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71

怎么用好知识管理软件这个「外部脑」?这是我的优化指南 | 2017 年度征文

$
0
0

「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年度征文入围作品

本文是「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征文活动的第 14 篇入围作品,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本文参加「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征文活动)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通过少数派了解到了很多人的知识管理流程;他们使用着截然不同的工具,有着各自独特的技巧。但在这些表面看上去千差万别的工作流之下,似乎都潜藏着相似的核心。

下面要提到的内容不算完全创新,大多是对众人知识管理工作流的总结,以及一些个人的思考。

外部脑

过去外部脑常常是出现在魔幻作品中:《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使用一种 冥想盆 的道具来存取大脑中装不下的记忆;漫画《Bloodine》中也有 类似的物品:黑塔法师常常背一个形似书本的「聚变之书」,以此来帮助管理大脑中海量的魔法咒文。

《Bloodine》中的「聚变之书」

将数码软件作为外部脑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就有人在 Mac DevCenter 发表了一篇名为《Outboard Brains for Mac OS X》的文章,描述了作者将一些记录软件用来扩充大脑容量的经验。近年来一些知识管理软件也常常以外部脑作为宣传语:XXX,你的第二大脑。

然而理想很美好,实际用起来往往伴随着如「外部脑中记了很多但是实际脑中没货」、「没法高效地将外部脑中的数据装回大脑」等一系列问题。

下面将会着力优化这个外部脑来解决这些问题。

大脑,笔记和资料库

直接以例子开始,若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下面这部分:

HIIT是“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的缩写,意为“高强度间歇训练”,一般是指进行多次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在每两次高强度运动之间以较低强度的运动或完全休息形成间歇期。简单地说,HIIT就是一种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间歇交替的训练方式,只要运动中的强度是高低交替的,都可以视作广义上的HIIT。比如你快跑一会儿,慢跑一会儿,或者骑车冲刺与慢行交替,都是HIIT训练。HIIT的特点在于:短时间内运动强度较大,每次都要达到最大或至少接近最大的运动能力。但是,运动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可以通过间歇期间的低强度,来避免不适症状的出现。 -《硬派健身》

阅读完上面这段内容后,我们大脑中只需要记住「HIIT」、「短时间高强度」、「间歇低强度」这几个关键词就足以对 HIIT 有一个够用的了解了。

但这还不够,若之后我们忘记了怎么办?若想要知道更细致的内容(如HIIT的全称)怎么办?这时候就该笔记登场了——将原文中重点内容提取出来记录在笔记上:

HIIT  

例子:骑车冲刺与慢行交替  

特点:通过间歇的低强度来避免高强度引起的不适  

定义:多次短时间高强度、间歇低强度的高低交替运动训练  

全称: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强度间歇训练  

这样就能在我们忘记的时候,通过阅读笔记快速找回相关的记忆。

但若有时候笔记中的内容仍不够全面,我们需要查阅原文来获得更加完整的知识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名为「资料库」的东西了:它将保存我们学习过内容的完整原文,以在必要时被查阅。

三者关系如下所示:

信息流

但是等等,为什么要用精简了的笔记而不是完整的资料库,来作为大脑遗忘时的阅读材料?如果直接阅读资料库,这样不仅能省掉中间的工具笔记,还能让大脑直接阅读到最完整的内容,岂不是更好?

其实道理很简单:阅读笔记比资料库更快。试想一下,临考前你要快速复习,是看厚厚的课本呢,还是自己总结的笔记呢?也就是说,笔记的精简准确是为了能够更快地将知识从笔记装回大脑中。

结合上面的例子,我们给三者进行总结:

  • 大脑:存储着最常用、关键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直接被我们用来进行思考加工
  • 笔记:记载着学习理解后的、可能会忘记的、将来会用到的大脑中的信息,是大脑的备份,必要时通过复习快速换入大脑。
  • 资料库:保存着完整的信息,作为笔记的补充

也就是说:

  • 信息的完整性:大脑 < 笔记 < 资料库
  • 大脑访问信息的速度:大脑 > 笔记 > 资料库

笔记的常用软件是 OneNote,Evernote,WorkFlowy,三者的比较见 我在知乎的回答;资料库的常用软件是Pocket,Evernote,DEVONthink,其中 DEVONthink 不太常见,相关介绍见 另一个我在知乎的回答

相关过程如下:

三者关系
  • 1:将阅读的信息整理简化成笔记
  • 2:大脑理解记忆笔记
  • 3:大脑遗忘了曾经学过的知识,到笔记中寻找
  • 4:笔记中内容不全,到资料库中查找全文

大多数时候,1、2 发生在学习过程中,3、4 发生在实践过程中;也就是说,1、2 常常发生在 3、4 之前,3、4 出问题也常常是 1、2 没做好导致的。例如:

  • 笔记记了很多但是脑中没货:由 2 导致
  • 复习笔记的时候常常发现内容不全需要回看原文,或者内容太多把握不到重点:发生在 3,由 1 导致
  • 看笔记的需要回看原文的时候,但却找不到原文:发生在 4,由 1 导致

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优化上面的四个步骤。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优化方法。

优化方法

  • 笔记和资料库中:设置合理的目录和标签

目录给出了整个路径,而标签只是给出了终点。文件和目录是「一对一」,文件和标签则是「一对多」。除了「不同目录下可以有同名的目录而所有标签都不能同名」之外,标签的用法基本上是可以涵盖目录的,正如上面的「一对多」中的「多」也可以是「一」一样。

设置一套合理的目录和标签是个近乎哲学的问题,甚至有一门 目录学 就是进行这方面专业研究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难有一套简单又普适的理论来作参考,每个人只能根据自身实际随机调整。

分享下我个人的经验:理工知识用目录足够,因为这类知识专业性较强,通常只能用于一个领域,如这篇《more is different》可以很明确地放在「_自然科学_物理_凝聚态_」目录下;人文知识常常需要贴标签,因为这类知识通用性较强,一篇文章很可能包含多个主题,如这篇《见证者:诗篇四十六的秘密》就需要贴上「游戏」、「圣经」、「音乐」等标签。

  • 笔记中:使用链接

有的资料库软件中的每一条资料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链接,如 Evernote、DEVONthink;这个链接不会随着资料的修改移动而改变。可以通过访问这条链接直接跳转到对应的资料。

  • 笔记中:精简准确内容

上面已经提到过了,为了能够更快地将笔记中的内容装回大脑,笔记应该尽可能精简准确

  • 资料库中:勾画重点
勾画重点后的资料库

阅读起来是不是更快一些了?

  • 阅读资料库时:理清文章结构

备考过GRE的读者可能阅读过《GRE阅读制胜法 ———多层结构法》这本书。书中将GRE文章的整体结构分成了并列、因果、机制、对比和让步五种类型,同时同一个段落内还有「otherwise」、「for instance」等反映句子间逻辑结构的关键词;根据这些,就能很容易地把握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有时候即使读不懂某句的意思也能根据这些关键词推测出大致的含义。

直接看例子更容易理解,下面这段翻译自《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三十一页第二段

①“自愿行为”并非毫无根源地出现,而是被学习得到的,有时候甚至为此要付出巨大的努力。②的确,自愿行为能够被结果改变而不仅仅是判断行为本身是定义行为的重要部分。③例如,在研究动物行为中,这正是动物志愿行为的主要辨识方法。④取决于是否最终能获得香蕉,一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能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尝试获取这个香蕉;这种行为的可改变性也正是这些不能说话的动物的自愿行动的最明显特征。⑤在人类和其它动物中,那些对惩罚不敏感的行为可能会被看做是非自愿且不受主观意愿控制的行为。

使用上面的阅读方法分析如下:

  • ① 提出「自愿行为是学习得到的」这个观点
  • ② 是对 ① 中观点的重述,「的确」是关键词
  • ③ 提出了在动物研究中的例子,目的是支持 ① 中的观点,「例如」是关键词
  • ④⑤ 都是对这个例子的深入解释

概括起来:①② 是观点,③④⑤ 是支持这个观点的例子。

这种方法绝不仅仅适用于 GRE 的文章,对于大多数逻辑严谨的学术型文章都是适用的,因为 GRE 中的文章本来就是从学术型文章浓缩改编过来的,而且文章的逻辑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笔记软件⊊笔记

如上面所说,「笔记是大脑的备份,必要时通过复习快速换入大脑中」,任何能满足这个要求的都可以是笔记,只是大多数时候笔记软件是这些零散知识最方便的聚合记录方式,但有时候可能会有比笔记软件更方便的东西来记录那些知识。所以,笔记不仅仅是你所使用的笔记软件;同理,资料库也不仅仅是你所使用的资料库软件。举个例子,记单词时,某些软件根据你的回答而得到的生词表就足够方便你复习查阅了,而没有必要自己再一个一个转存到 OneNote 或 Evernote;同理,词典软件也足够方便,而没有必要在特意整理一个包含单词详细意思的资料库。在这个例子中,笔记是生词表,资料库是词典。

甚至可以推广:若笔记中包含的指向原网页的链接足够可靠,且对应的资料也没有勾画重点的必要,那么资料库软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整个互联网就是资料库。

和计算机的对应关系

相信懂一点计算机的读者已经看出来了,上面「大脑 - 笔记 - 资料库」的结构和计算机的「CPU - 内存 - 外存」结构非常类似:

CPU具有逻辑控制能力,且对自身存储的数据存取速度最快;但是CPU的容量非常小,所以有些数据只能存储在内存中,当CPU需要用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再去内存中取出;但内存的容量常常也不够大,无法将所有可能会用到的数据都装下,这时候就需要去虽然存取速度更慢但是容量更大的硬盘中取数据。为什么CPU直接访问的是内存而不是容量更大的硬盘呢?因为内存的存取速度比硬盘更快。

也就是说,对应关系为:大脑=CPU,笔记=内存,资料库=硬盘

大脑和计算机很相似

但与其说是借鉴了计算机的设计,不如说是借鉴了「通过在消费速度远远大于生产速度的两层中间加上一层具有一定容量且输出速度较快的层来提高效率」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并非计算机独创。

你看学校门口卖凉面的大妈,常常都会事先准备好很多碗已经放了大蒜味精等常规调料的凉面,客流量大的时候只需根据顾客口味往里加辣椒加醋,十秒钟就完成一碗;但若遇到的是少数口味挑剔不吃大蒜味精的顾客,就只能花更多的时间从头开始配调料。

结尾

读者完全不必担心我们在学习中如此严重地依赖死板的计算机会导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衰退。因为思考的过程全都是在大脑内完成,只是在换入知识的时候才需要用到计算机。所以大脑的创新和推理能力完全不会受限制,我们只是利用了计算机独有的大容量来扩充我们大脑而已。

我觉得这已经是现实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机……我也有,现在只不过是把手机放进大脑里的问题。不管是在衣兜里还是大脑里,反正你离了它就活不了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人类必须去适应科技……它也许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实际上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

在 2014 年参加 TIFF 访谈时,押井守被问到「《攻壳机动队》是否会成为现实」的问题时,他如此回答。

《攻壳机动队:无罪》海报

参考链接

参考文献

  • [1] 斌卡.硬派健身[M]. 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
  • [2] 陈虎平. GRE阅读制胜法[M].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
  • [3] Dm Wegner.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M]. MA:MIT Press,2002. 31


在 今年的年度盘点活动 中,我们再次举办了年度征文活动,以「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为题,回顾一下你在 2017 年的变化,将这些变化带来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你仍然拥有两个月的充足时间,最开放的选题,最自由的投稿方式,来赢取我们为你准备的丰厚大奖。你可以 点此 了解详细的征文规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7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