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roken」
假新闻的传播正在扼杀人们的心智。而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在互联网上区别真实消息和虚假新闻,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Facebook 在去年宣布裁撤了热门话题(Trending Topics)项目的人工编辑团队,改用完全的算法来核查和推送有价值的新闻及话题,而灾难就在那时开始了。
在美国大选期间,算法推送了一则 FOX News 女主播 Megyn Kelly 的消息,称其因表态支持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而被公司解雇,然而事实上,Megyn Kelly 从未表态支持希拉里,也未被解雇。这条新闻推送后,引爆了 Facebook,在时间流上停留 8 小时,获得约20万个赞。
就在此次事件之后,Facebook「高度智能」的算法又一次 闯下大祸,去年 12 月 27 日,它错误的认为在曼谷地区发生了爆炸事件,向所有用户推送并启动了安全检查功能。而事实是,有人爬上了政府储蓄银行的顶层,往下投掷乒乓球大小的鞭炮而已。
不仅仅是 Facebook,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正在成为虚假新闻的温床,这些谣言轻则会引起用户恐慌,而重则甚至会造成 枪击事件,而虽然 Facebook 推出了 评定假新闻的功能,但实现这一功能呢的途径竟是要求用户自己为新闻可信度进行判断并选择,不出意外的,这一功能遭到了多方的广泛质疑。
「The News is broken」,在这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缺失了人们长久信赖的 把关人,真相在一片噪音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Wikitribune 和 Google 想要做出改变
而就在 4 月 24 日,维基百科创始人 Jimmy Wales 正式上线了名为 Wikitribune的网站,想要联合起专业的记者与志愿社群,来对抗日益泛滥的假新闻,整个网站不会拥有广告,不会有浏览限制,所有人都可以阅读这些经过事实确认的新闻,所有人都可以标记这些新闻的错误之处并提交审核以便修改。
而他们的具体的运作模式则与维基百科类似:捐助者资源选择捐助金额,可以选择单次付费或按固定时间扣费,这笔钱将用于招募一批专业的记者(一共十名),让网站开始进行运作。Wikitribune 在网站上表示,你能在网站上看到所有新闻的都会是基于事实并且有来源可寻,并且他们会保持最大的透明度,定时公开网站的收入的使用情况。
而 Google 作为互联网的重要信息入口,在本月初,也针对假新闻做出了自己的 反击策略。Google 联合了Snopes、Politifact 等第三方事实审查机构合作,来验证 Google 搜索结果中的新闻是否属实。
相比原来,在 Google 搜索结果中的新闻事实会显示更加丰富的文本结果,Google 会附上消息来源,以及加入了「Fact Check」(事实核查)的标签,来告诉用户查核后的消息是正确与否。
而由不同事实查核组织判断的结果可能会有些许出入甚至模糊,Google 也在表示会尽量呈现出不同的意见给用户,他们在 声明中指出:「即便是不同的结果也会显示出来,我们认为,让用户了解不同意见彼此的共识程度,以及让用户有清楚的资讯是相当有用的。」
他们会成功吗?
尽管 Wikitribune 和 Google 的目的是一致,但他们采用的方法却不尽相同。Wikitribune 想要打造一个由专业记者和志愿者组成的平台,采用众筹的方式,致力于发布真实、可靠的新闻。而 Google 所做的是在搜索结果中接入第三方的信息,来提醒用户新闻的事实。
在我看来,Wikitribune 的理念不免有些理想化,而事实上维基百科之前就曾经上线过 Wikinews的项目,首页最新的一条信息已经隔了有一周之久。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而类维基百科的项目特征是它恰恰不重视时效,从而会错过最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时间。而众筹的模式也不禁让人怀疑 Wikitribune 究竟能走多远,首批支持的读者可能会处于情怀或理想而盲目支持,而媒体的内容也绝不仅仅需要的是「真相」两个字就够了,在保持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敬畏同时,生成出对于读者有价值、有影响的优质内容,才是 Wikitribune 需要思考的下一步。
而对于 Google 来说,加入新闻事实核查,更像一种企业的社会担当行为。但正如 TechCrunch指出的:「Google 虽然在搜寻页面加入事实查核,但并没有改变搜寻结果的排序,最终可能还是由算法决定事实查核的来源是否可以被信任,因此这项功能对于打击假新闻的效果是有限的。」Google 不是一个出版商,但新闻是他们从中受益的东西,所以不管是 Google 还是 Facebook 也应该从现在起,承担起一个属于新闻机构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