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78

幕后丨信息碎片化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收集:专访「方片收集」

$
0
0

17ea8ddf7a0291c9591a6fad1b0cada954b70_mw

关于「幕后」

我们每天会接触大量的软件、硬件,但是多数时间下,都只是以固有的「使用者」视觉去体验和评判,快节奏的模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太多背后的理念。「幕后」栏目 因此而生,我们会不定期邀请一些制作者,讲述他们在产品开发 / 制作过程中的点滴。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电脑和手机上收集诸如链接、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早已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而像印象笔记这样的传统收集应用收集的信息类别略为单一,使用起来也显得些许繁琐。

而方片收集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管你是在使用电脑还是手机,只要遇见你需要的内容都可以借助它来快速采集下来,并将这些内容在多设备中同步。方片收集凭借强大高效的收集能力、简洁雅致的界面设计赢得了「碎片信息收集者」不少好评,同时登上了 App Store 的首页推荐。今天,我们就和方片收集的设计者田飞聊一聊他在设计这款 App 时候的思考,以及他对碎片化信息的看法。

方片收集诞生记

许多产品特别是笔记产品,云存储产品都能收集资料,但是使用方式的笨重、繁琐,其低效让人无法忍受,这是我最初的痛点。

π: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叫田飞,是方片收集的项目创始人。方片收集是一个快速收集资料的工具型产品,由浏览器扩展和 iOS 和 Andoird 客户端组成。是目前 App Store 工具付费榜的第一名,它能快速摘录碎片化资料,如图片、网址、视频、文字等,我在项目中负责产品和设计工作。

π:你在之前做过书籍的装帧设计,也在大公司里待过,能否讲一下你之前的经历,为什么最终决定要出来做应用?

我算是一个综合型的设计师,早年做过网页设计、书籍装帧以及新媒体设计。08 年在诺基亚中国研究院做交互设计,09 年来到湖南工业大学任教。在创业之前,曾经长期为诺基亚,吉利汽车等企业提供交互和新媒体设计服务。

书籍设计是我一直感兴趣的一个门类,从 06 年起陆续设计了上百本书,为黄永玉吴冠中钟叔河等先生都设计过书籍。书籍设计有助于细节美感的意识,特别是留白、构图、质感、字体等方面的训练很有意义。

田飞的书籍设计

但是移动产品设计是我一直想做的事,特别是去实现一款兼备美感和高效能帮助无数人解决问题的产品,应该是每个创造者都特别愿意去努力的事吧。

在方片收集项目之前,我还参与了一个 Android 项目「魔维通讯录」,以及主创了另一个项目「手书」,一个被 360 收购了,另一个由于产品出现的时间点不够好,无果而终了。但是过去的经验为新的产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帮助。

π:怎么想起来做方片收集这样的应用?

作为一个效率产品的狂热爱好者,我一直无法找到一款能快速收集资料(包括网址、图片、文字、视频)的产品。事实上,许多产品特别是笔记产品,云存储产品都能收集资料,但是使用方式的笨重、繁琐,其低效让人无法忍受,这是我最初的痛点。

同时,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得资料的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出碎片化趋势,未来,我们很难有效管理自己的碎片化数据,我们也是提前布局在这个领域。

π:方片收集的前身是 OK 记,为什么最终变为了方片收集?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OK 记是我们产品早期的名称。后来因为商标注册以及产品二次定位的原因,将品牌升级成为 方片

事实上,「方片」倒是分为 「方片收集」(付费)和「方片记事」(免费)两个版本。

方片记事更专注于快速记事,支持文字、语音、拍照、扫码。在主界面利用我们独特的「一键多用」 交互,或者 3D Touch 快启,可以帮助小白用户作为体验方片快捷效率的入门产品。

方片收集可视为方片记事 Pro 版,它包括方片记事的全功能同时还能从网页和微信中快速收集资料。也可以利用我们独有的历史剪贴板」,从其它 App 中收集资料,无需切换,非常迅捷。

「碎片化」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更好地收集

屏幕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已成为了趋势,事实上我并不觉得这是阅读的陨落,与之相反,这是新时代的开启,这只是信息载体的进化而已,正如从简牍进化到书本一样自然。

π: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是如何看待碎片信息的存储和阅读的?

屏幕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已成为了趋势,事实上我并不觉得这是阅读的陨落,与之相反,这是新时代的开启,这只是信息载体的进化而已,正如从简牍进化到书本一样自然。

碎片化难以避免,碎片化本身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碎片的散落。我们需要的是将碎片聚合在一起,并使之建立有效联系,进而内化成为有价值的资料。

比如:一个学术工作者在针对一个课题写作时,往往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报道或文献),利用方片就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将需要引用的句子,数据收集起来,在创作时,直接引用,而且还能追踪引用的来源。

再比如:一名设计师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很快就能收集一批创作需要的参考图片,当他回到家中,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仍然能保持同步参考。

这些过程更看中的是资料中的「局部碎片」。

π:在收集碎片化信息这个功能上,方片收集解决了哪些需求?

碎片化屏幕阅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的新的问题,比如信息获取不够系统化,无法深加工。正是因此这样的原因,才更需要有效的工具帮助用户一方面更快的能摘录精华内容并保留来源索引(手机端),将碎片化阅读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加工(网页端),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之一。

当然,在阅读版式和审美上,我们也设计了全新的,和一般电子阅读不同的方式——比如正文打开后,更像是书和杂志的排版方式,在左侧留置了更宽的气口,这也是有些用户奇怪版式偏右的原因,因为传统的书籍和杂志一直都有更宽的外边距,是为了让读者可以做旁注用。我们产品也继承了这个特点,未来我们的评论和点赞将在外边距里呈现。这样的评论将会与文章内容本身发生交互,它与其评论的具体内容连接在一起。

关于设计思路

人类具有选择耗费最小工作而达成最大效益的倾向。

π:方片收集的设计非常简洁,你能否谈一谈在设计这款产品时的思路,从设计上讲,如何让产品更简单?

简洁不是目的,通过简洁的设计手法,让产品更易用、更高效,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讲几个我们设计中的细节原则,能体现我们的设计思路。

1. 大拇指原则

100% 的高频操作应该 100% 用大拇指能完成,这是我们团队内部定义的原则,来源于语言学家 George K. Zipf 提出的「最小努力原则」 (齐普夫定律)人类具有选择耗费最小工作而达成最大效益的倾向。

基于这个原则,可以看到的结果:

  1. 三个主按钮,都设计在屏幕最下方,用户可以用大拇指展开任何功能;
  2. 主按钮一键多能,点击创建文本,长按创建录音,长按 + 划动拍照 / 扫码,全部由大拇指完成;
  3. 编辑器界面,里的所有菜单紧贴键盘,都可以用大拇指完成;
  4. 主按钮采用 Meterial Design 设计的部分原则:哪里展开(生长),哪里关闭,这样一来,方片界面中所有的返回/关闭,也可以用大拇指完成。

2. 不打扰 / 打断用户原则

许多产品打开的第一个界面就是要求用户注册 / 登录。我们与之相反,上手即用,绝不主动要求用户注册,除了部分必须确认身份的功能(比如同步,分享)

我们绝不会主动推送消息,除非用户要求。所有的功能提示也都不会打断用户正在做的操作。

3. 不清空原则

用户混淆了「登录」和「 注册」 这两个界面的事情其实常有发生。我经常在登录界面输入了注册信息,再切换成注册时,App 会清空用户辛苦填写的资料信息(要知道在手机上输入有多麻烦!),我们绝不随意清除用户辛苦输入的内容。 

4. 简洁审美原则

在设计审美上,产品的气质是来自纸片的语义,因为我们在电脑版本产品形态最初就是一张张方片形的小贴纸。同时,保持足够的空间,产品符合气韵生动的东方审美,带来平静优雅的效率。

是的,我们追求效率,但希望它是优雅的。

π:为什么选择了类别而没有选择标签系统进行分类?

我们的分类方式使用的是多标签模式(Tag),没有使用目录树,因为目录树不适合于轻量化工具,而且容易造成分类纠结。

我们虽然在产品名称上体现的是「分类」,事实上依然是标签(Tag),这是从产品易用性的体验上考虑的,因为小白用户要理解 Tag 的概念并不容易,特别是「标签」这个词不仅用于 Tag,也用于浏览器的 Tab,用户教育成本过高,所以我们使用直白的「分类」这个词。

π:移动端和网页端功能的区别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网页端

在浏览器扩展端,我们收集非常方便,但功能上更注重再创作。用户可以通过展开编辑功能,对资料进行二次编辑和整合。但用户无法编辑和改变资料来源,这是为了确保资料能够溯源,也是对 CC 协议 的尊重。

移动端

首先,移动端要满足随时阅读和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的需求。其次,移动端可以快速从其它 App 中收集资料(利用历史剪贴板功能)。同时,移动端也可以快速记录想法,我们称之为灵感收集

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目前手机上的文字输入与编辑功能还远远达不到计算机端的效能,因此,我们计划在移动端只做最轻量化的,必要的编辑功能。

接下来的准备

π:方片收集目前重在「碎片信息的收集」,在信息整理方面还很弱,而这方面是印象笔记擅长的,为什么你们没有考虑对接印象笔记?还是说你们未来也打算自己做这一块?

作为一个轻量化工具,目前我们更希望在收集的体验上保持专注。未来版本中,我们会支持用户将资料同步到印象或者更大型的平台中去,以方便人们深度整理。

我们自己也正在开发资料整理的模块,主要是通过网页版来完成,但会与现在的笔记类工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π:对于信息收集整理,一些非轻度用户会比较在意自己数据的安全稳定,所以一般他们会更倾向于知名大厂的产品,而不太会选择小公司的产品,在这方面方片收集可能会比较吃亏,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资料安全方面大家可以放心。

第一,我们会马上支持第三方备份;

第二,方片收集是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孵化项目,我们的数据由阿里云多重容灾备份支持,理论上接近无限安全。

π:目前浏览器扩展的体验不是太好,比如在 Trello 这样需要拖动的页面里,方片收集的扩展会影响正常使用。想问,之后方片收集会做桌面客户端吗?以及有没有对 iPad 适配的计划?

浏览器依靠扩展进行工作,使用非常快捷简单,我们重点推荐使用 Chrome,体验非常棒。目前虽然能支持近 10 款浏览器,但暂时还不能确保每种浏览器都完美使用。有极个别网页会遇到使用冲突,我们收到反馈后都会做专门优化。如果遇到了有问题的网页,欢迎反馈给我们。

客户端的计划要更晚一些,目前的主要力量先放在移动设备上,但 iPad 适配也同样需要时间。就目前的观察来说,iPad 不像是手机这样的高频阅读工具和生产力工具,所以在产品开发的时间表里,它会更迟出现。

更多幕后故事: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少数派Matrix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95b039e3d5d68c765fe5da3e3f78a2e254b1a_m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