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 App 这个概念的那些年,有些应用其实已经和我们有了一段故事。
在那个诺基亚还是神话的年代,大家一定有用过按键手机偷菜的时刻。
没有微信、没有朋友圈的我们,面对农场同样乐此不疲。但在电脑中的美丽农场,在手机里只能变成一个个文字。
而那个时候手机并没有像现在智能机这样支持各种渲染以及协议,连 3G 网络都是刚刚开始商用,所以人们在手机上只能用这样的方式阅览网页。
当时我爸购买了一台拥有触控笔的 Nokia 3208c,当我高兴的以为我爸买来了一台智能手机时,现实打败了我。这只是一个能在短信输入时手写的手机,但里面内置的 Opera Mini 却让我发现了新世界。
由于可以使用虚拟鼠标进行操作并且能够渲染部分桌面版网页,Opera Mini 基本上成为了我拿我爸手机上网的第一选择。我家直到我读大学才配电脑,所以那时候我只能用手机来浏览网页,但当时的 UC 浏览器或是 QQ 浏览器都没有渲染桌面网页的能力,而是用它们认为「对」的方式把网页进行优化,然后呈现出惨不忍睹的页面。我用 Opera Mini 浏览桌面版网页,方便的看清网页的真实样子,当时我觉得浏览器作为互联网的入口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没过多久,智能手机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性能的提升以及 Wi-Fi 的普及,让浏览器这一互联网的入口有了很大的变化,网站展现方面都相差无几,国内的浏览器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诸如以「震惊!」闻名的 UC 浏览器、为微信提供技术支持的 QQ 浏览器,同样也有一大批优秀的浏览器诞生:夸克、Via 等。但作为老牌浏览器厂商 Opera 在智能手机上的表现其实并没有太多令人惊喜的地方。功能方面显得单一,本土化不足。但这也不妨碍我使用它,喜欢这种简单的浏览器。
直到有一天,发现它更新后竟然变成了欧朋浏览器,当时我以为手机中病毒了,一探究竟才发现是国内的合资企业推出的中国特色版 Opera 浏览器,加入了很多国内浏览器具有的元素,至此我也没有怎么使用这款应用了。
从一开始的使用 Java 版,到后来的塞班系统,再到之后的安卓平台,这一款应用可以说是伴随我见证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也是它让我能在这一变化中懂得:应用要想获得用户的喜爱就必须做出特色,在现在这个 App 满天飞的时代,唯有个性才能脱颖而出。
如果说哪一款浏览器让我用手机看见世界,我一定选择 Opera Mini,是它带我看清真实的网页。从初中到大学,这似乎见证了我的成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长。尽管它有不足,但毕竟是我接触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窗口,它的 Logo 也似乎表达了一种含义:终点即是起点,也许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题图来自澳大利亚摄影师 Daniel Jacobs)
编注:
本文为少数派和豌豆荚联合发起的 我和 App 的故事征文活动的精选文章。在 7 月 5 日前参与征文,就有机会获得 🎮 Nintendo Switch、📱 魅蓝手机、📒 Moleskine 笔记本,了解活动详情 >
对于提早投稿的优秀文章,一旦被推荐至少数派首页,就能获得价值 298 元少数派 x 豌豆荚周边礼包 1 份(比如本文作者就已经拿到)。由于礼包有限,越早投稿,拿奖机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