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原以为这届 MWC 不会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出现了,可能是手机届自智能机时代以来的惯性,我仿佛已经习惯了所谓的新一代手机,就是处理器更强、摄像头更好、屏幕更养眼之类「照例」的更新了。
然而 LG 这个厂商在这届 MWC 上面搞了个大新闻,它发布了一款可以「换下巴」的 LG G5。概念特别像 Google 说了好多年,但是一直没有推出的 Project Ara。
关于 Project Ara,那可真是跟 Google Glass 一样命途多舛,自发布以来就一直遮遮掩掩。2014 年中旬交给了当时还属于 Google 的 MOTO,说 2015 年 1 月发售,结果 2014 年 10 月份 MOTO 就归了联想;到了 2015 年初又说年底在波多黎各发售,2015 年中旬甚至还有消息称要出国行,但紧接着 8 月份 Alphabet 业务重组,Project Ara 项目就被搁浅了;而之后的消息是,据说这届 MWC 2016 可能会看到它的身影。
结果还是被 LG 的这款手机先抢了风头(请允许 Google 做一个悲伤的表情),就是下面这货:
骁龙 820、5.3 英寸 2K 屏幕、1600 万后置摄像头和 800 万前置广角摄像头,硬件方面看起来都是常规升级,美中不足的是:浓浓的国产机既视感 。
所以我还是觉得上一代 LG G4 的造型比较好看。
模块化的「下巴」
没有办法,自从 iPhone 把摄像头做突出了以后,你要是摄像头不突出,仿佛都不算旗舰机了似的。当然 LG G5 的摄像头突出不可能是简单的「偷懒」,很有可能是为能兼容下面这些「模块化」下巴而做出的牺牲,毕竟拆卸搭扣等部分设计也是很费内部空间的。
上面这三个「下巴」,从左到右分别是标准部件、LG Hi-Fi Plus 和 LG Cam Plus。从名字就能猜出来这些东西是干嘛的: 中间的 LG Hi-Fi Plus 是 LG 与 B&O 合作的产物,内置了 32-bit DAC 解码器和组合放大器单元,还送一对 B&O Play H3 耳机。是三个「下巴」中最长的一个,而且好像只有一个黑色版本可选,跟浅色机身搭配在一起真是不忍直视。
右边的 LG Cam Plus 则是摄像头增强插件,作用很像 Lumia 1020 的拍照手柄,除了必备的快门键,还有一个录像按钮,侧边的变焦环能够更方便你变焦。此外还能让机身的电量从 2800mAh 增加到 4000mAh。不得不说的是,装上这个「下巴」的 LG G5,厚度虽然增加了,但是从专业性上感觉已经能够淘汰某些卡片机了呢。
还有配套周边
同时,LG 还为 G5 提供了三个周边:LG 360 Cam(360度摄像头)、LG 360 VR headset(VR 头盔)、LG Rolling Bot(圆形机器人)。
LG 360 Cam 载有两颗球面摄像头,可以拍摄 1600 万像素的照片和 2K 分辨率的视频,支持 YouTube 360 和 Google 街景。
LG 360 VR headset 头戴式 VR 设备使用的方案与 Samsung 的 Gear VR 的有所不同,它不需要把手机放进去,只要接入 LG G5 的接口,就能将画面传输至到设备中。最棒的是这个设备只有 100g,其小巧的身形在一众「巨型」头盔中显得特别优雅。
LG Rolling Bot 圆形机器人,好吧它的用处更像一个小玩伴,带有摄像头可以监控一下家里的情况,内置的镭射灯可以当激光灯逗逗小狗(生不如狗系列?)。
以上就是 LG G5 和它的小伙伴们,三款下巴(包括没功能的那个)和三个外设。
为什么要「模块化」?
LG 并没有延续常规的升级路线,在外观和配置难以寻找突破口的时候,果断选择了硬件创新。不难看出, LG 这两款「下巴」定位精准,LG Hi-Fi Plus 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好的音质,而 LG Cam Plus 则可以让摄影爱好者多一个抛弃相机的理由。
而这正是「模块化」手机的核心概念:个性化定制。 随着手机性能越来越强大,今后的用户需求必然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厂商仅仅依靠拉长产品线去覆盖市场,是粗暴而不理智的。「模块化」手机既可以解决过长的产品线带来的成本问题,也可以大大的缩短产品从设计到上市的时间,毕竟设计单个模块要比设计整机简单许多。
而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模块化」手机之于普通手机就像台式机之于笔电一样。不仅意味着更多个性的 DIY 元素,也意味着在相同配置下更便宜的价格。此前就有报道称 Project Ara 可以让用户自己定制模块上的图案,这听起来要比「换壳」有趣多了。
具体体现在 LG G5 这台手机上,这两个「下巴」的存在,不仅让其同时满足了「音乐手机」和「拍照手机」两个产品类目,而且也增加了一点 DIY 的元素(虽然只能换下巴)。LG G5 作为世界大厂的首个「模块化」手机,知名的科技网站 The Verge 在评价它的时候,少见的使用了「radical reinvention(不同凡响)」这样的词汇,媒体对 LG G5 的好评程度,可见一斑。
LG G5 虽然算是继承了 Project Ara 「模块化」的衣钵,但最多只能算半个「模块化」,仅仅能改变个音质,提高下摄像头功能而已。如此有限的功能就收到了这样的好评,如果 Project Ara 所构想的全「模块化」的手机推出,不知道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呢?可惜在 Project Ara 推出正式机型之前,一切都无从知晓。
Project Ara 的替代者?
相较于 LG G5 简单的换「下巴」,Project Ara 手机的「模块化」要彻底很多,它将手机上所有的功能性部件,包括屏幕、摄像头、处理器甚至扬声器,都分隔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模块」。而手机的「主板」上只有一个个类似卡托的插槽。使用时,只要你将相应的模块插入插槽,在存在几个必备模块的情况下,手机就能正常的工作。
为何 LG G5 并没有采取谷歌一样的方式,把更多部件模块化呢?究其根本,是定位有不同。Google 对于 Project Ara 的景愿,更像是想创造一个硬件平台,而非是插手硬件制造。这个平台一旦形成,厂商想要生产 Project Ara 平台的硬件,必须按照它的标准去生产。而消费者虽然可以用不同品牌的硬件去组装手机,但安装的都是 Android 系统(就像组装的台式机基本都运行 Windows 一样),而 Google 也会顺理成章的成为像 PC 届的微软一样的公司。
Google 手握强势的 Android 系统自然定位远大,而 LG 则没有一款强势的操作系统,能让他有资格去制定规则。作为一个硬件厂商,LG 能做的还是想借硬件创新,扩展自己的市场份额,赚赚钞票而已。所以此次 LG G5 的问世,更多只是「模块化」手机这个新奇的硬件产品,在消费者市场的一次试水,远不能当成「模块化」手机的崛起。它可以为 LG 赢来更多的关注度,可以让消费者尝尝鲜,更可以让 Google 看一看,用户对于「模块化」手机的需求到底存不存在。
从媒体的评论来看,LG G5 这款手机的前景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比起简单拼凑模块而没有一点设计感的 Project Ara,LG G5 这个换下巴的设计要好看很多(请允许 Google 再做一个悲伤的表情)。但是长期来看,Project Ara 作为硬件平台的潜力不是类似 LG G5 这样独立的产品所能比拟的。
最后,你会购买这个有「可更换部件」的 LG G5 吗?如果你的钱只够买个主机,不购买「下巴」呢?
文章配图来自 The Verge,题图来自 Droid Life。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