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68

数字生活,「数字」只是「生活」的补充丨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

$
0
0

824d6bd18bb5cd0442fbd7dd179899f55a116_mw

「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年度征文入围作品

今年,我们在  2016 年度盘点 中举办了一次大型年度征文活动,鼓励大家围绕「数字生活」为主题,回顾刚刚过去的 2016 年。我们给予最开放的选题、最自由的投稿方式、有史以来最丰厚的 奖品,以及跨越春节的两个月充足时间,等你参与。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本文是「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征文活动的第 25 篇入围作品,我们会在两个月的活动期内,不定期从收到的投稿中挑选发布优秀的文章,你可以 点此查看 之前的入围文章。所有经此发布的文章,即为已入围征文活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从很多角度上看,我都是一个很传统的人。

我喜欢关于纸质的一切东西,纸质书、手账、明信片、日历和各种票根。甚至是用手机拍完的照片,我也会洗出来贴在墙上。

喜欢纸质的东西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数字生活的痴迷,每天看各种软件推荐和硬件测评,有时间的时候自己也写一些使用感受。科技确实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只是改变那些表现形式,本质上仍然是对衣食住行本质上的需求满足。

所以,如果回顾 2016 年的数字生活,我更愿意去讨论那些场景,讨论生活本身,数字只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对的事物。

仅此而已。

少数派这次的征文主题是「2016与我的数字生活」。这篇文章重点谈生活,再谈数字。

阅读

如果可能的话,我不会阅读电子书。在图书购买上,也会尽量去书店,而不是在网上商城里。这涉及到两个体验:

第一,实体店会将同主题的书归类到一起,在集中翻阅时,能快速找到更对味的一本。

第二,纸质书阅读时,可以随意地做标记,可能是划线涂抹,也可能是在旁边画个逻辑图,随时随性,将来甚至可以通过字迹是否工整判断当时的心情——这样的体验是电子书难以媲美的。

南京先锋书店 

在阅读时,「数字」的作用有三个:

第一,是对时间的控制。

工作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要工作、要交际、要整理内务、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留给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所以,充分利用时间是必修课。

所以,在每次阅读前,我会在手机上设置倒计时,一般为 30 分钟。有了这个强行指标,人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阅读速度会主动加快,最终效果也水到渠成。

第二,是对氛围的渲染。

阅读最怕的是被打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一般会戴上降噪耳机(目前使用的是Bose QC35),播放 App 潮汐 里的「冥想」,或者是 TaoMix2 里购买的「日式花园」。

硬件解决的是与外界的隔离,软件呈现的是自己想要渲染的氛围,也就是安静的状态。这样无论是在地铁、书店还是住处,都能保持更专注的阅读环境。

第三,是对重点内容的二次加工。

阅读时总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感触很深的句子,自然会有表达欲望。先在旁边写下关键词句,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再在 印象笔记 或与它有连接的 Evermemo 或 马克飞象 里记下。如果时间很紧,索性直接拍照。

印象笔记里的读书笔记

工作

我的本职工作是房企里的研究分析师。每天的工作有三类:第一类是例行的对行业信息的整理和归纳,第二类是对专题研究内容的梳理分析,第三类则是一些零散事件的处理。这里重点介绍四个场景:

1. 日程安排

我试过很多日程安排软件,但都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回归在手账上写待办,将一页分为两部分:左边是重点任务,右边是零散事务。

「数字」在这里扮演的是突发情况下的安排,例如接到一个任务,没带手账,便直接调出Siri:「提醒我下午三点准备会议。」

2. 外出调研

工作需要,会经常外出调研,其中一个主题是去「踩盘」。传统的踩盘方式是直接手机拍照,但后期整理时会经常忘记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操作。

我的解决方案是使用 Paper 53,打开界面拍,拍完后马上在上面标注重点。结束后可以直接导出为 PPT,发给同事,一步到位。

Paper 53 里的调研笔记

3. 信息搜集

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微信公众号。面对一个新课题或不熟悉的领域,我会先在搜狗搜索里进行公众号搜索,找到相关的文章。觉得不错的,直接通过笔记插件「印象笔记剪藏」或者「收藏到有道云笔记」,然后进行二次加工。

有时候会拿到一些纸质文档,又主要是文字,那就直接通过 TextGrabber 提取。如果是 PPT 的打印稿,则通过 Scanner Pro 扫描,由于之前已通过 WebDAV 连接到坚果云,直接在电脑端的对应文件夹里查看。

4. 信息整理

没有经过加工的信息很容易变成垃圾。信息处理有两个方式:

第一是加标签。对于文件,直接在其后方加入 #主题 #时间,将来便能通过桌面软件 Everything 快速查找搜索。对于笔记,这个就更简单,它们一般都能直接添加。

第二是做标注。这主要是针对笔记资料,用一句话把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下,将来检索到的时候,便能马上判断是否可用。

这里插句题外话,其实这项工作不就是小学学的「归纳全文中心思想」吗,哈哈。

我是小结

本科时候有和同学做过一个课题,当时用了很多看起来很高深的统计方法。在展示时候,老师给了我们低分。她当时是这么说的:

其实你们的结论,只用通过简单的交叉分析即可得到,没必要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做这么多无用功。

其实对我们数字生活爱好者而言也是如此。走了太远很容易忘记最初被「数字」魅力感动的原因,那种让生活变得更简单高效的美好的向往。

让一切回归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之中,让「数字」成为「生活」的注脚,如此,便是数字生活最好也是最应该的形式。

这是我的理解,你说呢?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我们鼓励你在文末点赞和评论,这会成为 征文活动 最后评奖的参考之一,你可以 点此查看 之前的入围文章。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曹将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359fb9e235e6fbfe9ac415eba35897e15929d_m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6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