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1432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用 Apple Pencil 给 PDF 做标注,它可能是最合适的搭档:Flexcil | App+1

$
0
0

在 iPad 上,给 PDF 做批注是许多学生和工作人士会经常要做的事,而 iPad 上也一直不缺少 PDF 批注工具,例如综合体验出色的 PDF Expert,笔记功能丰富的 MarginNote,以及系统自带的 iBooks 等等。

不过,自从有了 Apple Pencil 以后,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款能够真正与 Apple Pencil 进行配合使用的批注工具。在尝试了不少 App 后,最终我选择了 Flexcil

作为一个平时习惯用纸笔的人,「圈点涂画」是我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其他同类工具相比,Flexcil 最大的特色便是通过手势模拟你使用纸笔时做笔记的感觉。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想标注的地方,你可以使用 Apple Pencil 划线、圈点或是框选等方式选择文本,然后直接添加高亮或下划线。

读英文资料时,遇到不明白的词,轻轻一圈,就可以查询系统词典。Flexcil 的整个设计思路全部都围着 Apple Pencil 的使用场景,让你在阅读时可以轻松地用触控笔完成各种批注操作。

除了批注,Flexcil 的笔记功能也有自己的特色。在 Flexcil 中,看到一段希望存下来的文字,圈选一下,三指向上一滑,然后直接拖动到「学习笔记」里,就完成了摘录。

接着,在「学习笔记」里用 Apple Pencil 简单写上两句,或者插入一张用来解释说明的照片,你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记录笔记,这种「自由感」让你感觉就像真的在一张白纸上写字一样。

在 iPad 上众多 PDF 批注工具中,Flexcil 可能不是功能最多的那一个。但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习惯使用纸笔,想找一个能在 iPad 上配合 Apple Pencil,可以轻松圈点、涂画和自由记录的 App, Flexcil 是一个值得推荐的选择。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Flexcil。如果你需要导出笔记、添加书签、获取更多笔记模版等高级功能,可通过内购解锁 Flexcil Standard 版本,售价 60 元(支持 10 天免费试用)。


> 从「用什么」到「怎么用」,教你如何把 iPad 打造成「学术利器」。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用的 App 🚀


写给大家看的微信取证指南,这件事不是截个图那么简单

$
0
0

2018 年 7 月 18 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出台《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举证、认证规程》,使「微信取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因此本文将从法律从业人员的角度,聊一聊微信取证(及其它互联网社交软件取证)的相关问题。

(Nick 按:这篇文章由做律师的黛西老师原创,由于她没有 Matrix 帐号,于是假我手发出,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微信取证的基本原则

此前,微信、QQ 等互联网社交软件的取证就已经被纳入有效证据的范畴,此次举证规程的出台再度明确了软件取证的各项细节。整个过程并非部分网友想象的「只是截截聊天记录」那么简单,它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证据链条。

在开始取证前,建议你先了解微信取证的一些基本原则,便于你举一反三:

  1. 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要符合「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的「三性」特征。即微信聊天记录要依法取得、来源合法;所表达的事实或内容真实;与待证事实密切相关。
  2. 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内容不得选择性提供:微信聊天记录应当完整地反映对话过程,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内容不得选择性提供,法庭可以要求补充提供指定期间内的完整对话记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故意选择性提供对话记录内容,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3. 注意保留微信聊天记录中对方身份的证据:可以采取对方的自认、手机号码锁定、通过聊天细节、微信头像、微信相册、朋友圈等方式确认,必要时也可以请求腾讯公司协助调查。
  4. 所有证据及时固定,善于利用微信收藏:所有证据都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固定保存,避免对方撤回、删改等。对于图片、视频等有保存期限的格式,应注意及时下载或收藏,避免证据灭失而无法举证。

简单地说,微信取证不仅要截取聊天记录,还要通过截图、录像等手段向法庭证明截图中的对话双方就是当事人本人。

微信取证虽然还有其他的注意点,但了解上面四条足以帮助你避开手机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接下来看看微信取证的正确处理方式。

微信取证的方式

司法实践中,微信聊天记录取证多采取截图 + 录像的方式。截图即对微信聊天记录静态固定,录像即对取证过程动态固定。

下面以王 XX 诉李 XX 转让合同纠纷案所涉微信记录为例,展示具体取证步骤。即使你不熟悉固定证据的流程,也可以按照下面给出的范例一一截图(图片隐私经打码处理,正常取证步骤无需打码):

  1. 固定本人信息界面(证明你的微信确实是你的):证明本人持有微信聊天记录的合法性和本人身份的真实性。

  2. 搜索并固定对方个人信息界面(证明对方的微信确实是他的):借助微信号不可更改的特点,结合个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的手机号码、头像等信息固定对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群聊天记录需要截取群信息界面及逐个截取有关人员的个人信息界面。

  3. 固定聊天记录(证明你们的确说过那些话):据微信聊天记录在使用终端中只能删除不能添加的特点,比对双方各自微信客户端中完整聊天信息,以验证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 含有音频的,提交与音频内容一致的文字文本。

  5. 含有图片、文本的,提交图片、文本文件打印件,即把对话中的图片、表格等单独打印出来。

这样微信取证就基本完成了。

微信取证的更多注意事项

截图并不是微信取证的全部,在截图完毕之后你还需要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注意事项,以避免后续鉴定、质证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 可通过公证或加盖时间戳形式强化证据:目前通常采取的证据固定方式主要有公证和电子证据固化加盖时间戳等形式。

  • 可通过鉴定确认真实性,微信使用人对自己的辩解承担举证责任:只要你对对方出具证据的真实性有所怀疑,都可以申请司法鉴定(通常需要负担一定的鉴定费用)。

    在社交软件范畴内,司法鉴定会检查和判断你的截图内容是否与真实聊天内容相符、是否由对话生成器生成、是否有删改等,还会判断截图期间当事人的账号是否处于被盗或异常状态。

  • 应保存好原始储存设备并接受当庭质证:当事人应保存好电子证据的原始载体以便在法庭上出示,原始载体包括储存有电子数据的手机、计算机或者其它电子设备等。

    这是非法律专业人士在固定证据时常常忽略的一点。简言之,你不仅要保留截图记录,还好保留这段对话发生时你用于跟对方聊天的那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庭不一定会要求你出示原始设备,但如果对方提出质疑申请鉴定,原始设备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 应尽量提供其它证据予以佐证:使用支付、转账、红包等功能,应提供支付转账证明;微信聊天记录如果能够与供货单、借条、转账凭证等证据相互印证将更易被采信。

    仅有微信证据而无其他证据佐证的,存在不予采信的风险。

法律知识拓展

本部分重点告诉你微信取证在法律层面的依据和要求,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包含微信在内的互联网社交工具取证。

  1. 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的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电子数据属于法定证据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对电子数据进一步解释: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至第七条: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
  2. 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的要求:

    • 符合数据电文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
    • 符合数据电文的文件保存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时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三)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

>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发布会还没开,但现在你就可以提前用上新款 iPhone 的壁纸

$
0
0

在上周的 发布会临近,换上这 38 张苹果 Logo 壁纸提前充值信仰一文中,我向大家分享了 38 张苹果 LOGO 主题的壁纸,并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那么这次,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即将发售的新款 iPhone 相关主题的壁纸,提前感受一下新设备的魅力。

在开始之前,要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壁纸系列的作者 AR72014,他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师,专注于设计 iPhone 上的壁纸,著名的壁纸网站 iDownloadBlog 上的很多作品都来自于他的手笔,你也可以在 dribbble上欣赏到他的作品。

新款 iPhone 系列

随着苹果官方公布了九月新品发布会的邀请函,今年新款 iPhone 的泄漏图也不断被爆出,于是 AR72014就根据这些泄漏图制作了相关的 iPhone 壁纸,供大家尝鲜使用,效果非常出类拔群。

彩色星球 🌍

相信上周很多人都被下面这张图刷屏了,这张号称是 iPhone XS 新机照片中的壁纸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于是,AR72014 将这张图片提取出来,制作成了 iPhone 壁纸。

NASA 星球 🚀

也许是受上面泄漏图的灵感激发,AR72014把一些 NASA 发布的星球照片制作成了相似风格的 iPhone 壁纸。

金色版本 🥇

此次新款 iPhone 同时被爆出会有金色版本,于是 AR72014设计了一款专为新款金色 iPhone 适配的壁纸。

macOS Mojave 系列

作为本次壁纸大放送的额外福利,我还为大家搜集了一些 macOS Mojave 系列的壁纸,同样来自 AR72014

所有壁纸下载地址:腾讯微云

如果你想获取更多精美的壁纸,你可以阅读少数派以下的文章: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一周 App 派评:上周值得关注的 8 款 App

$
0
0

各位周一好!本周我们为大家挑选了 8 款值得关注的应用,快来看看有哪些你感兴趣的。

iOS 精选(5 款)

Sorted³:与日历高度结合、支持自动计划的任务管理工具


上周,多次获得过 App Store 推荐任务管理工具 Sorted 更新到了第三个大版本 Sorted³。新版本的 Sorted³ 不仅在界面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变得更加现代、简洁和直观,应用还新增了自动计划和重新组织 2 大非常有新意又兼具实用性的功能。

前者能够帮你一键自动排序当天的任务并设置好提醒,后者能够让你将任务备注作为可调整顺序的子任务,并通过简单的拖拽等操作快速为它们安排时间。

请输入图片标题

在上一代的基础上,Sorted³ 为应用增加了的自动计划、重新组织等新功能,在强调任务和时间彼此关系的同时,终于能够凭借完善的任务管理功能独当一面。可以说,Sorted³ 在拔高了自身上限的同时,又降低了使用门槛,非常适合对时间安排有较强需求的新老用户尝试。

关联阅读:

Due 3.0:专注于优化重复提醒这一核心功能


作为一款待办事项提醒工具,Due 的核心功能在于能够在任务未完成时,定期进行重复提醒,直到我们将任务完成。这样做可以避免我们因为忘事或者当下没时间而后来又忘记去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后果,同时让我们清空大脑,专注在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在 3.0 大版本更新中,Due 更多是对于现有重复提醒功能的优化和进一步完善。Due 3.0 新增的通知栏快速定时功能可以让我们直接在通知栏中自定义小睡时间,而不用进入应用或者解锁屏幕,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更灵活的时间安排和调整。Due 3.0 新增的黑色主题和 Haptic 震动反馈也能让我们在管理任务列表时获得更好的体验。

开发者也表示,3.0 只是一个开始,Due 会在未来的更新中陆续加入更多新功能,我们也可以期待一下。

关联阅读:《重复提醒利器 Due 更新 3.0,带来快速定时和黑色主题》

Cutisan:2.0 版本新增「壁纸精选」功能


在设置一张喜欢的壁纸作为锁屏壁纸时,常常出现壁纸内容被时间信息挡住并让图片缺失美感的情况,Cutisan 则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利用 Cutisan 制作锁屏壁纸,壁纸将只在屏幕中部显示,而其他位置则以毛玻璃处理后的效果优雅呈现,让锁屏壁纸得以拥有完整的观赏性,不再被时间信息所遮挡。

Cutisan 近期迎来了 2.0 版本的更新。在保留和优化制作锁屏壁纸功能的基础上,新增了「壁纸精选」功能,每周将更新 5 组不同主题的精选内容。当你选择一张精选的壁纸后,可以点击预览,查看该壁纸在锁屏和主页的效果,如果觉得满意便可下载高清的壁纸原图保存至相册;Cutisan 还在「壁纸精选」中提供了制作锁屏壁纸的支持,便于老用户快捷制作一个不被时间遮挡的锁屏壁纸。

目前应用内的「壁纸精选」已经更新了 5 期内容,如果你喜欢这些壁纸,不妨关注后续的更新。

整理猫儿:物品收纳管理工具,让你不再忘记东西放在哪里


整理猫儿是一款由国内开发者开发的物品收纳和管理工具,它能够帮你记录常用的物品平时都放在家中的哪里。应用支持通过位置、分类标签以及颜色标记等维度查看物品存放的位置,你也可以通过清单快速找到项目中所有需要的物品,比如旅行时要带的行李物品。

在最近一次更新中,整理猫儿新增了图片、iCloud 同步等实用功能,分类标签也支持了自定义,让应用整体的实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果你经常忘记家里的物品放在了哪里,急需这样一款应用帮你快速地找到它们,免费的整理猫儿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Tonic:用 AR 辅助你练钢琴


即便是音乐爱好者,也不能熟练地掌握线谱,还有很多人不懂看线谱。所以,在学习和弦的时候使用一本和弦字典很有必要,但难度依旧很大。

Tonic 利用 AR 技术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地学会钢琴的 130 种和弦。将摄像头对准钢琴上的键位,Tonic 能够准确地告诉你弹奏这个和弦手指该放在哪里,非常适合学生、专业人士和音乐爱好者。

Android 精选(3 款)

Snapmod:截图套壳新选择


从前,人们分享屏幕截图时都是有讲究的:打开手机的演示模式,确保通知栏视觉清爽、电量和各类信号指示充沛,然后才是截图,截图后还会打开带壳截图或 Screener 选择配套的「手机模型」套上,配上上适度的背景,这才拿去分享到微博或朋友圈……

关联阅读:《不甘平庸的你一定需要这两把利器:带壳截图 & Screener》

遗憾的是,随着带壳截图的停更,其中的机型素材也早已跟不上手机厂商推陈出新的步伐,目前 Android 平台上能用来解决「给截图套壳」这个小需求的选择其实不多了。如果你和派小队一样一直不太喜欢 Screener、Appwrap 这类应用的套壳风格,不妨试试新近面世的这款 Snapmod。

从 Play 应用商店中的相关介绍来看,Snapmod 这款截图套壳新秀应该是出于国内独立开发者之手。作为一款 2018 年面世的新应用,Snapmod 大胆地吸纳了新的 Material Design 理念,界面设计更加现代而简洁,整体性能则丝毫不输那些经历了多个版本迭代的老将,在派小队的实际体验中,Snapmod 在操作、套壳渲染等过程中完全没有此前在使用 Screener 时偶尔能够感受到的那种迟滞感。

Snapmod 目前收纳的机型仅包括谷歌、小米、魅族、三星、OPPO、Vivo、一加和苹果八家手机厂商旗下的热门机型,覆盖率明显不足,考虑到这是一款新应用,现目前我们也不必苛求,耐心等待开发者后续更新就好。另外,Snapmod 将「高级渲染」功能作为应用的付费功能,只需一次性支付 0.99 美元即可永久解锁,解锁后可开启自动取色、自动模糊等高级特性,让最终生成的图片更加美观。

总体而言,Snapmod 的出现让派小队第一次有了「带壳截图后继有人」的感觉。如果你觉得这款应用还不错,不妨多多反馈并支持开发者的开发工作。

POCO Launcher:来自小米家的桌面启动器


八月底开始,小米子品牌 Poco 推出的首款机型 F1 陆续公布了它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售时间和售价。这款外形几乎没有什么亮点的手机,凭借旗舰水准的配置成为了当下 Android 阵营颇具性价比的热门之选,搭载的定制版操作系统 MIUI for Poco 更是凭借「MIUI+原生」的新奇体验让不少国内 MIUI 用户羡慕不已。

用不上 MIUI for Poco,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这款手机搭载的启动器应用来感受一下新机的味道——就在 Poco F1 发布后不久,Poco Launcher 也以独立应用的方式上架 Play 应用商店。而和同类应用有些不同,Poco Launcher 对手机型号并无特殊要求,派小队使用 Google Pixel 也能直接通过 Play 应用商店进行安装。

(注:Poco Launcher 目前为抢鲜体验(Unreleased)版本,发稿时体验名额已满,想要体验也可前往 APKMirror 手动获取安装包。)

Poco Launcher 和 MIUI 启动器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原生 Android 二级抽屉的「回归」,因此即便是以 Pixel Launcher 为主力的派小队也能在安装后快速上手。而在原生 Android 启动器「一级桌面+二级抽屉」的整体模式之下,Poco 又引入了一些颇为实用的创新特性,比如自动识别应用类别——无论是在桌面新建文件夹还是在应用抽屉中,同类应用会根据分类自动归类,提高查找速度。

除此之外,Poco Launcher 的设置中还提供了色彩分类作为应用搜索的替代模式,用起来也是效率满满。

当然,和其他第三方启动器一样,Poco Launcher 也支持更换自定义图标。有些遗憾的地方则在于,这款启动器竟然不支持应用快捷方式(App Shortcuts)。

Nova Video Player:有着媲美甚至超越 MX Player 的潜力


从前,当身边的小伙伴问起「Android 平台有无好用的本地视频播放器推荐」这个问题,派小队首推的一定是硬解能力强大、功能纯粹、界面干净整洁的 MX Player。

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的是,几个月前,这款应用已经被一家印度公司以 14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收购后,MX Player 将逐步转型为一款定位与 YouTube 类似、但主要面向印度市场服务的流媒体视频平台。

随着 MX Player 转型计划浮出水面,曾经将 MX Player 作为主力视频播放器的朋友也是时候寻找新的选择了,比如 Nova Video Player。

这款与 Nova Launcher 几乎同名的播放器,同样也有着媲美甚至超越 MX Player 的潜力。它脱胎于一款小有名气的视频应用 Archos,今年 7 月,Archos 开发团队决定将这款应用进行开源,基于 Archros 源码的 Nova 得以出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Nova 在应用图标和界面风格上都与 Archos 保持着一致。

但 Nova 的开发团队也并不满足于基于 Archos 源码进行简单编译,上架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让这款播放器兼容了 Android Pie、适配了通知分类(notification channels)并解决了不少 Archos 上年久失修的 bug。

目前,Nova Video Player 不仅有着出色的本地视频播放体验,还支持从第三方平台获取电影与电视剧信息等 MX Player 所不具备的功能,非常值得尝鲜。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发现更多新奇应用 📱

派早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小米手机上线「SOS 紧急求助」功能,一加氧 OS 开始 Android 9.0 公测等

$
0
0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要求一个月内完成自查整改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就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召开约谈会,约谈了美团、饿了么等外卖服务平台负责人。

会议要求外卖平台在 1 个月内完成其分支机构备案情况的自查自纠,确保整改到位。并完成对所有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现场核查,确保具有实体经营门店,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此外平台要加强配送人员从业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完善和落实投诉举报处理及奖励机制,鼓励配送人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之后美团和饿了么也发表声明表示积极回应约谈事项,将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并加强平台监管。来源

小米手机上线「SOS 紧急求助」功能

昨日(9 月 3 日) ,小米手机官方微博宣布,小米手机上线「SOS 紧急求助」功能。当用户处于紧急情况下,连按 5 次电源键,系统就会向紧急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小米手机用户可在 「设置 - SOS紧急求助」中开启。目前,该项功能已经支持 小米 8、小米 MIX 2、小米 6、小米 5 和红米 Note 4X 等 5 款机型的 MIUI 10 体验版系统。开发版将会在 9 月下旬前,完成所有小米国内机型的适配。来源

一加氧 OS 开始 Android 9.0 公测

昨日(9 月 3 日),一加在海外官方论坛宣布开启氧OS Android 9.0 公测,并率先支持 OnePlus 6 手机。新版加入了全新的导航手势,新的勿扰模式和游戏模式 3.0 等新功能。目前拥有 OnePlus 6 手机的用户可以前往一加海外官方论坛下载安装包参加测试。来源

谷歌发布免费 AI 工具,帮助审查人员识别儿童性侵犯图片

昨日(9 月 3 日),谷歌推出开发者工具包 Content Safety API,通过深层神经网络来处理图片,可以帮助审查人员识别出超过以往 7 倍的儿童性侵犯内容,有利于保护这些儿童免受进一步的侵犯。同时,谷歌发布的这个工具也受到了英国互联网观察基金会的赞赏,其 CEO 认为这可以帮助专家以更大的规模进行内容审查,并及时打击犯罪行为。来源

Twitter 正在测试新功能:可显示用户是否在线

近日,Twitter 产品管理总监 Sara Haider 在 Twitter 上发布了几张屏幕截图,并表示 Twitter 正在测试两项新功能:主题回复和在线状态显示。前者试图解决回复信息堆叠导致的信息不易获取问题,使其更具有对话性。而后者是用来告诉用户是否有人正在使用 Twitter,当用户头像显示绿点时即表示用户在线。目前尚不清楚这两个新功能具体的上线时间。来源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跑步不想带手机?这款应用让你只用 Apple Watch 就能听播客:Outcast丨App+1

$
0
0

在 iOS 平台上听播客,我们有很多选择:Pocket Cast、Overcast、Castro……这些应用有的也提供 Apple Watch 应用,你可以在 Apple Watch 上调节音量、控制手机的播放。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无需 iPhone,在 Apple Watch 上也能直接听播客呢?

Outcast 就是这样的一款应用。它来自 Crunchy Bagel,也就是著名习惯养成应用 Streaks的开发商。

打开 Outcast,首先出现的就是播放界面。你可以点击当前正在播放的音频的封面来进入播放列表。在播放列表里,你可以添加新的播客,搜索界面支持手写和语音输入。你也可以根据分类来浏览添加播客。或者你也可以使用 Outcast 的 iPhone 应用批量导入播客。

浏览播客
浏览播客

在节目列表中点击某一期节目就会进入下载。如果 Apple Watch 与 iPhone 之间没有连接,Outcast 就会用 Apple Watch 来下载。反之,Outcast 会用 iPhone 下载,然后用蓝牙传输到 Apple Watch 上。

用 Apple Watch 下载
用 Apple Watch 下载

在收听节目时,我们可以旋转表冠来调整播放进度。如果喜欢加速收听,那也很容易:在播放界面重按屏幕就可以呼出菜单调整播放速度。Outcast 支持从 0.5 倍到 3.0 倍之间的任意速度,最小区间为 0.1。

调整播放速度
调整播放速度

回顾我们收听节目的整个过程,从查找节目到下载和收听, Outcast 都能用 Apple Watch 全部独立完成。不仅如此,整个过程还完美地融入了 Apple Watch 的操作逻辑,从旋转表冠到重按,均是流畅无比、一气呵成。我觉得这比那些靠 iPhone 辅助来实现功能的 Apple Watch 应用要实用得多。有了 Outcast,我可以只带着 Apple Watch 和耳机出门,去游个泳或是跑跑步,不用担心手机成为我的累赘了。

总的来说,如果你有 Apple Watch,那么 Outcast 是一款绝对值得尝试的播客应用。无论是出门跑步还是饭后散步,你都可以轻装上阵,从容应对。

现在,你可以在 App Store 购买 Outcast。应用售价 6 元,无需内购或订阅。

如何轻松背完五十音

$
0
0

五十音相当于日语里的拼音,日语的发音由它们组成。

掌握五十音是日语初学者的第一道门槛,因为它和我们习惯的汉语拼音的「长相」和「发音方式」区别都很大。大学里报日语课的同学,估计都有抓耳挠腮地背五十音图,准备下节课听写的日子。

实际上语言这个事情搞得像背课文一样很不科学,特别是这种基础的入门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先通过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培养对这种语言的熟悉感,再通过一些工具来对自己没掌握的内容集中学习和复习。最后再自我测验,评估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情况。

在这篇文章,我将介绍我学习五十音的方式和工具,希望能帮助各位尽快跨过「五十音」这道门槛。

如何培养熟悉感?

B站和 YouTube 上面关于五十音学习的视频数量繁多,各有特色,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网站的视频进行初步入门学习。

哔哩哔哩

bilibili视频

如果你曾经没有日语的任何学习经验,我推荐你观看 B站上众多 UP主制作精良的鬼畜学习视频。这些视频能够快速打破你对五十音的胆怯,一边笑就能一边记住不少假名。

例如:

YouTube

Youtube

外国人也发明了许多有趣的「五十音」学习方法。打开 YouTube,搜索 Hiragana 或者 Katakana ,也能够搜索到大量的学习资源,建议英语较好的同学尝试使用英文来学习五十音,能够得到和中文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例如:

如何巩固?

在培养完熟悉感之后,我们会发现有不少五十音,比如「え」这样的,我们已经记下来了。但还有一些,比如「ヌ」和「ヨ」这样的,可能没那么好记。

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就需要用应用,来帮助我们完成对这些假名的集中学习。

日语五十音

若你需要一款权限少,使用流畅,同时具有发音和复习功能的APP,那么我强烈推荐安卓用户使用下面这款 日语五十音


发音巩固

点击五十音图管理,可以显示平/片假名。在地铁或者公交上,带着耳机,利用空闲时间,可以复习每一个平/片假名,轻点每一个假名左上角的 🎶,便能够听到相关的发音。如果需要对某个假名重点复习,可以点击它进行重点标注。


记忆练习

点击平假互换,便进入了五十音图记忆练习,自带笔顺动图,可以手写练习假名,开发者非常贴心的加入了罗马音,遗忘假名读音时,点击罗马音复习即可。同样可以随时标记错误的假名,日后可以重点复习,也能够标记掌握的假名,日后在使用时不再出现自己熟悉的假名。


听写练习

打开「麻辣隔壁」,便进入了妈个姬模式,听到发音,点击正确的假名,即可进入下一个测试。「麻辣隔壁」可以检测自己是否掌握假名的发音。

打开「听写模式」,便进入了传统的听写,听到发音,手写正确的假名,即可进入下一个测试。这个模式可以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假名的书写。

复习模式

当认为自己的假名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可以打开「复习模式」,这个模式自带计时功能,它会随机打乱你掌握的假名,在屏幕面前从左到右朗读,速度越快越好,当然这个前提是你读的都是正确的,一般来说每秒钟能够朗读 1.5~2 个假名,便可以认为自己熟练掌握了五十音。(下图仅作为功能演示,现实中不可能这么快)


如果你是一位 iOS 用户,在 App Store 搜索 Japanese 能够找到许多优秀的应用,在这里推荐 Duolinggo


Duolinggo:全球 2 亿用户的外语学习首选,也是唯一一款被 App Store 评为年度最佳的教育应用。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款应用完全免费,它不仅仅可以学习日语,还能够学习各类自己喜欢的语言,采用丰富的闯关模式,记忆五十音时类似类似于扇贝单词,让人停不下来。

丰富多彩的学习模式

写在文后

在学习之余,也可以为自己尽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

首先听歌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儿推荐 3 首可以用于学习五十音的日文歌:

另外,在观看你喜爱的日本影视的时候跟读人物台词,不光锻炼听,还锻炼了嘴巴和腔调。

五十音不难,有了好的方法,相信你在学习五十音的过程中能够轻松许多。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育碧「饥饿」系列新作《饥饿龙》正式发布,本周不能错过的 5 款 App Store 新游戏丨新游派

$
0
0

本周,「阿育」为玩家们带来了「饥饿」家族新成员《饥饿龙》,从鲨鱼到巨龙、从海洋到天空,相似的玩法却给玩家带了极其特别的游戏体验。去年游戏展上备受关注的《甜甜圈都市》终于上架,探索一个洞的秘密,解答人生的终极问题。国产跑酷游戏《忍者必须死》推出第三部作品,武侠水墨、动作跑酷,极其爽快。另外,OPUS 免费衍生作品《灵魂之桥前传:追忆》以及王权系列新作《王权:权力的游戏》也即将上架,值得期待!希望这些新游戏能在新的一周为你带来有趣的游戏体验。

饥饿龙 Hungry Dragon

饥饿龙》是知名游戏厂商 Ubisoft 继《饥饿鲨》系列后推出的全新作品,本作在玩法上与《饥饿鲨》系列差别不大,都是通过不断吞噬场景内的低级别生物、躲避更大型生物或陷阱来维持生存并获得高分,以此解锁更多可操纵的龙与宠物。

本以为不过是把场景从大海换成天空,把鲨鱼换成飞龙,没想到上手体验竟还特别新鲜。《饥饿龙》的场景结构非常有趣,比如人类生存的中世纪农庄、女巫与蜘蛛密集的森林、深居在地下的哥布林大军、还有需要强大能量才能突破的天际。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的生态与特性,以及散布在场景深处的各种巨人。整体游戏体验非常畅快,作为一款释放压力的休闲作品确实令人满意。如果你想体验这款舒缓身心的游戏,可以在 App StoreGoogle Play 免费下载。


甜甜圈都市 Donut County

Donut County》是一款风格幽默的叙事解谜游戏。一只浣熊,想要通过地面上的一个「洞」来窃取城镇里的物品,然而随着吞噬的物品越来越多,洞也越来越大,最后把整个甜甜圈都市都吞了下去。小伙伴们掉落进洞里,他们围坐在篝火旁,讲述起自己被洞吞没的故事。

低多边形风格、色彩鲜艳的场景、可爱蠢萌的动物以及无厘头的叙事,让这款看似简单甚至有些低龄化的作品变得无比有趣。而游戏中的细节刻画也令人拍案叫绝,不少你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妙变化会在你偶然发现后令你捧腹大笑。本周最喜欢的作品,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在 App Store(售价 ¥30)以及 Steam(折扣价 ¥49)购买该游戏。如果你想了解这款游戏背后的故事,推荐阅读《用 6 年时间找到游戏灵魂》


粘土无人岛 ねんどの無人島

粘土无人岛》是由 BAIBAI 制作,扑家工作室汉化发行的一款粘土风格荒岛生存游戏。不幸遭遇海难的你漂泊到一座无人岛上,你需要利用岛上有限的资源安全活下去,最终设法离开无人岛。游戏整体玩法比较休闲,粘土打造的特别世界倒也有独特的趣味。

虽然说是生存游戏,但是生存属性却比较弱,只需要关注饥饿值即可,而地图上的资源每个游戏日都会刷新,没有怪物、没有野兽,佛系生存游戏确实也没有太大的难度,比较恼人的一点是弹出广告较多。如果你想重温一下童年粘土人的趣味,不妨试试这款游戏,你可以在 App StoreGoogle Play 免费下载。


忍者必须死 3

忍者必须死 3》是国产水墨风跑酷游戏《忍者必须死》系列最新作,在跑酷游戏基础上加入了大量动作游戏要素,极赋东方韵味的画质表现与配乐、电影般的阴谋叙事,让这个曾经槽点颇多的系列在本作上重新焕发光彩。

体验下来爽快感极佳,部分关卡难度也不小,相较传统跑酷游戏更多了一些动作 RPG 的快节奏体验。尽管如此,这款作品作为核心跑酷游戏在节奏上还是有不小瑕疵,尤其是在配乐上为了突显武侠风格,跑跳时的节奏感较差。如果你曾玩过这个系列,可以在 App StoreTapTap 免费下载。


Hipster Attack

Hipster Attack》是一款极具美式夸张风格的塔防游戏,收集咖啡,雇佣员工,将成群结队的奇装异服 Hipster 赶出咖啡厅。整体游戏玩法与玩家熟知的《植物大战僵尸》相似,不过也加入了不少创新的游戏机制,体验下来既熟悉又新奇。

不同的雇员拥有不同的技能,千奇百怪的 Hipster 也有着数不清的特性与入侵方式,灵活布阵合理使用技能才能顺利通关。如果你曾为《植物大战僵尸》彻夜不眠,不妨试试这款作品,再体验一次有趣的塔防游戏。你可以在 App Store(折扣价 ¥6)、Google Play 下载该作品。

※ 相关阅读:咖啡店老板大战「占座党」,轻松幽默的塔防游戏:Hipster Attack


你可能会感兴趣

国产横版动作格斗游戏《英雄就是我》在去年上架 App Store 之后,时隔大半年,近日正式发布 Android 版本。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在 TapTap 下载该游戏,前 2 章免费体验,后续章节需付费解锁,目前游戏正半价优惠,售价 ¥6 。

SQUARE ENIX 联手日本游戏厂商 Aiming 将打造一款 RPG 移动游戏《Gestalt Odin(格式塔・奧丁)》,预计在今年秋季登陆移动双平台。目前该游戏没有更多详细情报,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关注 官方形象网站 。

即将上架的游戏

OPUS 系列《OPUS:灵魂之桥》衍生作品《灵魂之桥前传:追忆》将于 9 月 12 日免费推出,这是一段极短的前传免费衍生作品,玩家将探索女巫林芳在末日苏醒后、遇见约翰前的故事。此章将登陆 App StoreGoogle Play 以及 Steam 平台,现已开启预约。

王权(Reigns)系列最新作《王权:权力的游戏》预计将于 10 月 18 日正式推出,本作将通过王权系列的核心玩法与艺术风格,来表现维斯特洛世界的无限可能性,我还能说什么,当然要买账。目前 Steam 平台已开启预约,App Store 国区预购页面临时下线。

以上就是本周的新游推荐,希望大家游戏愉快!

>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玩的手机游戏 🎮


Mac 上最好用的系统清理工具大更新,现在你还可以用它更新应用:CleanMyMac X

$
0
0

macOS 平台的知名系统清理应用 CleanMyMac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 beta 测试后,全新设计的 CleanMyMac X 于今日正式上架 Setapp。与 CleanMyMac 3 相比,新版本的 UI 设计焕然一新,采用了完全不同的风格。

除了设计上的变化,功能方面,CleanMyMac X 在保留了之前核心功能的同时,新增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并且在侧边栏对这些工具进行了重新划分,分为了 5 组:清理、保护、速度、应用程序和文件。其中,移除恶意软件、优化、更新程序这三个工具是新加入的。

那么,本文将从以下 5 个有变动的部分来详细介绍一下本次 CleanMyMac X 更新的内容:

  • 移除恶意软件
  • 优化
  • 更新程序
  • 菜单工具
  • 虚拟助手

移除恶意软件

在新增的「保护」模块下,除了原来就有的隐私清除功能,CleanMyMac X 加入了一个移除恶意软件的功能。根据应用界面中的介绍,这个功能会扫描你的 Mac,查找其中的漏洞并删除相关的文件。

但是,考虑到 macOS 系统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该功能对系统文件潜在的破坏风险,请大家慎用这个功能,以防出现关键文件被误删除导致影响日常使用的情况。

优化

这个优化功能主要通过对启动代理、登陆项、重度消费者和挂起的应用程序的管理,来达到避免无关紧要的性能占用和释放更多电脑性能的目的,从而提高其他应用的运行速度。

除了在四个选项中分别进行禁用或者重新启动等操作,你也可以直接选中这些应用或者启动项进行移除,即时中断活动进程。

更新程序

CleanMyMac X 新加入的这个更新程序功能说实话和主打的系统清理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解决了很多 Mac 使用者的痛点。在 Mac 上,你安装的应用一般来自两个地方,苹果官方的 Mac App Store 以及软件官方网站,所以当你更新应用的时候你就需要分别去 Mac App Store 的更新或者应用内的更新检测模块获取最新的更新,其实是一个不小的烦恼。如果你还订阅了 Setapp 或者 Adobe Creative Cloud,那么你的应用更新渠道会更加分散。

在 CleanMyMac X 中,你可以在一处管理你 Mac 上所有的应用更新,它会选择应用原本的获取渠道来执行更新任务,例如之前从 Mac App Store 下载的应用会依旧从官方商店获取更新。除此之外,你还能在更新界面看到应用截图和最近更新的内容。

菜单工具

在之前的版本中,CleanMyMac 的菜单栏工具叫做 Dashboard,在新版本中它改名为 CleanMyMac X 菜单,同时取消了在应用右上角的入口按钮。除了改名,这个菜单工具也重新进行了设计,加入了更多的小部件,有点 iStat Menus 的感觉。不同的是 CleanMyMac X 菜单的部件可以直接在上面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比如在内存部件中可以一键释放内存(作用存疑),在垃圾部件中可以一键清倒废纸篓,在网络部件中可以一键测试速度,用起来非常方便。

但是最值得注意的,是 CleanMyMac X 菜单中的这个 Dropbox 部件,虽然现在它只能实现简单的储存空间占用情况,但是这意味着 CleanMyMac X 菜单之后将会接入更多的第三方应用或者服务。现在,你可以在偏好设置中的菜单选项下管理这些组件,不过目前只包含了 Dropbox 和网络两个。

虚拟助手

之前版本中在应用右上角的 Dashboard 入口在新版本中被替换为了一个虚拟助手功能,被称为「助理」。这个助理会在你完成某一项任务后,例如智能扫描或者优化,为你推荐下一步的清理任务。

同时在这个助理中,还内置了一个搜索引擎,你可以在里面搜索 CleanMyMac X 的功能,并直接从中启动。

其他更新

除了全新设计的 5 大功能,CleanMyMac X 也在保留下来的功能中做了很多优化:

  • 隐私功能下新增了 Wi-Fi 网络部分,你可以在其中获取到你所有连接过的 Wi-Fi 历史记录,CleanMyMac X 将它们根据安全性分为了开放网络和安全网络,你可以按需将它们从首选网络列表中移除;
  • 维护功能下新增了释放 RAM 部分,当你需要打开较大应用程序或文件时可以使用;
  • 卸载器功能下新增了将所有应用按照商店和供应商分类的列表内容;
  • 大型和旧文件功能下新增了将文件按照类型和打开时间分类的列表内容。

价格

CleanMyMac X 目前已经在 Setapp 上正式上线,订阅用户可以免费获取更新。如果你不是 Setapp 的订阅用户,你目前不能通过单独购买软件的方式获取 CleanMyMac X,因为根据来自微博用户 Hackl0us放出的开发商 MacPaw 发给测试版用户的邮件来看,有可能 CleanMyMac X 会采用订阅制的付费模式,并且 CleanMyMac 官网也还没发布新版本,具体的价格也尚未透露。

> 下载少数派  客户、关注  少数派公众,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派早报:滴滴暂停全线深夜打车服务,Chrome 69 正式版发布,亚马逊市值短暂突破 1 万亿美元等

$
0
0

滴滴启动安全大整治,9 月 8 日至 15 日暂停深夜打车服务

昨日晚间,滴滴发布公告称,将于 2018 年 9 月 4 日启动安全大整治,2018 年 9 月 8 日 23 点至 9 月 15 日凌晨 5 点期间在中国大陆地区暂停提供深夜 23:00-5:00 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单车、代驾、公交、海外自驾租车及二手车服务照常。

滴滴在公告中表示,整治期间,滴滴将升级已有安全相关功能,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支持一键报警和行程分享。另外,9 月 8 日起,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在网约车业务中(快车、优享、专车等)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9 月 13 日起,升级全平台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司机端强化安全提示,并在每日出车前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司机通过后方可接单。

针对客服资源短缺问题,滴滴表示将持续投入资源到客服体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团队由 5000 人增加至 8000 人。来源

Chrome 69 正式版发布:全新的 Material 主题登场

今天凌晨 Google 正式向 macOS、Windows 以及 Linux 平台推送 Chrome 69 正式版,在本次更新中正式采用了全新设计 Google Material 主题,全新的标签页设计、新标签页添加按钮以及新设计的搜索 / 地址框,你可以直接在搜索框进行快速信息查询等;此外本次更新中取消了 https 站点的安全徽章,默认未标记状态就是安全的,而对于 Flash 部分,需要用户明确授权网站使用 Flash 权限。来源

Google 庆祝 Chrome 十周年,小恐龙游戏推出生日版

9 月 4 日是 Chrome 浏览器发布十周年的纪念日,Google 特别推出了生日版的「小恐龙」游戏。游戏的玩法并没有什么变化,还是 Chrome 离线状态时按下空格键开始跳跃,只不过生日版中小恐龙戴上了派对帽并能够收集蛋糕,游戏的背景中还包括了气球。现在,你可以在桌面和手机版的 Chrome 中体验这个生日版的小恐龙游戏。来源

亚马逊市值昨日短暂突破 1 万亿美元

昨日(9 月 4 日),亚马逊实现了 1 万亿美元的市值。在开盘时总市值一度超过 1 万亿美元,不过这 1 万亿美元的市值并没有保持稳定,收盘时,亚马逊股价报 2039.51 美元,总市值为 9947.53 亿美元。来源

传苹果目前无意在 iPhone 内采用屏下指纹技术

近期分析师郭明錤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屏下指纹技术将不会出现在今年或者明年的 iPhone 中。根据他的报告,苹果做此决定原因是由于屏下指纹传感器技术的限制,对 OLED 屏幕的支持有限以及 Face ID 市场反应也更好一些,而这也将会决定苹果和 Android 手机在未来生物识别上的区别。来源

Google 推送 Android P 安全更新:解决部分 Pixel 2 性能问题

在正式推送 Android P 一个月之后,Google 昨晚推送了 Android P 首个月度安全更新。本次更新了修复恶意应用读取受保护内容的漏洞,以及几个高优先级的针对高通闭源组件的漏洞,此外针对用户大量反应的 Pixel 性能问题,本次更新也改善了 Pixel 2 的电量问题、以及 Pixel 系列连接汽车蓝牙音频的问题,不过 Google 并没有在本次更新文档中说明是否完成了对快速充电功能的修复。来源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修图 App 中的弄「潮」儿:PicsArt

$
0
0

当二次元和三次元产生交集,现实会变得虚幻而有趣。

如果你经常关注新潮鞋服,高概率会见过下面这样的魔改照:

换头、加标、灭霸响指的飞灰效果……我一直以为要做到这些,肯定少不了 Photoshop 之类的麻烦工具,还要寻找合适的动画截图,抠出头部,再和照片拼接……

但其实不必如此繁琐,用 PicsArt 简单几步操作就能搞定。

PicsArt

下载并安装 PicsArtiOS 版Android 版,认准 Logo 是一个蓝紫红渐变的大写字母 P),打开要魔改的照片,选择「贴纸」,搜索「七龙珠」,就会出现上百个龙珠头像,选择与你的身体相契合的一个,盖在头部,旋转并调节大小、明暗,就能得到上面那种效果的照片了。

换头素材

相较 Photoshop 抠图,效率提升何止数倍?而「贴纸」仅是这款 App 的一个小功能而已。


互联网时代的图片潮流总是短暂如露珠消散,但无论是 Prisma 盛极一时的名画风格,还是前段时间潮人们爱用的蒸汽波红蓝交错 3D 风格,抑或是别的什么,PicsArt 从没错过。它总是适时更新最潮、最流行的功能,让用户当社交圈里最炫酷的那一个。

它从 2011 年开始屹立于修图 App 之林,迭代至今,长盛不衰。PicsArt 凭借的是其对潮流的嗅觉和极富趣味性的编辑、合成功能。加上 PicsArt 也有与 Instagram 相似的社交性,用户可以拍摄、编辑图片,绘制图层,达成各种炫酷到匪夷所思的效果,再将图片分享到 PicsArt 社区或 Facebook、Instagram 等其他网络。 

可以说,这是一款为「潮人」打造的 App。在这里,如果你的照片平庸,你可能都不好意思发出来。

PicsArt 社区中的图片

打开PicsArt,首先可以看到已关注用户及推荐用户分享的图片。和 Instagram 不同,PicsArt 里的图片大多离奇魔幻,有各种绚烂的背景或装饰,色彩自由不羁,醒目靓丽。或是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创意,将多张图片合成在一起,达成各种奇妙效果。

已经超出了「照片」的概念

你也许看到这些「艺术品」会打退堂鼓觉得自己难以做到,但依靠 PicsArt 里花样百出的修图工具,做到这些也不过是动动手指的事。

「工具」栏里,你可以用「分散」做出被灭霸化成飞灰的效果,可以用「克隆」生成另一个自己,还可以用「变形」对图片中的某个部分挤压、膨胀或者加螺旋特效。

「特效」栏,你可以使用千奇百怪的滤镜/特效,让普通照片呈现出各种艺术效果。

「剪影」栏,你能用到类似 Photoshop 中的快速蒙版工具,迅速抠图。

你还能用「画笔」涂抹出各种效果来遮挡照片中你不想展露的部分,用「添加照片」来进行多图层作业;还有「美化」「贴纸」「遮罩」…意料之外,应有尽有。

PicsArt 的剪辑功能
多种不同的滤镜效果

「发现」栏中,你能看到热门的话题,或是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贴纸或用户,还能进入商店购买官方最新的素材。

「挑战」栏里的则是官方组织的相关活动,或是以某一主题进行创作,或对给定素材进行二次创作。

「个人资料」即个人主页,点开你曾发布的图片详情,下面会自动识别出相似的图片。这意味着,某时某地曾有某人,面对类似你所见过的风景,亦和你一样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作为修图 App 界的弄「潮」儿,PicsArt 也有不少创新的功能。

2018 年 8 月 10 日,PicsArt 在洛杉矶发布了其 iOS 版本的测试功能:「Live Stickers」。这是同类型产品中首次加入 AR(增强现实)技术,用户可以制作多个自己或朋友的动画贴纸,并将它们置于「实时」环境中。期待 Android 版也早日拥有此功能。

总而言之,同类型的 App 往往各有所侧重,用户也有不同喜好,所以我很难说 PicsArt 是否合你的胃口。但是,如果你喜欢在手机上创作好玩的图片,PicsArt至少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App 那么多,怎么选?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我们帮你做决定 📱

除了课本,你还可以在这些 App 中「涨姿势」

$
0
0

对身处校园的你来说,与 9 月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个崭新的学期。即使你已经毕业,也许还依旧怀揣着遨游知识海洋的梦想。正值开学季,我为你们收集了一些应用,希望能让你无论在校园内外,都能再体验一次知识的趣味。

星空:足不出户也可以仰望星空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样的情景如今已是越来越难觅得。城市里严重的光污染,让仰望星空也成了一种奢望。不过借助星空这款应用,你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身临其境地了解头顶的繁星。

星空可以算是一款老牌应用。打开后,它会根据你所在的位置和当前时间,为你呈现一幅虚拟的星空,转动屏幕即可全方位地浏览,同时应用还会帮你描绘出星座的轮廓。

随着 iOS 11 的发布,星空也相应地增加了新的功能。借助 ARKit,你可以在透过屏幕看到现实中的天空上星星的排布,还能借助「时间旅行」功能观察天体的运动。所以除了坐在家中观星,你还可以借助这款应用,在野外找到想要观测的天体。

除了自然天体,星空的画面中还包含了一些人造天体的实时位置。当你看到感兴趣的天体后,点击即可查看关于它的更多信息。不过,应用对中文环境的优化还不够完善,部分页面依然是英文状态。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星空。应用本身免费,部分功能需要订阅后开启。


太空:搭建自己的太阳系

在太空这款应用中,你可以自己动手添加天体,最终构建出一个独特的星系。

应用的物理引擎颇为真实:当你为现有的天体系统加入较大天体后,可以观察到新天体的引力对已有系统的影响。如果新放入的天体初速度是 0,那么它们的公转轨道也会相应地是椭圆形。

应用本身自由度颇高,可以实现不少有趣的现象:固态行星在蓝巨星附近会因高温蒸发;构建一个太阳系后用手移走太阳,可以观察到行星沿轨道切线飞出;两颗恒星碰撞后会产生新的天体;你也可以设计让行星和环绕的卫星碰撞,甚至是添加一个黑洞。

不过,由于无法对天体的初速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一些特殊的天体系统可能难以实现。例如,想要构建一个稳定的双星或三星系统就颇有难度。在我的尝试中,结果基本都是两颗恒星发生碰撞。

太空提供的可选天体颇为丰富,从恒星、行星到它们的卫星、小行星乃至黑洞等一应俱全,整体画面效果也比较理想。如果你想温习高中物理动手了解天体和星系,不妨在 App Store 下载试用。应用售价 ¥18,无内购。

分形的奥秘

不少人或许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美的。而分形的奥秘希望告诉你,数学到底美在哪里。下图中就是这款应用所主要介绍的图案。可以看到,这个颇为优雅的图形,每一个局部都有着与整体图案的相似性。
理论上讲,这样的放大可以无限度地进行下去。但就是如此复杂的一个图形,它起源的公式却异常简洁。
迭代公式

如果你想知道这样一个复数迭代数列的收敛域,是如何构成了一幅精妙图案的,那么不妨在这款应用中找一找答案。你不必担心内容过于晦涩深奥,分形的奥秘配合大量的实例,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这一图案背后的知识。当进行计算时,应用会尽可能地将过程进行了详细而又条理的展示。引入新概念后,应用会借助详实的例子来进行讲解,并可允许你动手实践。

例如,它可以根据你选择的数值展开计算,并最终构成由你的选择创建的图案。你并不需要多少数理基础,就可以轻易地跟着应用的介绍,了解这一分形领域的经典代表。

🔗 相关链接: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分形的奥秘。应用售价 ¥30,无内购。


Frax

同样是关于朱利亚集,如果说分形的奥秘是对理论进行介绍,那么 Frax 则是让你用刚刚了解的知识展开创作。
选定一幅分形图后,你可以借助各种手势调整图像的颜色、光照、纹理等。不过就我自己的体验来看,Frax 免费提供的图像颜色和效果都比较「辣眼睛」。如果想要更细致地进行调整和创作,你可以升级成为 Pro 会员,获得对更多参数的调整权限。
来源:Frax 官网

其实对我来说,Frax 让我比较中意的是它的一个小功能。在选择模版图像时,你可以在屏幕上任意移动指针来调整参数,而朱利亚集的图像也会相应跟着调整。这一个动态的过程相对于分形的奥秘的表现方式更为有趣。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Frax。应用售价 ¥6,Pro 会员售价 ¥30。

西窗烛:品味传统诗词

对大多数人来说,高中可能就意味着语文课的终点,但你也许与我一样,依然忘不了记忆里埋藏着的诗句。闲暇时细细咀嚼,涵泳优游中更觉其精妙。如果你也是这样一名诗词爱好者,西窗烛一定是你不能错过的一款应用。

「摘录」是一个适合闲暇时间浏览的栏目,其中提供了众多精选的诗词片段。如果你对某句诗词很感兴趣,还可以点击卡片来查看全诗。页面设计的颇为精致,并有众多模版和字体可供选择。你还可以通过订阅会员,获得更多可选字体。

相比之下,「文库」更适合进行系统地学习,或是根据需要查找诗词。根据其出处和包含的意象,西窗烛对诗词进行了完善的分类。你可以在超过 96 个门类中浏览,也可以直接根据诗句、题目和作者来进行搜索。针对每一篇诗词,应用中都有完整的评析、注释、译文和赏析,甚至还附有历代以来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在遇到喜爱的诗词后,你还可以将其收藏,方便日后翻阅。

尽管我自己更偏爱独自安静地品味诗句,但如果你希望找到更多同好,与其他人分享你的创作和感悟,亦或是玩飞花、答诗词或做接龙,也可以在西窗烛的「创作」和「发现」中实现你的需求。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西窗烛。应用免费,你也可以选择按月(¥6/月)或按年(¥50/年)订阅会员。

WWF Together:走近野生生物

作为一款由 WWF(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发布的应用,WWF Together 如同一本精致的故事书,让你在互动中了解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野生动物的知识。

第一次打开应用,这只折纸熊猫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事实证明,这并不是应用带给我的唯一惊喜。开发团队显然在设计上投入了不少精力,最终的效果也令人满意。简洁的配色,流畅的动画,十余只折纸动物,再加上精美的配图和视频,都让整个浏览过程成了一种享受。

此外,这款应用还在交互上花了一些心思。你可以转动钟表来观察熊猫的成长,或是移动手机观察人类与老虎视力的对比。这些有趣的交互,再加上深入浅出的介绍,既增添了趣味,也让这款应用非常适合孩子使用,帮他们进一步拓展对自然的感知。

除了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你还可以在应用中与折纸动物的贴纸合影。目前,WWF Together 中囊括了大熊猫、雪豹、北极熊等 16 种生物以及一篇对地球的介绍。如果你热衷「吸猫」,不妨偶尔换换口味,了解一下这些同样迷人,但更需要关注的生物。

🔗 相关链接:《 WWF Together:足不出户,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 | App+1 》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WWF Together,应用免费,无内购。

> 下载少数派  客户、关注  少数派公众,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他们做了这款 Kindle 标注管理工具,想为你带来更多读书的价值:专访 Knotes | 幕后

$
0
0

Knotes 是一款 macOS 和 Windows 平台上设计简洁、功能也非常实用的 Kindle 标注管理工具。软件支持按作者或者书籍等多种方式管理标注和笔记,并且有全文搜索、同步到印象笔记等实用功能,加上自动匹配书籍封面、导出 PDF 等特性,是一款 Kindle 爱好者不能错过的管理工具。

Knotes - 高效、优雅的 Kindle 标注管理器

29 元(原价 35 元)

少数派正版软件

Knotes 由在美国工作的国人贺乙钊和鲁周行共同打造,前者负责软件开发,后者负责产品设计。本期幕后我们就请到了 Knotes 团队的 2 位,一起聊了聊 Knotes 的计划以及他们对美国科技行业和读书这件事的看法。

π:介绍一下你们团队吧,你们是怎么开始一起做 Knotes 的?

贺:大家好,我是 Knotes 的开发者贺乙钊,目前是 PayPal 软件开发工程师。我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在本科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有很多创作方面的想法,也乐于废寝忘食地去动手实现它们。通过一个个 Side Project,我慢慢开始了开发和运营新产品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挫折和无奈,却也磨砺了技术和耐心,同时也幸运地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比如鲁周行。

认识鲁周行最早是在北邮,我们是校友,通过一位共同的好友认识了对方。当时我对身为乐团指挥和摄影达人的鲁周行的印象是「逼格」高,本科毕业之后就没有更多联系了。在研究生毕业来湾区工作后,我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再次和鲁周行相遇,因为对 Knotes 这款应用的一些共识,我们决定组建成为团队来更好、更快地打造产品。

贺乙钊

鲁:大家好,我是鲁周行。目前在硅谷独角兽初创公司 Rubrik 担任产品设计师。本科时,原本应当成为程序员的我,在 Coursera 的影响下,决定探求设计师的职业道路。本科毕业后我便来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学习人机交互设计,而后来到硅谷,在 SAP 公司任职用户体验设计师两年,近期刚刚跳槽加入了云数据管理公司 Rubrik。平时热爱结交朋友、摄影和各种业余项目。

鲁周行

π:怎么想到要做 Knotes 这么一款看起来有些小众的 Kindle 标注管理工具?

贺:我最早接触 Kindle 是在 2014 年,当时舍友有一台 Kindle,我觉得看书很方便,所以就在淘宝上淘了一个日版的 Kindle Paperwhite,开始了用 Kindle 看书的生活。后来来到美国留学,我也经常会用 Kindle 看一些小说和知识类的书籍以及 RSS 订阅,看到感兴趣的句子会很自然地想去做点标注和笔记,久而久之,积累的标注越来越多,Kindle 却没有提供很好的管理方式,也就想到了去找第三方管理工具。

调研了市面上已有的软件后,我发现它们虽然能满足我对于一些功能的需求,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呈现方式上也不够优雅,不符合我的审美,所以我就萌生了自己做这样一个工具的想法。虽然做 Kindle 标注管理工具看起来是个很小众的市场,但是我做了一下调研,发现 Kindle 是一个很大的存量市场,我觉得服务好这些存量用户就很好了。而且整个电子书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我相信在做 Knotes 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好的机会。

π:你们平时是怎么进行协作开发 Knotes 的,会用到哪些工具和方法?

我们俩目前是兼职开发 Knotes,采用的是敏捷开发模式,每两周为一个 Sprint(周期),碰面和聚餐一次。我们一般是周日下午碰面,对这一个 Sprint 的工作进行总结,并讨论和计划下一个 Sprint 要做的事情。

工具上我们会用 Teambition 去记录我们的想法和管理项目进度。鲁周行用 Sketch 设计并用 Zeplin 来交付,我用 VS Code 去开发,代码托管在 GitHub 私有库,软件部署和分发在亚马逊 AWS。交流的话用的是 Slack 和微信。

π:Knotes 相较于同类产品,有什么优势或者特点?

贺:目前 Knotes 在功能上跟国内的同类产品 Kindle Mate 和 Klib 有很多重叠,也有很多不同。

Knotes 主打的是用户体验,我希望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有赏心悦目以及很舒服的感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Knotes 在设计上采用了单色、简洁的界面并且隐藏了不必要的信息,交互逻辑方面采取了较为简单的方式。

Knotes 截图

譬如对于标注的操作按钮和书籍的元数据信息 Knotes 会默认进行隐藏,只有在鼠标悬浮在标注上面才显示;又比如印象笔记的同步功能,用户只需要授权 Knotes 访问印象笔记中内容,后续的导入、编辑、删除标注等用户操作都会自动在后台同步到印象笔记中,同步过程中还会有一个图标提示同步状态。这些小的细节能够最大化地减少在使用 Knots 的过程中对用户造成干扰,让用户专注于对标注内容的管理。

Knotes 同时也很关注社交,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功能是我们对读者社交的第一个尝试。

Knotes 支持扫码分享标注至朋友圈

π:Knotes 曾经登上过 Product Hunt 日榜第二名,也被外媒 Lifehacker 推荐过,你们都做了哪些工作?除了产品本身足够优秀之外,你认为开发者应该如何在海内外市场推广自己的作品?

贺:Knotes 是在 Product Hunt 上首发的,首发的时候我们准备好了各种素材,并积极地与 Product Hunt 的社区用户进行互动,收集用户反馈和建议。上线当天刚开始我们是进行了拉票活动的,后来能排到第二,主要还是因为用户真正的喜欢而投了 Knotes 一票。

如果你也有产品希望在 Product Hunt 上首发,我建议选在美国西部时间零点发布,这样能保证你的产品在发布当天曝光的时机早、时间长,能增加被选为 Product Hunt 今日 Feature 和 Trending 的机会。关于如何在 Product Hunt 首发的方法,官方专门有一篇博文介绍,推荐你看看。

有了 Product Hunt 的背书,后续的报道就会容易很多。Lifehacker 能报道,主要是因为 Knotes 已经在 Product Hunt 上成功首发并引起了注意,而恰好 Lifehacker 有一个编辑对 Kindle 生态有所研究。

开发者在海外推广自己的产品,我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1. 软件内部对英文和其它语言的良好支持;
  2. 学会在各种新产品社区发布自己的产品,并通过邮件联系新闻媒体进行报导;
  3. 建立新用户邀请奖励以及社交网络分享机制,能够对产品首发后用户的自然增长带来良好的效应。

π:据说 Knotes 2.0 也已经在开发了,能不能透露一下有什么新功能?会不会开发移动版本?

贺:Knotes 2.0 最大的改变是云同步,能够打通各个平台,首先推出的还是桌面版,移动版本会在之后陆续推出。

除此之外 Knotes 2.0 还将拥有全新设计的界面,支持更多的管理方式和内容源,更多的导出和分享方式也将随着 Knotes 2.0 推出。

P.S. 老用户购买 Knotes 2.0 会有大幅度优惠政策,请保管好 1.x 版本的激活码!

π:有了 Knotes 以及更多能够让我们方便地在电子设备上阅读和做标注的工具,你们目前还有在阅读纸质书籍吗?如何看待这 2 种不同形式的图书形式,电子书有可能彻底取代纸质书吗?

贺:我个人是比较崇尚书籍电子化的。自从有了 Kindle,我阅读文学类和自我管理类书籍基本上都在 Kindle。有了 iPad Pro 之后,技术类书籍也都在 iPad 上阅读和标注。我的背包里长期只有 MacBook、iPad Pro 、Apple Pencil 和 Kindle,没有纸笔和书。

就像我之前说的,电子书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发达,但不至于完全取代纸质书。纸质书能够提供比电子书更多维的阅读体验,比如纸质书可以有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和签售会,我们也可以通过多抓鱼等渠道交易二手书或者去跳蚤市场淘旧书,当然还包括在新型书店惬意地边喝咖啡边看书等等。其实看纸质书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而我想这种生活方式是被很多人向往而不会消亡的。

鲁:我已经很久没有阅读纸质书了。就像数码相机之于胶片相机的影响,我相信未来电子书还会有更广阔的舞台,不仅会取代现有阅读纸质书的体验,还会因为各种技术的突破、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读书这件事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价值。

π:除了 Kindle,你们还有没有其它看书和学习的渠道或者工具可以推荐给我们?

贺:我在 iPad Pro 和 MacBook 上会用 MarginNote 去阅读和标注技术书籍以及论文,我认为这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工具。

使用 MarginNote 管理标注和笔记

鲁:我觉得和不同行业的人交流能学到许多,可以把每个人都看成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吧。

π:简单谈谈你们从看书这件事中获得了哪些收获吧,分享几本你们最近在读的书?

贺:通过读书我能够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和方法论,通过自己的实践又对它们进行修正是我最大的收获。

最近在读《精要主义》《飞剪号奇航》

鲁:我最近在读《沙丘》《他改变了中国》《唐诗·宋词·元曲》。对于非工具类书籍的阅读,我最享受的是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以及被部分深刻的文字内容触发思考时内心的静谧。阅读工具书则是一个快速建立索引的过程,并且让我在以后遇到相似情况时,能够快速再回到书中寻求参考。

π:你们目前都在美国上班,分别说说自己觉得美国科技行业跟国内相比有哪些比较明显的区别吧

贺:因为目前我刚在美国工作了一年,并且没有在国内长期工作过,所以不好进行对比。但我在这一年的工作经历中对美国科技公司有两点感受:

  • Work-life balance(工作和生活比较协调)

至少在大公司,工作的强度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和陪家人的时间,朝九晚五,我们可以自由地 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周末没有公司的同事会联系你,如果真的有同事联系你一般都会先因为对你的打扰表示道歉。总体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

  • Legal is important(法律很重要)

美国公司的业务是被法律所严格要求的,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新法规的要求而重新规范产品,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也需要经过公司法务严格的审核(Legal Approval),包括呈现给消费者的内容如果会带来歧义和误导或者侵犯了他们的权益,都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诉讼。

因此公司在开发新产品以及运营的时候都会比较严谨,也就不容易出现不尊重用户的情况。同时美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益保护得很好,今年年初大量的美国公司都因为 GDPR 对产品进行了调整以满足消费者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和设置的需求。

鲁:没有在国内科技行业里上过班,也仅仅是从互联网来片面了解国内科技行业的情况,就不作妄议了。 


Kindle 阅读新手包限时特惠

少数派目前正在联合 Knotes 和 Reabble 的开发者为大家带来 Kindle 阅读新手包特惠活动,新手包内包含了《Kindle 完全使用指南》教程Kindle 标注管理利器 Knotes 以及 Kindle RSS 新闻阅读服务 Reabble,总价值高达 107 元。本周四活动结束之前,你可以特惠价格 79 元购买 Kindle 阅读新手包获得以上 3 者,感兴趣的不要错过。

Kindle 阅读新手包

79 元(原价 107 元)

少数派正版软件
    

关于「幕后」

我们每天会接触大量的软件、硬件,但是多数时间下,都只是以固有的「使用者」视觉去体验和评判,快节奏的模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太多背后的理念。「幕后」栏目 因此而生,我们会不定期邀请一些开发者,讲述他们创造产品背后的故事。这是本栏目的第 46 篇文章。

👉 阅读其它「幕后」故事 >


从 DJ 到 WWDC 奖学金获得者,我和音乐、编程之间的故事

$
0
0

编注

因为喜欢苹果设备,从而开始用它来创作,并最终找到了生活方向,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不过我们确实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在 WWDC 2018 之前,我们曾经 采访过 几位获得 WWDC 奖学金的学生开发者,他们当中很多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使用 iPhone 之后他们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学,他们创造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应用。

在现场我们遇到了 StepBeats 的开发者李晨啸,从小学习音乐的他机缘巧合在 iPad 上用到了 GarageBand,从此对电子音乐和苹果的软硬件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随着 Swift 的推出他开始自学编程,并在大学组建团队开发出了应用 StepBeats,也因此获得了去年的「移动应用创新赛」 一等奖和 WWDC 奖学金。

今年我们就邀请他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和 Mac、电子音乐、编程之间的故事。


和音乐一同成长的我

小学的时候我学了电子琴,后来又去学了钢琴、吉他、声乐,敲了一段时间架子鼓。然而有一天,我在我爸的 iPad 2 上下载的 GarageBand,仿佛忽然间带我到了新大陆。那时候 GarageBand 版本还很早,但那全新的界面和交互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原来电子产品还能这么酷,我们可以这样去做音轨、去录音、去实时混音。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拥有了自己的 Macbook Pro,我在上面第一次尝试 Logic Pro X,为海宁市高级中学 2016 届毕业生创作并录制了毕业歌《再出发》。之后我主动在网上找资源学习如何使用 Logic Pro X、Ableton Live 等 DAW(数字音乐工作站),也找到了一家录音棚去学些编曲、录音、混音、母带,慢慢地也越来越多地尝试做自己的原创音乐。

怀着对电子音乐的极度迷恋,我买了一堆电子乐器,从打击垫、控制器、MIDI 键盘到碟机,无不被他们巧妙的设计和富有创意的对音乐的理解给震撼。大学时我不但为自己的播客节目「浙大深夜电台」做混音,也在网易云音乐成为独立音乐人,和大家分享我制作的音乐,同时我也在 2018 元旦浙大学生节晚会上登台表演。

电子乐器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去重新思考音乐作为一种承载我们想法与表达的「软媒介」究竟能够怎样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如何真的让每个人都能够「Super cool and super easy to make music」。

当音乐与编程结缘

自从初二的时候一台 iPad 2 打开了我的视界,我就对苹果公司和苹果的各类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看每一场 WWDC 和每一场苹果发布会,在北京时间凌晨一点到三点做一次夜猫。记得 WWDC 14 时我正值高一,苹果在那年推出了 iOS 8 和 Swift 编程语言,我还记得 Tim Cook 当时站在台上说「这是世界上最简单易用的编程语言,Everyone can code!」就是这句话当时的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是在 App Store 就能有自己的一款应用那该多酷呀!

于是作为文科生的我也开始了自学编程,当时周围的同学都埋在课本里,从未听说过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而我却相信创造可以改变世界。我找到了学信息竞赛的队友,自己也捣鼓着在家里的老爷机 Windows 电脑上装起了 Mac 的虚拟机,并忍受着极端的卡顿,似懂非懂地敲着 Swift 语言官方 iBook 的一行行代码,发现了这个全新的大陆。

踏入大学之后,我也组起了自己团队打算开发一款应用,记得有一次朋友向我抱怨跑步时音乐频率总是不对,这让我想到现在的很多音乐应用都是根据步速推荐音乐,但是,如果可以利用每个人的步频直接创造音乐呢?现在的 AI 算法那么厉害,再加上 iPhone 上的各种传感器,没准我们真的可以让大家在跑步时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 beats。

于是我和队友开始一起研究,如何将运动数据采集与音乐创作的 AI 算法相结合,起初我们在 Mac 上利用机器学习做 MIDI 的 分析和训练,通过导入大量的电音片段反复训练,机器不但习得了各种频率的节奏,还理解了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欢快的、急促的、低落的。

用 Mac 做 MIDI 训练

之后我们将这些和运动数据相结合,让应用可以在不同节奏下都能创造出合适的旋律,结合你的步频步速,就形成了一段段独一无二的音乐。最终我们终于做出了这款「反其道行之」的跑步音乐应用 StepBeats。

带着这款应用,我们团队参加了去年的「移动应用创新赛」后,没想到不但最终进入复赛获得一等奖,同时也拿到了一笔百万元的投资,目前我们团队已经成立了「不亦乐乎」公司,计划之后将这款应用继续开发下去。

不过更让我激动的是,我在大二的时候给自己立了个 Flag,五年内要去一次 WWDC,没想到第一年便成了现实。将机器学习和音乐相结合的 idea 让我们团队拿到了今年的 WWDC 奖学金,熬夜看了这么多年的 WWDC,现在终于可以去现场体验一次了,而且还能见到 Tim Cook 本人,正是当年他那句「Everyone can code」让我踏上了编程之路。

工具是思维的延伸

工具是思维的延伸,无论是 MacBook Pro,还是各式各样的 MIDI 乐器,亦或是 Xcode、Swift 这样的编程环境和语言,都是我们思维的延伸。我们可以利用好它们,成为发掘自身想象力、创造力,实现梦想的好伙伴。

未来世界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薛定谔猫态的问题,因为我们本身便是那个测不准的 Big X。拥抱互联网世界的资源,发掘自身的兴趣,将各种有趣的元素重新组合,我们就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Chrome 在 10 周年之际发布了新版,除了好看还更安全

$
0
0

昨日(9 月 4 日),Google 在 Chrome 十周年之际向全平台推送了 Chrome 69 正式版的更新,为我们带来了采用全新设计的 Google Material Theme 主题,让整体的 UI 风格有了比较鲜明的变化,更加符合 Material Design 2 扁平化的设计语言。同时,Chrome 69 正式版还新增了许多新功能,特别在安全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提升。

全新的界面设计

在桌面端上,全新的设计加入了更多的圆角元素,改变最为明显的是标签页,它将原有的梯形状重新设计为圆角状,标签页之间通过一条黑线来隔断,虽然提升了整体的美观度,却让不同标签页之间的区分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习惯在浏览器打开多个标签页用户的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页面中的图标、地址框也加入了圆角元素,使得整体界面的风格更趋向统一。

来源/ Google

移动端上,Android,iOS 两个版本同步也更新了与桌面端相同的最新设计风格,其中 iOS 版本迎来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将工具栏放置在了底部,为全面屏趋势优化设计和便于访问常用功能外,新版本还设计了全新的标签页网格视图,方便用户更加直观地查看已打开网页的缩略图。

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强大的密码管理器

在新版本中,Google 对自动填充功能进行了升级,让 Chrome 可以更准确地将密码、地址和信用卡号填写到表单中,并将此信息存储在 Google 帐户中进行同步。同时,Google 还提供了改进的密码管理器(类似 Safari 上的自动生成密码功能),当用户在注册网站时,Chrome 便能自动生成建议的强密码,用户选择使用后 Chrome 便会存储此密码,并使其在同一账号下的桌面和移动设备上都可同步使用。

来源/ Google

新版本中 Omnibox 变得更为聪明,当你进行简单的搜索时(如:天气、百科词汇等),Chrome 69 版本的桌面端和移动端都会在下拉栏中会直接显示结果,无需跳转新的搜索页面。

来源/ Google

另外在本次更新中, Chrome 将逐步取消对 HTTPS 网站的安全徽章显示,默认未标记状态就是代表网站安全,只有在打开不安全的网站时才会显示明显的提示。有趣的是,在新版本中,每次重启浏览器后,所有站点的 Flash 内容都必须手动激活才可使用,或许这也表明了 Google 推崇 HTML5 的态度。此外,Google 官方透露称新版本为 Chrome OS、macOS、Windows 和 Linux 平台添加了 下一代开放视频编码标准 AV1  的支持,相比 VP9 性能提高了大约 30% 。

Chrome 的发展与未来

十年前,2008 年 9 月 2 日,一则  39 页的漫画 的漫画正式宣布了 Chrome 的推出,也代表着 Google 正式踏入网页浏览器市场。而在当时的网页浏览器市场上,微软 Internet Explorer 6 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市场份额达 90%以上。

但 Chrome 凭借着简洁快速的体验、丰富的插件以及出众的内核和安全性,逐渐成为了大多数人浏览网页的选择,并在 2012 年实现了市场份额对 IE 的反超。据 NET MARKETSHARE 数据显示,Chrome 如今在 桌面端 和 移动端 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均已超过 60%,位居第一。

来源/ QUICKFEVER

不过通过近年来 Chrome Web App 和 Progressive Web App (PWA) 概念的提出、为 Chrome OS 引入 Android App 、支持 Linux 程序等行为,我们可以察觉 Google 正试图围绕 Chrome 打造一个基于 Web 的完整平台。

随着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让人担忧的是,Google 工程师们不断更新的网络标准速度很难让其他浏览器开发商及时跟进,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放弃遵循公开网络标准、选择使用专属格式的 IE6,Chrome 似乎也开始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那下一个十年,Chrome 又会走向何方呢?


为了庆祝 Chrome 十周年,Google 还特意更新了彩蛋:生日版小恐龙游戏,让小恐龙戴上了派对帽并收集蛋糕,玩法依然是在离线时按住空格键控制恐龙跳跃。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派早报:传 6.5 英寸新 iPhone 名为「iPhone Xs Max」,新 Apple Watch 拥有更高屏幕分辨率,佳能推出 EOS R 全画幅专微相机等

$
0
0

传 6.5 英寸新款 iPhone 被命名为「iPhone Xs Max」

据 9to5Mac 今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苹果最终选用了 「iPhone Xs Max」来命名即将发布的 6.5 英寸 OLED 屏 iPhone,因此另一款 OLED 屏 iPhone 可能会被命名为 iPhone Xs。

此外一份来自 Macerkpof 报告显示,三款 iPhone 售价已基本确定,采用 LCD 屏幕的 iPhone 售价最低,799 欧元起;5.8 英寸 OLED 屏的 iPhone Xs 售价 909 欧元起;尺寸最大的 iPhone Xs Max 售价为 1149 欧元起;扣除掉消费税换算成美元价格分别为:699 美元、799 美元以及 999 美元。来源

新一代 Apple Watch 将拥有更高的屏幕分辨率

昨日(9 月 5 日),据 9to5Mac 报道,他们在最新 watchOS 5 beta 固件中的代码发现,即将发布的新一代 Apple Watch 中的 42mm 版本屏幕分辨率将从 312×390 提升至 384 x 480。这意味着 App 能够在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上展示更多信息,不过同时开发者也需要相应针对高分辨率进行适配。来源

图 / 9to5Mac

佳能推出 EOS R 全画幅专微相机

昨日(9 月 5 日),佳能正式发布了 EOS R 全画幅专业微单相机。EOS R 搭载了一片 30.3MP 全幅 CMOS 配合 DIGIC 8 处理器,支持双核对焦系统,对焦点高达 5,655 个。同时支持 EV -6 的超低光对焦,常用感光度为 ISO 100 - 40000。EOS R 机身支持防滴防尘,拥有翻转屏和 OLED 取景器。不过,EOS R 机身没有内置防抖系统,而且连续对角下的连拍速度只有 5fp,只拥有一个卡槽,支持 SDXC UHS-II。

视频录制方面,EOS R 支持 4K/30p 录影、C-Log、10-bit 外录和 HDMI HDR 录影,但 1080p 只支持 60fps。EOS R 采用全新设计的 RF 卡口,可通过转接器接上现有 EF 卡口镜头。首发 4 支 RF 镜头分别为:RF 24-105mm f/4L IS USM、RF 35mm f/1.8 IS STM Macro、RF 28-70mm f/2L USM、RF 50mm f/1.2。这款机器预计将于 10 月份正式上市,机身定价为 14,999 元。来源

苹果开放 USB-C to Lightning 数据线第三方授权

近日,据 Mac Otakara 报道,苹果已经通知其 MFi 合作伙伴可以生产 USB-C to Lightning 数据线。预计这些第三方 USB-C to Lightning 数据线会在 2019 年中期开始销售。此外,苹果还会向第三方提供并要求使用新的 Lightning 接头,使其能够支持最高 15 W 的充电和最高 18 W 的快速充电。来源

微软推出全新设计的 Outlook 邮件客户端

微软在去年秋天公布了全新设计的新版 Outlook。9 月 4 日,该版本向大众正式开放,用户目前可以通过 Windows 客户端和网页版体验到全新设计的邮件应用。在新版 Outlook 中,微软提供了高度的定制化,你可以通过手动开启或者关闭一些功能和显示选项来满足你自己的个性需求。目前,新版 Outlook 暂时还未登录 macOS,参加 Targeted Office 计划的用户已经可以获取到新版的 Windows 客户端,而参加 Targeted Release 的用户也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收到更新。来源

(题图素材:9to5Mac)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女选手机械键盘入坑实录

$
0
0

机械键盘的坑,一直以来我都是远远地观望,绕着道走,可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力量要把我往里带。

上个月给家里的 MacBook Pro 配了个笔记本支架,本意是想让脖子可以舒服一点,可打了几天字就发现,脖子的痛苦一点儿没漏全转到胳膊上了。于是,我添置物件儿的心思又活络起来,琢磨起了键盘。要知道一旦给购物安上了「健康」之名,花钱就会无比心安理得。

大概所谓「缘分到了」,就是这个意思。

从下单试键器,到收到第三台机械键盘也就短短 10 天的时间,决定之果断,下单之迅速,一点也不像个天秤座该有的样子。

是的,我一共买了 3 个键盘,收集了 3 个品牌 3 种轴:FILCO Minila air(黑色青轴)、TADA68(灰白配色红轴) 和 Leopold FC660M(白色黑轴)

null

一个完全没接触过机械键盘的小白,接受这样一连串的洗礼,内心的复杂和起伏可想而知。听说少数派的用户普遍擅长看图表,所以我就斗胆描绘了一下这 10 天来我的心路历程,大概是这样的:

「此起彼伏」
「此起彼伏」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到一些还在机械键盘坑边缘犹豫要不要跳的人一些参考。经验不足,只好以量取胜。

非 100% 理性盲选

有网购的地方,就有盲选。没摸过的键盘、没试穿过的衣服和没见过面的媳妇,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幸的是,作为一名已经丧失逛街买衣服欲望和能力的宅少女,我有着绝对丰富的「盲选」经验,足以为我购买第一个机械键盘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我认真考虑了我对键盘的几个基本要求:

  1. 首要条件是「够小」。
  2. 键帽配色要好看。
  3. 最好有蓝牙,但不是必需。
  4. 辣眼睛的杀马特背光绝不能有。

经过两天的初选,在舍弃了一两千一台的 HHKB 和只有 47 个键的 ikbc Core 后,我的可选择范围其实已经缩小到非常具体的几款:

null

后来还有两款国产小键盘的灰白配色款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null

人气选手 ikbc Poker 2 的落选纯粹是因为早我两个月入手机械键盘的室友对它评价不高,作为一个易受影响的菜鸟自然不敢下手。

再后来,FILCO minila air 因为蓝牙功能、简洁大气的外观和网上对FILCO这个品牌的一致好评,从一众键盘中脱颖而出,决定率先入手。

在「盲选」阶段,我还同步下单了试键器,对照了很多平时根本没法耐心看的机械键盘科普文,终于搞清楚了青茶红黑四种轴有什么区别。

至于颜色,我最期待的是 FILCO Minila air 最经典的奶白绿配色款的,从官图到买家评论实拍照我细细地欣赏了好几遍。至于粉红色,我只能说,因为过去有太多山寨厂家为了讨好女孩子做了一些劣质的粉红色的东西,导致我一看到粉红色就有一种莫名的廉价感。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最终是黑色款以优惠后 909 元,低于奶白绿款 300 块差价压倒性胜出

null

黑色青轴 FILCO Minila air,主要看气质

FILCO 很给面子,验证了我多年网购的直觉。打开包装拿出键盘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买对了。

收货当天我就忍不住在公司里不要脸地试用起来。FILCO 没有令人失望,ABS 键帽给了我很舒适顺滑的手感,手指在键盘上滑过的时候,很快就和它建立起了肢体上的联结。

青轴清脆的「Click」声音响彻整个开放式的办公室,也引来了了不少同事的围观。我开始担心这青轴真的会吵到同事,就先给他们打了预防针:「我就用一个下午,明天你们就听不到了。」

只用一天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敲键盘」这件事越来越接近字面上的意思。青轴的「Click」声起到了很好的提神的作用,当用文字和同事或客户进行激烈辩论的时候,听起来也像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

那天下班之后,坐我对面的同事悄悄跟我说:「你的键盘声倒是没有吵到我们,但你一下午都在偷懒的事肯定是被领导知道了。」说完还给了我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围笑。预料到了开头,却没猜到是这样的结局。除了立刻马上揣进兜里带回家我也别无选择。

不过当需要长时间连续码字的时候,青轴在打字速度方面并不占什么优势,毕竟键程摆在那里,而且手指会被震得麻麻的,如果这种震动能让手指变得更纤细的话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需要一点包容的个性配列

FILCO Minila air 有个短小精悍的空格键,被很多人吐槽,也有人喜欢得不得了。对我来说倒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旁边的两个 Fn都是可以换成空格的。

右边 ⇧Shift键太小才是最烦恼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按到了旁边的向上键。相信这个键盘配列的设计者肯定不会知道,微信电脑端聊天窗口任何位置按向上键,就会直接跳到对话列表里上面一个人的对话。这是多可怕的事情啊!直接导致我和朋友吐槽领导和老板的时候需要变得格外谨慎,怕一不小心就发给了同事或她本人。

⌫Delete键被安排在偏右下角的位置,也有些违反平时的按键习惯,不过在 Mac 系统里面这个键用得会少一些。至于 ⌃Control⌘Command⌥Option这些按键在 Mac 系统里都是可以自行切换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问题。

FILCO Minila air
FILCO Minila air

和 Win 10 没什么缘分的蓝牙

之前见到有人评论蓝牙连接会有滞后的问题,我在公司 Win 10 系统的电脑上会有这样的情况,而且发现电脑一旦进入睡眠,或者把键盘开关关闭之后再次打开就会出现显示设备「已连接」但是按键无反应的情况,只能删除蓝牙设备之后重连。这个体验算是比较奇葩的了。幸好我自己的笔记本是 Macbook Pro 算是逃过一劫。

灰白红轴 TADA68,不着调的小插曲

用惯了机械键盘之后就真的再也没法回去继续用笔记本的键盘了,而手指习惯机械键盘的过程甚至用不了一天。

所以,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我很快就决定要给公司电脑重新配一台新的机械键盘。

没有蓝牙原本是 Leopold FC660M 的一项重要的弱点,但是自从试过 FILCO MInila air 和办公室的 Win 10 连接不顺畅之后,「有线」转而成为了它的一个优势。

很快,Leopold FC660M 就已经躺在我的购物车里了,但在看了一些有 Keywalker IFD-68 和 TADA68 的对比文章之后,我觉得要给国产键盘一次机会,于是选择了 TADA68……的颜……色。并且这次的键盘要在办公室里面用,那就试一试被很多人标榜为打字最快的红轴吧。

TADA68
TADA68

它是一台带点复古风的灰白配色红轴 TADA68。刚到手的时候我当然也是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毕竟是一台全新的完全没摸过的机械键盘,也很宽容地不去看它那个诡异的蓝色侧刻。

可是用了半天就发现手感很诡异。首先它的表面是比 Leopold 的 PBT 键帽更粗糙,且质感比较薄。尤其是空格键按着让人很不自在,在碰到底座金属的时候常常会发出像在一个空旷的废弃仓库里敲着空油罐的声音。

如果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有的键帽边缘甚至没有裁齐。这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而它的价格也要超过 450。 这一刻可以说对国产键盘很失望了。还好我们有闲鱼,当晚就以 350 的价格卖出。

白色黑轴 Leopold FC660M,奶白色小可爱

由于这次红轴键盘的不良体验,导致我在选择下一款键盘的时候选择了比红轴反馈更给力的黑轴。有人劝我说黑轴打字会很累,可是顾不了那么多了,都已经下单了不是吗?

至于选择白色键帽不过是因为已经有了一个黑色的之后就想要个白色的好搭衣服嘛,而且如果加班到很晚回家的话,把白色键盘拿在手里可以起到很好的反光作用不容易被车撞倒。好吧都是我胡说的,其实就觉得奶白色会好看。

Leopold FC660M
Leopold FC660M

黑轴打字神功水上漂

Leopold FC660M 的键盘布局非常规整,和我平时用的笔记本电脑键盘没什么区别,右上角还加了 Insert⌫Delete两个按键。

这年代不知道还有谁会用 Insert 键,而且我从来没见那个灯亮过。⌫Delete键在 Win 系统倒是蛮常用的。

左手边的 ⇪Caps lock灯也是如很多买家吐槽的那样有些奇葩,红得有些土里土气的,还不如像 FILCO 那样索性都没有。

店家赠送了几个可替换的键帽,装上之后一下子可爱了很多,而且把 ⌫Delete换成了红色,更醒目,以防按错。

看,奶白色的 FC660M 是不是很美?
看,奶白色的 FC660M 是不是很美?

要不是因为替换键帽,我也不会发现其实下面四排的键帽比起 FILCO MINILA AIR 要低一些,加上又是黑轴没有那么长的键程,使得整个输入反应变得异常迅速。

如果你要每个按键都按到底的话,黑轴的确是需要更大的力气,但只要不是情绪特别亢奋的话,手指稍稍蜻蜓点水一下,字母就已经窜上屏幕了。

如果把我那台 FILCO MINILA AIR 青轴的声音比作暴雨梨花,那么这台 Leopold FC660M 的声音就好像潺潺流水那么流畅又安静。第一次在办公室里用的时候,对面的同事就称赞了好几次:「这个键盘的声音听起来好舒服!」这位同事真的不是戏多,纯粹就是很关心我。

磨砂质感美中不足

这款键帽是镭雕 PBT,有人喜欢它的磨砂质感,却总是让我想起童年的小霸王。选择它有一部分原因是买的时候没得选,纯白键帽黑轴只有这一款了,当然便宜也是原因啦,比 FILCO Minila air 优惠后便宜了 200 多。

不过只要一想到没有舍得入手的 FILCO 奶白键帽,就觉得其实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如愿以偿,还便宜了 200 呢,肯定是物超所值了。

小小小总结

从今年年初成为 Matrix 作者到今天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很多次买了新玩意或是下了一个很棒的 App 都会让我有写点什么的冲动,却因为懒癌晚期加拖延并发症一直没有成文,只有这一次终于敲了 3000 多字出来,这两个机械键盘真的功不可没。

尽管都已经写到了快结束的位置,我依然无法很肯定地总结出一个买机械键盘的心得,但我起码可以很笃定地说,机械键盘真的会让人爱上打字,即使手指真的有点酸。

同样花不到两千软妹币,买两个让人爱不释手的机械键盘,比做个高端的韩式半永久,那个幸福感和满足感还是要永久一点。相信未来几年,这两台机械键盘会在我日常生活的两端,一个咋咋呼呼的夜猫子,一个安安静静的小猎豹,素未蒙面,各自美好。

如果你硬要问我下一台机械键盘会买什么,我可能会选一台黑轴的 FILCO Minila air 吧,要奶白色键帽的。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阅读更多有趣的文章 🎉

一款触控板还能当屏幕用的笔记本:华硕灵耀 X Pro

$
0
0

现代 PC 已经几十年没有改变过其核心的输入设备了,键盘 + 光标霸占了我们的左右手很久,业界也一直希望能找一条键盘光标之外,能更进一步提高我们效率的人机交互方式,于是在 2018 台北电脑展上,我们见到了华硕灵耀 X Pro, 一款将触摸板变成了第二块屏幕的产品。

* 全文基于灵耀 X Pro 15 英寸国行量产版本,i7-8750H,NVIDIA GTX 1050Ti 独立显卡,16GB 内存,512GB 固态硬盘版本,9 月 9 日首发起售价 ¥10999。

工业设计

灵耀 X Pro 使用铝合金一体成型的全金属外壳 ,搭配深海蓝 + 金色切边的配色,再加上标志性的同心圆发丝纹路的顶盖,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华硕的风格。整机厚度为 1.99 厘米,重量也只有 1.9 千克,这也是一款单从尺寸看的话,会误以为它是那种 15W 功耗 4 核心 8 代酷睿 + MX150 独立显卡轻薄本的产品。

当发现灵耀 X Pro 实际上是 6 核心的 i7-8750H + GTX 1050Ti 之后,也确实让人有些惊讶,不得不怀疑这么小的机身尺寸是不是能经受住这样的性能和发热。

由于屏幕左右两侧的边框较窄,整机横向尺寸并不长,所以即便是 15 英寸也没有小键盘,而是采用了最右侧加入 Page UP, Padge Down 等一竖排按键的做法,按压式指纹识别也在这一排按键的下方。

然而最吸引人的,还是这块与众不同的 ScreenPad(屏幕触控板), 通过将触控板与触摸屏幕合二为一,灵耀 X Pro 拥有了第二块分辨率为 1080P 的屏幕。

华硕也给这一块屏幕触控板设计了 3 套操作逻辑,第一是传统触摸板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屏幕触控板会以键鼠 + 屏幕之外的第二层级的辅助交互逻辑运行,但不作为主要的输入输出手段。

而在 ScreenPad 模式下,华硕提供了一套 ScreenPad Apps(屏幕触控板程序),包括快捷启动器、播放器控制器、计算器、日历、小键盘和 Office 效率套件。

在这些 ScreenPad Apps 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手动开启的:比如快捷启动器、计算器、日历和小键盘,它们都是用来完成直接用键盘鼠标时效率不高或不能完成的操作,例如其中的小键盘,就是用来弥补灵耀 X Pro 本身没有小键盘的遗憾。

另一类则是会根据目前使用的程序自动被调启:比如视频播放控制器和 Office 效率套件,第一个很好理解,当你打开 YouTube 播放视频的时候能够快捷控制, 而 Office 快捷套件其实也是如此,为 Word、Excel 还有 PowerPoint 都提供了快捷键的的选项,能直接修改文字的颜色大小或是格式。 但说实话,对于老手来说,还是传统的键盘快捷键和鼠标操作逻辑更顺手,因此如何劝说人们放弃传统操作逻辑来学习 ScreenPad 这一套新的逻辑,是灵耀 X Pro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灵耀 X Pro 上的这一块 ScreenPad 还有另一个模式:扩展屏幕模式,顾名思义,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屏幕触控板直接以多屏模式在系统中出现,完全与外接一块屏一样,比如主屏幕看文档写东西,触控屏幕播放视频,你可以在这一屏幕上做到其他屏幕能做的事。

从接口上来看,灵耀 X Pro 也对得起它 Pro 级别的定位,机身左侧依次为:电源接口、HDMI 接口、两个 USB-C雷电 3 接口;机身右侧依次为:3.5mm 耳机接口、MicroSD 卡槽、两个 USB3.1 Gen 1 接口。

既有 USB-A 和 HDMI 兼顾现有标准,也有雷电 3 可以支持 4K 级别的外接显示器,灵耀 X Pro 的接口不论是类型还是数量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唯一的缺憾是我认为传统 USB-A 接口都在右侧对于经常需要插鼠标使用的人,就必须要远离机身一段距离使用了。

灵耀 X Pro 内置扬声器的表现也让人有些意外,来自哈曼卡顿的扬声器拥有较大的共鸣腔,通过机身底部反射来传递到人耳。在实际体验上,灵耀 X Pro 的低音表现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是同机身尺寸里拥有较好内置扬声器表现的笔记本电脑。

内部设计

灵耀 X Pro 采用了左右双风扇后置出风的设计,不过底壳上并没有直接开孔,因此实际的进风是通过扬声器开孔以及机身左右两侧的接口来完成的。当我们拆开底壳可以直接看到两根热管,一根贯通一根专为 GPU 设置,而实际上在主板的另一面还有一根纵向的辅助热管,也就是一共三根热管。

不过也有个坏消息,灵耀 X Pro 留给我们能够升级的部件并不多,原本以为 15 英寸应该可以升级内存与硬盘,但实际上内存被固定在了主板上,就是在网卡左侧金属屏蔽罩之下的位置。

灵耀 X Pro 的两个风扇都采用了较为流行的高密度扇叶设计,同时鳍片也较薄,能够提供更大的热交换面积,不过乍一看风扇扇叶应该没有不对称的多角度扇叶设计,高速运转时可能会出现单一频率的异音。

从设计细节来看,灵耀 X Pro 在内部的一些细节上处理的确实不错,例如风扇出风口都有海绵防止灰尘倒流;CPU 和 GPU 上也覆盖了额外的屏蔽层;底部的电池为 71Whr, 为了最大化契合机身底部的弧度收边设计,电池也有异形层叠设计;左右两个内置哈曼卡顿的定制扬声器拥有较大的共鸣腔,能够提供较为优秀的声音体验。

屏幕素质

灵耀 X Pro 15 英寸版本的屏幕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 4K 分辨率 Adobe RGB 的版本,第二个则是这次我们测试的 1080P 版本,PPI 为 141.21,如果凑近观看会发现一定的锯齿存在。

我们对这块屏幕也进行了专业的测试:

按 当评价一款产品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 中提到的标准,sRGB, P3 和 Adobe RGB 才是对消费者来说更为直观有效的色域,而灵耀 X Pro 的这块屏幕覆盖了:

  • 93.3% sRGB
  • 67.0% Adobe RGB
  • 70.1% P3

一些颜色超出了 sRGB 而一些颜色覆盖不足,因此这并不能算是完美的覆盖 sRGB 标准,若是对色域覆盖有非常严苛要求的工作它可能并不能胜任,但是对于日常的娱乐,例如看电影或是观看图片,都会有比较讨喜的表现。

灵耀 X Pro 的屏幕最高亮度为 259.17 cd/m²,表现一般;亮度调节一共 11 级,随着亮度降低每级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不过对比度最高达到了 1027 : 1,相对于 600 ~ 800 : 1 的屏幕能有更加鲜明的明暗对比。

色准部分,在未校色状态下灵耀 X Pro 的屏幕:

  • 平均 ΔE 为 1.19
  • 最大灰阶 ΔE 为 1.19
  • 最大彩色 ΔE 为 2.42

都在 1.5 和 4 的 ΔE 标准之内,整体色偏较小,若是不与标准色彩屏幕对比几乎很难发现色偏,屏幕的默认色温为 6617K, 与 sRGB 和 P3 色域的标准 6500K 比较接近,只是稍稍偏冷

在校色之后屏幕的平均 ΔE 可以控制在 0.5 以下,同时色温也得以被控制为 6500K,因此校色之后可以获得真正标准的颜色。若是对 sRGB 的全覆盖没有特别的要求,那么灵耀 X Pro 在校色之后可以满足专业需求

在光谱上,我们可以看到灵耀 X Pro 的蓝色较为尖锐而绿红更为缓和, 这也是在色域上并没有精准覆盖 sRGB 的背后主因。

综合来看: 灵耀 X Pro 上的这块屏幕对于大众来说颜色鲜艳,可视角度高不会泛白,超过 1000 : 1 的对比度也能让文字更深邃,电影等含暗色调的画面也不会发灰。

对于专业的影像处理和 UI 设计等工作,若是不在乎稍不足的 sRGB 覆盖,在校色之后的色准表现也能满足大部分的影像处理和图形设计需求。

性能表现

灵耀 X Pro 搭载的是 45W 的 6 核心 8 代酷睿处理器,因此性能会比 15W 的 4 核心处理器更强,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对轻薄机身放入如此高性能的担忧,所以 MDT 依然首先进行的是 CINEBENCH R15 连续跑分测试。

灵耀 X Pro 的表现也还倒不错,它的峰值性能大约在 1160 cb, 最终的性能也能稳定在 1040 左右(蓝线),长期负载性能与同样搭载 i7-8750H 的厚重游戏本(白线)差距约在 10%,对比采用 28W 功耗 i5-8258U 的 MacBook Pro (红线)或是上一代 i7-7700HQ 都有明显的提升。

从功耗和频率来看,灵耀 X Pro 在一开始能以 75W 的功耗运行,随后因为温度超过 95°C 而触发限制降低功耗,最后将功耗控制在 46W,也将温度拉回 95°C 附近,让平均频率保持在 3.2Ghz。

在 Adobe PR 视频输出的测试中,我们选取了最先进的 H.265(HEVC) 作为输出的视频编码标准,输出一段码率为 10 Mbps 的 4K 视频。从下图的结果来看,在没有利用硬件加速的情况下,灵耀 X Pro 所搭载的 i7-8750H 处理器相对于上一代 i7-7700HQ 和今年的 i5-8259U 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受限于轻薄的机身和较低的噪音,速度不如更厚重且噪音更大的游戏本,差距大约在 10% 左右。

GPU 性能测试:在 3DMark 中,我们选择了 Sky Drive, Fire Strike 和 Time Spy 三项来测试 GPU 的性能,三项的最终得分分别为:19322、6573 和 241,灵耀 X Pro 的表现都在基准范围之内。

最后是压力测试:通过 3DMark 的压力测试,我们可以测试灵耀 X Pro 在长期 GPU 负载的情况下会不会降频,而结果也显而易见,灵耀 X Pro 在 GPU 参与负载之后就会让 CPU 与 GPU 的温度同时被控制在 80°C 左右,同时 CPU 由于负载不高,也没有降频。

进一步的,我们在 Intel XTU 中开启压力负载测试来让 CPU 满载,同时再次运行 3DMark 的 GPU 压力测试,而在这样 CPU 和 GPU 同时满载的情况下,灵耀 X Pro 依然会将温度控制在 80°C 以内,所以 CPU 会在最后降频至 1.77 Ghz 左右,所以如果灵耀 X Pro 要是能将温度限制放开至 90°C 甚至 95°C, 应该会有更好的频率表现。

硬盘性能:此次测试的灵耀 X Pro 为 512GB 固态硬盘,读取速度为 500MB/s 级别,写入速度为 250MB/s 级别,与顶级的 NVME 硬盘有较大差距,不过都比机械硬盘的速度快得多。

游戏测试

PUBG:NVIDIA 推荐的特效设置为 1080P 分辨率,除了纹理高和抗锯齿低之外,其他特效全为极低,在这样的设置下灵耀 X Pro 可以在实际游戏中大部分时间保持 60 ~ 80 fps(最开始的突然下降是从出生岛上飞机), 同时 CPU & GPU 也都被限制在了 80°C 左右。

守望先锋:在四局快速匹配中,灵耀 X Pro除了加载地图时的 fps 下降和大厅时的 60 fps 限制之外,实际游戏内的平均 fps 约在 95 左右,可以见得对于 OW 这类优秀优化的游戏还是绰绰有余。

表面温度

在性能测试我们提到过灵耀 X Pro 的长期内部温度会被限制在 85°C 左右,因此机身的表面温度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是日常办公时的表面发热:日常办公室键盘平均温度为 35.7°C, 最高温 38.6°C 出现在 CPU 上方。左右掌托(点 1,2)温度分别为 35.7°C 和 33.6°C,温差 2.1 °C,AWSD(点 3)与回车键附近(点 4)因为都处在风扇中心附近,因此温度也都不高,日常使用时几乎都感觉不到什么温度。

在 CPU 与 GPU 长期高负载运行之后,灵耀 X Pro 的 CPU 温度会保持在 85°C 左右而 GPU 温度会保持在 80°C 左右,键盘区域的平均温度达到了 38.0°C,而双风扇对应的位置温度还是很低,因此 AWSD 和回车键附近温度都不高,所有的高温都集中在转轴处出风口的附近(点 6,7)。

总的来看,灵耀 X Pro 的表面隔热较为优秀,加上高温区域远离键盘,所以在实际体验上,不论是日常办公还是长时间的重度使用,双手经常接触的区域都不会太热。

噪音表现

灵耀 X Pro 的风扇控制也比较保守,一般网页浏览时风扇几乎不会转动,因此噪音等同于环境声,所以我们只测试了极限状态下的风扇噪音。

长时间满载运行之后,灵耀 X Pro 双风扇在正常坐姿测得的噪音为 44 dBA, 考虑到这样级别的性能,噪音并不高,但是在 4400Hz 附近有单一频率的异音存在,所以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听感。

当我们贴近测试,发现这一处高频异音来自机身右侧的风扇,说明在拆机部分对于风扇的推测确实没有错,由于风扇的形状单一,因此在高速运转时会将噪音堆积在一个频率附近,最终导致了高频异音的出现。

总的来说:不可忽略的是,灵耀 X Pro 确实有一定的高频异音存在,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双风扇在整体并没有太大的噪音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一般日常使用的噪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较小的机身尺寸限制下还有着较高的高性能,灵耀 X Pro 的风扇噪音控制总体是让人能够接受的。

续航与充电

灵耀 X Pro 的电池容量为 71Wh, 我们此次测试的是 i7 + 16GB 内存的版本,因此续航成绩可能稍逊于 i5 处理器 8GB 内存版本,此次我们继续进行 Windows Laptop 的四项测试:

  • Work Conventional 续航测试的内容包括模拟网页浏览、写作、电子表格、多人视频会议等等真实的复杂使用场景,能沟综合模拟实际的多任务中重度系统续航情况。
  • PCMARK 8 标准 MS Office, 包括使用 Word 撰写文章调整格式,EXCEL 输入数据,计算输出结果,还有 PowerPoint 制作播放幻灯片等操作,包含了 Office 系列软件中较为重度的操作。
  • 保留项目飞行模式下播放本地 1080P 视频:在经过一个小时的播放之后,消耗了 9% 的电量,也就是说单纯的本地 1080P 视频播放可以坚持 10~11 小时。
  • 最新版本 Chrome 打开优酷主页,关闭页面缓存,每隔 5s 刷新一次,因为这个主页包含了 GIF, 大量静态图片,并且即时热点和优酷懂你两个栏目会不断刷新内容,所以用来反映一般浏览网页这样轻中度办公时的续航。

整体看来,由于灵耀 X Pro 采用的是 i7-8750H 这样的高性能高功耗处理器,因此在前两个性能需求较大的场景下,综合续航表现会稍弱于近似体积但是使用低功耗处理器和显卡的产品,多任务负载续航约在 5 小时左右。但是本地视频播的续航放依然能接近 10 个小时,日常网页浏览(非在线视频)也可以坚持 6 小时以上,对于高性能产品来说,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

灵耀 X Pro 默认附送 150W 的电源适配器,实测电量在 67% 之前充电功率都在 63W,37分钟能从 5% 充至 60% 左右,在电池容量 67%~90%时充电功率会降到 37W 左右,一共耗时 57 分钟能够将电量充至 80%, 再之后充电速度逐渐减缓至 22W,最终需要 75分钟从 5% 充至 95%, 充电速度比较快。

在电源管理方面, 灵耀 X Pro无法自定义电池阈值,但提供了三种充电模式,分别能将电池的充电上限控制在 100%, 80% 和 60%, 因此长期插电使用的损耗会比一直保持在 100% 更小。

MDT 总结

灵耀 X Pro 最大的特色就在于 ScreenPad(屏幕触控板)的设计,这一块触控板的目的也是通过区分场景,来提供键盘+光标交互逻辑所无法实现的效率。

但除此之外,灵耀 X Pro 本身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小尺寸高性能轻薄本。内置双风扇和三热管,能够保证单 CPU 的满负荷运行,而 GTX 1050Ti 也以远超 MX150 的性能,足以胜任大部分的网络游戏需求。

优点

  • 能发挥出几乎全部的 CPU 性能
  • 1080P 版本屏幕的色准不错
  • 特色的 ScreenPad 设计
  • 拥有 2 个 USB-C雷电 3 接口, 也有传统 USB-A 接口
  • 内置扬声器效果不错
  • 表面发热控制比较理想,表面温度相对于性能来说并不高
  • 日常基本感受不到噪音,高负载运行的噪音分贝也不高。
  • 相对于性能来说有较长的续航时间

缺点

  • 在极限条件下,CPU 不会以满功率运行
  • 内存无法更换
  • 固态硬盘的速度一般
  • 满载时右侧风扇有一定的高频异音存在

购买建议与适用人群

考虑到轻薄的机身尺寸和并不高的噪音,灵耀 X Pro 是一个能随身携带,并且性能不低的轻薄高性能产品。因为灵耀 X Pro 能让 CPU 保持满载,所以对于经常需要外出,且需要 CPU 性能的消费者,会有较为理想的使用体验。

同时,较好的屏幕色准和接近 sRGB 的色域覆盖,都让灵耀 X Pro 的屏幕能胜任影像处理工作。最后,如果还有一定的游戏娱乐需求,灵耀 X Pro 所搭载的 GTX 1050Ti 显卡也能让你在不追求至极特效的前提下得到不错的游戏体验。

> 下载少数派 客户、关注 少数派公众,了解更多新玩意🆒



这家开在微信里的二手买卖书店,想和你分享更多实惠好书:多抓鱼

$
0
0

我希望我不带走任何的东西,我亦希望它们不会被浪费。当我们开始这样看待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会活得很轻松。

前一年去日本,我在大阪的 BOOK OFF 待了一整天,朋友介绍说这是一家二手书店(除了书籍之外还有 CD、数码产品、衣物箱包等),让我惊讶的是印象中的二手市场应该是充斥着发霉气息、东西也摆得乱糟糟的地方,而这里如果朋友不提及,我大概只会当作是一家价格比较便宜的寻常书店。

回来后我仔细整理了自己书柜里的书,除了一部分值得收藏的佳作以外,更多的是年少时期爱看的青春文学,对于这个年纪的我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再加上经常搬家,书籍成为我搬家时最头疼的问题,那时还在给朋友打趣说:要是国内有像 BOOK OFF 这样的一家「古本」市场该多好。

不久前朋友提起了一个叫作「多抓鱼」的二手书买卖小程序,之前没有听说过,但是急于处理掉一些不再会读也不想收藏的旧书,便尝试了一下。在这里寄售二手书的步骤比较简单,但也严格,简单的是整个寄售流程只需要三步:扫码查价、上门取书、审核上架。严格的是为了保证书籍质量与库存流通,对于是否收购以及收购价格有着买家无法左右的规定。

注:本文仅作为「多抓鱼」小程序的使用体验,没有与其他二手交易或寄售平台对比,请有出售或购入二手书意向的读者自行斟酌。

卖书初体验:机械化规则简单高效

打开「多抓鱼」小程序的「卖书」界面,只需要点击屏幕底部的「扫码卖书」扫描书籍条形码(无法扫码可以手动输入 ISBN 码 ),即可获取所有书籍信息以及回收价格,部分图书扫码后会提示「暂时不收此书」,具体规则暂不清楚。系统会给可收购的书自动定价(根据库存与市场情况调整),基本在 1 折至 3 折之间,当书籍满足 8 本或总定价超过 40 元时便可以下单。

下单成功后,系统会与卖家核对「免费上门取书」时间与地点,上门取书通过顺丰快递进行,到约定日快递员会提前电话联系,将书交给快递员就行了,也可以自行打好包防止书籍在运送中受损。

「多抓鱼」在收到书籍后会对二手书进行实物审核(大约 1 ~ 2 日),如果书籍有影响阅读体验的破损、污渍等问题且无法修复时,会在审核期拒绝收购该书。具体判定标准可在「多抓鱼」小程序的「常见问题」中查看,大致包括严重破损、影响阅读的水浸与污渍、霉斑以及内页划线等等,被拒收的图书卖家可以在 72 小时内通过订单取回。

审核通过后卖家将即时收到(除拒收书外)的收购费用,卖家可以将费用提现到微信红包,或是用于在小程序中购买其他书籍。而你提交的图书会经过翻新、消毒处理后在「多抓鱼」的「买书」页面中进行出售。

这里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设定,被收购后上架的图书卖家可以为其撰写推荐语,不同卖家为同一本书撰写的推荐语会出现在该书籍的出售页面。当我看到「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的文本框时,居然有一霎那觉得自己是在向其他喜欢看书的朋友分享书籍,而不是在卖书。

买书初体验:低价还有一些人情味

收购的书籍中难免存在保存不善的旧书,轻微破损、受潮、细菌都是二手书常见的问题,「多抓鱼」在收到旧书后会有一系列处理措施,通过品相鉴定来进行分类、除污、打磨、除尘、消毒与塑封,保证每一本上架旧书都能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流程视频来了解详情。

相较于卖书时纯机械化的规则,买书体验则多了几分人情味。当大家都还在用书籍类型进行分类时,「多抓鱼」的虚拟书架却给大家展示出诸如「孩子的书架」「艺术的边界」「我变强了,没有变秃」等等有趣又新奇的分类方式,而「书单」因其收录范围更广,命名方式则显得更加没有边界。

在售书籍的价格并不算贵,基本在原价 5 折左右,新出版图书售价要稍微贵一些,特价区图书更是有低至 2 折,书籍详情页面有不同读者的推荐语以及豆瓣评分,可作为购买参考。在购买时买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图书品相(具体品相标准可以在小程序中查看详情),品相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变化,如果你能接受细微的瑕疵或使用痕迹,推荐选择更便宜的品相版本。

另外,豆瓣用户 wong2 写了个叫做「豆瓣鱼」的 油猴脚本,安装后可以在豆瓣图书页面右上角显示该书在「多抓鱼」小程序中的价格,方便实用。

豆瓣鱼插件能直接在豆瓣图书页面显示书籍在多抓鱼上的售价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二手书寄售的平台,我却总觉得「多抓鱼」小程序的「分享」属性大于「交易」属性。虽然卖家在寄售时的收购价不高,打算通过出二手回本可能会让你失望,但是通过寄售二手书所得的收入来购买其他低价图书,倒显得更实在一些。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多抓鱼」小程序的优缺点 ——

  • 优点:寄售方便快捷、买家低价购书、二手书品质管控较高。
  • 缺点:部分图书无法寄售、卖家无法左右寄售价格、库存量较小。

如果你家里有闲置许久的书籍,不妨试试「多抓鱼」,换购一些还没来得及阅读的二手书。

> 更多微信的使用技巧,欢迎访问少数派专题「微信的『正确』用法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你的智能设备更好用 🚀


在这款游戏里扮演一个「洞」,你的任务就是吃掉一切:Donut County

$
0
0

2017 年,独立冒险游戏 《艾迪芬奇的记忆》 推出,获得当年 TGA 最佳剧情奖等诸多游戏大奖。近日,由其关卡设计师 Ben Esposito 独立开发的游戏 Donut County(甜甜圈都市),正式登陆各大平台。上架数日,便在 Steam 上累计五百多篇的评测内容,取得「特别好评」的总体评价。

作为一款叙事型物理解密游戏,《甜甜圈都市》以休闲、欢乐、可爱为主要特征,力图给玩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连续推出 FlorenceGorogoaFlower 等多款力作的 Annapurna Interactive ,本次担任了游戏的发行商。

《甜甜圈都市》

操控地洞,吞噬一切

在《甜甜圈都市》中,甜甜圈店的浣熊 BK,一心想将自己的地洞操控员的等级上升到 10 级,以解锁 QUADCOPTER(四轴飞行器)的奖励。但它却在递送甜甜圈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摧毁了整个小镇。浣熊 BK 最好的朋友 Mira、Donut County 的居民们,甚至它自己,都被它所操控的地洞,「完美配送」到距离地面 999 英尺的地底之下,困于其中,等待解救。

操控地洞

故事采用倒叙的形式,我们将跟随这群可爱的角色们,回溯六周以来,地洞窃取他们的「垃圾」,并吞噬他们家园的整个过程。而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个不详的地洞,饥肠辘辘地捕食着地面上可见的所有物品,最后,力图挑战 Boss,努力将居民们弹送回地面,帮助它们回归以前的正常生活。

吞噬一切

有趣的解密玩法

《甜甜圈都市》的核心玩法相当简单,极易上手。随着你吞噬的东西越多,地洞会变得更大;洞口越大,吞噬的能力也就更强。游戏的趣味在于,玩家需要在于不同的场景中,尝试与各种元素进行交互,并找到合适的操控顺序,实现清场以过关:将冗杂、拥挤的画面清扫干净的过程,亦如日常完成对起居室的整理,可以在其中获得一种单纯、畅快而又饱含禅意的满足感。

解密场景

吞噬过程还混合解密元素。通过组合各种物体,获得神奇效果,在冲破热气球、发射烟花、熬制汤药、饲养兔子、弹射青蛙与炸弹的过程中,大开脑洞。玩家还可以通过 Trashopedia(垃圾百科全书),来翻阅自己已经收集到的物品,其中充满各种好玩的描述。

Trashopedia

出彩的画面风格

游戏一共有大大小小 24 个关卡,足够的丰富场景,与糖果色的画面、卡通清新的画风一起,成为《甜甜圈都市》的重要特色。Potter、Helen、Salt 等每个角色的家,都是一个独具色彩特征的环境。

众多关卡

故事的虚拟都市,是以美国的洛杉矶为蓝本。细心的朋友不难从画面中挖掘到峡谷、绿植、海滩、主题乐园、好莱坞地标等象征天使之城的地域特征与风情。「在洛杉矶的许多街区,到处都是甜甜圈店,这些店铺成为了社区的中心,就像标志性的存在」,而在游戏中,甜甜圈店也正是一切的根源。

天使之城

诙谐的剧情对白

游戏还给故事嵌套了一个合理而又风趣的剧情,避免单一玩法带来的重复感,消解破坏他人家园带来的罪恶感。BK 与 Mira 相爱相杀的友谊,构成了游戏的突出张力,而不同角色的人物设定与个性化的语言风格,都包含了浓厚的美式幽默在其中。整个故事的表述,有灵气而接地气的汉化。

诙谐的对白

在游戏最后,挑战终极 Boss——Trash King 失败时,界面大写的「Game Over」,似乎是对玩家拙劣操作的一种欢闹玩味,「我们再打一次这个 Boss 吧。我想拿个满分」的台词,又超脱之前的情节设定,达成一种戏谑的解构。逗趣、舒心的配乐与整体的剧情十分贴合,相映成趣。

戏谑的剧情

积淀六年,独立作品

2012 年初, Ben Esposito 在网上看到了一条异想天开的推文,促使他形成了对这一款游戏的早期创意。当年晚些时候,他在参加 48 小时的 game-jam 活动中,挑选了这个概念性的原型创意,并做成了《甜甜圈都市》的游戏雏形;再到现在完整版的落地,其间走过了六年的漫漫光阴。

早期创意来源

那时的独立游戏中,存在大量的玩具类、情景类「谜题」,而很少有传统的「游戏」振奋到我,这让我思索「游戏」与「谜题」的区别。谜题语言的直观性与有趣性,Katamari、Windosill 等谜题性游戏的启发,让我意识到,我想做一款所有年龄层的人都能轻松上手的游戏——它不依赖于通常的游戏逻辑,人们可以通过物理经验来直观感知,视它如手边的布偶玩具,「没有战斗中的失败者,存在谜题,但没有定时器」——一切都源于这个概念。

1 

参与设计《艾迪芬奇的记忆》的经历,也与制作《甜甜圈都市》的开发思路,在深层次上产生关联。在独立开发中,从一个奇特的概念,衍生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形态各异的角色和一个新颖的艺术风格,或许只有创作者自己能明白个中滋味,Ben Esposito 也自嘲道:「在消耗掉几十个甜甜圈(用于研究)以及与一只浣熊发生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之后,他终于推出了这款游戏。」

独立开发

整个游戏体验下来,不禁会让人联想起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星新一的作品《喂——出来》。相较于核心游戏理念相近《黑洞大作战(Hole.io)2 ,《甜甜圈都市》更显一份精致与休闲,它消除了紧迫感,以更巧妙自由的方式,来释放玩家的「破坏欲」。

当然,玩法过于单一,解密内容较少,《甜甜圈都市》一到两个小时的游戏流程时长,让玩家通关后,容易产生意犹未尽的短促感。但它整体上,仍然不失为一个小品级的精品佳作。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简易、惬意的「下午茶」类游戏,那么,这款作品值得一试。

《甜甜圈都市》目前在 App Store 上售价 30 元,在 Mac App Store 上售价 88 元,在 Steam 上售价 55 元。iOS 设备上可获取完整的游戏体验,且以触控、而非鼠标或操控杆的方式来移动地洞,更显逼真,推荐在 App Store 上购买。


最后,祝你「Have a Garbage Day(捡垃圾愉快)!」


Viewing all 1432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