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1432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主页真的那么重要吗?Android P 手势操作正在让它「退居二线」

$
0
0

本文首发于博客 Insel,原作者 jhthedev,原标题「Android 9 的手势操作和概览」。

Android 派小队经授权转载,文章结构有调整。点此阅读原文


Android 操作方式的进化

如果你还记得,早期的手机都无一例外地配备了实体按键,返回、主页、菜单和搜索这「四大金刚」,也一度是 Android 手机最为显眼的标志之一1 。

搭载 Android 2.3 Gingerbread 的 Google Nexus S

但随着 Android 4.0 的发布,Google 将仅面向平板设备的 Honeycomb(3.x)的不少设定也迁移到了 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当中,这当中既包括屏幕虚拟按键,也包括完全取代了菜单和搜索的多任务按钮(即概览)。

开始使用屏幕按键的 Galaxy Nexus

自此,Android 的屏幕按键几乎再没有过任何大的变化,返回、主页和概览组成的「三大金刚」,伴随我们从 4.x 走到了 8.x。

直到今年的 Android 9.0 Pie ——全新引入的手势操作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为屏幕按键区域的布局带来大改。

Android 9.0 Pie

这看似在迎合大尺寸、全面屏的潮流,但在短暂的使用之后派小队却总有一种预感——Google 引入的手势操作,背后也许还藏着更深层次的改变。

Android 9.0 的手势操作

Android 9.0 的屏幕按键模式其实有两种,即新加入的手势操作和传统的「三大金刚」。也许是手势操作的改变太大,前两代 Pixel 设备从旧版本升级上来之后默认使用的是传统模式,想要体验手势操作需前往 系统-手势 中开启。

通过这个设置可以在两种模式中来回切换

开启后的具体操作方式在设置选项说明中已有图文介绍,少数派此前的「具透」中也有提及:轻点回到主页、长按呼出语音助手,原先的实心同心圆变成了新的「药丸」外观,虽然长相有了变化但操作逻辑与老式实心同心圆基本一致。

图/9to5Google

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点按和长按以外,新的 HOME 键按钮还可以滑动:轻轻上滑进入多任务概览,在多任务概览,继续上滑 Alternative Dock 则会拉出应用抽屉——换句话说,这里的「上滑」包含了两个层级,这两个层级之间无缝衔接。

上滑进入多任务

多任务切换方面,向右滑动后松开 HOME 键可以切换至上一个应用,效果与早前 Android 版本中连续点按两次概览按键类似;向右滑动后按住不放,HOME 键就可以在底部左右滑动,滑动过程中,多任务卡片会以比概览界面稍大的横向平铺形式同步切换,松手即转入当前概览页面中心的卡片任务当中。

新奇之余当然也有遗憾:概览界面大变样之后,原先长按概览按键即可触发的分屏操作被取消了2 。

梦回 Palm

边到边的的全面屏设计正让手势操作变得势在必行,另一方面,iPhone X 和大部分定制 Android 系统都已经培养好了大众的用户习惯,想从传统按键过渡到手势操作并不难。

诚然,Android 9.0 的手势一直不能回避抄袭的嫌疑,但如果非要和 iPhone X 论个孰高孰低,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我们也就不再赘述。

真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是在熟悉手势操作以后发现的三个比较特殊的设计逻辑:

其一是向上滑动的二段性,新的 HOME 键同时承载着呼出概览界面和应用抽屉的任务,这不难理解,但在这种设计逻辑之下,Android 9.0 主页的 Dock 栏其实也具有了两段性——向上拖动不会直接拉出应用抽屉,而是和新 HOME 键的设计逻辑一样分为概览和应用抽屉两个阶段。

同时,向上拖拽这个动作的判定范围很大,在新的手势操作模式下,从底部导航区域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向上拖拽呼出操作3 。

第三个设计是在传统导航模式下的,点按「概览」后可以向上拖拽 Alternative Dock 栏拉出应用抽屉。虽然处于传统导航下,「概览」却继承了新的操作,能完成从前需要先点按「主页」才能做的事情。

我们不妨暂时从 Android 9 休息一下,看一段 2010 年的视频

视频内容介绍的是当时 Palm 设备所用的 webOS 中的导航手势,另一部相关的 视频 长度略长,但包含更多的信息。由此我们发现,在 Android 9 中,我们能看到与 webOS 类似的多任务手势操作,甚至可以说,大部分设计甚至还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二者均能够从底部拖拽进入多任务概览,在早期的 webOS 1.0 中,从底部持续上滑可以拉出应用抽屉,另外,二者都是把应用向上扔出来关闭进程。

这里顺便提一句,webOS 的设计师 Matías Duarte 正在 Google 设计部门,主管 Material Design,曾经主导过 Android 的设计。

Matías Duarte 也曾是 webOS 的设计师

但致敬 webOS 也不是我要说的更深的改变,从 iOS 7 开始,webOS 墓碑前的鲜花就没有少过。仔细想 Android 9 的新导航模式会发现,使用手势操作之后,概览界面变得更加常见,在我们的使用过程中甚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以往要打开一个新的 App,通常的操作是回到主页再拉开应用抽屉进行选择,或者进入概览界面翻阅打开的应用列表;而现在,要切换到另一个 App,我们可以在概览界面完成上述的操作。

同时,概览界面还有一条搜索框,提供全局搜索和在线搜索功能。在 Android 9 当中,我们完全可以将概览当成实际意义上的主页,除非查看桌面插件,是不需要进入主页完成某些特定操作的。

另外,相比以前,要直接打开应用抽屉,手指要滑动更长的距离。滑动的二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打开应用抽屉的成功率,增加了概览界面的出场率。

你的「主屏」也许正在退居二线

把主页当成入口,是功能机到智能机转变过程初期就定下来的潜规则。

iOS 没有应用抽屉,要选择一个新的从未打开的应用,只能回到主页在一排排的图标中挑选;Android 的主页承载了更多的功用,放置桌面插件、多屏幕切换、应用抽屉和全局搜索此前都需要在主页进行。随后,虽然设备的运算能力逐渐增强,应用能在后台驻留更长时间,全局搜索和开放接口让应用的入口变得更多且分散,主页这个设计仍旧因为习惯得以保留。

主页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使用桌面操作系统时,桌面是个方便的入口。一脚踏入之后,桌面其实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当前已经有其他(更方便)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比如开始菜单、Dock 栏、快捷键、菜单栏图标、全局搜索等等。

「下一步」可以直接从当前的界面开始,没必要非得先返回桌面。在移动设备上,受限于屏幕尺寸和元素控件大小,同时展示打开的多个应用是不现实且不好用的方式,那么暂时停止当前的操作,通过一个中间过渡态——概览——来完成「下一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像是桌面操作系统使用方式的一个分支。

前文所说,硬件设备的发展让移动设备的多任务变成必需品,现代人类习惯了在不同的 App 之间切换;信息的获取慢慢从主动查看向被动推送转变,聪明的服务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向其告知需要了解的内容,不是让用户盯着屏幕看个不停;通知栏、Slice、Action 以及其他智能设备都成为 App 的入口,桌面插件不是唯一一个提供快捷方式的途径;锁屏能展示更多有用信息、可互动的通知等等……

Action 也是最新的功能入口形式之一

这些都在降低主页的重要性,分担主页的应用功能。因此在我看来,Android 9.0 的手势操作和概览或许意味着主页这个界面正渐渐退居二线,与其他全局界面平起平坐。

诚然,上述观点或许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甚至可以说是对新变化的一点过度解读,但一个有意思的既定事实在于,在今年晚些时候的 Pixel 3 搭载 Android 9.0 中,新的手势操作正式取代「三大金刚」成为 Android 的默认操作方式,同时,Android 操作系统本身似乎也正在往 其他方向 发展……

(题图来自:9to5Google


让时间记录变得有趣又简单:须臾 | App+1

$
0
0

时间记录,是我们在提及数字生活和量化自我时,总会提到的一个词。通过时间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天自己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时间记录的工具也层出不穷,但那些太过专业的工具,无形之间拔高了门槛。较高的门槛让许多想尝试时间记录的人选择放弃,而这款设计简洁的 须臾 让我们能以更加简单的方式开始时间记录。

相比起专业级工具较为严肃的界面,须臾将我们想做的所有事情变成了一张张好看的项目卡片。打开须臾,我们就能看到所有项目卡片陈列在屏幕上。在能够看到卡片的任意页面,我们只要轻按卡片,它便会翻转过来。我们只需再点击上方的秒表即可开始记录时间。这时,可以在顶部看到计时状态,我们也可以点击右边的按钮进行暂停、终止和开关计时声的操作。

在时间记录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经常忘记开始计时或结束计时,而这样或那样的因素总会影响到我们时间记录的准确度。这时,手动添加项目用时则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补救措施。在一些同类工具里,我们想要手动添加项目用时,则需要进入某个项目的详情页才能添加。在须臾中,我们只需要在项目卡片翻转后,点击下方的加号即可手动添加。我们不需要设置详细的起始时间,只要点击几次屏幕上的按钮,即可完成添加。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添加项目,或对其进行分门别类。要想添加一个项目,我们只需要为它起一个名字,选择一个分组和图标,并为项目卡片挑选一个底色。这样,一张项目卡片就会出现在我们的主页中,方便我们随时跟进。不仅如此,我们在「项目管理」页面点击任意一个项目,便会进入到该项目的详情页。我们可以在此看到当前项目的详细数据。

除了简单地累计时间,在时间记录中,数据统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像许多其他工具一样,在须臾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类别的图表来看查看自己记录的时间情况。从而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不同种类的数据图表

如果我们想体验须臾的更多内容,则需要花费 12 元解锁专业版。解锁专业版后,我们可以创建无限个项目(普通版最多可添加 6 个项目),并且可以在「统计」页面以周或月为单位查看曲线图。除此之外,专业版还提供了项目置顶和创建密码等功能。

如果你对须臾感兴趣,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到它。

> 下载少数派  客户、关注  少数派公众,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派早报:老牌 iOS 提醒工具 Due 升级 3.0,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微软推出白色款 Xbox One X

$
0
0

老牌 iOS 提醒工具 Due 升级 3.0 大版本

昨晚(8 月 29 日),iOS 平台老牌的任务提醒工具 Due 升级到了 3.0 版本。新版的 Due 支持了快速定时、黑色主题以及触觉反馈等功能。开发商也表示 Due 会在未来的更新中陆续加入更多新功能。你可以前往 App Store 下载 Due 3.0

图 / Due

最新 macOS 补丁已修复新款 MacBook Pro 的喇叭杂音和内核错误问题

周二(8 月 28 日),苹果为运行 macOS High Sierra 10.13.6 系统的 2018 款 MacBook Pro 推送了第 2 个系统补充更新,但并未在更新说明中提及修复的问题,只提到补丁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据 MacRumors 报道,昨日苹果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回复,并给出了更具体的细节:最新的补充更新从多个环节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解决了多个问题,包括之前曝光的扬声器杂音问题以及内核错误等,建议所有用户安装此次更新。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 

昨日(8 月 29 日)晚间,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在北京正式上线。该平台设立了部委发布、地方回应、媒体求证、专家视角、辟谣课堂等栏目,具备举报谣言、查证谣言的功能,可获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权威辟谣信息。目前,该平台已整合接入全国各地 40 余家辟谣平台辟谣数据资源 3 万余条。来源

微软推出白色款 Xbox One X 和 Elite 精英手柄

昨晚(8 月 29 日),微软宣布将为 Xbox One X 游戏主机和 Elite 精英手柄推出白色版本。白色版 Xbox one X 将与《辐射76》特别同捆套装一起推出,目前不会单独售卖。套装售价 499 美元,将于今年 11 月 14 日登陆微软商城。白色款 Elite 精英手柄售价 150 美元,目前可前往微软商城预定,将于今年 10 月 16 日起发货。来源

图 / 微软

Reeder 4 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上架,老用户需要付费升级

昨日(8 月 29 日),Reeder 官方在 Twitter 上发表声明表示,Reeder 4 大版本升级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与大家见面,届时老用户需要付费进行升级。同时开发商也表示 Reeder 4 不会采用订阅制。目前 Reeder 3 已经转为免费下载,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Reeder 3 的 iOSmacOS版本。来源

写作工具 Ulysses 14 开启 Beta 测试

近日,写作工具 Ulysses 官方在推特宣布即将更新 Ulysses 14。新版本主要新功能包括添加了在 iOS 12 上与 Siri Shortcuts 的整合,并在 macOS 10.14 上适配全新黑暗模式,同时 Mac 版本中加入了系统级分享菜单。目前你可以通过 官网报名参加 Ulysses 14 的 Beta 测试。来源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重复提醒利器 Due 更新 3.0,带来快速定时和黑色主题

$
0
0

昨晚,待办事项应用 Due 在 App Store 上架 3.0 版本,时隔九个月,带来了通知栏快速定时全新的黑色主题Haptic 震动反馈三项新功能。

3.0 版本新功能

Due 是一款怎样的应用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常遇到错过待办事项的尴尬,有些「错过」会带来不小的麻烦与损失:

  • 每一次睡过头,总想着「要是闹钟多响一起就好」;
  • 每一次忘交作业,总想着「要是课代表多问一句就好了」;
  • 每一次忘还信用卡,总想着「要是银行多催一次就好了」……

这个时候,特别想有一款工具,能给我们进行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的提醒,直到我们将任务标记为完成。在待办事项无法立即执行时,也能过一段时间再提醒我们及时处理。Due 核心的「重复提醒」功能,正是应这种需求而生。

「重复提醒」

你想要提醒什么,在 Due 用几秒钟时间建立提醒事项,到点反复提醒,可以有效避免「错过一次,造成贻误」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减少用脑记忆事情,造成的无谓注意力消耗,合理地「清空大脑」,专注于当前工作。

Due 快速、简单、有效的设定,支持自然语言输入和 iCloud 多平台同步等功能,使之成为常驻我 Dock 栏的 App。

「自然语义输入」

较之于 Things、OmniFocus 等其他庞杂的待办事项应用,Due 作为「二级生产力」应用,因其简易性,对用户具备独特魅力。

关于 Due 的使用技巧、进阶用法,可参看:

3.0 版本新功能

通知栏快速定时

在之前的版本,Due 的通知中只有三种预设的小睡选项;而在 3.0 版本里,你可以直接在通知栏中,完成小睡时间的自定义,打破了原先有限选项的限制,依据事件的轻重缓急,进行更灵活自由的调整。

苹果在 2017 年的 WWDC 上,为 iOS 11 加入了通知消息可自定义输入的特性,这也为 Due 的新功能创造了技术前提。快速定时无需跳转进入 App ,甚至无需解锁屏幕,在锁屏界面就能快速推迟任务。能有效地提升使用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中断,甚至改变了我日常使用 Due 的方式。

「快速定时」操作

在 Apple Watch 中,你同样可以在通知栏里完成快速定时。

Apple Watch 上的「快速定时」

全新的黑色主题

3.0 版本,也在先前「暗」、「亮」两款主题的基础上,新增「黑色」主题。让提醒、定时器、通知栏等界面,均对黑色主题有较好的支持,方便在夜间或在光线不足的场景下完成相关操作。相信黑色主题在 iPhone X 的 OLED 屏幕上也会有更惊艳的表现。

新增黑色主题

Haptic 震动反馈

最新版的 Due 还新增了 Haptic 震动反馈,让用户在进行操作时,可以得到更好的反馈效果。早在 iOS 10 开始,苹果便把 Taptic Engine 接口开放给了给第三方 App。Haptic 震动反馈与 Due 的滑动手势相配合,将操作实体化、可感化——每次我们「划掉」一个任务,Due 就「震」我们一下,非常有成就感。

3.0 版本的付费模式

Due 大版本号的迭代,针对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付费模式。

  • 所有购买过 2.0 版本的老用户,都可以将应用升级到 3.0 版本,未来也会获得 bug 修复、兼容性更新等升级;
  • Haptic 震动反馈可免费解锁,通知栏快速定时和黑色主题则需另付 18 元进行解锁(如果你在 2.6 版本之后购买的 Due,则可免费解锁);
  • 如果你是新用户,则需支付 30 元购买 Due,并获得 3.0 的全部功能。

在 Due 的开发者 Lin Junjie 看来,订阅制的大潮下,「Due 实际上是垂死着的商业模式中,为数不多的坚持者之一」1 。

结语

与三年前 2.0 版本更新的大步跨越相比,3.0 更像是一次小步前进——专注于优化「重复提醒」的核心功能,主体 UI 设计并没有发生大变化。

如果你对 3.0 的新功能需求不高,那么其实可以暂不解锁新功能,按照原来的习惯使用 Due。等之后 3.x 版本有了更吸引人的新功能时,再进行解锁。

期待下一次版本,Due 能用更丰富的更新,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惊喜。


相关阅读:


>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这个福利包, 可以让 Kindle 更好地为你所用 | 福利派

$
0
0

福利派

少数派一直倡导「为好东西买单」的理念,不论是一个 6 元的 App,还是数千元的硬件产品,我们希望引导更多人养成正确且良性的消费习惯,尽己所能去支持正版、拒绝盗版。然而任何的消费购买行为,都离不开「价格」的影响,很多人都会因价格在购买喜欢的产品前迟疑:「有点贵,如果有促销就好了……」

「福利派」栏目为此而生,我们接下来将通过与优质的厂商或商家合作,为少数派的读者定期带来各类优秀软硬件产品的独家特惠活动。我们的目的很单纯:希望有更多人用上好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为读者们送上更多不一样的福利。


对于真正读书的人,Kindle 是一个能够为读书提供诸多帮助的利器。但是真的让 Kindle 物尽其用,养成自己的阅读流程,还是要多花些精力研究琢磨,最后应用在自己的实际使用中。

本期福利派,少数派为大家带来了包含《Kindle 完全使用指南》教程、Kindle 标注管理利器 Knotes 以及 Kindle 阅读 RSS 新闻服务的 Reabble 这样一个阅读新手包。

《Kindle 完全使用指南》教程少数派售价为 49 元,Knotes 官方售价 35 元,Reabble 官方售价 29 元 / 年,通过少数派 Kindle 阅读新手包 购买可以 79 元的价格购买以上三者(原价 107 元)。

《Kindle 完全使用指南》

「大多数 Kindle 最终都成了泡面盖、吸尘器,最终的归宿都是二手交易市场。」

其实,每一个购买了 Kindle 的人最初都拥有美好的希冀——多读一些书。只是他们不太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想看的读物,不知道如何将已读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转化和沉淀。

作为 Kindle 重度用户的直树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数字阅读和生产力工具的研究,并围绕 Kindle 产出了系列文章,影响了数百万计的 Kindle 用户。这一次,他为大家带来了系统性的 Kindle 使用指南,让你在较短的时间内对 Kindle 形成系统的认知,并将 Kindle 真正为你所用。

了解更多 👉:《Kindle 完全使用指南》

Knotes:高效、优雅的 Kindle 标注管理器

Knotes 是一款优雅的 Kindle 标注利器,支持 macOS 和 Windows 双平台,拥有多种管理方式,只要将 Kindle 连接到电脑,Knotes 就可以把所有的标注同步,并可以按照你的需求进行整理。

Knotes 可以对你在 Kindle 中标注内容所属的书籍自动匹配封面,还提供了快速全文搜索、同步至印象笔记 / Evernote 等功能。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阅读的整理和转化沉淀。

了解更多 👉:Knotes - 高效、优雅的 Kindle 标注管理器

Reabble:Kindle 阅读 RSS 新闻的订阅服务

Reabble 是一个可以让你直接在 Kindle 的浏览器中阅读 RSS 的服务,只需要在Kindle 的浏览器中打开 Reabble.com,就可以在舒适的电子墨水屏幕上阅读 RSS 了。

和之前兴起的 RSS 推送服务相比,Reabble 不用每天定时把 RSS 推送到你的 Kindle 里,你也无需担心推送文章的数量、其中包含的文件数以及文档大小的限制,这一切都只需在浏览器中来完成。

Reabble 巧妙地对 Kindle 浏览器进行了优化,所有的操作都 Kindle 的原生操作方式进行了适配,这使得借用浏览器来实现浏览功能的 Reabble 有着非常不错的阅读和操作体验。

了解更多 👉:Reabble - Kindle 阅读 RSS 新闻的订阅服务

少数派 Kindle 阅读新手包

《Kindle 完全使用指南》教程少数派售价为 49 元,Knotes 官方售价 35 元,Reabble 官方售价 29 元 / 年,通过 少数派 Kindle 阅读新手包 购买可以 79 元的价格购买以上三者(原价 107 元)。

📅 活动时间:2018 年 8 月 30 日 - 2018 年 9 月 6 日

Kindle 阅读新手包

79 元(原价 107 元)

少数派正版软件


跳动的汉字,让你的手机变成文艺时钟:字钟 | App +1

$
0
0

时间,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一刻也无法离开的东西。无论是传统的时钟,或是屏幕上的电子时钟,它们都是时间具象化的产物。这一产物让身处不同时区,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对时间有了一个相同的认识。

在时间概念逐渐趋同的环境下,国产应用 字钟 做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尝试。打开字钟,伴随着秒针跳动的声音,映入眼帘的不再是熟悉的数字,而是不断跳动的汉字。

在字钟里,除了背景和汉字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元素。但是,我们可以在字钟的界面进行简单的手势操作:在屏幕上通过左右滑动来切换时分与秒数,或者通过上下滑动来调节屏幕亮度。

通过手势进行交互

同样的界面看久了,再好看的设计都难免会让人丧失新鲜感。我们几乎无法修改传统时钟的表盘,但在字钟里,我们却可以通过更换字体来做到。轻按屏幕,随后点击左下角的按钮即可进入选择界面。字钟目前提供了 16 种不同样式的字体可供选择,开发者也承诺会持续设计更多有趣的字体。

各具风格的字体

除此之外,字钟还为每一个字体准备了不同的音效,开发者称其为「流逝之声」。我们都知道,传统时钟的声音一般都不大。因此,当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秒针声时,也就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环境十分安静。实际体验中,我发现字钟的「流逝之声」也可以为我们带来类似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找到一个合适的音量,给自己一种「周围很安静」的心理暗示。

除了通过汉字显示时间外,字钟也提供了阿拉伯数字显示。不同于传统时钟,字钟用数字显示的不是当前的时间,而是当天所剩的时间。并在屏幕上方以「活在当下」来提醒我们时间的逝去。想要切换到阿拉伯数字显示,只需轻按屏幕并点击右下角的按钮即可。

把握时间,活在当下

如果你有闲置的 iPhone 或 iPad,不妨用字钟来让它继续为你服务,装点你的生活。哪怕你没有,我也会向你推荐字钟。因为它可以在你工作时,让你的手机安静地变成一个好看的桌面时钟,让你更加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如果你对字钟感兴趣,可以在 App Store 以 6 元购买到它。

> 下载少数派 客户、关注 少数派公众,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送码] 以时间计划为核心,这款应用想要帮你更智能地管理任务:Sorted³

$
0
0

最近我的 Todoist 即将到期,在我犹豫是否续费之际,忽然发现曾经用了很久的 Sorted 2 推出了全新版本的 Sorted³,我带着对新功能的好奇申请了 Sorted³ 的 TestFlight。

我在之前 关于 Sorted 2 的介绍中提到过,强大的调度能力和流畅的滑动操作是 Sorted 2 的最大特点。在全新版本的 Sorted³ 中不但延续了原有的操作方式,还新增了多个实用的新功能。经过短时间的体验,我发现这个全新的版本远超我的预期。

丰富的画面表现

Sorted³ 的一大改进是 UI 彻底重绘,原本的色块风格如今更贴近 iOS 12 的设计风格。默认界面主色调由黑色变成了白色,看上去与 Things 的界面相近。

或许是为了体现专业性,Sorted³ 的图标变成了更简洁的日出图案,主题从原来的 9 种配色减少到明、暗 2 种配色,整体看上去更加整洁。

Sorted 2 与 Sorted³ 明暗界面对比

首次点进 Sorted³,屏幕上显示的是添加任务、展开任务、自动计划等基础教程,看完一条就完成一条,小有成就感。在这些基础教程中演示了打开详细信息、添加任务、排列任务的做法。不仅动画过渡流畅,声音反馈清脆,一改之前黑色深沉的风格,圆润的 UI 相比上一代显然经过了更精细的打磨。

Sorted³ 在界面的交互逻辑上也得到了大幅优化,在 Sorted 2 中左右滑动是切换视图,点击左下角还会从左侧弹出任务类别,有时会让初次上手的用户摸不透触发方式。而在 Sorted³ 中,这个问题得到了改进,左右滑动直接是以日期形式排列任务。菜单栏则是醒目的黑色侧边栏,更符合交互逻辑。

原本就是强项的任务多选、灵活规划,在这个版本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滑动选中任务、拖放安排时间、拖动标尺批量修改,都是上个版本就有的常规操作。变化在于动画和细节的增加。

过渡动画

为什么要专门提它的界面改进?作为一款效率工具,采用直观且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我们的学习成本,对于我们高效使用软件本身是很有帮助的。

颇具新意的自动计划

在基础教程里有一项让我非常感兴趣:自动计划

在安排和管理任务时,我们经常会错误地估计任务的完成时间,或是把日程排得太满。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只要一件事情没完成,后面所有的任务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任务又多又琐碎,一项一项手动调整任务显然有些麻烦。

自动计划

Sorted 2 中已经可以做到「快速重新安排任务时间」,而新推出的「自动计划」则更胜一筹。我们在自动计划中只要选择一下每个任务的持续时间,以及每个任务之间的缓冲时间,Sorted³ 就会一次性完成当天所有任务的排序,同时设置好所有的提醒。如果一项任务延期,你还可以重新安排开始时间,再来一次「自动计划」,十秒就可以完成当天所有的任务排序。

这个做法这让我想到了番茄工作法,我们同样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和休息结合起来进行,比如为每个任务安排 25 分钟,任务之间再安排 5 分钟的间隔。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临时调整时间,Sorted³ 还提供方便的批量选取和调整日期功能。

批量安排日程

此外,自动计划还会一次性把所有的任务按时间添加提醒。像是我一直在使用的 Todoist,默认是不会添加提醒的,偶尔还会因为没有提醒耽误事。Sorted³ 的这项功能立马抓住了我的心,对我个人而言实在是太实用了。

强大的备注和「重新组织」功能

在我们添加一项任务后,如果想添加更详细的补充说明,直接按下回车就可以添加任务备注。Sorted³ 中的备注新增了类 Markdown 语法的富文本编辑功能,不仅可以记录详细情况,同时支持复选框,可以作为子任务来使用。

备注功能

然而,相比接下来的这个新功能,这些都不算什么。这就是全新的重新组织功能。

每当我们对一个大型任务无从下手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将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可执行的子任务逐步解决,以此来降低难度。许多任务管理 App 的做法是建立多个层级,任务中还有子任务,「无限层级子任务」也常常被当作卖点之一。

而 Sorted³ 则另辟蹊径,在重新组织面板中,我刚刚在备注中写下的那些段落,都变成了可调整顺序的子任务。选中其中的一部分,将它们拖动到下面,就可以将每一个小环节都变成一个新的任务,再为它们安排时间。

重新组织

重新组织的做法打破了我原有的「层级越多越好」观念,它改用了一种新的方式组织任务,促使我们积极拆分大型任务,结合自动计划功能使用,还可以立即为每一个子任务添加所需的时间,并使其成为一项「可执行」的任务。

收集箱、列表、标签,它全都有

感受完新奇的自动计划、重新组织功能后,我发现 Sorted³ 在常规使用方面也做了许多改进。

最为明显的就是它的收集箱、标签、列表。

收集箱就是传统意义上的 Inbox,首次添加的任务默认会出现在收集箱中,设置中启用待办事项关联后,待办事项中的任务也会显示在这里。为了保持 Inbox 是清空的,Sorted³ 中会始终显示目前收件箱中的任务数量,直到将它们分类为止,这一点满足了 GTD 中的收集和厘清思路,很讨我的喜欢。

列表类似于文件夹,一个任务只能在一个列表中。默认提供了出差、备忘、链接、杂货等列表,可以从收集箱中归类到这里。如果你的列表数量多,还可以将列表归类在不同的目录中。

标签是贴在任务上的标签,一个任务可以对应多个标签,标签可以帮助我们跨列表检索强关联性的任务。

得益于完善的备注功能,除了可以存放常规的任务,购物清单、链接收藏、简单的备忘录都可以放在 Sorted 中,足以应对各式各样的清单需求。

收集箱、列表、清单

更深层次的日历、待办事项整合

在 Sorted³ 中,对日历和待办事项功能进行了深度整合。

默认情况下添加任务是直接添加到 Sorted 应用中,关联到日历,就可以选择添加日历事件,和日历双向同步;关联到待办事项,就会把待办事项中的任务单向添加到 Sorted 中。对于我这种原本就依赖日历的用户非常友好。

我们知道,传统日历应用的问题是不易变更。在最初定下日程时就需要设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一旦计划有变,想在日历中简单调动一下时间,都要重新编辑一遍,很是麻烦。这是因为日历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时间块」,改动一个块,还会影响其他的块。而传统的待办事项的问题则是缺少对时间的管理。任务列表与时间脱节,只关注任务而忽略时间,造成的后果就是在短时间内安排过量的任务,最终无法完成而陷入拖延。

日历与待办事项集合

Sorted³ 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在同一视图中看到日历的日程安排、待办事项的收集箱,还可以同时对他们进行时间安排和修改。这样就可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更灵活更合理的安排时间。

在上一个版本 Sorted 2 中,对待办事项的双向同步可能会导致原有内容被删除,现在的版本改为单向导入一个列表,显然更安全一些。同时 Sorted³ 为了防止误操作,添加的日历事件在每次操作后都会进行锁定。

在我个人的使用中还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我订阅了 Todoist 的日历和 Power+ 的工作日历,两个日历都是只读且已经安排了时间。此时如果再选择「自动计划」,Sorted 就会自动把已安排的时间段作为一个事件融入在整个时间流中,可谓非常智能。

丰富的自动化 URL,还有 Hey Siri

对于不少少数派的读者而言,能否高度支持 URL Schemes 是判断一个效率工具是否好用的重要标准。好消息是,Sorted³ 支持各式各样的 URL Schemes,足够我们在 Workflow 和 Launch Center Pro 中使用。

Sorted³ 中支持用 URL Schemes 打开今日视图,特定的日期、列表、标签的不同界面。可以用下面这些 URL:

sorted://x-callback-url/open?item=todaysorted://x-callback-url/open?date=2018-08-30sorted://x-callback-url/open?list=列表名称sorted://x-callback-url/open?tag=标签名称

作为任务管理应用,任务添加动作必不可少:

sorted://x-callback-url/add?parameters

这里的 parameters 可以是标题、列表、标签和日期。标题是必填内容,其余都是选填。一个完整的任务可以这样添加——

sorted://x-callback-url/add?title={{任务名称}}&list={{任务列表}}&date={{2018-08-30}}
通过 Launch Center Pro 打开今日视图

Sorted³ 同样支持通过 Siri 添加任务,只要在对话中包含「在 Sorted 中」或「使用 Sorted」这两个关键短语就可以触发,支持下面这四种句式。

在 Sorted 中添加任务,买个数据线。在 Sorted 的购物列表中提醒我明天下午2点买数据线。在 Sorted 中显示今天的任务。在 Sorted 中把买数据线标记为已完成。

买断制付费 + 老用户免费解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商的良心定价,在订阅制大行其道的今天,开发商的买断制定价策略以及对老用户的免费优惠实在是令我暖心得很。

Sorted³ 提供 14 天免费体验,之后实行买断式,首周优惠价 68 元(持续到 9 月 6 日)。

已经购买专业版 Sorted 2 的老用户可以免费升级到 Sorted³ 专业版,与此同时,Sorted 2 仍然可以在 App Store 中下载。

数据方面,老用户可以直接从 Sorted 2 导入数据,也可以将 Sorted³ 中的数据导出为 csv 格式,同时支持 iCloud 同步。

想了解更多与 Sorted³ 有关的实用技巧,它内置了一份使用指南,可以随时查看。更多任务管理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在少数派选购付费教程 《用更现代的方式做任务管理》

免费领取 Sorted³ × 少数派专属 App 图标

Sorted³ 还为少数派的读者们精心准备了少数派专属 App 图标

Sorted³ × 少数派专属 App 图标

免费领取方法

  1. 你可以在 Sorted³ 图标领取页面 中填写自己的邮箱。
  2. 在随后收到的邮件中点击领取按钮(需要先安装应用)。

小结

Sorted³ 作为一款任务应用,在上一代的基础上,为应用增加了自动计划、重新组织等新功能,在强调任务和时间关系的同时,也终于能凭借完善的任务管理功能独当一面。拔高了上限,又降低了门槛,非常适合新老用户使用。

有了它,我终于可以把其他任务管理工具全部删掉了。

如果你也在寻找一款与时间高度结合的任务应用,一定不要错过 Sorted³。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中免费下载并试用 Sorted³。

评论送码

你怎么看待 Sorted³ 更注重计划日程的任务管理方式?你对 Sorted³ 有没有要提的建议?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并说说你对于任务管理工具的需求。下周五(9 月 7 日)我们将从评论区挑选 5 位赠送 Sorted³ 应用兑换码各一枚。



画函数、写公式、导出 Markdown……这 7 个插件让 Google 文档更好用

$
0
0

Google 文档一直是在线文档类工具中的佼佼者,编辑器能够自动保存文档,还能多人即时协作编辑。但是 Google 文档的排版功能稍弱,面对论文、报告这类讲究格式的写作文体时,就需要使用到 Word。

好在,Google 提供了插件商店,让第三方插件来提供那些 Google 文档尚不具备的新功能。这样一来,Google 文档虽然是轻量化的文档工具,但在也能完成很多 Word 这样的专业软件才能完成的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 7 个有关排版样式的 Google 文档插件,让你的文档变得美观好看。

Yob Graph Editor

要想文章看起美观,就要图文并茂。无论是演示操作步骤,还是表达数据信息,图表都是最直观的形式。图表也分简单和复杂,一般文档处理工具都支持插入像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这类简单的图表。而函数图这种复杂的图表就需要其他工具来绘制。

Yob Graph Editor

Yob Graph Editor 是一款绘制函数图插件。尽管制作函数图会涉及坐标轴、单位、函数公式、数据,但 Yob Graph Editor 让这些都不再是问题。在 Google 文档启用插件后,你可以在侧边栏里调整函数图相关的参数,然后点击「Insert」就能完成制作函数图。

Table Formatter

Table Formatter 是一款表格样式美化插件,你可以用它在 Google 文档中选择各种表格配色,让表格看起来不那么单调。插件默认的配色模版有数十种,还支持自定义模版。在自定义模版中,你可以设置表格的每一条边框、每一排、每一栏的背景颜色和字体颜色,满足你的各种需求。

Table Formatter

Auto-Latex Equations

虽然 Google 文档也能插入公式,但每次都要反反复复地输入运算符。Auto-Latex Equations 的作用就是将使用了 MathJax 和 LaTeX 语法的文字转换为数学公式。使用 Auto-Latex Equations 很简单,将 MathJax 和 LaTeX 语法的文字复制到文档以后,在侧边栏中点击「Render Equations」 即可完成转换。

Auto-Latex Equations

Doc Tools 

英文写作中时常面临着需要统一格式的问题,比如标题的每一个单词字母要大写,文章出现的「ten」都要统一成数字「10」等等。如果你需要进行这样的操作,那么 Doc Tools 就非常适合。它里面预设了多个常用的文本操作,帮助你可以快速地将英文字母和数字进行统一格式。

Docs Tools

MindMeister

MindMeister 是一款思维导图转换插件,它能够把无序或有序列表转换成思维导图。转换后的脑图会根据列表的层级进行排列,以更直观地方式进行展示。

MindMeister

Footnote Style

学术写作都需要进行引用,因此脚注的格式就非常重要。Footnote Style 是一款脚注样式的插件,它能为文档插入的脚注提供统一的样式,让你的作业和论文看起来更加整洁好看。

Footnote Style

GD2md-html

GD2md-html 能把 Google 文档转换成 Markdown 或者 HTML 格式。由于 Google 文档采用富文本编辑器,很多情况下把内容直接复制到其他编辑器里会出现板式问题。这时你就可以使用 GD2md-html 转换 Markdown 或者 HTML 格式的文本,从侧边栏的插件里复制粘贴到其他编辑器中。

GD2md-html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用的工具 🚀


派早报:苹果将于 9 月 12 日召开秋季发布会,新款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外观曝光,Pixel 3 前置双摄支持可变光圈等

$
0
0

苹果正式发出邀请函:9 月 12 日召开秋季发布会

今日凌晨,苹果正式向媒体发出主题为 Gather Round(中文「又该团聚了」)的邀请函,宣布将于美国当地时间 9 月 12 日上午 10 点(北京时间 9 月 13 日凌晨 1 点)正式召开秋季发布会,活动地点位于苹果公司新总部 Apple Park 的乔布斯剧院。根据此前消息,本次发布会将发布三款新 iPhone,此外还有可能发布新款 Apple Watch、iPad Pro 和 Mac 电脑。来源

图 / Apple

新款 iPhone,Apple Watch 外观曝光

今天,9to5Mac 公布了新款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真机渲染图。9to5Mac 表示今年的两款采用 OLED 屏幕的 iPhone 将取名为「iPhone XS」,并称将在黑、白两色的基础上推出新的金色版本。

图 / 9to5Mac

新款 Apple Watch 将采用窄边框的屏幕设计,两种尺寸的 Apple Watch 在屏幕上相较以往提升大约 15% 的显示空间。为了配合更大的显示空间,苹果也为新款 Apple Watch 设计了能够显示更多信息的表盘。来源

图 / 9to5Mac

Pixel 3 曝光:1080P 屏幕,前置双摄支持可变光圈

继 Pixel 3 XL 遭遇大范围泄露以后,小尺寸 Pixel 3 的真机谍照和规格截图也于昨晚出现在国外论坛 Reddit 上。从谍照来看,小尺寸 Pixel 3 外观上将延续 Pixel 2 XL 的设计风格,搭载 5.5 寸 1080P 屏幕,后置依然为单摄;而从截图来看,Pixel 3 也配备了前置双摄,其中一个摄像头模组还采用了可变光圈。来源

图 / Android Police

苹果收购 AR 设备制造商 Akonia Holographics

据路透社报道,苹果于近日完成了对 AR 设备制造商 Akonia Holographics 的收购, 该公司主要产品为 HoloMirror AR 眼镜,并拥有相当多的 AR 相关软硬件技术专利。尽管苹果并未明确表示本次收购的目的,但此前有媒体消息称苹果正在打算生产一款消费级 AR 眼镜,此次收购或将帮助苹果推进新产品的研发。来源

从 10 月起,Office 365 个人版以及家庭版将取消设备安装限制

昨天(8 月 30 日),微软宣布从 10 月 2 日开始,将取消对 Office 365 个人版与家庭版的设备限制,用户可以在任意设备上安装 Office 365,但最多同时只能有五台设备处于在线登录状态。此前 Office 365 个人版以及家庭版都限制用户的安装,家庭版仅限十台设备激活使用,而个人版仅限一台设备激活。来源

代办事项应用 Clear 更新:加入 iPhone X 支持,删除 Apple Watch 应用

近日,代办事项应用 Clear 更新,正式加入了对 iPhone X 支持。除修复 bug 外,新版还增加了四个新主题。另外,由此苹果以及放弃对 watchKit 1.0 的支持,Apple Watch 版本的 Clear 将面临大量的重写,因此开发商决定在新版中删除目前的 Apple Watch 应用。来源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我们希望为用户提供简单的方式去安排每天日程:专访 Sorted³丨幕后

$
0
0

Sorted 是一款将任务管理与时间计划高度结合的 iOS 平台任务管理工具,经过 3 个版本的迭代,Sorted 依然保持着高水准的设计水平和足够有想法的任务管理功能。经过了半年的测试,Sorted 最新一代作品 Sorted³ 也在昨天正式与我们见面。


新版本的 Sorted³ 在保留了任务管理工具中收件箱、列表、标签等基本元素的同时,很有想法地引入了「自动计划」和「重新组织」2 大功能,能够帮你自动地安排和管理任务时间,与日历进行更深度的整合。

关联阅读:《以时间计划为核心,这款应用想要帮你更智能地管理任务:Sorted³》

本期幕后我们就请到了 Sorted³ 的开发者 Harry,和他聊了聊 Sorted³ 的设计理念以及对于任务管理的诸多看法。

介绍一下你们团队吧

Sorted 的主要成员有两位,分別是 Leo 和 Harry,另外还有数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股东及顾问。

Leo Tumwattana 是来自泰国的美籍人仕,MBA 学位,曾就职 Louis Vuitton,工作为企业顾问,由于工作关系,要与多个部门及分店沟通,经常出现多任务并行的情况,亦需顺速处理及协调。他一直醉心研究提高工作效率及管理任务的方法,差不多把市场上的产品都试过一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具,因此曾多次为自己开发软件来满足自己需求。

Harry Ng 来自香港,是连续创业者,早前在教学上与 Leo 合作,亦因此一拍即合。多年来工作一直希望能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在小孩出生后,更觉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刚开始时,尝试协助制作 Sorted 的 macOS 版,渐渐发现用户对 iOS 版的需求大增,便一起参与进来。

左为 Harry,右为 Leo

你们团队的成员来自香港、大陆等地区,说说你们是怎么远程进行协作的吧,会用到什么工具和方法?

现在团队成员都在香港,但都喜欢在家工作,因为配有的大屏幕显示器不能带到街上。

我们每周都会举行一次见面例会,时间通常在周一。我们会约在共同的工作室见面,因为 Harry 过去的时间会比较多。

其他日子,我们会根据工作性质维持不同频度的沟通,一般都使用 Zoom 来对话。这款工具不但能语音通讯,在分享屏幕时还能给予对方操作权,并且有白板功能等。唯一的缺点是会造成 MacBook 过热,如果刚好同时在编程,会变得很慢。

另外,分享资料多在 Slack 上进行,我们也为用户群开通了 Slack 群组,这对于产品迭代有很大的效率提升。

在市面上的任务管理非常多、也非常成熟的情况下,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开发了 Sorted 并坚持到现在?

Sorted 的目标,一直是希望为用户提供简单快捷的方式去安排每天的日程,并且能够轻松地进行更改。我们深信,并且也通过亲身验证,计划日程是多种效率流程中,最为有效的方法。Kevin Kruse 在 Forbes 的文章中提到:超高效的成功人士不使用工作列表,而是在日历上计划日程。

然而,市场上的产品,特別在移动应用中,一直没有很好的方案出现。有鉴于此,我们一开始是为了自己而做。Sorted 面世后,我们收到很多用戶留言,当中有很多人提到他们试过多多少少的产品,直到找到 Sorted 后,便有「终于找到了」的体会。

另外,出乎我们所料,一些学生、家长、甚至是有多动症的人,都纷纷留言说 Sorted 大大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甚至为他们带来影响一生的机会。这些富有意义的事件,让我们认为十分值得继续坚持下去。

作为一次大版本升级,Sorted³ 一定有不少用户还没发现的用法,分享一下你们认为 Sorted³ 中容易被用户忽视或者值得介绍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吧

在 Sorted³ 中,我们添加了不少计划日程的特別功能:

  • 自动计划:可让用户简单点几下,便能自动编排好全日的工作。
  • 重新组织:可以把较长的任务,分割成多个小任务,有助逐一完成。
自动计划 / 重新组织

大部分主流任务管理工具的过滤功能都非常强大而复杂,Sorted³ 为什么只做了通过标签过滤的功能?什么样的用户需要更强大而复杂的过滤功能?

确实,市面上的很多任务管理工具都有很多过滤选项,甚至是过多功能,这看似是强大,但实际上有损工作效率。以我们自身的经验来看,花时间设置任务和更新内容,比实际上执行该任务更费时,最终只会让任务越积越多,继而带来更多压力,最后放弃使用工具。

我们希望提供最有效的方案,而不是选项最多的方案。对于日程而言,时间先后是主轴,标签过滤作为辅助,加上像日历的 timeline 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能够满足我们查看一天任务的目的,搭配快速更新日程的方法,我们就能够达到计划任务并高效工作的最终目的。

另外,Sorted³ 的搜索功能不可忽视,这基本上成了使用 Sorted³ 各种功能的入口,输入关键字,便能快速跳转到任务、列表或标签中。

搜索是 Sorted³ 各种功能的入口

Sorted 之前的设计风格与 Clear 相似,现在 Sorted³ 也很像 Things 3 的风格,你们是否借鉴了这 2 款应用的设计元素?谈谈你们设计 Sorted³ 的思路和想法吧

左为 Sorted 2 截图,右为 Sorted³

我们的设计原则是,找到最好的操作体验,来满足快速更新日程的需求。

Sorted 2 的设计,主要是以手势来操作,配以极简的界面,在最初的版本,甚至只有数行的任务内容,及只可选择一个的列表。配以音效,操作上是开心、快乐的。然而,通过留言我们了解到 Sorted 2 的设计对新用户来说是较难上手的,如用户没有看视频教程,便很容易放弃,因此我们开始寻找方法,让界面变得更简单易用,同时不失计划日程的核心功能。

同样来自用户的意见,希望有更好的展开功能,以便观看较长的任务内容。Things 3 在这方做得非常出色,其他 app 如 Google Inbox、Storehouse 及 这篇文章 的设计都基於同一原则。

回到基本,我们的目的,就是选择最好的用户体验,以便最有效的传递计划日程的重要性,并提供简单快捷的使用体验。

老牌的任务管理工具如 Things 和 OmniFocus 等都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进行了大半本升级,有没有担心 Sorted³ 上架后有可能不叫座?你们目前能够保持盈利吗?

完全不担心。

Sorted³ 是以计划为核心的工具,时间十分重要,而且高效不单是做什么 (what),还包含了何时做 (when) 以及预计要做多长时间 (duration)。

Things 和 OmniFocus 等主要是列表形式的工具,即主要为做什么 (what)。如果你想在这方面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看一些专家的文章,例如这篇这篇

我们也在 Sorted³ 应用内增加了使用指南,里面有我们分享的对计划日程的看法。

Todoist、Things 等任务管理工具已经支持与 IFTTT、Zapier 等自动化服务联动,Sorted³ 之后会不会也往这个方向考虑?

Sorted³ 已提供 URL Scheme,目前已经有很多 Sorted 用户会用 Workflow 建立他们的工作流。IFTTT 和 Zapier 这 2 个自动化服务均提供了企业计划,有不同的收费标准,我们会在之后根据用户的需求适时接入。

据说 Sorted³ 的 Mac 版本也已经在开发了,有什么特别的新功能可以向我们透露吗

Sorted³ 的 Mac 版本在设计上会跟 iPad 版相似。另外,我们会考虑加入更多自动化的功能,在 Mac 上的使用体验与移动平台很不同,加上 macOS 即将迎来大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Sorted³ 迭代到现在也已经快 2 年了,目前为止成绩如何?做任务管理工具,你们觉得最难的部分在哪里?

Sorted 的成绩还算不错,仍说不上大赞,借知名孵化器 Y-Combinator 创始人 Paul Graham 的话是「Ramen Profitable」,即是「足够吃拉面」,能够提供我们团队的生活基本所需。

最难的,正是来自目前市面上任务管理工具众多的情况。Sorted 一半的使用者,通常是试用了很多别的工具的达人,他们有很多想法和建议,会直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非常乐意聆听这些建议,有些十分有道理(比如 Sorted³ 的自动计划、重新组织功能就是这样衍生出来)。但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很多建议只能放在较低的优先级,希望之后能够去实现。

你们还有哪些正在使用的效率工具和方法能够推荐给我们?

我们最主要是通过计划时间提高效率,这里也有一些截取自我们文章里的小贴士:

  1. 不要担心精确性。粗略的时间表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预测一天会有何种进展是不可能的。 因此,从粗略的时间表开始,然后沿途进行调整。
  2. 避免过度计划自己的时间。如果你的日程计划安排过于进取,那么请尝试删除优先级较低的计划。请记住,如果一切都是优先事项,那么没有什么是优先事项。我们的想法是给自己留出呼吸、思考和做出出色工作的空间。如果你提前完成,你可以随时添加更多项目。
  3. 寻找时间反思,我们的团队养成了每天都要花几分钟来反思我们日程计划的习惯。例如,在午饭后。这些短暂的时刻使我们能够根据我们在早上实现的目标,反思并在必要时重新确定我们时间表的优先顺序。不仅如此,它还有助于我们在下午重新开始工作。

关于「幕后」

我们每天会接触大量的软件、硬件,但是多数时间下,都只是以固有的「使用者」视觉去体验和评判,快节奏的模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太多背后的理念。「幕后」栏目 因此而生,我们会不定期邀请一些开发者,讲述他们创造产品背后的故事。这是本栏目的第 45 篇文章。

👉 阅读其它「幕后」故事 >


发布会临近,换上这 38 张苹果 Logo 壁纸提前充值信仰

$
0
0

说起苹果的 Logo,我们自然会想到下图中这个灰色的图案。虽然苹果被咬掉一口的创意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个果粉你甚至可以说它很优雅,符合 Jonathan Ive 爵士的设计美学,但是有多少人会考虑把这么一个颜色单一的 Logo 作为我们的手机壁纸或者电脑壁纸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它过于单调,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过于常见,缺少了一点新意。

不过创意十足的网友们不会满足于此,他们根据苹果历届发布会的宣传海报和世界各地 Apple Store 的风土人情创作出了很多好看的壁纸。用它们作为你的手机或者电脑壁纸,不但能丰富你的数字生活,还能彰显你十足的个性。

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一起来看看吧。

苹果发布会系列

每年的苹果新品发布会或者 WWDC 活动,苹果都会提前发布一张活动海报,通过奇妙的创意一方面预告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另一方面也隐藏了一些活动内容相关的彩蛋。比方说昨天刚释出的九月新品发布会海报,一个金色的圆圈,让很多人猜测这是预示着新 iPhone 的黄金配色和圆形表盘的 Apple Watch。当然也有很多设计师利用这些海报,发挥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出了很多精美绝伦的壁纸。

2018 年 9 月发布会

金色圆圈版 by @AR72014 

2018 年 3 月教育发布会 let’s take a field trip

白底版和黑底版 by @AR72014

WWDC 2017

2016 年 10 月发布会 hello again

WWDC 2016

2016 年 3 月发布会 Let us loop you in

金色 Logo 版和玫瑰色 Logo 版 by @AR72014

Apple Store 系列

每年苹果都会在世界各地新开很多 Apple Store 零售店,并且会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不同的宣传海报。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像杭州西湖店的书法外墙,重庆解放碑店的城市缆车元素等。不过,海外的设计师对基于苹果素材的创作可能更加活跃,他们根据一些国外地区的 Apple Store 宣传海报创作出了一类饱含异国风情的壁纸。

京都 Apple Store

白底版和黑底版 by @AR72014

米兰 Apple Store

静态壁纸版和 Live Photo 版 by @ispazio

东京 Apple Store

紫色苹果和粉色苹果版 by BirchTree

维也纳 Apple Store

黑白 LOGO 版:by @AR72014

迪拜 Apple Store

金色 LOGO 版 by @AR72014

所有壁纸下载地址:腾讯微云,你可以在各个文件夹中找到适配于不同平台的壁纸。

希望你能在上面的分享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壁纸,也欢迎大家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其他好看的苹果 LOGO 壁纸。

> 下载少数派  客户、关注  少数派公众,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用这款记录工具,统计你的每一次阅读和笔记:阅读记录

$
0
0

阅读记录」是一款记录阅读的工具型 App,除了基本的管理书籍记录笔记外,它的核心功能就在于记录你的阅读时间,通过每次阅读的记录,帮你生成一系列详尽的个人阅读数据,从而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阅读状况。

这个 App 的灵感来自于健身软件 Keep。因为我自己有做记录的习惯,所以尝试使用过一些 App 来管理自己的书籍。但是使用过程中总感觉无法很好的满足我的需求,要么就是功能过于单一、要么就是掺杂太多不必要的功能,比如社交类功能。

所以,当我在接触并使用了 Keep 之后,突然就发现,它在个人健身数据方面做得非常专业,通过记录你平时的运动数据,可以让你清楚的了解自己运动的时间、消耗的卡路里、运动的天数以及运动的项目等,从而帮助你更好地健身。于是,我就在思考,那读书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呢?「阅读记录」因此就这样诞生了。

「阅读记录」解决了什么问题

作为一款工具,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或者提高做事的效率,这是它的价值所在。为此,我便开始回忆自己在实际读书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你也遇到过:

  • 数据统计:书读了不少,但是时间久了却很难回忆起自己都读过哪些书,更不用说阅读的进度以及阅读所消耗的时间。
  • 书籍管理:同时使用 Kindle、微信阅读(或其他软件)、纸质书时,散落在各处的书籍极不方便自己查看、汇总。
  • 记录笔记:作为一个爱书的人,不舍得在书籍上直接涂画,手写摘抄又比较麻烦。
  • ……

阅读记录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

数据统计

当我们准备开始读书,通过「计时」功能就可以把我们本次所阅读的书籍、时间、页码等信息记录下来。 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计算、分析出个人的阅读数据,并以最优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

「阅读记录」还提供了 Widget 小组件,这样我们可以在无需打开 App 的情况下,直接「一键计时」,操作更便捷。

「快速计时」Widget 小组件和应用内计时

在数据统计页面里,我们可以看到「阅读天数、阅读量(全部阅读的和已经读完的)、阅读时间、阅读类型偏好」等阅读数据,还可以通过选择具体的时间段去查看这些数据。(目前正在规划的下一个版本,对这个页面做了较大的调整,数据展示会更全面、细致,交互体验也有更好的提升。)

阅读数据统计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具体查看某本书的阅读数据,包括:这本书阅读的时间、进度、读了多少天,甚至都是哪些天阅读了,并帮你推算出读完它还需要的花费的时间等。

单本书的阅读数据

书籍管理

应用支持三种书籍录入方式:扫描条形码、搜索书籍、手动录入,当我们在录入书籍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书的状态设置为「正在阅读」「想读」或「未读」。使用「阅读计时」功能后,对应的书籍会被自动标记为「正在阅读」状态,并显示在「正在读」列表中,方便我们查看、管理阅读进度。

正在读、想读、书架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书籍,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标签类型来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筛选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书籍。

用标签进行分类

记录笔记

除了常规的手动记录外,应用还支持目前最流行的 OCR 文字识别,既可以拍照、也能选择相册中的图片。该技术采用的是百度 OCR 识别中准确度最高的「高精度识别」,不论是简体还是繁体字都能达到极好的识别效果。当然除了中文,英文也一样可以识别。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体验,应用通过较为复杂的算法,在最大程度上使识别出来的文字达到原书的分段效果。

OCR 文字识别

以上介绍就是阅读记录 App 的主要三大功能模块,这三个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平时看书过程中遇到的数据统计、书籍管理、和记录笔记问题。当然除了这些,应用内还有很多实用的小功能,希望大家都能喜欢。

产品设计理念

作为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独立作品,它从 0 到 1 的背后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以及我自己对这个产品的一些看法与理念,希望跟大家分享。

当一打开 App 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一个日历,我称它为读书日历。当使用阅读计时功能后,当天日期就会被标注上,代表你今天读书了。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激发人们的阅读乐趣,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试想一下当你一打开应用,发现自己的读书日历被标注得满满的,或许你会有种别样的满足感,惊叹于自己已经阅读了这么多天;又或者如零星般散落,而哀叹自己为什么才读了这么几天。

数据记录能让我清楚地了解自己过往都做了什么,时间都用在了哪,不论是工作、运动还是读书上。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 App 传达的理念就是,不论你使不使用它,请试着让自己做下记录,不论什么方式。人生很短暂,为什么不给自己记录点什么呢。

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最开始的有这个想法到最后做完上线 App Store,整个过程大概用了 5 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其实还是蛮长的。期间遇到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画产品原型图及 UI 设计,对于一个没什么设计基础的独立开发者来说,这个过程还是蛮痛苦的。下面的图片展示的是部分原型图,我用的是 Axure,实际项目原型图数量远不止这些。

原型图

部分原型图

苹果是极其讲究用户体验的,如果你看过《史蒂夫 · 乔布斯传》,就能体会他那变态般的细节把控。所以每每在设计一个页面的时候,我都会对每个按钮的摆放位置、页面布局做深思熟虑的思考,是否使用起来会很顺手、摆放位置是否合理,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是否会迷惑。可想而知这些工作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远比敲代码要麻烦得多。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蛮享受的,从无到有制作一个产品的那种满足是很难用其他东西衡量的。

设计 UI

原型图画好后,就得做 UI 设计了。期初我是打算找位设计师来做,毕竟我没有任何设计的基础。但是后来才发现这并不太现实。(太贵了!)所以,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上了。

整个 App 设计风格我采用的是极简风,没有过多的颜色干扰,大量的白加上偏蓝紫的主题色(曾经有个用户说它是老干部风格......)。最近在使用的时候突然感觉这个颜色确实不太好看,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选了这个颜色......

所以在之后的版本中我打算把这个颜色给替换了。至于应用中使用到的图标,我用的是阿里巴巴矢量图标库,在这里你能找到基本常见的所有图标。可想而知,设计 UI 这个过程也是很痛苦的,同样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幸好还算有些审美,整体风格还算 OK,虽然有些地方细节还不是很好,不过在后面的版本我会逐步地优化,争取让它不仅好用也更好看。

开发

作为一个有多年开发经验的程序猿,这个过程其实倒还算 OK,没有太多的问题,唯一算是遇到的技术问题便是 Widget 开发(小组件计时阅读)。为了让阅读记录 App 真正地做到高效、方便,我没有采用一般 App 的做法(点击 Widget 上的按钮,进入 App 执行相应操作)。而是直接在 Widget 上进行计时操作,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无需进行多步操作,一键就可以计时了。这才是一个工具所应该具备的!

由于之前没有做过相关的功能,所以对于具体的技术细节并不了解,即使在网上搜集大量资料,相关的内容却不多。不过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发现了解决之道,最终完美的实现了我想要的功能。最近,有用户跟我反馈说小组件无法加载,这个问题在开发过程中确实遇到过,是由于 Widget 上显示图片文件过大造成的问题。苹果有明确的解释,大致意思是,Widget 并不能承载过于复杂的交互及业务。所以最后在尝试对图片进行了压缩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那个朋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个问题,我现在也有点困惑了,不过我会继续排查,看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的。面对不同机型、不同系统版本,总会遇到各种奇怪的问题,如果你以后使用它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及时跟我反馈,我好知道并解决它。

关于未来版本计划

最初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其实还有个「设置计划」的功能,并且基本功能已经开发好了。但是在设计和交互上一直觉得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一直没有对外发布。待后续重新设计和完善后会开放出来。

现在,我正在做下一版本的规划:在现有统计页面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调整。数据展示会更加的细致,包括一些交互细节上的修改,并增加一些实用的小功能。在书籍管理上也会优化与调整。当然,现有的颜色应该也会调整(现在的颜色实在是不喜欢了......)。至于计划功能这一版本中是否会上暂时还不能确定。

结语

阅读记录 App 从最初的上线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这期间里收到了很多用户的反馈,既有很多好评与鼓励,也有一些差评。对于这些我都虚心地予以接受,毕竟要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实在不合实际。但是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让它更加完美些。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也是在 App 里「读书日历」页面下方展示的一句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 App 背后的开发故事 👾

抓住夏日的尾巴,带上这两套全新 VSCO 滤镜出门拍照吧

$
0
0

「胶片风」摄影最近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而说到手机上的胶片滤镜应用,自然少不了要提一下 VSCO。最近 VSCO 推出了 Sumac 和 Agave 两套新滤镜,主打温暖的阳光风格。本文将向你介绍这两套新滤镜,看看如何才能用它们拍出好看的照片。

Sumac:温暖的午后阳光

VSCO 将这次推出的两套滤镜都属于「Walking In The Sun」系列。Sumac 是该系列的第一套滤镜,共有两款,分别为 SUM1 和 SUM2。这个系列主打风格是非常温暖的色调与微妙的红色。

图 / VSCO

SUM1 的风格比较强烈,使用后画面会覆盖上一层暗红色,并且伴有一些焦黄色。这种强烈的风格比较适合画面上有明显颜色区域的照片,比如建筑和静物,或者衣服颜色比较统一的人像。

SUM1 样张,左:@enriquelr / 右:@michellecapulet

SUM2 则比 SUM1 要柔和不少,可以用来表现阳光照射在物体上的感觉,适合各种场景使用。摄影师在拍照时经常会用到一个叫「黄金时间」的概念,指的是一天中的日出和日落前大约一小时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里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比较低,照射下来的光线会让物体拥有丰富的阴影,使得照片更加有质感。SUM 2 就可以用来加强这种风格。

SUM2 样张,左:@pacodelosmonteros / 右:@kunaldaswani 

Agave:红与绿的协奏曲

在色彩理论中,红色和绿色互为互补色,视觉感受上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对比。但是,在柔和的阳光下,这种强烈的对比有时也会产生微妙的和谐感。

Agave 就是这样一套突出阳光下红绿对比的滤镜,一共三款。VSCO 官方称这套滤镜有「珠宝般的色调和简洁淡雅的色彩」。

图 / VSCO

AGA1 的红色与绿色的对比度较高,同时伴有一点淡淡的蓝色调。这款滤镜比较适合处理照片上有大量颜色时, 用来突出一个单独的物体。AGA1 在三款滤镜中颜色风格比较中性,适用性也最好。

AGA1 样张,左:@lordsofdawgtown / 右:@syarifah

AGA2 虽然和 AGA1 一样都是突出红绿对比,但它带有非常明显的白平衡偏移。使用后画面的绿色和红色显得更加鲜艳和活泼。

AGA2 样张 @kameronrichie

而 AGA3 则正好相反,它会压低画面中红色和绿色的饱和度,甚至会出现一点点脱色,让画面看起来非常素雅。

AGA3 样张,左:@danneeryan / 右:VSCO

总体来看,Agave 这套滤镜的适用性要比 Sumac 更广一点,静物、风景和人像都可以使用。如果你觉得画面的色彩不够突出的话,可以考虑使用 HSL 工具来手动调整色调,提高红色和绿色的亮度,同时微调黄色和蓝色,让画面的颜色显得更加统一。

图 / VSCO

小结

Sumac 和 Agave 都是 VSCO 为订阅服务 VSCO X 用户提供的专属滤镜,需要订阅后才能使用。这两套滤镜都有比较明显的画面风格,因此对被摄物体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想表现阳光下物体的颜色,或者想突出画面的「温暖感」,可以尝试一下这两款滤镜。

最后,感谢文章样片的提供者,它们分别来自于 VSCO 社区用户:@enriquelr@michellecapulet@pacodelosmonteros@kunaldaswani@lordsofdawgtown@syarifah@kameronrichie 和 @danneeryan,文章中出现样片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VSCO 的使用技巧和滤镜推荐,欢迎阅读少数派「手机滤镜,有 VSCO 就够了」专题。

> 手机也能是你的摄影好帮手,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手机摄影技巧 📸


iOS 12 用户遭遇系统「疯狂」弹窗,但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
0
0

编注:就在刚刚,苹果发布了一个新 iOS 12 beta 版本,此 Bug 已被修复。本文更新于:8 月 31 日 23 : 48 分。

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 iOS 12 测试版,可能今天已经被下面这条弹窗刷屏。

这一提示更新的弹窗,最早出现在几天前 iOS 12 的第 8 个 Public Beta 版本发布时。所以当今天又一次看到它时,我还惊讶于版本更迭为何如此频繁。不过打开设置后,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新版本,而弹窗却在我的设备每次解锁后都会出现。

从网上的情况来看,被这一 Bug 困扰的用户并不在少数,大部分人同样是在每次解锁时收到提醒。此外,也有少数人声称在打开控制中心,或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该通知。

国外有开发者通过逆向工程找到了这一 Bug 出现的原因。他将问题的根源锁定在了「Springboard」上。这是一个主要负责控制 iOS 主屏幕的应用组件,其功能之一是在每次解锁屏屏幕后,检查当前的 iOS 版本是否将要过期。而在最新的测试版系统中,这一功能出现了异常,导致系统认为当前的版本到今天已经将要过期。由于这一过程在每次解锁后都会重复一次,因此我们才会不断地接收到这一弹窗。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苹果是否会在短期内发布更新来修复该问题。正如上文所言,iOS 12 的测试已经接近尾声。从 6 月 26 日发布第一个公测版至今,苹果已经发布了 9 个 iOS 12 公测版本。随着今天凌晨 秋季发布会日期的确定 ,按照惯例,在正式版之前,只剩一个「GM」版本的 iOS 12 尚待发布。作为参考,去年外媒在新 iPhone 发布前 4 天,才提前拿到了 GM 版 iOS 11 固件。因此,想要靠升级新版本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除了等待更新,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系统时间的方式暂时解决这一问题。在「设置 - 通用 - 日期与时间」中取消勾选「自动设置」,然后将日期更改为 8 月 30 日或更早,就可以不再收到提醒。

不过,这一方法也并不完美。如果你将时间更改为到 30 日,那么明天你还需要再手动更改一次时间。除非你将日期做大幅更改,否则几乎免不了要再做二次调整。除此之外,手动调整时间还会给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带来各种问题,例如:

  • 日历的当前日期和时间会随着你的更改发生变化,但你已经设定的事件不会。举例来说,如果你在调整时间前已经设置了一个 9 月 1 号的事件,更改时间后事件会在后天发生。因此更改时间后,务必要检查日历中是否有已经设定好的日程,避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左:更改时间前;右:更改时间后
  • 提醒事项、Things 等任务管理工具的日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其中,Things 中时间被设定为「今天」的任务在更改时间后不受影响,但其他时间的任务会产生类似日历的效果。
左:更改时间前;右:更改时间后
  • 信息、照片、微信、QQ 等应用的信息流的时间都会受到影响。
  • 支付宝将无法进行转账、发红包或付款,微信、QQ 则不受影响。

当然,如果你希望彻底远离这一 Bug,也可以选择将设备降回正式版的 iOS 11。不过要注意,降级过程会将设备数据全部抹除,操作前请先确认设备在升级前是否曾进行了备份。

🔗 相关链接:《想尝鲜 iOS 12,请先看这份 Public Beta 升降级指南

这一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相比开发者测试版,iOS 公测版虽然要更加稳定,但也同样属于测试版系统,依然可能会存在若干问题。如果你想要尝鲜,最好还是在备用机上装载使用,并提前做好备份工作。有备无患,才能更放心地体验新功能。

来源:苹果官网


成为身边人中「懂设计」的那一个

$
0
0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科班毕业的设计师,但总会遇上需要点儿设计感的事情:学生时代要做论文排版,社团活动要做宣传手册,工作之后要做报告幻灯片……哪怕是偶尔写条走心的长微博,不设计一下似乎也感觉对不起那些字儿。

懂设计和不懂设计,区别很大。比如同样是看到一个品牌的 Logo,不懂设计的人只能模糊地说出「好看」或「不好看」。而懂设计的人,就能从 Logo 中看出它的字体、配色、排版等方面的特别之处,往低了说可以做谈资,往高了说可以学习到如何做一个好看的 Logo。

如果你没有接触过设计,想要提高点儿设计感,懂得一些「性价比高」的设计常识。这套教程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们会从如何提高审美出发,用最易于理解的方式为你讲解各类中英文字体的特点,以及如何辨识和选择它们。随后,我们会聊到如何选择优秀的配色方案,以及网格排版等实际应用时的技巧。同时,教程中也会分享一些实用的资源。教程中不会过度强调软件,但会涉及到一点点软件的技巧,我们对工具的要求不高,一台能流畅运行 Keynote 或 PPT 的电脑即可。

相信读完这套教程,你将不再是一个不懂设计的门外汉。

👉 继续阅读作者序

关于《比身边人多懂一点设计》

💰 售价 39 元,现在订阅还能获得 8 折优惠

点此链接 可直接跳转至栏目页面进行购买,购买后在网页端、少数派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少数派Pro」中均能进行阅读。

作者介绍

MakicLin,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在读。留学前自学平面设计,有过不少实践与试错,因此非常清楚那些没有接触过专业设计教育的同学应该如何开始。写作方面专注于用人人能懂的方式解释专业内容。曾设计《一张图带你看完 WWDC 2017》、《一张图带你看 iPhone 十年发展史》、少数派 App 界面图标、《用更现代的方式做任务管理》等付费课程的信息图。

作品缩略图展示

互动问答

在你阅读时想必会有一些问题和思考,你可以直接在每一期正文内容的评论区进行提问,详述你的问题和看法,作者将会逐条查看。对于质量较高或普适性较强的问题,作者将会单独整理出来并更新在本栏目中。

栏目大纲

  • 第一期:可能是最难的一课
  • 第二期:如何区分英文字体
  • 第三期:如何区分中文字体
  • 第四期:选对字体只需四步
  • 第五期:三秒内完成配色
  • 第六期:世界都在用的排版系统
  • 第七期:关于软件学习的建议
  • 第八期:用于实体印刷的设计建议
  • 第九期:用于屏幕显示的设计建议
  • 第十期:教程内外资源汇总

👉 订阅《比身边人多懂一点设计》栏目

(请在网页或 Android 客户端上付费订阅,iOS 客户端的付费功能还未上线)


深度使用 OPPO Find X 后,我为什么还是换回了 iPhone

$
0
0

我的 iPhone 6s 已经接近报废了。

iPhone 往往给人一种「这手机我还能用很久」的错觉,这种神奇的错觉蒙蔽了我很长时间,让我觉得当今并不能买到比它好用多少的手机。但其实,这台三年前的老爷机现如今已经接近崩溃边缘:

  • 发热崩溃:玩个游戏烫的手掌红肿。
  • 续航崩溃:早上刚工作一小时,电量只剩 10%。
  • 运行速度崩溃:打开淘宝和网易云音乐的速度如今要 6 秒之久。
  • 内存占用崩溃:打开微信和笔记应用,再回去查看工作应用时,发现工作应用已经被系统杀掉了。

在这三年间,虽然看过许多手机发布会,不过意识中对 Android 的印象还停留在 3 年前那种动画卡顿、应用垃圾的状况。

三年过去了,无论是 Android 平台还是 iOS 平台,硬件素质和软件素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个需要换机的时刻,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 Android 设备,体会一下那些不同于 iOS 的系统魅力。

这时 OPPO Find X 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的 OPPO 广告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1. 真全面屏:无刘海、无下巴、曲面屏。
  2. 升降模组:包含 11 个零部件的精密结构、国内第一家人脸结构光解锁。(智能手机中从没有过的创新,这也是最吸引我的一点)
  3. 系统流畅:去线下店体验后觉得还不错,返回桌面动画与 iPhone X 相差无几。

OPPO Find X
OPPO Find X

这些从来没见过的创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破天荒地,在没有看任何评测的情况下就买了首发版的 OPPO Find X。

我对 OPPO Find X 的这三个期待都落空了

在使用的前两个星期,我对这个手机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但两个星期过后,我慢慢发现,我最开始期待的那些东西最后都落空了。再加上我发现的其他问题,导致最终我还是换回了 iPhone。今年的早些时候我也曾使用过一段时间 iPhone X,在 OPPO Find X 使用期间也不断地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所以本文中两者会在许多方面进行 PK 。

下面我就先说说被 OPPO 所吸引,使用后又觉得没有满足期待的地方。

对我来说全面屏不是越大越好

在 OPPO 的线下体验店刚刚上手时,我不断把这手上如同艺术感的 Find X 拿在手上把玩、滑搓、旋转,我对这块「玻璃做的鹅卵石」深深着迷。曲面屏使手机的两侧收到极窄,纵使手机厚到 9 余厘米,仍然手感轻盈。在刚刚上手的前几天,我也经常握着它,就这么宠溺地看着,看自带壁纸、看 App 开屏广告、网易云音乐的登录界面……仿佛自己就握着一块玻璃。

握在手中欣赏时
握在手中欣赏时

虽然 Find X 的全面屏和轻薄手感给人能够单手使用的错觉,但若是实际单手使用,又觉得并不舒服——返回键在屏幕的左右边角,每一次大拇指拼命地去够屏幕的下边角,都是对小拇指和虎口的一种折磨。这时我想,这样的底部上划操作在 iPhone X 的交互中其实也大量存在,为什么我不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呢。

后来我总结了两者在手机底部手势操作的对比:

  1. 返回桌面:从底部中间上划。这点上 Find X 和 iPhone X 的操作手势是一样的,这时两台手机的操作体验都较为舒适。
  2. 返回手势:iPhone X 是右划返回,手掌操作时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左图),比较舒适;Find X 是左下边角或右下边角上划返回,手掌操作时是这样的状态(下右图),不太舒适。而且由于返回操作是经常需要连续滑动,所以小拇指在这个位置的确不是很舒服。

    左为 iPhone 的返回手势,右为 Find X 的返回手势
    左为 iPhone 的返回手势,右为 Find X 的返回手势

  3. 点击底栏操作:iPhone X 由于底部 Home Indicator 的存在,底栏都会被抬高一点,手指在点按时比较舒适;Find X 的底栏则是「贴地飞行」,点按时不太舒适。图为淘宝首页的对比,注意观察底栏的高度。

    左为 Find X,右为 iPhone X
    左为 Find X,右为 iPhone X

  4. 打字操作:iPhone X 同样由于底部 Home Indicator 的存在,键盘会被抬升一大截,比较舒适;Find X 的键盘同样缩在屏幕最底下「贴地飞行」,不太舒服。由于两部手机的下边框都极窄,所以打字时手指放在什么位置,确实取决于厂商对键盘高度做怎样的优化。图为 Spotlight 页面的键盘高度对比。

    Find X 与 iPhone X 的键盘高度对比
    Find X 与 iPhone X 的键盘高度对比

可以看到,除底部上划比较舒适外,其他三种操作就目前看来都不是十分舒适。这让我十分不解,既然已经有了三种返回键、主页键的排布方案供用户选择,再给出一种右滑返回的选项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防误触不到位

在我使用 Find X 的时候还会碰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误触。这些误触无处不在,几次让我抓狂,我举几个例子。(由于我是左撇子,所以误触大都发生在左下角,请留意。)

  • 单手打字时,我稍不留意就会用手掌打开左下角的符号按钮。
  • 单手操作地图导航时,用两指捏合手掌总是会碰到左下角的关闭按钮。
  • 单手在桌面划动有时会卡住,原来是其他手指搭到了屏幕边缘。
  • 躺着用手机是误触的重灾区,任何操作都必须小心翼翼。

在刚刚开始使用 Find X 时我刚好去密云旅游了几天,每天高频率地使用地图让我发现单手缩放地图时,Find X 经常不能像 iPhone 那样随意缩放,而且必须只用两根手指来操作,手掌的其他部位也不能碰触到屏幕。

防误触优化不到位
防误触优化不到位

OPPO 有没有做防误触优化呢?肯定是做了的(我曾体验过完全没有做任何防误触优化的坚果Pro,误触情况惨不忍睹。),但优化的级别还远远不够。这其实是防误触的设计问题:Find X 在操作地图时只能使用双指,而三个以上的手指呼上去的时候它就懵掉不动了;相较于 iPhone 在判断地图缩放时的并不是只判断两指,而是三指、四指、五指都可以操作。这也是手掌会对 Find X 的操作造成干扰的重要原因。

Find X 地图缩放时三指呼上去懵掉
Find X 地图缩放时三指呼上去懵掉

这里有个地方很有意思,大家买到手机也可以自己测试一下。无论是地图的缩放,还是桌面的左右滑动、列表的上下滑动,Find X 单指、双指滑动都可以操作,三指及以上滑动时懵掉不动;而 iPhone 是地图、桌面和列表的滑动,都是五指以下都可以操作,六指操作时懵掉不动。这其实也可以反映出两家的防误触在日常使用中影响操作的情况。

iPhone X 地图缩放时六指呼上去懵掉
iPhone X 地图缩放时六指呼上去懵掉

曲面屏有些令人失望

这块曲面屏很美,对整机手感的提升也很明显。但新鲜劲过去之后,我发现曲面的地方由于玻璃的弯曲,亮度会低一些,边缘还会有些许偏色的现象,看上去有些不舒服。尤其在黑夜中,大概是由于曲面屏的视差问题,造成眼睛看上去有的地方近有的地方远,我会觉得眼睛有些难受。

曲面屏存在视差问题
曲面屏存在视差问题

而且由于关于曲面屏的功能只有双击返回上一个应用和分屏,并没有类似三星的侧屏快捷菜单、侧屏来电闪光等功能,让我有些失望。

屏幕颜色不准

这块屏幕被调教得有点鲜艳得过头了,看久了再看 iPad 或电脑屏幕,都觉得暗淡无光。这样的屏幕对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的影响,就是在修图和对视频调色的时候对颜色的判断不准确。明明在 Find X 觉得已经调到比较合适的水平了,但会发现微博/朋友圈/一闪视频发出去之后,在别的手机上查看的效果很差,灰蒙蒙的,色彩也非常地欠饱和。照片中的对比可能看起来没有那样违和,但实际上手的差别是很大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一下。

Find X 与 iPhone X 看同一张图片时的对比
Find X 与 iPhone X 看同一张图片时的对比

升降结构和怕坏焦虑

和很多人已经知道的那样,Find X 相机模组的设定是很不错的,安全等级和 iPhone X 相似;升起的速度也相当快,人脸解锁速度经比较甚至比 iPhone X 还要快一点。

升降模组
升降模组

在解锁的时候,若是勾选了「面部识别时需注视屏幕」,你就必须盯着屏幕,它才会解锁,就像下面这样。

盯着屏幕解锁
盯着屏幕解锁

若是你没有看屏幕,它就会这样。解锁失败模组也不会收回去,而是就在这里等着,就像下面这样。

不看屏幕不解锁
不看屏幕不解锁

但很快地,我就厌倦了这个机械结构,并且有点害怕:

  • 随时准备好夹手的紧张。
  • 似有似无的等待时间。
  • 那图书馆中和深夜时的「滋滋——」声。

我们现在不讨论 Find X 这个机械结构真实的易损坏概率,只说受到这种「容易损坏」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会产生一种每天使用这个结构时的焦虑,我把它叫做「怕坏焦虑」。这种怕坏焦虑普遍存在于上一两代人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中:「少看电视,别把电视看坏了」。在当代年轻人中也有很多体现,比如有很大一部分人会为了避免损坏 iPhone 的 Home 键,通过开启小白点来代替 Home 键的日常使用。

后来的我无奈地认为,尽管升降模组炫酷、有用,可我还是宁愿选择有刘海的屏幕(和IP67级防水)。

OPPO Find X
OPPO Find X

系统流畅度与系统观感

前面说过 Find X 在线下店体验时流畅度是不错的,但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它与 iOS 的流畅感并不完全相同。并且用过一段 Android 后发现,尽管厂商在努力,可并没有能真正解决一直存在的「割裂感」。

Android 的流畅与 iOS 的流畅感觉并不相同

iOS 的动画速度较慢,加上动画帧率较高,所以看起来十分流畅。

Find X 的返回桌面动画做得很好,基本与 iPhone 相差无几。但其他的动画稍有些跟不上:首先动画的速度很快,这样势必「连续感」就会有所损失;其次多任务手势如果想临时改成切换到上一个应用(手指向右下角滑动),触发的几率很低,用起来并不如 iPhone X 中舒服。

系统处处都在提醒着我这种不一样,比如说Spotlight 都已经呼出了,键盘却没有呼出等等。

Andorid 的第三方割裂感仍然存在

Android 手机界面多年来一直有个形容的词叫割裂感,这个词在这儿是指手机硬件厂商(OPPO)、Android系统提供方(Google)与第三方应用厂商提供的界面风格不甚相同,所产生的一种不和谐感。

这个词在 Android 这些年的发展历史上从没消失过。究其原因除了 Google 无法控制手机厂商的界面风格,还因为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 Google,都没办法控制第三方应用厂商的界面风格。

OPPO 在维护系统一致性上也做出了努力:建立了统一的主题商店,只要花几块钱就能够改变字体、壁纸和多达几千个的图标替换包。暂且不说我找了一个小时都没找到符合我审美的图标包,就说买了好几个主题的我发现,图标包无法覆盖所有图标,尤其是工具应用和小众的应用,奇形怪状、张牙舞爪,看着十分难受。有些即使非常常用也必须丢到文件夹里才行。

我正在用的所有不规则图标
我正在用的所有不规则图标

这部手机的其他问题

除了未能满足最开始的期待的地方,还有其他的一些不完美的地方。而且,最触动我不想再用 Find X,想换回 iPhone 的也是这些不怎么被人注意的地方。

2018 最差评震动马达

OPPO Find X 是近几年我用过震动体验最糟糕的手机。

我自开始使用带有 Taptic Engine 的 iPhone (iPhone 7 及以上),我就顿然发现,震动并不是只有来电、来消息时的那一下的提醒作用。

  • 指南针旋转时,每 30 度有一个大的刻度,iPhone 的震动感受就像指针卡过了凹槽。
  • 拖动视频进度条时,有时视频很长,只需要移动很少的一段,这时 iPhone 的进度条也震动得像一个个小凹槽,闭上眼睛都可以知道自己把进度移动到了哪里。
  • 在所有「有按钮操作的地方」用震动来模拟按钮的按下;在所有「有拨杆操作的地方」用震动来模拟拨杆的拨动。
  • 把原本不能按下的 Home 键模拟得像可以按下的按键(iPhone 7/8),我甚至有一个朋友买手机几个月了,第一次关机才发现 Home 键是按不动的。
  • ……

iPhone 用 Taptic Engine 让手机变得有灵气了起来,这时再用上 2018 最差评震动马达的 Find X,这酥麻的手感让手机的感觉死气沉沉、拖泥带水。当消息一下子塞进手机时,这马达震得我浑身发麻。

光线感应器一惊一乍

晚上一关灯,Find X 马上在 3 秒钟之内降到最暗,我一下子就看不清屏幕内容了。每每这个时候我又要手动调整屏幕亮度。我又不是猫能自行调整瞳孔,我眼睛还没适应黑暗啊!

这个语音助手是不是耳背

语音助手的功能我平时使用得比较少。就我看来,它的功能没有什么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小欧耳朵不好使,至少不如同样状态下的 Siri 和小爱同学。

OPPO 使用的唤醒词是「小欧小欧」,当在安静的屋子里,手机就放在桌面上时,用普通话呼叫 Siri 和小爱同学,几乎次次都能够唤醒。同样的字正腔圆地呼叫「小欧小欧」,却经常以失败告终。这个「小欧小欧」还有个功能叫做「语音寻找手机」。当你说出「小欧你在哪里」时,手机会边闪烁屏幕边闪烁闪光灯,并说「我在这里!看见我了吗?我在这儿呢!」灵气满满,让第一次使用这个功能的我心花怒放。但后来我发现,平时叫的时候它不应,没有叫它时小欧又应个不停。气死我了,真是太耳背了,比我姥姥耳朵还背,我一气之下关掉了这个「实用」功能(把语音识别好好提升一下就是真正的实用功能)。

语音唤醒的识别率差就算了,还不支持任何手动唤醒的方式。

发热的时候被烫到

平时使用并不感觉有什么发热,但玩游戏的时候真是「烫烫烫」。我有一次打了一局吃鸡,真的有种被烫到的感觉。后来我都不用这个手机玩游戏了,怕把手机烧坏。

相机拍摄体验差:相机界面掉帧

人眼在 1 秒内如果能够看到至少连续的 24 幅画面,大脑就会认为这是视频;反之如若视频达不到每秒 24 帧,大脑就会认为这不是连续画面,而产生卡顿的感觉。

iPhone 默认拍摄每秒 30 帧的视频,拍摄时相机应用中也会实时显示 30 帧的画面,画面十分流畅。而当你手动设置 iPhone 拍摄 60 帧的视频(iPhone 6s 及以上),相机画面中也会实时显示 60 帧的画面,十分震撼,看起来甚至比真实世界还流畅几分。

而 Find X 的相机画面最多只有 20 帧,我的眼睛无法把看到的画面连起来,卡得我有些难受。实际上,这个相机取景器卡顿的问题普通存在于 iPhone 外的其他手机中。为了证实这一点我特意去了数码城验证了一下。

OPPO Find X 当然不是一无是处

OPPO Find X 经过我这三个星期的全力使用,我认为它在「好用」层面上较 iPhone 还差得远。iPhone 的许多基础功能和独占应用是我离不开的,比如震动马达、流畅的系统动画、一流的相机体验;效率、日记、修图应用和我重金购买的物书堂词典(😝)。

请输入图片标题

但话又说回来了,OPPO 比 iPhone 更好用的地方也是比比皆是:

  • 人脸解锁时,无论手机是横向还是竖向,只要不遮挡面部就都能够顺利解锁,好评。
  • 短信中有通知消息的整合,在通知消息中也会自动显示发来消息的服务商是谁,好评。
  • 主界面负一屏的地方是屏幕小组件,有个快捷功能里面有扫文档、拍立淘、扫词翻译、控制米家家电的整合,我觉得巨方便,好评。
  • 同样是这个屏幕小组件,有个快递查询只要我输入我的手机号,这个地方就实时同步我所有的快递信息,不管是哪家快递、哪个电商平台,这功能让我这个一直用 iPhone 的土包子觉得好用的很,好评。
  • OPPO 内置的应用商店大而全,下载速度飞快,甩 App Store 好几条街,好评。
  • 安全中心全面保护着 OPPO 手机,让偷跑流量、恶意软件、后台吃系统资源这些烦恼都成为了过去式,好评。
  • 玩游戏时有个游戏助手,可以在侧屏中呼出微信小窗回复消息,奇妙的很,好评。
  • VOOC 闪充充电飞快,让我这个一直用着 iPhone 的土包子天天发出「这就充满了?」的惊讶,好评。
  • 另外这个前置自拍去不掉的美颜功能,的确给了我这个钢铁直男非常多的信心。这个美颜功能也会延伸到微信的视频通话中,让跟我打视频电话的女朋友会呵斥我「换 iPhone 跟我打电话,你不准比我美!」,好评?

快递信息整合、短信分类显示、安全中心
快递信息整合、短信分类显示、安全中心

尾巴

其实说了这么多 OPPO Find X 让我失望、并换回 iPhone 的理由,无非都是 iPhone 功能中的老伙计了。

但对于 OPPO 来说,这台并非是最贵的 Android 手机,却把手机的工业设计和硬件创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国产品牌的创新就像市场里的鲶鱼,给全世界都在拼命跟风 iPhone 的市场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去年九月,iPhone X 一出,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拼命想着怎样在自己的手机中也放下一个刘海,甚至那些并没有结构光技术的厂商,也跑来蹭「跟风苹果」的热闹。而今年七月的 OV 两家却很好地给一票国产厂商上了一课,这两个「不跟随」的产品顿时让人对这两家公司肃然起敬。

这个效应可以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解释。根据双因素理论来延伸我们的思考,手机的特性可以分为两种:激励特性和保健特性。激励特性是指那些消费者一看到、一使用就能明显感受到的特性,如出众的全面屏、极具前瞻性的升降模组、流畅的系统体验等。而保健特性就是那些如若缺失会引起不满,但具备的话则无法直观的被感受到的特性,如 Taptic Engine、Ture Tone 和 IP67 级防水等。

Find X 与 iPhone X 在双因素理论中的位置
Find X 与 iPhone X 在双因素理论中的位置

现在看来,iPhone 是保健特性做得出色,基础体验能做到让几乎所有人满意,而激励特性在每年挤牙膏——每年九月挤一点牙膏出来。OPPO Find X 却恰恰相反,激励特性做得出色、营销宣传做得出色,而保健特性因为厂商不甚重视、Android 平台内发展不均衡而仍处在短板的位置。我觉得这仍然是一个阶段,当国产手机的激烈竞争更进一步,就一定会有厂商把目光转向「衣柜的背板」,争相提升自己保健特性的软实力。

有人说,OPPO Find X 有很强的试验性,这种试验性与小米 MIX 刚发布时的感觉很像。它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是为这全新的升降模块所服务的,很多功能也都做了相应的取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对于第二代 Find X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期待。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也更加期待起手机设计能够重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明天。

>下载少数派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体验更现代的生活方式 🏃

咖啡店老板大战「占座党」, 轻松幽默的塔防游戏:Hipster Attack

$
0
0

《植物大战僵尸》自 2009 年发布以来,一度风靡了全世界。《植物大战僵尸》能够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便是它固定线路式的游戏机制,简单到足以让第一次接触这个游戏的人也能立刻熟悉它。这一机制也被后来的许多塔防游戏所采用,今天要介绍的 Hipster Attack 不仅采用了这一机制,还加入了不少新要素。

在 Hipster Attack 里,我们要扮演一个咖啡店老板。大量奇装异服的 Hipster 会朝我们的咖啡店涌来,我们要做的便是雇佣员工来阻止他们占领咖啡店的桌子。就像植物们用自己的种子来击倒僵尸一样,我们的员工也会根据职位的不同,扔出 Offer、求职信这些物品来击退 Hipster。

如果你玩过《植物大战僵尸》,相信你一定能很快熟悉 Hipster Attack 的游戏机制。收集天上掉落的咖啡,用咖啡来雇佣员工保护咖啡店。咖啡不仅能通过掉落来获取,我们也可以通过建造咖啡机来提高咖啡的生产效率。

随着关卡的进行,我们可以解锁不同的员工。不同的员工在面对一些特殊的 Hipster 时,能够给这些敌人以更高的伤害。因此在面对不同的 Hipster 时,我们可以用相应的员工来更快地击倒它们。因此在比赛开始前,不妨用望远镜来观察一下我们将面对哪些 Hipster。从而挑选四位最能克制当前 Hipster 的员工来进行游戏。要了解员工与 Hipster,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图鉴来查看。

在击倒一个 Hipster 后,有几率会掉落现金,我们要眼疾手快地将这些现金收入囊中。花费 50 元即可让一名员工在短时间内发挥它的特殊能力,给敌人造成大量伤害。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衣着华丽的 Hipster。每当这些 Hipster 受到伤害时,便会掉落大量的现金,是我们进行收集的好机会。

除了让员工发挥特殊能力外,现金还能让我们使用不同的技能。在游戏开始前,我们可以在已解锁的技能中选择两个进行装备,不同的技能所花费的金额也不同。石化技能可以让 Hipster 丧失行动能力,从而争取宝贵的时间。传送器可以让一名员工瞬间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援助火力不足的线路。用好这些技能,可以对局面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游戏过程中,除了安排员工的站位和使用技能外,我们还要应对 Hipster 的行动。在每一关的结尾,都会有一大波 Hipster 来袭。此时,会有特殊 Hipster 骑着气球出现。为了在关底结算时获得更高的评价,我们需要在气球消失前手动点破这些气球。当带着耳机的 Hipster 出现时,要小心它扔出的唱片。我们可以通过轻按来反弹唱片,并会对其他 Hipster 造成伤害。

在 Hipster Attack 里,每一关结束后都会进行关底结算。在结算时,我们每获得一颗星星,都能在存款里添上一笔钱。因此,在每个关卡都获得三星也是丰富存款的好机会。要获得三星,你需要牢记这三点:

  1. 在关底一大波 Hipster 来袭时,将所有特殊 Hipster 的气球击破。
  2. 确保没有一个员工被 Hipster 击倒。
  3. 不让 Hipster 占领任何一张桌子。
如果你对 Hipster Attack 感兴趣,你可以在 App Store(¥18),Google Play($2.99)和 Steam(¥15)购买到它。

>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玩的手机游戏 🕹

如何为虾米和网易云音乐歌曲添加动态歌词?

$
0
0

国内的主流在线音乐服务在歌词这一块已经做得比较完善了,大多数音乐基本上都能看到动态歌词,然而一些新上线、偏冷门的歌曲很可能就没有歌词。好在虾米和网易云音乐都支持普通用户上传歌词,上传动态歌词还会有经验值、积分之类的奖励。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了能及时有歌词看,我们完全可以自己上传动态歌词。

不管是哪个在线音乐平台,在上传之前我们都需要先编辑好动态歌词。所谓动态歌词其实就是加上时间标签的纯文本歌词,.lrc 文件就是动态歌词的纯文本文件改了个文件扩展名而已。

编辑动态歌词

各个系统平台上都有编辑动态歌词的软件,在这里我想推荐的是一个网页应用 Lrc Maker 歌词滚动姬,网页应用的好处就是全平台通用不用下载安装,而且这款歌词滚动姬的易用性也不输本地应用。下面简单说一说使用方法:

1.进入 歌词滚动姬,选择设置,推荐打开使用浏览器内置播放器的开关,并可选择把时间标签的小数点设置为两位数。

2. 编辑页面选择加载音频,载入已经下载好的歌曲 MP3 文件。

3. 在网络上搜索歌曲的文本歌词,并将其复制到歌词滚动姬的歌词框里,如果一行有过长的句子用回车键断下句。这里推荐 MusixmatchGeniusAZLyrics这几个歌词网站。

歌词滚动姬

4. 选择打轴页面,开始播放音乐,播放到每行歌词开头时就按下空格键插入时间标签。如果没把握准时间,就单击选择该行歌词,按 delete 键删除时间标签,然后拖动播放进度条或者按  键退到合适位置重新插入时间标签,直到每行歌词都插入准确时间标签后就大功告成了。

在播放歌曲时只要把握住节拍,还是很容易掐准每行开始的时间的,如果对歌曲比较熟悉,跟着节拍走通常走一遍就能搞定。歌词滚动姬支持很多快捷键,必须记住的就空格打标签、delete 删除标签这两个。

歌词滚动姬快捷键

5. 时间标签插入完成以后,回到编辑页面就能看到动态歌词的文本了,如果是要上传虾米和网易云音乐直接复制文本就行了,也可以点击右下角的下载按钮把动态歌词保存成 .lrc 文件。

虾米音乐上传动态歌词

在 虾米官网 上找到该歌曲的页面,选择编辑动态歌词,将由歌词滚动姬编辑好的动态歌词复制到动态歌词的文本框里,保存以后动态歌词就立即生效,接下来用虾米任何客户端听这首歌时都能看到自己编辑的动态歌词。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虾米歌词信任用户编辑的歌词,普通用户就无法修改,普通用户只能添加没有的歌词,或者修改其他普通用户编辑错误的歌词。

网易云音乐上传动态歌词

和虾米不同的是,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上传歌词后需要等待审核通过后歌词才能显示。在 网易云音乐官网 进入单曲的页面,选择上传歌词,可以直接上传动态歌词的 .lrc 文件,也可以把编辑好的动态歌词文本复制进去,最后点提交,耐心等待审核通过就行了。

所以编辑和上传动态歌词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用 歌词滚动姬 编辑一首歌的动态歌词就是几分钟的事情,复制到虾米或者网易云音乐更是动动手指就能搞定。

那么当你在听歌时遇见没有歌词的歌曲,你会为它添加动态歌词吗?有些冷门音乐的歌词还一直处于空缺状态,这些歌的听众群体本来就很小了,官方也容易忽视,我们何不人人出一份力让这些音乐的生态圈更加完整呢,自己编辑的动态歌词上传后所有听众都能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 下载少数派 客户、关注 少数派公众,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


派早报:京东回应「刘强东在美被捕」新闻,苹果启动 iPhone 8 主板更换计划,抖音宣布加入 Apple Music 合作伙伴计划等

$
0
0

刘强东因涉嫌性侵在美国被捕,京东回应称「指控失实」

京东创始人兼 CEO 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涉及性侵女大学生遭当地警方逮捕,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公共信息官 John Elder 表示「调查正在进行中」。根据监狱网站信息显示,刘强东已于 9 月 1 日下午出狱并无需缴纳保释金,目前状态为取保等待正式投诉。

针对此消息,京东官方回应称:「刘强东先生在美国商务活动期间,遭遇到了失实指控,经过当地警方调查,未发现有任何不当行为,他将按照原计划继续其行程。」来源

苹果证实部分 iPhone 8 存在主板故障,已启动更换程序

上周五苹果对外证实,部分 iPhone 8 的主板存在缺陷,会造成设备自动重启、屏幕冻结以及无法开机等问题,受影响的设备包括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3 月售出的批次,覆盖澳大利亚、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度、日本、新西兰还有美国。苹果已经启动了更换计划,用户可以通过 序列号搜索工具 查询自己的设备是否处于更换范围,并根据提示进行更换。来源

苹果发布 iOS 12 测试版更新 ,修复反复提示更新弹窗

由于大量的测试版用户反应遇到了严重影响使用的「提示更新弹窗」bug,上周五苹果紧急发布了 iOS 12 测试版更新,修复了反复弹窗提示。此前用户在使用测试版时发现每次解锁 iPhone 时都会显示有一个系统更新的更新弹窗,但实际并未显示系统有更新需要处理。

抖音宣布加入 Apple Music 合作伙伴计划

上周五(8 月 31 日),抖音宣布加入 Apple Music 合作伙伴计划,加入该计划后,已订阅 Apple Music 会员的用户可以在抖音 app 内直接收听完整歌曲,未订阅 Apple Music 会员方案的抖音用户也可通过歌曲详情页中的「Apple Music 即刻聆听」标签获取三个月免费试用,据悉,抖音也是国内首个加入该合作伙伴计划的短视频平台。

Android 9 将支持高通推出的 aptX Adaptive 蓝牙音频技术

上周高通宣布推出其无线蓝牙音频技术 aptX 的新版本:aptX Adaptive。该技术可以根据周边的环境因素,针对信号干扰强度动态调整音频质量,并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音视频信号同步。高通表示从今年 12 月份开始,运行 Android 9 的手机或者平板都将支持该技术。来源

Google 表示今年没有计划推出自己品牌的智能手表

此前有消息称 Google 或将在今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首款自己品牌的 Wear OS 智能手表「Pixel Watch」,近日 Google 的 Wear OS 工程总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Google 今年没有计划推出自己品牌的智能手表,而重点依旧是合作伙伴,这也间接否定了此前的传闻。来源

Pixel 3 系列 FCC 文档公开,确认支持 12/71 频段和无线充电

Pixel 3 和 Pixel 3 XL 这两款设备现在已经通过 FCC 认证,从这份公开的文档中确认了 Pixel 3 和 Pixel 3 XL 会支持 12/71 频段和无线充电。Pixel 3 和 Pixel 3 XL 所支持的频率列表显示支持 GSM 和 CDMA 的网络,包括 T-Mobile 新拓展的 12 和 71 频段。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还提及了 WPC 充电模式,虽然此前就泄漏了 Pixel 3 XL 进行无线充电的视频,但 FCC 的这份文件确认了这一消息。来源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过保也有机会免费修,Apple 都有哪些免费「官方更换计划」?

$
0
0

Apple 时常会公布一些设备免费更换计划,和正常在保维修不同的是,免费更换计划主要针对在生产时造成了某些硬件问题的设备,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即使你的设备不在保修期内,只要在 Apple 免费更换计划规定的时间内,你也能享有免费更换的售后服务。

就像前不久对于 MacBook 屏幕涂层脱落的情况,Apple 就对部分 MacBook 提供了免费更换屏幕的计划。对于这些「售后服务」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在这篇文章里少数派就为各位整理了那些你可能错过的 Apple 免费更换计划。

左:符合免费更换条件;右:不符合免费更换条件

iPhone 8 主板换新计划

因为有极少数 iPhone 8 的主板存在制作上的缺陷,导致有些用户的 iPhone 出现意外重新启动、死机或是无法开机的情况。如果您的设备存在以上情况,可以在 官网输入 iPhone 8 的序列号查询是否符合换新标准。

  • 适用销售范围:澳大利亚、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日本、澳门特别行政区、新西兰、美国。
  • 购买设备时间限制: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3 月。

MacBook 和 MacBook Pro 的键盘服务计划

在 2015 年至 2017 年间生产的部分 MacBook 以及 MacBook Pro 中,有一小部分设备可能出现在使用键盘输入时,输入内容意外重复、无法输入相应内容以及按键与反馈不一致的情况。如果您的设备存在以上情况,可以在 官网查询您的设备是否在官方提供的更换列表中。

  • 维修时间限制:有效期限为设备首次零售销售之日起 4 年 (如 MacBook 为 2017 年发售款,则保修时限为 2021 年之前)。
  • 注意事项:如果你曾在 Apple Store 因为该问题维修过键盘,可以联系 Apple 进行之前自费维修的退款。

MacBook Pro 电池更换计划

在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0 月间生产的部分13 英寸 MacBook Pro (无触控栏)因为产品缺陷,可能会导致 MacBook 的电池发生膨胀。如果您的设备存在以上情况,可以在 官网 输入 MacBook 的序列号查询是否符合电池换新标准。

  • 维修时间限制:有效期限为设备首次零售销售之日起 5 年。
  • 注意事项:如果你曾在 Apple Store 因为该问题维修过电池,可以联系 Apple 进行之前自费维修的退款。

iPhone 7 无服务问题维修计划

因为部分 iPhone 7 的主板部件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及时你的设备在信号覆盖区域内,依旧在状态栏中显示 无服务 。如果你的设备属于 A1660、A1780、A1779 三种设备型号,且存在上述情况,即可联系 Apple 进行免费的设备维修。

  • 适用销售范围: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美国。
  • 维修时间限制:有效期限为自设备首次零售销售之日起 3 年。

iPhone 6s 意外关机问题计划

因为有极少数 iPhone 6s 的电池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有些用户的 iPhone 6s 出现意外关机的情况。如果您的设备存在以上情况,可以在 官网输入 iPhone 6s 的序列号查询是否符合换新标准。

  • 适用销售范围:可能会将维修区域限制为原购买国家或地区。
  • 维修时间限制:有效期限为自设备首次零售销售之日起 3 年,即为 2018 年 9 月 25 日之前。

iPhone 6 Plus 的 iSight 摄像头更换计划

有极少数 iPhone 6 Plus 的 iSignt 摄像头有产品缺陷,可能导致拍摄的照片模糊不清。如果您的设备存在以上情况,可以在 官网输入 iPhone 6 Plus 的序列号查询是否符合 iSight 摄像头换新标准。

  • 适用销售范围: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1 月之间售出
  • 维修时间限制:有效期限为自设备首次零售销售之日起 5 年,即为 2018 年 10 月 17 日之前。

注意事项

对于 Apple 更换产品或是相关部件,您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设备检修前处理

将设备准备送往 Genius Bar 或是授权点进行检修前,一定记得检查设备有无重要资料。建议大家在送修之前先对设备进行备份处理,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进行设备的资料备份:

  • 通过 iCloud 对设备资料进行备份
  • 通过 iTunes 对设备资料进行完整备份
  • 通过 Time Mechine 对设备资料进行完整备份
  • 通过 iMazing 对设备资料进行完整备份

Genius Bar 检修

如果选择在 Genius Bar 对设备进行检修,您有三种预约检修的方式:

  1. 官网预约 Genius Bar
  2. 使用 Apple 支持 应用进行预约
  3. 拨打 Apple 客服电话,请求客服人员协助您预约

预约过程成中,需要自行选择时间、维修点地址、并填写您的相关个人信息。预约成功后,会收到预约成功的提示和信息。

根据维修情况不同,检修时常也会不同,但相对于授权点进行检修来说,Genius Bar 的速度是较快的,一般情况下当天即可取货。

授权维修点检修

如果选择在授权点对设备进行检修,同样也可以在官网进行预约。但其实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在官网查询授权店信息后,拨打电话询问空闲时间,然后直接前往即可。

授权点的收费体系与 Genius Bar 不太一样,授权点的费用是「更换备件费用 + 少量服务费」,所以如果你选择去授权维修点更换部件,可能存在收取计划之外的服务费的情况。

并且授权点的部件备货大多数是从就近 Apple Store 调配的,所以对设备进行检修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要求用户等待 1 - 5 天后来取货。

准备相关材料

虽然不同的检修点和人员对用户的相关材料的齐全度要求不大相同,但是依旧建议各位如果准备去检修,一定将所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具体的清单如下:

  • 检修的设备
  • 设备的购买发票
  • 三包卡
  • 个人身份证件

如果发票没有找到,可以登陆 Apple ID 去官网重新下载电子发票;如果三包卡没有找到,也不用过于慌张,可以先前往检修点。因为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只需要检查你的预约邮件和身份证信息即可。

以上就是这次苹果更换计划的全部内容,希望看完本文,对大家进行设备检修更换有一定的帮助,你的设备要是还能挽救一下,一定要抓紧时间了。如果你还有其它更换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数码产品资讯 💻

Viewing all 1432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