容的编辑器。

写完稿件以后自然要导出,StackEdit 默认支持导出为 Markdown 和 HTML 文件,如果你需要 PDF 或是使用内置的 PanDoc,就得先要为这个开源项目给予 5 美元的赞助。

StackEdit 唯一的遗憾是,最新版本不支持通过 CSS 自定义预览界面的样式(可以自定义导出的 HTML 文件的样式),从 GitHub上 Issues 里的回答来看,作者似乎很满意目前的默认样式,并不打算在后续的版本中添加支持。

Dillinger

要说 Dillinger在功能上有什么超越 StackEdit 之处的话,大概只有可以实时显示转换后的 HTML 代码这一点了(点击预览窗口上方的「</>」按钮,即在预览窗显示 HTML 代码)。如果你是用英文写作的话,不用付费即可导出 PDF 勉强也能算是一个优点(中文会显示为乱码)。

而说起缺点的话,同步滚动有位置差,编辑界面没有任何自定义选项,无法建立文件夹只能扎堆排列文档,沉浸模式下怪异的界面…… Dillinger 的功能简陋得像一个半成品。

但就像猫咪们的糟糕性格总能获得铲屎官的原谅一样,Dillinger 优雅的字体与配色,恰当好处的 UI 界面,总能让我忽略其内里的缺陷,毕竟写作的热情要比任何外部的功能都重要。

编辑界面简洁优雅,无可挑剔
编辑界面简洁优雅,无可挑剔

作图工具

如果你需要在文章中加入脑图、流程图或者信息图来更好地解释一些概念或者想法,你也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在线作图工具实现。当然你在上传这些图片至编辑器时,还是需要从本地中转一下。

ProcessOn

ProcessOn是一款免费的在线制图工具(模版收费),所支持的原型设计、实时协作这些不合这次的主题就不做讨论了,主要要介绍的是它在思维导图和流程图两个方面的应用。

ProcessOn 的思维导图界面上只有一些调整和辅助按钮,因为它是通过快捷键操作的,新人拿到会有点懵,好在按键并不复杂,点看 说明就能快速了解。

ProcessOn 思维导图的主界面,在编辑的是这篇文章(第一版)的大纲
ProcessOn 思维导图的主界面,在编辑的是这篇文章(第一版)的大纲

ProcessOn 的流程图界面相比思维导图就直观很多了,只是比一般的绘图工具多了一个导航窗口,中规中矩的界面,相比之下更像是一个客户端的产品,当然它并没有丢掉在线工具实时保存的特性。

ProcessOn 的流程图主界面
ProcessOn 的流程图主界面

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流程图,制作完成后都可以导出成常见的图片或是 PDF 格式,如果付费会员,还可以将思维导图导出为 Word 或是 PPT 格式。

Draw.io

Draw.io真正体现了在线工具的精髓——随取随用,不需要注册账号,不用新建文件,没有欢迎界面,没有模版选择,打开即是一个 A4 画幅的编辑界面。

因为不区分图形类型,所以 Draw.io 会一股脑得把所有图形选项塞给你,看起来不太友好,但这也意味着只要上手,你可以用它完成任何复杂的图形。更强大的地方在于,完成的图形可以以 HTML 和 XML 的形式导出,摆脱图片的限制,直接嵌入到网页之中。

Draw.io 的缺点也很明显,编辑界面上显眼的「修改未保存」时刻提醒我们,只要这页面一关闭,后果难以想象。

相比 ProcessOn,文本与图形选项放在了右侧,更为方便
相比 ProcessOn,文本与图形选项放在了右侧,更为方便

如果碰到一直加载的情况,不用担心是网站关闭了,和 Slack 一样 Draw.io 偶尔也会抽风。

表格工具

如前文所说,表格在所有标记语言中都表现得极为繁琐,我们在表格标记书写上花费的时间往往超过内容本身,这个时候难免怀念起富文本编辑器简单的表格插入,如果你想在 Markdown 中获得同样的体验,那么可以试试这两款工具

Tables Generator

Tables Generator是一款在线的表格生成工具,使用的方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要在其中像富文本一样编辑表格,他就会自动把表格的内容转换相应的标记语法,目前 Tables Generator 支持 LaTex、HTML、Markdown 和 MediaWiki 四种语法,基本涵盖了主流需求。

工具的上半部分是编辑区,编辑完成后点击一下「Generate」,就会自动转换成标记语言显示在下半区
工具的上半部分是编辑区,编辑完成后点击一下「Generate」,就会自动转换成标记语言显示在下半区

值得一提的是 Tables Generator 还支持一种纯文本格式的表格,通过一定的符号、空格和换行,让表格得以在纯文本下展现。

Tables Generator 生成的纯文本格式表格,非常有创意
Tables Generator 生成的纯文本格式表格,非常有创意

this DaveJ

this DaveJ的功能与 Tables Generator 有所不同,通过这个工具你可以将 Excel 表格里复制出来的内容转换为 Markdown 格式显示出来。

网站声明支持 Google Sheets 和 Excel,经过测试 WPS 也可以完美使用,而 Numbers 的内容复制进去就完全没有反应了。

this DaveJ 的表格转换界面,其本身是一个物联网向的教程网站,表格转换工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this DaveJ 的表格转换界面,其本身是一个物联网向的教程网站,表格转换工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信息图工具

数据可视化,这是信息图的根本目的,但在插一个饼状图都要考虑配色的今天,好看显然已经是必要要求之一。一张制作精良的信息图既能展示复杂的数据,又能为冗长的文章增色不少。

Infogram

不过作为非专业人士,让我用 Adobe 全家桶凭空制作一张信息图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所推荐的 Infogram自然是提供了大量现成模版的。Infogram 的模版涉及广泛,但大部分都要收费,最低可以以 19 美元的价格使用 100 套,在我看来只要能在关键时刻用上一套,这 100 多人民币的投入就物超所值。

Infogram 上精美的模版
Infogram 上精美的模版

Infogram 的编辑界面非常简单,重要功能是插入图标、地图、文字、图片、图形和视频,对模版的编辑只要点击相应位置即可。编辑完成的信息图可以以图片或 PDF 的形式输出。

Infogram 的编辑界面
Infogram 的编辑界面

发现中国

这个算是我的一点私货,地图本是较少用到的一类信息图,但我偏好历史,尤其喜欢以地图为基础写作,发现中国就是我最常用的网站。

在发现中国上,可以以各类卫星、地形、街道、历史或 地图云集的地图为底图,辅以文字数据和线条图形,定制自己专需的地图。

不过发现中国本身不是一个在线应用,它所导出的 .geojson 和 .ageeye 格式必须使用 GIS 软件打开,所以我每次都选择直接截图使用。

地图编辑界面
地图编辑界面

图床

现在的网站不再吝啬于图片占用的那一点空间,图片直传已经成了所有内容分发网站的必然方式,除了自建博客,应该很少还有用户在接触「图床」这么一个古老的事物,但随着 Markdown 的兴起,老古董也焕发了新的生机。

介于 Markdown 的纯文本属性,其本身无法保存任何媒体文件,本地的 Markdown 编辑器多选择将图片副本与文本保存在同一目录下以方便调用,而在线编辑器则多支持以 Google Drive 为存储盘。显然,在国内图床是一个更好的手段。

SM.MS

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图床不少,甚至不少云服务商都提供有免费的空间,但作为一个图床应用,像SM.MS如此直白的,倒是凤毛麟角了。

没有社交,没有水印,它能做的就是接受你上传来的图片然后给出一个链接,而你能做的也就是选择复制何种格式的链接。

SM.MS 的主页
SM.MS 的主页

路过图床

路过图床的功能和 SM.MS 十分接近,你只需在网页中上传一张图片,就可以在下方获得它的专有链接。
另外,路过图床非常贴心地提供了不同尺寸的图片的链接,并且用户也可以直接复制 HTML、BBCode、Markdown 代码,方便了不少。

请输入图片标题

希望我推荐的这些在线工具可以帮助到想要随时随地写作的你,也欢迎大家分享更多使用的在线工具。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为了在 iPad 上画水墨画,我选择了它:Zen Brush 2

$
0
0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入手了 iPad Pro 和 Apple Pencil 之后去网上搜索过「十大绘画 App」,「有哪些好用的绘画 App」,「推荐几款优秀的 iPad 绘画软件」之类的内容,你应该会听说过 Zen Brush 2 这个应用。再看一眼它的 logo,会不会有更熟悉的感觉?


如果让我评价 Zen Brush 2 这款 App,我也会认为它的风格十分突出。它从第一代 Zen Brush 沿用下来的 App 图标设计和几乎没什么变化的简单界面,让人对它独特的水墨风格印象深刻。

我后来也下载过一些比它更专业、功能更复杂的 App, 却都无法做到像它那样的水墨效果。

很多推荐它的作者会把它定义为一款「练字」App,甚至可能会在前面加上「最好的」,但仍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略有知名度可是使用率并不高的 App。原因可能就在于,它真的太简单了。

简单得几乎不属于这个时代

中国画技法讲「墨分五色」,就是通过水来调节颜色的浓淡干湿,从而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图片来源于网络)

Zen Brush 2 就是单纯地把这个技法运用到 App 里:

  • 只有三种墨色——黑色、红色(第二代新增颜色)和擦除;
  • 每种颜色分 2 种浓淡色和 3 种干湿程度;
  • 不分图层,只能从 92 种不同纸张中选择北京(第一代只有 65 种);
  • 最多有 5 次连续撤回动作的机会(第一代只有 1 次)。

除此以外,从 Zen Brush 2 开始支持的 3D touch 使得 Apple Pencil 在 iPad Pro 上的 Zen Brush 2 能实现更理想的效果。

当我第一次打开它,我就和很多推荐它的作者一样,把它当做「练字」App。

Zen Brush 2 在iPad 上的界面

可能大家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受过写毛笔字的折磨吧,看到这样的界面,都忍不住要「挥毫泼墨」一番,而 Apple Pencil 在它上面的出色表现,更给人一种挥洒自如的错觉,简直停不下来。末了,还能挑个心水的「纸张」背景,沾沾自喜地在小范围分享一下。

但由于这款 App 的风格实在是不怎么「现代」,在平时的使用场景实在少得可怜,新鲜劲一过就很少再想起它。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它有点像两款80后童年著名的书画产品——

清水书法练习纸 + 磁性手写板 = Zen Brush 2 (真找不到更好看的图了)

对于这样情怀与朴素兼具的产品,我内心的真实情感是:「我曾拥有你,想到就心酸。」

尽管每当有朋友让我推荐几款 iPad App 的时候,我都会提到它。然而到了设备空间告急的时候,它也会被列入我的待删除 App 行列。

但,只是「练字」也未免太小看它了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它可以导出透明背景的 png 格式图片,这件事给了我巨大的冲击——这就意味着我可以用它来 DIY 手写字体。

通过调整笔画的粗细和干湿程度,你能想到的手写毛笔的风格,都能用 Zen Brush 2 来展现,甚至比你自己去用毛笔蘸墨汁来得更有把控力。

把写好的字先通过 Open in 的选项,再利用隔空投送或者其他适合你的方式放到伟大的 Adobe Photoshop 里之后,你能做的事情就无穷多了。光是替我解决版权纠纷,就是一件不小的功德。而对于那些需要运营公众号的小编们来说,或许就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一张特别的头图了。

下面我给大家示范一下(拜托就不要过于关注内容和设计啦)。当然了,懂设计的人一定能有更多发挥。

另外再插一嘴,其实「练字」这个功能,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伪命题。因为正经练字,还是要去学习字帖上的章法,对照自己写的字,不断重复练习,才能有进步的。如果自己只要一直埋头乱写就能把字练好的话,那我每天跑步上班(并不会)是不是终有一天能参加奥运会?

寻找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既然之前都说到了中国画的「墨分五色」,那必定要拿 Zen Brush 2 来试试画画的。

就在上个月,我不知中了什么邪,可能是绘画技能槽积累到满点了吧,就突然很想画猫。于是翻了翻朋友圈找了几张朋友家猫的照片,尝试用 Zen Brush 2 画起来。

除了这两只还包括封面图上的那只

如果你上 Instagram 搜索 #Zen Brush 2,会发现很多很多让你眼前一亮的作品。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会让你惊叹,这个 App 如此简单的功能,虽然表面上限制了我们的选择,但它足以产生万般变化。

这其实和那些用 Excel 画画的是一样的道理,App 只是工具。它的温柔,就是给你全部的自由。这种自由,可以让整个画画的过程回归到画画这件事本身。

我没有特别专业地学过画画,只是跟朋友一起上过几节素描课,画一些瓶瓶罐罐。从那以后,我就时不时就会冒出想要画点什么的念头。

就因为这样,画画一度陪伴我走过一段非常低落的时期。当时的我一方面在工作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很多想法和情绪不被身边的人所理解,无从表达更无处宣泄。就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拿起画笔,几乎从零开始画人物肖像。第一幅画了5个小时才完成。

我画的第一幅人物肖像

那5个小时,是我那段时间度过的最轻松自在的时光,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照片中的脸和我的画上,他的轮廓、每一条皱纹……就这样创造了一个完完全全只属于我自己的角落。

最近又出新剧的金·凯瑞在自己的纪录片 Jim Carrey: I Need Color. 里说过:

画画是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也许你的方式不是画画,而是敲代码、拆解电器零件、打扫房间、把多肉植物搬到阳光充足的日光房……不管怎样,你都需要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为了你的苹果设备安全,请记得开启「双重认证」功能

$
0
0

有的时候 Apple ID 被盗号可能和 iPhone 被偷一样严重,今天文章要从朋友最近遇到的一件事说起。

之前朋友和家人出国旅行,刚到国外就发现自己的 iPhone 突然被锁死了,还在迷茫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备用机收到了下面这封邮件,才反应过来自己的 Apple ID 被盗了。

「亦有道」这个 ID 也是够讽刺……

人在国外手机被锁就够惨了,更惨的是他和家人的 iPhone 绑定在了同一个 Apple ID 下,所以两个人的 iPhone 都被锁死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之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和他的邮箱密码被盗有关。

他注册 Apple ID 时用的是自己的常用邮箱,这个邮箱也注册过很多其它网络服务,同时他在申请这些网络服务时又使用了重复的密码。只要其中一个网络服务登录信息被盗,盗号者就可以通过「撞库」的方式,尝试用这个账号密码登录其它更有价值的服务,这也是他 Apple ID 被盗的原因。

盗号者通过账号密码直接登录了他的 iCloud 管理页面,之后利用「寻找我的 iPhone」功能远程锁定了他的手机,并且修改了 Apple ID 密码,最后再给他的邮箱发信息进行勒索。

虽然这位朋友最后联系苹果客服成功解锁了手机,但经历了漫长的提交资料和审核过程,等到审核完成并解锁手机已经是半年以后的事了,而且之前绑定的 Apple ID 连同里面的资料都无法找回。

而事实上,其实他只要给 Apple ID 多设置一个功能,就可以避免这些时间和资料的损失,这个功能就是苹果的「双重认证」。

什么是「双重认证」?

在登录用手机号注册的网络服务时,即使已经输入账号密码,系统也会发送短信验证码给你,只有在输入验证码之后才能登录账号。

这种多次确认身份的形式就是「两步认证」,「两步认证」等于在你的账号密码之外多加了一道屏障,避免出现密码泄露导致的盗号情况发生。目前很多主流的网络服务都提供了「两步认证」功能,建议大家在账号设置中开启这项功能,减低盗号风险。

关联阅读:《给你的网络账户安全来次升级,两步验证全面指南》

请输入图片标题

而苹果「双重认证」服务的性质则和「两步认证」类似,只不过它不是通过短信验证码的形式发送验证信息。当你在新的地点或设备上登录 Apple ID 时,苹果会直接在你的 iOS 设备或 Mac 上弹出弹出登录提醒,并生成一个 6 位数的验证码,只有输入正确的验证码才能继续进行操作。

「双重认证」验证界面

如何开启 Apple ID「双重认证」?

开启「双重认证」不能在网页端完成,一定要使用你已经登录 Apple ID 的 iOS 或 macOS 设备操作。

关闭「两步验证」功能

如果你之前在 Apple ID 中设置过「两步验证」功能,则需要先登录 Apple ID 关联页面关闭这个功能,之后再设置「双重认证」。

在 iOS 设备上

  1. 前往「系统设置」点击最顶部的个人信息页面,进入「密码安全性」选项,点击「打开双重认证」功能;
  2. 之后根据系统指示,输入手机号进行验证,输入验证码之后继续下一步;
  3. 此时「双重认证」功能就设置完毕了。

在 macOS 设备上

  1. 进入「系统偏好设置 - iCloud -账户详细信息」选项;
  2. 选择「安全性」选项卡,点击下方的「开启双重认证」按钮;
  3. 之后同样根据引导进行设置即可。

使用时还要注意

开启「双重认证」时最好先检查一下 Apple ID 内的安全设置,例如绑定的手机号是否是自己目前在用的手机号,同时要看一下 Apple ID 下绑定的设备是不是自己目前在用的设备,如果有已经转赠别人,或不在自己身边的设备,记得把它们从「受信任设备」中移除。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开启「双重认证」后是无法关闭的,除非你最近更新了自己的帐户,则可以在两周内通过注册确认电子邮件,里的相应链接恢复之前的安全设置。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为了大家的账户安全性,也不建议大家关闭这个功能。

关联阅读:《让你的苹果设备更安全,现在你应当开启「双重认证」》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

虽然开启「双重认证」就可以解决盗号问题,不过在朋友遇到这件事中我们还能发现很多其它的安全隐患,如果你有类似的行为,强烈建议你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给 Apple ID 使用单独的邮箱地址

在使用苹果设备时,Apple ID 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可以帮你远程锁定手机、抹除被盗设备的资料,储存在 iCloud 中的联系人、日历、备忘录等信息也全都由它保护。

起初注册 Apple ID 时很多人会使用自己的常用邮箱,而随着 Apple ID 的越来越重要,其实我们可以给 Apple ID 使用一个单独的邮箱,从而降低邮箱被盗产生的风险,苹果在去年更新了 Apple ID 的政策,之前使用第三方邮箱作为 Apple ID 账号的用户可以将邮箱转换成 iCloud 邮箱,你只要登录 Apple ID 管理页面,根据引导操作即可。

关联阅读:《你修改 Apple ID 邮箱了吗?》

请输入图片标题

不要和别人共用 Apple ID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共用 Apple ID 都不是很好的选择,这不仅提高了账号信息泄露的风险,如果你在使用 iCloud 同步自己的相册或通讯录信息,共用账号就会导致信息混乱。

即使你希望和家人共享付费购买的应用,苹果现在也提供了完备的「家人共享」功能,你不但能和他们共享照片、应用,还可以购买 Apple Music 家庭版来和大家共享音乐服务。

关联阅读:Apple 支持页面关于「家人共享」功能的解释

图/Apple

一个密码「行走江湖」危险性很高

这应该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注册所有网络服务时都是用同一个账号。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服务的账号被盗,盗号者利用「撞库」窃取了你更多的网络服务账号,产生更大的损失。最好的做法就是「一站一码」,给每个网站设置不同的登录密码,如果无法做到,至少要根据重要性设置,为 Apple ID 等非常重要的服务设置独立密码。

在即将发布的 iOS 12 中,苹果进一步加强了系统自带的密码管理工具,它可以在你申请账户时自动生成强密码并保存在「钥匙串」中,还能帮你目前保存在「钥匙串」中的账户信息有哪些使用了相同的密码,方便你及时更改。

iOS 的密码管理功能

关联阅读:《你的账号又被泄露了?这里有一份「密码安全应急手册」》

如果你是苹果设备用户,Apple ID 可能是你最重要的几个账户信息之一,Apple ID 被盗不仅会泄露你保存在 iCloud 中的个人信息,也可能会出现文章开头提到的情况,给你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如果目前还没有使用「双重认证」功能,强烈建议你立刻开启这个功能,给你的 Apple ID 多加一道锁。

一周 App 派评:上周值得关注的 10 款 App

$
0
0

各位周一好!本周我们为大家挑选了 10 款值得关注的应用,快来看看有哪些你感兴趣的。

iOS 精选(4 款)

Enlight Pixaloop:让你的照片「动起来」


本周 App Store 优秀新应用推荐中的第一款,来自于 Enlight 的「大家庭」的新作 Pixaloop,它与之前曾推荐的 Plotaverse(Plotagraph+) 非常相似,都可以让原本静态的图片灵活地动起来。如果你可以熟练地运用 Plotaverse,Pixaloop 大约也不在话下,他们同样使用箭头操控运动方向,使用锚点和蒙板固定部分画面,不过二者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Pixaloop 的运动方向更为自由,它的运动路径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甚至还可以进行几何变换。在运动方向上 Pixaloop 也更为多样化,你可以在「环路」标签中设置单向或是循环往复式的运动方式。不过 Pixaloop 的精细程度却不比 Plotaverse,它所有运动速率均由一个控制项操控,箭头线条仅表示路径,与速率和幅度无关,画面中所有运动部分的幅度统一,生动程度会有所欠缺。

Pixaloop 和新版 Plotaverse 均加入了动态贴图素材,Plotaverse 的具象素材较多且在不断更新中,而 Pixaloop 则偏重于天气素材,它内置多款「魔法天空」,可以自动识别天空部分并进行替换,可玩性还是非常高的。目前二者基础功能均可免费使用,不过贴图素材等都需要通过订阅或购买使用,Pixaloop 订阅价格为 26 元/月,Plotagraph+ 则为 33 元/月,按年订阅可以便宜一些,不过定价也并不算友好,建议各位按需订购。

SignEasy:帮你快速完成电子签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远程」概念的普及,电子签章也慢慢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工作和生活:远程工作者要用到电子签章和雇主签订合同,公司需要通过电子签章与合作伙伴签订商业协议……

上周被 App Store 推荐的 SignEasy 就是一款能够帮助你以更简单并且高效的方式进行电子签名的工具。应用支持 PDF、Office、iWork 以及 PNG 等主流格式文件的电子签名,你也可以直接用 SignEasy 签署保存在 Dropbox、OneDrive 以及 Evernote 等云端服务里的文件。除了基本的电子签名功能,SignEasy 还支持 Touch ID 加密、通过 iOS 分享扩展直接在其它应用内进行签名等高级功能;如果你有需要,不妨保存好常用的签名,以便在下次签名时快速地调用它们。如果说 SignEasy 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许略显高昂的订阅费用会成为许多人使用它的阻碍。

阅读记录:监督阅读,记录进度,一个就够了


电子书如此普及的当下,单一的进度保存或是书摘功能,都是标配的存在了,着实很难让人提起兴趣。所以你需要一位全能的「读书管家」,它可以帮你记录阅读时间,实时跟踪阅读进度,同时还能妥善地管理书籍和摘要内容,或许尚有用武之地,「阅读记录」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它的第一页展现的是「读书日历」,日历自带打卡计时功能,你可以利用这一功能实时跟踪自己的阅读进度和时间分配情况。第二个标签页是你的「书架」,你可以通过扫码、搜索和手动录入三种方式添加书籍,纸质书以页码记录,电子书则直接记录百分比进度。第三个标签页则是书摘,应用自带 OCR 功能,可以快速导入书籍内容,并随时通过 iCloud 备份。应用的功能性已经很丰富了,但如果在未来还能加入阅读提醒或是督促功能,或许会更全面一些。

麦克米伦 7500 词:背下 7500 词就拥有全世界?


马上就到十一假期了,不知你是否准备出国玩一发。虽说现下也可以一个翻译器走天下,但自己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总是有用武之地的。麦克米伦词典是许多英语学习者的首选,它对 7500 个英语应用中的高频词汇进行了标记。据说只需掌握这些单词,90% 的英语情境都能应对自如,今天推荐的这款应用就是为了更好地帮你背下这 7500 个词汇。

打开应用,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节每日学习时间和时长,应用会根据这一数据自动调整学习周期,之后便可以开始第一日的背诵了。每一个单子都提供了读音和可隐藏的释义,右上角则会展现今日尚需背诵的词汇量。通过底部「认识」「忘记」两个按钮,应用会自动调整词频,以帮助你更好地训练。不过一切应用都只是工具,要学习一门新语言,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毅力,毕竟大多数时候「懒」才是自我提升最大的绊脚石。

Android 精选(3 款)

Niagara Launcher:精简与效率兼得的启动器


启动器、记事本和本地音乐播放器,是 Android 平台上永远不会缺少的三类应用,虽然数量多并不能代表质量高,但我们时不时还是会发现那么一两款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作品。

最近上架的 Niagara Launcher 就是这么一款应用,它出自 XDA 开发者 8bitpit 之手,主屏即为由收藏(常用)应用、应用列表、设置菜单与壁纸选项组成的平铺列表。

通过主屏右侧首字母缩写构成的快速滚动条,我们可以迅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中的应用间快速跳转,单手操作非常方便,安装应用数量过多时找起来也毫不费力。

不过 Niagara Launcher 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应用通知直接整合到应用列表中,无论是那些固定在列表顶端的收藏(常用)应用还是那些藏在应用列表中的其他应用,当通知出现时,这些通知就会直接展示在列表中应用的右侧,点击通知可直接跳转打开应用,点击箭头则能呼出快速操作,在不打开应用的情况下进行回复或标记已读。

最后,Niagara Launcher 还支持一些简单的手势操作,比如单击 Home 键呼出搜索功能直接进行应用搜索等等,所以总体看来,稍加适应,这应该是一款能够轻松应付单手操作的启动器。

Fluid Navigation:给你更优雅的全面屏手势


此前,我们向大家推荐过几款全面屏手势应用,虽然能够达到不错的手势交互效果,但毕竟是非系统级别的第三方应用,它们大多也有着动画和交互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缺少合理的视觉反馈等缺点。

如果你是个更加在意视觉效果和交互反馈的「颜值党」,不妨试试最近上架的这款 Fluid Navigation。

Fluid Navigation 在功能上和我们此前介绍过的几款全面屏手势工具几乎没有差别,它拥有 root 和 adb 两种工作模式,除了完美接管 Android 系统原有导航操作以外,还能帮助我们通过手势实现一些高级功能,提高操作效率。

而真正让 Fluid Navigation 这款应用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视觉效果和交互反馈,正如其应用名称中「Fluid」这个单词所寓示的一样,当我们使用手势操作时,Fluid 会让屏幕边缘变得像流水一般灵动,屏幕边缘被拉起的果冻动画效果配合振动反馈,这款第三方全面屏手势应用的使用体验甚至超越了某些系统级手势操作。

Fluid Navigation 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应用大部分功能均可免费使用,解锁屏幕底部第四个手势触发区域需要支付 1.99 美元购买 Pro 版本。

Apex Wallpaper:Apex 启动器团队打造的壁纸应用


在 Android 从 2.x 向 4.x/5.x 过渡的时代,Apex Launcher 曾是很多用户在启动器上的不二之选。但遗憾的是,随着 Nova Launcher 的登顶和 Google 自家 Launcher 的发力,这款与 ADW 一样老牌的 Android 启动器陷入了沉寂,直到开发团队最近推出了一款新应用——Apex Wallpaper。

和偶尔「诈尸」的 Apex Launcher 相比,这个开发团队在他们的新应用 Apex Wallpaper 上花的心思虽然要多一些,但我们并不能说 Apex Wallpaper 就是一款好应用。事实上,这款应用目前只能用「简陋」二字来形容。

Apex Wallpaper 的主界面采用黑绿配色设计,虽然号称提供 1000 多张 1080P 以上分辨率的高清壁纸,但从首页的壁纸推荐上来看,这些壁纸的质量并不算高;除了首页推荐,主界面还有一个分类标签,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喜好按照 24 个类别有针对性地选择壁纸,挑起来壁纸来稍微没那么累。

但除此之外,Apex Wallpaper 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一方面,它目前并没有提供除了直接预览和设置桌面以外的其他可选操作,换句话说,我们并不能手动调节预览图画质和下载画质;另一方面,Apex Wallpaper 当中的壁纸虽然都是静态的,但它却采用了动态壁纸的方式应用壁纸,这就导致 Android 系统无法正常识别壁纸颜色并根据颜色自动套用亮色或暗色主题。

综合来看,Apex Wallpaper 还只能算是一款「玩票」性质的壁纸应用,质量显然无法和自家启动器媲美。在它功能完善之前,肯定难以作为大家的主力壁纸应用来使用。

Product Hunt 精选(3 款)

Dataset Search:数据集搜索

Dataset Search 是 Google 提供的数据集搜索引擎,使得我们能快速查找互联网上分享的免费或商业数据集。

数据集搜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搜索引擎既无法提供这些数据库相关信息的链接,也不会将这些信息编入索引,这会导致数据寻找变得无比繁琐,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

Dataset Search 目前可以搜索到一些免费公开分享或者需要付费订阅数据源提供的数据信息。特别地,对于每个数据集都尽可能补充了介绍和说明信息,方便初步确认是否适合项目使用。同时,一些数据集还关联了相关的论文信息,及其他引证资料。

我相信,对于数据分析或机器学习的学生或从业人员而言,Dataset Search 将会是一个利器。如果你正好有需要,现在就可以 访问测试版本 使用。

TablePlus for Windows:数据库管理

TablePlus 是 macOS 上非常好用的数据库 GUI 软件,它支持对本地或远程的 MySQL,PostgreSQL,SQL Server,Redis 等常用的 9 种数据库进行查询和管理。如今,TablePlus 正式提供了对 Windows 平台的支持,功能上与 macOS 版本基本接近。

软件整体使用 C# 和 C/C++ 语言编写,能提供一个非常原生的体验。内置 SSH 支持及清爽的 UI 设计都是加分项。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官网下载试用。

Airsketch:截图 + 标注 + 录屏

Airsketch 是一款集截图、标注、 录屏于一身小应用。其实,macOS 上相关应用非常多,免费或收费皆有,而 Airsketch 的最大特点在于集成了云分享。

Airsketch 本身是免费的,但云分享功能需要订阅。macOS Mojave 即将发布之际,Airsketch 的推出可以说非常不合时宜了。就我个人而言应该不会更换常用的截图工具,但推荐给大家作为备选。

本期「一周派评」由 @snow@Android 派小队 和 @huhuhang 联合撰写。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发现更多新奇应用 📱


派早报:iOS 12、watchOS 5 推送正式版,一加开始进军智能电视领域,传 AirPower 量产遇到多个工程难题等

$
0
0

iOS 12、watchOS 5 推送正式版

今天凌晨,苹果推送了 iOS 12 正式版,iPhone 5S 及更新机型的用户都可以通过 OTA 升级到最新的系统。另外,捷径应用已正式推出,你现在可通过 App Store 免费下载。iOS 12 针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大量优化,并加入了包括通知分组、屏幕使用时间、拟我表情等一系列新功能。

watchOS 5 正式版也已推送,除最早发布的第一代 Apple Watch 外,其他 Apple Watch 均可更新。新系统加入了更多活动相关的功能、新表盘、对讲机以及对通知和心率功能的优化。

传 AirPower 存在多个工程难题,量产遇到较大阻力

苹果在今年 WWDC 上推出了无线充电板 AirPower,并在当时表示产品将于今年稍后上市。不过,在本月召开的秋季发布会中苹果未公布任何有关 AirPower 的相关信息。近日知名科技博主 John Gruber 发文称他曾向多名苹果工作人员询问 AirPower 的进展,但均未得到明确回应。

昨日,Sonny Dickson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根据目前了解的信息,AirPower 迟迟未能发售的主要原因是遇到了相当多的工程难题。首先是散热问题,散热不佳造成充电性能下降同时让充电芯片无法正常工作。此外目前跨设备通信也一些存在问题,并存在大量的信号干扰问题。这些工程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之后才可能实现 AirPower 真正的量产。

一加开始进军智能电视领域

昨日(9 月 17 日),一加手机 CEO 刘作虎在微博发表长文,宣布一加将投身互联网家居领域,并从智能电视开始。刘作虎在文章中表示,目前一加之所以选择进入电视市场,主要是因为一加认为在未来的生活场景中,随着 5G 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智能电视为中心的家庭场景将能够和办公、移动与车载等场景无缝连接,而目前这一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来源

苹果发布「捷径用户使用指南」,指导用户快速上手

随着 iOS 12 的正式发布,捷径应用也已经上架 App Store。为了方便用户的快速上手,苹果同步推出了「捷径用户使用指南」,指南中介绍了捷径和动作的基础概念,并展示了如何创建捷径等等。指南共有四个章节,分别为基础知识、创建和使用捷径、管理快捷方式以及高级等,你可以前往官网了解 详情

图 / Apple

阿里巴巴等 12 家大数据企业发起个人信息保护倡议

据新华社报道,昨日(9 月 17 日),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国内三大运营商在浙分支机构等12家大数据企业在杭州签署《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承诺保障用户信息控制权益,不使用「一揽子协议」的方式强迫用户打包授权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倡议书还提出,公开透明处理用户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直观的方式,向用户明示个人信息处理目的、方式、范围、规则等。一旦发生重大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及时告知用户。来源

私密社交应用 Path 将于 10 月 18 日停止服务

昨日(9 月 17 日),主打私密社交服务的 Path 在其官网宣布,他们将会在 10 月 18 日正式停止服务。根据计划,10 月 1 日 Path 应用将会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下架、10 月 18 日服务正式终止,而 11 月 15 日客服服务将会关闭。Path 由前 Facebook 高管于 2010 年创建,2015 年被韩国即时通讯服务 Kakao 收购。来源

(题图素材:苹果官网)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iOS 12 正式版来了,升级后先来试试这 13 个新功能

$
0
0

今天凌晨,苹果推送了 iOS 12 正式版。和 iOS 11 相比,iOS 12 在流畅度和功能上都有不小的改进。不仅加快了应用、相机、分享菜单、键盘的启动速度,还完善了勿扰模式、通知管理、屏幕使用时间、自动填充密码等等功能。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iOS 12 上的新功能,帮助大家快速上手新系统。

iPhone 5s 照样能升级

最新的 iOS 12 支持的设备和 iOS 11 一样多,像 iPhone 5s 和 iPad Air 这样的老设备都可以使用。同时,iOS 12 对所有适用的设备性能都进行了优化和提升。现在,在 iOS 12 打开应用、相机、分享菜单、键盘的速度都明显加快了。

适用 iOS 12 的设备列表

锁屏通知终于可以合并了

iOS 12 支持了通知分组,相同 App 的通知会以卡片堆叠的方式展示。点击堆叠区域可以展开该 App 通知消息的全部内容,在右上角也可以点击按钮,一次清除该 App 的所有消息。

通知分组的效果对比

不想看哪些应用推送,在锁屏界面就能直接关

在 iOS 12 中,你可以直接在锁屏界面管理应用通知推送。长按通知后点击右上角,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该应用的通知方式,除了直接关闭通知,iOS 12 还支持隐式推送模式。开启该模式后,通知会显示在通知中心里但不会显示在锁屏上,也不会播放声音、显示横幅和出现标记。

开启隐式推送

可以「防沉迷」的屏幕使用时间

手机过度造成的健康问题这几年渐渐进入公众视野。为了帮助你养成健康的数字设备使用习惯,苹果在 iOS 12 中加入了可以「防沉迷」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它能够统计你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和收到通知的数量,并且能够给特定的 App 设定使用时长上限,超过时限后将无法继续使用,杜绝沉迷。另外,它还能够帮助家长来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

屏幕时间

密码自动填充,还能自动填验证码

iOS 12 可以识别短信中的验证码并自动填写,你可以在设置里的「帐户与密码」里开启这一功能。

如果你还开启了「信息 - 信息转发」功能,那么登录了同一 Apple ID 的 Mac 设备将能够接收到从 iPhone 转发的信息。也就是说,在 Mac 上的 Safari 里你能够接收到 iPhone 上短信验证码。

自动填充密码&检查重复使用的密码

另外,iOS 12 上全新的密码管理 API(Password Manage API)允许如 1Password 这类第三方密码管理 App 使用原生密码填写功能。更重要的是,在钥匙串中,如果系统检查到有重复使用的密码,会建议用户对其进行更换。

睡觉前记得打开就寝模式

勿扰模式在 iOS 12 中新增了「就寝」模式,你可以通过「设置 - 勿扰模式 - 设定时间」打开。打开后锁屏的亮度会降为低亮度,避免屏幕亮度影响用户睡眠。就寝时,期间的来电和通知都会被静音,并且自动为你保存在历史纪录中。

勿扰模式

在「控制中心」中对「勿扰模式」的「月亮」图标使用 3D Touch,你会发现勿扰模式提供了三种结束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小时后结束、今晚结束、以及离开当前位置结束。

相册变得更「聪明」了

iOS 12 将原有的「回忆」和「共享」两项合并为了「为你推荐」,在「为你推荐」的选项里,你可以找到近年的最佳回忆,并可以在此页面直接查看共享相册的更新动态以及互动情况。

iOS 12 还对搜索功能进行了强化,提升了检索的精度。现在你可以更快速地定位到你需要的照片,并且相册也会为你提供搜索关键词建议。

此外,在 iOS 12 中,你可以为原生「照片」App 中的图片生成分享链接。

拷贝 iCloud 链接

捷径:用 Workflow 帮 Siri「指条明路」

iOS 12 中推出了自动化应用 Shortcuts(捷径)。你可以自制自动化流程,通过「设置 - Siri 与搜索」设定自定义短语后,用 Siri 语音进行直接控制。

捷径的动作还可以通过「Siri 建议」来运行:当手机检测到合适的时间、地点或者运动状态时,就会在锁屏界面、Spotlight、或者 watchOS 的 Siri 表盘中进行提醒,让你可以点击后直接运行捷径的动作。

之前大家都预测「捷径」功能会随正式版更新直接出现在系统中,没想到苹果居然以应用升级的方式直接将 Workflow 升级为「捷径」,并且对界面进行了汉化和重新设计。


随着 iOS 12 正式推送,很多应用也都开始陆续更新适配「捷径」功能,关于捷径的具体信息和用法我们会在之后对文章中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更新为「捷径」的 Workflow

用「测距仪」来量尺寸

iOS 12 上还新增了一款原生应用:「测距仪」。它能利用摄像头和 ARKit 2 中的相关技术来测量实际物体的尺寸。你只需要通过屏幕中的小圆点确定测量的起始点以及终点即可。另外,测距仪还能自动感应部分平面物体并直接测量其面积。

测距仪

Animoji/Memoji 可以检测伸舌头啦

iOS 12 加入了「舌头检测」的新特性。当用户在拍摄 Animoji 时,伸出舌头的动作也能被设备识别出来,生动地表现在动画上。iOS 12 也添加了全新的四种 Animoji,分别是幽灵、老虎、考拉和恐龙。

同时,iOS 12 新增了可以根据用户形象定制 Animoji 的 Memoji,俗称「捏人儿的游戏」。你可以用自己的脸部为基础来制作一款属于你自己的 Animoji。在 Memoji 的设置属性中,不仅可以修改皮肤、发型,甚至还能修改眼部的色彩和眼镜等。

电池能够显示更多信息

iOS 12 提供了更详细的电池用量信息。从原先的「过去 24 小时」和「过去 7 天」变为「过去 24 小时」和「过去 4 天」,还增加了柱状图用来显示设备的电池用量和使用时间。

更多电池信息

锁屏时禁止连接 USB

iOS 12 中在「触控 ID 与密码」设置中增添了「USB 配件」开关。这个开关的作用是:iPhone 在锁屏 1 小时后,如果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外界将无法用 USB 配件与 iPhone 连接。

关闭自动更新

在 iOS 12 设置中,用户可以进入「通用 - 软件更新 - 自动更新」中选择是否允许 iOS 设备是否自动更新系统。

关闭自动更新

Face ID 能添加「第二张脸」

更新 iOS 12 后 Face ID 终于可以添加第二种样貌,满足了用户的变装与化妆需求。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添加另一人的人脸。

以上就是 iOS 12 值得关注的一些新功能。相信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你已经对新系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少数派将会针对 iOS 12 的新功能进行更详细的介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它们。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苹果新品资讯。


发布了近三年的 3D Touch,为什么还是得不到用户的关注

$
0
0

9 月 13 号凌晨,Apple 如期发布了三款新 iPhone。在作为「中端款」的机型 iPhone XR 上,Apple 砍掉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了非常好用的 3D Touch,而采用了一种名为「Haptic Touch」的技术来弥补这项不足。

为什么 3D Touch 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存在感不高的 3D Touch。

3D Touch 其实很好用

3D Touch 简单来说就是在点击、滑动等基本操作之外,增加了一个「按压屏幕」的维度,同时提供给你震动反馈,让你感觉屏幕真的可以按下去。我们可以用 3D Touch 来实现一些便捷的操作,从而丰富了我们和手机的交互方式。

不得不说,在习惯使用了 3D Touch 之后,你就会发现它会极大地提高你的效率。比如在打字时快速移动光标;清除所有通知;多任务切换等等。通常来说使用传统的手势来进行这些操作的话,交互都会比较繁琐,而用 3D Touch 就能一步解决,非常方便。

用 3D Touch 移动光标、清除所有通知、多任务切换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操作,3D Touch 还有很多玩法,比如在控制中心里调整手电筒的亮度、快速预览通知、清除所有通知、游戏内操作等。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展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

3D Touch 遇到的问题

虽然 3D Touch 非常实用,不过在目前它还得解决以下几个难题:

问题一:隐藏太深,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你面前有一块海绵,由于它是软的,你会毫不犹豫地冒出「它可以按下去」这种想法;把海绵换成玻璃,除非有特别提示,否则我们的第一反应很容易就会变成「玻璃肯定是按不下去的」。

这也就是 3D Touch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它在手机里没有任何的提示,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必须有人给你一个「这个屏幕还可以用力按下去哦」的提醒,你才会有「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感叹。并且 iPhone 的激活流程里也极少提及到 3D Touch 这个功能,这就导致了用户学习成本的增加,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体验新事物,哪怕它再实用。

针对 3D Touch 的这个问题,Medium 上的一位网友 Eliz Kılıç 提出了他的 解决方案,那就是在不影响系统美观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明显的标记来给用户「我还可以按下去」的提示。

图片来自 Eliz Kılıç 的 Medium 文章

当然,我个人认为 Eliz 的方案会让界面元素变得稍显繁乱,不过在拥有了视觉提示效果之后,3D Touch 就会变得更加易懂一些。至于 Apple 会不会在之后添加类似的设计……那就只有时间给我们答案了 🌚。

问题二:3D Touch 所得到的结果不可预测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手机,也就几个常用的软件或功能会使用 3D Touch,并且知道使用后的效果是什么。至于其他不常用的软件,谁会无聊到每个软件都去尝试一下 3D Touch 呢?所以在不常用的软件下,你使用 3D Touch 之后会得到什么效果很难预测,以至于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就很容易会反感这个功能,之后将它抛弃。

在软件图标上进行 3D Touch

这里我想提一下鼠标右键。不得不说,3D Touch 在某些方面和右键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都属于二级菜单,可以获得更多的操作,以此来简化操作流程。

当然,3D Touch 和右键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鼠标右键的历史比 3D Touch 长很多,普通电脑用户也比较早就接触过鼠标右键的概念,因此我们对按下鼠标右键后会出现什么效果,也更熟悉。比如右击一个文档时,你知道菜单里肯定会有和文档相关的操作。

而 3D Touch 相对来说比较新颖,大多数人的使用频率也不高,并且它在不同界面出现的效果还不完全相同(有的是显示内容,有的是显示快捷操作),因此 3D Touch 在按下去显示的菜单长啥样,我们也很难预测,这也会降低人们使用 3D Touch 的热情。

3D Touch 和右键菜单

问题三:和 iPad 的操作逻辑不同,体验会打折扣

如果你同时使用 iPad 和 iPhone 的话,你会发现它们的操作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使用上的「割裂感」也造成了用户体验大打折扣,而 3D Touch 就属于造成这种「割裂感」的原因之一。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来大胆的想象:3D Touch 会不会出现在将来的新 iPad 上呢?

图片来自 9to5Mac

国外媒体 iMore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他们认为想在不同的设备上实现压力感应的话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

  • Apple Watch 上的 Force Touch 是靠检测压力的电极来检测用户有没有按压,并给出相应的反馈;
  • MacBook 上的 Force Touch 则是使用位于四个角中的传感器来测量压力,并通过多点触控数据相结合以确定按压的位置;
  • 而 iPhone 的 3D Touch 是通过 LED 背光系统中集成的电容式传感器来测量玻璃的变形。

可以看到每个设备都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压力触控,而想在 iPad 上实现「3D Touch」的话 Apple 得寻找另一种方法来实现。

从实用方面来看,即使 Apple 克服了技术难关,将 3D Touch 成功地放到了 iPad 上。但 iPad 并不像 iPhone 一样被我们时刻拿在手上,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将它固定在某一个位置。这时使用 3D Touch 就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你想对放在支架上的 iPad 使用 3D Touch,结果用力按压屏幕时把整个 iPad 掀翻了,我相信这时你的内心会是崩溃的,这也极大地破坏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想在 iPad 上使用 3D Touch 还得解决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如果以上问题都解决了的话,那么 iPad 上的 3D Touch 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总结

当 3D Touch 刚推出时,Apple 称它为「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lti-touch」。真的是这样吗?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是的,因为它在传统的 X-Y 二维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 Z 轴的交互方式,这使得我们通过三维操作来获得全新的体验。

不过正如上面说到的,3D Touch 在推广上还需面对很多问题,并且在使用时也会遇到不称手的情况,这些问题也造成了它在用户认知和实用方面离「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lti-touch」还有一段距离。

回到开头,这一次 Apple 将 iPhone XR 的 3D Touch 砍掉我也没有感到很意外,毕竟它还没有达到像传统触控那样「不可分离」的级别,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它只能算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吧。

你们对 3D Touch 有什么的看法和期望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读有趣的内容 🎉

快速上手 watchOS 5,先从这些新功能开始

$
0
0

北京时间 9 月 18 日凌晨,苹果正式向用户推送了 watchOS 5。除了 2015 年推出的 Apple Watch Sport、Apple Watch 和 Apple Watch Edition 外,其他 Apple Watch 均支持升级到这次的最新版本。新版不仅带来了样式更丰富的表盘,还加入了健身竞赛、运动自动监测、播客、对讲机等多个新功能。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watchOS 5 上的新功能,希望能帮助大家快速上手新系统。

全新表盘

全新设计的 Pride 表带在 WWDC 2018 上登场,这也是当时全场发布的唯一硬件,配合这款表带,Apple 也设计了全新的 Pride 表盘来进行搭配。当抬腕唤醒时,六色彩带会展现从凌乱变得整齐的动画效果,显得十分灵动活泼。

在 2018 年秋季发布会上推出的几款新表盘,也在 watchOS 5 中正式出现。 Apple Watch Series 4 独占的表盘有待发售后确认,而其他几款新表盘,如呼吸表盘、火焰和水纹、液态金属等表盘,都向下兼容旧款 Apple Watch。

健身记录

一直以来,通过 watchOS 上的「健身记录」应用,你可以查看朋友们每天的健身数据和圆环情况,你也会收到朋友们合上健身圆环的通知,作为健身激励。在 watchOS 5 中,Apple Watch 的健身激励增加了好友之间进行健身比赛的机制。你可以邀请好友进行一次 7 日健身竞赛,通过合上三个圆环而赢得点数,7 天内得分最高者获胜,并赢得奖章。每天,进度圆环每完成 1% 得一分,「站立」圆环最高可得 125 分,「活动」和「锻炼」圆环的得分无上限。

在 iPhone 上,「健身记录」应用里的「奖章」页面也有了全新的设计。「完美一周」系列奖章排在最顶上且尺寸巨大,而「竞赛」、「限量版」等等奖章列于后方,最底部「体能训练」奖章得到重新设计,更简洁生动地刻画运动形象。在「共享」页面,还展示了当前好友竞赛的情况。

体能训练

每当开始或结束一次体能训练活动时,我们都需要先打开体能训练应用,找到某项训练,然后点击才能开始,这些操作略显繁琐。watchOS 5 可以利用多种传感器数据智能分析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始,并给你发送推送通知,点击就可以直接开始进行锻炼;当训练结束时,它也会发出提醒,避免出现忘记结束运动的情况。

watchOS 5 在体能训练活动方面还新增「瑜伽」和「徒步」两项活动,总共已有 14 项常用的体能训练活动。对于户外跑步这一项锻炼活动,Apple Watch 还会提供跑步配速提醒功能,帮助你把跑步速度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跑步配速的单位为 min/km,指的是跑步 1 km 花费的时间。在运动开始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配速指标,从第一个 1 公里开始的每公里,Apple Watch 会比较实际跑步配速与目标配速,当跑步速度过慢时发出「进度落后」的提醒。

播客

Apple 终于推出了 watchOS 版播客,除了听音乐,收听播客也正日益成为健身锻炼的必备动作。在 watchOS 5 上你可以体验到 Apple 原生播客,包括自动将播客节目从 iPhone 同步至 Apple Watch、告诉 Siri 开始听播客等原生体验,播客也可以作为「复杂功能」在表盘上直接显示。在未来,第三方音乐、有声读物、冥想应用等,也可以把音频内容同步进 Apple Watch 并播放。

对讲机

说一句话要比打字省事很多,在 Apple Watch 上更是如此。watchOS 5 新增的对讲机 walkie talkie 功能可以让你和同样拥有 Apple Watch 的小伙伴快速对话。但此项功能未对中国用户开放。

Siri 表盘

在 watchOS 4 正式版推出之时,我曾大力推荐当时新推出又非常实用的 Siri 表盘。在 watchOS 5 中,利用机器学习的 Siri 表盘得到了一波进化,现在它可以展示更多应用卡片,新增了包括心率、备忘录、播客、股市等。第三方应用卡片的支持也终于到了,包括热门应用 Nike+ Run Club 和摩拜单车,期待更多第三方应用卡片能让 Siri 表盘更加实用。

对于 Apple Watch Series 3,watchOS 5 的「设置 - Siri」还可设置抬腕唤醒 Siri 功能,而不必再喊出「嘿 Siri」才能触发 Siri。watchOS 5 同样支持 Siri 的 shortcuts 功能。此外,Siri 表盘卡片的颜色也可设置为灰色。

天气和世界时钟

watchOS 5 的天气和世界时钟应用,都支持通过听写或者涂文字来添加城市,若要移除则重按即可。

天气应用还支持点击切换天气、降雨、温度信息。滚动数码表冠还可以查看空气质量、紫外线、风速风向信息,天气还支持显示未来十天的天气预报信息。

信息

watchOS 5 的信息应用,也改进了多处输入体验。首先听写、涂文字和 Emoji 等功能有了全新的 UI。特别是 Emoji,提供了最近常用和群组分类,更便于 Emoji 表情符号的输入。在聊天时,双击或长按对话可以实现点赞和喜爱等「点回」操作。

WebKit

watchOS 5 支持在 Apple Watch 这块小小的屏幕上浏览网页,例如对于邮件中添加的链接,可以直接点击打开,当加载完成时 Apple Watch 会通过振动反馈提醒。在表盘上重按,还可以让网页后退、前进或者重新加载,阅读器模式也可在 Apple Watch 上浏览网页时使用。

设置 

watchOS 5 的设置应用,也新增了多项功能。首先 Apple Watch 支持手动连接和切换 Wi-Fi,当 iPhone 和 watch 断开连接时,也能手动连上附近可用的网络。

在「设置 - 通用 - 唤醒屏幕」中,你还可以打开或关闭「向上旋转表冠时唤醒」功能;在「网站数据」可以清除浏览网站的缓存数据;在「体能训练」里打开或关闭体能训练开始或结束提醒功能。

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

iOS 12 的群组通知功能,同样出现在 watchOS 5 上;另外,下拉唤出通知中心的动画效果也与 iOS 一样有渐变效果和「弹性」。此外,现在在任何应用中都能打开通知中心或控制中心,只需长按表盘顶部或底部即可。watchOS 5 的控制中心按钮位置也可以调整,点击控制中心最下方的「编辑」,图标就会抖动,拖动它们就可以调整位置。iOS 12 改进的勿扰模式也可在 watchOS 5 上使用。iOS 上的多功能推送通知也来到了 watchOS 5 上。当你收到推送通知时,可以直接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给滴滴打车付款评价、登记酒店、办理登机等。

你还发现哪些 watchOS 5 的新变化?你觉得 watchOS 5 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苹果新品资讯。

学生党想要开始理财,可以尝试这三条建议

$
0
0

这篇内容本是计划之外的,不过前几天刚好 @追风筝的人 问起

请问能写一篇关于大学生理财的文章吗?

我当初的理财之路其实就是从大学时期开始的,现在正好又赶上新生开学季,也算是应景。我把自己学生时期的理财经验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理财,「理」字当头

通常来讲,理财的最终目的往往都是资本增值,但是我认为这不适合大学生的情况。绝大部分同学的财务并不独立,也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本金,谈理财增值还为时尚早。

相比之下,学生理财应该是「理」字当头,赚钱不是第一位,培养收支的计划性才是第一位的。而计划性也恰恰是以后理财投资的基础。

我把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为三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 生活费以固定周期、固定金额发放。
  2. 进行完全独立的收支核算。
  3. 养成记账的习惯。

虽然按照顺序来讲,应该是先按周期发放生活费,才能进行独立核算。但是我认为独立核算的思维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先来说独立核算的问题。

另外,为了增强内容的可操作性,我在末尾附上了一份任务清单供大家参考。

建立独立核算思维

窃以为,独立核算是如今学生群体最为缺乏的一种思维。

所谓独立核算思维,就是要认同所有和自己有关的开支,不管是学费、住宿费,还是电脑手机等大件,都应该一律视作自己的开支,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支取。

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同学都是家里给一份基本生活费,管吃饭等基本生活。等到遇到交学费和买大件时再和家里额外申请。这种习惯在工作以后就会衍生为工资付基础生活费,大件消费虽然没了父母拨款,却变成了信用卡分期和消费贷。

以前和朋友聊起生活费的问题,他们报的开支都低的让我咂舌,一瞬间我就无地自容了。后来一问才知道,在他们的概念中,买衣服、换手机、交学费这种事都不算自己的开支,是父母的。

如果没有独立核算意识,很难养成消费的计划性。因为计划的前提是「量入为出」,收入和本金是有限的。但是如何核算不独立,理论上收入是无限的,谁还会考虑什么计划性的问题呢?

独立核算就是要培养一种意识:完全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没有其他人会来再帮助自己,所有开支都要限制在自己的生活费范围内。只有独立核算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财,否则自己的生活费存余额宝,再和家里要钱买东西,这叫哪门子理财呢?

生活费固定周期、固定金额发放

可以考虑像工资一样固定周期、固定金额地发放生活费。

生活费按照固定周期和固定金额发放,有助于提高开支的计划性。原则上讲,这个周期应该越长越好,最短也不应短于一个月。至于金额,应该基于上面说的独立核算原则,涵盖学业生活范围的全部开销。

周期性的固定收入有助于形成按照收入规划开支的习惯。而由家长控制的不定额的生活费,就会形成花完再和家里要的惯性思维。

另外还有些同学家里虽然是按照固定的金额和周期发放生活费,但是金额卡的特别极限,基本上只够吃饭。我觉得这样不可取,由于核算不独立,遇到大额开支还要和家里额外申请费用,本质上还是不定额,没有上限。

虽然这个方法的反例也不少,有不少同学刚刚开学的时候家里给了一年的钱,结果一个月不到就开始和同学借钱吃饭了,但是我认为症结不仅仅在于自控问题,更多是由于前后巨大的变化造成的心理影响。在上大学之前,家里都是管得特别严,现在又突然一下放得特别宽松,很容易就会失控。说到底还是个「度」的问题。

只要和家里好好地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家里还是大概率会支持的。至于怎么和家里谈,看大家本事啦,就当面试谈工资好啦 🤗。可以试着从按月发放开始,一点点延长。

其实我自己的理财之路也恰恰是源于家里一年给一次生活费,而且一直被灌输独立结算的思维,才有了后面的发挥空间和研究动力。

用记账实现计划性

实现消费的计划性,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比较难。因为未来的消费难以预测,很难计划周全。

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从记账入手。如果我们连过去花多少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指望规划未来的消费呢?在不记账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比较长期(一年以上)的计划。

有些人可能会说,「记了账,但是该花还是花,没什么用」。根据我的经验,会这么说的人基本都是浅尝辄止,只记了很短的时间而且一定是记了一手糊涂烂账,连账户余额都对不上。

在记账的初期(一年以下),账本确实只有一种功能——提示,让你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但是,知道总是好于不知道的。

记账真正发挥强大作用还是要一年以上记录。虽然我们的工作是按照月度计算,但是绝大部分家庭的开支周期其实是一年,很多重大开支也是以年度来计算,比如学费、年终奖、保险费、会员费等等。不足一年的记账其实很难覆盖到个人的全部开支类型。

关于记账,我也写过不少文章,可以在少数派的 记账专栏找到。另外,记账大神 @李大超人Leo 还出过 个人记账教程

行动清单

为了方便大家操作,我整理了一份清单供大家参考:

  1. 预估、核算大学期间每年的全部开支,需涵盖学费、住宿费、手机、电脑和一般购物所需的全部费用。
  2.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每年发放或每月发放生活费。如果有条件,我建议每年发放,因为学费和住宿费等大笔开支都是以年为周期。
  3. 和家里说说自己的想法,获得家里的支持。原则上,除了上面计算的生活费以外,不要再以任何理由和家里申请额外拨款,不然就打破了「独立核算原则」。
  4. 分配每月开支。去掉学费等必需的大笔开支以后,计算每月可以消费的金额(切记不要把学费也给分摊到每月消费预算里面了),确定预算。
  5. 为了保险,可以把学费放入锁定期限的相关保本理财产品中,以防自己意外支取。
  6. 选一个记账软件,跟踪消费和预算的情况。我个人推荐 MoneyWiz,因为预算功能更加强大。

大学开始思考理财早不早?

大学开始考虑理财真的一点都不早!我不赞成「等以后有钱了再开始研究理财」的论调。

首先,理财起步其实很慢,从完全小白到小有所成,一般都要 3 ~ 5 年时间(至少一轮市场周期)。在大学阶段开始学习,等到开始工作有所积蓄时正好已经过了最初的小白阶段,可以比较好地衔接。

而且起步阶段其实对于本金要求并不高,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仅仅基金一种投资工具已经可以覆盖全部理财投资需求。现在基金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很多基金的门槛已经低于 10 元了。抱怨自己没本金不能理财已经是一种过去式。

其次,本金少的时候开始理财,「学费」更便宜。但凡理财,没有不交学费的。即使是运气好,开始没有赔钱,迟早也要还回去。而且关键在于投资活动的「学费」是按照百分比来交的,本金越多亏得越多。所以说,早期本金较少未曾不是一种优势。趁着早期钱少的时候把该吃的亏都吃过了,相当于后期省下不少本金。等有钱了再开始学习,错误的代价只会更高。

总而言之,理财不嫌早,越早开始,越早收获,越少亏损。

现在你的思路无限宽广了

实际上,在实现独立核算思维和固定周期生活费以后,学生和工薪族本质上已经没有区别了,只是在具体数字上有所差别而已。想要学习理财也不用专门挑针对大学生的建议了,广开思维,多多学习吧。

有心开始理财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我和少数派合作的 理财教程哦,也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也谈钱」。

相关阅读

又忘了记账?给你三个建议

记账进阶:用 MoneyWiz 规划个人预算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在 macOS 上也能「右键新建文件」:搬文工

$
0
0

刚从 Windows 电脑切换成 Mac 时,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提出疑问:在桌面和文件夹里右键怎么不能新建 Word 文稿呢? 诚然,从底层来看,macOS 和 Windows 有着迥异的文件管理机制,优劣难辨;但对于用户来说,越方便的操作自然越受欢迎。在 macOS 上,我们建立一个新文稿,都必须通过打开相应的应用才能实现,步骤略显繁琐。现在一款名为搬文工的 macOS 工具,能让你方便地创建文稿,还能便捷地整理文件。

初始配置

当你首次安装�搬文工,你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才能让右键选项中出现新建文稿或者移动文稿的操作。

首先,在 系统偏好设置 - 扩展 中,为搬文工勾选上「访达扩展」。随后在屏幕左上角「 - 强制退出…」或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Option - Esc �来打开「强制退出应用程序」,将列表最后的访达应用重新开启。这样,搬文工就能正常使用了。

右键就能新建文稿

搬文工最让我受用的功能,就是它「复制」了 Windows 右键就能新建文稿的操作。在桌面或者访达窗口中,你都可以右键直接新建文稿。不管是 Office 套件文稿,还是 Markdown 文稿,还有 txt 文本文档,你都可以这样快速新建,而不必在铺满应用图标的应用台中搜索打开应用后才能新建。

搬文工默认提供了几种常用文稿的快速新建选项,当然,如果你有其他的格式需求,它也允许我们自行定义。在搬文工的「设置 - 模板」中,我们可以直接添加其他常用的文稿扩展名,比如 Sketch 文稿 .sketch、 Numbers 文稿 .numbers 等格式都可以按需添加。

右键还能复制、移动文稿

对于复制、移动文稿,我们的操作一般是多次点击后打开目标文件夹,把文稿拖进去或者复制粘贴来实现拷贝。搬文工则另辟蹊径,直接将寻找目标文件夹的操作「做」进了右键里,这项功能也是搬文工�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们选择待处理的文稿,右键后选择「复制到…」或「移动到…」,弹出的路径选择窗口,我们就可以选择目标文件夹,并执行复制或移动操作。对于常用的目标路径,你可以在「设置 - 文件夹」中自行定义常用的目标文件夹路径。

小结

搬文工为 macOS 新建和整理文稿操作提供了新操作。右键新建文稿,就像 Recents 集合打开常用文件那样提供了新建文稿的统一入口;而右键移动或复制文稿,可以让你不离开当前窗口就能实现整理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只有通过鼠标右键创建新文件的需求,我更推荐你购买价格更便宜的 Right Click App,只需 1 元。如果你同时需要右键复制和移动文件的功能,搬文工应该是目前你能找到的比较好的选择了。

你可以在 Mac App Store 下载搬文工,售价 12 元。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2018 年艾美奖新鲜出炉,哪些「神剧」是今年的大赢家?

$
0
0

北京时间 9 月 18 日上午,一年一度的美国电视艾美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微软剧院拉开帷幕。今年艾美奖来到了第 70 届,作为美国电视届最受关注的奖项,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究竟各个奖项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来快速回顾一下。

剧情类:各有所得,皆大欢喜

今年剧情类的竞争可谓空前激烈,回归的《权力的游戏》,刚刚完结的《美国谍梦》,神剧《西部世界》以及超大制作的《王冠》,每一部都有机会得奖。最终的结果也是皆大欢喜,《权力的游戏》拿到了最具分量的最佳剧集,而「小恶魔」彼特·丁拉基则时隔两年后再次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我们都知道《权力的游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角」)。

图 / Emmys

《美国谍梦》获得了最佳编剧这一奖项,男主角马修·瑞斯也终于在陪跑两次后如愿以偿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可喜可贺。

图 / Emmys

《西部世界》这次也没有重蹈去年入围 22 项结果颗粒无收的「惨案」,桑迪·牛顿荣获最佳女配角,也算了补偿了一下去年的遗憾。

图 / Emmys

最佳导演则被《王冠》拿下,而最佳女主角则落到了「女王」克莱尔·芙伊身上。由于《王冠》的剧情需要,接下来将要更换女主角,因此这也是她在本剧中获得该奖项的最后一次机会。今年的女主角的竞争实在是太过惨烈,吴珊卓(《杀死伊芙》)、伊丽莎白·莫斯(《使女的故事》)、埃文·蕾切尔·伍德(《西部世界》)、塔提阿娜·玛斯拉尼(《黑色孤儿》)和凯丽·拉塞尔(《美国谍梦》)任何一位得奖都算得上实至名归,这次芙伊能拿下这一奖项,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

图 / Emmys

喜剧类:《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一枝独秀

今年喜剧类入围中《亚特兰大》和《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分别以 16 和 14 项提名领先其他剧集。不过最终笑到最后的还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一举拿下最佳剧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 6 项喜剧大奖,可以说是当晚毫无疑问的最大赢家。

图 / Emmys

去年《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播出时曾引起了不少剧迷的关注,这部剧的剧情简单来说就是「脱口秀女演员被丈夫甩了遇到伯乐不断奋斗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除了精美的服化道,这部喜剧的成功自然离不开女主角瑞秋·布罗斯纳安的出色表演,这次她也得到了艾美奖的肯定。

图 /.豆瓣

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则被 HBO 的《巴瑞》拿下,而《亚特兰大》这次则是惨遭陪跑,虽然有点替唐纳德·格洛弗感到惋惜,但比尔·哈德尔在《巴瑞》里的突破性表演拿下最佳喜剧男主角也算实至名归。另外艾美奖喜剧奖常客《摩登家庭》虽然本季质量有所回升,但还是没有入围任何主要奖项,似乎艾美奖的评委已经对这部剧有点审美疲劳了。

图 / Emmys

限定剧/电视电影:《美国犯罪故事》再次获奖

2016 年《美国犯罪故事:辛普森案》曾拿下第 68 届艾美奖的最佳限定剧集。而在本届艾美奖上,《美国犯罪故事:刺杀范思哲》则拿到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限定剧三个重要的奖项。作为一部基于真实案件改编的剧集,《美国犯罪故事》每一季都聚集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案件,尽可能地为观众还原和展现案件的整个过程,剧情紧凑,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部犯罪剧。

图 / FX

其他奖项方面,最佳女主角由出演《七秒》的雷吉娜·金获得,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则颁给了《无神》,最佳编剧和最佳电视电影颁给了《黑镜》(第四季第一集)。

图 / IMDb

综艺类:「小囧」上演帽子戏法

今年的最佳综艺类脱口秀依然颁给了约翰·奥利弗的《上周今夜秀》,这也已经是他连续三年获得「谐帝」,上一个获得这一殊荣的脱口秀主持人则是「囧司徒」乔恩·斯图尔特,而约翰·奥利弗也曾在「囧司徒」的《每日秀》工作过,这颇有一点「名师出高徒」的意思。

图 / Emmys

《周六夜现场》则蝉联了最佳综艺小品节目这一奖项(不过也确实没什么强力的竞争者),最佳真实竞赛类节目则从去年的《美国之声》变成了今年的《鲁保罗变装秀》。

以上就是今年艾美奖的获奖情况,不知道你心仪的剧集和演员有没有得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今年艾美奖的看法。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派早报:代码暗示 iPad Pro 支持 Face ID 横屏解锁,SpaceX 公布首位私人月球旅客身份,Withings 推出 Steel HR Sport 智能手表等

$
0
0

iOS 12 .1 测试版暗示新款 iPad Pro 支持横向 Face ID

今天凌晨,苹果发布了 iOS 12.1、watchOS 5.1 的开发者预览版,之前被移除的 FaceTime 群聊功能又被重新加入了测试版。

此外,开发者 Steven Troughton-Smith 在 Twitter 上表示,最新测试版的系统代码中 Face ID 已经支持横屏状态下识别,而由于这一功能需要调整前置摄像头的位置,所以最有可能出现在稍微发布的 iPad Pro 上,此外新系统中还出现了大量和外接显示器相关的代码,这很有可能是 Lightning 转换至 USB-C 有关。来源

iOS 12 会导致部分健身成就丢失,后续更新将会修复

有部分用户更新 iOS 12 后发现「运动记录」中获得的健身成就显示不完整,目前苹果已经承认确实存在这一问题,并表示后续将会通过软件更新进行补救。为此,苹果还提供了一份 文档说明,提到用户可能在 iOS 12 正式版系统中看不到如下运动成就:

  • 2016 年感恩节挑战
  • 2017 年母亲节挑战赛
  • 2017 年退伍军人节挑战赛
  • 2017 年感恩节挑战赛
  • 2018 年中国全民健身日

SpaceX 公布首位私人月球旅客身份

昨日(9 月 18 日),SpaceX CEO 马斯克对外公布第一位搭乘 BFR(Big F Rocket,大型航天运载火箭)前往月球的神秘人士是来自日本的亿万富翁前泽友作。前泽友作表示飞行将于 2023 年进行,自己已经买下了 BFR 上的所有席位。他计划邀请 6-8 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加入他在月球上进行为期一周的任务,并希望被邀请的艺术家们们回到地球后,能够受到启发、有所创造。来源

腾讯发布 AI 开放平台

昨日(9 月 18 日),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分论坛在上海举办,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开放平台总经理侯晓楠在会上发布了腾讯 AI 开放平台 AI.QQ.COM,并称该平台现已依托腾讯 AI Lab、腾讯优图、WeChat AI 等实验室汇聚腾讯 AI 技术能力,开放了 100 余项 AI 能力接口供行业使用;而线下市场则将通过 AI 加速器帮助和扶持 AI 创业者,打造 AI 开放新生态。来源

从诺基亚独立后,Withings 推出新款 Steel HR Sport 混合智能表

Withings 于近期推出了其恢复独立之后的首款混合智能手表 Steel HR Sport,相比此前的同系列产品,新款手表细节上有着不少变化,使用 40mm 的表框,黑白两款表盘配色,配对应用支持监控 30 种的运动监控,支持 100 多种应用的通知提示显示。Steel HR Sport 单次充电可以做到 25 天的续航,在关闭智能模式则可以做到 45 天续航,起售价在 200 美元,国内售价 2168 元。来源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在屏幕之后,创造一份属于真实的文字世界:柔记 RoWrite S 智能手写本

$
0
0

说实话,当我拿到柔记的这款智能手写本时,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东西,是我曾经在大学时做过的一个研讨选题:汉字拉丁化。

在这个电子化的时代,我们在电脑和手机上敲下的每一个字,记住的都不会是这个字怎么写,而是这个字的拼音。因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地忘却了汉字作为一种方块字的优雅 —— 只要记住了它怎么读,怎么拼,然后电脑就会帮我们「写出来」。

我承认,在数字生活的年代里,屏幕相比起纸张有着太多的优势 —— 它体积小,容量大,易分享。就像是从胶卷时代进入到数码相机时代一样,曾经风靡一时的胶卷,早就已经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里,偶尔才会有人回过头去「记忆往昔」。

但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和书法爱好者,我却一直不愿意离开纸和笔。我也曾尝试过在屏幕上写字,但无法控制的笔画粗细和无法根治的延迟感,使我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了放弃。而且,指尖与粗糙的纸张所摩擦的那种真实感和「书写的旋律」,也是电子产品无法模仿的。

然而,上个月搬家的时候,我却又不得不对「现实」妥协 —— 当我收拾好行囊踏上路途的时候,那一箱一箱的纸张和书籍,无不让我感受到电子产品的轻薄和便携。而且当我搬进新家之后,却发现在不知何时,已经丢失了好几十张曾经写下的作品。

如此看来,我们都会渐渐放弃「传统」,拥抱「数字」。但除了这个选择之外,真的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柔记 RoWrite S 智能手写本告诉我,其实并不是这样。其实,在传统和数字之间,可以很好地搭建起一座「桥梁」,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

外观:素白的优雅和清新

拿到它的第一眼,看起来完全就不像是一个电子设备,素白色加上橙色的点缀,看上去仿佛是某种高端的时尚产品。

柔记为这种优雅的白色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樱雪白」。仿佛就像是雪后的冬日里,迎着朝阳徐徐走来的一个女子,干净而纯粹。

掀开这一页之后,才能发现里面的产品:米白色的皮套,本子,还有一支笔和几支笔芯,以及一块手写板。唯一能和「电子产品」挂上钩的,可能就只有隐藏在本子下的充电线了。

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维系了「现实」与「虚拟」的桥梁。当你在纸张上书写下你的世界之后,那块不起眼的手写板,就会在背后默默记录下你的文字,并将它记在「芯」里。

从一个文青的角度来说,我还真是很喜欢这个本子的皮套,手感和品质都相当不错,能给人一种「小资」的感觉。怎么去形容呢?虽然触摸起来不至于说是「婴儿般肌肤」的触感,但也像是牵着初恋的手一般。

柔记对于我这种一直在追求「轻数字」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具体的使用体验是怎样的,肯定还是得要用硬实力来说话。

「普通」的功能下,却藏匿着许许多多的惊喜

在 App Store 下载好柔记 app,连接上硬件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笔记本,按下手写板上的开机按钮,开始书写。

整机只有三个按钮:开/关机、A 键(传输数据)、B 键(新建页面)

实际上,它和你在纸张上书写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毕竟它们是真的纸和笔。但与传统不同的是,当你在书写的同时,柔记 app 端还可以实时同步你在纸上书写的东西。

可能你会觉得,其他类似产品的厂家不也能做到吗?的确是。但柔记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对你手写的内容进行识别。只要点击屏幕右上角的第三个按钮,就可以将手写的字识别成可编辑的电子文本。

经过测试,柔记可以识别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甚至是不太「草」的行书,识别的准确率也很不错。但最令我惊喜的是,柔记甚至能识别笔画粗细,而且可用度也很高。这对于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而言,可以说是一大利器。

由于柔记的「核心技术」都在于那一块手写板上,因此,你不需要购买什么昂贵的专用笔记本或纸,只需要一本普通的竖翻本和 D1 圆珠笔芯,在耗材上的花费就小了许多。

这时候也许有人会问,写字的同时还要开着手机,这样真的不「多此一举」吗?

其实,柔记的手写板自带了 16MB 的存储空间,可以从第一个笔画到最后一个句号一字不落地保存十几页。当你连上设备后,便会自动传输到设备上。

柔记的 app 在其它方面也让我感到满意。从纸上同步来的笔记,可以一键识别成可编辑的文字,也可以一键导出成多种格式分享。同时,柔记还有自己的云服务,可以同步存储在手机上的所有内容,再也不用担心丢失。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柔记还解决了纸张多起来之后不易携带、不易整理、占空间和易丢失等等这些问题。

另外,app 内还可以自定义纸张背景、笔迹和笔记颜色。也就是说,你可以用你喜欢的任何一张照片当成「纸张」,写上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随心创造无极限。

要说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手写板的面积稍大,但可识别的区域较小。不过我想,有个这么好质感的皮套,大一点并不是什么坏事。而且它就算再大,一个普通的帆布袋也是能轻松装下去的,带出去旅行、图书馆都没有任何问题。

数码之外,真实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生活除了睡觉之外,已经完全被电子产品入侵了。想要彻底离开电子产品与互联网,早就成为了不切实际的事情。其实,柔记本身也是一个电子产品,但它在某种意义上,却保留了我们对于「纸和笔」的一种期盼。

它用技术作为奠基,让我们能够在匆忙的快节奏生活中找回一点曾经的那种专注和用心:我仿佛看见了四年前,曾经那个在灯光下用心书写和计算备战高考的我。有了柔记,下班之后我可以减少对于屏幕的依赖,用心地拿起笔来写点什么,真的写,专注于写,而不是用电脑敲打,反复斟酌着什么。

说实话,柔记确实不适合那些坚定的「键盘党」,以及追求效率和速度的人。但在大多数人之外,总有一些不愿随波逐流的「少数派」:他们是常人眼中的「小资」,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太所被人理解。但他们所选择的,只是一种不一样但却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罢了。

柔记仿佛就是为这些人而生,既「真实」,又「现代」,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带来一点不一样的感受。

试想一下,旅行归来后,将途中的风景作为纸张背景,亲手做成一本「真实的」旅行手账,这种「捧在怀里」的感觉,是电子产品根本无法比拟的。而另一方面,作为电子产品,它又能够帮你解决一切「真实」所带来的缺点:数字化存储、云同步、便捷的分享功能……

当然,我并没有说「虚拟」和「现代」就是贬义词。但是我相信,像我一样追求「真实」的人,还有很多。无论是脑海里迸发出来的灵感火花,或者是旅行或出差时不经意间的想法,亦或者单纯的书写和手账,我们都有着一个最根本的目标—— 

安静地书写,在真实的文字中,保留一份最原始的初心。

柔记 RoWrite S「樱雪白」智能手写本目前正在京东商城预售,现在 前往预订 即可享受首发限时优惠,预售 ¥50可抵 ¥150。

iCab 使用详解:打造 iOS 最佳备用浏览器

$
0
0

编注:本文节选自少数派付费栏目 Power+。Power+ 聚焦于效率工具和生产力技巧的挖掘,辅以对 App、数字生活方式的探讨,以每周 4 次、总计超过 300+ 期的频率更新,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补给包,帮你解决具体的、直接关系到每天生活工作的痛点。

⚡️ 点此了解 Power+ 每周更新目录


在 iOS 上,最受欢迎的浏览器就是 Safari1 ,一般我们也用不到其他的浏览器。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 Safari 连标签页都不支持的那会儿2 ,有一款第三方浏览器就具备了桌面级的标签管理。它就是 iCab。时至今日,虽然 Safari 的功能日益完善,但 iCab 在自定义分屏模式、下载管理等方面仍然让 Safari 甚至其他的浏览器都望尘莫及。

和 DEVONthink、OmniFocus 等顶级工具一样,iCab 这款「德系工具」也有着繁复的界面、多到让人头晕的功能,加上中文世界缺少对 iCab 的介绍,造成了多数人单知道 iCab 厉害,却不知道怎样驾驭它。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从零开始认识、配置 iCab,把它打造成 iOS 上最强大的备用浏览器。

iCab 的「超能力」

在使用 iCab 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它并不是 Safari 的替代品,毕竟凭借在苹果生态中的地位,Safari 的体验是更加无缝的。

但是,Safari 有许多没法实现的功能,比如想下载文件、使用桌面端页面时,就力不从心。此时 iCab 就派上了用场。可以说,iCab 就是你的最佳备用浏览器,能让人安心地使用移动设备,不用总是求助于电脑。

下面我先向你展示 iCab 从下载文件到抓取网页图片总共 10 个超能力,让你一窥它的强大。

1. 下载管理

iOS 下载文件的体验一直很糟糕。Safari 只能下载部分文件(手一抖还会导致下载失败),对于一些古老网页的附件只能预览而下不下来。

iCab 在提供下载功能的同时,还可以管理下载的进度,甚至能够多线程加速、后台下载、断点续传,基本可以当作一个下载管理工具来使用。

下载管理

而且,iCab 的下载文件夹直接集成在了 Files 里面,你可以随意地取用其中的文件。

支持 Files

另外,iCab 还有可以为下载好的文件设置自动化动作(需要内购),执行自动打标签、整理进文件夹等操作。

2. 订阅网页 RSS

RSS 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很多网页没有提供 RSS 订阅的按钮(或者按钮很不显眼),此时我们还得四处搜索,很麻烦。iCab 可以嗅探 RSS 地址,直接帮我们打开订阅的页面(不过对于中文网站的支持还不全)。

订阅网页 RSS

说起在 iOS 上快速订阅网页的 RSS,另一个选择就是 RSS Hawk,但是它售价 30 多块钱,而 iCab 的价格还不到它的一半。

3. 自动设置用户 ID

用户 ID(User Agent)是浏览器的「身份证」,iCab 可以让你自己设置用户 ID,从而把自己「伪装」成其他浏览器,实现一些移动端浏览器难以完成的功能,比如查看完整的知乎页面、下载有操作系统需求的文件安装包等等。

查看完整知乎页面

Safari 等浏览器也可以「请求桌面端」,但是每次手动点击并不方便。我甚至看到 Twitter 上有用户给网络代理工具添加了规则,从而自动用桌面模式打开知乎。

4. 多账户切换

对于拥有多个账户的用户来说,账户切换一直是一个痛点。有人甚至为此装了两个浏览器。

比如编辑部的同事们,每天就要用自己的账户发布文章,再用编辑部账户来回答读者提问,并为刚刚发布的文章点个赞 🌚。

iCab 允许你同时设置多个浏览器账户,每个账户可以独立登录网页或社交网络,互补干扰,切换起来也只是点击几下工具栏图标的功夫。

多账户

5. 显示网页源码

除了前端工作者,普通用户其实也用得上「查看源码」这个功能,无论是想找到图片和视频的下载地址,还是想借鉴一下网页的排版样式,查看源码都是一个「万金油」技能。

显示网页源码

iCab 内置了「查看源码」模块,并且提供了代码高亮,看起源码来很清晰。

6. 在应用内打开 App Store 链接

不小心戳到 App Store 链接是一件烦人的事情,往往不是自动跳转到 App Store,就是留给你一个空白的网页。其实在 iCab 中,我们根本不需要打开 App Store 就能查看应用信息。

在 iCab 内打开 App Store 链接

7. 自定义搜索引擎

一般人搜索一样东西,会先用百度或 Google 搜到自己想去的站点,再找打开网页、在输入框里输进关键词。其实这是非常低效的搜索方式。而 iCab 就允许我们自定义搜索引擎,直接在目标站点进行搜索。

自定义搜索引擎

Safari 等主流浏览器也支持更换搜索引擎,但除了自带的几个搜索引擎外一般不允许自定义,切换时还需要进设置里面折腾,远不如 iCab 点击一下来得简单。

8. 自动删除用户数据

比较注重隐私的人,可能会使用隐私模式,但这也会让历史记录无处可寻,导致我们连回过头看看刚刚关掉的网页也做不到。

iCab 提供了折中的方案,能在经过一段预设时间后再清除用户数据,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隐私,也可以给你一点「后悔」的时间。可选的时长从 0 到 24 小时都有。

自动删除用户数据

9. 保存网页为 webarchive 格式

webarchive 是一种网页的保存格式,可以保留网页中的动图甚至视频。如果你是 DEVONthink的用户,会常常和这种格式打交道。

不过,iOS 的 Safari 不提供存为 webarchive 的功能,而 DEVONthink 也没法抓取付费网页(比如 Power+)的内容,于是用户只能去 Mac 上保存网页。好在 iCab 提供了「下载网页」功能,解决了在 iOS 上收集网页到 DEVONthink 的难题。

保存为 webarchive

而且 iCab 会把 webarchive 文件存在 Files 中,你可以直接把存好的网页拖进 DEVONthink 的文件夹,非常直白。

10. 抓取页面图片

如果页面上的图片不能长按复制,那你除了去源码里面扒下载地址,还可以用「Display all Images」模块来查看、下载页面上任意的图片。

抓取页面图片

从零开始使用 iCab

第一次打开 iCab,相信多数人和我一样都「傻」了,望着扑面而来的满屏幕功能按钮,不知从何下手。Hum 早早就买了 iCab,也是因为这个并不友好的界面而迟迟没有去研究它。

看到这堆按钮,是不是头都要炸了

所以,我们将把预设的功能先移除掉,再像搭积木一样,分门别类慢慢加上我们真正需要的功能。

清理工具栏

让我们从清理工具栏开始。

在「设置 - 用户界面 - 工具栏图标」中,先把预设的功能按钮都移除掉,再根据自己的需要一一添加。

先清理工具栏

我建议先添加以下几个图标,通过它们可以快速启用上一节中介绍过的重点功能——毕竟我们不是要把 iCab 变成全能的 Safari 替代品,而是用它来弥补主流浏览器的不足。

  1. URL 栏:显示网址、搜索内容;
  2. 动作:启用特殊功能;
  3. 模块:启用附加功能;
  4. 下载:打开下载管理;
  5. 设置:打开用户设置。

如果你在 iPad 上使用 iCab,我还建议取消勾选「设置 - 用户界面」中的「文档标题」,进一步精简界面。清理好后的工具栏所占用的空间也比默认界面整整少了一行,看起来清爽多了。

精简前后的界面

添加动作

「动作」是 iCab 自带的一系列快捷操作,比如打印网页、填充密码。这些功能和 Safari 有很大的重复,没必要在 iCab 里再堆积一遍。所以第一步还是照例清理预设的动作。

在「用户界面 - 动作菜单」中,把用不到的动作都拖出「主菜单」。iCab 的动作菜单是有层级的,默认状态下菜单里还套着截屏、共享等几个菜单,用起来不够快捷,我的做法就是只留下 iCab 最特色的几个,同时去除文件夹,把动作一字铺开。下面是我最推荐使用的几个动作,你几乎没法在其他浏览器里看到:

  1. 浏览器 ID:快速切换浏览器 ID(User Agent),实现打开桌面端网页、下载有特殊操作系统要求的文件等等特殊功能;
  2. RSS 订阅:一键订阅当前网页到 RSS 阅读器;
  3. 开启双窗口:双窗口浏览,即使在分屏模式下也能使用;
  4. 保存网页(下载):保存网页为 webarchive 格式。如果你想在 iOS 设备上把付费文章(比如现在这个页面 🌝)保存进 DEVONthink,就可以用上 iCab 的「保存网页」功能,下载好后直接从 Files 的 iCab 文件夹中把文件拖到 DEVONthink 文件夹。
我在用的动作

添加模块

「模块」类似桌面级浏览器上的扩展插件,可以说是 iCab 的一个杀手功能。虽然在 iOS 引入 Share Sheet 后 Safari 也变相拥有了「插件」,但往往要装一堆第三方应用(有的还不便宜),或者需要你自己编写 URL Scheme。iCab 的模块就像一把瑞士军刀,现成帮你集成了一些实用功能。

不过 iCab 的模块太多,我们还是要挑选一下。在「工具 - 模块」中,先点击右上角的 +按钮,取消勾选所有模块,再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如果你想调整模块的顺序,点击模块设置界面右上角「编辑」后拖移它们就行。

在长期的使用中,我最后留下来这些模块:

  • Google Cache:
  • Translation by Google:翻译网页文字;
  • Auto Refresh:自动刷新网页,看 WWDC 时自动刷出新的推特、留言板 🌝
  • Source Code:查看网页源码;
  • Read Web Page Aloud:朗读网页文字,没空看文章的时候可以试试用听的;
  • URL Shortener:制作网页短链接。
我在用的模块

添加搜索引擎

比起动作和模块这两种挑挑选选就行的「自助餐」,添加自定义的搜索引擎就稍微麻烦一些,需要你自己去寻找各个引擎的 URL。当然,我们还是先在 iCab 设置的「工具 - 搜索引擎」中取消勾选用不到的搜索引擎。

接下来添加一个自定义的搜索。以少数派的 URL 为例,我们依次填入:

  1. 标题:任取,如 少数派
  2. URL:https://sspai.com/search/article?q=%@,其中 %@表示要搜索的关键词;
  3. 文本编码,空着不用填。
自定义搜索引擎

方便起见,我为你收集了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已经按照 iCab 的语法配置好了),可以帮你快速上手。

推荐的搜索引擎:

  • 通过 DuckduckGo 搜 Google:https://duckduckgo.com/?q=!g%20%@
  • 通过 DuckduckGo 搜 Unsplash:https://duckduckgo.com/?q=!unsplash%20%@
  • 通过 DuckduckGo 搜 Pexels:https://duckduckgo.com/?q=!pexels%20%@
  • 通过 DuckduckGo 搜 Giphy:https://duckduckgo.com/?q=!giphy%20%@ 
  • 通过 DuckduckGo 搜淘宝:https://duckduckgo.com/?q=!taobao%20%@ 
  • 闲鱼:https://s.2.taobao.com/list/list.htm?q=%@&search_type=item&_input_charset=utf8
  • Kindle 电子书:https://www.amazon.cn/s/ref=nb_sb_noss?__mk_zh_CN=亚马逊网站&url=node%3D116169071&field-keywords=%@ 
  • 少数派:https://sspai.com/search/article?q=%@
  • 通过 Google 搜少数派:https://www.google.co.jp/search?client=safari&rls=en&q=site:sspai.com+%@ 

配置下载菜单

下载功能作为 iCab 的另一大特色,也提供了相当多的自定义选项。

我们先配置一下下载的拓展功能菜单。在设置的「用户界面 - 菜单」中,有「关联菜单(下载)」和「编辑菜单(下载)」两项,分别会在点击下载文件和批量选中下载项目后弹出。配置方式和动作、模块类似,这里不赘。

下载功能菜单

自动匹配用户 ID

通过用户 ID 把 iCab「伪装」成其他浏览器,就能完成许多桌面浏览器或特殊操作系统才能实现的功能,比如查看完整的知乎回答、避免网页强制打开购物应用,等等。

iCab 不仅能够「伪装」,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网站自动切换 ID。

在「网络 - 浏览器 ID」中,我们来为知乎设置一条规则。点击右上角的「编辑」,输入匹配的网站 *.zhihu.*(带有 zhihu的 URL),然后将用户 ID 选为 Safari(Mac)

设置用户 ID 规则

现在打开一个知乎页面,显示的就是桌面端的效果了。

查看完整知乎页面

比较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最常用到用户 ID 的情景却是把 iCab 伪装成 Windows 版的浏览器,然后从官方渠道下载一个 Chrome 的安装包丢给没有网络条件的同学 🤦

用手势和快捷键武装 iCab

相信经过上面的一番配置,你还是会有点眼花缭乱:功能那么多,怎样快速启用它们?其实除了点开菜单,你还可以为最常用的功能设置手势操作,甚至绑定一组快捷键

在 Safari 还不支持右滑返回的年代3 ,iCab 就支持自定义手势,并且不断开放能够绑定的功能,一直把手势操作上的优势保持到了今天。

在「用户界面 - 多点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多达 12 个可选的手势,直接为它们选好一个功能就可以使用了。

你会注意到「多点手势」下方还有一组「绘制手势」的设置,我认为这种需要先点击按钮再滑出手势的操作远不如多点手势流畅,加上我们的目的是拿 iCab 来弥补 Safari 的不足,不用大费周章,这里就不介绍绘制手势了。

对于 iPad 用户来说,iCab 的快捷键也是不容错过的操作方式。同样在「用户界面」中,我们打开「蓝牙键盘(当然 Smart Keyboard 也能用上 iCab 的快捷键)」,可以看到 iCab 已经预设了 44 组快捷键——你可以自由增减。

快捷键的编辑界面非常简单直接,就是组合好修饰键(⌘Command⌥Option之类)和字母数字等按键,在搭配上一个对应的动作。我加了一组 ⌘Command - S的快捷键,绑定了「保存网页」的动作,成功把自己在电脑上的习惯带到了 iCab 里。

自定义快捷键

之所以把这两种操作方式放到最后来说,就是考虑到先熟悉功能、再为它找合适的启动方式会更合理,能够在认识到自己需求的情况下来一步步学习怎样实现。如果一上来就先拿 iCab 丰富的操作方式填满脑袋,可能诸位学完却要「拔剑四顾心茫然」了。


> 订阅 Power+,了解更多提升效率的方法。善用数字工具,让工作高效起来 💪

腾讯又出了一款质量不俗的独立游戏,本周不能错过的 5 款 App Store 新游戏丨新游派

$
0
0

本周,腾讯极光游戏又带来了一款质量不俗的独立休闲作品《欧呜欧》,简单的操控方式与巧妙的玩法设计无疑是本周值得体验的休闲佳作。另有一款以日本文化为载体的游戏《SHI·RO》,相较游戏来说,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之前备受玩家好评的《节奏英雄》推出了续作,不过玩法彻底颠覆,但依然还是非常难。喜欢「时间管理」游戏的玩家不要错过 GameHouse 的新作《安珀的空姐梦》。希望这些新游戏能在新的一周为你带来有趣的游戏体验。

欧呜欧 OWO

欧呜欧》是由腾讯 NEXT Studio 推出的一款精致小巧的独立休闲游戏,超级搞怪的画风与配乐,搭配充满魔性的独特玩法让这款作品成为本周最值得体验的一款游戏。玩家将控制由一根线牵连的猫与狗,通过点击屏幕更换旋转支点来实现走位、进攻与机关交互等一系列操作。

游戏对于关卡、陷阱的设计极其讨巧,看似简单难度却一点也不低,游戏后期大量高难度的陷阱会让玩家难以招架。作为一款小巧的单机休闲作品,《欧呜欧》至少在玩法上实现了不错的巧妙创意,如果你想尝试这款游戏,可以在 App StoreTapTap、或者 官方网站 免费下载。


古事记 SHI·RO

SHI·RO》是一款带有日本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品(游戏),不过有趣的是,这款游戏却出自一家德国的工作室。之所以说它是艺术品,因为在整个体验过程中我似乎已经不太关注它作为一款游戏是否好玩,玩法设计是否巧妙,全程被精致的漆绘工艺与余音绕梁的日式冷淡音效所吸引。

从纯粹游戏角度出发这款游戏并不算非常出色(本质其实是一款不太复杂的解谜游戏),但是如果你想要体验一段不同寻常的文化之旅,或者只是单纯的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兴趣,那么这款游戏值得你付出一点时间。你可以在 App Store(售价 ¥18)购买该作品。


节奏英雄 2 BeatDash 2

节奏英雄 2》是像素风格音乐节奏动作游戏《节奏英雄》的续作,尽管延续了前作的像素搞怪风格,但是整体玩法却做了极大的改动。由前作跟随节奏敲拍子的横版战斗模式改为俯视角跟随节奏操控角色移动的冒险模式。

这个游戏模式来自《节奏天国》里的「节奏监狱」,玩家需要跟随背景音乐的拍子,注意角色周围闪光的四个箭头,在准确的时间点击屏幕,角色便会朝对应箭头的方向移动,最终到达终点即可过关。虽然开发者说相较于前作难度降低了不少,但是对于不熟悉的玩家来说,随着关卡进行依旧是不太舒适的体验。如果你喜欢节奏类游戏,或者是想感受一下可能会让你「暴怒」的游戏过程,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该游戏,游戏内有短广告。


安珀的空姐梦 Amber's Airline

安珀的空姐梦》是由专注于「时间管理游戏」的 GameHouse 推出的全新作品,所谓「时间管理游戏」,就是在一个设定的场景内,通过合理规划时间,重复完成多项任务而达成游戏目标的一种类型,大家见得较多的基本上都是各种换皮的开餐厅游戏。

而 GameHouse 比较让人意外的地方在于,它的每一款游戏都有着极其完整的故事框架与叙事演出,相较于纯粹的关卡式作品显得用心许多。且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从餐饮类的《美味餐厅》,到医疗类的《治愈时光》,再到刑侦类的《帕克与雷恩》,以及这款以空乘为背景的《安珀的空姐梦》,完整的叙事线、角色的细致刻画,再加上「时间管理」的黏人玩法,让他们作品能够从同类中脱颖而出。如果你喜欢「时间管理」类型的游戏,推荐你尝试 GameHouse 的系列作品,你可以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免费下载该游戏。


死亡岛:幸存者 Dead Island:Survivors

死亡岛:幸存者》是一款风格与完成度都较为出色的丧尸题材塔防游戏。丧尸入侵,你需要做好防御工事,部署可以提升威力等级的武器,操控拥有不同能力的角色进行战斗,解救岛上的幸存者,再前往下一区域。玩法上其实不算特别有趣,游戏中后期由于丧尸与防御系统的不平衡会导致游戏进度较为缓慢。

游戏主要升级方式来自于开启获得的补给箱(开启时间越来越长),这是一个可能的氪金点,但是还好游戏没有 PVP 模式,玩家可以慢慢等待补给箱开启,升级防御系统再进行战斗。这款游戏的吸引点在于丰富的武器与可操纵角色、形态各异能力不同的丧尸,玩家需要根据不同关卡的丧尸以及入侵方式配置合理的战术才能更快捷的通关。如果你对这款游戏感兴趣,可以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免费下载。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OPUS 系列衍生作品《灵魂之桥前传:追忆》已经免费上架,虽然作品流程极短,但是对于喜欢该系列的玩家来说值得一试。

你可能会感兴趣

由《请出示文件》的开发者制作的新游戏《奥布拉丁恩的回归(Return of the Obra Dinn)》预计将于秋季发布,这款作品采用极其复古的黑白像素风格,利用匪夷所思的表现力构建了一部第一人称解谜游戏。目前该游戏已上架 Steam 商店页面,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加个愿望单。

i 社旗下 VR 品牌 IVR 今日宣布将带着最新的女性向 VR 游戏《VR 男友》参展 TGS 2018,本来是去年愚人节的一个玩笑,却在一年后变成了真的新作。游戏目前暂未公布发售日期,你可以先看看 官方预告片 了解详情。

即将上架的游戏

Where Shadows Slumber:自 2016 年公布这款解谜冒险游戏后,除了一个小小的 Demo 再没有更多信息流出,直到最近该作才正式确定推出日期。凭借精致的画风与谜题设计在最初的预告片便获得了不俗的关注度。目前该游戏已经可以在 App Store 预定,预售价 ¥30,将于 9 月 20 日正式推出。

最终幻想:勇气启示录:近日,西山居宣布将独家代理发行 FFBE 国服版本,中文名称正式定为 《最终幻想:勇气启示录》。之前其实已经从西山居的一封「调查问卷」中了解到该信息,不过最终确定下来也确实不负国内玩家期待,游戏预计将在年内正式上线。

以上就是本周的新游推荐,希望大家游戏愉快!

>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玩的手机游戏 🎮

iOS 12 新增的这个功能,让你知道自己在手机上花的时间去哪儿了

$
0
0

「不做低头族」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好几年了,可是手机厂商们还在绞尽脑汁想让你花更多时间在他们的产品上,至于你自己也很难抵挡住移动互联网上的各种诱惑。正如 Craig Federighi 在 WWDC 2018 上讲的,之前总是大人们管着小孩子要少玩电子设备,现在大人们自己也要开始管理自己使用 iPhone 或者 iPad 的时间了。

随着 iOS 12 的推出,苹果在系统设置中做了一个屏幕使用时间的功能,基本解决了在 iOS 设备上追踪时间去向以及限制应用使用的问题,实现帮助「大人们」少玩 iPhone 或者 iPad 的目的。

屏幕使用时间中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屏幕使用时间」、「应用限制设置」、「密码 & 共享设置」,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功能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家了解这个 iOS 12 新增的功能。同时,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也可以在这篇文章中了解到如何通过家庭共享功能来限制你的孩子使用 iPhone 或者 iPad。

「屏幕使用时间」

在选项界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根彩色的横条,在这根横条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应用,而每个颜色的长度对应了该类应用使用的时长。

如果你想看到更加详细的手机使用情况,你可以点击界面最上方的当前使用设备的名称并进入详情页(如果你还有其他 iOS 设备并且开启了界面最下方的「在设备之间共享」,那么你还能在这里看到其他设备的使用情况)。在详情页中分为两个标签,分别为今天和过去 7 天,每个标签下都对应了相应时间段内的屏幕使用时间情况。

屏幕使用时间

屏幕使用时间不仅会追踪记录下你在使用手机期间的所有活动,而且能把这些数据经过可视化处理后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展示出来。下面就是屏幕使用时间的直方图,看懂这张图表就能熟悉你每天 / 周手机使用情况。

表的横轴表示日数,当以一天为测量的时间长度,柱状图就会以 4 小时为一个分区,每隔 1 小时形成一条记录。而当以一周为测量的时间长度,柱状图就会以 1 天为一个分区,每隔 1 天形成一条记录。表的纵轴表示实际使用时长,当你长按每条柱状时,就会显示相应记录的时长。

最常使用

在这个区域中,你可以看到你在 iPhone 上最常使用的东西,并按使用时长进行了排列。默认情况下,在这个区域显示的是应用与网站,你也可以通过右上角的「显示类别」按钮切换到类别视图,这样你就能看到按使用时长排列的类别了。

当你点击任意一个应用或者类别时,可以进入到它的详情页,通过直方图可以清晰地展看到这个应用或者类别在一天中的使用分布情况,并展示了它的日均使用时间。如果你点击的是应用,那么详情页还会展示该应用的简介,如果你点击的是类别,那么展示的则是该类别包含的应用与网站。

在这个详情页内,你还可以为该应用或者类别直接添加限额,但这个功能属于应用控制设置的部分,我将在下一个章节详细展开。

拿起次数与通知

「拿起次数」和「通知」的统计对了解手机使用情况也很有帮助。例如,看「通知」这项就可以知道哪些 App 推送通知多以及这些 App 通知推送的时段,那么管理通知就可以参考通知统计的数据,关闭那些频繁推送的 App 的通知权限。虽然拿起次数能说明使用手机的时间规律,但这一点看详细的屏幕使用时间报告就足够了,拿起次数的统计尚且太粗略。

「应用限制设置」

在屏幕使用时间中看完自己的数据统计情况后,相信有不少人会感叹自己花费了太多时间在 iPhone 或者 iPad 上。如果自己还是做不到自律,那么就可以借助外力来达到限制使用的作用。

停用时间与应用限额

这两个功能实现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限制你使用应用或者网站的时间,但是它们的实现方式不一样。

先来说应用限额,在这个功能下你可以为某一个类别添加限额,选取时长添加成功后,该类别下的所有应用与网站都会受到这个时长限额的限制。当然你可以在下方的「编辑应用」中自由地选择该类别所包含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关闭「达到限额时阻止使用使用」这个按钮来临时关闭限制。

而停用时间只能设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除了在白名单中的应用和电话,其他所有应用都会在设置好的时间段内被限制使用。和应用限额一样,你可以通过关闭「停用期间阻止使用设备」的按钮来临时关闭这项设置。

当应用限额或者停用时间生效时,相应的应用、网页、通知中心、Widget 小部件等都会受到限制。

除此之外,被限制的应用图标也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在应用名前还加上了一个小漏斗。此时,你无法在这个图标上操作 Force Touch,也无法删除这个应用。

始终允许与内容和隐私访问限制

始终允许很好理解,就是白名单的意思。你可以在「选取应用」列表中选择自己随时都要使用的应用加入「允许的应用」列表,这些应用将不会收到停用时间和应用限额两个功能的限制。

之前在「通用」选项下的访问限制现在被移动到了「屏幕使用时间」里,更名为内容和隐私访问限制,实现的效果与之前一模一样。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在孩子的 iOS 设备上开启这个功能。

「其他设置」

屏幕使用时间里还有一个为屏幕使用时间设置密码的选项,当你设置成功后,你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更改停用时间、应用限额、始终允许、内容和隐私访问限制中的选项。

除此之外,设置密码与否对于应用使用时长达到限额时的操作也有影响:

  • 设置密码后,如果你想在应用使用时长达到限额时解除限值,你需要先输入正确的密码,然后在允许使用 15 分钟、允许使用一小时和批准全天使用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 未设置密码,如果你想在应用使用时长达到限额时解除限值,你可以直接在 15 分钟后提醒我和今天忽略限额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而「在设备之间共享」按钮开启后,所有登陆了你的 Apple ID 的 iOS 设备的屏幕使用时间情况都会在各个设备之间同步。

另外一种共享方式则是通过 iCloud 的家人共享来启用「屏幕使用时间」,以达到家长督促孩子更好地使用 iPhone 或者 iPad 的目的。

通过开启家人共享中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父母能够掌握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并且为孩子设置应用限制,能让孩子在特定时间段内(比如睡眠时间内)不得使用 App 、不得显示通知、不得访问特定的敏感内容等等。

小结

目前 iOS 系统自带的这个屏幕使用时间完成度可以说很高了,唯一可提高的地方可能就是统计功能了。如果苹果不愿意将屏幕使用时间的接口开放给开发者使用,那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提供数据导出功能,让第三方应用通过屏幕使用时间这个平台来读取数据,然后提供更多的相关功能,就像健康应用一样。

最后,希望大家能高效利用这个屏幕使用时间,合理地控制自己使用 iPhone 或者 iPad 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感谢 @i9NGbgNq 对本文内容的贡献。)

> 下载少数派 客户、关注 少数派公众,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你升级 iOS 12 了吗?用起来卡不卡?最喜欢哪个新功能? | 一派

$
0
0

北京时间 9 月 18 日 凌晨,苹果正式推送了 iOS 12 系统新版本,支持 iPhone 5S 及更新的机型。iOS 12 针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大量优化,并加入了包括通知分组、屏幕使用时间、拟我表情等一系列新功能,所以大多数的 iPhone 用户应该都会选择升级到最新的系统。

在经过了两天(甚至更长时间)的使用后,少数派编辑部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谈了谈他们对 iOS 12 的看法:

  • 你正在使用哪个机型,升级后卡不卡?
  • 你最喜欢的新功能是哪些?
  • 你对新系统有什么想吐槽的吗?

🍀 Vanilla:

我现在用的是 iPhone 7,从 Beta 版开始使用 iOS 12 都十分流畅(Bug 除外)。

新功能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短信验证码填充,另一个是密码填充可以调用第三方工具,这两个功能真的是消除掉了之前很多的无意义操作,极大得提高了效率。

想吐槽的是 iOS 12 依旧保留了从屏幕顶部下拉后只能优先显示通知中心的特性,而我特别想要之前下拉页面可以记住上一次操作的功能,因为我希望下拉后优先显示的是 Widget 页面,这样想使用 Widget 部件的时候才是最方便的。

🎩 Oscar:

我正在使用 iPhone 8 Plus,作为去年推出的机型,iOS 12 说实话没有特别明显的流畅度的提升。iOS 12 我最喜欢的功能是通知分组,这个功能在 Android 上早就已经实现了,但是 iOS 却迟迟没有跟进,之前每天各种通知在通知中心刷屏的情况让我很反感,这次有了分组之后感觉体验一下子清爽了不少。

其实每年各种新功能到最后天天都能用上的很少,iOS 12 虽然没有像 iOS 11 在 iPad 上的大更新,但是我感觉这次的升级都还是很切中用户需求的,再加上对老设备的友好(iPhone 5S 都能升级),感觉还是值得肯定的。

🐷i9NGbgNq:

我目前在使用的是 iPhone 6s,这台旧设备升级 iOS 12 后感觉很流畅。我最喜欢的功能应该是 iOS 12 上能显示更多的电池信息了。现在,我能够看到手机 24 小时内电量的变化情况,这样对于手机的续航能力就会有大致了解,所以我现在出门也不用怕没电而多带充电宝。过去的 iOS 11 显示电池信息还比较有限,幸亏 iOS 12 上加入了屏幕使用时间。我对 iOS 12 没啥槽好吐的,iOS 12 能变得稳定和流畅我觉得就挺好的。

🌍 洛世

目前自己正在使用 iPhone SE。相较于 iOS 11, iOS 12 正式版在流畅度、稳定性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提升,日常使用中未曾发现有明显的卡顿现象。而从自己手机的使用方式看,iPhone SE 主要负责的还是接收各类应用的通知和随手拍照,所以在 iOS 12 带来的众多新功能中,我比较喜欢支持同类应用通知卡片堆叠的通知中心,以及强化搜索功能、支持更多自动媒体类型识别并归类的相册功能,前者让通知中心更为简洁,后者让相册更容易进行整理。不过稍显遗憾的是,在 iOS 12 中,iMessage 对骚扰信息的拦截依然缺席,手上的 watch 依然时不时地提醒着我收到了各种博彩信息。

除此之外,iOS 12 发布后,越来越多应用跟进了自 iOS 11 开始盛行的大标题界面设计风格,使用 iPhone SE 时老人机的感觉也愈发明显,不过我也找到了解决办法:持币买新机。🤪

👾 waychane

我的 iPhone X 从测试版开始一直在用 iOS 12,没有发现跟 iOS 11 有比较明显的流畅度上的差别。在一些具体的场景比如多任务切换,iOS 12 支持直接上滑而不需要像 iOS 11 长按再上滑关闭后台的方式反而会给我一种更流畅的错觉。

不得不说,iOS 12 的变化不小,通知分组、密码自动填充和 Siri Shortcuts 都是我很喜欢的新功能。后者除了让 Siri 有更多的扩展性和自定义玩法,另一个比较实用的点是不用担心 Siri 语言是中文/英文时无法唤出英文/中文名字的应用了,只需要自己稍微设置一下即可。

目前而言新系统让我让我困惑而不能说不满意的地方是,通知分组的逻辑支持「自动」和「依照 App」2 种,我却不知道他们 2 者之间的区别。还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是,虽然 iOS 12 新增了 Screen Time 功能让我能记录我在 iOS 设备上使用 App 的情况和时间,却没有提供数据导出的能力让用户进一步地掌握自己的数据或者进行分析。如果之后 Screen Time 支持导出数据或者向第三方应用开放接口会增加不少实用性。

有奖评论 🌝

你正在使用哪个机型,升级后卡不卡?你最喜欢的新功能是哪些?你对新系统有什么想吐槽的吗?欢迎你通过评论参与讨论。我们会选取一个最精彩的回复,送出一张价值 50 元的 App Store 国区礼品卡。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Viewing all 1468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