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2 月 9 日早晨十点拿到的这台 HomePod,立刻拆去塑料薄膜,抱着它深吸一口新鲜的科技空气。暗自思忖:「啊,好重啊,肯定比 13 寸 MacBook Pro 重。」
Clik here to view.

你的样子
Clik here to view.

这样一个手捧大小的圆角圆柱,被黑色网格状编制物包裹,它给人的感觉不太冰冷因为没有金属的元素,轻抚它的纹理,好像是某个装置艺术家的作品。
Clik here to view.

这个忽闪忽闪的就是 Siri 给你视觉反馈的地方。你会知道 Siri 在听你说话,而上面的动态图案模拟了你说话的波形1 。
Clik here to view.

一根尾巴就那么拖着,约莫两米,拿在手上很坚韧厚实,有那种「嗯,三百多美元」的分量感。
Clik here to view.

这根镶嵌在 HomePod 底部的电源线的尽头的两脚插头写着 125v 2.5A的字样,这是由于在美国购买的缘故,当然 HomePod 本身可以承受 100v-240v 的电压2 。
Clik here to view.

底部,跟iPhone 官方手机壳一样的橡胶材质,同时也是容易积灰的地方。红色箭头标注了一个小孔,在它十一点钟方向有另一个小孔,所以并不是一个对称结构,可能是环境音的平衡降噪?
从 官方文档 来看,Apple 对自家设计有十足的信心:
Beautiful Design with a purpose: … And at just under seven inches tall, it can fit anywhere in your home.
Clik here to view.

今天去逛街,看见一组类似产品,真是吉祥如意和谐的一家人。有人说 HomePod 应该放在空无一物的房间或是客厅,也 有人 说 HomePod 适合五十平米以下蜗居者,Apple 觉得你房子小了就买一个,房子大了就买很多个来配对成立体声音箱。
我觉得在 HomePod 放在中国家庭的房间里是可以的,因为中国大多数人的房子也就 90-150 平米。但美国的情况不一样,一个普通的 House 大概三四个独立房间还是有的,你看,房子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HomePod 都要多买两个。另外,HomePod 的重量和小尾巴电源线好像隐隐约约透漏着它不是一个移动设备,就是跟你的卧室,地板,墙壁于一体的装饰品。
苏醒
将 HomePod 的小尾巴接入交流电,听见非常有力道的「嗡」一声后,将接入家庭无线网络的手机靠近它,默数,1,2,3,点击浮现的 Setup 字样: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 Step 1 选择 HomePod 摆放位置
- Step 2 选择是否开启个人请求,就是允许任何人通过 HomePod 读取信息
- Step 3 Hey Siri
- Step 4 同意条款
- Step 5 传输地址、Siri、音乐和诊断的数据
五个步骤大约两分钟,设置好也有一声「铛」的提示,同样悦耳。紧接着 Siri 会自我介绍一番,并且要你问它一些问题:
- 开灯
- 读新闻
- 问天气
- 来点而音乐
Clik here to view.

在使用之前,我的习惯是看一看设置的地方,然后给 HomePod 取一个可爱的名字:MilkShakePod。
Clik here to view.

这些功能在手机上的 Home 这个 App 里长按你的 HomePod,第二幅截图的左下方显示闹钟,右下方显示完整的设置,点击进入第三幅截图。一个完整的设置列表如下图,
Clik here to view.

推荐开启以下三个标签:
- Include in Favorite ,毕竟,现在就这一个。
- Sound Check,保证所有音乐和播客在同一音量。
- Allow Explicit Content,都是成年人了。
来沟通吧
语音
第一件事,目前 HomePod Siri 对用户的要求是会说英文,我也问了它能不能说中文,它说你可以用 iPad iPhone 上的 Siri。目前非外语区没有发售,也可能是 Siri 多语言的不成熟。我想,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 比如小米的智能音箱想必应该是中文优先。
触碰
Clik here to view.

除了对着空气叫唤,还可以触碰这块面板,六个「手势」分别是短触和长按,实现的功能也与说话无异。
Clik here to view.

将 iOS 当成遥控器
与其说手势的操作是控制 HomePod,不如说是控制 Apple Music/Apple TV/Podcast 等的播放。HomePod 在传输数据的设置部分就已经同步了 iCloud 的 Wi-Fi 密码,那么在同一 Wi-Fi 下的 iOS 设备可以拉到控制中心,点开下面第一幅截图的红色箭头部分,然后会进入第二张截图,出现了当前 HomePod 的播放内容,再按一下出现第三幅截图,可以前进后退暂停等基本设置。这里想表达的是,HomePod 并没有占用手机上 Apple Music,也就是两者可以同时播放,就比之前简单的蓝牙设备,例如Beats Pill 等要方便,试想一个你要接听电话的场景,用 iPhone 接电话同时 HomePod 音乐没有断。
Clik here to view.

逆反心理的人可能会说,我接电话就不想听歌,我就希望直接在 iPhone 的 Apple Music 控制 HomePod, yeah there you go:
Clik here to view.

在 Apple Music 内点开播放设备选项,选择 MilkShakePod。这时候 iOS 上的 Apple Music 是完全映射到 HomePod 里的,可以当成旧时蓝牙音箱。
脱胎换骨的听觉感受
从连接的那一刻,我就被前面提到的「嗡」一声震摄到胸腔。简单来说目前而言,没有人说它音质不好。注重音效的人常常讨论一个词-声场。我对它比较陌生,但我对物理里面电场、光场和磁场比较熟悉。「场」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分布,比如用吸铁石吸磁粉能看见一个有规律的分布,这就是「场」的可视化,如下图。
Clik here to view.

我想像声场3 ,就是声音传播的轨迹,它传播过程中遇到遮挡物,墙壁,就会反射。电影院天花板也经常为了音效作出改变,一个道理。
我们又不会为了 HomePod 改变家里的装修,那么官方文档说摆放 HomePod 获得最好的音质,就一个方法:以 HomePod 为圆心,方圆六英寸范围内不要有遮挡物。比如我前面放置 HomePod 都快贴着墙了,这是一个错误的示范。
有时候我会故意让 Siri 加大音量感受跟心脏共振的感觉。记得在 2010 年周杰伦某次巡回演唱会上坐在比较前排的位置,到击鼓的桥段,我的心脏快受不了了,一种闷闷的「共振」。但 HomePod 当然到不了那种感觉,但也会有非常 Powerful 的低音,到时候你会知道什么是声场的—靠触摸机身的振动,一种比以往蓝牙耳机脱胎换骨的音效。
弱弱的「超能力」
Siri 同学是很多口音,但是:
Siri 识别的准确性跟口语成正相关。
练好口语,使用 HomePod,我就不吐槽一位朋友抱着我的 HomePod 连叫了好几声 Hey Siri 都不被理睬的细节了。这里也顺便回答了 HomePod Siri 完全不能说中文的问题,是 Siri 同学告诉我的。
播放
播放分为 Apple Music/Apple TV/Podcast 这些苹果生态内的音频和视频。在前面的交互部分,描述过 iOS 端的 Apple Music 和 HomePod 播放音乐的区别和切换。Hey Siri:
- Play me some music
- Louder
- Softer
- Next track
- Last one
- I don’t like this song
- Shuffled
- …
这些是我经常用到的几个问句,但即使是 Apple Music,一些关于私人数据权限的功能是没有的,例如删除歌曲。而有着七千万用户的 Spotify,我直接问 Siri ,它说,I cannot play in Spotify。我也就没什么话好说了,好像我在为难一个机器人一样。
我制作的最新一期 HomePod 播客,从第 29:27 秒开始是下面五个场景的演示:
- 灾难演示,表现为 iPhone 和 HomePod 同时被唤醒
- Apple Music 演示,表现了切歌,音量变化等基本操作
- Podcast 演示,表现了播放特定一期的播客
- 与 Siri 聊天演示,表现了 Siri 你到底能做什么
- 主播表示不知道如何让 Siri 播放任贤齐的歌
听电话
Clik here to view.

在当成蓝牙设备的时候,可以映射手机到 HomePod,此时它跟一个普通蓝牙音箱无异。可以听但不能打电话,可能跟获取用户通讯录数据有关。
「智能」家居枢纽
智能家居 Apple Homekit,通过语音控制 HomePod 让它切断或打开电源,或者线性改变亮度,都不是神奇的事情。微博网友@水画人 说:
小米小爱同学已经接入了小米商城、印象笔记、微博、小睡眠、得到App 等第三方服务了,随后还会接入美团外卖/饿了么送餐状态查询,HomePod 会往这方面发展吗?
我觉得,很好,小爱同学就是这么接地气,以性价比高的方式打通各个环节,方便了很多人。但 HomePod 可能对自己的定位是家庭艺术品,就好像现在所谓的「中产」都在家里放一幅画这种感觉。Apple 最贵的就是配件,贵到不像是配件的配件,比如 Apple Homekit 里面的灯泡,动辄五十美元上下,小爱同学看上去就可爱多了。
细节感受
也分享一些「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的细节感受。
好沉重,HomePod 的重量和音质一样令人叹为观止。我去查了手册,13寸 MacBook Pro 是1.37kg,HomePod 大人是 2.5kg。
125v U.S only?? 在美国购买的 HomePod 是 125v 的插头,我特地查阅了官方手册,HomePod 自己是支持 110-250v 的,这个插头相当于 iPad/MacBook 充电器的转接头部分,所以我自己也放心了。
究竟是哪个 Siri? Hey Siri 真的太讨厌了,这几天在看 Youtube 的视频,一遍又一遍唤醒 Siri。这个很不科学,iPhone Siri 能识别主人而 HomePod Siri 就不行,无论是每季度财报还是这些技术细节,你能看出 iPhone 才是最先进的产品,例如 3D Touch 到现在还没在 iPad Pro 上使用。
「视窗」发热,四十度左右,因为手心能感受到热,不知道猫咪会不会觉得热呐。
尾巴
从初试啼声的苏醒、语言和「肢体」的沟通、无与伦比的音乐效果,还有超弱能力的展示,能确定的是它的不完美。在 SFMoMA 逛,看见一个装置艺术品,它是这样的灯管网格:
Clik here to view.

那天我好像看见了 HomePod 的编制物网格和 Siri 被唤醒的颜色。
(题图: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