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是少数派的全新产品,一个纯净、小众的写作平台,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经验、思考。欢迎忠于写作,喜好分享的朋友参与内测。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原文链接。
现在的 iOS 是怎样的体验
iOS 10 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所谓的革命性的版本,但是在当前的时间点却有着特殊的使命。一方面 iOS 在自身演化和向其他系统的借鉴的过程中,功能变得逐渐强大和复杂;另一方面 iPhone 的硬件不可避免的朝着大屏和轻薄的方向演进。两者相互作用之下,以点按为主要交互,代表了「传统」的触屏时代的 iOS 系统变得力不从心,暴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是功能的增多带来的菜单长度和层级的线性增长。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系统自带的「设置」。除开最底部的第三方应用,自带的菜单被分成 7 个板块,每个板块内各有数目不定的选项。
横向上这些选项以最简单的列表式排列,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关系不明确;纵向上大多设置项都有 3 层甚至 4 层菜单。简单来说,「设置」的用户界面的复杂程度达到了需要「搜索」来帮你定位的地步。
功能的增多给系统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 UI 的的复杂和逻辑的不明确。照片应用在 iOS 10 中得到了全面的增强 (想详细了解「照片」的改进可以看看这篇具透),但相应的用户界面也变得更复杂。
底部的 Tab 栏是标准的设计,上部用来转换层级的箭头却让人困惑。照片的层级逻辑是以时间为据,年度 - 精选 - 时刻的三层递进。向左的箭头就是符合这个逻辑,但是界面上向右的箭头却是进入「回忆」的入口。在单张照片的界面下,底部的 Tab 栏是「分享」「喜爱」「编辑」和「删除」,这四项摆在一起,看不出有什么必然联系,反而显得 UI 的繁琐。
最后的对单手操作的优化不足。软件层面上做出了努力,例如轻触两次 Home 键将界面整体下移,从屏幕左侧边缘向右划返回。但是硬件层面上轻薄的机身让单手持握不舒适,软件层面上一些固定的交互设计一时半会改不了(比如「返回」放在左上角),让单手操作依然是 iOS 的痛点。
iOS 7 与 iOS 9
作为一个试图将易用的软件装在漂亮的硬件里卖钱的公司,苹果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iOS 7 和 iOS 9 就是两次试图解决问题的尝试。
iOS 7 的扁平化视觉风格,看似只是在不同的审美取向间的选择,但作为服务于功能的人机交互界面,才是真正受益的地方。以上文提到的「照片」应用为例,如果是拟物风格的设计,且不谈合理地排列功能按钮,甚至能否将现有的按钮保留下来都很难说。如果简化单一界面上的功能按钮,只会造成菜单层级的进一步加深,问题变得更恶化。而去掉了高光、不必要的阴影和材质的 iOS 7 让界面有更多的空间给功能按钮。
去年随着 iOS 9 系列登场的 3D Touch 功能,因其独特的交互体验一开始受到了热议。按压的方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突破了点按的交互方式,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不过由于软硬配合上的缺憾,并没有达到类似指纹解锁的认可度,逐渐被用户当成一个普通的增强功能而已。
不过到了 iOS 10,苹果坚定不移的近一步强化了 3D Touch 的重要性,随着软件的适配,用户也开始适应起来。iOS 10 上的 3D Touch, 变得目的清晰而又逻辑顺畅。
iOS 10 中的 3D Touch
再讨论 3D Touch 真正的意义所在之前,我们还是来先看看 iOS 10 上的 3D Touch 又多了哪些用处。
- 在 iMessage 的革新中,3D Touch 也深入其中。通过按压发送键,就可以给消息选择不同的发送效果,具体的介绍可以看这篇「具透」。
- 给第三方应用增加二级菜单。iOS 9 上按压未适配 3D Touch 的应用只有生硬的震动反馈,iOS 10 中每个应用都起码加上了一个「分享应用」 的选项,不会让使用者有着操作失败的错觉。
- 在消息中心中可以像 Apple Watch 一样按压跳出「清空所有消息」的选项。
- 二级菜单不仅仅是一个快速入口,甚至可以进行一些操作。例如 Surge 的二级菜单可以控制连接的开关。谷歌地图可以选择「家」和「工作地点」作为目的地。
- 对于在 TestFlight 中下载的 Beta 版应用,二级菜单里有「反馈」选项。
- 对于正在下载的应用,可以通过按压进行管理,选择暂停或是删除。
- 控制中心的小工具(手电筒等)也支持了 3D Touch 呼出二级菜单。
还有一些对原有的快速预览和快速操作的改进,就不一一赘述,有兴趣的可以看这篇文章来了解更多3D Touch 的用法。
3D Touch 怎样解决交互难题
去年在 iOS 9上登场之后,受制于软件适配,3D Touch 并没有显出清晰的操作逻辑和意义。不过在 iOS 10上,3D Touch 的定位变得清晰。
隐藏部分操作,减少界面上的元素
早期的 Flyme 用户往往会有在某个不注意的地方发现一个官方没有大肆宣扬的功能的经历。同样在 iOS 10上,3D Touch 的作用之一就是打开将那些被藏起来的功能。
在 iMessage 的对话框界面部分,本来长条状的输入框已经被新增的 Digital Touch 和表情挤占,导致输入文字时又多出一层菜单。这时如果强行的把文字效果的入口摆在输入框的话,就会让界面拥挤不堪。现有的设计是通过按压发送键进入效果的选择界面,以此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通知中心的按压删除键呼出「清空所有信息」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界面本身已经很拥挤,被太多功能按钮占据的时候,3D Touch 起到隐藏按钮的作用。虽说本质上仍是多了一层菜单,但是在视觉上减少了界面的复杂程度。
按压的动作本质是单手操作优化
从 iOS 9 开始,3D Touch 呼出二级菜单就是其主要的功能。而这个动作又分为两种情况。
- 快速预览。最好的例子其实新浪微博官方客户端按压「评论」快速预览的效果,类似于 macOS 上按空格键预览的效果。
- 快速操作。不管是主屏上的二级菜单,还是预览链接或是照片后拖出的选项,本质上都是起到将某项放在菜单较深位置的功能提前。
这两种情况带来的好处是一致的: 在 iOS 的交互和界面设计风格不会大改的前提下,将原先需要在多个不同层级下界面的操作放在一个界面上,隐含的好处是,你的手指和眼睛都不再需要大范围的移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预览照片,按压预览,放开退出预览。如果没有 3D Touch,就是点击,再移动手指到左上角点击返回,或者移动到屏幕边缘滑动返回。
这种交互的出现,弥补了 iPhone 单手操作不便的劣势,给用户多一些选择的空间。
3D Touch 起作用了吗?
好的交互方案不一定带来好的效果,目前来看,3D Touch 也没有完全发挥它的全部作用。
开发者对这一交互的理解不同,导致使用的情况也各有所侧重。但如果一个操作带来的反馈居然是不确定的,无疑会导致用户对它的难以理解。在主屏的二级菜单上,有的第三方应用将它作为应用内某个界面的快捷入口,例如「即刻」可以打开「即刻小报」,而有的将其作为某些功能的控制器,例如前文说到的 Surge 的二级菜单。
如此场景并不是开发者的错,因为苹果自己的应用的二级菜单也没有一个可循的规律,甚至在「家庭」等应用上还是像 iOS 9 一样的无二级菜单只有震动反馈的情况。
iOS 本身累积下来的有些问题,例如 UI 的复杂和逻辑不明确,也不是 3D Touch 能解决的。iOS 已经是一个大版本号是两位数的操作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会理所当然的侧重某些功能,例如在「相片」应用中为了推广「回忆」这个功能,在应用各处都暗藏了入口。
这对于一个应用,或者一个时间段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系统全局的发展来看,造成了各种的设计风格不一致和逻辑不一致,这绝对不是新增一个交互方式能解决的。
系统的长期演进所带来的问题,还有新的交互方式 (3D Touch)和现有的交互方式(长按)的冲突。在浏览器中长按一个链接和按压,弹出的动作列表是类似的。而在浏览器底部的几个按键,是长按起作用 3D Touch 不起作用,有的地方则相反。这种几种交互方式的冲突和重复给用户带来的沉重的学习成本和困惑,也是问题之一。
3D Touch 能解决什么呢,如前文所说: 减少界面元素和优化单手操作。这样来看,3D Touch 更多是类似桌面时代的鼠标右键的辅助性交互方式,而不是真正能革命 iOS 的功能。尽管如此,它的出现还是让日益臃肿的 iOS 有了变轻的可能性,可能这才是苹果让它在这个时候出场的使命所在吧。
(题图来自 Wired)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