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1.3 加入了电子交通卡功能,对于北京和上海的 iPhone 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比起 11.3 其他更新内容更值得兴奋的功能。手机公交在提出了近 12 年后,逐步的开始走上了全方位的普及。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家关心的只有一点,我的手机什么时候也能实现刷公交。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先谈谈中国手机公交经历的 12 年发展。
最早的手机公交
最早的手机公交商用,应该是当时诺基亚在 2007 年推出的诺基亚 6131i,这款手机当时号称是和北京、广州、厦门合作,支持三地公交。此前,诺基亚在 2006 年就已经实现了手机公交的功能。
随后,手机公交进入了快速普及则是搭载了运营商的便车,如果大家回忆当时的校园里的场景,就会想起不少运营商都曾推出过他们自己的支付钱包业务:和包、翼支付以及沃支付。从技术上说,这分为全卡(RFID-SIM/RFID-UIM)和 SWP(NFC-SIM)的两种方案。
而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 NFC-SIM 这套方案,毕竟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用户在使用该方案进行城市公交出行。
不过,因为运营商网络升级,两套方案都遇到了一些麻烦,例如由于刷卡的性能不一,用户可以明显感知到过闸机时的迟滞感,用户必须更换专属的 SIM 卡,以及充值方式不够灵活。所以,这套方案,渐渐的也就开始被大家所抛弃。
随着技术的升级,如今的手机公交实现形式,主要围绕着改造交通卡和改造闸机两个方向。
改造交通卡与改造闸机有何区别
改造交通卡
如果你手持一张北京市政一卡通,走在北京的街头,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便利店是支持这张市政卡。如果你去圆明园公园,也可以使用交通卡直接刷卡进入。可以这么说,每一个城市交通卡,都有想成为香港八达通的心。
地方城市卡公司并不是公交集团,公交集团只是地方卡公司的股东,两者并不是同一个组织。
而将这张交通卡塞入手机中,不仅很简单地覆盖交通卡公司全部的消费场景,还顺应交通卡未来的发展趋势。仅需与交通卡公司完成系统对接,不涉及公交和地铁公司改造。
改造闸机
不过对于支付宝、微信而言,他们绝不希望中国这么多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八达通。既然支付宝、微信可以绕开银联实现自己的支付,那么为何不能在城市交通中,也采取同样的手段。绕开交通卡公司,直接和公交地铁公司对接,通过改造闸机,直接改变公交车和地铁站的出行方式。
为什么目前不存在一张支持全国的交通卡
这背后的原因还要追溯到 2008 年,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大部制改革,城市交通一项职能由当时的建设部转移到交通运输部。但在职能拆分前,住建部其实就已经着手制定了一个全国公交互联方案,并于 2012 年正式公布,名为「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而接手了城市交通职能的交通运输部则与 2014 年公布了其「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一时之间,两个全国标准的诞生使得不少城市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公交卡。有些城市支持住建部标准,有些城市支持交通部标准,还有城市索性就全都支持了。
这两个标准目前也在 2018 年 3 月 29 日得到了明确的统一,交通部例行会议中称,今年年底将实现全国 220 个城市的公交标准统一,一张卡刷全国公交的时代也将正式到来。
城市交通卡运营者的方案
相对于其他国家地区而言,当下中国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二维码为代表的移动支付特别发达。所以,城市间交通卡公司最怕的就是,本来属于自己垄断的交通卡,会被互联网巨头的二维码取代。
面对互联网巨头的威胁,城市交通卡公司都面临着转型。
与其等着被边缘化,不如提前将公交卡变为手机中的一个 App,这样一来需要搭乘公交车的用户就必然成为其活跃用户,换取了大量日活,然后再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和周边商城,以及还能带来部分广告收入。而 App 的诞生,不仅可以在里面做二维码乘车码,也可以实现 NFC 公交卡。例如深圳市,很早就上线并完成了「鹏淘」,这款应用可以实现 NFC 手机开卡,也上线了二维码模块,也支持 NFC 手机公交卡充值。上海也在去年上线了大都会应用,实现了地铁扫码乘车。
手机厂商的方案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手机刷不刷的聊公交,印象最为强烈。尤其是在 iPhone 尚未推出公交服务时,走到闸机口,只能眼睁睁看见别人用小米手机过闸机。
现在的厂商之所以不愿意继续沿用 NFC—SIM 方案,原因也很简单,开卡的流程和实际的体验会因为地区不同而无法统一。况且这样的情况存在那么多年,也没见过手机公交流行,可以说其背后就是缺乏一个懂推广的人出现。
厂商这时候的介入,既可以将功能打包成自己的手机卖点,也有利于手机公交概念的推广。对于用户来说,公交卡也能成为一个历史了,更进一步进入「无现金社会」。
目前厂商的方案都是在空中发一张全新「交通卡」在你的手机中,利用 NFC 的卡模拟功能,进行公交支付,并且享受这张「交通卡」的全部优惠。这一体验与目前实体卡过闸机体验基本一致,甚至某些时候还优于实体卡。
在这个手机厂商中,目前属于手机公交前沿是小米公司。它在 2015 年上线了小米 3 的上海交通卡,在 2016 年实现了手机公交卡全面商用,目前是支持公交卡最多的手机厂商。不过,很多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其他厂商总是会落后在小米公交城市后?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手机公交的上线是需要厂商与地方交通卡公司进行商务合作的项目,同时还依赖于大量的地测工作。一旦一家厂商率先接入了一张公交卡,后面的厂商就可以很方便的接入下一张公交卡了。可以说是一个「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业务。所以,以目前小米14张交通卡的数量,完整的比第二名的华为多出了一倍。
但是随着 iOS 11.3 发布的苹果公交卡功能则和安卓手机厂商不一样,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因为苹果的 NFC 芯片能读不能写,很多技术细节需要额外的敲定。另外相关方案公司之前也没有提供给安卓厂商使用,这一切都使得本来早该来到的 iPhone 公交功能,缺席了近一年。
银联的努力
如果今天开通了 Apple Pay 服务的同学,一定对于其背后注明的两个城市地铁不陌生:广州地铁和杭州地铁。这两个城市地铁使用的正是银联的方案,但实际上,银联在公交方案上却有两个不一样的 Plan:一个为「ODA」,另一个为「银联云闪付」。ODA 依照伦敦地铁模式,专为支持公交地铁而生,支持脱机交易,可以向卡片内写入数据,进而支持分时分段计价;而「银联云闪付」交易时需要联网,不向卡片写入数据,则仅支持一票制。
ODA 方案支持银联 IC 卡,Apple Pay和HCE地铁云卡(拥有NFC芯片的安卓手机可通过地铁APP开通);「银联云闪付」则支持手机 Pay 服务,如 Apple Pay、Mi Pay、Huawei Pay、Samsung Pay 等。一个比较明显的细节是过闸机的时候,需要验证一次指纹。(感谢评论区用户指正,目前ODA方案已经支持智能手机了)
由于ODA支持脱机交易,也适合地铁运营者进行营销活动(可以后续扣费时加入相应折扣),所以将逐渐成为银联的主推方案。只不过,由于目前安卓大厂普遍都已经支持了岭南通公交卡,因此该协议使用者恐怕未来仅限iPhone用户。
银联与各地公交地铁集团直接对接改造闸机,已经实际上撇开「交通卡」。虽然目前银联开展了相关补贴的乘车优惠活动,但是在未来如果无法建构与「交通卡」一样的优惠条例,恐怕只能适合那些非长期搭乘公交的乘客。不过,小额支付的场景毕竟更加符合银联本身的定位:重新成为大家日常交易方式,从二维码接触不到的地方开始蚕食。
支付宝 & 微信:吃掉最后一块流量蛋糕
今年年初,腾讯高调的和各个省政府展开了合作,声称要与各个省市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各省的「互联网化」。例如,腾讯和陕西省的合作,就促成了西安乘车二维码的诞生。只不过,这个二维码,你用支付宝也可以刷。
支付宝在 14 年便推出「未来公交」计划,希望联手住建部及具备 NFC 功能的手机厂商,仅通过改造交通卡的方式,在 35 个城市推广手机刷卡,但无疾而终。
17 年起,支付宝转向了二维码乘公交,分为电子公交卡(例如杭州、武汉、西安等)、支付宝乘车码(济南、湖州、绍兴、南京、天津、驻马店、金华、苏州、温州、青岛等)两种模式。
而微信则接着小程序的东风,在 17 年 8 月推出了「腾讯乘车码」,目前支持城市已达 46 座。
不过这个方案最终是否能被市场接受,还在于二维码的实际体验究竟如何。就现有的评价来看,大家普遍对于二维码这个方案不如 NFC 方案评价高。
况且这个方案涉及闸机改造,需要两家公司大量的资金和政府公关。不过,对于最后一个流量蛋糕,两家公司都是志在必得。
手机公交能否下沉?
尽管,目前手机厂商们都已经有交通联合卡可供大家开通,到今年年底真的能够实现 220 个城市的公交互通。但对于更多中国居民而言,发达的公共交通是属于中国一线、二线大城市。三线城市以降,基本无感,一个县级市,全城可能只有两条公交线路,居民真的会在乎手机能否刷公交吗?
换句话说,厂商们,互联网大厂,银联们想要触达下沉群体,并不会因此融入到一个手机公交时代。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安卓厂商一片大火在弄公交车时,有两家厂商出现掉队的原因吧。
厂商想要卖出更多的手机,阿里、腾讯想要获得更多的日活流量支撑,银联想要重新回归支付霸主,地方卡公司希望在移动支付的当下不掉队,而政府则希望普惠大众。在诸多因素环绕下,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城市公交遍地开花。但真正的出行发达,不应该仅限于中国的发达城市,下沉到更边缘的城市,将会成为政府和各界实力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