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68

从写作、排版、学术、代码四个方向,挑选适合自己的文本编辑器 [评论送礼]

$
0
0

在参观 Vitra 设计博物馆时,看到造型新奇,材质考究的座椅设计,不禁感叹道:椅子的历史,虽已逾千年,在功能上却未曾有大的变动。正是设计师赋予了这类物件长久的生命力。

写作工具的世界也是如此。

今年是 Microsoft Word 诞生的第 35 年,Vim 面世的第 27 年,即使是相对年轻的 Markdown,也有 12 个年头。但开发者们的创意从未枯竭。针对写作的各类场景,各种需求,通过实作,开发出了形态各异的写作工具。

任何工具出现的意义,都是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正如乌尔姆造型学院创立人奥托﹒艾舍所言:

将哲学用于思考,将设计用于制作,两者将会通往同一个目的地。

在这次盘点中,我们将放开对富文本、Markdown 等语言之间优劣的讨论,也不去争论「谁是最好的写作工具」。而你将会看到:

  • 优秀的 Markdown、富文本和 LaTeX 写作工具的介绍
  • 各个写作工具最鲜明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 针对不同人群的购买建议

当然由于本人精力、能力有限,不可能涉猎所有的写作工具,也没法对每一款做出详细的测评。所以没有出现在本文中的工具,并不代表不值得推荐。另外有一些工具近年来没有重大功能更新,在介绍时会相对简略,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地位下降。不过为了照顾到大家的求知欲,每个工具介绍末尾都会附上详细介绍的文章链接。

盘点类的文章不必从头到尾的细读,诸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目录按图索骥。

个人写作的最佳伴侣——Markdown 工具介绍

从纸质书籍转变到网站,从博客进化到社交网络,Markdown 的流行,不是因为标记语言看上去很酷(要不然手写 HTML 应该流行才对),而是因为它着实减轻了写作者的负担。书写 Markdown 时,写作者不再纠结文章的外观,而只用专注于内容。

而通过 Markdown 写作,不止是起到「纸」和「笔」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辅助写作者完成从草稿到发布的一揽子流程。短到发一则长微博,长到写一部小说,都有 Markdown 工具来协作我们轻松完成。

摆脱了传统纸质文档与 Word 等富文本编辑器在外观样式上的费劲,Markdown 写作工具可谓个人写作的最佳伴侣。

如果你对 Markdown 尚不熟悉,可以先阅读《Markdown 完全入门(上)》和 《Markdown 完全入门(下)

在 Mac & iOS 上写一本书:Ulysses 和 MWeb

如果想用 Markdown 写一篇长文甚至是完整的书稿,要做到的不仅是能写 Markdown,更要让使用者沉浸其中,不必在多个应用中辗转。如果要挑一款 Mac & iOS 上 Markdown 编辑器的作为代表,Ulysses 绝对有资格胜任。

Mac & iOS 上有特点的 Markdown 编辑器众多。Ulysses 胜在功能丰富,可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标记语言、编辑器配色和导出样式, 这三个方面的设计无所谓对错,全取决于用户的喜好。而 Ulysses 直接给了用户极大自定义的空间。通过内置文档库,iOS 和 macOS 版本可以无缝衔接,确保使用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开始书写,不必拘泥于环境。类似打字机模式、写作目标和关键词等附加功能,不一定每个你都需要,但一定会有几个击中你的痛点。

Ulysses  使用时界面

如此多的功能累加在 Ulysses 身上,依托优秀的界面设计,并不会有一种复杂难懂的感觉。反而让人使用时非常放心:可以在将写作相关的所有步骤,都在其中完成。最终让使用者真正沉下心来写作,不必为其他事务叨扰。

更多关于 Ulysses 的文章:

去年 Ulysses 转为订阅制收费后,不少用户颇有微词。而 MWeb 则是我愿意推荐的另一款 Mac & iOS 上的 Markdown 编辑器。

MWeb 作为 Markdown 书写工具不输 Ulysses。无论是 Mac 与 iOS 间内置文档库同步等特性,还是编辑器配色、打字机模式等细节,MWeb 都一应俱全。而且 MWeb 是国人开发者的产品,在响应中国用户的功能需求上,有着先天的速度优势。

MWeb 使用时界面(图片来自 MWeb 官网)

但 MWeb 绝不仅仅是 Ulysses 的替代者,它自有的「独门利器」,让 Ulysses 用户都羡慕。正如其名字中的带有「Web」字样,MWeb 本身就是一款静态网站发布器,可以完成从书写到网站生成并发布的流程。功能上 MWeb 支持 LaTeX 语法高亮和编辑器内预览,也有原生支持表格等特性,这都是 Ulysses 还需要改进的部分。

更多关于 MWeb 的文章:

Ulysses 和 MWeb 在产品素质上都很优秀。有了多种选择自然就需要不同的购买建议。

影响购买的第一条因素当然是价格。Ulysses 目前是订阅制,订阅后可以使用 macOS 和 iOS 版。每月订阅价 27 元,一次订阅一年是 218 元。但如果是学生,则是一次订阅半年是 73 元。另外 Ulysses 已经加入Setapp。而 MWeb 是两个平台分开售卖的买断制,Mac 版 98 元(另提供免费的 Lite 版),iOS 版为内购模式,内购 60 元获得全部功能。

Ulysses 的价格

而从产品本身来说,MWeb 支持静态网站生成,本地图片上传到图床等功能,如果正好是刚需则应该选择 MWeb。而 Ulysses 在导出样式上选择非常丰富,界面设计和写作目标等小功能完善。如果写作的不用到 LaTeX,表格等元素,更希望有省心的使用体验,Ulysses 会更值得推荐。

在 Mac & iOS 上写零散的内容:Bear 与 Textnut

Ulysses 和 MWeb 本身绝对是无可挑剔的工具。但倘若你的需求没有复杂到写书稿,或许长期系统的写某一方面的长文,只是想零散的写一下短文,例如工作笔记,或者想找一款 markdown 编辑器当做备忘和速记本,二者的价格就怎么看都觉得划不来。

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功能特性。想实现「在 Mac & iOS 上写零散的内容」,绝不是找个便宜甚至免费的 Markdown 工具来敷衍就行。我认为以下两个特性对于这类需求非常关键:

  1. 富文本模式或「所见即所得」模式。Markdown 写起来方便,但坦诚地讲,富文本看上去更悦目。对于一则简短的备忘或者记录下的灵感片段,可能会多次去查看,此时能不费劲地就能阅读富文本就显得重要。
  2. 能通过标签管理文档。想记录的内容林林总总,书单、菜谱、备忘或者知乎 Live 的笔记。这些内容很难齐整的通过文件夹彻底分类。通过标签来管理文档,就比文件夹显得灵活实用。

Bear 自诞生之初,其目的就是「crafting notes and prose(书写笔记和散文)」。

只看编辑界面,你可能完全不会意识到 Bear 是一款 Markdown 编辑器。例如删除线、待办列表和分割线等元素,书写时用 Markdown 标记符号,但显示的已经是富文本。在 iOS 上,你更是可以用功能键修改文本。当然 Bear 也没有忘本,打开「Markdown 兼容模式」,就又能显示出 Markdown 标记符而非富文本(但例如标题等,仍然是富文本样式)。Bear 自身带有十二种主题,加上在界面中的一些细节优化(例如网址会变成链接符号),让它的颜值在 Markdown 编辑器中数一数二。

在 Bear 中输入标签

虽然不是最早支持标签管理的编辑器,但 Bear 对标签的支持非常彻底。不仅支持嵌套标签,最近更新中更是改进了标签输入方式,写了开头第一个字编辑器就会弹出选框,方便自动补全,省的每次都要完整的输入一遍标签。

作为用户,对 Bear 唯一的不满可能就只是它采取的订阅制了。虽说可以选择不订阅,但缺失同步功能我认为是无法接受的。所幸订阅价格相比 Ulysses 亲民的多,分为每月 10 元或者每年 103 元两种。

更多关于 Bear 的文章:

但如果还是认为如此简单的需求,订阅 Bear 算不值得的话,TextNut 则是免费工具中值得推荐的。

Textnut 本身的定位还是像 MWeb 或者 Ulysses 那样传统的 Markdown 写作工具。类似打字机模式、文档库和外部文件夹等特性,都是 Bear 不支持的。不过开发者同样不满足纯文本的 Markdown,着重强调了文档的富文本模式。在 iOS 和 macOS 版本中,富文本模式与 Markdown 模式的切换按键都放在优先级非常高的位置。

切换富文本模式

和 Bear 类似,Textnut 也支持根据标签查看文档。不过遗憾的是,标签并不能嵌套,以及 iOS 版尚没有专门的界面查看标签,在 iOS 上整理标签略有不便。

Textnut 在 iOS 和 macOS 上都是免费加内购的模式,不过好在同步功能免费版就能用,只是会被限制为四个文档库和两个 Dropbox 文件夹。不过倘若使用的需求不是太强,其实也是够用的。

更多关于 Textnut 的文章:Textnut,给你专业写作体验的免费 Markdown 编辑器

Windows 平台的骄傲: Typora

多数用户选择 Typora 是因为它的「所见即所得」模式,和 Textnut 的富文本模式还不同,Typora 在你敲下一个标记字符后,立刻渲染文本成富文本。

但我认为,「所见即所得」只是功能设计上的选择,Typora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在 Windows 上提供了完整且顺畅的 Markdown 体验

Typora  的功能特性

表格插入、数学块以及代码块的语法高亮和显示行数,都是很多 Mac 上的 Markdown 编辑器都没有做到的。而打字机模式、专注模式和大纲等功能,也一应俱全。值得一提还有可以自定义预览样式,由此可以衍生不少玩法。可以放心的说,只讨论书写编辑 markdown 文本的体验,Typora 不输任何一款 Mac 上的编辑器。

更多关于 Typora 的文章:

安卓平台上的诚意之作:iA Writer

作为 iOS 上老牌的 Markdown 编辑器,安卓版的 iA Writer 保留了众多 iOS 上的特性,可谓诚意满满。

和 iOS 版一样,iA Writer 安卓版也是定位于「从写作到发布」的一站式写作工具。写作时的专注模式,以及键盘上的语法标记快捷键,让输入在 iA Writer 中变得顺手。而导出时和其他版本一样,也能选择不同的模板,从而导出不同的外观样式。和其他工具相比虽没有绝对的亮点功能,稳定流畅的体验就让它值得推荐。

全平台使用 Markdown:Simplenote 

可能前面在介绍其他平台的应用时,就已经有不少读者在想:为什么不介绍 Simplenote。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要放在这一节来彰显它与众不同的特性:真正的全平台同步

Simplenote 支持的平台

不仅是 iOS、macOS、安卓或者 Windows,甚至在 Linux 上你也能使用 Simplenote。虽说 Markdown 格式文本天然便于同步,放在任意云盘中,在不同平台都可以用不同的应用打开。但是像 Simplenote 这样内置了同步功能,真正实现了设备间无缝切换继续工作的状态。

Simplenote 的同步速度

作为一款 Markdown 编辑器,Simplenote 还实现了其他编辑器不太重视的协作功能。一般情况下我们已经习惯直接将文件共享给团队成员,但直接在编辑器内实现协作,无疑在使用上更加便利。此外 Simplenote 还有一个「杀手级」功能:生成预览网页。当我们临时向他人展示一篇文章的内容,直接给对方一个网页肯定比发送 Markdown 文档或者 PDF 方便的多。

这样有特点的产品,居然还是完全免费的,不下载一个简直对不起开发者。

更多关于 Simplenote 的文章:Simplenote for Windows,有 Markdown 加持的极简写作工具 

兼顾排版与写作——富文本编辑器介绍

在网络写作环境中,Markdown 文本从书写到发布有着难以逾越的优势。但是一旦将应用场景放在传统的学校或者办公室内,需要打印出来的、带有特定排版的 PDF 文档才是真正的刚需。

虽说 Ulysses 等工具能自定义导出样式,但是让普通用户自建一套样式实在有点难为人。况且还有的用户对 Markdown 语言并无好感。从备忘到写书稿,这些不用 Markdown 的用户的需求也需要被认真对待。

绕不开的 Pages 和 Word

必须明确一点,Pages 和 Word 都是专业的排版工具,而非为写作而生。

写作工具非常注重写作过程中的体验,所以很多应用会有打字机模式或者专注模式,使得界面中的其他元素暗下去,以期让使用者浸入写作的世界。而排版工具则更注重对文档样式的修改。从字体选择到打印设置,都是为了排版出样式优美的文档

Pages 和 Word 就是 macOS 和 Windows 上两款最知名的排版工具。两者强大的排版能力和在行业内的普及不必多言。特别是 Word,现在大多数的教育机构和办公场所都在使用。

习惯了 Markdown 工具的人难免对 Word 的书写体验有些嗤之以鼻,但这绝不代表这两款软件本身不够优秀,只是定位不同导致了产品的体验不同。这里提出来并不是要评判两者的写作体验,只是拿出来提醒使用者,真正能让 Pages 和 Word 长久不衰的地方,应该是文档后期的排版功能而非写作本身。

一站式写作工具:Scrivener

Pages 和 Word 不适合写作不代表富文本编辑器都不适合写作。恰恰是富文本编辑器 Scrivener,革新了我对「写作」的概念。

早年间看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内容早已还给作者。唯独对作者两年间找了一处安静的住宅,专心写作的轶事印象颇深。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为写作都是靠一支笔一张纸,一气呵成的完成。

《纯真博物馆》手稿

但 Scrivener 的「卡片式写作」概念却是更符合大多数写作者的真实境况的。参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时,便能看到他写作《纯真博物馆》的手稿,正是一张张单独的纸张。《纯真博物馆》前前后后写作了六年的时间,想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 Scrivener 中,你也可以像这些作家一样分开写自己的文章,最后在编排成一篇完成的文稿。

Scrivener 的工作界面(图片来自官方网站)

除了「卡片式写作」,Scrivener 也照顾到了写作的每个流程。在收集素材阶段可以直接导入收集到的网页和 PDF 文档,写作时有快捷搜索窗口,导出的格式也非常丰富。与 Pages 和 Word 最大的不同在于,Scrivener 也非常在于写作者的书写时的体验.打字机模式、写作目标和字数统计等功能都有,让使用者不用羡慕 Markdown 工具的用户。

Scrivener 的存在,证明了写作工具的体验与写作语言无关,只取决于开发者的设计取向。

轻而美的富文本编辑器:备忘录和石墨文档

当我们处理非办公文档等轻量级文档时,坦诚地讲我更愿意推荐 Markdown 工具。但若是你实在不习惯 Markdown 语法,备忘录和石墨文档是最值得推荐的两款富文本编辑器。

作为 iOS 和 macOS 的内置应用,备忘录的功能之强大一直被忽视。特别是 iOS 9 来连续三年的不断更新,让备忘录几乎可以完成你能想到的需求。简单的列个清单写个备忘不在话下,涂鸦和速绘功能则是 Markdown 编辑器想都不敢想。

双击 iPad 屏幕打开备忘录

更要命的是作为 iOS 的原生应用,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与系统深度整合。 iPad 上在锁屏状态下用 Apple Pencil 双击屏幕,直接进入速记界面。iOS 中备忘录可以借着原生应用的身份,被放在控制 中心,方便随时启动。这些都是第三方应用不可企及的特性。

更多关于备忘录的文章:

石墨笔记则是今天要推荐的第一款基于网页端(也有 iOS 和安卓客户端)的写作工具。

团队协作(视频来自官方网站)

网页工具具有先天的跨平台属性,石墨笔记尤其强调团队协作。团队成员可以实时的共同进入编辑状态,如果有所失误也可以通过历史版本恢复。加上富文本编辑工具和表格功能,可以说是办公环境下小团队合作写以及申阅文档的生产力工具。

更多关于石墨文档的文章:最优美的在线协作文档工具:「石墨」评测

学术写作的不二之选——LaTeX 写作工具介绍

学术写作对格式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让人头疼的有参考文献、目录、交叉引用、复杂数学公式、图文混排等一系列只有专业排版应用能搞定的事情。早在 Word 面世之前,TeX 就凭借良好可读性、大把自动化工具和强大细致的排版能力,成为西方学术界事实上的标准工具。不少期刊都会给出自己的 LaTeX 模版,方便研究者按固定样式完成报告。

尽管相对大众冷门,但 LaTeX 编辑器可选的数量绝不比富文本编辑器和 Markdown 工具少。这里自然无法一一细数,只能推荐几款我认为适合初学者的编辑器。

在 Mac & iOS 中写 LaTeX:Texpad 

刚开始使用 LaTeX 编辑器时,最头疼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 LaTeX 工具的各种调试。Texpad 让我这个 LaTeX 菜鸟省去了不少学习 LaTeX 之外事务的时间。

在 Texpad 的偏好设置中用图形界面的方式展示了引擎安装包的位置以及健康状态,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勾选来控制例如自动补全、自动缩进和主题等设置,或者切换 LaTeX 引擎。虽说在其他编辑器中,调整这些选项都可以简单的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完成,但是对于初学 LaTeX 的我来说,图形化的工具更容易上手。

Texpad 的设置界面

回到编辑器本身,Texpad 也有不少值得推荐的功能。 Texpad 采用常见的三栏式布局:大纲,编辑界面和预览界面一字排开,比起用第三方阅读器当预览的工具更容易操作。特地设计的符号窗口,也方便了当时还记不住数学符号命令的我。

符号界面

Texpad 还有对应的 iOS 版,这在 LaTeX 编辑器中实属罕见。两者可以进行文档同步,不过排版时受到 iOS 系统的限制,不能完全实现 Mac 上的功能。

尽管使用图形化程度如此高的 LaTeX 工具显得不酷,但 Texpad 绝对是我尝试过的对新手最友好的编辑器

在 Windows 中写 LaTeX:WinEdt

Windows 上的 LaTeX 编辑器同样不少,本着「适合新手」的要求,WinEdt 是一款合适的推荐,但实际上 WinEdt 强大到适合任何级别的 LaTeX 用户

细致的设置界面

和 Texpad 类似,我看中 WinEdt 也是图形化的设置界面和编辑界面。相比 Texpad,WinEdt 的设置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从 PDF 阅读器到 LaTeX 语法都可以调整。而在编辑窗口,例如图表、链接和列表等功能都是以图表的形式存在,数学符号自然也是可以直接在窗口点选。

编辑界面

而 WinEdt 的强大之处在于「Active Strings」功能。简单的说就是输入字符触发脚本,例如输入/cite,便会自动弹出参考文献窗口。用户可以自定义触发字符串的行为,使用得当会大大提高写作效率。

在全平台写 LaTeX:ShareLaTeX

预览 LaTeX 要比 Markdown 复杂的多, 由于不同平台 LaTeX 引擎之间互不完全兼容,导致没有哪个编辑器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不过借助网页端 ShareLaTeX,可以实现真正的跨平台写 LaTeX。

完整编译一份文档所需时间

虽然是是网页端的工具,但是 ShareLaTeX 的厉害正在于媲美本地工具的体验。编辑器内快捷键、LaTeX 引擎选择等常见于本地编辑器的特性,ShareLaTeX 也具备。更难得的是,ShareLaTeX 渲染文本的速度,完全不输本地编辑器。以我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机器为 Macbook Pro 13 2017 with Touchbar)来看两者在速度上几乎是没有差异的。

模板库

ShareLaTeX 不仅仅是复刻了本地应用的功能,更是发挥了自己网页端的优势。可以从 ShareLaTeX 的模版库直接下载适合的模版,省去了设计文档格式的时间。我直接下载过一份简历模版,只修改了其中的内容,就打印出来作为正式简历提交了。如果是自己设计或者使用 Word,可能在排版上要花的时间远多过内容本身。

价格列表

如果完善的工具自然不大可能完全免费,ShareLaTeX 分为免费账户和高级版账户。免费账户限制每个项目的协作者,而且完整的历史版本功能和与 Dropbox、Github 的协同功能。不过如果只是自己使用,其实免费账户也是完全可以接受。如果是学生,则有半价的学生优惠。

能定义「文本编辑器」的编辑器: Sublime Text 3、VS Code 和 Atom

前面介绍了 Markdown 和 LaTeX 的写作工具,事实上两者都是纯文本格式的文件,自然也可以被一些本来用于写代码的编辑器拿来写。这类编辑器开发之时都不是为了特定的某个文件格式,但只需开发者开发出相配套的插件,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体验。

本来说起编辑器就不能不提「编辑器之神」Vim 和「神之编辑器」 Emacs,但前者的 Vim 输入模式和后者的快捷键操作方式学习曲线都比较陡峭。所以这里我们只列举各位能「打开即用」的三款热门编辑器:Sublime Text 3、VS Code 和 Atom。

Sublime Text 3

Sublime Text 3 在三者间历史相对悠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启动快,打开文档快,编辑文档速度快。第三方的 Markdown 和 LaTeX 插件(官方称为 Package )很多,其中我推荐必装 MarkdownEditing 和 LaTeXTools

用 Sublime Text 写 Markdown

MarkdownEditing 提供了配色主题、自动补全、语法高亮等功能,在编辑本文体验上使得 Sublime Text 3 不输专门的 Markdown 编辑器。而 LaTeXTools 则更加强大,它除了提供编辑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使得用户可以在 Sublime Text 3 直接编译 LaTeX 文件,而不需要借助终端。

更多关于 Sublime Text 3 的文章:Mac OS 配置 LaTeX 环境

Atom

Atom 是 Github 研发的文本编辑器,最大的特点是它基于 Chromium 浏览器框架开发,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这使得它在发布四年内,便积累了大量的第三方插件。

最新版的 Atom 内置了 Markdown Preview 插件,不过我仍建议安装 markdown-preview-enhanced,除了能优化书写体验外,这个插件使得在 Atom 还能获得 PDF 导出、LaTeX 数学和自定义预览 CSS 等高级特性,功能之丰富直逼 Markdown 编辑器了。 

用 Atom 写 Markdown

在 Atom 使用 LaTeX 的话也有相应的插件支持。能自动补全和语法高亮的language-latex,编译文本的 latex,以及支持预览的 pdf-view

更多关于 Atom 的文章:

VS Code

三个编辑器里 VS Code 的身份最为特殊,在 Mac 上如此好用的文本编辑器竟是出自微软之手(当然也有 Windows 版和 Linux 版)。

个人感觉,VS Code 的设计风格更偏向轻量级的 IDE(集成开发环境,包括编程语言编辑器、自动构建工具、和调试器等工具),而非追求简洁的文本编辑器。 有的极客对此不以为然,在使用上感觉没有 Sublime Text 那种来去如风的爽快,但是对于编辑 Markdown 和 LaTeX 来说,确是再合适不过。

在 VS Code 上配合 LaTeX Workshop插件,体验甚至好过许多专门的 LaTeX 编辑器。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两个功能是 LaTeX Workshop 提供的自动补全参考文献,省去了打开 Papers3 或者参考文献文档去找关键词的步骤。而 VS Code 默认将错误反馈、插件输出分开显示,在编译出错后查找 Bug 时方便不少。

用 VS Code 写 Markdown

当然 VS Code 也有很多 Markdown 插件,其中 Markdown All in One 和 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 值得推荐。正如其名,Markdown All in One 集成了许多 Markdown 编辑器的功能:键盘快捷键,大纲视图和目录等。而 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 用于预览 Markdown 文本。值得一提的是,LaTeX Workshop 和 Markdown All in One、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 三款插件的开发者都是国人。

拒绝 IDE 与编辑器之战:该挑选哪一类编辑器

对编辑器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肯定知道当年的编辑器之战,之后 IDE 出现后,IDE 与编辑器拥趸之间的争论也不绝于耳。到底该用 Ulysses 和 Texpad 这类已经设计好的工具,还是该用 Sublime Text 这类文本编辑器,我想不少人也有过类似的纠结。

以 Sublime Text 为代表的文本编辑器优点明显:自定义程度高、与写代码时使用习惯一致。文本编辑器的插件不仅仅是能细致调节功能选项,有能力者可以直接自行增强插件的功能,这是 Ulysses 绝不可能提供的体验。

不少程序员喜欢在一个文本编辑器内解决所有语言代码编写的工作,这样他能完全熟悉一个工具的快捷键和功能调试,以发挥最大的生产力。对于这类用户来说,Markdown 和 LaTeX 的书写自然也应该用文本编辑器完成。

而以 Ulysses 为代表的应用优点也很明显:上手即用,不用操心太多工具。比起在 Sublime Text 中每增加一个功能就需要自行研究一番官方文档,Ulysses 使用起来就简单的多。但这并不代表使用 Ulysses 就不酷,类似写作目标,打字机模式等功能,在文本编辑器中很少见到优美的实现。

此外不得不考虑的是价格问题。上文提到的三个文本编辑器以及插件都完全免费的(Sublime Text 可以购买,但是不买也只是会偶尔弹出询问购买的弹窗),而好的 Markdown 和 LaTeX 工具通常都价值不菲。

所以对两者的购买建议其实非常简明。如果你:

  • 能够自行学会使用文本编辑器的功能和第三方插件
  • 希望与写代码的编辑器保持一致
  • 希望细致的控制工具的每一个细节
  • 不觉得付费的工具给你带来额外的体验

那么我建议你选择文本编辑器。上文介绍的三者都非常优秀,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即可。

而如果你:

  • 不愿意在工具上折腾太多时间
  • 希望使用时有简单易用的体验
  • 被某些特别的功能所吸引(打字机模式或者一键发布到网站)
  • 认为专门的工具带来了值价的体验

那么我认为专门的 Markdown 和 LaTeX 编辑器更适合你。

以我自己为例,因为要写少数派的文章,我更喜欢通过 Ulysses 的文档库,在 Mac 和 iOS 间无缝的切换,Ulysses 本身各种功能也非常完善,可以说是完全满足了我对 Markdown 编辑器的需求。而 LaTeX 我则更喜欢使用 VS Code 配合 LaTeX Workshop。主要是 ShareLaTeX 和 Texpad 体验虽好,但VS Code 配合 LaTeX Workshop 也完全不输两者。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花费额外的钱去买专门的编辑器。

质感爆棚的写作工具:Zine、小记

文学之所以能和音乐、绘画等一并列入艺术的范畴,除了是记录信息的媒介,更重要的它也是写作者呈现自我的渠道。对于仅仅想表达自我的人来说,上述工具都显得太过严肃刻板。一款颜值和写作感能带来享受的工具,才是他们的真正需求。

小记(左)与 Zine(右)的界面

Zine 和小记这两款应用正是极度讲求视觉呈现。 Zine 提供了丰富的字体选项和写作背景,将图片、视频等元素的插入也处理的十分优雅。而小记则更为极致,在极简的背景和典雅的康熙字典字体互相映衬下,给人一种在宣纸上书写的错觉。

后记

至此,几乎市面上能见到的热门编辑器种类,都已经介绍完毕。

人们总在呼唤过去的美好。八十年代的诗歌,九十年代的散文,新千年伊始的博客,似乎当下总是不尽如人意。但正如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中所说:

如果你留在这里,这里就变成你的现在

不久以后,你就会开始想象,另一个时代才是黄金时代

这才是现实

不尽如人意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不尽如人意的。

微博,短视频,直播,的确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正在塑造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但这绝不意味着文学的式微。

只要你拿起了笔,写作就不会消亡。

话题讨论:你在使用什么写作工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工具,那么,你在使用什么?它是如何融入你的工作流的?欢迎在评论中分享你正在使用的写作工具,我们将在下周一(2018 年 2 月 5 日)精选一条评论,送出价值 100 元的亚马逊中国电子礼品卡

同时,相信不少读者对于自己的写作工具有很多话想说,不妨把它们整理成文,投稿到今年的少数派年度征文活动「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中。参加征文,你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思考与感悟,还有机会赢取我们为你准备的丰厚大奖。你可以 点此 了解详细的征文规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6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