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栏目
「装了啥」是少数派最有特色的栏目之一,沉寂一年,现在它终于回来了。和之前不同的地方在于,「装了啥 2.0」不仅会邀请不同身份的的人来分享他们在用的 App,还会强调在实际生活工作场景中,他们如何使用这些 App,这会是更有参考价值的部分。我们相信,选择好 App 并有效地利用好它们,能够真正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本期我们邀请了少数派作者 子不语 Rex 来分享。在 2014 年底,他就曾分享过一次装了啥,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来听听,他有什么新的想法与我们分享。
π: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本身是在互联网行业做产品相关的工作,几年前喜欢把玩各类 App,也因此结缘了少数派网站,后来觉得自己也有一些不错的 App 和想法可以和大家分享,所以开始在少数派写稿。主力设备目前是 iPhone 5s 和一台安卓设备,后者主要是用来处理工作中的各类微信消息,对安卓的 App 使用的并不多,主要还是在 iOS 上。
π:相比 2014 年的分享,现在你的手机里有了哪些变化?
2014 年的装了啥文章中,现在回过去看,有一部分 App 已经被弃用了。
相信看少数派的大家都一定会经常地安装试用各类 App,其中绝大多数在把玩一段时间后就不会留在手机上,这是人在选择 App。但很有意思的是,除了人在选择 App 外,我相信有些时候同样是 App 在选择人。有些 App 原本小而美,随着近年的迭代,变得越来越臃肿,我相信开发者一定做过权衡,也心知肚明这样会丢失掉那些当初被小而美吸引来的用户,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初分享的 地铁通。
而除了这些 App 在迭代之外,人本身也在变化,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在不断前进,这其中许多原本的痛点消失了,许多新的需求浮现了,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使用 App 的变迁史,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这个人的成长史。举几个例子来说,这些是被我弃用的 App 和新启用的 App:
圈点 → Annotable:圈点已经被 Evernote 正式放弃了,就算不停更,Annotable 也会是更好的选择。它集所有主流图片标注 App 的特长于一身,模糊、高亮、放大镜等等,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能用一个 App 解决的,尽量不引入第二个 App」,现在手机上只留下了 Annotable 这一款图片标注工具。
Calendar 5 → 弃用:Calendar 5 和 Fantastical 2 都是 iOS 平台上的顶尖日历应用,我也专门撰文对比过两者的优劣,不过,现在我已经不在手机上使用日历了,我启用了一套新的任务管理流程,自然也就弃用了 Calendar 5。
VVebo → 微博:对微博第三方客户端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VVebo 和墨客是当年的佼佼者,只可惜随着后来微博开放平台的政策变迁,对第三方客户端越来越不友好,VVebo 几乎已经到了不可用的地步,没办法,只好换回了微博官方的客户端。
π:那能看看你现在的手机主屏,有什么新宠吗?
主屏上放的基本都是我最常用的 App,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不排斥大厂的作品,像 QQ 音乐,的确在曲库上有着较大的优势,让人一时间很难转移。
这里面要说最喜欢的 App,还是财禅,虽然它是一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记账 App,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开发者也很久没有更新了,但是我多次在各种场合安利这款 App,有兴趣的也可以看看我在少数派的第一篇评测文,说的就是它。
如果说这两年来最让我惊喜的 App,我会把这一票投给即刻。
π:你平时会在手机上做哪些事情?
对我来说,我从来不把 iOS 作为一个生产力平台,我既不在这里处理邮件,也不在手机上码字。手机对我来说,更重要的还是通知 + 阅读 + 任务管理的定位。换言之,我在手机上消费内容,但几乎不在手机上生产内容,所有涉及生产力的活动,我都会在 Mac 平台上完成。
因此,手机对我来说,最常见的两个场景,就是碎片阅读 + 任务管理。
π:那么你在手机上碎片阅读的渠道和场景有哪些?
我相信 Pocket 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这应该是除了 Instapaper 之外,最流行的稍后阅读工作了。一般我会从 Inoreader 的大量订阅,平常上网来不及看的内容,以及微信公众号感兴趣的内容中,把一些扫一眼发现有兴趣的内容存入 Pocket,这样再在 Pocket 中做第二遍深入阅读过滤,最后把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收藏或摘录下来。
Tweetbot 很多人都知道,是一款倍受好评的 Twitter 第三方客户端,平常除了刷微博之外,也会在 Tweetbot 上看看最新的资讯和分享。不过,如果没有太多时间的话,Nuzzel 就很有用场了,绑定你的 Twitter 账号后,它会根据你的好友分享次数向你自动推送热门文章,比如你 fo 的同时有五个人分享了某一篇文章,Nuzzel 就会向你推送这篇文章。
前面提到了,即刻可以算是近年来最让我惊喜的一款 App 了,现在每天阅读时间的三分之一,都在即刻上。通过话题类索引的形式,你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获得相关的内容资讯。这些话题不是传统媒体的科技、时政、人文之类的泛泛的版块,而是充满了运营和个性化的人工筛选+机器抓取,如「豆瓣有五分以下的烂片提醒」「风口热词第一时间普及」「又有国家举行公投了」……
π:对于任务管理,能介绍一下你的实践方式吗?
很久以前我将所有的任务都尝试放在一个 App 作为处理中心,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式并不高效,因此根据任务的频率和场景,我拆分成了三类,并分别使用三个不同的 App:奇妙清单 + 2Do + Due。
- 奇妙清单:专门用来管理个人和生活中的待办事项的,它足够好看,也够轻,功能也刚刚好够用。
- 2Do:专门用来管理工作中的事项的,最早这一部分其实也是在奇妙清单中完成的,但后来随着工作内容的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项目管理,奇妙清单已经不能胜任了。在 2Do 和 OmniFocus 中试用一段时间,最终选择 2Do,主要是这么几点原因:一是 2Do 并不严格要求 GTD,相比起 OmniFocus 对 GTD 流程的严格强调,2Do 更灵活,更能贴近实际按自己的需要调整;二是在 Mac 端,2Do 比起 OmniFocus,无论是在操作、便捷性、流畅度,都比后者更有优势。其实最早也是看了国外的 MacStories 的主编全面启用了 2Do,才开始尝试使用。有机会也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 Due:GTD 中的 Ritual 那部分,也就是平常每天或定时会需要执行的事情,我都放在了 Due 里面。这部分事情最需要的其实就是按时提醒,养成习惯。Due 的提醒非常有意思,只要你不完成,它可以一直按一个固定的时间节奏不停地提醒你,直到你标记为完成为止,对于促进行动力方面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Q:你最经常使用的系统原生 App 是?为什么没有选择用第三方 App 替代它?
备忘录。从印象笔记切换到原生的备忘录,唯一还难以适应的,就是缺乏在浏览器中类似剪藏的工具,没办法很方便地直接保存网页或内容到备忘录当中。
不过,在其它各方面,备忘录除了不具备标签体系之外,在笔记管理、文本编辑、密码保护等各方面,iOS 9 中的备忘录都已经足够好用,而且在 iOS 10 中,还会新增多人协同分享的功能。在印象笔记产品迷失方向的这几年里,我用了几天时间把重要内容已经全部从印象笔记迁移到备忘录了。
π:有什么你想要但现在还没有的 App?
在除了现有的阅读 App 之外,我一直想要有这样两个阅读 App。
第一个是外文精选,平常阅读的许多科技类文章当中,有许多国外稿件的内容,无论从及时性、新鲜度还是内容质量来看,都比国内高出一截。但是问题也在于,有时阅读这些文章还是会有语言上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这两个 App 做得不错。湾区日报 是一个,它每天会推荐五篇文章,都是开发者本人阅读后的精选,还会写上一小段内容梗概和推荐语。除此之外,去年推出的 Seed 也让我眼前一亮,通过在阅读外文时,适时地给出翻译提醒,整个阅读体验非常不错,而且内容的挑选上也相对上乘,大家可以一试。
第二个,是个性化的阅读 App。说实话,使用了那么多标榜自己有个性化阅读学习能力的 App 后,从来没有遇到一款真正让人觉得既有个性化,又智能。即刻做到了个性化,但在内容推荐、关联发现方面,以及内容的准备上,还是更依赖于人工。我觉得目前市面上的产品都有这两个问题,一是对内容的选取上太过宽泛,导致最多根据算法推荐的内容质量不高,倒不如缩小内容库的范围;二还是技术上的瓶颈,并不能很好地分析出个人真正的阅读习惯,大多还是将文章先打上标签,再将标签和用户身份关联加权,这样找出来的内容精准度也较低。
π:说一款你最想推荐给别人,但还没有太多人知道的 App 吧。
我会推荐 Overcast。在播客 App 中,它算是相当不错的一个作品,特别是自动加速和声音平衡功能,非常好用。不过,与其推荐这个 App,我更想推荐的倒是最近半年来对播客的喜爱。没错,听播客的群体还是非常小众的一个存在,但其实我们听播客的机会可以有很多,上下班的路上,平时搭乘交通工具时,都可以听听播客。
之所以推荐的原因,花同样的时间去阅读看文字,没错,的确能接收更多的内容和信息,播客也一直被人诟病太花时间,还不如看文字稿。但从我个人的实际经验来看,从听觉接收的信息,虽然从数量的标准上来说下降了,但是,对内容的理解、记忆和联想,却远比读文字更有效。三天之后,之前读过什么样的文字多半是不记得了,但三天前听过的播客内容,却大多还能在脑海里回忆起来,这大概也是声音这种媒介的优势吧。
往期回顾: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