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sture Control 虽然提供了一套非常丰富,而且类似 iPhone X 的手势,但是在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正常触发的情况,常常需要重复滑动多次才能如愿触发手势。不过这只是我自己的感受,也有可能是我使用方式的问题,所以欢迎大家评论自己的体验。
Edge Gestures
不同于 Gesture Control 给手机加了一个类似 iPhone X 指示条的手势方案,Edge Gesture 则是将屏幕边缘这一部分完全利用起来,以达到手势操作的目的,相比于 Gesture Control 把所有操作集中于指示条上,Edge Gesture 的触发范围更大,空间上的自由度也更高,触发成功率很稳定。(毕竟收费🌚)
在准备完毕后,我们需要一款名叫 Navbar Height Changer 的 Substratum 插件,由于作者在原帖中给出的下载链接来自于 Google Driver,所以我上传了最新版到网盘中方便大家下载:下载地址。
安装完毕后打开 Substratum,就可以看到主题中出现了 Navbar Height,点击进入,将「Height」也就是导航栏高度这一项改为「Height-0」,并且勾选「Select to toggle all overlays」,点击右下角的按钮「Bulid & Enable」将我们的更改部署并开启。完成后如果导航栏并没有消失,只消重启手机即可。
我们从小到大在不停地分类,分类让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清晰,我们也在分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判断标准。每个人因为成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分类也是五花八门,不必追求完全一致,不过好的分类确实有一些共性特点,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引和参考。下面我就来介绍下自己迭代了 N 个版本最终形成的笔记本架构,供大家参考。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对「其他笔记本(组)」要尽量克制,我目前在其他笔记本组里放的最多的笔记本是一些朋友分享给我的笔记本,有些是关于 Mac 电脑的技巧,有些是关于 Win 生产里工具的推荐,这些笔记本并不在我的控制范围,而且其命名和分类方式与我的笔记本体系是冲突的。然而,它们显然也不适合放到归档笔记本中,所以,我将这些笔记本都统一放到其他笔记本组中。
昨天凌晨,Google 放出了第一个 Android P 开发者预览版(DP1)。这个时间点不仅比很多人之前所猜测的 Pie Day(3 月 14 日)足足早了一周,作为下一代 Android 的首个测试版本,DP1 所包含的新变化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为了不扰乱大家宝贵的时间线,我们不妨用一篇文章为大家理清 Android P DP1 的全部内容。
什么时候能用上?
第三季度(预计是 10 月份)。
在 DP1 放出的同时,Google 也给出了 Android P 的更新时间线:
尽管 DP1 的上线时间比去年提前了足足半个月(去年是 3 月 22 日),但 Android P 的更新节奏还是与以往保持了一致: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Android P 分别将在五月初、六月初、六月下旬和七月底收到四次更新、共计五个开发者预览版本。
其中,第二个开发者预览版(DP2)会在 5 月 8 -10 日的 Google I/O 大会上公布,而正式版本可能则要等到第三季度(一般是 10 月)随 Google 的新机型一同上线。
支持哪些机型?
很遗憾,我们终于走到了和 Nexus 系列说再见的路口。
Android P DP1 支持 2017 年推出的 Google Pixel/Pixel XL 以及今年的 Google Pixel 2/Pixel 2 XL,此前陪伴大家走过 Android O 开发者预览版的 Nexus 5X、Nexus 6P 已经不在支持设备之列。此外,Pixel C 和 Nexus Player 也没有出现在 Android P DP1 的 镜像下载 页面当中。
虽然这些提交内容随后被隐藏,但它们的出现显然暗示着快满四岁的 Material Design 或将迎来一次较大程度的变革。这从放出的 Android P DP1 则从多个角度佐证了这个猜想。
首先是色彩。
Android P DP1 一改 Android 8.x 中朴素的黑、白、灰三色风格,不仅为快速设置面板的开关加上了圆形的蓝色背景托盘,系统设置界面中所有一级设置条目的图标也都有了色彩各异的圆形背景(如下图)。虽然有不习惯的原生 Android 用户将其戏称为「TouchWiz Google Play Edition」,但有了色彩的 Android 系统的确更加活泼了。
既然说到了快速设置面板,我们不妨就在这里多介绍一点。Android P DP1 的快速设置面板在操作逻辑上也有了变化:
Wi-Fi、蓝牙等快速设置开关无法像先前版本中那样点击后展开详情,变为了单纯的「开关」
快速设置开关页面由此前的左右滑动分页变成了上下滚动式无分页设计
其次是动画。
Android P DP1 的全局动画与旧版相比也大有不同,其中最能带来直观感受的应该是返回、窗口切换和点击三种动作的动画效果。
具体可参考下面这组动图:
色彩、阴影和动画是 Material Design 设计语言的关键元素所在,而从 Android P DP1 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即将到来的 Material Design 2 在色彩应用上会更加大胆,动画效果也会在物理加速度的加持下变得更加顺畅而自然。
圆角、圆角,还是圆角
在色彩和动画效果之外,Android P DP1 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莫过于大量(个人看来甚至有些泛滥)的圆角设计了。
为了更好地保证隐私,Android P DP1 会限制后台闲置应用对麦克风、摄像头和传感器的访问权限,那些骇人听闻的「某某毒瘤应用悄悄打开手机麦克风、摄像头收集用户信息」现象在 Android P 中将得到根除。
此外,Google 还在 Android P DP1 的开发者选项中提供了 MAC 地址随机化选项,并将 READ_PHONE_STATE 权限中较为敏感的 build.serial 识别码访问权限完全交由用户控制。
多摄像头 API
采用双摄像头的 Android 设备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个厂商都能通过自家优化来让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因此,Google 从 Android P DP1 开始加入了新的多摄像头 API。开发者可以在具备两个甚至多个摄像头的设备上借助这个 API 接口更好地实现无缝变焦、背景虚化和立体视觉等功能。
除此之外,Android P DP1 还利用新的会话参数有效减少了进行初始拍摄时的反应延迟,也就是说,打开相机捕获精彩瞬间时可以更加快速、灵敏;新的表面共享(Surface sharing)技术则能让相机应用在无须重启的前提下在多种使用模式下进行快速切换;Android P DP1 还添加了基于显示屏的闪光灯支持并为部分应用层面的图像防抖和滤镜效果加入了 OIS 时间戳访问权限。
丰富自定义选项还带来另一个好处,除了自定义 ⌘Command-Tab,还能自定义 ⌘Command-`(Tab 上面那个按键)。对于 Mac 重度用户来说,除了 ⌘Command-Tab,其实 ⌘Command-`也是很常用的一组快捷键,它可以用来切换当前应用的多个窗口。但系统自带的仍然比较基础,没有切换动画,只能按照固定顺序切换。比如我用预览 App 打开了 A、B、C、D 四份 PDF,你只能按照 A → B → C → D 的顺序切换,不能直接从 A 切换到 C。
而 Infinity New Tab Pro 则将用户的备份数据转为一个网页,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网页与 Infinity 账号关联,在 PC 端每次修改顺序后只要进行一次备份,这个页面就会同步刷新一次,手机端不需要重新扫描二维码。无论是使用还是添加都非常直观。同时保留了 Chrome 中的网页顺序,可以对图标进行自定义。实现了一个实用、美观、方便调整的导航网页,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实用的方案。
很多厂商都有将自家手机的预置应用独立出来放上 Play 应用商店的习惯,这样一来,这些应用就能够脱离系统版本更新的束缚,通过应用商店更新推送获得更快的迭代升级。
Google 也不例外。最近部分 Android 用户注意到,自己的手机里又多了一个名为 Google Time Zone Data 的应用。这个应用可以在 Play 应用商店中找到,从应用介绍来看,这款应用「可以保证 Nexus 和 Pixel 手机用户在时区信息发生变化时即时获取到最新的时区信息」。
我们见过将启动器(Google)、音乐播放器(索尼)或是浏览器(三星)从手机里拿出来作为独立应用上架的,但将时区数据打包成应用上架应用商店的,这应该还是头一次。至于 Google 为何这样做,外媒 9to5Google 猜测也许跟 Google 即将发布的新功能有关(虽然没人知道是什么),但 Play 应用商店中的用户们可不这么认为:
Water Drink Tracker 在界面设计上采用了其他应用都爱用的绿色为主色调,但除此之外,它的主界面就只剩下了喝水记录、提醒和设置三个部分,以标签的方式分列在应用顶端。因此 Water Drink Tracker 整个应用看上去非常简洁,功能上除了喝水记录和一些事件提醒(比如吃药、运动等等)以外也没有任何赘余,非常适合对应用颜值和功能纯粹性有追求的朋友。
Splish 是一款艺术工具,它可以让静态图片动起来。提到会动的照片,那就不得不提到 Live Photo。在使用 Live Photo 模式拍摄时,相机会自动记录下拍照前后 1.5 秒内所发生的一切。也就是说,一张会动的 Live Photo 其实相当于一段 3 秒的视频。而今天提到的 Splish 的原理和 Live Photo 截然不同,它是通过算法让一张原本完全静止的照片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