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少数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78

用了四个月时间,我把 GTD 日程管理搬进了印象笔记

$
0
0

745115f0b14621eba34ffcfb970219d3549b9_mw

看到标题,你可能会奇怪,市场上专门针对 GTD 开发的 App 数不胜数,优秀的更是不在少数,我为什么还要使用印象笔记来构建 GTD 系统呢?印象笔记不是笔记软件吗,它真的能胜任日程管理的任务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从 GTD 的价值和流程出发,看看印象笔记(或者说笔记类应用)在流程中的哪些步骤确实可以做的更好,从而最大程度实现 GTD 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的。 

为什么选择印象笔记来构建 GTD 

强大的收集功能

为什么要使用 GTD 来管理日程?《尽管去做 - 无压工作的艺术》一书中是这么说的:

直到你澄清了所有的问题,作出一切必要的决定,并把结果存储到那个系统中去,同时心里十分清楚,需要时你能够随时调用查询这个系统,你的大脑才会放松下来。

 

你可以骗过所有的人,但是你却无法愚弄自己的大脑。它能够明察秋毫:你是否已经作出了必要的决定,是否已把预期的结果和行动的提示信息寄存于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以便这些信息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在你的意识中浮现出来。

简单地说,我们需要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放入这个系统中,让大脑免去记忆它们的负担和压力,从而提高行动时的效率。

接下来,我们再来重温一下 GTD 的整个流程是怎样的,这里我用 MindNode 绘制了一份 GTD 的流程图。

首先,我们来看看流程中的第一个步骤 ——「工作篮」,也就是「收集」阶段,GTD 鼓励我们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放入「工作篮」中,从参加一场会议到清理墙角的一块污迹,事无巨细。而印象笔记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它的收集功能:

  • 丰富的收集方式:照片、文字、语音、剪藏都可以快速得记录新内容,无须额外的转换工作。

  • 对多平台的良好支持,可以满足任何地点的收集需求。

  • 与众多第三方应用结合,可以发挥更大的威力。例如,将印象笔记与 Pocket 绑定后,就可以直接将 Pocket 中的文章收集到笔记本中。

在我使用过的应用中,还没有哪一款的收集功能比印象笔记更强大,而「收集」是 GTD 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能否做到 100% 的收集),这是我选择印象笔记建立 GTD 系统的第一个原因。

行动清单和资料的整合

我选择印象笔记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它可以将事务清单和工作资料整合在一起。市场上的 GTD 应用,如 OmnifocusThings,只能管理待办事务,而对待办事务的参考资料,则无法有效管理。即使是 Omnifocus 这样成熟的 GTD 应用,也仅仅支持为清单中的事项添加附件,很难作为主力办公平台来使用。而我希望在同一个平台上管理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事实证明,只有印象笔记等笔记类应用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强大的搜索功能

众所周知,印象笔记的搜索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对图片、附件中的文字都可以进行搜索(印象笔记在初创时是做图片内文字识别的)。善用搜索,即使不花很多时间整理笔记,也能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这就为我们建立一个随时可调用的系统提供了极大便利。

理解了 GTD 的基本流程和印象笔记的优势,就可以开始建立我们的 GTD 系统了,我将按照收集、整理加工、行动、回顾的顺序,逐一讲解。

收集

收集的工作相对简单,但却非常重要,一定要养成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放入「收集箱」中的习惯,无论是第二天要参加的紧急会议,还是与朋友的约会,亦或是走在路上突然冒出的灵感。

只有把所有吸引注意力的事归拢到一起,放到一个篮子中,我们的大脑才能放松下来,并具有更高的控制力。我在印象笔记中建立了一个「收集箱」笔记本,专门用来收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务。

当然,这些资料不能永远放在「收集箱」中,我们还要适当得处理它们,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 —— 清空收集箱。

小建议:将「收集箱」作为默认保存笔记本,可以减少每次收集时选择笔记本的麻烦。

加工和整理

清空「收集箱」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加工的过程。对于两分钟内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会立即去完成,例如回复一封简短的邮件、回复微信消息,对于无法立刻完成的事情,我会将它们加入到行动清单中,例如一篇长文的写作。

按类别整理行动清单

当事务较多时,将所有事务都放在一个清单中容易造成混乱。为了更好得管理不同类别的事务,我建立了一个「行动清单」笔记本组,包含「个人生活」「开发 App」「写作台」「学习」共四本笔记本(代表了我生活中的四个方面),并将收集箱中整理出来的事务分门别类得放到笔记本中。(如何建立笔记本组

如何管理大型项目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一条笔记就足够了,例如「阅读派早报」。但对于大型的项目,例如开发一个 App,或是写一篇较长的文章,常需要多条笔记来管理,必要时还要保存资料作为参考,这些内容如果也放入「行动清单」中,就容易造成「行动清单」的混乱。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做法是建立专门的「项目资料」笔记本来存储大型项目的内容、资料,并在「行动清单」创建一条对应的笔记统一管理。

举例来说,这篇文章我总共分了六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都对应一条单独的笔记,用来记录写作的思路和参考资料。而在「行动清单」中,我创建了一条笔记来统一管理、监控这六个部分写作的进展情况,每一条子任务都可以链接到对应部分的笔记。(创建笔记目录导航的具体方法,请参考这篇文章

还记得我在文章开头说的用印象笔记管理日程的第二个优势吗?我们成功实现了行动清单与工作资料的统一,同时也保证了行动清单的整齐有序。

别把工作台当成图书馆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印象笔记中还有专门的「资料库」笔记本组,但它与这里的「项目资料」是两个概念。「资料库」更像是我的个人图书馆,优秀的素材、好的文章、查询过的资料,我都会放入「资料库」中,方便日后查阅。而「项目资料」更专注于为当前的行动服务,在工作结束后,这些资料中依然有价值的会进入「资料库」,而没有使用价值的资料,我会直接删除或是存档。

做到这一步,所有可以立刻付诸行动的内容都得到了有效的管理,而对于无法立刻付诸行动的事情,比如「去日本旅行」、「去登山」,我一般会将它们放入「未来/以后可能会做的」清单中。这些事可能是我未来工作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会定期核查「未来」清单,将其中的内容删除或是放入到「行动清单」中付诸行动。

小建议 1:对于最近正在处理的事务,将它们对应的笔记添加到快捷方式中,查看起来会更方便

小建议 2:对于经常要用到的列表或清单,可以保存为模板方便下次使用,例如去学校要带物品的清单,我会将他保存在我的资料库中。

行动

经过加工和整理,任务清单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我们行动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行动方案呢?在地铁上的零碎时间我们应该做什么?清早起床精神最好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GTD 系统是借助「情境」这一概念来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的。简单来说,GTD 使用 4 个标准来决定当前的行动:

  • 环境:你身处什么地方?此刻能做什么?比如,当你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打扫厨房」这件事显然就不现实。
  • 时间:你现在有多少时间可用?例如地铁上的零碎时间就非常适合用来浏览当天的新闻。
  • 精力:一些简单的事情(给花浇水、买牛奶),即使在精神疲惫的时候也能轻松完成,而一些消耗脑力的事情(写作、计划旅行)则需要我们全神贯注。
  • 重要性:哪些事情需要优先完成?显然,对于第二天就必须完成的工作,我会优先处理。

善用「情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例如碎片时间的利用:如果我们预先没有想好 10 分钟的时间应该做什么,那么我们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屈服于我们的习惯,打开微信,刷刷朋友圈或是看看微博。而使用「情境」系统后,当我们不知道做什么时,就可以有选择得到我们清单中找事情做。

用标签来实现情境

显然,印象笔记没有为笔记设置「情境」这一功能,但我们完全可以通知设置标签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的印象笔记标签设定如下:

  • 环境:电脑(当前可以使用电脑)、外出、移动设备(当前可以使用 iPhone 等移动设备)、在家、在学校
  • 时间:10 分钟、30 分钟、1 小时、2 小时、4 小时
  • 精力:简单、中等、困难
  • 重要性:**1、**2、**3,其中 **1 代表紧急的事务

为「行动清单」中的事项加上合适的标签后,实际行动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情境」快速筛选出当前最合适的工作。一般来说,我会首先查看一下是否有标签为 **1 的事务,如果有,我会优先完成它们。接下来,再根据环境、时间、精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事项来处理。

小建议:对于需要在特定日期执行的事务,大家不妨为事务对应的笔记设置提醒,只需点击右上角的闹钟按钮即可创建提醒事项。可以看到,创建完成后,笔记列表的上方会出现一个类似待办清单的列表。

回顾

定期对我们的系统回顾进行回顾是非常重要的,David Allen 在他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你手上有一堆电话要打。一旦你的清单并不能包括你所有需要打的电话,你的大脑就不再信任这个系统了,因此,它也不能从低水准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结果你的大脑又不得不重新担负起记忆、加工处理和提醒的责任,也就会像以前一样低效率的运转。

 

遵循一定的规律回顾检查我们的系统,并不断更新它的内容,让它功效发挥正常,这样我们才会信任我们的系统,并对这一整套工作体系充满信心。一般来说,我会从下面三个核查我的系统。

前一天未完成的工作

仔细检查日程表上已经过时的那些日期,搜寻未完成的工作、参考信息等诸如此类的资料,并将它们重新纳入到你当前运行的系统中。

回顾「下一步行动」清单

如果你有一个庞大或是时间跨度比较长的项目,可能你在完成了项目的第一部分后,早就把项目的其他部分抛到脑后了。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复习英语六级的时候,我主要复习听力、词汇、作文这三个考点,其中听力、词汇需要积累,因此每天都要复习,而作文的复习只需在考前准备作文模板即可。此时定期的核查复习计划,就能避免遗漏准备作文模板这一事项。

回顾「将来某时 也许」清单

核查那些有可能转入当前运行系统的事情,并把它们移到“行动清单”目录下 ,删除或是归档所有你不再感兴趣的事情。

多久一次回顾比较合适?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David Allen 给出的答案是「只要能对当前的行动感觉良好就够了」,也就是说,只要你对你的系统、你当下的行动充满信心即可。我自己的习惯是,每天回顾一次当天的工作,每周回顾一次「未来/以后可能会做的」清单。而对于「下一步行动」清单中的内容,我会为它们设置提醒事项,以免一段时间以后把它们忘掉。就以上面提到的英语六级考试来说,考试会在 12 月进行,而我打算考前一个月开始准备作文,那么我就可以设定一个 11 月的考试计划检查提醒。

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时间的积累

不要想着在一开始就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系统,就像 David Allen 在他的书中所说的:

当你最初开始清理「工作篮」时,你将会创建一个希望进行管理的清单和分级目录,毫无疑问的是,你总能想到一些额外的事情需要添加进来。换句话说,你不用一下子就创建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随着你处理的资料日渐增多,并不断进行检测、验证,这个系统也将随之发展深化,渐渐的成熟起来。 

只有根据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笔记体系,才是最切合实际的做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使用印象笔记来管理日程的一个缺点。毕竟印象笔记(以及其他笔记类应用)不是专门的 GTD 工具,没有一个现成的流程,因此在前期建立系统时,会消耗相对较多的精力,不仅需要对系统不断作微调,必要时甚至需要翻阅 GTD 相关的书籍,重温相关的理论。拿我的例子来说,从四个月前开始使用印象笔记,我的笔记本结构经历了三次大幅度的变化和几十次微调,才慢慢稳定成熟起来。

不管怎么说,如今我终于获得了一个统一、便捷的,更重要的是属于我自己的「工作台」,我仍然觉得这份投资是值得的。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luiyezheng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c1166f663b2e792adf0652ae3bf3e70252e54_m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77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