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137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无需 Root,给你的 Android 手机开启全面屏手势

$
0
0

随着「全面屏」这一设计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全面屏手机,从小米 MIX 到 iPhone X,各大厂商都在给出自己对「全面屏」的诠释。在屏幕不断进化的同时,与之一同发展的还有交互方式的改变,正面实体按键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虚拟按键开始出现,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手势操作。

比起 iPhone X 那饱受争议的刘海,iOS 全新的一套全面屏手势则收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不过 Android 阵营也不用太过羡慕,如果你厌倦了虚拟按键,也想尝试全面屏手势(而且不用 Root),这篇文章也许能帮助你如愿所偿。

全屏手势,不需要导航栏

开始折腾之前,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手机是不是已经支持全面屏手势。许多 OEM 厂商都为自己手机系统加入了或即将加入全面屏手势操作,例如 Smartisan OS 和 Oxygen OS,都可以在设置中自行开启。

注意事项:

以下示例操作中,移除虚拟导航栏这一步骤对手机版本有以下要求:

* 如果你是用的是 Android 7.x,那么你的手机必须 Root;

* 如果你是用的是 Android 8.x,那么你的手机无须 Root。

满足以上要求后,开始折腾前请一定要先开启手势,再移除导航栏。

第一步:开启全面屏手势

这里介绍两个手势 App,一个免费,一个收费,虽然都能帮助我们达到开启手势操作的目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Gesture Control

安装完成后,按照提示将 Gesture Control 在辅助功能设置(Accessibility)中的权限打开即可开启手势操作。

如你所见,此时屏幕下方已经出现了一个「白条」,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屏手势。在快速设置中我们可以选择隐藏这个「白条」(Hide indicator)和是否开启震动反馈(Vibration)。

Gesture Control 预设的手势操作如下:

  • 向上滑:返回主屏幕。
  • 左滑:返回。
  • 右滑:打开通知栏。
  • 向上滑并停留:最近程序。
  • 左滑并停留:分屏(Android 7+)。
  • 右滑并停留:打开通知栏快捷按钮。

点开详细设置,你可以自定义手势的触发,指示条的位置以及外观。

Gesture Control 虽然提供了一套非常丰富,而且类似 iPhone X 的手势,但是在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正常触发的情况,常常需要重复滑动多次才能如愿触发手势。不过这只是我自己的感受,也有可能是我使用方式的问题,所以欢迎大家评论自己的体验。

Edge Gestures


不同于 Gesture Control 给手机加了一个类似 iPhone X 指示条的手势方案,Edge Gesture 则是将屏幕边缘这一部分完全利用起来,以达到手势操作的目的,相比于 Gesture Control 把所有操作集中于指示条上,Edge Gesture 的触发范围更大,空间上的自由度也更高,触发成功率很稳定。(毕竟收费🌚)

同样,在辅助功能设置(Accessibility)中给予相应权限后,Edge Gestures 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左右下三个屏幕边缘部分都可以单独开关,单独设置不同的手势。

如果觉得触发范围不理想,还可以到设置中调整触发区域的宽度和长度,这一切都会在 App 中用橙色实时显示出来。

由于许多 App 左滑都有相应的触发操作,例如返回,菜单栏等,所以不建议在屏幕左边缘设置滑动手势,以免造成使用上的冲突。另外,建议大家将设置中的「On Keyboard」设置为「Overlapped」,这样子即便在呼出了键盘的情况下,我们的手势操作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第二步:移除虚拟导航栏

既然已经开启了全面屏手势,虚拟导航栏的存在已然变得多余,甚至还会和我们设定的手势操作冲突,我们需要把它完全移除,腾出那部分被「浪费」了的空间。注意这里是「完全移除」,有许多 App 和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激活系统自带的「隐藏导航栏」(Immersive Mode)功能,但这样做并不彻底,在滑动底部边缘时导航栏会被再度呼出,影响到我们的手势操作。

对于已 Root 的 7.X 用户,有两个方法完成移除导航栏:

* 直接通过 Magisk Manager 安装名为 Hide Navigation Bar 的插件,在这里不进行详细叙述。

* 直接通过 Substratum 安装下文说到的 Navbar Height Changer 插件。

对于没有 Root 的 8.x 用户或是想使用 Substratum 的 7.x 已 Root 用户,完全移除导航栏会更麻烦一些。我们需要借助 Android 上的自定义主题应用:Substratum theme engine


需要注意的是 Substratum 本身免费,但如果你是 Android Oreo 也就是 8.0 及以上的用户,你还需要安装 Substratum 的付费拓展 Andromeda 才能正常自定义系统主题。Andromeda 的安装和激活教程中有详细的叙述,在这里不再花篇幅赘述。


在准备完毕后,我们需要一款名叫 Navbar Height Changer 的 Substratum 插件,由于作者在原帖中给出的下载链接来自于 Google Driver,所以我上传了最新版到网盘中方便大家下载:下载地址

安装完毕后打开 Substratum,就可以看到主题中出现了 Navbar Height,点击进入,将「Height」也就是导航栏高度这一项改为「Height-0」,并且勾选「Select to toggle all overlays」,点击右下角的按钮「Bulid & Enable」将我们的更改部署并开启。完成后如果导航栏并没有消失,只消重启手机即可。

以上操作全部完成后,虚拟导航栏便不会再出现,我们可以畅快的使用手势来操作手机了!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正确使用方式,玩手机也不算浪费时间。



这个工具想让你的 iPhone 用上「闪念胶囊」:闪念 | App+1 [送码]

$
0
0

我个人一直很喜欢 Smartisan OS 里的「闪念胶囊」,它通过录音的方式让你进行快速记录,并帮助你将录音转换成文字。我一直希望能在 iOS 上寻找一个类似的解决方案,而最近我找到了这个名为「闪念」的 App 。

闪念的使用体验和闪念胶囊很相近。打开 App,按住输入框下方红色的「按住说话」按钮,将你需要记录的信息说出来,闪念就会自动识别并将它们转换成文字。

输入完成后,你就可以使用闪念对保存的内容进行搜索和分享。目前闪念支持Google、必应、搜狗和百度等多个搜索引擎,同时还支持虾米和豆瓣搜索。

由于使用的是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闪念的语音识别能力比原生输入法的听写功能要好很多,不仅能识别中文和英语,还能听懂四川话、粤语、河南话等方言。

另外,闪念还制作了通知中心小插件。不过遗憾的是,由于 iOS 系统限制,你无法在插件中直接录音。好在你可以使用 3D touch 的方法来实现快速录音。

虽然在一些功能体验方面还存在一些小 bug,但闪念是目前 iOS 上体验最接近闪念胶囊的 App。如果你喜欢使用语音进行快速记录,不妨试一下这款小工具。

你可以在 App Store 购买闪念,售价 3 元。


评论送码

在评论中分享你对「闪念」的看法,我们将在下周五(3 月 16 日)挑选 5 位,送出由开发商提供的 App 兑换码各一枚。关注「少数派」微信公众号(sspaime)并参与评论,我们也会挑选 3 位赠送 App 兑换码。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不再错过任何一款好 App。


这 7 个实用技巧,让 Google Keep 变成我的主力笔记应用

$
0
0

从 Google Keep 诞生之初到现在,我一直把它作为我的主力笔记工具。所谓始于颜值,陷于才华。一开始被它简洁美观的界面吸引,后来则叹服它独一无二的交互体验。多次更新后,Google Keep 已经越来越全能,我也开始探索它更多的可能性。

1. 记录瞬间灵感

一句话,一首诗,一段一闪而过的旋律,用 Google Keep 来记录这些稍纵即逝的灵感是非常爽快的。主要是由于它 widget 的快速记录入口方便、编辑界面简洁,彩色卡片展示也比较美观。为每个笔记添加颜色的功能,不只是分类或者美观,更重要的是为每个笔记增添了情绪。

我最喜欢 Google Keep 的一点是,它可以刺激我的创作欲望,看见满屏彩色的卡片总想写点什么。工具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算是一种境界吧,以至于后来我选择类似工具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刺激我的创作欲望。

2. 轻爽码字

影评、乐评、歌词等等这些不需要什么排版格式的文字内容挺适合用 Google Keep 编辑。它本身既不支持富文本编辑,也不支持 Markdown 语法,这是一种限制,某种程度上也是优势。Google Keep 保持了足够轻爽的编辑界面,无法调整任何格式,码字的时候除了思考自己编辑的内容,最多就是想一下怎么分段。

Google Keep 的文字编辑功能远远不够强大,比如上图最右边我写设计教程的时候,只能用很多表情符号来起一些强调、排序的作用。虽然 Keep 上的笔记可以一键复制到 Google Docs 里进行再编辑,我还是觉得这样太麻烦了,Google Keep 仅适合轻量化的文字编辑。

3. 图片标记和文字提取

Google Keep 的标记功能用的是和涂鸦记事一样的工具,不支持常用的标记框和箭头,远不如iOS自带的标记工具强大,好在操作方便;文字识别中英文都支持,照片拍的工整的话,识别率和速度都还可以。

左:图片标记  右:文字提取

这两个功能其实只是记笔记必要的辅助功能,肯定无法替代专业的图片标记和文字提取应用。只是对于我这种轻度用户而言,去专门下载一个 OCR 应用就没必要了。

4. 灵活分类

Google Keep 可能是我见过分类方式最多的笔记应用,搜索的时候它可以按照记事类型、标签、事物以及笔记颜色分类。我主要用标签分类,标签的特点就是方便、灵活,可以为单个笔记添加多个标签,很容易整理查询。

除了上述的常规分类方式,我自己还会利用 Google Keep 的置顶功能做一个临时分类

比如我会置顶4个笔记卡片在顶部,目前设置为:

  • work to do
  • personal to do
  • 最近想看的书影音
  • wishlist

这样一打开 App 我就会对我目前的生活安排一目了然,wishlist 也是对个人的一种激励。

置顶功能对于笔记应用来说并不新鲜,而 Google Keep 的彩色卡片设计为这个功能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它们看上去就如同钉在白板上的小纸条一样,小纸条的内容是 to-do list 加上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提醒,这大概就是所谓的 seamless experience 吧。

5. Google Keep 可以作为一个 App 收藏工具

记不起哪次更新后,在笔记里添加链接会自动生成一个带小图的链接条在卡片底部 。如果链接是 App Store 、Play Store 或者酷安的某个 App 地址,链接条的小图恰巧是该 App 的 Icon。添加多条这样的笔记后,Google Keep 看起来会和 App 收藏工具有几分相似。

关于 App 收藏这个需求,iOS 上有 Lookmark,Android 上除了 Play Store 的 wishlist(愿望清单),我还没找到其他像样的工具。而 Google Keep 可以把优秀的 iOS 和 Android App 收藏到一个地方,便捷的搜索和标签功能可以帮我快速找到需要的 App。

不管是在 iPhone 上遇见了喜欢的 Android 应用,还是在 Android 手机上遇见了喜欢的 iOS 应用,都可以便捷地收藏到 Google Keep。Pocket、wakelet 等工具也可以实现这个需求,只是生成的样式是实在不像 App 收藏。

很多人收藏 App 是为了追踪价格,我认为大可不必,稍微热门的 App 一降价或者限免,单是国内至少都会有四、五家媒体发布相关信息。如果一个 App 非常好用或者好看,但是我暂时用不到,以后可能会用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收藏。

6. Google Keep 很适合收集 App 截图

很多互联网从业者都会有收集 app 截图这个需求,我曾经用 Screenshotter 来收集截图,它支持 iCloud 同步,还能把截图按文件夹分类。主要问题是没有 Android 端,双机党很无奈。

我用 Google Keep 收藏 App 的时候,顺便把截图也添加进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 Keep 的单个笔记中添加多张图片,它会把所有图片都排列在一起显示,这样能让我非常直观地阅览所有截图以获取灵感。比如下面这个例子:我把经典的 App 登录注册界面都收集到一个笔记里面,做设计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收获颇多。

不过用 Google Keep 收集截图也有一大缺点,就是不支持一次性选择多张图一起添加,只能一张一张地添加,期待未来的更新会加入图片多选的功能吧。

7. 无聊的消遣

还是得益于 Google Keep 的交互特性,当为每个笔记只添加少量字符的时候,主页卡片上每个字符会显示得很大,无聊的时候可以做些大字图玩儿。

最后

对于工具来说,一千个人那儿就有一千种用法。比如 Google Keep 的协作编辑功能我就没用过,我周围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用 Evernote 和 Onenote,我和谁协作去啊。工具怎么用关键还是看自身需求,如果产品的特性恰巧和一些意料之外的需求契合,那也算美事一件了。

还没有安装 Google Keep?点击 这里 即可下载。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体验更现代的生活方式 🏃

2018 年任天堂值得期待的新游戏都在这里:Nintendo Direct 回顾

$
0
0

Nintendo 在北京时间 3 月 9 日六点,举办了 Nintendo Direct 直面会。作为 2018 年任天堂第一次正式的完整直面会,在 34 分钟的时间里,任天堂介绍了多款将在今年推出的新游戏。本次直面会分为 3DS 和 Switch 两个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次介绍的新游戏。

一张图看完直面会

3DS 上的新内容

WarioWare Gold

《瓦力欧制造》发布了新作,本次游戏将包括 300 多个小游戏内容,本次游戏还将充分的利用陀螺仪、触摸屏、麦克风来进行游戏,同时还会出现有很多经典的任天堂角色和小游戏出现。该游戏日版将在 8 月 2 日发售,欧美版将在 7 月 27 日发售。

WarioWare Gold
WarioWare Gold

Dillon’s Dead-Heat Breakers

之前公布过的《滚滚西部》新作只有日版情报,本次宣布将同样发售欧美版,游戏 DEMO 将会在 3 月 10 日提供下载。该游戏日版将在 4 月 26 日发售,欧美版将在 3 月 24 日发售。

Dillon’s Dead-Heat Breakers
Dillon’s Dead-Heat Breakers

马里奥 &路易吉 RPG3 DX

之前在 NDS 发售过的《马里奥 & 路易吉 RPG 3》将会在 3DS 上重置,游戏中,一些场景需要将 3DS 竖置游玩,还将会增加酷霸王 Jr. 的游戏内容。该游戏将在 2019 年发售。

马里奥 & 路易吉 RPG 3
马里奥 & 路易吉 RPG 3

名侦探皮卡丘

新的《名侦探皮卡丘》将包含 2016 年版本的游戏内容,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游戏长度,该游戏将支持中文字幕。与游戏一起发售的还有目前最大的 amiibo。游戏试玩版将在今日提供下载。该游戏将在 3 月 23 日发售。

名侦探皮卡丘
名侦探皮卡丘

路易吉洋馆

作为马力欧的兄弟,以路易吉为主角的游戏并不多。之前发售的《路易吉洋馆》将会在 3DS 上重置,此次重置版新增了游戏地图显示功能,方便玩家过关。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发售。

路易吉洋馆
路易吉洋馆

Switch 上的新内容

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

即将要发售的《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宣布了新内容。本次宣布了第一弹 DLC 的新角色,第一弹 DLC 将会在 3 月 28 日免费配信。该游戏将在 3 月 16 日发售,游戏将支持中文。

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
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

大神 绝景版

《大神》是一款饱受好评的动作冒险游戏,有着独特的水墨画风格,该游戏也是著名游戏制作人神谷英树的代表作,此前登陆了很多游戏平台。本次,该游戏将发售 Switch 版本,在新的版本中,可以使用触控屏操作,也可以使用 Joy-Con 来进行体感操作。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夏季发售。

大神 绝景版
大神 绝景版

Sushi Striker: The Way of Sushido

《Sushi Striker: The Way of Sushido》是一款以回转寿司为题材的对战游戏,你将选择回转寿司轨道上相同的寿司,然后将盘子扔向对手。该游戏之前只公布了 3DS 版本,此次宣布将同时发售 Switch 版本。由于 3DS 是双屏幕,所以本次的 Switch 版本是重新设计,还将增加网络对战功能。该游戏将在 6 月 8 日发售。

Sushi Striker: The Way of Sushido
Sushi Striker: The Way of Sushido

Octopath Traveler

《Octopath Traveler》本次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游戏将会增加更多的职业组合,同时公布了限定版内容和游戏发售时间,限定版将包括立体书、地图、实体游戏卡和游戏中的实体金币​等。该游戏将在 7 月 13 日发售。

Octopath Traveler
Octopath Traveler

Travis Strikes Again: No More Heroes

该游戏是《英雄不再》的续作,之前只公布过一个预告片,为 Switch 独占游戏,本次公布了更多的游戏画面。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发售。

Travis Strikes Again: No More Heroes
Travis Strikes Again: No More Heroes

黑暗之魂 重置版

上次公布过《黑暗之魂 重置版》此次公布了实际游戏画面,游戏发售前,将进行网络测试并具体细节将在之后公布,还会同时发售一款 amiibo。该游戏将在 5 月 24 日发售。

黑暗之魂 重置版
黑暗之魂 重置版

My Nintendo 黄金币

My Nintendo 的黄金币兑换进行了新的变更,下载版软件或 DLC 可以获得原价 5% 的黄金币,1 个黄金币可以作为 1 日元 / 1 美分,直接用来抵下一款游戏的购买费用。

My Nintendo 黄金币

Mario Tennis Aces(马力欧网球 ACE)

本次发布了《Mario Tennis Aces》更多的游戏细节,本次游戏将会有 15 名游戏角色参战。

Mario Tennis Aces

本作游戏加入了球拍生命值和能量系统,新增了 4 种击球模式,「ZONE SHOT」使你可以用瞄准器将球击打到任何地方,如果你接「ZONE SHOT」的时机并不是很好,球拍将会受到伤害,3 次之后,球拍将会损坏。使用「ZONE SPEED」可以将周围的速度降低,方便去接一些有难度的球或者是「ZONE SHOT」,接球后你将会积攒能量,通过消耗能量来使用「ZONE SPEED」。

「TRICK SHOT」将会释放一系列动作后在击球,如果没有掌握好时机,将会错过击球。当你成功击球后,会大幅度的积攒能量。但你能量积攒满了之后,你可以释放「SPECIAL SHOT」,你可以自己选择击球的位置,并且这一击会十分强力,甚至可以使对手的球拍损坏。

Mario Tennis Aces

本作游戏最多支持4人对战,还加入了联网的淘汰赛模式,将会获得额外的游戏奖励。同时还包含了剧情模式,支持 Joy-Con 进行体感操作。该游戏将在 6 月 22 日发售,游戏支持中文。

Mario Tennis Aces
Mario Tennis Aces

向前进!奇诺比奥队长

《向前进!奇诺比奥队长》是一款之前在 Wii U 发售的游戏,是由《超级马力欧 3D 世界》中获得灵感而衍生出的一款游戏。游戏是以奇诺比奥队长为主角,在每个不同的独立场景中进行解密。Switch 版本将会增加《超级马力欧:奥德赛》的新场景,同时还加入了双人模式,可以一个人控制奇诺比奥队长,一个人进行射击,帮助奇诺比奥队长更好的通关。该游戏将在 7 月 13 日发售,同时还将发售 3DS 版本。

向前进!奇诺比奥队长
向前进!奇诺比奥队长

太鼓达人

日版直面会公布了新的《太鼓达人》,本作将会支持使用 Joy-Con 进行体感操作的方式,并且支持双人游玩。还将增加《超级马力欧:奥德赛》和《Splatoon》的歌曲。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夏季发售。

太鼓达人
太鼓达人

Undertale

《Undertale》是一款与众不同的 RPG 游戏,在Steam 平台拥有 96% 好评率的游戏,玩家将扮演一名落入地下怪物世界的少年,寻找回家的路。游戏还未公布具体的发布日期。

Undertale

SaGa SCARLET GRACE

日版直面会上,公布了之前 PSV 平台推出的 RPG 游戏《沙迦 绯色天恩》将推出强化版登陆 Switch 平台,对游戏的界面进行了调整,同时加入了新的角色。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发售。

SaGa SCARLET GRACE
SaGa SCARLET GRACE

PHANTASY STAR ONLINE 2 CLOUD

日版直面会上,公布了 SEGA 的《梦幻之星 Online 2》将登陆 Switch 平台,同时还加入了林克的服装。该游戏将在 4 月 4 日发售。

PHANTASY STAR ONLINE 2 CLOUD
PHANTASY STAR ONLINE 2 CLOUD

高尔夫物语

之前已经在发售的《高尔夫物语》宣布在日版发售,日版将支持中文版本。该游戏将在今日发售。

高尔夫物语
高尔夫物语

古惑狼 三部曲

之前作为索尼独占 IP 的《古惑狼》系列,本次将会登陆 Switch ,本次发售的将是《古惑狼》1 - 3 的重置版本。该游戏日版将在 2018 年发售,欧美版将在 7 月 10 日发售。

古惑狼 三部曲
古惑狼 三部曲

Little Nightmares: Complete Edition

在欧美版直面会上,宣布了《小小梦魇》将会登陆 Switch,同时还会联动吃豆人 amiibo。该游戏将在 3 月 18 日发售。

Little Nightmares: Complete Edition
Little Nightmares: Complete Edition

South Park: The Fractured But Whole

在欧美版直面会上,宣布《南方公园: 完整破碎》将要登陆 Switch,这是育碧发行的一款 RPG 游戏。本作将包含 Season Pass,目前包括 3 个 DLC 内容。该游戏将在 4 月 24 日发售。

South Park: The Fractured But Whole
South Park: The Fractured But Whole

Splatoon 2 Ver 3.0

《Splatoon 2》宣布将会更新 Ver 3.0 版本,本次版本增加了 100 种以上的服装,同时增加了新的地图和 Rank X。该版本将在 4 月下旬配信。

Splatoon 2
Splatoon 2

同时,还增加了一个「章鱼娘」参战的英雄模式 DLC,将在 2018 年夏季配信,售价 1800 日元。

Splatoon 2
Splatoon 2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在直面会最后,发布了一段动画,宣布有超高人气的《任天堂明星大乱斗》将登陆 Switch,本次大乱斗将会增加《Splatoon》的角色,同时林克将以《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形象出战。该游戏将在 2018 年发售,支持中文。

任天堂大乱斗

以上就是本次直面会的全部内容了,看完以后你会买哪款新游戏?欢迎在评论中谈谈你的观点。

下载 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好玩的新游戏。


在印象笔记中做好分类,让知识管理系统井井有条

$
0
0

本文节选自「用印象笔记打造知识管理系统」教程。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学会「如何管理信息和知识」非常重要,作者从输入、编辑、整理、搜索、协作五大部分,为你层层剖析印象笔记的深度方法,让我们能够智能、有序地生活,让一切都井井有条。


很多印象笔记新手,在初期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为了整理而整理」。新建笔记本的时候比较随意,但也因此很容易混乱,又需要花很多时间,维持笔记本的基本秩序,创建了几十个笔记本,整理信息的时间比使用信息的时间还要长,本末倒置。

近些年,在笔记圈,很多人更推崇「轻分类、重搜索」的理念,有些人甚至提出,印象笔记只需要建立一个笔记本就够了。

那么,我们到底该建该不该建立笔记本?应该建立多少个?如何对笔记进行分类?该怎么设计笔记本的基本架构?这部分就来回答上面的这些问题。

为什么要在印象笔记里分类?

分类是我们认识、理解世界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对知识的分类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对事物理解的深度,在印象笔记里的分类也同样如此,虽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但是分类的确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技能。

我们先来聊一聊,可以全文搜索之后,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分类?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 视觉上的美观

我们在电脑里使用文件夹和在印象笔记里使用笔记本是一样的,通过对同类型信息的规整合并,界面会显得整洁清爽,需要什么信息也可以比较快的找到。整齐的办公桌能让我们工作起来更高效,同样的道理,有序的笔记本也能让我们心情舒畅,效率倍增。

2. 信息的聚合

不分类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可以搜索。但是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你很难穷尽某个主题下的所有关键词。举个例子,我想要找到跟如何复盘相关的信息,于是我搜索 复盘,得到很多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冗余信息,复盘只是这一条笔记中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关键词,整篇其实在谈论另外一个主题。

另一方面,很多笔记,并没有复盘这样的关键词,但其实整篇都在谈这个事情,也许是它用了反省,或者总结、或者其他什么表述,或者干脆他根本就只是讲故事,但是实际上他讲的事情就是如何复盘。

如果,我们没有将这些信息放到一个笔记本中,那么,这些信息就不会自动聚合到一起,我们在未来也很难通过简单的搜索,实现最优化的信息聚合效果。

除此之外,工作信息和主题研究类信息,在某一个实践阶段可能是每天都要打开的笔记,自然也需要放到一个笔记本当中,而这也便于我们在项目结束之后也将笔记本进行归档。

3. 分享的便利

印象笔记有分享笔记的功能,即便不是企业版,我们也可以通过分享,共同准备一场旅行、一次婚礼、一场 Party。分享的单位可以是笔记,也可以是笔记本。有比如,团队有新的伙伴加入,需要尽快了解行业知识,我几秒钟就能直接把笔记本分享给他,他那边立马能看到我的共享笔记本的全部笔记。如果没有笔记本,一条条的共享笔记,那体验得多糟糕。

4. 知识存量的可视化积累

使用印象笔记,是会积累成就感的!这是一条看起来用处不大,但实际上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知识积累可视化这件事其实非常重要。

使用印象笔记的过程就是对某一个领域或学科持续积累精进的过程。

当我发现并慎重决定将某一个主题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便是在印象笔记中建立一个主题笔记。随着时间的积累,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并且将其存储到这个笔记本中。

不用多久,你发现,这个笔记本里的笔记从 1 篇、2 篇到 10 篇、20 篇,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个领域知道的越来越多。然后,你发现再看到相关文章,自己读的也越来越快,新的文章给自己的信息增量越来越少。

笔记数量继续增长,到 30 篇、40 篇,你逐渐发现很多读到的文章无非是自己读过的某些文章的变体,你已阅读过最经典的那一篇。当这个主题的笔记本里已经积攒了 100+ 笔记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对这个领域做了如此之多的积累,而这 100+ 经过自己精心筛选和深度阅读的文章,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已然成为自己最可靠的知识资产。

如果没有这个笔记本,你可能永远无法如此直观地感知这个知识逐渐积累的美好过程,虽然它们也进入了你的笔记,但就像雨水飘进了大海,了无痕迹。

5. 便于后期检索

在最后一个章节,我们会强调,要有搜索思维,而不是文件夹思维。打开笔记,搜索而不是靠记忆笔记的位置。

不过,我们虽然坚定地认为搜索能够解决大多数信息调取的问题,但是还是有无论如何都不能搜索到的情况,而这时候,如果我们有分类,至少还可以通过类别,遍历这个类别下所有笔记的方式找到它,也就是说,分类为我们保留了另外一条非搜索之外定位到目标信息另一种可能性。

如何在印象笔记里分类?

我们从小到大在不停地分类,分类让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清晰,我们也在分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判断标准。每个人因为成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分类也是五花八门,不必追求完全一致,不过好的分类确实有一些共性特点,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引和参考。下面我就来介绍下自己迭代了 N 个版本最终形成的笔记本架构,供大家参考。

第一维度:装机必备笔记本

这部分的笔记本类似于我们电脑里的浏览器、压缩工具、视频播放器、Word 文档,属于必备的几个类别。

1. 收件箱

设立收件箱的目的,我们在前文提到过,就不再这里展开。简单来说,它是我们笔记的中转站,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存放「待处理笔记」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其设置为默认笔记本,具体方法是点击「偏好设置 - 通用」,然后点击下图所示的笔记名称选择默认笔记本。

设置之后,从网页、邮件、Workflow 等 App 发送过来的笔记都会默认进入到这个笔记本中。别小看了收件箱,它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标配,你可以看看邮箱客户端、任务管理工具、图片管理工具、写作工具等等,这基本上算是信息管理软件的标配。所以,如果你要在印象笔记建立第一个笔记本,大概就应该是收件箱了。

理想情况下,收件箱只需要是一个笔记本就够了,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从微信、得到、微博剪藏过来的笔记并不会自动存储到默认笔记本,而是会各自新建一个单独的笔记本。所以,为了保持收件箱的统一性,我们可以把这些笔记本堆叠在一起,形成收件箱的笔记本组。

P.s. 如何建立笔记本组的方法,也在这里做个简单的演示:

新建笔记本组

2. 归档 | Archive

如果说收件箱是我们笔记的信息入口,那么归档笔记本应该就算是笔记的终点。

不是所有的笔记都会在归档中结束自己的使命,大部分的笔记作为知识会流转到相关主题的笔记本中,并不会走到归档笔记本这一步。

归档笔记本主要是为了那些具有项目属性的笔记本做准备的。俗话说,凡事要有始有终,做事情要有闭环,否则很多事情开一个头,最后都无疾而终,不仅仅浪费时间成本,还会特别打击做事情的成就感和积极性,似乎什么事情都在进行,什么事情都没有结束,这千头万绪的感觉非常糟糕。

一旦你熟练使用印象笔记之后,你就会发现用印象笔记竟然可以做如此之多的事情,比如:策划一场婚礼、组织一次日本自由行、准备一场考试、筹备一场 Party,包括很多工作上的大小项目,都可以用印象笔记来帮我们完成。这些项目属性的笔记或者笔记本,在我们项目结束之后,需要从进行中的状态,调整为已完结的状态。

那么,如何在印象笔记中,给这些项目归档呢?下面来详细介绍下具体步骤:

首先,我们新建一个笔记本组,将其命名为「Z - 归档」(Z,作为前缀是为了让其排序在最末尾)。

其次,我们将笔记本组中的一个笔记本作为零散归档笔记本,将其重命名「Archive - 零碎归档」。

这样,归档笔记本体系就算搭建完成了,今后,如果我们遇到单独的笔记需要归档,首先对笔记进行重命名,在笔记前面添加 Archive - 归档时间 表示笔记已经是归档的状态,比如原先笔记名称是 CRM 工具调研,在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就可以将笔记名称修改为 Archive - 20171225 - CRM 工具调研  然后将笔记移动到「Archive - 零碎归档」笔记本中。

如果是笔记本的话,命名规则相同,区别是将其移动到归档笔记本组里面即可。

3. 其他笔记本(组)

「其他」是笔记本分类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即便我们的分类体系再完备,除非完全采用 Wikipedia 的分类方式,否则也很难将所有类型都提前穷尽,但百科知识的分类方式其实对个人的实用价值非常有限,换句话说:性价比太低。

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笔记本组叫做「其他」,将一些不好分类的笔记本放进去,其次,我们在部分笔记本组里选择性地建立「其他笔记本」,将那些不好分类的笔记暂存放进去。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对「其他笔记本(组)」要尽量克制,我目前在其他笔记本组里放的最多的笔记本是一些朋友分享给我的笔记本,有些是关于 Mac 电脑的技巧,有些是关于 Win 生产里工具的推荐,这些笔记本并不在我的控制范围,而且其命名和分类方式与我的笔记本体系是冲突的。然而,它们显然也不适合放到归档笔记本中,所以,我将这些笔记本都统一放到其他笔记本组中。

有了其他笔记本(组),能够瞬间释放你的分类压力,但是,谨慎使用,别让「其他笔记本」瓦解了你的核心分类体系。

第二维度:主笔记分类

除了上面几个基础必备的笔记本分类之外,剩下的就是我们的主笔记分类。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先放一张的简单的分类逻辑图:

我来解释下,这个分类的基本逻辑:

第一步:建立 4 到 7 个一级分类

每个人分类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是不管你的分类偏好如何,尽量让第一级分类的数量控制在 4 到 7 个。

为什么我们要控制一级目录的数量呢?

非常简单,一是减少分类成本,二是减少调取成本,三是防止笔记紊乱。

我们先来看看网上一些用户的一些笔记分类截图: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人笔记本的分类都比较随意,对第一层级的数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很多人在使用印象笔记的初期,有感兴趣得话题就建立一个相应的笔记本,内容太多之后发现类别近似,就堆在一起形成笔记本组,让类别自然演化。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野蛮生长,可能会让笔记本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笔记结构从凌乱到失控,最后反而不断增加笔记整理的成本。

但是,当我们确定了第一层级之后,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限制,乱也乱不到哪里去。

那么,第一个类别如何建立呢?简单来说,这几个类别,应该能够能涵盖你未来绝大多数的笔记内容。其实啊,因为只有 4 - 5 个类别,我们能发挥的余地并不会太大。

下面我就来推荐几个值得参考的类别:

学习、工作、生活、兴趣

金融、生活、百科 p.s. 金融可以替换成你所在的领域,比如摄影、人工智能、快消。

工作、生活、健康、理财、人脉、学习

收件箱、资料、写作

第二步:在印象笔记中部署

注意,这里的第一个级别分类并不代表着都是笔记本组。

在确定了第一个层级之后,你可以在思维导图或者大纲中对这些类别进行初步的分解。比如我的笔记结构在分解之后就形成了下面的基本框架:

学习- 阅读- 写作- 英语- 生产力工具工作- LegalMind- 法律事务生活- 健康- 爱情手册- 自省- 凭证- 旅行- 孤独的美食家兴趣- 茶 & 咖啡- 音乐- 摄影- 视频剪辑- 观影知识- 哲学- 心理学- 科学技术- 产品经理- 人工智能

虽然这个分类是参考示例,不过结构基本上能 Hold 住绝大部分信息类别,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第三步:部署到印象笔记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结构,通常会想当然的将工作、学习、生活、兴趣,新建为印象笔记的笔记本组,然后阅读、写作、英语这些作为笔记本组下面的笔记本。

一开始这样安排完全没有问题, 这里想跟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叫做:笔记本的级别跃迁。什么意思呢?

我举个例子,一开始我将「写作」作为一个单独的笔记本,就是把日常读到的一些关于写作方法的文章收集到笔记本中,对于这样的需求,笔记本就足够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意识到,写作重要的是在平时能积累一些写作的卡片(也可以称之为素材),这些内容和写作方法论显然就不太适合混在一起。这时候,我意识到,仅仅用一个笔记本已经不能承载「写作」这个主题。

于是,我将「写作」从笔记本中剥离出来,使其跃迁升级成为一个笔记本组,然后在「写作笔记本组」下分别建立写作方法论、素材、解码文字等笔记本。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写作主体的笔记,从一个笔记本,升级成为了一个笔记本组,在整体结构体系上,它依然是属于第二个级别,不因为升级为笔记本组而发生改变。

第四步:不断维护

印象笔记的分类有很强的稳定性,但也需要后期不断地维护。在未来,当我们发现对某个笔记的分类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稍微花些时间,想一想是不是你现有的分类没有把这个类别考虑进去,然后思考是否要再增加或扩展相关类别。

印象笔记的分类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架构更像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积累,你对笔记结构也会越来越熟悉,甚至形成肌肉记忆。阅读到的大部分内容,不会再为分类的事情耗费过多的时间成本,阅读文章的瞬间心里大概就知道它将归于何处。

所以,分类这件事,别着急,慢慢来,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留言分享各自独特的分类方式,大家互相学习。


用不好印象笔记,很大程度上并非工具的问题,而是缺乏正确使用工具的意识和方法。

作为印象笔记的官方认证咨询师,从大学到现在已经用了 8 年时间,这些年也通过写文章和在行约见等方式零散地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用印象笔记打造知识管理系统》这个教程是我这 8 年印象笔记使用经验的一次系统梳理,希望能让那些想要用好印象笔记的小伙伴真正理解这款工具并且成为会做笔记的信息管理高手。

👉 成为印象笔记高手,打造知识管理系统


除了 Material Design 2,还有 20+ 个值得注意的新功能:Android P DP1 详解 | 具透

$
0
0

昨天凌晨,Google 放出了第一个 Android P 开发者预览版(DP1)。这个时间点不仅比很多人之前所猜测的 Pie Day(3 月 14 日)足足早了一周,作为下一代 Android 的首个测试版本,DP1 所包含的新变化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为了不扰乱大家宝贵的时间线,我们不妨用一篇文章为大家理清 Android P DP1 的全部内容。

什么时候能用上?

第三季度(预计是 10 月份)。

在 DP1 放出的同时,Google 也给出了 Android P 的更新时间线:

尽管 DP1 的上线时间比去年提前了足足半个月(去年是 3 月 22 日),但 Android P 的更新节奏还是与以往保持了一致: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Android P 分别将在五月初、六月初、六月下旬和七月底收到四次更新、共计五个开发者预览版本。

其中,第二个开发者预览版(DP2)会在 5 月 8 -10 日的 Google I/O 大会上公布,而正式版本可能则要等到第三季度(一般是 10 月)随 Google 的新机型一同上线。

支持哪些机型?

很遗憾,我们终于走到了和 Nexus 系列说再见的路口。

Android P DP1 支持 2017 年推出的 Google Pixel/Pixel XL 以及今年的 Google Pixel 2/Pixel 2 XL,此前陪伴大家走过 Android O 开发者预览版的 Nexus 5X、Nexus 6P 已经不在支持设备之列。此外,Pixel C 和 Nexus Player 也没有出现在 Android P DP1 的 镜像下载 页面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 Google 已经在 官方支持 页面中声明了 Nexus 和 Pixel 机型的「更新和支持期限」,其中,Nexus 5X 和 Nexus 6P 的 Android 版本更新截止日期为去年 9 月,安全补丁更新截止日期为今年 11 月。

也就是说,Android 8.0 Oreo 已经成为这两款机型能够享受到的最后一个官方版本

至于 Pixel 用户们,如果你们做好了承受各种 bug 和不稳定性的心理准备,可前往 这里 下载刷入 Android P DP1 的工厂镜像;如果你将 Google Pixel 机型作为日用主力机型,不妨先关注我们的「具透」并耐心等待正式版本。

那你先给我看看彩蛋

当然,每逢 Android 大版本更新,很多人最关心的第一件事其实就是彩蛋。

不过需要大家注意的是,Android P 对设置界面做了不小的调整(下文我们会提到),我们得前往 系统-关于手机 界面并点击打开 Android 版本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反复点击 Android 版本 才能触发彩蛋。

除了可以通过双指缩放,Android P 的彩蛋既不能单击改变视觉效果,也不能多次连续点击触发 额外的小游戏。 这个仅仅会在每次出现时切换配色的新彩蛋长这样:

这个色彩绚丽的字母「P」可以说是非常地直观了,但它的背后究竟藏着哪一款 甜品代号 呢……

一眼能看见的视觉更新

介绍完每次更新后的必聊话题,我们来有针对性地看一看 Android P DP1 当中的新变化。

更新到 Android P DP1,我们一眼能够看见的视觉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处:

Material Design 2?

上月初,XDA 开发者曾在 Chromium 的提交内容(commit)中发现了一则名为「Material Design 2」的条目,根据条目的相关内容,今后可能会出现在 Chrome 浏览器设计中的 Material Design 2 将采用更为明亮甚至有些偏蓝的灰色阴影、稍暗的红色配色以及一套红黑主题。

虽然这些提交内容随后被隐藏,但它们的出现显然暗示着快满四岁的 Material Design 或将迎来一次较大程度的变革。这从放出的 Android P DP1 则从多个角度佐证了这个猜想。

首先是色彩。

Android P DP1 一改 Android 8.x 中朴素的黑、白、灰三色风格,不仅为快速设置面板的开关加上了圆形的蓝色背景托盘,系统设置界面中所有一级设置条目的图标也都有了色彩各异的圆形背景(如下图)。虽然有不习惯的原生 Android 用户将其戏称为「TouchWiz Google Play Edition」,但有了色彩的 Android 系统的确更加活泼了。

既然说到了快速设置面板,我们不妨就在这里多介绍一点。Android P DP1 的快速设置面板在操作逻辑上也有了变化:

  • Wi-Fi、蓝牙等快速设置开关无法像先前版本中那样点击后展开详情,变为了单纯的「开关」
  • 快速设置开关页面由此前的左右滑动分页变成了上下滚动式无分页设计

其次是动画。

Android P DP1 的全局动画与旧版相比也大有不同,其中最能带来直观感受的应该是返回、窗口切换和点击三种动作的动画效果。

具体可参考下面这组动图:

色彩、阴影和动画是 Material Design 设计语言的关键元素所在,而从 Android P DP1 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即将到来的 Material Design 2 在色彩应用上会更加大胆,动画效果也会在物理加速度的加持下变得更加顺畅而自然。

圆角、圆角,还是圆角

在色彩和动画效果之外,Android P DP1 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莫过于大量(个人看来甚至有些泛滥)的圆角设计了。

比如上面提到的快速设置面板就已经变成了一张大面积的圆角卡片,快速开关则以圆形蓝色背景图标的形式分布其上。不得不说,圆形背景的存在让快速面板中的开关分布变得更加松散了一些,因此看上去还有几分凌乱。

再比如通知。除了在设计上对消息通知布局进行重构并加入智能回复功能以外,Android P DP1 还将通知面板整体变成了一个与上方快速设置面板相互隔离的圆角卡片,每条以 Headsup 形式弹出的通知顶部也采用了同样的圆角设计。

桌面启动器的 Dock 栏也有了一层顶部为圆角的浅色遮罩,甚至连系统设置顶部的搜索框,也换用了与启动器底部类似的圆角搜索框设计。

在使用 Android P DP1 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人在这成堆的圆角中看到 WebOS 的影子吧。

为「刘海」让路

如果说圆角设计是为了照顾那些采用圆角切割的「全面屏」手机们(比如 Pixel 2 XL),那状态栏的重新布局应该就是为「刘海」让路吧。

Android P DP1 一改原生 Android 延续了多年的状态栏布局方式,将时间调整到了状态栏最左侧,手机信号、Wi-Fi 和电池图标的位置则保持不变。由于 Android 系统状态栏的通知图标都是从左边开始堆叠,这样设计可以保证状态栏图标在大多数情况下的视觉均衡。

而这个「视觉均衡」的核心显然就是屏幕异形切割,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刘海」。关于这个猜测,我们其实还可以在 Android P DP1 藏得较深的「设备主题背景(Device Theme)」选项中找到支撑。

这个选项位于 系统设置-显示 中,在此前的 Android O 开发者预览版本中曾用于提供 Pixel、反色等主题选项。而在 Android P DP1,除了 Pixel 以外,其他几个选项都是不同样式的切割(cutout)主题,开发者应该可以借助这一选项对所开发应用的异形屏兼容性进行调试。

至于近年来不断尝试收紧对 Android 生态控制力度的 Google 为什么会为「刘海屏」做出让路,有这么一个例子可以给大家参考:

去年 4 月,在三星 Galaxy S8、LG G6 等采用 18:9 显示比例屏幕的机型相继推出后不久,Google 更新了 Android 应用「超宽显示屏」设计规范 并建议开发者进行适配。

同年 10 月,Google 发布了自家首款采用 18:9 显示比例屏幕的手机,也就是 Google Pixel 2 XL。

更易用的细节改进

视觉风格上的更新势必会像往年一样引发争议,但 Android P DP1 在易用性上的改进却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屏幕截图编辑功能

屏幕截图编辑功能其实很早就出现在了一些第三方 Android 定制 ROM 当中,但原生 Android 此前一直没有考虑过这个需求。

而在 Android P DP1 中我们发现,成功进行截图操作后,除了将截图分享出去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原生截图编辑功能进行简单的截图处理,处理操作主要包括裁剪和标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知道出于怎样的考虑,这个功能目前仅适用于 Google Pixel 2 和 Pixel 2 XL,不过我们现在在电源按键菜单中也能看见截图功能了。

锁定模式

关于电源按键菜单,新增的另外一项功能叫做「锁定模式」,在 安全性和位置信息-锁屏时的偏好设置 中找到并打开 Show lockdown option 之后,我们就能在锁屏时通过长按电源键,然后点击 进入锁定模式 按钮来进行锁定。

使用这种方式锁屏后,我们将无法通过指纹或 Smart Lock 等快速解锁手段进行设备解锁。安全性更有保障。

文字编辑操作优化

在巴掌大小的手持设备上进行文字编辑操作是一个难以满足却又必不可少的需求。Android 一直以来都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但还做得不算好。

所以在 Android P DP1 中,Google 决定向 iOS 学习,现在,当我们在 Android 设备上长按移动键入光标时,光标经过的文字区域会被放大显示。

更「灵性」的屏幕旋转

屏幕旋转开关的确是一个容易让人头疼的问题:躺在床上玩手机时我们往往需要关掉屏幕旋转开关来避免屏幕显示内容自动旋转,而在观看视频或浏览照片的时候,我们又得打开它让手机横屏以供观赏。这样的切换实在有些繁琐,所以 Android P DP1 赋予了这个功能更多的「灵性」。

如果我们在屏幕自动旋转功能关闭的前提下将手机横过来,屏幕导航按键区域就会出现一个快速「屏幕旋转」开关,点击就能马上旋转屏幕内容;而当我们需要让屏幕内容显示方向保持不变时,也能通过快速设置面板进行屏幕方向锁定。

大幅简化勿扰模式

音量调节操作的逻辑也随着视觉风格的变化有了很大的不同。

此前版本的 Android 操作系统中,当我们按下音量键时,优先调节的一般是响铃和通知的音量大小,有媒体内容播放(比如看视频、玩游戏)时,才会出现媒体音量调节。

而在 Android P DP1 中,这个逻辑被完全调换了过来:按下音量键后,与电源键菜单风格类似的音量调节对话框会从音量键一侧弹出,优先调整的音量则变成了媒体音量;响铃和通知则被简化为音量调节滑块下方的一个按钮,点击它可以让手机在响铃、震动和静音三种模式间进行快速切换。

只有当我们进行通话时其他音量调节滑块才会并列出现,否则我们只能事先在设置选项中进行调整。

最多支持同时连接五台蓝牙设备

在上面提到的媒体音量调节界面中,点击音量调节滑块上方的媒体按钮还可以快速选择媒体播放方式。

以此为引申我们发现,Android P DP1 最多支持的蓝牙音频设备数量增加到了 5 台,只需前往 开发者选项-网络 下找到 已连接的蓝牙音频数量上限 并开启,即可在音量调节时从最多五个蓝牙播放设备间进行转换。

不得不说,3.5mm 耳机接口之后,Google 一直都在认真思考如何改善蓝牙音频体验这件事,并且还做得不赖。

简明直观的自动亮度功能

先前版本的 Android 在自动亮度功能设计上其实比较「纠结」:开启自动亮度的同时,我们一般还能手动调节亮度,两者没有前提条件,可以互相干扰。比如当我们在室外将手机屏幕亮度调至最低的同时,手机依然会在自动亮度开启的前提下增强手机背光。

在 Android P DP1 中,这个功能背后的逻辑得到了简化:在没有开启自动亮度选项时,屏幕亮度不受光线传感器干扰保持固定值;开启自动亮度后,屏幕亮度则会根据周围的光线环境实时调整。

遮住光线传感器后

自动亮度生效的同时,快速设置面板的亮度滑块也会有相应的动画提示。

省电功能配色优化,适用范围更广

很多人都忘不掉 Android 5.x Lollipop 在引入省电模式的同时加入的那个橙色状态栏与屏幕按键背景提示,毫无疑问,这样的视觉提醒在某种程度上只会加剧电量见底时的焦灼感。

Android P DP1 取消了这个设定,开启省电模式后,我们不会收到任何不适的视觉反馈。除此之外, 省电模式的开启阈值也得到了优化,滑动滑块即可将其设置为 5% 至 75% 电量区间内任意数值处开启。

Ambient Display 显示效果优化

根据此前的用户反馈,Google 对 Ambient Display 特性下的显示效果做了一些调整,包括:

  • 无论何时,Ambient Display 都会在屏幕底部显示当前的电量状态;
  • 新通知出发 Ambient Display 时,这条通知会「挤开」时间居中放大显示。

具体的效果对比如下(图自 AndroidPolice):

Oreo vs. Android P

计费 Wi-Fi 

在 Android P DP1 里,我们终于可以为某个 Wi-Fi 连接设定连接类型了,如果将某个 Wi-Fi 网络设定为「计费网络」,在使用这个 Wi-Fi 连接时系统就会通过限制后台流量等措施来减少费用开销。

另外,Android P DP1 的热点功能会在没有设备连接时自动关闭。

振动强度调节

由于不同 Android 设备所采用的震动马达各有差异,厂商在进行相关调教时往往也有不同的喜好,因此 Android 设备的震动反馈手感在体验上一直都相当被动。此前稍有动手能力的 Android 玩家可以选择刷入特定内核或特定 ROM 来自定义振动强度,而现在,Google 将这个选项做进了原生 Android P DP1 当中。

这个选项位于 无障碍功能 当中,支持为「通知/响铃」和「触摸反馈」分别设定不同的震动强度。前者不必多说,后者几乎会影响所有与触摸操作相关的震动反馈手感,比如屏幕导航按键、虚拟键盘、指纹识别传感器等等。

图案手势解锁安全性增强

虽然在生物识别解锁技术的发展之下,传统锁屏方式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少,但 Google 还是对图案手势解锁的安全性进行了优化。

具体而言,当我们在屏幕上使用图案手势解锁时,手指划过的图案路径将会渐隐,而不是向此前版本的 Android 系统那样让你的解锁图案完全暴露在屏幕之上。

以及一些看不见但值得一提的底层革新

用户隐私

为了更好地保证隐私,Android P DP1 会限制后台闲置应用对麦克风、摄像头和传感器的访问权限,那些骇人听闻的「某某毒瘤应用悄悄打开手机麦克风、摄像头收集用户信息」现象在 Android P 中将得到根除。

此外,Google 还在 Android P DP1 的开发者选项中提供了 MAC 地址随机化选项,并将 READ_PHONE_STATE 权限中较为敏感的 build.serial 识别码访问权限完全交由用户控制。

多摄像头 API

采用双摄像头的 Android 设备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个厂商都能通过自家优化来让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因此,Google 从 Android P DP1 开始加入了新的多摄像头 API。开发者可以在具备两个甚至多个摄像头的设备上借助这个 API 接口更好地实现无缝变焦、背景虚化和立体视觉等功能。

除此之外,Android P DP1 还利用新的会话参数有效减少了进行初始拍摄时的反应延迟,也就是说,打开相机捕获精彩瞬间时可以更加快速、灵敏;新的表面共享(Surface sharing)技术则能让相机应用在无须重启的前提下在多种使用模式下进行快速切换;Android P DP1 还添加了基于显示屏的闪光灯支持并为部分应用层面的图像防抖和滤镜效果加入了 OIS 时间戳访问权限。

支持 Wi-Fi RTT 室内定位

在 Android 平台上,如何实现精准的室内定位是一个让部分应用开发者感到头疼的问题。为此,Android P DP1 开始支持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推出的 IEEE 802.11mc Wi-Fi 协议(又称 Wi-Fi Round-Trip-Time,RTT)。

这项协议可以在受支持的 Android 设备上使用新的 RTT API 测量与附近 Wi-Fi 接入点的实际距离进而实现室内定位。在定位过程中,设备无需要连接到这些 Wi-Fi 接入点,并且只有手机能够确定距离,也就是说,附近的 Wi-Fi 接入点则无法反过来感知 Android 设备的位置。

使用 RTT API 进行 Wi-Fi RTT 室内定位的定位精度可达 1~2 米,这样的精度水平可以帮助应用开发者创造出全新的 Android 应用体验,比如通过语音打开附近某个位置的灯光、获取特定门店的优惠信息等等。

HDR VP9 视频、HEIF 以及新的媒体 API

Android P DP1 增加了对 HDR VP9 Profile 2 的内置支持。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支持 HDR 播放的 Android 设备上将启用了 HDR 播放的视频内容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

此外,Android P DP1 还添加了对 HEIF 图像编码的支持,这种格式的图像压缩效果更好、所需的储存空间和网络传输流量也更少;开发者还可以通过 ImageDecoder 和 Bitmap Factory 将 jpeg 文件转化为 heic 文件,从 jpeg 文件中获取位图。

另外,一些媒体 API 也将在这个版本中得到加强或重构。

JobScheduler 中的数据费用敏感度

JobScheduler 一直以来都是 Android 的核心服务,能够在 Doze、App Standby 和 Background Limits 等特定状态下更好地管理定时任务及工作。

在 Android P DP1 中,JobScheduler 可以视运营商网络状况更好地处理与网络相关的任务:开发者在开发应用时即可声明这些任务所需的数据包大小、信号强度以及指定的详细网络要求;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向设备反馈网络状况来协助 JobScheduler 管理工作。

后者在无限流量资费套餐越来越多的当下尤其适用,但它同时也需要厂商、运营商等多方面协同跟进,派小队并不看好这项改进在国内的应用。

神经网络 API 1.1

Android 8.1 中引入了神经网络 API 来增强 Android 设备的本地机器学习任务处理能力,而在 Android P DP1 中,Google 进一步对这个 API 进行了扩展和改进,增加了对 9 个新操作的支持。

自动填充的改进

Android P DP1 同样也对 Andorid 8.0 引入的自动填写框架进行了 bug 修复并加入了新的 API 接口,这些新的 API 允许密码管理应用更好地进行数据集过滤、输入清理和兼容模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兼容性模式,此前,Google 曾专门针对无障碍功能做出了限制并对部分滥用无障碍功能的应用进行了下架,需要借助无障碍功能进行自动填写的密码管理应用也受到了波及。

而本次推出的兼容模式则可以在那些还没有完全提供自动填充框架支持的应用程序中继续采用基于无障碍功能的方法进行密码填写,同时不会对性能或安全性造成影响。

应用安全

通过新加入的 FingerprintDialog API,Android P DP1 开始 Google 将为指纹验证提供更加统一的用户界面,开发者可以借助这个 API 在不同机型上对指纹验证界面的文案和图形指示进行有针对性地适配。

ART 性能提升

和 Android 8.x 相比,Android P DP1 进一步提升了 ART 运行环境的性能和效率。

也就是说,运行在 Android P DP1 中的应用内存占用能够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这些应用的启动时间也将得到提升。

更现代的 Android

正如 Google 此前所宣布的那样 ,Google Play 将要求所有应用在 2018 年 11 月之前针对 Android 8.x Oreo(targetSdkVersion 26 或更高版本)进行更新并在 2019 年前提供 64 位支持。

同时,Android P DP1 在运行面向 Android 4.2 之前的平台(targetSdkVersion 小于17)开发的应用时向用户发出警告。


以上就是本次具透的全部内容,对 Android P DP1 感兴趣的开发者和读者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新版本的底层变动,可前往查阅 Google 的 开发者网站


为期两个月的年度征文结束,这些文章获得了最终大奖

$
0
0

经过两个月的投稿,「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年度征文活动在二月底正式结束。

这段时间,少数派编辑部收到了 220 多篇投稿,今年收到的稿件中,有人分享了自己的「年度最佳」,有人讨论了如何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高效,相比以往的征文活动,我们看到更多人开始着重思考「数字化」和生活的结合,让「数字化」为己所用,通过「数字化」来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对这种变化感到欣喜,同时也很感谢他们把这些思考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而现在,经过一周的评选,终于到了揭晓评选结果的时刻。

根据文章的质量,并参考文章的综合阅读量和点赞数,我们最终从 39 篇入围作品中选出了 10 篇获得最终大奖的文章。让我们一一为大家介绍:

获得最终大奖的 10 篇文章

如何做到「人键合一」?这是 2017 年我的人体工学键盘体验和思考

  • 作者:OriDance
  • 奖品:HHKB ProFessional BT 键盘

选择键盘时,我关注的往往是做工、轴体,或者酷炫的灯光,而 OriDance 给出的答案则是「人体工学」。在他看来,键盘之于数字工作者就像宝剑之于剑客,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将让使用者获得更舒适高效的体验,达到「人键合一」的境界。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使用过的几款人体工学键盘,并提供了自己的软件配置和工作流,对于每天和键盘打交道的现代人来说非常有借鉴价值。阅读全文 >

用「一闪」拍了一年的动图,这是我的拍摄经验

  • 作者:Ethan_Yang
  • 奖品:坚果 JmGO P1 投影仪

动图和静态图片不一样,它会动,更接近短视频,但却没有声音,如何拍好动图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Ethan_Yang 持续拍摄了一年动图,并且成为了一闪热门用户排行的第一名,他用自己的经验以及技巧,跟我们分享了如何拍出一张优秀的动图作品,让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动图的魅力。阅读全文 >

使用 Airtable 建立自己的数据收集模式

  • 作者:huhuhang
  • 奖品:Kindle Oasis 电子阅读器

数据,被称为信息时代的「黄金」。对个人而言,数据能做些什么?多数人满足于计步器、心率检测。而 huhuhang 的答案则是「优化生活」。他选择了 Airtable 作为收集和分析工具,将这一年里各类收集工具的数据汇总到一起,收集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搭建了一系列用于工作学习、量化自我、信息存档的数据库。如果你也想让数据发挥作用,从中发现自身弱点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你的起点。阅读全文 >

用 MOZE 记账这一年,我对财富有了新的认识

  • 作者:KKKove
  • 奖品:坚果 Pro 2 顶配版(老罗签名版)

记账是一个好习惯,它能让你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以及消费水平,从而更合理地管理和规划自己的财富。MOZE 是优秀记账 App 的代表之一,KKKove 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分享了如何管理信用卡、投资理财怎么记、用「事件」来记录不同的场景、个人财务总结等深度用法,让我们对记账这件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阅读全文 >

分享过很多手机摄影心得,这次我想谈谈手机摄影的现在和将来

  • 作者:Derrick Zhang
  • 奖品:DJI Spark 无人机

为什么要用手机摄影?手机摄影目前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手机摄影的未来可能性有哪些?写这样的一篇文章对任何一名作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事。Derrick Zhang 曾在少数派分享了多篇非常受读者欢迎的手机摄影内容。这次他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角度,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谈了谈他对「手机摄影」这件事的感悟和思考。阅读全文 >

用手机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2017 年我学会了这些方法

  • 作者:谭小熊
  • 奖品:Go Pro Hero 5

要拍出一张真正与众不同的照片,究竟需要做哪些事?在这篇文章,谭小熊用自己过去一年的实际拍摄经验,在构图、选题、用光、后期等等各个方面,分享了他如何用手机进行创意拍摄。如果你觉得自己拍出照片有点千篇一律,相信这篇文章能帮你找到一些不一样的新思路。阅读全文 >


一千多块钱的台灯听起来很夸张,但这是我今年买得最值的硬件

  • 作者:Navis
  • 奖品:UBNT Amplifi 路由器套装

我们愿意花五千元买手机,愿意花一万元买笔记本电脑,但是很少有人会花一千多买一盏台灯。Navis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敏锐地指出了台灯质量与眼睛健康之间的关系,用鲜明的对比为我们展现了这只台灯是如何提升保护使用者的眼睛。作者为身体做了一笔有意义的投资,或许你看完之后会对台灯有了不一样的认识。阅读全文 >

这是我今年最满意的「智能硬件」:MINI Cooper Base

  • 作者:Milkshake羊
  • 奖品:SONOS PLAYBASE 电视音响

MINI Cooper,这是今年征文活动收到的最不一样的投稿,也是少数派到目前为止最大件的硬件体验。没有横向对比、百米加速等专业的评测,@Milkshake羊 从个人体验的角度出发,向大家介绍了 MINI Cooper 的各种智能化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对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阅读全文 >

「少数派年度最佳作者」的数字生活方式,用 App 搭建高效工作生活流

  • 作者:ElijahLee
  • 奖品:10.5" iPad Pro(256GB)

数字生活的终点,还是要好好生活,而不是被「数字化」淹没。如今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被不同程度地「被数字化」,如何让它为生活服务,有条不紊地过好每一天,是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智能到牙齿」的 ElijahLee 在本文分享了他数字化生活的一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你一定能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全文 >

独居青年生活指南

  • 作者:卷毛的
  • 奖品:iPhone X(64GB)

你一定听过「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这句话,@卷毛君 的这篇《独居青年生活指南》就像大家展示了这种生活态度,他从家具采买、收纳整理和房屋保洁等多方面分享了他的租房生活经验。即使你没有租房,文中整理收纳的理念,便宜实用的小物件也都可以拿来借鉴。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不算是一个独居青年,他还有一只猫呢。阅读全文 >

「腾讯应用宝」特别奖

此外,今年我们联合「腾讯应用宝」,邀请大家分享今年对你足够重要的 App 或游戏,介绍你认为它好的地方,以及它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实际帮助和影响。

我们从投稿文章中选出了下面几篇,这些作者将获得由「腾讯应用宝」提供的「腾讯周边福袋」一份。

  • 用 MOZE 记账这一年,我对财富有了新的认识(by KKKove)
  • Airtable 建立自己的数据收集模式(by huhuhang)
  • 2017 年,我用这些 App 让旧手机重获新生(by Fairyex)
  • 我是如何用「一闪」拍摄动图的(by Ethan Yang)
  • 新效率玩儿法:利用「时间块」app 规划香港海洋公园剧场表演的行程(by 法海的发际线)
  • 走向互联网无纸化时代,我的 2017 年度最佳 App:CamScanner(by 风在山路吹)
  • 我的数字 2017:Notion、笔记和其他(by Joyuer)

在征文活动进行中,我们已经不定期在首页发布过入围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都将获得「少数派 2017 定制福袋」一份,你可以在「2017 年度征文」专题 中看到所有入围文章。

感谢参与征文的你

同时也要感谢所有参与征文活动的作者,无论获奖与否,在年末做一次回顾分享,这件事本身就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做到的。所以,每一位参加征文的你,都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少数派」。

最后,感谢腾讯应用宝、一闪、数码荔枝、Sonos、大疆 DJI、UBNT、内啥网、锤子科技、轻芒阅读、倍洽、大鱼平台对本次活动的赞助和支持。

如何用 Markdown 写论文

$
0
0

本文用简明的样例,介绍如何使用 Markdown 和自动化工具帮你处理数学公式、参考文献引用、图片交叉索引等学术论文写作中常见的棘手问题。快来试试吧。

null

苦恼

自从我学会了如何在数字文档上用红笔写写画画,跟学生合写文章和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就变得轻松多了。

null

有的部分,学生会很快改完反馈给我。但是我发现每次对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做出调整要求,学生们的反馈都非常慢。

有的时候,学生甚至会求饶,「老师,参考文献顺序能不能不动?或者全文都确定下来再统一做?每次调整一个,就需要很长时间!」

我一时惊愕,为什么需要那么久?

后来才明白,他们居然是在 Word 中一条条手动插入尾注,来引用参考文献的。尾注的内容有的直接搬过来,有的手动输入,结果参考文献列表的格式「丰富多彩」——有的信息不全,有的格式根本就不符合 GB/T 7714-2015 的规范。

在我的帮助下,许多学生学会了使用 NoteExpress、Endnote、Zotero 和 Mendeley 等工具,用自动化方式管理和引用参考文献。

但即便是这样,效率依然不够高。尤其是跟别人协作的时候,参考文献引用的修改就成了噩梦。

你可能需要每次都把 Mendeley 或者 Zotero 的文献库同步给对方,否则自动生成的引用标记就容易乱掉。

写作学术论文时,你还不得不时常面对图表交叉引用、数学公式和脚注等问题。如果方法不当,会把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耗散掉,劳而无功。

Word 编辑器用来写学术论文,可能真的并不是最优方案。

但是没办法,国内学术界,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目前投稿模板还主要是 Word 的。

好消息是,即便是形成 Word 文稿,效率也是可挖掘的。

我平时写作学术论文的时候,用的依然是让人喜欢的标记语言——Markdown。对,你没听错,它不光可以帮你写公众号、做幻灯,也可以写论文哦。

通过本文,我把自己用 Markdown 写作学术论文的流程分享给你。希望看过之后,能帮助你提升效率,带来更多愉悦的写作体验。

方案

我的方案,是采用 Markdown 来写作内容。然后用文档格式处理界的瑞士军刀 Pandoc,把内容转换成 Word 格式。

Pandoc 实在是黑科技。我曾经用它给你演示了 如何把思维导图秒变成幻灯。还记得其中这张图吗?

null

图中每一个节点,都是 Pandoc 支持的一种文档格式。Markdown、Docx、PDF、LaTeX、ePub、HTML …… 基本上涵盖了我们常见的发布格式需求。

一次写作,多种格式发布。听起来是不是很兴奋呢?

要使用这一方案,我们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工具。这就开始吧。

环境

我们需要安装以下几样东西:

  • Python 运行环境;
  • Pandoc;
  • Atom编辑器;
  • 样例文件夹。

下面我们一一介绍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Python环境

我们的演示中,需要用到 pip等 Python 环境工具。最简便的方法是安装 Anaconda套装,这样就不必对各种组件一一手动调整安装了。

请到 这个网址下载最新版的 Anaconda。下拉页面,找到下载位置。根据你目前使用的系统,网站会自动推荐给你适合的版本下载。我使用的是 macOS,下载文件格式为 pkg。

null

下载页面区左侧是 Python 3.6 版,右侧是 2.7 版。请选择 2.7 版本。

双击下载后的 pkg 文件,根据中文提示一步步安装即可。

null

Pandoc

请到 这个网址下载 Pandoc。

null

根据你的操作系统,下载对应的版本。我在 macOS 下,需要下载其中的 pkg扩展名安装包,双击安装。

为了处理图形的交叉引用,我们需要添加一个 pandoc 插件。

在终端(macOS, Linux)或者命令行(Windows)下,执行:

pip install pandoc-fignos

正常安装后,pandoc 就算准备好了。

Atom编辑器

请到 这个地址下载 Atom 编辑器。网站会根据你的操作系统,自动找到对应的版本供你下载。

null

因为我用的是 macOS,所以这里网站提供的是苹果版本 Atom。

下载之后,安装运行。然后你需要安装 1 个插件,帮你预览 Markdown,叫做 markdown-preview-enhanced

安装方法如下:

使用 Cmd + ,呼叫配置菜单。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苹果系统 macOS 上的操作。如果你用的是 Windows,请把所有出现的 Cmd 按键替换为 Ctrl 按键,或者查阅帮助文档。

null

选择左侧边栏的最后一项 + 号,用于安装新的插件。

null

在搜索框中输入该插件的名字:markdown-preview-enhanced,点击搜索结果中该插件的 Install 按钮。

很快,插件安装好了。

null

这样,我们就可以实时查看 Markdown 的预览效果了。

样例文件夹

我专门为这篇教程,准备了一个 github 项目。

请从 这个位置,下载压缩包,之后解压。

null

把其中的 demo.md文件拖动到 Atom 编辑器中,就可以正式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了。

基础版本

Atom 编辑器里,demo.md文件显示如下。

null

左侧是 Markdown 源代码,对应的预览效果在右侧显示。

这里我们只包含了最简单的文本和图片。图片在我们刚刚下载文件夹的 /assets子目录中。

到终端下,采用 cd命令进入咱们的演示文件夹(我的在 ~/Downloads/demo-scholar-markdown-docx-master),执行:

pandoc demo.md -o demo.docx

可以看到,当前文件夹下,生成了 demo.docx文件。

打开 Word 文件,内容是这样的:

null

基础版本的格式转换,就是这么简单。下面我们就要添加一些内容,让文稿变得愈加有学术色彩。

数学公式

我们尝试插入数学公式。

在 Markdown 下,可以直接使用 LaTeX 数学公式。你只需要负责键入符号,Pandoc 负责将其转换成漂亮的公式显示在 Word 中。

如果你对 LaTeX 数学公式的输入不是很熟悉,不要紧,这里有个小抄(cheatsheet),你可以参考。

我们打开 demo-math.md,可以看到这次除了刚刚的内容,还增加了一个新的部分,叫做「数学公式」。

内含一个经典物理学公式,还有相应的变量解释。

null

在右侧预览区里面,我们看到了公式预览的效果。

回到终端下执行:

pandoc demo-math.md -o demo-math.docx

这次生成的 docx 文件如下图所示:

null

转换后的 word 文件里,不论是独立公式,还是行内数学符号,都显示正常。

脚注

写学术论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加入脚注。例如在首页需要添加作者和基金支持信息之类。咱们也尝试在本部分加入对应内容。

打开 demo-footnote.md,对比一下添加了哪些信息。

null

脚注用 [^1]来表示。内容用同样的符号,后接冒号,然后填写具体信息。

这次的预览中,我们看到了脚注的标注,但是脚注内容哪儿去了?

别担心,拖拽右侧的预览窗口,我们就能看到脚注了。

null

但是转换成 word 后,这脚注还在第一页吗?

我们到终端下,执行 pandoc命令:

pandoc demo-footnote.md -o demo-footnote.docx

null

脚注如同我们需要的那样,显示在了首页底部。本部分测试成功。

文献引用

下面我们进入关键阶段——文献引用了。

我们打开百度学术,找几篇跟大数据特性相关的文献。

null

键入检索主题词「大数据+3V+5V」,搜索后的结果如下:

null

点开第一篇,我们看看内容。

null

页面下方有全文链接,我们选择知网。

null

点击 PDF 下载,查看全文。其中包含以下内容,跟咱们这篇文稿的主题相关。

null

我们决定引用这篇参考文献。

回到百度学术的页面,点击引用按钮。

null

在弹出页面中,点击下方蓝色的「BibTex」。

null

如上图所示,该文献的 Bibtex 信息就是这样的一段文本。我们将其拷贝下来,存储到 .bib文件里。

依此类推,我们再下载其他两份文献的 Bibtex 信息。

你可以打开演示目录内的 myref.bib文件查看,内容如下图所示:

null

下面我们就要引用这些文献了。

打开 demo-citation.md

null

引用的时候,我们使用 Bibtex 中每条文献信息大括号内的第一个字段,前面加上 @符号,用方括号扩起来。需要引用多条文献的时候,在方括号内,对不同文献标记用分号区隔。

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参考文献的预览信息是不正确的。

下面我们看看 Pandoc 能否帮助我们将其转换成为正确的 Word 内容。

注意这次需要使用的参数比较多。因为我们不光需要指定参考文献的格式,还得告诉 Pandoc,参考文献数据存储在了哪里(myref.bib)。

pandoc --filter pandoc-citeproc --bibliography=myref.bib --csl=chinese-gb7714-2005-numeric.csl demo-citation.md -o demo-citation.docx

打开转换后的word,看看效果。

null

Pandoc 正确地帮我们把文献的引用标记信息转换成为了上角标,根据出现的顺序自动编排序号。对于多个文献的引用情况,也做了对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列表呢?

我们翻动页面到文末。

null

参考文献列表已经根据 GB/T 7714-2015 的规范自动生成。

将来无论是对文献引用作增删、移动、修改,都可以通过执行上面的一条命令自动更新。非常方便。

图片引用

写作长篇学术论文(例如毕业论文)时,图片可能会有很多。引用起来如果手动编号,将来插入新的图片,就得手动重排许多后续内容,很麻烦。

下面我们尝试在 Markdown 里插入图片标题,并且在文中作交叉引用。

请打开 demo-figref.md,内容如下:

null

注意这里图片使用时,加入了一些新的信息。前面的方括号里面,加上了图标题;后面的大括号,使用 #fig:id的方式,加入了图的标记。

引用的时候,采用 {@fig:id}的方式,分别引用每个图形。

注意右侧的预览区,图标记都是原封不动显示的。

为了能够让图片引用的时候使用「图」,而不是「Figure」,我们在文件首部插入4行内容:

---fignos-cleveref: Onfignos-plus-name: 图…

预览中,这部分也出现在了文章首部,很难看。

null

我们执行以下的 pandoc 命令,注意此次加入了图片引用处理要求。

pandoc --filter pandoc-fignos --filter pandoc-citeproc --bibliography=myref.bib --csl=chinese-gb7714-2005-numeric.csl demo-figref.md -o demo-figref.docx

这次生成的 Word 里面,图片自动加上了编号。

null

第二张图,序号也符合我们的预期。

null

注意,目前这个图片自动编号的功能对于中文支持还有些问题。例如标题中依然显示为「Figure」,而非我们想要的「图」。不过我们只需要调整替换图标题即可,所有的引用都是正常的。

如果你的学术论文里面有数十或上百张图片,你会立即体会到这种引用方式的好处。

小结

本文我们用一个最小化的样例,介绍了如何在学术论文写作时,利用 Markdown 和 Pandoc 处理以下格式信息:

  • 数学公式;
  • 脚注;
  • 文献引用;
  • 图片引用。

此时再来看我们生成的 Word 文稿,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null

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举一反三,你也�可以把这些技巧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学术文稿的写作中,它们包括而不限于开题报告、结项报告,甚至是科研项目申请书。

希望这些展示,能对你写作学术文稿效率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讨论

你平时经常写学术论文吗?用的是什么工具?效率如何?除了本文介绍的方法外,有没有更好的工具和流程推荐给大家?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思考和经验,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点赞,并且微信关注和置顶我的公众号「玉树芝兰」(nkwangshuyi)。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身边的亲友有帮助,也欢迎你把本文通过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少数派,汇聚数字时代愿意思考的人。


这款有趣的解谜游戏,让你体验重力混乱的二维世界:puzzlement

$
0
0

Gamebra.in推出的极简游戏都有很高的辨识度,色彩风格统一采用低调的黑白灰,偶尔会有一抹鲜艳的红色让沉闷的画面增加灵动。基于矛盾空间设计的 hocus.、几何形状叠加匹配 voi、绳索缠绕连线 rop,都是休闲舒适的极简解谜游戏。近日上架的 puzzlement,成为这一系列新的一员。

Puzzlement 是一个重力方向混乱的空间。一个幽灵生活在二维世界中,而多个二维世界相互衔接,在分界面处,重力方向就发生了奇妙的转变。简单地操控幽灵在不同世界里游走,取得红色底方块,即可过关。⬅️➡️方向按键来控制幽灵走动,⬆️按键来控制幽灵跳跃台阶,操作非常简单。

重力方向的变化在 puzzlement 里是非常令人着迷的因素,也可以说是解谜的关键所在。红色幽灵要不断地在二维世界边缘穿梭,因为这里才可能让重力走向发生改变。仔细观察下图中幽灵出发时世界的重力,和回到原点时重力方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重力方向的改变,并不一定要在二维世界切换时才发生。蓝色窗格可以让幽灵的重力立刻翻转,当这个道具在镜像二维世界里出现时,就会让解谜蒙上一层平行世界的那种神秘而又未知的色彩。不过当重力变化过于频繁时,准确地分清左右反而变得比较困难,一旦判断错误使幽灵坠落到另一个二维世界,重力可能又再次变化。

当我在 puzzlement 中解谜时,一直联想到《三体》中描述的歌者文明打击宇宙的工具——二向箔,它能迫使三维宇宙长宽高中的某个维度无限蜷缩,从而迫使三维宇宙空间向二维坍塌,形成一张绝对平面。Puzzlement 的二维世界像极了被二向箔打击后的世界。三维世界里我们伸手就能抓到一个物体,而到了二维世界,这一切变得麻烦复杂。

Puzzlement 共有 50 个关卡,谜题都简单又有趣,约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所有关卡。你可以在 App Store (¥6) 和 STEAM (¥11) 下载 puzzlement。


更多 Gamebra.in 出品的游戏,请阅读: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正确使用方式,玩手机也不算浪费时间。


看腻了系统原生图标?来试试这 6 款 Android 图标包

$
0
0

Android 系统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不仅对开发者十分友好,对于想要更加彻底打造专属「爱机」的用户们也是非常地方便。在 Android 手机上,我们除了能够做到更换壁纸这种基本操作,还可以把各种并不喜欢的应用图标替换为自己喜欢的风格,随意「捏」出自己喜欢的布局和界面。

诚然,高标准,定制化的图标与强制的统一布局看起来是很公正洁净。但布局先不说,这堆应用图标里面一定会有某几个是你不怎么喜欢的,甚至很难去忍受它们(强迫症更甚)。这个时候就应该试试各种 Android 上的图标包,换掉所有难看的图标,桌面重新变得舒服又顺眼。

作为轻度强迫症,在尝试了好几十个图标包之后,我从中挑选出我认为最好的几个混合设置了所有应用的图标,这篇文章就给大家推荐几个不错的图标包,顺便分享一下我的挑选标准和经验。

我的入选标准

Android 平台上的图标包不说上万也得有好几千了,每天还有各种风格各异地新图标包涌现,那如何高效快速地挑选和自己对上眼的图标包呢?下面是我自己对日用图标包的要求,大家可以拿来参考:

  1. 针对国内应用适配(或者有此意向),我们在国内使用的 App 当然是以国产应用居多。而且比起国外应用,国产应用的图标有更大几率让我「毛骨悚然」。
  2. Material Design 或偏原生的风格,这个是个人审美的取向,由于我使用的是原生的系统,Material Design 设计的图标和原生界面会比较搭。使用 MIUI 等第三方系统的朋友也可以使用非 Material Design 的图标包,只要与系统界面的违和感不大都可以。
  3. 作者的更新频率,有很多图标包非常好看,奈何作者总是「诈尸级更新」,新的应用适配和旧应用覆盖不够全面;有很多好看的图标包初期可能就几十个图标,但作者很积极地去作适配和覆盖,我会给大家推荐后一种。
  4. 针对自带应用适配程度,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有的系统更改了内置应用的包名,有的系统多了些独占的内置应用(比如小米的语音助手),各个图标包作者忙着覆盖第三方应用时大部分都忘记这些没什么存在感的内置应用。
  5. 能否提出适配请求,我用了一个图标包之后,发现那个很难看的图标居然没有适配怎么办?如果图标包提供了类似于像作者申请适配这样的功能会大大提升图标包对每个人的实用程度。

按照这个标准我筛选出了 6 款个人感觉十分不错的图标包推荐给大家,以常见的 15 个国产应用作为展示标准。

上面是没有应用图标包的样子,只能用一个「丑」字来形容,大小不一的图标更是能逼死强迫症。


OriginalWish 图标包

OriginalWish 图标包可以说是今天推荐的图标包里面最为好用的一个图标包。图标采用了 Material Design,加上作者自己的微调令图标更为跳跃生动,放在桌面上增添了一丝活力。

图标数量目前达到了惊人的 800 个,但凡国内外多点人用的应用我还没见它没适配的,热门应用甚至有好几个不同的图标可以选择,并且适配质量都十分地高。作者(酷安 @atony)在酷安的软件评论区十分活跃地回答问题发布动(guang)态(shui),一句「高产似那啥」送给开发者。

不仅是图标,应用本身制作也是十分地精致。精心设计的主界面,优雅地显示所有数据和功能,从「一键应用」到「快速申请」应有尽有,未适配的应用还能全选一次性提交申请。就连主界面的壁纸都是开发者自己制作的,给细节点个赞。

推荐指数(满分 5 星):

  • 针对国内应用适配(或者有此意向):★★★★★
  • Material Design 或偏原生的风格:★★★★☆
  • 作者的更新频率:★★★☆☆
  • 针对自带应用适配程度:★★★☆☆
  • 能否提出适配请求:能

总分:★★★★☆

假如你对原生风格的图标来电,那么我超强力推荐这款 OriginalWish 图标包。你可以在 酷安 和 Google Play 下载。


Sorcery 图标包

Sorcery 图标包是我力推的第二个图标包,也是纯纯的 Material Design,比起 OriginalWish 更加遵守 MD 标准,所以更加「不规则」一点。

不说别的,光 1511 个高质量图标(我自己数的,可能有点误差)这个可怕的图标数量就足以说明 Sorcery 作者(酷安 @sorcerer)的用心了,最重要的是作者还针对不同手机厂商不同的内置应用单独制作了图标,尽量达到图标包图标和系统界面风格都和谐的程度。

主应用的界面和功能也是十分好看实用。特别提一下,Sorcery 有两个独特的功能我觉得十分好用,一个是申请适配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个应用被申请的次数,让我可以知道这个应用图标在最近有多大机会被适配;另外一个就是 Xposed 全局图标,真正地做到了让原本的图标彻底地从系统里面消失,系统和第三方应用检测到的图标都会替换成图标包里面的图标。这个可以算是 Sorcery 的「杀手锏」功能。

推荐阅读: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 Xposed,可以阅读我的文章《关于 Android 7.1 的 Xposed,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推荐指数(满分 5 星):

  • 针对国内应用适配(或者有此意向):★★★★★
  • Material Design 或偏原生的风格:★★★★★
  • 作者的更新频率:★★★★☆
  • 针对自带应用适配程度:★★★★★
  • 能否提出适配请求:能

总分:★★★★★

五星超强力推荐,用过都说好。你可以在 酷安 和 Google Play 下载。


左下图标包 & 火龙果图标包

之所以把左下图标包和火龙果图标包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们俩是同一个作者(酷安 @ArchieLiu)脑洞大开的成果,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左下图标包最大的特点是让图标的主要内容从原本的居中跑到了左下,在保持 Material Design 的同时带来了新鲜感,让它在同质化严重的同类图标包中脱颖而出。在矩阵排列时更有一种逃出框架的「跳脱感」,兼顾工整与活力。

这种图标包的主要缺点就是与未适配的应用一起时违和感会比较高,特别是和有些「异常巨大」的国产 App 并排时。作者在通过不断适配逐步去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制作 448 个图标,覆盖了大部分国产应用和常见国外应用,作者本身也很积极去回应适配请求(之前我还看过作者直播制作图标)。你可以在 酷安 下载左下图标包。


火龙果图标包的风格就更加独特了,直接把 Material design 标准的矩形竖了起来,利用扫描条将图标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图标本体下面则放上一些充满创意的小部件,做到了好看又好玩。

它的缺点和左下图标包一样,和未适配的应用一起时违和感比起左下图标包更加高。319 个图标的数量也比左下图标包少不少,不过火龙果图标包和左下图标包混搭在一起却意外地看起来很和谐,不愧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

推荐指数(满分 5 星):

  • 针对国内应用适配(或者有此意向):★★★★☆
  • Material Design 或偏原生的风格:★★★★☆
  • 作者的更新频率:★★☆☆☆
  • 针对自带应用适配程度:★★★☆☆
  • 能否提出适配请求:能

总分:★★★☆☆

总体来讲左下和火龙果图标包适用于那些想要不那么死板的原生风格,希望手机上的图标一眼看上去就很独特的朋友。使用时我建议大家经常提交应用适配请求,还可以去酷安和开发者直接交流。

你可以在 酷安 下载火龙果图标包。


Oblatum 图标包

Oblatum [ɒb'leɪtəm],中文意思是糯米纸,淀粉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衣」。Oblatum 图标包的图标风格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每个图标外围都有一圈主题色的轮廓,图标本身变成了被包裹的「糖果」。

配色方面也采用了糖果色系,以粉色、粉蓝色、粉绿色、粉黄色、明艳紫、柠檬黄、宝石蓝和芥末绿等甜蜜的色彩为主色调,明亮的同时又有点可爱,甚至可以说有点少女风(直男眼中)。

覆盖率方面,406 枚图标略有不足但也基本涵盖了常见的国内外 App,好在作者(酷安 @PzHown)是个十足的劳模,最近保持着几天更新一个版本的频率,对这个图标包非常上心。作者勤劳到甚至在更新日志里面写起了小说 —— 「糯米纸 · 奶糖传记」,内容还蛮有意思的,大家下载的时候可以顺便看看。

应用本身除了基本的功能外,也有两个值得一说的地方。第一个就是我觉得超棒的提交适配请求时能看到被申请次数;第二个是支持把图标保存图库,图标包的图标可玩性更大了,给作者大大的一个赞。

提示:最近作者还在酷安发起了 #桌面补全计划# 话题,在酷安各个桌面评论区晒出你使用的 Oblatum 图标包默认界面截图(带话题),就有机会让作者优先适配你使用的应用哦。

推荐指数(满分 5 星):

  • 针对国内应用适配(或者有此意向):★★★★☆
  • Material Design 或偏原生的风格:★★★☆☆
  • 作者的更新频率:★★★★★
  • 针对自带应用适配程度:★★★★☆
  • 能否提出适配请求:能

总分:★★★★☆

甜甜的风格又没有「萌过头」,男生和女生们都可以用的一款图标包。你可以在 酷安 下载。


MBE Style 图标包

推荐了这么多偏向原生风格的图标包,接下来就给大家推荐一个不那么「严肃」的图标包 —— MBE Style。它的风格勉强可以算进手绘的分类里面,看到这种风格大家是不是觉得熟悉又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呢?我们平时阅读杂志,彩色小说有时候会发现图案颜色印刷的时候没有对准线稿,MBE Style 就是这种「上色上歪了」的风格。

这种描线加上模仿印刷错位的风格实在非常独特,让手机应用有种更加真实的感觉,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创意。

这种图标也会有违和感的问题,不过 MBE Style 674 个图标的适配数足以让一般用户手机上应用们都变成「错币」,作者(酷安 @Leon连续)曾经非常很勤劳地去更新,不过从今年开始直到现在都没有更新新版本(动态倒是经常水......)。

MBE Style 图标包也支持在提交请求时看到被申请次数,这也是我推荐它的理由之一。

推荐指数(满分 5 星):

  • 针对国内应用适配(或者有此意向):★★★★★
  • Material Design 或偏原生的风格:★★☆☆☆
  • 作者的更新频率:★★★☆☆
  • 针对自带应用适配程度:★★★★☆
  • 能否提出适配请求:能

总分:★★★☆☆

搭配动漫,手绘与插画壁纸使用风味更佳哦。你可以在 酷安 下载。


乱入 酷安灵魂手绘图标包

说到手绘,给大家乱入一个最好玩的手绘图标包,它的作者既不是个人也不是团队,而是酷安的全体用户。

它的名字已经暴露了图标灵魂手绘的本质,虽然各种单独提出来都十分魔性的手绘图标排在一起意外地还不错。图标全部来源于酷安举办的 #酷安手绘图标大赛#,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大胆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参加这个话题的酷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的软件从 Windows 自带的画图,各种手机绘画软件,像素画软件到专业的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等应有尽有,一些专业设计师们也放飞自我,变身灵魂画手「用心出粪作」,加上各位酷友的专业吐槽,整个话题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最终酷安官方精选了其中 195 个图标制作了这个图标包,主应用由于和 Oblatum 图标包使用的是同一个空应用模板,所以也支持保存图标到图库。不仅如此,点击「关于」里面的「我要创作」还可以跳转到话题页,上传你自己的灵魂手绘有机会被收录进图标包哦。

推荐指数(满分 5 星):

  • 针对国内应用适配(或者有此意向):★★★★★(直接就是用户自己决定了)
  • Material Design 或偏原生的风格:☆☆☆☆☆(额,是具有灵魂的风格)
  • 作者的更新频率:★★★☆☆
  • 针对自带应用适配程度:★★★★★
  • 能否提出适配请求:能,何止是能,你都可以自己做了好吗......

总分:★★★☆☆

不多说,拥有勇士之心的朋友们用起来。你可以在 酷安 下载。


总结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图标包啦,Android 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无限的可能性和充满好奇心与动手能力的用户们。对我来讲,使用「十年如一日」界面的系统是一种折磨,图标包不仅可以换掉一些我们不喜欢的图标,还能体验到各个图标包的作者们的无限脑洞创意,甚至自己也可以亲手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些图标包,同时感谢所有喜欢这篇文章的所有派友,如果你不嫌烦的话还可以关注我,我会努力给大家带来更多好玩使用的 Android 文章哦。

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读有趣的内容 🎉


一颗樱桃引发的爆笑故事,《机械迷城》开发商推出新作:CHUCHEL

$
0
0

如果你对精致优美的解密冒险游戏颇感兴趣,那么,你一定多少体验,或者至少听闻过《机械迷城》、《植物精灵》、《银河历险记 3》等作品。这些精品力作,出自同一开发商 Amanita Design 之手。在沉寂两年后,3 月 7 日,这个来自捷克的独立开发团队,在 Steam 等平台上推出了他们的新游—— CHUCHEL(《脸黑先生》)。

作为一款有趣的解密冒险游戏,《脸黑先生》保持了 Amanita Design 一贯的、极具辨识度的创作风格。游戏里,你将指引毛绒绒的主角「Chuchel」,同它一起踏上趣意盎然的征程,迎接无数笑声不断的冒险和挑战,帮 Chuchel 取回它视如珍宝的樱桃。

新游 CHUCHEL

樱桃在游戏里是如此的宝贵,以至于在玩家体验之前,开发者还发出诙谐的警告:玩过《脸黑先生》,「你可能会莫名其妙地迷恋樱桃」!

喜剧明星 Chuchel

「Chuchel」一词来自捷克语,意为「头发和灰尘球」:就像家中长时间未打扫的房间,在清扫后,扫帚上自然粘上的黑色毛尘球。Chuchel 是一个可爱又易怒的多毛动物——在它橙果皮做的帽子下,有一副圆滚滚的身躯,身上插着违和感十足的细长手脚;在戏精般的大白眼下,长着一张经常下撇的厚嘴唇,透出浓浓的痞劲——Chuchel 的形象有着诡异的萌点,使它具备了一个喜剧明星应有的气质和相貌。当然,不要被它愚蠢的外表欺骗了,它可是「一个永不放弃的角色」。

主角 Chuchel

樱桃是 Chuchel 的挚爱,它对此有着无尽的狂热与渴求。为了吃到樱桃,我们游戏的主人公,不可谓不是栉风沐雨、历尽艰辛。可总有淘气的伙伴 Kekel(捷克语,意为「非常令人厌恶的人」),同它争夺果实,和它上演无数次《猫和老鼠》般的追逐;即使可口的水果已放置嘴边,也有神秘的巨大黑手出现,作为令人绝望的掣肘存在,始终阻扰它的行动。我们一方面同情主人公,另一方面,Chuchel 所表现出的,真切而搞笑的愚笨,又像《冰河世纪》里,执迷于橡果的萌贱松鼠,让玩家在游戏中,一时前仰后合,一时捧腹大笑。

欲求而不得的樱桃

娱乐精神的欢腾玩法

《脸黑先生》并没有讲述一个真正完整的故事,游戏是由三十个可爱的迷你关卡串行而成,分为两类关卡类型:一类关卡,包含着待解开的谜题,另一类关卡,则更似一段轻快的喜剧短片,通过简易的交互,来呈现游戏的喜剧风格。

关卡之间相互独立,又相映成趣,笑点和包袱都糅制到了解密过程当中。游戏颇有玩味地设立了「喋喋不休」、「生物制作者」、「蜗牛竞赛冠军」等七个另类的成就。
主界面下的橙色圆点显示关卡进度
游戏依然是通过点按的方式,来完成基本操作。难度要低于 Amanita Design 之前出的其他作品,剧情轻松而搞笑。你可以通过点击场景里众多的角色和物体,来与它们进行互动。游戏以图案的形式,呈现多样的解决方案,供玩家选取一种来尝试。直到你偶然发现正确的操作序列,实现对 Chuchel 通往获取樱桃路径上障碍的清除。
直观的图案交互
每一种「解决方案」,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惊异结果,而新的可能,会随着交互不断解锁,游戏展现了开发者脑洞大开的艺术创造力。玩家要在不断的「试错」之中,找到场景的正确解法。错误的尝试,不是失败,也没有惩罚,反而会带来滑稽逗乐的反馈。有的错误结果会带来欢脱生动的小动画,给人绚丽多姿的观感。

这个机制,激励玩家在一个场景中,尽可能更多的点击,挖掘更多的交互可能性,抖开游戏里的所有包袱,而不单纯地执着于解密和通关。《脸黑先生》带来的体验乐趣,正是来自观看角色和物体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彼此交互,洋溢在玩法里的,是闹腾的欢乐精神。

滑稽逗乐的试错过程

致敬经典的迷你游戏

《脸黑先生》关卡的设计,好多灵感源自于经典的电子游戏,也有对红极一时的手游爆款的致敬。这种幽默机智的模仿,增添了游戏玩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彼时,主人公可能还是逃脱幽灵追捕的吃豆人(Pac-Man),此刻,又摇身成了折磨人的 Flappy Bird。游戏有「俄罗斯方块(Tetris)」、「愤怒的小鸟(Angry Birds)」、「打蜜蜂(Galaxian)」等诸多模式。
吃豆人

Flappy BIrd

俄罗斯方块
作为一部充满童真童趣的益智游戏,《脸黑先生》拥抱各个年龄段的玩家,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都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笑到肚疼的愉悦。每个人都能理解,也都能在其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这种快乐直接、简单而纯粹,能让「最严肃冷酷的心也温暖起来」。

浪漫天真的灵动画面

游戏画面,延续以往的丑萌风格,色彩缤纷而热烈,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易懂的笑点,展现出浪漫天真的想象。游戏在几乎无对白的情形下进行,Chuchel 近乎歇斯底里式的、叽里咕噜嘟哝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让整个游戏像是一台精彩的哑剧,上演一种开怀的情景幽默。新进的每一个场景关卡,其中精致斑斓、手绘风格的图画,都会给玩家带来新奇、喜悦和成就感,伴随你解开引人入胜的谜题。

浪漫天真的画面
场景里有很多元素可以互动,玩家可以一边解密,一边欣赏上百个异想天开、令人惊异的动画形式。细腻的动画,使 Chuchel 等角色和物体最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能引发暗笑。《脸黑先生》依旧通过自创的、非传统的神秘语言,勾画千奇百怪、神态各异的生物,似乎由随性的手笔涂鸦而来,但生物从外貌,到动作,再到个性,都极具辨识度。这些古灵精怪的互动角色,依靠林林总总的交互,让画面丰富、饱满、灵动。

神态各异的生物

你会随着 Chuchel ,一起通过呆鱼般的鸡蛋、粉红色的果冻、嫩绿色的蜗牛的挑战……甚至还会遭遇外星人的考验。形智愚笨却意志坚定的小毛球,同它鲁钝的朋友和敌人以及它们生活的奇丽世界一起,构成了出色的视觉设计,使得《脸黑先生》获得了 IGF ——电子游戏里的奥斯卡奖——视觉艺术卓越奖的提名。

俏皮狂野的背景音乐

《黑脸先生》的音乐和音效,出自曾为《植物精灵》配乐的捷克另类摇滚乐队 DVA 之手,乐队曾因此在「独立音乐节」上获奖。在 DVA 给《脸黑先生》里打造的听觉盛宴中,场景关卡里充斥了俏皮、狂野、欢快的乐符。你和每个角色和物品的交互,都会产生奇特怪诞的音效,给玩家带来了氛围感极强的感受。

在完成一个解密、一个场景或一个章节后,游戏在豁然开朗间,会自然嵌入一段活泼、自然的间奏曲,与生物或低吟或长啸的声音,形成一曲多声部的复调狂欢,和这个神奇世界的图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Chuchel 等角色叽里呱啦、胡言乱语的自创语言,不传递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却能表达真切的情感波动,让游戏充盈着旺盛的生命活力。沉浸在音乐中,你会自然地露出笑容,即使没有对白的演出,《脸黑先生》通过音效仍然具备相当出色的表现力。

荒诞体验的生活隐喻

Amanita Design 游戏品质的一大特点,在于它能够构建起一个腾空于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具备完整而魔幻的运行逻辑和世界观。在《脸黑先生》展现的微观世界里,充满了戏谑和嘲弄,无一不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荒诞感。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画《呐喊》,作为元素,出现在游戏场景里,画作呈现表现主义极度夸张的笔法,似乎与游戏的精神实质形成一种深刻的互证。

作为游戏元素的《呐喊》

Chuchel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无数次的失败后,仍不言弃,有希腊神话西西弗斯的精神。可它不曾想到,心心念念的樱桃,打开来会是一颗即将爆炸的定时炸弹,这个解构性的设定,给人「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恍惚感。而作为到最后,游戏最大的彩蛋,那只从天而降、玩弄 Chuchel 于股掌之间的巨大黑手,其本身,似乎也被另一只更大的黑手玩弄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隐喻,使整个游戏成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寓言。

黑手背后的黑手

酝酿六年的动画游戏

诞生于 2003 年 Amanita Design,创立的契机,是 Jakub Dvorský 就读布拉格艺术学院,完成其论文项目时,创作的一款名为 Samorost(《银河历险记》)的免费在线 Flash 游戏。通过处女作收获玩家口碑和开发经验后,Jakub Dvorský 拉建团队,自此便一发而不可收。

魔性的团队

下图这张照片,来自 2012 年 4 月,Amanita Design 在发行《机械迷城》,留下时的设计元素。其形态,与今天的 Chuchel 大致相同,足见《黑脸先生》的酝酿周期有 6 年之久。1 早在同年 6 月,工作室主创之一 Jaromir Plachy 便开始着手开发《脸黑先生》这一作品。Chuchel 强烈的个性特征,是他本人和他家的小狗在性格上的某种巧妙融合。当被问到如何获得新游戏的设计概念时,Jaromir Plachy 说:「我只是觉得想创造一些有趣的东西。在看玩家体验《机械迷城》时,我注意到,玩家会享受游戏里那些的动画,这时,他们并不介意游戏没有任何主动性的操作。这个感悟演变成了今天的《脸黑先生》——一种互动性卡通,你无须一直点击或点按即可欣赏。」2 

起初的创意

确定了 Chuchel 这一动画形象后,设计师们搭建各色的环境,试图弄清楚这个毛球可以做些什么,然后,花数百小时的时间为他们制作动画。主创们的创作,某种程度上从捷克动画电影的传统出发,我们似乎能在《脸黑先生》的设计理念当中,找到早年风靡大陆的《鼹鼠的故事》等动画片的影子。

捷克动画电影传统

游戏玩下来 2 到 3 个小时,除了小部分场景节奏持续过久、较为黏滞,整个体验是轻松、欢快的。《脸黑先生》对游戏流畅性和纯粹娱乐性的把握,让新游没有复杂的机制和背景,也少许了精巧的解密过程;欢乐被确立是首要元素。如果你偏爱轻松无脑的游戏感受,强烈推荐你下单上手。如果你钟情于各类谜题本身,或可重温下 Amanita Design 以前的作品。

《脸黑先生》售价人民币 38 元,你目前可以在 Steam 上购买,支持 PC 和 Mac 平台。开发者计划在今年随后跟进游戏的 iOS 和 Android 版本。

愿你在某个日光柔和的下午或夜色静谧的晚上,打开《脸黑先生》后,有一段顺畅惬意、怡然自得的休闲时光。

注:部分配图来自游戏官方 Twitter @CHUCHELCHUCHEL 和游戏‏ Steam 页面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 公众号,了解更多有趣的好游戏。 


这个跨平台文件传输应用,让发文件和聊天一样简单:Feem v4

$
0
0

作为一个同时使用 Android、iOS、macOS 以及 WIN10 的用户,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寻找一个完美的跨平台文件传输工具。

意想不到的是,Feem v4 这款其貌不扬的应用几乎满足了我所有的需求。它虽然颜值不高,但是相当实用。

自动配对,收发无延迟

热门的 Send AnywhereAirdroid、Resilio 等工具,分享文件的时候通常需要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数字,如果是 PC 网页端接收文件还有一个下载的过程,体验总是不那么畅快。

Feem v4 的使用则要简单得多,整个过程如下:

  1. 打开应用
  2. 选择设备
  3. 发送文件
  4. 结束

Feem v4 传输文件过程

同一局域网下的设备,只要打开 Feem v4 就会自动配对连接,发送完了目标设备也就接收完了。免费用户接收的文件会被自动分配到设备上相应的文件夹里面,付费用户可以修改文件储存位置。

轻松发送文字和网页链接

大多数文件传输工具都没有发送文字这个功能,Send Anywhere 则是把文字和网页链接转成 txt 文件再发送,你能想象一下我就为了给电脑发送个网页链接就需要打开一个 txt 文件吗?

我之前一直用 telegram 或者微信来跨设备发送文字,但是总会有断网的时候,我也不想每次给电脑发送点文字就要打开微信加载一大堆群消息。Feem v4 的文字发送就轻便得多了,体验和聊天软件类似,而且断网了也能发送,只要依然连着同一个 Wi-Fi 就行;每个文字内容下面还有一个很方便的「copy」按钮。

Feem v4 发送文字过程

Feem v4 文件传输速度实测

  • 我用 windows 电脑向 Macbook Pro 传一个 6GB 大小的文件,速度一直在 500K/s 到 10MB/s 之间变化,最后用时差不多半个小时,算下来 3MB/s 上下吧。
  • 用 PC 向 iPhone 传输一个 1GB 大小的文件耗时三分钟,差不多 5MB/s。
  • 在 Android 设备间打开 Wi-Fi Direct 再传输,一个 1GB 大小的文件耗时三分钟,差不多 5MB/s。
  • 用 Android 手机向 PC 传输一个 1GB 大小的文件耗时五分钟,差不多 3MB/s。
  • 最慢的是 Android 端和 Mac 端的互传,大概 1~2 MB/s。

总的来说 Feem v4 的传输速度和 Super Beam 这样的局域网传输工具没有明显的差别,不是特别抢眼,但是还算可以接受。Feem v4 最大的优势还是它的传输体验,而不是速度。

Feem v4 的缺点

1.界面稍显粗糙

Feem V4 是把同一套界面应用在每个系统平台上,很多细节看上去很奇怪。比如 Android 端上会有双顶栏,iOS 端上看上去会有每个元素都放大了的感觉,各种图标也很不统一。

2. Bug 不少

  • iOS 端上选择一张图片传输时,总会慢吞吞地加载整个相册。
  • Android 端向 Mac 端传送文件有时候会中途停止。

3.没有集成到 iOS 和 macOS 的分享菜单

在 Android 设备上,选择任何一个文件,都可以通过分享菜单里的 Feem 直接分享出去,甚至可以同时选择多个设备一键分享。但是 Feem 还没有集成到 iOS 和 macOS 的系统分享菜单,在这两个平台上只能先打开 Feem, 再选择设备发送文件,WIN10 上面也只能这样。

关于付费方案

Feem v4 可以免费使用,免费用户不能修改设备名字、头像以及接收文件的位置,而且会有弹出广告。我目前还没有付费,一直在 5 个设备上使用,也没有感受到设备数量限制和文件传输大小的限制。下面是官方的付费方案:

Feem v4 付费方案

最后

Feem v4 目前是一个已经搭好了框架、但是细节还有待完善的产品,特别是 iOS 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这不影响我喜欢它的传输方式。Feem v4 就像一个传输速度加强版的局域网微信,用它传输文件的过程也和聊天一样轻松自如。如果你经常在不同平台的设备下传输文件,那么 Feem v4 非常值得一试。

附加各版本 Feem v4 下载地址:

iOS 版:Feem v4

Android 版:Feem v4 - Google Play Android 應用程式

UWP 版:Feem v4 - Windows 应用商店

Windows 和 macOS 等桌面版本可直接在 Feem v4 官网 下载。



拿不定主意选什么 App,少数派帮你做选择。


每天都在用的快捷键 ⌘Command-Tab,其实可以变得更好用

$
0
0

本文节选自少数派编辑部出品的《Power+,你的生产力补给包》栏目。Power+ 聚焦于效率工具和生产力技巧的挖掘,辅以对 App、数字生活方式的探讨,以每周 4 次、总计超过 200+ 期的频率更新,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补给包,帮你解决具体的、直接关系到每天生活工作的痛点。

⚡️ 点此了解 Power+ 每周更新目录


Command-Tab 的问题

⌘Command-Tab几乎是每一个使用电脑的人都会接触到的快捷键组合,使用频率通常很高,主要用于切换应用。系统本身提供的 Command-Tab 功能很基础,但实际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它会默认显示所有正在运行的 App,不管是前台运行还是后台运行的,这就会让整个列表非常冗长。

冗长的列表

后台运行的 App 分为没有窗口、最小化窗口(Commnad-M)、隐藏(Command-H)三类,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无法通过 Command-Tab 来激活窗口。1  我们实际高频使用的只有 Command-Tab 列表前面的一部分,后半部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干扰视线,没有太大用途。

除了这两个小问题,Command-Tab 其实还有很多可以优化和提升的空间,比如切换到列表中间部分的 App 并不方便,再比如没有窗口预览。

应用切换和窗口切换

市面上有不少 Command-Tab 增强工具,它们实现的效果各有不同,但我认为一款合格的 Command-Tab 增强工具应该至少满足:能隐藏掉没有窗口的 App,不在 Command-Tab 列表里显示

用 Witch 隐藏后台 App 之后的效果,实际上只有 3 个 App 在前台

满足这个条件的工具很多,比如 HyperSwitchWitchContextsCommand-Tab Plus等。但如果想要做得更好,除了在应用切换上下功夫,还应该在窗口切换上下功夫。

窗口切换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我用 Numbers 打开了两个表格,参考用的表格放在屏幕左半边,正在修改的表格放在屏幕右半边。这时我再打开一份 PDF 文档查资料,并把它放在屏幕的左半边作为参考。然后我按下 ⌘Command-Tab想切换回正在修改的表格,会发现两个 Numbers 表格都同时被激活了,PDF 被覆盖在了参考表格下面,这种体验并不好。

工作内容越依赖电脑的人,需要同时处理的文档和窗口往往越多,桌面上排着 5、6 个窗口是常有的事。优秀的 Command-Tab 增强工具除了要能处理简单的需求,也要能处理重度的需求。

所以要做好窗口切换,就需要能精准切换窗口,不激活无关窗口。具体体现在功能上就是 Command-Tab 列表里能显示同一个 App 的多个窗口,并且能快速辨认出每个窗口的区别。

前面提到的四款工具 HyperSwitch、Witch、Contexts、Command-Tab Plus 同样都能实现这个需求,但区别是实现方式不太一样。前两者还是以我们熟悉的图形界面为主,能直接看到窗口的预览;后两者则让文本占据了 UI 的主导地位,这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跨度太大,也没有图形界面直观。因此本文对比主要集中在 HyperSwitch 和 Witch 上。

四款工具的窗口切换界面对比

HyperSwitch 和 Witch 对比

HyperSwitch 是一款免费的工具,基本功能齐全,设置选项也比较简单易懂。

HyperSwitch 的设置选项

Witch 则是收费应用,需要 14 美元。功能比 HyperSwitch 丰富,但设置偏复杂,容易一上来就蒙圈。

Witch 的设置选项

HyperSwitch 的优势

除了免费这个优势,HyperSwitch 有最直观的窗口切换界面:大图标 + 大窗口。不像 Witch 那样是「小图标 + 中窗口」。我们使用 ⌘Command-Tab进行切换时,首先是切换 App,其次才是切换窗口。把 App 图标缩小显示了,反而舍本逐末。

HyperSwitch 和 Witch 效果对比

Witch 的优势

Witch 相比 HyperSwitch,可自定义选项要更多,你可以调整窗口的颜色、边框、字体等等,还能设置数字快捷键,跳转列表中间的 App 会更便捷。

Witch 可以按数字切换应用

此外 Witch 还有黑名单功能,你可能不希望在某些 App 里使用 Witch,比如在使用虚拟机的时候,那么可以把它禁止掉。或者你不希望某些应用出现在 Witch 列表里,比如 LaunchBar 这种浮动的窗口,其实并不需要依靠 ⌘Command-Tab来启动,因此可以把 LaunchBar 加到过滤列表。

黑名单和过滤

丰富自定义选项还带来另一个好处,除了自定义 ⌘Command-Tab,还能自定义 ⌘Command-`(Tab 上面那个按键)。对于 Mac 重度用户来说,除了 ⌘Command-Tab,其实 ⌘Command-`也是很常用的一组快捷键,它可以用来切换当前应用的多个窗口。但系统自带的仍然比较基础,没有切换动画,只能按照固定顺序切换。比如我用预览 App 打开了 A、B、C、D 四份 PDF,你只能按照 A → B → C → D 的顺序切换,不能直接从 A 切换到 C。

HyperSwitch 的窗口预览同样对 ⌘Command-`有效,但 Witch 做得更好,它能让 ⌘Command-`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因为对于同一个应用来说,图标的显示效果已不再重要,往往名字更能凸显每一个窗口的特征,Witch 能对 ⌘Command-Tab⌘Command-`两组快捷键分别进行设定会更加灵活。

同应用多窗口切换对比

各自的缺点

HyperSwitch 的缺点是很久没有更新过了,应用还一直处于 Beta 版本,我猜测开发者可能已经停止维护很久了,你从它那丑陋的图标也能看出来岁月的痕迹。但好在 HyperSwitch 运行正常,日常使用也没有什么大 Bug,因此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HyperSwitch 古老的图标和官网

Witch 的缺点其实比较致命:响应速度慢。我刚开始以为这是 Witch 的设置选项导致的,在「Advanced」里有一项叫「Show list on main display」的选项,除了 0s 外,最小可以设置为 0.1s,没有中间值可选。但是我发现,就算我把 HyperSwitch 同样设置为 0.1s(默认是 0.08s),也能明显感受到 Witch 在切换时候的迟钝,通俗点说就是不跟手,这个问题很影响使用体验。

Witch 的反应时间设置

总结

在 Witch 解决它的卡顿问题之前,我认为目前最好的 Command-Tab 增强工具是 HyperSwitch。工具本身免费,精准解决应用切换和窗口切换的问题,并且显示效果出众。虽然长久不更新,但日常使用无大碍,我只希望下一次 macOS 系统更新不会搞坏它。


欢迎订阅 Power+ 栏目,帮你善用数字工具,让工作高效起来。

用这个壁纸 App,做一张独一无二的壁纸:Mapapers

$
0
0

「大千世界,尽览眼底」—— 用这句话形容谷歌地图,可以说一点都没错。只要轻点两下,你就能看到这个地球上的一切。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山川湖泊,森林海洋,这个世界仿佛与于你毫无秘密。

但你有没有想过,将地图裁剪下来,做成一张壁纸?而且,是经过重新配色的地图。在染上了不同颜色之后,地图似乎也多了一种艺术感。

Mapapers 正是为此而生的一款应用,只需轻点两下,你就能生成一张精美又特别的地图壁纸。

初次打开 Mapapers,默认显示的是世界地图;可以先试着按一按地图界面右下角的「手气不错」(I'M FEELING LUCKY),来让应用为你随机挑选一个新地点。

Mapapers 里自带 24 款配色方案,选择范围丰富,特征也各不相同;从类似纸质地图的配色,到充满 Material 风格的蓝灰色,再到浅蓝与淡粉的组合,每种配色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如果这些配色你都不喜欢,也没关系,Mapapers 还提供了自定义配色功能。你可以自己为水/土/城/路四种元素选择颜色,搭配出全新的配色风格:

Mapapers 支持手动搜索地点,选择地点之后,它会自动跳转到所在的区域。

搜索中文地点,同样也没有问题;我试着搜了一下这条离少数派大本营很近的道路:

Mapapers 的地图部分与谷歌地图应用一样,支持双指旋转;放大到一定程度后两指下滑,可以转换为 3D 视角。有趣的是,Mapapers 还能显示谷歌地图上的 3D 建筑物,而这也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当你调整得满意了之后,点按下方的「保存」(SAVE),Mapapers 就会将生成的地图壁纸保存到本地。回到桌面,换上看看效果如何吧。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Mapapers 生成的壁纸,左下方会带有谷歌地图的水印。介意的用户,可以通过裁剪或是去水印工具等方式解决。

另外有两点需要提醒:

  • Mapapers 由于使用了谷歌地图服务,因此需要对网络环境做出一定修改,方可正常使用。
  • 有时生成的壁纸可能会出现例如部分地图未显示或是远端 3D 建筑物模型消失的问题,这是由于地图未加载完全。建议在保存之前,先手动拖拽地图,以确保其正常加载。

这款特别的壁纸应用在 Google Play 上有售,价格仅为 0.99 美元,感兴趣的话大可买下一试。


拿不定主意选什么 App,少数派帮你做选择。

本周 App Store 推荐新游,这 6 款你值得一试 | 新游派

$
0
0

上周经历了大量优秀续作的爆发:CytusⅡEvoland 2 等等,本周新游戏稍显匮乏,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休闲佳品。比如被 TouchArcade 评选为「本周最佳」的经营类生存游戏「篝火:被遗弃的土地」,也有早前登陆 PC 与主机平台,随后移植到移动端的复古像素风点触冒险解谜游戏「存储大战」,还有童话气息浓厚的交互绘本「愿望盗贼」,希望这些游戏能陪伴你度过愉快的一周。

篝火:被遗弃的土地 The Bonfire:Forsaken Lands

偏向经营类的生存游戏,玩家将在雪地里开始一段残酷的求生时光 —— 搭起村落,招募居民与工匠,采集资源修建更多的建筑物,阻挡夜里野兽与怪物的袭击,派遣勇士前往洞窟,调查与发现曾经的古老秘密。

玩起来有一些像是早期的文字游戏「小黑屋」,当然本作不是一款纯粹的文字游戏,横卷轴上的纸片人风格配合白雪皑皑的雪地意境很美,策略性与即时战略性也比纯粹的文字游戏好玩许多,整体来说游戏体验不错,目前的缺陷在于流程较短,期待后续更新。你可以在 App Store 购买该游戏,售价 ¥25,官方中文。


重力冲刺 Gravity Dash

小巧精致的像素风跑酷游戏,特色在于重力转换,玩家需要控制奔跑的小黑球,避免撞上障碍物,单击跳跃、再次单击可以反转重力来规避屏幕上下部分无法跳过的障碍物。

游戏里还有跑酷游戏必备的收集要素,可以解锁更多的角色,当然游戏本身由于玩法的局限,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如果你想挑战一下自己的反应力,可以尝试这款游戏。你可以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免费下载该游戏。


存储大战 Read Only Memories:Type-M

率先登陆 PC 与主机平台的一款移植作品,具有赛博朋克世界观的科幻冒险游戏。复古日系像素画风可能会让玩家对它的体验极端分化。玩家需要在未来大都市中通过点触物品和人物进行交互,以此推进剧情,游戏包含大量的分支剧情以及需要解谜的谜题,不同选择也会导向不同的结局。

关于赛博朋克的世界观总会讨论到人类与智能体的对立,这个故事也是如此。不过游戏最终的走向还是需要玩家自己去体验。本作目前暂无中文,文本量也较大,建议对自己英文水平比较自信的玩家尝试。你可以在 App Store(首章免费,内购 ¥40 解锁全部内容)、Steam(售价 ¥68)以及各大主机平台购买该作品。


Reed ^_^

I wanna 式的像素平台跳跃类游戏,因为猫咪很可爱所以画风也比较讨巧,背景故事很像 FEZ(世界崩塌、收集方块之类),难度不高但是有些场景似乎刻意加大了难度来延伸游戏时长,整体操作体验一般。

由于预定期间一直很期待,而最后的游戏体验并不如意所以也比较失望,不过要是你喜欢平台跳跃类的游戏,作为一款模仿作品也可以在闲时体验一番。你可以在 App Store(售价 ¥12)以及 Google Play(免费)下载该游戏。


愿望盗贼 The Thief of Wishes

即便人到中年也停不下来的童话心啊!这是一款童话故事风格的交互绘本,玩家操控小朋友主角穿梭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并且做出自己的选择与行动,以此来推进剧情,而所有童话故事的标准结局「……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也不过是众多结局中的一个,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游戏文本量不大,有种童年看绘本的感觉,流程也不算长,由于售价(我认为)偏高,所以推荐给喜欢童话故事或者是交互式小说的玩家,你可以在 App Store 购买该作品,售价 ¥18,无中文。


忍者一闪 Ninja Issen

非常独特的一款像素风忍者游戏,玩法比较简单,当敌人移动至与忍者主角处于同一平面时及时滑动屏幕即可一击击杀全部敌人,如果一闪失败则会扣除一定的生命值,连续的一闪击杀则会带来超级酷炫的超级一闪。

虽然操作方式很简单但却是一款极易上瘾的休闲佳作,随着游戏进程可以解锁不同的忍者角色,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特殊效果,可玩性也算丰富。你可以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免费下载该游戏。


即将发行的游戏

UMIRO —— 由 Devolver Digital 发行的 2D 解谜游戏,从预告片来看整体风格很像纪念碑谷。画风非常精致,关卡设计也极具特色,双角色控制应该是谜题设计的偏向,总的来说非常值得期待。这款作品(不出意外)将在 3 月 29 日上架 App Store、Google Play 以及 Steam 。

死神来了 —— 由国人团队 NEXT Studio 制作的一款暗黑喜剧式的解谜游戏,玩家将扮演死神在不同的场景中达成收割灵魂的任务,通过与场景中的建筑物、交通工具或者其它日常可见的道具进行交互来完成,游戏已经上架 Steam 平台(售价 ¥28),预计将于 3 月 13 日上架 App Store,值得期待。

以上就是本周的新游推荐,希望大家游戏愉快!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 公众号,了解更多有趣的好游戏。 🎮



如果你更喜欢 Safari 的轻巧简便,不妨试试这 10 款实用扩展

$
0
0

相信很多 macOS 用户都会使用 Chrome 而非 Safari 作为主力浏览器,因为它的应用商店提供了大量扩展和插件可选。无奈 Chorme 是个吃内存狂魔,鉴于此,我在一年前便已痛下决心放弃使用它,转向了系统自带的 Safari 浏览器。

令我惊讶的是,Safari 在更加轻巧易用的同时,也有足够丰富的扩展来满足我的需求。除了之前我派作者 @Brick 的文章 《让 Safari 更好用,10 款实用 Safari 扩展推荐》中提到的扩展外,我又陆陆续续找到了另外 10 款好用的 Safari 扩展,在此推荐给少数派的各位读者。

在推荐这 10 款扩展之前,我想先给各位正在犹豫是否转用 Safari 浏览器的读者们提个醒——其实大部分常用的网络服务在原先提供 Chrome 扩展的基础上,都陆续开始提供 Safari 扩展了:

  • Grammarly;
  • Todoist Quick Add;
  • Evernote Web Clipper;
  • OneNote Web Clipper;
  • Bear;
  • Save to Pocket;
  • Instapaper;
  • DuckDuckGo;
  • 1Password;
  • LastPass;
  • Boards for Trello……

你甚至还可以在 Safari 上使用 油猴脚本(Tampermonkey)……

关联阅读:用 Chrome 的人都需要知道的「神器」扩展:「油猴」使用详解

对于以上这些大家熟知的服务,我就没有必要做太多介绍了。不如赶紧言归正传,来看看这次要推荐给大家的 10 个扩展吧!

drago

drago 这个扩展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却十分高效的功能——拖动打开链接(drag to go)。相信我,如果你在该扩展的设置中设定了在后台打开链接,并配合「三指拖移」的使用,网页浏览的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 下载链接

null

WOT

WOT(Web of Trust)是一个网站声誉评级服务。WOT 扩展会在你浏览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站时弹出提示。最为方便的是,它会在 Google 搜索结果页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每个网站的安全情况,靠不靠谱一目了然。

🔗 下载链接

null

AnySearch

AnySearch 能够把 Safari 浏览器的地址栏设定为任意的搜索引擎,从而打破原本只能在百度、搜狗、必应、360、雅虎、谷歌与 DuckDuckGo 这七个搜索引擎之中选择的限制。

🔗 下载链接

null

Awesome Screenshot

Awesome Screenshot 是一款名符其实的截图扩展。除了可以瞬间对整个页面截出一张长图外,它还可以用来截取网页上的任意部分并进行简单的标注与分享。

🔗 下载链接

null

webQR

顾名思义,WebQR 可以把网页地址转换为二维码。只需轻轻一按该扩展的图标,一张简洁的二维码图片就很快生成了。需要经常用微信分享网页的读者们一定会喜欢上这个扩展。

🔗 下载链接

null

Reverse Image Search

以图搜图的服务,最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 Google 家的了,但是 Google 官方并没有为这项服务提供 Safari 扩展。好在扩展 Reverse Image Search 能够实现这个功能,而且除了 Google 的图片搜索引擎外,你还可以在它的设置中切换为 Bing 或者 TinEye 的服务,以应对不同的网络状况与搜索需求。

🔗 下载链接

null

Scroll To Top Button

有些网站在显示较长的文章时,不会在页面边缘显示一个「返回顶部」的按钮(比如我派 😳),我们只好去按键盘上的「Home」键,或者手动慢慢翻回去。Scroll To Top Button 这款扩展可以在不显示「返回顶部」的网页边缘增加这样一个按钮,提高我们的操作效率。

🔗 下载链接

null

WasteNoTime

不少人常常会在工作的时候不自觉地去刷微博、看豆瓣,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半天。这款 WasteNoTime 扩展能够阻止你访问提前设置好的网站,让你在被强制断网的同时,能正常使用网络工作。另外,它还可以统计你经常使用的十个网站。不妨时不时来看一下它的统计结果,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 下载链接

null

Tab Lister

Chrome 上的 OneTab 和 Toby 这类扩展,是我抛弃 Chrome 时最舍不得的一部分。经过不断探寻,我最终找到了在 Safari 上能替代它们的方案——Tab Lister。它能让你一键关闭并保存当前所有页面,并在未来某一时刻把它们同时打开。这种操作很适用于保存当前研究或浏览的状态,并在下次需要时快速恢复。

🔗 下载链接

null

Theater Mode for YouTube

你是否常常在观看 YouTube 视频时,为了让画面大一些而一次次点选画面右下角的「剧场模式」,从而让视频适应浏览器的宽度?Theater Mode for YouTube 扩展可以直接为你以「剧场模式」打开 YouTube 视频页面,省去了手动点击的步骤。

🔗 下载链接

null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让智能设备更更好用。

把每天都要用的网站放一起,做一个只属于你的导航页

$
0
0

相信大家对网址导航网站并不陌生。这类网站通常将各类网址集合起来,再按照一定条件进行分类。方便各类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网站。尽管他们经常和一些软件捆绑,一些导航网站的口碑并不好,但由于本身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长期以来一直霸占着许多人的浏览器主页。

来看看如何做一个桌面和手机同步的导航网页。

为什么要自己做一个导航页面?

网页导航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需要收录大量网址,导致他们的界面千篇一律。再加上新闻、广告,看上去免不了有点杂乱。尽管网址导航众多,但是适配手机端的却很少。许多手机的首页导航页面都是浏览器自带的,不乏充斥着各种热点新闻推送,很少收录一些小众站点。

今天介绍的自制导航网页则不同,不需要服务器,不需要繁琐的操作,你只需安装一个 Chrome 插件:Infinity New Tab Pro

Infinity New Tab Pro 本身是一个非常优质的 Chrome 新标签页插件,但是它仅支持 Chrome 内核的浏览器(官方页面显示支持 Chrome、360 极速浏览器、百度浏览器),其他浏览器的用户只能望而却步。但是它提供的「生成导航页面」功能,完全可以用在其他的浏览器中。

如何制作导航页面?

通过 官网 下载并安装 Infinity New Tab Pro 插件,提供了 Chrome 应用商店 和 Crx 离线下载 两种下载方式。

在 Infinity New Tab Pro 中可以搜索网页名称、添加网页链接,通过这种方式添加的网页通常会有一个美观的图标。

如果在这里搜不到网页,你也可以先打开需要添加的网页,然后点击右上角的 Infinity 图标,将该网页添加到标签页中。这里的图标默认采用网页的前两个字,添加网页后可以自行上传图标。

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你需要注册一个 Infinity 账号。点击右上角的 ∞ 标志,点击「我的」,选择「备份数据」,再选择账号右侧的手机图标,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和一个链接。

生成出来的以 http://m.infinitynewtab.com/ 为开头的链接就是你的专属导航页了,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最终得到一个这样的网页,你可以把它添加到主屏幕。如果你不确定是否喜欢这个效果,可以先看看我生成的导航页

这个页面除了适合手机端访问,还可以在任何 PC 浏览器上访问,在 Edge、Safari、Firefox 等浏览器中将这个网页设置为浏览器首页。不过要注意,由于这个链接是公开的,尽量不要在这个页面上放置与隐私内容相关的网页。

实时更新 + 定制化的导航网页

我曾经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搭建过自己的导航网站,虽然并不复杂,但是距离「美观又实用」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而且每次想添加和修改网址都很繁琐,对移动端的优化也不简单,不久就荒废了。

而 Infinity New Tab Pro 则将用户的备份数据转为一个网页,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网页与 Infinity 账号关联,在 PC 端每次修改顺序后只要进行一次备份,这个页面就会同步刷新一次,手机端不需要重新扫描二维码。无论是使用还是添加都非常直观。同时保留了 Chrome 中的网页顺序,可以对图标进行自定义。实现了一个实用、美观、方便调整的导航网页,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实用的方案。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体验更现代的生活方式 🏃


爱记笔记却懒得排版?这款笔记 App 为你准备了最实用的经典模板:格子笔记

$
0
0

笔记行业一直以来从不缺乏有利的竞争者,从一开始的印象笔记和为知笔记,到后来的有道笔记和 OneNote,再到后来的 Bear 和 Notion,甚至是 iOS 11 以后的备忘录,每个笔记产品都拥有各自独有的特色,不断吸引用户去使用。

而今天我们介绍的是来自 格志日记 的 格子笔记。和格志日记相似,格子笔记采用的是格状布局,通过一定的引导帮助用户建立思考、进行记录,做出优秀的笔记。

帮助用户整理思路

不少人在用不能手写的笔记应用记笔记的时候经常性的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 正在想一件事情,打开笔记本以后就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记录和怎么记录。
  2. 在想事情的时候,思路比较杂乱,既不适合在同一笔记页面下记录,也不适合分成多个页面进行记录。而纸质笔记本、可以手写的笔记应用都可以通过随意的手写进行记录,然后再通过后续整理完成。而纯打字的笔记应用则不可以,这时候格子笔记带来的框架就能派上用场了。

格子布局

标准的格子系统

格子笔记通过格子这种媒介,辅助用户进行思路整理和记录。格子笔记中的格子和我们平时在白纸上画上方格再行进填入的过程几乎是一样的。而格子笔记中每个格子的空间都是无限大的,也就是可以容纳无限多的信息。其次就是格子不同的排列方式。不同种类的排列方式能够给予不同种类的思考方式的上的暗示。

模板系统

现在所有的模板

当然,整个软件中最重要的就是模板系统了。模板系统其实就是格子布局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常用的几个形象。不仅包括了 5W1HSWOT 这样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格子使用方式,还包括了很多在纸质笔记本中常用的记录方式,比如康奈尔笔记法,空雨伞笔记法。和其他更加特殊的笔记记录方式。每个模板下面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和使用说明,方便用户获取和使用。

工作日报&年度工作报告

工作日模板,分为 3 块,昨日完成的任务,今天计划完成的任务,遇到问题;每天在 GTD 软件里完成的任务非常多,还有不少繁琐的日常事件,而通过工作日报模板能够不仅能够回顾昨日已经完成的任务,还能整理今天所要做的任务,同时还能跟踪昨日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当然这个模板也适合需要提交每日工作报告的人使用。

又到了年末,该到写年度工作报告的时候了,相信不少人完全没有下笔的动力,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而格子笔记提供的年度工作报告,通过 工作成果,典型案例分析,个人感悟,新年展望,从过去的案例开始一直到对新年的展望,方便在年末的时候进行回顾。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主要分为上下 2 块,上面是书摘,也就是摘抄书内的内容,下面分为批注和总结2部分,批注是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总结与收获是将批注的内容额外进行整理,再度进行深入的思考。

演讲稿

演讲在国内可能并不是特别受重视,然而演讲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帮助锻炼自身逻辑能力的一种方式。格子笔记中将其分为:主题、论点、疑问、正文,依次逐序的帮助我来完成演讲稿,保证后续正文不偏离我原始的主旨关系。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简而言之就是将笔记、线索、总结串联在一起,起到不断总结浓缩的结果。笔记部分就是你正常记录笔记的部分,线索部分其实就是就是归纳总结笔记部分的作用,就是一种大纲的表现,而最后总结就是记录最浓缩的内容。

简单快速的笔记系统

完整的 Markdown 支持&简洁的界面设计

移动端做笔记很大程度上,需要的是快速输入,因此 Markdown 语法的支持非常重要,格子笔记支持完整的 Mardown 语法,且常用的语法已经放置在左下角,右下角则是前后切换所编辑格子的快捷选项。

在笔记界面,每次选择完毕相应的格子以后就会进入主界面,从上到下依次是上下切换别的笔记,分享,当前笔记名字,笔记格子区域,笔记本名字,定位,标签和信息。因此格子笔记的笔记构架就是由笔记本-笔记外加标签系统这样的构架组成。笔记可以加星操作。

浏览&导出

在笔记本界面,把某条笔记向右侧划开就能看到浏览和更多选项,更多选项包括了加星,添加标志,移动笔记,删除。

浏览

而进入浏览则有2种不同的浏览方式,一种是卡片方式,另外一种是文章方式。卡片方式和编辑时候几乎是一样的,适合查看信息量较少的情况或者查看整体笔记构架的情况;文章方式则是尽可能的展现完整信息的样式,适合查看这个笔记完整信息量。

导出格式

此外最右侧的的导出按钮,可以导出纯文本格式,图片和 Markdown格式,然后通过 Share Sheet 分享出去。

现有问题

并不完善的功能 & 无法全平台

官方网站上有个「比较重磅」的功能暂时也没有推出,那就是连接到印象笔记,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应该不只是能查看,还能新建笔记和修改既有的印象笔记,帮助用户梳理和创建有条理的笔记,以供反复查看。同样依托于印象笔记强大的收藏能力,用户在收藏之后就直接可以进行有条理的编辑和思考。再有,由于格子笔记服务本身没有完全开发完毕,现在所能给使用的平台只有 iOS ,因此想要在桌面端或者网页端使用的用户就要注意下了。当然可能会有人说既然在未来会支持连接到印象笔记,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让软件支持全平台,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1. 格子笔记全平台以后,用户能够在任意一个平台上创建有条理的笔记,而不需要后续在进行整理,从而在后续使用中直接进行查看这条笔记。
  2.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使用印象笔记这个服务的,而且本身印象笔记也是带有订阅性质的,格子笔记也是有订阅的。这相对而言非常不划算。

无法插入图片 & 相对赢弱的搜索能力

无法记录笔记的过程中无法插入本地图片,但是可以通过插入网页链接的形式插入图片。

这里搜索的是 Tag

搜索时只能通过搜索关键字进行,且结果是没有任何高亮提示的,也就是意味着笔记如果做的非常多的时候找起来可能会比较麻烦。同时没有办法通过标签;或者某些特定的规则进行搜索, 比如通过规则查找一个笔记中没有完成的清单。

总之,格子笔记虽然还有一些瑕疵,但不妨 点此下载 尝试一下,看看它独特网格布局能不能给你带来更好的笔记体验。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体验更现代的生活方式 🏃


一周 App 派评:上周值得关注的 12 款应用

$
0
0

各位周一好!本周我们为大家挑选了 12 款值得关注的应用,快来看看有哪些你感兴趣的。

iOS 精选(5 款)

豆瓣 FM 4.9.7:向 Apple Music 再借五百年


大陆音乐版权的「恶战」,受伤的不只是那些音乐巨头,各类小众音乐和电台应用只能在夹缝中朝不保夕。比如曾坐拥 4 亿用户的多米,就成了版权战下的「炮灰」。相比多米,豆瓣 FM 的知名度大约是更胜一筹的,这款诞生于 2009 年的老牌电台应用,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青春。然而在版权的高压下,它也同样一蹶不振,所幸之后「傍上」虾米,总算得以苟延残喘。不过仅此一家版权有限,而且呈现方式也受到限制,用户体验依旧上不去。

上周,豆瓣 FM 更新至 4.9.7,虽说只是个小版本,却增加了对 Apple Music 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豆瓣 FM 可以调用 Apple Music 所有的版权歌曲,借助于这个庞大的版权曲库,我的红心歌曲点亮了近七成,也真是觉得欣慰呢。

但如果你并不是 Apple Music 的订阅用户,那可能要「呜呼哀哉」了,因为此次更新除了带你给错觉,并不会提升任何体验。此外,豆瓣与 Apple Music 的连接也并稳定,时常出现假死、卡顿的状况。但不管怎么说,豆瓣 FM 算是又成功续命了,希望这份青春时的记忆能好好留存下去。

请输入图片标题

Mubert:它能让你工作学习更有劲


前面刚说完电台难做,立刻有应用跳出来表示不服,说的就是这款 App Store 优秀新应用推荐中的 Mubert。这是一款非常简洁的电台应用,它没有复杂的歌单,没有花哨的专辑封面,只有简单的三个按钮,分别代表着学习、工作、创造三种场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击进入任一场景享受音乐。

学习中的歌曲较为舒缓、空灵,能安抚心神,提升专注力。工作场景中的歌曲节奏感较强,似乎可以催人奋进。创造场景中的音乐节奏更为急促,曲调充满活力,或许能促进头脑风暴的产生。

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分类有些太过笼统,比如有时工作需要静下心来,动次打次的音乐反而让人烦躁。另外 Mubert 播放大多是曲调相似的纯音乐,听久了或许会觉得厌烦。希望在未来更新中,它能带些别的精彩吧。

请输入图片标题

Noted 1.2.1:事无巨细录下来


上周 App Store 新应用推荐中的 Noted 大约会是最适合用作课堂笔记或会议记录的笔记应用之一。Noted 可以在录音的同时,进行文字、图片、标记等不同形式的笔记记录。每一行笔记都对应着一个时间点,当你复习笔记时,可以点击时间点快速跳至对应时间播放,让笔记与录音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你可以随时停止或是继续录音,不用担心课间休息需要另起一篇。当你听到重点内容时,点击左下角的「#」可以快速打上一个时间标签,让整篇笔记更为精准高效。

Noted 包含一个订阅式内购,解锁后支持无限量笔记、录音降噪、EQ 均衡器和音质选项,60 元一年的价格基本可以接受。在上周更新的 1.2.1 版中,Noted 还首次增加了中文支持,这也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如果你有这样边听边记的需求,不妨尝试一下。

请输入图片标题

节气时光:生活在节气里


之前推荐的「有期」算是让大家对节气有了些浅显的认识,但如果你对传统节气有所热爱,可以打开「节气时光」做进一步了解。应用以地球为圆心,移转太阳的角度,就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节气流转。惊蛰时晴空惊雷,春分时花开满枝,清明后清风徐来,每个节气的特色你可以从简单的动画中轻易感知,配合着变化的背景音乐,作为一款白噪音应用也未尝不可。

如果动画和声音还不足以解开你对季节的疑惑,可以点击左上角的「i」,这里有对每个季节中英双语版本的简介。应用还提供了提醒功能,你可以在这里设置未来十年中任一节气的提醒,比如清明假期什么的,记得告诉我哟。

请输入图片标题

TheParallaxView:裸眼 3D 来了哟


这款应用还未上架之前,就在社交网站上火了一把。它利用 iPhone X 的原深感摄像头,实时追踪眼球位置,并依此对画面做出调整,从而营造出裸眼 3D 的效果。TheParallaxView 目前提供了多重立方体、深洞以及 iPhone 内部结构 3 种画面效果,点击右下角的小齿轮后,你可以在左上角进行切换。

除了查看裸眼 3D 的画面外,你还可以切换至全景视角或是设备视角,了解一下视线是如何变化的。应用仅支持 iPhone X,手持 iPhone X 的小伙伴们可以来尝个鲜。

请输入图片标题

Android 精选(5 款)

Makeup:Android P 的截图编辑功能全靠它

在上周 Android P DP1 的「具透」中我们提到,Google 为 Pixel 2 和 Pixel 2 XL 用户准备了一项全新的截图编辑功能。

在进行进一步挖掘后我们发现,这个截图编辑功能其实是依靠一款名为 Makeup 的应用实现的。

除了基本的裁剪,Makeup 还提供了标记和高亮功能。其中,标记和高亮都提供了七种色彩供我们按需选择,但暂时无法调节相应的色彩透明度,也难以控制笔触的粗细程度。不过在进行截图编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使用撤销和重做功能来进行修改。

Makeup 的出现是个好迹象,因为截图编辑和截图分享一样,都是我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需求点,Google 终于也注意到了这样的痛点。

但仅有目前这个 Makeup 显然又还不够,一方面,目前只有 Pixel 2 和 Pixel 2 XL 用户才能正式享用;另一方面,调用 Android 系统的原生分享接口的在体验上显然比不上系统级截图编辑功能来得顺畅。

你可以在 XDA下载到 Makeup 的移植版本。

Duotone Icon Pack:哑光渐变糖果色


好的图标包能让平淡无奇的主屏变得光鲜亮丽,在上周的 文章中,我们已经向大家推荐过 7 款针对国产应用进行了适配的高质量图标包,如果你觉得不过瘾,派小队这里再为大家额外推荐一款。

最近上架的 Duotone 来自图标包大户 Fraom Design,它以哑光、渐变的糖果色为主色调,同时所有图标都采用了圆形作为图标模板,整齐划一却又不失活泼灵动。

此前,Fraom Design 曾推出过 NucleoUIIride UI等颇受好评的 Android 图标包,因此这款新 Duotone 在质量上应该能够得到保证,而熟悉 NucleoUI 和 IrideUI 这两款作品的朋友应该也知道,虽然比不上那些本土开发者的自制图标包,但 Fraom Design 的图标包对国产应用的覆盖率也还能说得过去。发现未适配图标多多提交适配申请即可。

Duotone 售价 0.99 美元,目前每周都有新图标适配。

Google Time Zone Data:这到底是一款什么应用?


很多厂商都有将自家手机的预置应用独立出来放上 Play 应用商店的习惯,这样一来,这些应用就能够脱离系统版本更新的束缚,通过应用商店更新推送获得更快的迭代升级。

Google 也不例外。最近部分 Android 用户注意到,自己的手机里又多了一个名为 Google Time Zone Data 的应用。这个应用可以在 Play 应用商店中找到,从应用介绍来看,这款应用「可以保证 Nexus 和 Pixel 手机用户在时区信息发生变化时即时获取到最新的时区信息」。

我们见过将启动器(Google)、音乐播放器(索尼)或是浏览器(三星)从手机里拿出来作为独立应用上架的,但将时区数据打包成应用上架应用商店的,这应该还是头一次。至于 Google 为何这样做,外媒 9to5Google 猜测也许跟 Google 即将发布的新功能有关(虽然没人知道是什么),但 Play 应用商店中的用户们可不这么认为:

这是一款能够节省时间的应用!它在我从中西部到西海岸的旅程中足足帮我省下了两个多小时,你敢信?现在我非常好奇这款应用能不能帮我加速时间流动?这样我就能快点下班了。

安装这款应用之前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或身处哪个时区,我一度迷失自我。但我现在完整了!

跟女朋友异地,我总是忘记她所处的时区,半夜给她打电话。现在不会了!这款应用能够保证你在任何时候给异国他乡的朋友打电话时,他们都能跟你身处同一时区!!!

还没有 Beta 测试频道吗?我想让我的时间过得比其他人快一点。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这款应用的详情及应用评价,欢迎前往评论区谈谈你的使用体验 :P

Water Drink Tracker:简洁纯粹的喝水提醒


Water Drink Tracker 最初上架时派小队其实并不看好这款应用,因为它的圆角矩形图标设计很难不让人想起 Android 平台上一众喝水提醒应用——它们大多有着前篇一律的界面设计和花样繁多的无关功能(比如食谱和健身计划)。

但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这款喝水提醒新秀却在 Play 应用商店收获了 10000+ 下载量和 4.8 (520 人)的平均评分。抱着好奇心仔细体验一番才发现,Water Drink Tracker 原来是这么简洁而纯粹的一款喝水提醒应用。

Water Drink Tracker 在界面设计上采用了其他应用都爱用的绿色为主色调,但除此之外,它的主界面就只剩下了喝水记录、提醒和设置三个部分,以标签的方式分列在应用顶端。因此 Water Drink Tracker 整个应用看上去非常简洁,功能上除了喝水记录和一些事件提醒(比如吃药、运动等等)以外也没有任何赘余,非常适合对应用颜值和功能纯粹性有追求的朋友。

不过在这两大核心功能之外,Water Drink Tracker 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小特性,比如可以根据性别、体重等数据粗略估算每日饮水量,根据作息时间自动分配喝水提醒通知,通过折线图追踪按时饮水习惯等等。

你可以在 Play 应用商店下载到这款免费应用。

Trips:Lonely Planet 出品的游记应用


作为不少背包客们心中的「圣经」,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曾推出过许多纸质旅行指南。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这家年近半百的出版社则紧跟时代潮流做起了更加方便轻巧易携带的手机应用。我们之前曾向大家介绍过的 Guides是他们推出的首款移动应用,而 Trips 则是第二款。

和 Guides 不同,Trips 专注于「讲故事」,通俗一点说,它就是一个游记分享平台。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看到其他游客分享的世界各地的游记,游记内容形式多样,支持照片、视频、文字评论等等;也可以带上这个应用出门,然后使用社交账号登录并在 Trips 当中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

虽然 Trips 最近才新鲜上架 Play 应用商店,但这款应用的 iOS 版本早在去年八月就已经登录苹果 App Store。半年的等待换来的是顺畅而美观的浏览体验,强调图文游记分享的 Trips 一定能渴望远行的你过足眼瘾。

Product Hunt 精选(2 款)

Splish:让照片动起来

Splish 是一款艺术工具,它可以让静态图片动起来。提到会动的照片,那就不得不提到 Live Photo。在使用 Live Photo 模式拍摄时,相机会自动记录下拍照前后 1.5 秒内所发生的一切。也就是说,一张会动的 Live Photo 其实相当于一段 3 秒的视频。而今天提到的 Splish 的原理和 Live Photo 截然不同,它是通过算法让一张原本完全静止的照片动起来。

Splish 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当你导入一张静态图片后,手动圈定出你想让照片运动的范围以及添加矢量箭头规定运动方向后,照片就可以动起来了。

除此之外,Splish 还提供了另一个让视频局部区域静止的小工具。效果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访问 Splish 网站 免费体验这两款有趣的艺术工具。关于工具更详细的说明,可以查看官方制作的 视频教程

The Best Product Launches of 2017

1 月 26 日,Product Hunt 上线了 The Best Product Launches of 2017,这是一本集中介绍 2017 年优秀产品的电子书。书中针对每一款产品都附带有 100 字左右的简介,174 页的内容干货满满。

我十分推荐你到 专题网站 免费下载该电子书,就算不能完整阅读介绍内容(英文),你也可以根据排名来筛选一些自己从来没有用过的好产品、好应用。除此之外,该书的 PDF 版本制作十分精美,就当作是收藏也非常有意义了。

本期「一周派评」由 @snow@Android 派小队 和 @huhuhang 联合撰写。


长期用耳塞听歌会导致听力下降吗?试试用这个 App 检测你的听力:Mimi Hearing Test

$
0
0

今天无意中发现了一款听力测试软体——Mimi Hearing Test。这款 app 可以帮你用 iOS 设备和耳机完成一次听力测试。


对于过着「数位生活」的现代人而言,听力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健康指标,但真正重视听力保护的人少之又少;听力损失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比其它健康症状更隐蔽,更容易被人们忽视。

我有神经性耳聋,左耳只能听到大于八、九十分贝的声音。这意味着我的左耳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用。为了配戴合适的助听器,我自年龄很小时起就接受过很多次相对专业的听力测试,并有了保护自己听力的觉悟。当我发现 Mimi Hearing Test(下文简称 MHT)这款 app 后,我第一时间尝试,也想推荐你试试。

测测你的听力吧

MHT 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打开 app,连上耳机,根据提示完成每一步。它会借助麦克风评估你所处的环境背景噪音,还会根据你的耳机型号引导你调整手机音量。

第一次尝试听力测试的朋友一定会问:听力测试中,我会听到什么?

——你会听到间断的蜂鸣声(类似「滴——」、「嘟——」)。测试仪会调整蜂鸣声的音量和频率,当你听到声音后,要立刻告知测试仪。在 MHT 中,反馈的方式是长按屏幕中间的蓝色按钮,听到多久就按多久,没听到就松开。

需要一提的是,听力测试通常都是分左右两耳单边依次进行的,MHT 也遵循了该原则,先测右边再测左边。

全部测试大约需要十分钟。测试完毕,MHT 会出具一份听力测试报告。如果你的听力受到了损失,它还会在很显眼的地方提醒你尽快就医。

听力报告怎么看?

听力测试报告通常是一张折线图,它展示了你的双耳在不同频段下所能听到的最低响度的声音。譬如下面这张图中,「左耳」在各个频段上都只能听到八十分贝以上的声音,而「右耳」最低则可以听到零分贝到十分贝不等。对,这是我最近一次接受专业听力测试的结果。

用 MHT 做听力测试的整体流程和专业听力测试并无太大区别,MHT 的测试结果也足够帮你评估自己当前的听力水平。以我本人的 MHT 测试结果为例,右耳结果与专业测试的结果相差不大,折线图的趋势也基本一致。但左耳偏差较大,因为我做测试时佩戴的是 AirPods,高音时耳机漏音被右耳听到,误以为是左耳听到了。专业设备的耳机是密闭的,不会出现该问题。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零分贝并非「没有声音」,它只是衡量音量的一个临界点。上一张听力测试结果图中,表格是从负十分贝开始的,而我在以往的听力测验中,某些频段也得到过负五分贝的“非人类”结果。但 MHT 的最低声音为零分贝,这也侧面说明:这款 app 无法达到专业设备的测试水准,只能用做参考。

保护你的耳朵

有了 MHT 这样的 app,你就可以很方便地定期检查自己的听力情况。如果某次检查结果与之前测试产生了超过十分贝的退步,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

影响听力状况的因素很多,所谓「耳聋」也分短期和长期症状。运动磕碰损伤、颈椎劳损、精神压力大乃至洗澡耳朵进水等诸多情况都会造成听力波动,长期配戴耳机也会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对于耳机配戴者,我的建议是「语音大声听,音乐小声放」。

播客、有声书等音频以人声为主,其频率通常不会过于刺耳,而且不会发出连续的高音。此类音频内容应该以「听清楚」为优先,每个小时休息一下耳朵。同时,我本人非常看重播客客户端的「音量增大」功能,它可以让我在不改变系统音量的前提下增强人声,更清晰地获取内容。

但音乐则不同。当代年轻人格外喜欢开着很大声量收听音乐。音乐覆盖各个频段,且持续不断,不仅损害听力而且容易疲劳。务必尽量减少收听时的音量,提高休息耳朵的频率。

另外,入耳式耳机和降噪耳机能极大地帮助你减少戴耳机时所需的音量。人们常常为了对抗背景噪音而加大音量,高音却对耳膜伤害巨大。作为 Beats X 和 QC20 用户,自从换了 AirPods,我在地铁上收听内容时的幸福感直线下降,列车加速时几乎什么也听不到。即便如此,我依然控制手机音量在户外时也不超过进度条的一半。

不过,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会造成耳道发炎。从保护耳朵的角度来说,声源距离耳朵越远越好(所以音箱好于耳罩式好于耳挂式好于入耳式)。

除了日常防护,我推荐你做一次专业的听力检查。你可以选择医院的耳鼻喉科,亦可找一家知名助听器品牌的旗舰店。专业机构的听力测试更为准确,其结果可以做为你未来监测听力的有力参考。

如果你不幸需要佩戴助听器,一定要选择大品牌。我只用过西门子(SIEMENS),我妈妈好像在用斯达克(Starkey)。大品牌有丰富的产品线,支援客制化(譬如根据你的内形状倒模订制),售前、售后服务皆专业到位。简单地说,选择助听器只有一个原则:贵就是好。

结语

市面上关于「如何保护听力」的文章不少,但很少有人鼓励读者真正做一次听力测试,而这却是了解自己听力状况最直观的方式(甚至不怎么花钱,我去做测试时主动提出付费,对方拒绝)。

我一直有「为听障人士做点事情」的想法,Mimi Hearing Test 却给了我一个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让普通大众意识到自己的耳朵很重要。定期查查自己的听力吧,它和接种疫苗、定期体检以及多喝热水一样重要。

祝你健康。

半个彩蛋:「mimi」 是日语「耳(みみ)」的罗马音,即「耳朵」。

> 下载少数派 iOS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体验更现代的生活方式 🏃

Viewing all 137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