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78

今年最满意的一体机:Surface Studio | 2017 年度征文

$
0
0

「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年度征文入围作品

本文是「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征文活动的第 22 篇入围作品,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我是科技美学的朱海舟。

少数派一年一度的征文又如期开始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请诸位赏眼。

说今年最满意的硬件产品?

我简单盘点了一下,最满意的,恐怕还是这台正在服役的一体机——微软的 Surface Studio。 

Studio 起价两万六,很显然,它不是一台主打高配置和性价比的产品,而是被归到专业领域、小众市场。如果你像我一样既不会画画,又不搞设计,好像完全没有必要考虑买这个嘛?

在购买之前我也是有这个疑惑的。

但别急,真正用上以后,我想不仅能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还想和你延伸聊聊 Studio 背后的人机交互的变革。

外观设计

Surface Studio 延续 Surface 家族的设计语言,整体简约纯净,偏向于性冷淡风,平直的线条风格硬朗,无多余的修饰和曲线过渡,只有中间的微软 logo 比较显眼,摆在任何工作环境里都透出一种专业干练的气质。

整机采用铝合金材质,底座和屏幕之间采用两根铰链作为支撑,这个铰链是整机精华所在。它能实现屏幕任意角度的无极悬停,只要一点点力气,比如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切换工作形态,但如果用笔在屏幕上画画,都不会改变角度或者引起晃动。推拉之间有着完美的运动轨迹和恰到好处的阻尼感。

屏幕最低可以压到 20° 角之于放置桌面,无论用什么角度使用 Surface Studio ,都不会看到铰链,整个屏幕宛若悬浮于桌面之上,这也是让微软硬件设计团队感到骄傲的细节之一,被称之为「零重力铰链」。

Studio 在整体设计上几乎挑不出槽点,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所有接口均位于机器背面,包括 USB 3.0 接口、标准以太网口、Mini DP 视频端口、SD 卡插口以及 3.5mm 耳机插孔,很显然设计师是希望把零碎的线头藏在不可见区域,尽量保证桌面的整洁,但直接导致用户要靠感觉去盲插,很不方便。

屏幕显示

Surface Studio 屏幕非常薄,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它 AMOLED 屏,实际上它将一整块 LCD 光学架构封装于铝合金锻造机体内,最厚部位仅有 12.5 毫米,边缘最薄处仅 8 毫米,虽然机器重达 10 公斤,但看起来仍然非常轻盈。

这块 28 英寸 PixelSense 显示屏,分辨率达到 4500×3000 像素,是常规 4K 显示器的 1.6 倍,总像素数略低于 iMac 5K 显示器(5120*2880),DPI 仍然达到视网膜级别。

微软全线产品均采用 3:2 的宽高型屏幕,这个比例有两个好处,

第一,常见的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以 3:2 居多,这个比例的屏幕可以让摄影师更完整地用到整块屏幕。

第二就是因为 Surface 全线都可以触摸,当我们以平板模式使用时,通常会因为透视的原因使得显示内容看起来更宽一些。如果本身就是宽屏幕的话,那么在倾斜之后视觉上会更加狭长,3:2 的屏幕反而更适合触摸和阅读。

缺点是在看视频和玩游戏的时候,显示区域相比 16:9 的屏幕大幅缩减。

色域方面,完整覆盖 99% sRGB 和 DCI-P3 色域,并且在桌面侧滑菜单中可以实现 DCI-P3 与 sRGB 模式的一键切换。

这点对于设计师和摄影师来说比较实用,既可以在 P3 色域下精确的控制作品的丰富色彩,又可以随时审查非 P3 色域设备上的的表现效果。

微软还在系统全局加入了 True Scale 功能。简单来说:屏幕显示比例和现实大小 1:1。

比如,在 Surface Studio 上打开一个文档,默认采用 A4 纸尺寸,屏幕上显示纸张跟现实中的 A4 一样大,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还原作品在真实世界里的样子,工具中的尺也是真实厘米数。这可以让设计师更加直观地优化自己的设计,所见即所得,节省重复打样的耗材。

毫无疑问 Studio 拥有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屏幕,外媒估价仅屏幕部分报价就接近 2 万。

我们查了一下市面上类似的产品,比如新帝的 27QH 触屏显示器,2K 分辨率,支持电磁笔,报价 1 万 6。另一款是戴尔的 XPS27 一体机,配置与 Surface Studio 相近,27 寸 4K 触摸屏,不支持压感笔,报价 2 万 3。

所以舍得掏钱购买 Studio 的一定不是性能控,但一定是屏幕控和外观控。

硬件性能

也许是因为屏幕占了太多成本,微软 Surface Studio 的性能严重瘸腿,落后一年的处理器和显卡,最高 128G SSD+2TB HDD 的混合硬盘,老式 SATA 接口。

虽然能流畅运行 PS、Primiere 等专业软件,但渲染大型工程文件时捉襟见肘,主流 3D 游戏也只能以中低画质运行。

更遗憾的是,这款定位专业的电脑没有配备雷电3接口,导致其扩展性大受限制,不能满足视频剪辑对数据传输速度的需求,也不能外接独立显卡,或者变成独立显示器。这就让这台一体机成了一次性电脑,过几年性能落伍以后只能整机淘汰,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屏幕。

Surface Dial 及其他

和 Studio 一同发布的还有一个全新配件,叫 Surface Dial,本质上是一个自定义蓝牙旋钮,可以自定义选择旋钮的功能,比如调节音量、缩放比例、快进快退、笔刷大小颜色等等。理想状态下,这个轮盘会非常具有创造力,比如在剪辑视频的时候,可以前后逐帧回放,在游戏中精确控制目镜倍率等等。

然而现实很残酷,目前支持 Dial 的软件非常少,以至于大部分时候,Dial 对我来说只能调音量和切歌,配合 Studio 就像是一个 KTV 点歌台。

Dial 能和大多数 Win 10 电脑配对使用,比如三星的笔记本和华为的平板电脑,但和屏幕直接互动的仅有 Surface 家族。如果哪天适配的专业软件多起来,确实值得买一个试试。

Surface Studio 还有很多其他细节设置,比如多枚麦克风组成的麦阵。可以在一个相对不算安静的环境里距离设备 5 米的地方用语音控制 Cortana,即便不在电脑边也可以轻松操控电脑。

电脑触控化到底是不是大势所趋?

刚刚说到,如果你和我一样,既不会画画,也不是设计工作者,买这么一台 Studio 是不是既浪费钱又白费机器呢?

那我把这个问题换个角度:

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你会买一台全触屏的电脑?电脑触摸化是否大势所趋?

我们知道,十年以前,苹果公司发布了初代 iPhone。

当时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揶揄了以 Window Mobile 系统为首的旧式智能机,只能用键盘、轨迹球和触控笔、间接操控机器,全屏触摸形态的 iPhone 一出,开创了人类智能机的新时代。

10 年以后,微软的一体机 Studio 宣告上市,苹果随后发布了新 iMac 产品与之同台竞技,当时就有记者提问,苹果的手机和平板都有触摸屏,什么时候电脑也会加上触摸屏呢?

苹果的营销副总裁 Schiller 是这样回应的:

一台 27 英寸的 iMac,必须去抬起胳膊、用手摸才能用,你敢想象吗?太荒谬了。

虽然他没有明确指向 Surface Studio,但再一次重申了苹果的立场:电脑不需要触摸屏,就算是可触摸,也只是在键盘区域多了一个 Touch bar 就够了。

所谓:「相逢狭道间,道隘不容车」,这两个厂商对于电脑触控化有极端的见解。

微软从保守跨向激进,旗下产品全线配备触摸屏,并且致力于操作系统的融合,一套系统,既能触摸,也能键鼠,既能装在台式机上,未来也能装在手机上。

而苹果从激进回归保守,排斥电脑触控化,手机是手机,平板是平板,电脑是电脑,系统各自独立,不可互相取代,想要完整体验苹果生态,最好买齐全套。

键盘鼠标和指笔触控哪个更有效率?

苹果营销副总裁认为,在 27 寸的 iMac 上使用触摸屏幕,绝对是一场灾难。如果真的使用触摸屏幕的话,必须重新设计 macOS 的许多 UI,如此一来,反而会伤害另一批习惯使用鼠标或触摸板的用户。

因此,这终究来说是一种取舍:用户界面和操作系统不能同时最佳化两种选择。做同一件事情,如果你想要用触摸的方式,只能买 iPad pro,如果想要键盘鼠标,只能买 Macbook,相同价位的产品,互相抗争,无法相通。

就目前而言,这个理论在 Win 系统上也是成立的。

尽管 Windows 系统一直致力于将键鼠和触摸融合化,但是仍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比方说,软件最常用的按钮往往放在天涯海角,28 寸的电脑用起来张牙舞爪,双手很容易疲劳。

在我使用 Studio 的这一段时间里,使用键鼠和触摸操控的比例大概是 7:3,对应了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两个方面。

在写文章、玩游戏、剪视频的时候,毫无疑问,键盘鼠标更有效率。但是在浏览网页、阅读新闻、看图文的时候,触摸屏的效率更高。

这两种模式各有所长,互相补充。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交通工具是腿的延伸,望远镜是视觉的延伸,电话是耳朵和嘴的延伸,电脑等是大脑的延伸。既然已经是延伸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加入键盘鼠标这样的中介呢?

这是因为科技过去还不够强大,很多必须依靠键盘鼠标才能完成的工作,与其说是触摸屏无法实现,倒不如说现在的软件系统还没有跟上来,人们的使用习惯还没有转变。

这就好像初代 iPhone 上市的时候,很多人抱怨没有实体键盘,打字速度都上不去,没有触控笔,操作精确度不够一样,随着手机系统的不断更新,这些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

毫无疑问,微软 Surface Studio 仍然有些超前,软件 UI 跟不上。但我想,相比走稳路的老司机,这一步势必是要有人迈出去的。 

结语

业界有一个普遍的观点,PC 已经是夕阳产业,用户趋于饱和,销量节节下滑,未来很有可能是移动终端的天下。

在我看来,PC 产业式微和这些年创新乏力有着莫大关联,你看相比手机工业的芝麻开花节节高,多少厂商还死守 1366*768 的老旧分辨率,每年外形、模具不变,只是定期升级一下性能,企图苟延残喘呢?

又有多少年了,我们没有遇见有激情购买的电脑了呢,如今手机卖得比电脑贵,我们心甘情愿一年一换,而真正吃饭的家伙,换不换又有啥区别?

微软 Surface Studio 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让我眼前一亮。

毫无疑问,这是微软在死气沉沉的 PC 联盟里吹响的新的号角,向夕阳产业发起的新一轮的冲锋。

虽然 Studio 和微软众多产品一样,概念超前,软件拖后腿,只能吸引专业用户,限于成本也非常昂贵,注定不可能大卖。这次冲锋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但我相信这不会是无意义的尝试,因为只要还有这样富有创新精神的厂家,哪怕冒着亏损的风险尝试一些幺蛾子,而不是靠一年升级一次硬件赚一波。

PC 产业就还有可能迎来下一轮朝阳。

作为 10 年苹果电脑的老用户,这一次,我投 Surface Studio 一票。


在 今年的年度盘点活动 中,我们再次举办了年度征文活动,以「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为题,回顾一下你在 2017 年的变化,将这些变化带来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你仍然拥有两个月的充足时间,最开放的选题,最自由的投稿方式,来赢取我们为你准备的丰厚大奖。你可以 点此 了解详细的征文规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