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别慌,Google 是为了让你我更主动地管理(删除)这些数据记录。
互联网和隐私似乎是一对矛盾的命题。当互联网隐私问题第一次被抛至公众视线当中时,我们都还错愕不已,当这个问题接二连三地被曝光,当初心中的那份愤慨却渐渐转为恐惧或沉淀为无奈。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对互联网隐私问题都已经麻木了,毕竟大多数人都只是小人物,而对互联网中的小人物来说,隐私数据无关生死就好。
但你不妨跟随我们一起深挖一下 Google 在上月末推出的全新 我的活动(My Activity)管理页面,它也许会刷新你对互联网隐私问题的看法。
在 Google 眼里,「你」就是一堆数据
只要你拥有 Google 账号,或用这个 Google 账号在任意平台、任意设备上登录过 Google 地图、Youtube、Google 搜索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由 Google 所提供的产品,恭喜你,Google 已经为你记录了使用数据。
打开「我的活动」管理页面,你会发现你所有的活动数据都以时间流的方式放在了一张张精美的卡片上。这些数据包括:
-
你在 Android 手机上运行过什么应用,比如:「下午 3:00 运行了 30 分钟的 Pokémon GO」。
-
你用 Chrome 浏览器浏览过哪些网页,比如:「下午 4:00 在 Chrome 桌面版打开了 http://sspai.com」、「4:30 你在 Chrome 移动版继续浏览了这个网站」。
-
你在 Google Developers 的网站上做过什么,比如:「7 月 7 日在 Google Developers 网站上下载了 7 月的安全更新镜像」。
-
你在 Google Play 里都做了什么,比如:「晚上 7:00 从 Play 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了带壳截图」、「晚上 7:30 从 Play 电影上租赁观看了《少数派报告》」。
-
你的 Google Now 语音助手使用习惯:「Google Now 昨天为你推送了天气和 10 张新闻卡片,你点开了哪几条新闻」。
-
你在 Youtube 喜欢看什么视频。
-
你用 Google 搜索搜索了哪些东西,查找过哪些图片。
作为一个「谷粉」,这一条一条不胜枚举的数据连在一起,俨然已经勾勒出了我每天大致的互联网生活,而 Google 所收集的数据却远远不止这些。
在工具栏的三点菜单中打开「其他 Google 活动」后你会发现,Google 还通过「位置记录」功能记录了你使用 Google 服务以来游览过的每一处景点、住过的每一个旅馆、吃过的每一家餐厅(它甚至可能比你自己都清楚你最爱在哪个餐馆用餐);「设备信息记录」功能则记录了你在哪些设备上登录了 Google 账号,登录之后是不是更新了应用、删除哪些联系人……
Google 搜集这些数据干什么
那 Google 在搜集了这么多信息和数据之后都做了些什么?「数据每天都在使我们的服务更好地为您效劳」,这是来自 Google 隐私权政策页面的解释。
在 Google Now 语音助手里:Google 知道你在哪里,因而可以通过 Google Now 告诉你明天的天气变化;Google 知道想去哪里,因而可以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相关的航班信息;Google 推测出了你大概什么时候下班回家,下午 5:30,一张通勤路况信息卡片就已经出现在了你的手机里。就连你每一次唤醒 Google Now 时所说的那些或许不太地道的语音指令,都被一一记录、保存和分析,以致于 Google Now 渐渐提高了对你的口语的识别能力。


在 Youtube 里:如果你看的都是「蝙蝠侠大战超人导演剪辑版预告」、「自杀小队终极预告」、「CW 闪电侠第三季预告」之类的视频,这几天你的 Youtube 首页可能就已经堆满了「神奇女侠先行预告」、「正义联盟预告」之类的视频推介;而如果你为某个视频点击了「不感兴趣」,那同类型的视频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出现在你的 Youtube 首页上。


而在 Google 最为依赖的广告业务上:Google 会利用从你设备上收集来的数据向你展示实用的广告,这些数据包括搜索记录和位置信息、使用过的网站和应用、观看过的视频和广告,以及一些你向 Google 提供的个人信息(年龄、性别和感兴趣的主题等等)。这样一来,当你白天在计算机上访问了某个旅行网站后,当晚可能就会在手机上看到关于飞往巴黎的机票票价的广告。
推出这个服务,是为让用户更主动管理自己的数据
「更好的服务」可以成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收集用户数据的理由,但如果用户无从获知自己都有哪些数据被收集了,或者互联网服务商对用户数据收集一事遮遮掩掩甚至避而不谈,那再好的服务也只能是一种「强奸」用户的借口。
这似乎也正是 Google 推出 My Activity 这个活动管理工具页面的目的,Google 不仅想告诉你他们收集了哪些数据,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行管理这些数据的途径。
Google 在页面内强调会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
如果你是个极为看重个人隐私的人,你可以通过这个页面将 Google 收集好的信息删得一干二净。温和一点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数据信息,以便 Google 提供更加符合你心意的服务。
Google 提供了「按日期」和「按主题或产品」两种方式,来帮助你删除自己的活动数据
所以比「收集数据并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什么?我想就是信息透明和用户自主权的下放吧。在思想足够解放的今天,穿着暴露也是一种个性表达的途径,但决定要不要露肚脐的永远只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因而 Google 想告诉我们的无非也就是:互联网中你我其实都是「裸体」,但你可以暂时先披上这件 Google 递给你的外套。
用 Google 自己的话来说:
您使用 Google 服务,就是将自己的数据托付给我们。所以,我们有责任清楚地说明,我们会收集哪些数据以及会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改善 Google 服务。
我们绝不为他人提供「后门」以访问您的数据或我们用来存储您数据的服务器。这意味着,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地区的政府部门都无法直接访问我们用户的信息。我们有时会收到执法机构旨在索要用户数据的请求。我们的法律团队会审核这些请求,并回绝过于宽泛或不遵守相应流程的请求。我们一直努力在 透明度报告 中公开这些数据请求。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所遭遇的互联网隐私安全问题浪潮似乎从来都是在民愤的消解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遮遮掩掩中渐渐消褪的——重洋之外的 Google 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信息透明化、把自主权交还给用户。这是不是一种「全盘托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思路无论如何都值得借鉴。
(题图来自 Everything Is)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