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是少数派的全新产品,一个纯净、小众的写作平台,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经验、思考。欢迎忠于写作,喜好分享的朋友参与内测。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原文链接。
引言
很多碎片知识如果不整理出来,在你的大脑里面永远都是碎片。上次无意中阅读到《应对信息过载的正确姿势》和《在线阅读处理流程:从需求、到方法、再到工具》这两篇文章,让我很受益,于是打算整理一下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达到记录——整理——优化流程的目的。
阅读流
我的阅读流程是这样的:
书
最近大多数情况下都在用 Kindle 看电子书,家里也有很多纸质书。
一般看书时间是在上下班通勤的地铁上,如果晚上 10 点之后还有时间,会看 40 分钟的书再睡觉。
-
如果是 Kindle,看到好句子会标记,使用 clippings.io 服务导出笔记,整理到印象笔记,最后有需要的话再整理到博客中。
-
如果是纸质书,看到好句子会使用一款叫做 萝卜书摘 的 App 记录,然后也可以导出到印象笔记(收费服务),最后如果有需要的话再整理到博客中。
我的体验是:技术书类的书可能更适合纸质版或者正版 PDF,大多数技术类的书不太合适用 Kindle 看,有代码部分基本上是不忍直视,PDF 的话可以用 iPad 看,屏幕大一点效果会更好。 Kindle 版的电子书,标记和索引很方便,而且出门携带也非常轻巧,所以绝大多数的非技术类书都非常适合使用 Kindle 来阅读。
总结流程:书——标记——印象笔记——博客。
碎片阅读
目前最常用的碎片阅读有四款 App,根据使用频率排名如下:
- Reeder:买过绝对没后悔的 App,基本上每天都在使用,30 块钱还有 iPad 版,值。Reeder 配合 inoreader 管理订阅源,很好用。管理订阅源也需要有一套技巧, 我给自己新建了一个「必读」文件夹,时间少的情况下只阅读「必读」文件夹,如果还有时间再看其他。这里推荐两个优质的 RSS:一个是湾区日报,一个是利器。
- Tweetbot:微博现在广告越来越多了,而且感觉微博已经是大V 的天下了,还是喜欢 twitter,关注了很多人,同样自己也新建了一个「特别关注」组,时间少的情况下只看「特别关注」组,如果还有时间再看其他。
- Flipboard:阅读体验非常好,很喜欢那个翻页效果。偶尔会打开看一些资讯,深度文章会发到 Pocket,Pocket 使用了 P2K 服务,定时把文章发送到 Kindle 阅读。
- 奇点:2.0 版之后免费 + 付费模式,可以说是拯救了我看微博的习惯,偶尔想看微博会用这个。其中的「精选收藏」是必读的。
其他时间如果在上网的时候看到好的文章,会使用 Chrome 浏览器的 Pocket 扩展 把文章发到 Pocket 稍后阅读。
总结一下就是:学会给文章制定阅读优先级,分清必读和泛读。
工作流
解决问题的流程
- 第一永远记得先看错误日志以及各种其他日志。比方说:如果是代码问题,先看代码的日志。如果是环境问题,看 Nginx 日志。
- 使用 Google 搜索你的错误信息(不推荐百度),最好使用全英文关键词搜索你需要的信息。
- 看源码,看文档检查自己使用方式是否有问题。
- 如果还没解决的话,试一下 小黄鸭调试法。
- 还是没解决?请教别人吧。但是也要学会提问,看了解 提问的智慧,你会终生受益。
以上是我解决问题的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到了第二步就能解决了。
知识的沉淀
解决问题之后要学会知识沉淀,这些都是经验,没有沉淀的知识过几天你就会忘记了。那么我是怎么沉淀知识的呢?
如果使用 Google 找到了一篇解决方案的话,如果正好能解决我的问题的话,我会使用 印象笔记·剪藏 收藏到我的印象笔记(此功能也是我一直在使用印象笔记而不是其他类似产品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这个问题有可能会出现第二次,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 可以在印象笔记中能快速找到上次解决方案的文章
- 如果遇到之前帮你解决问题的文章 404 了,如果你收藏到了印象笔记就还可以继续查看。
如果遇到的问题有点难,是我费劲心思才解决的,我会先简单把思路记录到印象笔记中,稍后有时间整理成一篇文章,分享到博客中。
其他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获取信息已经非常的容易了,面对如海水一般的信息时,我们要学会的是做减法。
播客
有时候早上挤地铁的时候,人多到 Kindle 都拿不出来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听播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眼睛太累了,需要闭眼休息的时候。
我听播客已经有 3 年多的时间了,我也记不太清楚第一次听的是什么了,到现在我听的最久的播客是 Teahour.fm ,可以说基本上每期都听了(个别几期录制效果不太好,没听完),收获很大,非常喜欢。
下面分享几款我听的播客节目,按推荐程度依次递减排名:
- Teahour.fm
- 吴晓波频道
- 代码时间(前几天才发现的播客,听了两集)
- 极客电台
- 迟早更新
- 一席(我在上面听到过:饿了么的创始人,法医清明的作者,大冰等人的分享,非常有意思的节目)
- 王自健脱口秀(有时候也需要放松一下)
- 罗辑思维(1 年前听的多,现在听的少了)
《冬吴相对论》的播客也非常不错,可惜在 2014 年底的时候就没更新了,相见恨晚。
顺便推荐两款 iOS 播客 App,叫 Castro 和 Overcast,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智能加速」功能,可以帮你省一些时间。
与人交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所以说,与人交流是更高一个 Level,这也是我为啥每天中午坚持不叫外卖,而是跟同事一起出去吃饭的原因之一。平常上班大家各忙各的,也只有吃饭时间才有更多的交流。
平常也可以多关注一些活动,技术和非技术的都可以参加。推荐两种获取活动的方式:
制定清单
永远有一个 Todo List,让自己永远有事情代办,可以给事情标记优先级。利用天每天的碎片时间,也可以记录下每一次的灵感。
目前我两个最长用的 App 来管理这些清单,一个是 Wunderlist,免费版足够好用了,里面一般存放长期的列表,比方说:
- 「写作清单」:记录想写博客的文章标题,简单列出结构层级。
- 「收集想法」:每当有灵感时,迅速记录自己的想法,这些以后都是宝贵的财富。
- 「购物清单」:想买但是又不急于买的商品。
- ……
另外要分享的一个 App 是 滴答清单,是最近一个月才开始使用的,目前也是使用的是免费版本,够用。「语音输入」功能非常好用。 使用滴答清单是因为我最近半年才开始使用日历来记录代办事件,而滴答清单就是一个加强版的系统自带日历工具。目前我的各种琐碎事情都可以交给它来管理和提醒。
习惯养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每天坚持阅读 40 分钟的书,很快你就会看完一本书了,同样每天坚持 20 分钟健身,久而久之就可以练出腹肌和胸肌,最重要的是坚持。
我是使用这些 App 来帮我养成和记录习惯的:
需要分享的是,制定习惯是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来考虑的,不要一下子给自己太大目标,也不要给自己定的目标太小。那么怎么才算一个合格的目标呢?我认为一个刚刚好的目标至少需要你踮起脚尖才能够得着,但也不需要花很大力气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目标才是一个好目标。 比方说,每天阅读 20 分钟,这显然时间有点太短,一篇章节可能都看不完,那么每天阅读 1 个小时,如果需要每天坚持的话,可能有点难度,那么 40 分钟可能就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点需要你来把握,我分享的只是经验。
学会利用好 Siri 或者说是学会利用倒计时功能,比方说,我每次阅读都是给自己设置一个 40 分钟的倒计时,非常好用。
补充
最近在听一档播客节目的时候了解了一个叫 万维刚 的人,以前倒是看到过他写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这本书,但是还没来得及看内容。 在 静雅思听 上听了一些他的书,觉得非常有意思,收获很大。根据「得到」中看到的《两种技能增长曲线》 分析,我认为以上的知识管理会是一个「指数增长」的技能。
- 对数增长:初期的进步速度非常快,到后面则越来越慢,最后几乎是一个平台期,哪怕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只能获得一点小小的突破。比方说:学外语;体育运动;健身;减肥。
- 指数增长:从你开始做这件事情,一直到很长很长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能让外人看出来的进步。一直到某个时候,你就好像突破了一个什么障碍一样,水平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然后还越增长越快。 比方说:很多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成长,个人财富的增长,乃至你写个博客点击量的增加。
指数增长最大的风险就是中途退出。(在学习任何技能之前,能区分出这个技能的学习是符合对数增长还是曲线增长,能让我们更好的把握进度。)
最后
以上分享是我目前生活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的方式,后续可能还会不断优化,但目前来说,已经让我的生活非常「忙碌」了。
最后,如果你从我的分享中有所收获,那是我的荣幸,也希望你能分享你的知识管理流。
本文首发于我的独立博客:知识管理工作流 - forecho 欢迎大家订阅。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